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与意义1.3 调查范围二、调查方法2.1 数据收集方式2.1.1 实地考察2.1.2 采样分析2.1.3 文献资料搜集2.2 数据处理方法2.2.1 统计分析2.2.2 数据模型建立三、水质调查结果3.1 水体基本情况3.1.1 流域特征3.1.2 水体总体现状3.2 水质指标分析3.2.1 有机物含量分析3.2.2 无机盐含量分析3.2.3 微生物污染分析3.3 污染源调查3.3.1 工业废水排放调查3.3.2 农业面源污染调查3.3.3 市区生活污水处理情况调查四、污染原因分析4.1 工业污染原因4.1.1 不合规排放4.1.2 处理设施不完善4.1.3 监管不到位4.2 农业面源污染原因4.2.1 植物养分过量施用4.2.2 农药使用不规范4.2.3 水土流失加剧4.3 市区生活污水处理不彻底 4.3.1 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差异 4.3.2 污水管网老化损坏4.3.3 河道清淤不及时五、污染防治对策5.1 工业污染防治措施5.1.1 政策引导与监管5.1.2 企业环保建设从业培训 5.1.3 污水处理设施改造5.2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5.2.1 科学施肥减少养分流失 5.2.2 农药使用合理化5.2.3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5.3 市区生活污水处理改善措施 5.3.1 建设规范污水处理厂 5.3.2 加强管网维护与改造5.3.3 定期清淤与河道管理六、结论与建议附件:调查数据表格、采样图片、文献资料列表法律名词及注释:- 水污染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于1996年发布的法律,旨在保护水环境,预防和控制水污染。

- 生态环境保护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局于2018年发布的法律,旨在构建生态文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 企业环境保护责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独立发文的法律,规定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

本文档涉及附件,请查阅附件。

滇池调研报告范文

滇池调研报告范文

滇池调研报告范文调研对象: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调研目的:了解滇池的水质状况、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一、水质状况调研1.1 调研方法通过采集滇池不同区域的水样,并送至相关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

包括pH值、溶解氧含量、浑浊度、氨氮含量等指标。

1.2 调研结果根据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滇池的整体水质状况较差。

滇池水体pH值普遍偏低,平均为6.8左右,溶解氧含量低于国家水质标准要求,浑浊度较高。

其中,滇池南岸水域的氨氮含量超出标准限值较多。

二、生态环境现状调研2.1 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收集,了解滇池周边地区的植被状况、鸟类数量和变化等信息。

2.2 调研结果据调研结果显示,滇池周边的湿地植被种类逐渐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

鸟类数量和种类也有所减少,迁徙鸟类的数量明显减少。

此外,调研发现滇池周边存在乱捕乱杀野生动物的现象。

三、保护措施调研3.1 调研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访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员,了解滇池目前已实施的保护措施和规划。

3.2 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滇池已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设立滇池生态保护区、控制周边工业废水排放等。

同时,滇池保护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政府支持和专家团队的参与。

四、建议4.1 加强水质治理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投入,提高滇池的水质,通过处理污水、增加水面氧气供应等措施改善滇池的环境状况。

4.2 增加湿地保护力度在滇池周边建立更多的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滇池周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

4.3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举办环保宣传活动、开展学校教育和社区宣传等方式,增强公众对滇池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4.4 治理野生动物乱捕乱杀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整合相关部门资源,依法严厉打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的行为。

综上所述,滇池的水质状况较差,生态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保护滇池,我们建议加强水质治理、增加湿地保护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以及治理野生动物乱捕乱杀行为。

滇池的调查报告

滇池的调查报告

滇池的调查报告篇一:滇池环保调研报告滇池环保调研报告指导教师:顾波老师活动组长:李章奎XX02180212 摄影班底:尤芳燕XX02180251活动报告:杨春艳XX02180246毛婷婷XX02180238赵玉梅XX02180252李克珍XX02180234材料整理:谢官华XX02180222杨学友XX02180225李进 XX02180211组织助手:尤芳燕XX02180251毛婷婷XX02180238道具安排:赵玉梅XX02180252吴情娟XX02180241目录引言 ................................................ .. (3)一、滇池概况 ................................................ .. (3)(一)、滇池简介................................................. (3)(二)、滇池对昆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二、滇池的水质逐年下降 ................................................ . (5)三、滇池保护治理进程................................................. . (9)四、滇池治理六大工程(一)、环湖截污及交通工程................................................. . (10)(二)、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工程.................................................11(三)、入湖河道整治工程................................................. (12)(四)、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 .12(五)、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 ..13(六)、生态清淤工程................................................. .. (14)五、保护滇池,从一点一滴做起 (14)六、调研活动................................................. . (15)七、报告总结................................................. . (17)引言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一、背景概述滇池是世界著名的高原湖泊之一,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淡水资源和旅游胜地。

然而,近年来,滇池的水质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源严重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和水质,也严重威胁着周边的人类生存。

为了探究滇池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进一步保护滇池,我们展开了一次关于滇池环境保护的调研。

二、调研过程1. 调研地点我们选择了位于滇池湖心岛的滇池大学作为我们的调研地点。

滇池大学位于滇池岸边靠近洱海出口的地方,是滇池湖心岛上唯一一所高等学府。

2. 调研时间调研时间为2021年7月-8月3. 调研方式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

4. 调研内容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滇池水质情况调查我们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对滇池水质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滇池水质总体呈现污染趋势。

尤其是湖心岛周边地区的污染源影响下,水质较差,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总氮。

(2)污染源来源分析我们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到,滇池周边存在着多种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污、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处理不达标等。

(3)政策措施分析我们通过收集政策文件和相关资料,对滇池保护政策进行了分析。

政策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法、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等,但存在执行不力等问题。

(4)公众参与调查我们通过问卷等方式对公众进行调查,了解到关于滇池保护的态度和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公众支持加强滇池保护措施。

三、存在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政府部门对滇池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

(2)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污染源治理不力。

(3)公众对滇池的环境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4)相关政策执行不力,需要加强监督和落实。

四、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1)政府需要加大对滇池环境保护的投入,并实施高效的监管措施,加强污染源治理。

(2)宣传普及滇池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滇池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和大理市交界处,是中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

然而,滇池环境却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如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滇池的环保现状,我们组织了一次调研活动,并整理了以下报告。

一、滇池水质状况调研我们对滇池基本水质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滇池的水质生态保护和修复面临很大的挑战。

监测数据显示,滇池出现了复合污染,主要污染物质是氨氮、总磷、总氮等,其中氨氮和总磷一度高于国家IV类标准线,也即是不能饮用. 这些污染物质进入滇池,形成了难以挽回的后果:废水对滇池湖水生态影响长期存在,会发生类似赤潮的现象。

同时,水中浮游动植物的原生动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生态系统。

二、滇池水生态系统调研我们的调研发现,滇池生态系统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水草和湖泊塘沼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滇池内的硅藻和红藻已经减少,蓝藻等污染藻却不断生长,进一步加重了污染情况。

这些变化不仅威胁到了湖泊的稳定性,而且还会影响到湖泊所依赖的生态系统。

三、滇池水资源调研滇池是滇池流域的主要水源和主要灌溉水源之一。

因此,是保护滇池水资源的同时,研究滇池水资源产生的机理,计算滇池水资源的总量和变化规律很重要。

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滇池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削弱。

市政府最近着手办理环保政策,也是有针对性的对水污染行业进行封禁,增加政策调控力度,但是这只是治理水污染的开始而已。

必须通过相关行政部门和公众接力合作,采取更加明智的决策,全面审视问题是否可行,并通过长期的政策实施与改革,从根本上治理滇池的环境问题。

要想攻克这个难题,在必须对污染物排放进行限制,特别是对下游污染物的进行调查和有效监管。

四、总结作为我们的共同家园,滇池的水质生态和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的挑战。

但是,科学的环境规制和社会的关注,可以帮助我们共同保护滇池这个美丽的湖泊。

公众意识和政府工作的接力合作,可以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力度,保护湖泊的水质生态系统,保障周围居民的健康与安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

滇池污染调查报告简介滇池是中国云南省的最大淡水湖泊,也是世界上高原湖泊中最大的湖泊之一。

近年来,滇池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对湖泊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报告将对滇池污染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污染来源滇池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滇池周边有大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导致水质严重恶化。

工业污染是滇池水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也是滇池污染的重要原因。

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田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径流进入湖泊,使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增多,引发水藻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 生活污水滇池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细菌病原体,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二、污染影响滇池污染已经对湖泊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1. 水质恶化滇池水质严重下降,水中富营养化严重,水藻繁殖造成水域变绿,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和湖水寿命缩短。

2. 渔业资源减少滇池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基地,但由于水质恶化,渔业资源逐渐减少,给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3. 生态系统失衡滇池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水质恶化导致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失衡,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4. 健康问题滇池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水中的有害物质可能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严重风险,例如引发肝癌等疾病。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滇池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1. 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滇池周边工业企业和农田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农业农村污染物的排放,确保大量有害物质不再进入湖泊。

2.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活动对滇池的负面影响。

3. 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滇池周边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居民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确保不再直接排放到湖泊中。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

昆明滇池调研报告一、背景和目的滇池作为昆明市的天然水源和重要旅游景点,近年来受到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

为了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改善滇池的整体生态系统,我们进行了调研,旨在了解滇池目前的水质状况、水污染的来源以及现有的治理措施。

二、调研方法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方式,结合现有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滇池的调研。

三、调研结果1. 水质状况: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滇池的水质状况较差。

主要污染指标包括水体富营养化、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

2. 水污染的来源:我们发现,滇池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污水的直接排放,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二是农业活动引起的农药和化肥的非点源污染。

3. 现有的治理措施:目前,针对滇池的水污染问题,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等。

然而,这些措施还不够完善,治理效果有限。

四、建议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改造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滇池的直接排放。

2. 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推广有机农业。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滇池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度。

4. 建立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滇池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滇池的水质状况严重受到污染,治理工作亟待加强。

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污水处理、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滇池的水质状况有望得到改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业)滇池生态环境调查报

(作业)滇池生态环境调查报

目录引言 (1)一.滇池简介 (2)二.滇池污染现状 (3)三.滇池污染成因 (4)(一)自然因素 (4)(二)工业化.城市化农业污染等人为因素 (4)四.如何治理滇池 (5)五.学习十八大精神要领来治理滇池 (7)如何维护滇池 (7)六.从我们个人中考虑如何治理滇池 (8)七.心得体会 (8)引言云南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窗口,是西南绿洲、生态屏障、物种宝库、名族文化大观园、人与子和谐相处的净土,拥有建设“美丽云南”的独特自身优势和良好机遇。

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我们昆明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美丽春城,幸福昆明”是我们所拥护的众望。

但是就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把我们的高原明珠“滇池”恶化的似一个硕大的臭水坑,五百里滇池多么骄傲呀!就这样被人们践踏着。

渐渐地她的声音逐渐唤醒了沉睡的市民,人们这才重视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性,才觉醒了对滇池的治理。

昆明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她是我们的责任,昆明市我们的春城之都让我们行动起来携手共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我在五一期间带着“滇池生态环境”的问题外出对滇池进行调研学习,在调查过程中,希望我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提醒世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滇池简介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

中国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连同湖西侧的西山是著名游览、疗养胜地。

由构造陷落而成。

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

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

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古名滇南泽,又称昆明湖。

滇池因周围居住着"滇"部落或有水似倒流、"滇者,颠也"之说,故曰"滇池"。

滇池为地震断层陷落型的湖泊,其外形似一弯新月。

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湖面的海拔高度为1886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南北长39公里,东西最宽为13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池环保调研报告滇池生态环境调研班级:2011级生科1班学院:生命与技术系专业:生物科学姓名:***学号:*************引言滇池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旅游、航运、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水体受到污染,导致湖泊严重富营养化,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

滇池污染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九五”期间滇池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

199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政府组织实施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至“九五”末期,在流域经济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滇池污染迅速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充分地利用周末深入实地,了解相关情况,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是以实际行动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013年4月7日—4月8日,我们到滇池流域的部分区域展开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调查。

我们组选择了海埂,对滇池流域的水质进行了简单的检测。

调查中,我们发现草海水体呈黑色,有非常难闻的气味,污染状况特别严重;而外海水体则呈绿色,污染状况较草海轻一点。

一、滇池的介绍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昆明市西南,流域总面积2920km2,年径流量为5.7×10^8m3。

滇池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湖面面积为298km2,平均水深4m,最大容积12km3,是典型的浅水湖泊。

滇池包括“草海”和“外海”两部分,湖面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7%和97.3%。

滇池流域覆盖了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城区和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嵩明五个区县的38个乡镇,是昆明市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区和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

2000年流域内国内生产总值约占昆明市的80%,人口316万(包括流动人口约50万),约占全市的54%。

滇池流域的发展对于云南省和昆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滇池作为昆明市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重要水源,在维持流域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保障域内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使昆明市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高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滇池污染已成为昆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是昆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二、滇池的环境(一)、过去的滇池滇池是云贵高原最大的湖泊,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昆明人心中,拥有300多万年历史的滇池已不是本质上的水,或是地理上的一片水域。

他早已由于千百年的生存历史与昆明人血肉相连,与昆明的发展荣辱与共。

滇池呈南北向分布,湖体略呈弓形,弓背向东,东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长4千米,将滇池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外湖和内湖;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底质内湖肥,有很厚的淤泥,动植物残体、黑色,有极臭味,外湖较肥,褐黄色,有骸泥;上游河流主要有盘龙江、宝象河、新河、运粮河、马料河、大青河、洛龙河、捞渔河、梁王河……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居云南旅游省首位。

滇池古名滇南泽,又名昆明湖,距昆明市约20公里。

滇池东南北三面有盘龙江等20余条河流汇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经普渡河而入金沙江。

形似弦月,南北长39公里,东西宽13.5公里,平均宽度约8公里。

湖岸线长约200公里;湖面面积300平方公里,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亿立方米,素称“五百里滇池”。

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西山远眺滇池滇池是受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的影响而构成的高原石灰岩断层陷落湖,海拔1886米,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滇池,湖光山色十分壮丽,水面宽阔。

站在龙门上,居高临下,滇池尽收眼底,有“高原明珠”之称。

其迷人之处更在于它一日之内,随着天际日色、云彩的变化而变幻无穷。

滇池水面宽阔,不但是旅游的好去处,还极有经济价值,航运、渔业、灌溉、供水等。

滇池周围风景名胜众多,与西山森林公园、大观公园等隔水相望,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等既相联成片又相对独立,互为依托,是游览、娱乐、度假的理想场所。

(二)、现在的滇池两百里滇池看不见,没有波涛,无言两岸都是残转断瓦。

看,东边斗南,四边海口,北有老城,南有晋宁。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注入千亿资金,不见丁点成效。

三、现在的滇池水质状况滇池水质出现好转苗头。

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和9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近日,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在“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网站”公布的高原湖泊水质月报显示,今年4月份和9月份,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营养状况均同时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这标志着滇池水质“肥力”有所下降,水质有所好转。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当水质呈现中度或重度富营养状态时,须接受“减肥治疗”。

翻开云南高原湖泊水质月报记录,很难看到滇池草海水质营养状况从重度富营养转为“中度富营养”状态的记录。

经过“十一五”努力,昆明主城区污水日处理规模已达到110.5万立方米,处理标准达到了一级A标;铺设雨污主干管网251千米,雨污分流次干管及支管155千米,完成老城区1868家单位(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建成286座再生水利用设施,日处理总规模达9.6万立方米。

同时,昆明市还在滇池湖滨33.3平方千米范围内,退塘退田4.5万亩、退人2.4万人,将1.8万户养殖户的680万头(只)畜禽迁出滇池流域,疏浚水域面积422.80万平方米,疏挖底泥370万立方米,建成湖滨生态湿地5.4万亩。

这些工程都有力促进了滇池治理的步伐,有助于滇池水质的进一步改善。

四、污染因素(一)、自然演化滇池至今已有约340万年的漫长演化历史,在现代演化过程中,水面不断缩小,目前滇池的水面积仅为古滇池的25%,蓄水量更是仅为古滇池的1.9%。

滇池已演化为半封闭性湖泊,年平均流出水量为 1.49 x 108m3,仅占其蓄水量的11%。

由于湖水置换周期过长、湖流缓慢,造成物质循环不通畅,出入不平衡,自净功能有限,大量沉淀污染物,从而形成了大量内污染源。

(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造成水质污染2005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高达23000万吨,主要污染物有: 总氮9750t,总磷1160t, CODcr,30674t。

其中,生活污染源排放约占45%~58%,工业污染源排放约占11%~32%,2007年,排入滇池的污水量达到21000万吨时,总氮8155t,总磷1087t, CODcr22449t。

而滇池在正常情况下,总氮、总磷和CODcr,的水环境容量分别只有4000t,400t和11000t。

如此高的污染物排放量,使整个滇池水质各水质指标值均劣于国家V类地面水水质标准,超过70%的水体处于重、富营养化状态。

(三)、水资源匾乏与高度开发形成恶性循环目前,滇池北岸的昆明主城区面积已达约180km2,人口近200万,城市的急剧膨胀不仅加剧了污染量,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水资源的日益匾乏。

滇池流域多年水资源量为 5.3 x 108m3,人均水资源量不到270m3/a,仅为世界人均值的4%,全国人均值的12%,全省人均值的5%,联合国极度缺水标准的50%。

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滇池流域近年来兴建实施了大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其中已建成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3.4x108m3,小型水库近140座,总库容近1x108m3。

水库总控制径流面积1651 km2,占流域面积的57%。

目前,滇池流域年平均供水量在1x109m3以上,而根据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扣除多年平均湖面蒸发量,滇池实际水资源量只有不到6x108m3,缺口水量只能由湖库调节后重复利用。

也就是说,滇池流域水资源的开发程度是非常高的,而河道外用水超过40%时,就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并且,这种影响会形成恶性循环。

(四)、水的流向与主风向相反,湖面污染物难以排除滇池属南北向的宽浅型湖泊,水流自北向南,而流域内的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形成湖水“有似倒流”的特点,因此叫做滇池。

风向与水流方向相反使得污染物很难被输送出湖泊,相反,漂浮物往往被送至湖泊源头。

海埂即由西南风长年累月堆积而成的沙坝因为滇池水质已经是富营养化了.随着季节的变化,夏季的到来,昆明的温度也在上升这就使得微生物得以生存.而这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就使得滇池的水变绿了.五、滇池治理措施“十一五”以来,昆明市把滇池治理作为事关昆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在滇池湖滨开展了退田还湿、退塘还湖、退房还林、退人护水“四退三还一护”工程,生态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并完成了草海南部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共疏浚污染底泥370万方,清除污染物总氮11200吨、总磷4700吨。

据2010年环保监测数据显示,草海水质由一直以来的重度富营养变为中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了15.9%;水体透明度的平均值上升了58.6%。

据悉,“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组织实施了滇池水葫芦富集氮磷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利用水葫芦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富集氮、磷能力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资源化利用”的氮磷污染水体生物治理与循环利用链,大量吸收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并在滇池南岸白山湾开展了一千亩水葫芦控制种养示范研究项目,攻克了水葫芦控制性种养、机械化采收及资源利用技术难题,目前,该示范项目已经成功运行,并初步形成了水葫芦控制种养资源化、产业化的技术体系。

六、保护滇池意见高原明珠滇池的治理,不仅昆明人民关注,全国人民也在关注,本人曾游览过滇池,也十分关注滇池的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