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合集下载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ppt课件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ppt课件

熟的大人的形象

仅仅数画,但眼 眶、眼珠子和瞳
孔均已明白如画
最新版整理ppt
11
最新版整理ppt
12
最新版整理ppt
13
最新版整理ppt
14
加把劲!看谁认得多
最新版整理ppt
15
你猜对了吗?
商 林田单水 家 休

后 从 门 鱼 眉山 束
最新版整理ppt
16
商代甲骨文,旁为对应
最新版整理ppt
狩猎纹
25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 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 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 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 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 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最新版整理ppt
26
最新版整理ppt
27
司母戊鼎铸造的每一道工序都包含 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聪明 才智与协作劳动,同样对于今天的 我们,无论是一个班级体,一所学 校,还是我们国家的发展,都需要 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去打造。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被称为金文或铭文。
最新版整理ppt
30
食器 特点:品种多
兵器
最新版整理ppt
农 具 31
你能猜出它们的用途吗?
簋(guǐ)
盛放煮熟的 黍、稷、稻、 粱等饭食
最新版整理ppt
32
尊 容酒器
最新版整理ppt
33
觥(gōng) 酒器
最新版整理ppt
34
青铜器常见的纹饰
虎 纹
饕 餮 纹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像培养自己的历史想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像,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的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白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要求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相关的甲骨文资料,并掌握它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1)音乐资料,F4演唱的《流星雨》;(2)影像资料,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的图片,“中国入世、申奥成功、中国足球队出线”的剪辑录像资料;(3)游戏活动中需要的猜谜字牌。

学生准备1、搜集甲骨文、青铜器的相关资料并掌握相关知识。

2、搜集日常生活中由铜、锡、铅制成的物品。

3、课前学会书写较为简单的甲骨文。

教学方法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

此设计力图体现“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北师大历史七年级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 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 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 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 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 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 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 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你预习了吗?
1.甲骨文的名字怎么来的?
2.你知道哪些青铜器?
3.检查选择题。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殷墟出 土的刻在龟甲和 兽骨上的文字。
全形卜甲牛Biblioteka 刻辞第一模块甲骨文
• 读46,47页,回答。 • 1.什么是甲骨文? • 2.甲骨文主要在哪里发现的? • 3.甲骨文有什么作用?
河南安阳 小屯村 殷
这是甲骨文表示交通工具的两 个字,你认识吗?


象形
我国有文字 可考的历史 从商朝开始 商朝
你能猜出以下甲骨文字吗?
本義是「上衣」,字形象一件上衣,最上端是 衣領,兩側開口的地方是衣袖,下端是衣服的 下擺,古代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本義是「細看」、「觀察」,字 形是一隻眼晴在細細察看一棵樹。
2、社会政治:
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大 盂 鼎
商、周时,铸 刻在青铜器上 的文字,叫做 金文。
商朝龙纹钺 西周康侯爵
西周散氏盘
西 周 梁 其 钟
1、甲骨文主要是记载( A ) A.占卜的结果 B.老师的课文C.天文观测的结果 2.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B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大方鼎 C、大盂鼎
一個人在樹下休息,本義是「休息」, 後來引申為「停止」、「不要」等義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课本参考题答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课本参考题答案

七年级(上)课本参考题答案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想一想}火的使用对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提示火的使用有:①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

②御寒。

③熟食。

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和健康。

④火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人类自卫和狩猎能力。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议一议}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两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二者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房屋结构不同,前者为半地穴式房屋,后者为干栏式房屋。

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

4、{自我测评}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提示 D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1、{想一想}以黄帝的发明创造为例,说一说古史传说和史实有什们区别?提示皇帝被看作是华夏族的始祖,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它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服。

他让妻子嫘组教民养蚕。

他命史官仓撷观兽之迹而造字,令大荛做干支甲子,以为纪年的准绳,让令伦制作乐器等。

这些传说,其中包含着后人附会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为真。

但是其中又含有真实的历史(史实),至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到黄帝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当时农业文化的进步。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课程标准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史实。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1、{想一想}启时怎样继承王位的?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们区别?提示(1)启在禹的帮助下培植了个人势力,树立了较高的威信;(2)禹死后,启先后打败伯益和其他不服从的部落,正式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化传承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互 动关系
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两大 代表,在文化传承上相互促进、相互 影响。青铜器的制作和铭文内容常常 受到甲骨文的影响,而甲骨文的书写 和传承也离不开青铜器的支持和推动 。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 化价值
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 ,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它们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历史 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古代艺 术、工艺、文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 化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加强对青铜 器和甲骨文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对其进行创新和 发展。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青铜 器和甲骨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 们可以更好地发掘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为现代文化建设和创新发展提供借 鉴和启示。
05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特色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 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青铜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80%
起源时间
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 青铜时代。
100%
早期发展
夏朝晚期至商朝早期,青铜器制 作技术逐渐成熟,出现大量礼器 、乐器、兵器等。
80%
地域分布
青铜器的造型艺术与纹饰
造型多样
青铜器造型丰富,包括酒 器、食器、水器、乐器等 ,每种器型都有其独特的 艺术魅力。
纹饰精美
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有兽 面纹、龙纹、凤鸟纹等, 线条流畅,构图严谨,展 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象征意义
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往往 具有象征意义,如鼎代表 权力和地位,饕餮纹象征 神秘和威严。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名师课件 北师大版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历史初中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名师课件 北师大版


•象一條木船的形象。東邊 日出西邊雨一鳥不鳴山更幽 白下門東春己老今來風雨又 維舟 。

描繪魚的頭、尾、鰭 與腹鰭

•象一個長髮駝背彎腰又
拿著拐杖的老人。
破译甲骨文
甲骨文之12生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
1、发现地点: 殷墟
2、内容:
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拓片
摹本
图示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甲骨文中为象型字,后加了止作为声旁,演化为今天样子 成为形声字。
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铜锡铅的合金
2、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
•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 字,今天的汉字就是由甲骨文演 变而来的。
认真阅读p46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看看谁回答的最准确!
1 、商朝人为什么要占卜?
2、在商代能够进行占卜的是什么人?
3、他们遇到什么事会去占卜?
4、这些文字主要刻写在什么上面?
你答对了吗? 1 、商朝人为什么要占卜?
因为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1.33
长1.10米
宽 折反目

射映前 商了世
朝商界
国代上
力青发

盛铜现
衰铸的

造最
工大
艺的
高青
重875公斤
超铜 ;器
司母戊鼎

历 史 博 物 馆
• 1938
年 湖 省
四 羊 方 尊 (
宁 乡
商 代
县)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教案

【特别提示】导教案不过老师教课的一个辅助,千万不可以完整千篇一律地依照导教案来教课,假如机械使用导教案,讲堂教课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课成效。

【单元剖析】(一)第二单元的特色时段:从公元前 2070—前 221 年特色:本单元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改革,说明由夏代开始出现国家,到商与西周期间创建青铜文明、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先进技术推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改革,从而推进了社会的发展,经济改革又促使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华。

(二)第二单元的要点和难点“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改革”这一单元是以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与社会重要活动的侧面相一致的方式来表现主题的,此中含括从夏到战国的历史时段的史实和铁器、牛耕、甲骨文和青铜器、分封、百花怒放等重要历史内容。

下设八课:第 5 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正文有“家天下”的夏代、商汤灭夏、武王伐纣三个子目,要点是国家的产生与更迭。

第 6 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正文有西周的分封制、贵族老百姓与奴隶、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三个子目,要点和难点都是分封制。

第 7 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正文有齐桓公称霸、问鼎中原、合纵连横三个子目,要点是理解春秋战国期间的大国争霸(齐桓公称霸)。

第 8 课“铁器牛耕引起的社会改革” ,正文有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商鞅变法与秦的兴起三个子目,要点是商鞅变法,难点是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第 9 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 10 课“思想的活跃与百花怒放” ,第 11 课“先民的智慧与创建”,三课都是两个子目,反应了春秋战国期间社会文化的概貌,此中甲骨文、青铜器、孔子、百花怒放、都江堰和编钟都是每课的要点。

第 12 课认识身旁的“历史”也是一堂研究课。

(三)第二单元要说明的几个问题1.如何理解国家的产生?(1)国家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以以某个历史事件作为标记。

过去我们把禹传启、“父传子”作为国家成立的标记,这不过历史的一个“偶合” ,而不是历史的必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4)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word教案 (4)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一、教学目标:1.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

2.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3.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二、教学重点1.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

2.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三、教学难点1. 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

2.了解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和用途。

四、教学过程(一)辅助环节1.示标。

2.课前预习检测: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开始的。

2)商朝时,将的结果,用刻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叫做。

3)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青铜器。

4)思考题:我国最早的文字叫什么?出现在哪个朝代?(二)先学环节1.检查预习作业。

2.自学提纲:1) 什么叫甲骨文?它的用途是什么?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3)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除此还有什么青铜器器?4)商朝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三)后教环节文字:甲骨文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现代文字金文商朝时出现,又叫铭文青铜器:工艺司母鼎意义(四)当堂训练环节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2.甲骨文出现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3.商朝最主要的手工业是()A、冶铁业B、青铜铸造业C、纺织业D、制陶业4.现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像D、铜钟5.甲骨文是一种()A、象形文字B、形声字C、会意字D、通假字(五)小结:整理、归纳知识点。

(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协助。

)五、作业布置1.完成本课学案练习题(选做)A———选择题(必做)B———材料题(选做)2.预习第10课内容:1)完成第10课学案的自主预习内容。

2)预习思考:1. 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哪家的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为什么?2.各学派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
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
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
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

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
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
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
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
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
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
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
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具资料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及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自备
补充
集备
补充
温故知新: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启发思考
回答
引导
学生
回忆
情景导入:
播放十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断,内容是青铜大鼎冉冉升起,开幕式上的青铜大鼎是件仿制品,它的原型是什么?播放
启发
积极参与
可由
课前
提示
导入
三维目标
大屏幕展

总体把握,为新课做
铺垫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司母戊鼎被国家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收藏。

但是最近去国家博物馆参观的人却发现司母戊鼎不见了,这是怎么回
事?难道国宝失窃了吗?
2、多媒体出示新闻“司母戊鼎回乡,为殷墟申遗助力”。

同时创设出情景:请你做小导游,为来到安阳殷墟的游客解说司母戊鼎。

3、关于司母戊鼎的制作方法,在学生充分想象和猜测之后,教师出示教具和图片,破解疑难点。

4、通过“参观青铜器展”,让学生概括出商代青铜器的特点。

5、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出土的地点主要在哪里?甲骨文主要使用于哪个朝代?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甲骨文的出土和识读有什么意义?大屏幕出示
问题,指导
阅读
启发
引导
点拨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归纳主要内容(培养
学生通过自学获取有
效信息的能力)。

探讨交流,解决问题
(体会主动学习的乐
趣,学会探究式学习
和合作学习)。

组织
学生

论,
培养
学生
合作
探究
的能

调动
学生
积极

重点难点突破:
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较少、形式较为单一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相关的游戏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

此设计力图体现
“人本思想”,将人的喜悦,人的感受放到第一位,使学生体味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注意“启”的适度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多媒体、多信息渠道教学方法的应用:指导
分析
点拨
阅读
归纳
探究
激发
学生

趣,
这时
作重
要的
环节
小结归纳:
描画课文中提到的五个甲骨文字,说出甲骨文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说说商朝青铜器的有哪些特点?
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课后随笔与反思优点:
本课以甲骨文为突破口,补充十二生肖甲骨文,使学生认识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关系,学会辨认
缺点:
通过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取得成就,理解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甲






甲骨文:刻写在龟甲、兽骨上商朝文字
司母戊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