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1]1
发育生物学(原书第11版)(一)

发育生物学(原书第11版)(一)引言概述: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个体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个体的过程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着细胞分化、组织建立、器官形成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本文将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层面探讨发育生物学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一、分子层面1. DNA信息的传递和表达2. 基因调控和表观遗传学3. 蛋白质合成和修饰4. 细胞信号传导与细胞通讯5. 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二、细胞层面1. 细胞分裂和增殖2. 细胞分化和选择性死亡3. 移动和迁移的细胞行为4. 细胞粘附和细胞外基质5. 构建和维持细胞架构的细胞骨架三、组织层面1. 组织的形成和模式形成2. 组织发育中的细胞信号和调控3. 组织发生的细胞凋亡和增殖4. 组织发育的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5. 组织内细胞极性和细胞分布四、器官层面1. 器官的分化和发育2. 器官的成熟和功能3. 组织器官间的界限和协同作用4. 器官发育中的细胞迁移和定向生长5. 器官再生和修复的调控机制五、整体层面1. 发育过程的时空调控2. 发育过程的多层次调控网络3. 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4. 发育的遗传和进化5. 发育异常和疾病的发生机制总结:通过对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个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发育过程,探索其背后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层面的各种调控机制。
这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再生以及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将推动我们对生命奥秘的深入探索,为人类健康和生物科技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
动物发育生物学中的胚胎干细胞

动物发育生物学中的胚胎干细胞动物发育生物学是研究动物个体生长发育的科学领域,其中胚胎发育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胚胎干细胞的发现和研究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胚胎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被认为可以用于再生医学和疾病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动物发育生物学中的胚胎干细胞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应用前景。
一、胚胎干细胞的定义和来源胚胎干细胞是指从早期胚胎中获得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它们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能够自我更新,不断产生新的干细胞;第二,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
胚胎干细胞的最初来源是胚胎内细胞团的内细胞团,这些细胞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未分化为任何特定细胞类型。
目前,胚胎干细胞也可以通过人工诱导或转染等方式获得。
二、胚胎干细胞的特性胚胎干细胞具有独特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的热点。
首先,胚胎干细胞能够无限制地自我更新,可以持续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保持其干细胞状态。
其次,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包括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血液细胞等。
这种多向分化潜能为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另外,胚胎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和较低的分化状态,这使得它们在移植和扩增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三、胚胎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胚胎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胚胎干细胞可以用于组织工程,通过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生成特定类型的细胞,用于修复和替代受损组织。
其次,胚胎干细胞可以用于疾病模型的建立和药物筛选。
将患者的细胞重新诱导成为胚胎干细胞,然后通过诱导分化成目标细胞,可以用于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以及药物的研发和筛选。
此外,胚胎干细胞还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比如心脏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可以通过将特定类型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实现组织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四、胚胎干细胞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涉及到伦理和法律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发育生物学第1章果蝇生殖干细胞决定

1. 生殖干细胞的决定线虫: P颗粒线虫生殖干细胞的决定从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就开始了。
真皮、神经、肌肉肌肉、腺体、体腔肠肌肉线虫生殖干细胞决定26 细胞期果蝇生殖干细胞决定胚盘影响果蝇生殖干细胞发生的基因的相互作用级联关系的研究oskar3’末端非翻译区含定位信息,在微管的作用下可以准确定位。
脊椎动物生殖干细胞的决定脊椎动物生殖干细胞决定的细胞学过程还不十分清楚,但它们都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特定的部位。
在当前一些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称这些细胞为原(始)生殖细胞。
爪蟾生殖质是位于植物极附近一团富含mRNA和蛋白质的特殊细胞质。
果蝇生殖干细胞的迁移蛙生殖干细胞的迁移囊胚腔卵裂沟动物极生殖质暗区鸡生殖干细胞的迁移鸡生殖干细胞的迁移生殖腺上皮原始生殖细胞爬行类和鸟类生殖干细胞的迁移通过血液运输的方式实现lag-2 蛋白曲精小管横切面精小管腔精子细胞残留体支持细胞A1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发生的合胞体克隆现象高尔基体发育为精子的顶体;中心粒定位在精子的颈部;大量的线粒体环绕排列在精子的中段,;从中段到尾部形成长长的鞭毛动物精子形态多样性表明生物进化的多样性和对于环境、生理过程的适应。
精子发生中基因表达的调控精子发生中基因转录主要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双线期。
虽然果蝇Y染色体的功能并不涉及性别决定,但来源于Y染色体的转录是控制精子发生所必需的。
果蝇XY型和XO型都是雄性,但是后者却无生育能力。
卵细胞典型结构卵黄膜核线粒体皮质颗粒卵黄颗粒质膜卵黄膜凝胶层皮质颗粒质膜A人卵巢中生殖细胞数量的年龄变化初级卵母细胞可以滞留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双线期长达50年卵泡周期性逐一发育成熟果蝇卵细胞的分化与决定12139101467534816121115滋养细胞后端滤泡细胞从滋养细胞向卵细胞的mRNA 的运输爪蟾卵细胞卵黄物质的极性积累。
发育生物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发育动物学: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到胚胎发育、生长、衰老和死亡。
2、发育:指生命现象的发展、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
3、定型:细胞分化在表现出明显形态和功能变化之前,发生隐性变化,使细胞命运朝特定方向发展的过程。
4、镶嵌型发育: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
5、调整型发育:以细胞渐进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
6、形态发生决定子:自主特化裂球含有特定的细胞质,其中具有影响细胞发育命运的分子。
7、细胞分化:多细胞有机体的细胞从简单、原始的状态到复杂和异样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8、信号转导:靶细胞通过特异性受体识别细胞外信号9、生殖质:是卵中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特殊定位的细胞分子,并把细胞外信号分子转变为细胞内信号,引起细胞发生反应的过程。
质,主要由蛋白质和RNA 构成。
10、精子获能:指射出的精子在若干生殖道获能因子作用下,精子膜发生一系列变化,进而产生生化和运动方式的改变。
11、顶体反应:是指精子获能后,与卵相遇时,顶体开始产生的一系列改变。
12、透明带反应:哺乳动物不形成受精膜,但皮质颗粒中释放的酶对透明带中的精子受体分子进行修饰,使之丧失与精子结合的能力,因此,称为透明带反应。
13、精子发生:是指由前体原生殖细胞发育到精原细胞,再到成熟精子并排出体外的过程。
发生过程在支持细胞的深凹处。
14、卵子发生:是指由原始生殖细胞发育成卵原细胞,再由卵原细胞发育为成熟卵子的整个过程。
15、卵裂: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分裂将体积极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较小的、有核的细胞,形成一个多细胞生物体的过程称为卵裂。
处于卵裂期的细胞叫做卵裂球。
16、促成熟因子(MPF):由孕酮刺激产生并诱导恢复减数分裂的因子,是由两个亚单位(Cdc2和CyclinB)构成。
17、原肠作用:是指动物胚胎发育到囊胚后期开始进行的一系列细胞运动和细胞重排的形态发生运动。
发育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发育生物学第一章序言一、引言发育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的规律的科学。
1、后成论(epigenesis)和先成论(preformation)Preformation:生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存在于胚胎中,随胚胎发育而长大。
Epigenesis: 胚胎的各个部分是在发育中逐渐形成的。
2、细胞学说改变了胚胎发育和遗传的概念19世纪有关的重要发现和理论:细胞、生殖细胞、细胞核、染色体、3、Mosaic and regulative developmentMosaic development: 合子核中的特殊因子在细胞分裂中的不均等分裂导致不同细胞的产生,这些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命运。
Regulative development: 胚胎在局部被排除或受损后仍能正常发育。
4、诱导(induction)现象的发现1924年,Spemann和Hilde Mangold发现一种组织能够指导另一种组织的发育。
5、遗传学和发育学的结合1909年Wilhelm Johannsen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使遗传学和胚胎发育学首次发生关系;40年代进一步认识到基因在发育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主要动物模型(一)、Invertebrate models1.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fruitfly) ---insect model2. Caenorhabditis elegans (nematode)--- worm model(二)、Vertebrate models1.Xenopus laevis (Africa frog) --- Amphibian model2.Chick--- bird model3.Mouse--- mammalian model4. Zebrafish --- fish model三、发育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及规律(一)、五个主要的developmental processes1. Cell division: 早期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离不同于后期。
发育生物学与干细胞研究

发育生物学与干细胞研究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命周期中如何发展和成长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到细胞分化、器官形成和生物体发育的各个方面。
而干细胞研究则是发育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应用于再生医学、组织工程以及疾病治疗等领域。
一、发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发育生物学着眼于生物从单个受精卵到多细胞生物体的全过程。
它探究了生物的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等过程,揭示了生物体内部各种调控机制的细微变化。
通过研究特定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和分子基础,发育生物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
发育生物学以模型生物为研究对象,如果蝇、线虫、小鼠等。
这些模型生物具有短生命周期、易于培养和基因组完整性等特点,使其成为研究发育生物学的理想工具。
二、干细胞的定义与分类干细胞是发育生物学和干细胞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它具有两个主要特性: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
自我更新意味着干细胞可以对自身进行无限制的分裂,而多向分化潜能意味着它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神经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等。
根据来源和潜能的不同,干细胞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来自于早期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能够分化为全身各个器官组织的细胞。
成体干细胞则存在于已经成熟的组织和器官中,具有较弱的分化潜能,主要起补充和修复损伤组织的作用。
三、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应用干细胞研究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利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科学家可以将其分化为各种需要的细胞类型,为疾病治疗和组织工程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1. 替代治疗: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胰岛细胞、神经细胞等,用于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这种通过细胞替代治疗可以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并恢复其功能。
2. 组织工程:干细胞可以用于构建人工组织和器官。
通过提供生物支架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并形成功能完整的组织结构。
发育生物学名词解释

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的生殖、生长和细胞分化等发育本质的科学。
发育:指生命现象的发展,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
个体发育:从受精卵 (合子)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分裂和分化形成胚胎、产生有机体的所有细胞过程。
胚胎发育:从受精到出生之间有机体的发育。
分化: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肌肉细胞、皮肤细胞、神经细胞、血细胞等所有的细胞表型,这些细胞差异性产生的过程称为分化形态发生:不同表型的细胞构成组织、器官,建立结构的过程生长 :则指生物个体大小的增加。
有机体通过生长发育成为成熟个体,再经过衰老,最后死亡。
卵裂: 受精后,受精卵立即开始一系列迅速的有丝分裂,分裂成许多小细胞即分裂球。
囊胚: 到卵裂后期,这些分裂球聚集构成圆球形囊泡状的胚胎。
原肠胚形成:囊胚后期,胚胎产生一系列广泛的、戏剧性的细胞运动,细胞之间的位置信息发生改变。
图式形成: 胚胎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器官和构成有序空间结构的过程称为图式形成定型::细胞在分化之前,将发生一些隐蔽的变化,使细胞朝特定方向发展,这一过程称为定型。
分化: 从单个全能的受精卵产生各种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特化: 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可以自主分化时,就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命运已经特化了。
决定: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可以自主分化时,就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命运已经决定了。
自主特化: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分裂球胚中,分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细胞命运的决定与临近的细胞无关。
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镶嵌型发育: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胚胎诱导: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的分化方向,也就是发育命运调整型发育:对细胞呈有条件特化的胚胎来说,如果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将一个分裂球从整体胚胎上分离,那么剩余的胚胎细胞可以改变发育命运,填补所留下的空缺。
发育生物学专业介绍(一)

发育生物学专业介绍(一)引言概述:
发育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生物体在生命周期中的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通过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是如何从单个受精卵发展成完整的、多细胞的生物体的。
正文内容:
1. 发育生物学的基础概念
- 介绍发育生物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 介绍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说明发育生物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如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
2. 发育的基本过程
- 介绍生物体的生命周期概念,包括受精、胚胎期和成体期等
- 阐述发育的基本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器官发育等
- 解释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如胚胎形态建立和器官形成
3. 发育的调控机制
- 介绍内源性调控机制,如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信号传导
- 说明外源性调控机制,如母体环境和细胞相互作用等
- 强调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调控和反馈调控机制
4. 发育与疾病
- 探讨发育生物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如胚胎性疾病和细胞分化相关疾病
- 介绍发育异常可能导致的疾病,如先天性畸形和肿瘤
- 强调发育生物学研究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性
5. 发育生物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 介绍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如干细胞研究和发育调控网络分析
- 探讨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前沿技术,如基因编辑和细胞成像技术
- 强调未来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挑战,如发育再生医学和系统发育生物学
总结:
发育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深入了解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和调控机制,对于解决许多生物学和医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发育生物学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发育机制和应用于疾病研究和治疗中,为人类健康和生物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细胞和发育生物学发育生物学(developme n tal biology)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ontogent)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同时,也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systematics development)的机制。
发育生物学不同于传统的胚胎学(embryology),而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生物化学等其他生命学科的发展和与胚胎学的相互渗透,才逐渐发展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
一、发育生物学的历史回顾古代哲人的发育理念用科学方法解释发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哲人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37)。
他是位医生,首次对鸡胚进行了发育观察。
依据当时流行的理念,他试图用热、湿和固化的效应来解释发育。
大约一个世纪后,由于希腊圣贤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的创造性研究,胚胎学获得了高度发展,研究对象涉及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并提出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及胚胎的各个部分是如何形成的等千载难解的生物学问题。
他认为胚胎发育有2种可能性:一种是先成论(preformation),即胚胎中的每件东西从一开始就预先形成好了,发育期间只是简单地放大;另一种是后成论,并形象地比喻为织网(knitting of a net)。
先成论与后成论的持久论战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两种发育理念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深刻影响,直到18世纪,先成论和后成论仍然是科学界争论的焦点。
特别是17世纪和18世纪,虽然科学之风已在西欧兴起,但由于长期以来教会神创思想的影响,学界仍然迷恋于有着神创理念的先成论。
即使是那些已对动物胚胎发育进行过详细观察的学者也是如此,如17世纪伟大的意大利胚胎学家MarcelloMalpighi虽对鸡胚发育进行过精确描述,由他描绘的鸡胚发育图是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经典,迄今仍被绝大多数教科书所引用,但他仍然不可能以他自己的观察证据从先成论的理念中解放出来。
有些先成论者甚至认为精子头部包裹着业已形成的胎儿,并绘出了富有幻想的图画,即一个大头的小人,两臂抱膝,蹲在精子里面(图1)。
直到19世纪,由于生物学上有关生命有机体(包括胚胎)都是由细胞组成的这一重大发现,先成论才销声匿迹,绝大多数胚胎学开始趋同后成论的理念,认为亚里士多德关于后成论的推论和论断时正确的。
细胞理论对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影响关于生殖细胞的特性和重要意义是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的。
1839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Schleiden和生理学家Schwann指出,所有生物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产生其他细胞。
因此,发育也必然是逐渐变化的过程。
在胚胎发育中,通过受精卵的分裂产生许多新细胞,同时产生新的细胞类型。
到19世纪40年代,对于卵子的特性开始有所认识,认识到卵子也是一个细胞,是一个特殊的细胞。
Weismann进一步提出后代所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来自于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来自于两性配子所携带的遗传特性。
之后,虽与海胆等的研究进一步显示,在受精初期受精卵中包含两个细胞核,其中一个来在来源于精子,另一个来源于卵子,在受精过程中两个细胞核融合。
到19世纪后期,人们通过一系列研究认识到,合子细胞核的染色体中各有一半分别来源于两个亲代,而合子的遗传信息在卵裂过程中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这就为遗传特性的传递提供了物质基础。
细胞核的重要性和染色体在遗传中重要作用的发现,证明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正确性。
人们通过对染色体数目的比较发现,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保持不变,但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二倍体(diploid)的前体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haploid)的配子,两性单倍体配子通过受精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再由合子产生胚胎。
这些发现揭开了生物学发展史的新篇章。
发育的嵌合型和调整型胚胎是由一个单细胞的合子经过一系列的分裂和分化产生的。
自从人们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开始探索单细胞合子如何通过分化,产生有机体所有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
早在19世纪80年代,Weismann就提出了关于细胞、染色体和基因与胚胎发育关系得理论。
他认为,合子的细胞核含有大量特殊的信息物质——决定子(determinants),在卵裂的过程中这些决定子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控制子细胞的发育命运。
细胞的命运实际上是由卵裂时所获得的合子核信息早已预定的。
这一类型的发育我们称之为嵌合型发育(mosaic development)(图2)。
在嵌合型发育的卵子中遗传信息是分散存在的。
Weismann理论的核心强调早期卵裂必须是不对称分裂。
由于合子成分的不均匀分布,其卵裂的结果产生的子细胞彼此之间是完全不同的。
胚胎学家Roux(1887)的实验结果也支持Weismann的理论。
Roux用烧热的解剖针破坏两细胞时期蛙胚的一个分裂球,结果存活的另一个分裂球只能发育成为半个胚胎(图3)。
由此他认为蛙的胚胎发育存在嵌合型发育机制,细胞的特征和命运是在卵裂的过程中决定的。
但是Driesch(1891)用海胆重复Roux实验却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他在海胆两细胞时期将两个分裂球分开,得到了两个发育正常的、个体较小的海胆幼体。
Driesch的实验结果第一次证明发育过程中存在调整型发育(regulatory development)机制。
胚胎为保证正常的发育,可以产生胚胎细胞位置的移动和重排。
诱导现象的发现尽管Driesch(1876~1941)提出的调整型发育机制已经涉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一直到诱导(induction)现象发现之后,人们才认识到,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胚胎发育最重要的核心问题。
诱导是指一类组织和另一类组织的相互作用,前者称为诱导者(inductor),后者称为反应组织,诱导者可以指令邻近反应组织的发育。
1924年Spemann和助手Mangold进行了著名的胚孔被唇移植实验。
这个实验将蝾螈(Triturus cristatus)原肠胚早期的胚孔被唇组织移植到另一同期受体胚胎的胚孔侧唇表面,随着受体胚胎发育的进程,大部分移植组织也陷入胚胎内,他们发现到原肠胚后期诱导产生了另一个次生胚。
由于胚孔被唇组织具有调控和组织一个几乎完整的胚胎产生的特殊能力,故被称为组织者(organizer)。
从此,发育中的诱导和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才得到充分的重视。
由于这项重大的发现,spemann(1868~1941)在193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遗传学与胚胎学的结合1900年是一个转折点。
Correns、Vriesh和Tschermak分别报道了育种实验的结果,重新肯定了Mendel早在1865年提出的遗传规律。
Boveri(1902)对海胆的研究发现,正常的胚胎发育决定于正常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在正常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之后的研究进一步提出基因型(genotype)与表型(phenotype)的概念。
基因型是有机体从双亲获得的遗传信息所赋有的特性。
有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化等特征成为表型。
由基因型控制发育,同时有机体的表型又受到环境因子与基因型的共同影响。
发育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基因型与表型的结合。
既然发育受遗传信息的控制,那么在发育过程中合子从双亲获得的遗传信息是如何表达的,一个单细胞的合子又是如何发育成为具有功能的有机体的,要回答这些难题,需要将遗传学和胚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随着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发现,不少问题迎刃而解。
科学家们开始认识到细胞的性质是由细胞中所包含的蛋白质决定的,而这些蛋白质由基因编码,由此基因在发育中的基本作用被揭示。
基因通过其编码产物——蛋白质的变化控制发育分化中细胞的性质和习性。
也就是说,遗传和发育是个体发生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对于发育性状的研究,既可以从遗传现象出现的角度进行研究,又可以从发育过程进行研究。
发育受遗传程序的控制,遗传特性通过发育展现出来。
所以,没有遗传就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就无所谓遗传。
当今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育生物学与遗传学在分子水平上融会贯通起来。
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的结合自从Watson和Crick(1953)根据X衍射和化学分析提出的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以后年,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基础对于人们已不再是个抽象的概念。
特别是60年代Nirenberg对DNA遗传密码的破译,Jacob和Monod(1960)提出并证明蛋白质合成调控机制的操纵子学说等研究成果,使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结合,使遗传学的一系列难题得到了解答。
人们逐渐认识到遗传信息主要是编码在细胞核内基因组DNA的一级序列,发育受遗传的控制。
为回答发育的遗传程序是以何种方式编码在基因组DNA上,编码在DNA 上的遗传信息又如何控制生物体的发育等问题,人们开始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各种新兴的生物学技术,进行发育机制的研究,在许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对于果蝇和线虫发育的分子控制机制已基本阐明。
在深入了解果蝇和线虫发育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发育调控基因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开展对脊椎动物发育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斑马鱼、非洲爪蟾、小鼠、鸡、和文昌鱼等模式动物的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突破。
由于发育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发育生物学已成为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之一。
发育生物学与其他生命学科的结合,对于医学和农业的发展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发育生物学的热点问题发育生物学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推进下不断向前发展,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性别决定与性染色体进化、细胞核全能性与克隆、细胞凋亡、再生与细胞治疗、发育进化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等方面。
下面就我比较了解的几方面作介绍。
动物的再生与其进化地位通常意义上的再生是指成体生物对身体缺失的本分(器官或组织)的重建,广义再生包括生命的所有水平。
有分子水平上的再生,如细胞中的蛋白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不可逆的变性,必须再生新的蛋白质代替;细胞水平上的再生,如身体内从未停止过的正常生理性的细胞代谢。
少数生物如海绵和水螅可以更新组成身体的所有细胞类型,在我们体内,血细胞的寿命较短,更新速度也快。
如果没有血细胞的及时更新,人将只能存活几个星期。
失去再生能力或再生受到限制是生命终结的根源。
一般来说,在动物界无脊椎动物的再生能力强于脊椎动物,许多无脊椎动物的再生能力与它们的无性生殖方式有关。
再生能力最强的例子是海鞘,它的一个血细胞就可以再产生一个完整的个体。
节肢动物在蜕皮时能修复不完整的腿,有尾两栖类能重建丢失的部分器官(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