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模拟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语文名校模拟卷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及翻译

2020届高考语文名校模拟卷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及翻译

2020届高考语文名校模拟卷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及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

父铭,御史。

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

隆庆元年,巡抚畿辅..。

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

”俱报可。

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

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

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

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

”帝终不听。

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

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

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

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

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

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

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

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

旋就进右副都御史。

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

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

”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

移疾..归。

起南京工部尚书。

就改兵部,参赞机务。

卒官。

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B.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C.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D. 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行人:官职名。

2020年高考(全国通用版)模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通用版)模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模拟试题语文2020.2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云南民族体育文化源于人民的劳动和生产,发展于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的变迁,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的体育文化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而逐渐被破坏,乃至消失。

传统的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也随着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濒临灭绝或退化变异的状况。

从目前来看,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成熟、学科体系不健全、基本概念表述不全面、传统运动项目的挖掘和保护不科学、特色体育文化村寨开发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导致了民族体育文化越来越不受到重视,人民传承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人民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过于追求现代化的运动项目,阻碍了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人民在传承云南民族体育文化过程中缺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性,很多人眼中只看到了外国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优越性,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过多地选择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识,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价值的理解,导致民族体育文化在发展、传承中失去了原有的体育文化价值,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2020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范仲淹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D.“人”
是“不能堪”的主语,不可断,故选 B。
( 2) D.“只有兼具文韬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错,得此谥号的是政绩突出受人敬仰
的文臣。
( 3) C.“雷厉风行,彻底革除积弊”错,原文“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
非朝夕可革也” ,范仲淹认为事有先后,朝廷陈弊积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 4)①“推” ,把……让; “食”,供养;“晏如”,安然自若。
)( 3 分)
A. “六经”是孔子晚年整理的《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六部先秦古籍。
B. 手诏一般指帝王亲手所写的诏书,多不经别人草拟及颁宜等程序而直接下达受诏人。
C.朋党原指同类人相互勾结,后为因政见不同相互倾轧、排斥异己的宗派集团统称。
D. 文正是古代文臣最尊荣的谥号,只有兼具文武略之功的人才能获得,如范仲淹。
译为:(范仲淹)曾经把自己的俸禄让出来,供养天下游学的读书人,以至儿子们轮换
穿一件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安然自若,不以为意。
②“更张”,改革措施; “规摹”,涉及面;“行”,实行。
译为: 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能够逐步推行, 改革涉及面太大, 谈论此事仲淹,字希文。年幼时就有志向节操,师从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
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 朋.党.。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
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元渐,规摹阔大,论
者以为不可行。 及按察使出, 多所举劾, 人心不悦。 会病甚, 请颍州, 未至而卒, 年六十四。
赠兵部尚书,谥 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
动地谈论天下大事,往往奋不顾身,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崇尚品德节操,就是从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写自己归隐后,春天到来的时候,还要享受春耕之乐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 ,______ ”两句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但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杜甫诗云:“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临。

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与此意相近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答题。

湖口①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②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①湖:指洞庭湖。

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

②云梦:是有名的大泽,在洞庭湖以北的湖南、湖北境内。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写“湖口”所见,先放眼湘江水岸,接着远眺云梦,最后注目孤舟离人,描绘出一幅莽苍阔大的湘江暮色图。

B.颈联实写洞庭湖的景象,诗人对洞庭湖水的描绘,流露出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有关星河高悬的描写,则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

C.尾联由腊月而想到梅花,由“残”而冠以“零落”,取景设喻妙在自然含蓄,表现了诗人自伤之意,念友之情。

D.从全诗看,作者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几种景物纳入同一画面之中,使它们发生内在的联系。

这首诗的“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这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说到蚊子,你知道它是怎么吸血的吗?我们看到的蚊子嘴只是一个保护罩,在这个保护罩里面总共藏着6根针。

①______:其中有两根针的頂端有小小的锯齿,蚊子先用这两根针戳进我们的皮肤,②______。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含解析) (3)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含解析) (3)

试卷第1页,总8页绝密★启用前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含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共5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顺民心”是先秦诸子对于如何治理国家制定的一条重要的原则。

但他们对于“民心”的理解又有所不同,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理所当然的依据。

对“民心”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于如何治理国家产生了不同意见。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的范围应是指“国人”——宗族之人(包括贵族),或者“庶人”——社会上所有的一般民众。

《论语·子路》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可见,孔子对于“民心”的理解,首先是“富”,其次是“礼”。

“礼”是社会的秩序,是百姓遵守社会等级与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一种约定。

百姓对于统治者与社会秩序的信心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来到这个国家,所以有了“礼”的保障,百姓就会“既来之,则安之”。

而同时,“富”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孔子出身贵族,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有礼的文明社会当中。

老子是史官,一向主张“无为”,他的论述时常是建立在君主的立场上;而百姓,在他看来就像“羊”一样是可以驾驭驱使的。

百姓的心会被统治者所导向,所以统治者不能够使百姓生起异心。

在老子的眼里,百姓的意志是会随着天下形势不断地变化的,而且并不能做出自我判断。

百姓最舒服的政治姿态就是符合“道”运行的政治姿态,这是最自然的不被打扰的状态。

百姓少税少役,少受指令的限制,君主不矜功好战,自然就会积累财富。

同时君主还应对百姓一视同仁,百姓愿意生活在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当中。

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要是为君主服务,而非为百姓着想,由此与老子所言称之“以百姓心为心”的平等之思想不同。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训练附答案及译文(原创禁止转载)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训练附答案及译文(原创禁止转载)

A.冯亮有一颗感恩之心。

即便后来隐居山林,但心中感念中山王对他的礼遇,仍然经常前去拜见他。

B.冯亮深知明哲保身的道理。

他因叛贼王敞之事受到牵连,尽管皇帝下令免除他的罪过,但他害怕自己再次受到牵连,所以决定不再回嵩山去。

C.冯亮与世无争,清贫自守。

在嵩山时,他整日与僧人一起诵经,粗食淡饭;他喜欢在山间水边建起简陋的房子,居住其间,自得其乐。

D.冯亮修行高深。

他的朋友南方法师认为他的修行达到了佛家十地的程度,并把十个栗子放在冯亮尸体的手心里来证实,结果夜间被虫鸟盗食,他的肌体却毫发未受损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⑴会中山王英平义阳,获焉。

英素闻其名,以礼待接。

(4分)⑵因遇笃疾,宣武敕以马舆送令还山,居嵩高道场寺,数日卒。

(4分)5.冯亮深受宣武帝的优待,请结合全文概括具体表现。

(3分)参考答案:1.B2.D(“有时也用来表示在世的官员被皇帝加封荣誉称号”错。

)3.B(“但他害怕自己再次受到牵连”文中无据。

)4.(1)恰好遇上中山王元英平定义阳城,把冯亮也拿获了。

中山王英平素就听说冯亮的名声,便对他以礼相待。

(2)冯亮在京师时得了重病,世宗敕令用马车送他回山,住在崧高道场寺。

过了几天他就去世了。

5.①宣武帝让冯亮戴帻巾入朝,冯亮坚持戴幅巾,宣武帝没有逼迫他。

②冯亮受到王敞事发牵连被捉拿,宣武帝下诏免除了他的罪过,并赐给他衣食和随从。

③因冯亮喜欢隐居生活,宣武帝就派人在嵩山为他建造了精美的闲居佛寺。

④冯亮病重后,宣武帝派人用车子载他回山,并在他死后赠送给他家人财物来办理丧事。

(答出三条即可得3分)译文:冯亮,字灵通,南阳人,是萧衍属下平北将军蔡道恭的外甥。

冯亮少年时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研究佛家教义。

他跟随蔡道恭到义阳,恰好遇上中山王元英平定义阳城,把冯亮也拿获了。

中山王英平素就听说冯亮的名声,便对他以礼相待。

冯亮性情清雅高洁,到了洛阳以后,就在崧高山隐居起来,他很感激中山王对自己厚待之德,所以有时也帮他做点事情。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模拟练习答案

2020届江苏高考语文模拟练习答案

高三语文练习参考答案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A2.(3分)C3.(3分)C4.(3分)D二、文言文阅读(20分)5.(3分)D(陟:提升)6.(3分)A(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才称为“状元”。

)7.⑴(5分)皇帝已经派遣使者秘密侦察(这件事),恭顺侯听说知道后,对瞿景淳说:“如果没有您,我差不多触犯法律了”。

瞿景淳说:“我知道朝廷使者按道理应当像这样罢了。

”评分建议:“诇”“微”“中”“义”各1分,语句通顺1分;意思对即可。

⑵(5分)现在皇帝正急用人才,因为南北方都没有足以使用的人,不在这个时候广泛选拔人才并且重重培养他们,有一天(需要人才)拿什么应对征召。

评分建议:“方”“博”“植”“何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意思对即可。

8.不畏权贵(坚守礼法);清正廉洁;明察事理;公正选贤(重视人才培养)。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9.(5分)思念友人、写扬州风光、感叹离恨。

评分建议:一点2分,答对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10.(6分)“连夜到”照应标题“夜到扬州”(1分)。

通过船行之快和相见惊笑的描写(2分),表达了与友人相见的急切心情,以及与友人相逢的惊喜、欢快之情,也暗含了久历宦海沉浮的感慨(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8分)⑴约我以礼⑵入则无法家拂士⑶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⑷恐年岁之不吾与⑸猿猱欲度愁攀援⑹觥筹交错⑺击空明兮溯流光⑻各领风骚数百年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12.(3分)B(错在“义儿对错误的认识和悔过”。

)13.(6分)孩子与家长的矛盾;学生与老师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学校与社会的矛盾。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率性作画,不受拘束,义儿感到舒适;远离唠叨,不受责骂,义儿感到惬意;寄宿学校,一切新鲜,义儿感到快乐;启示人们对儿童的教育应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匿,罪灭三族。

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 夫高帝将兵四十馀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

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 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B.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C.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D.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髡钳:古代一种惩治罪犯的方式,剃去头发称髡,以铁圈束颈为钳。

B.褐衣: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也指贫贱或地位卑微者。

C.中郎将:帝王侍从官,其职责有护卫、陪从等,苏武曾担任此职。

D.股肱:指大腿和小腿。

意为辅弼,古代常用以比喻左右得力的帮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布勇猛善战,深受重用。

他骁勇,曾为项羽旧将,屡次陷汉王于困境。

在汉时为孝文帝赏识作为肱股之臣担任御史大夫。

B.季布能屈能伸,忍辱求生。

他战功卓著,楚国灭亡后,在濮阳周氏、朱家以及汝阴侯滕公的帮助下最终得以赦免,封为郎中。

C.季布胆识过人,直言劝谏。

吕后欲报单于侮辱之仇,众臣阿谀献策,他却冒死力谏。

后又直言指出汉文帝的错误,刚直无畏。

D.季布性情疏朗,尚义任侠。

他在朝廷之上斥责樊哙,寄书窦长君直言劝他不要与曹丘生交往,传中正面侧面展现了他的性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5分)(2)季布乃大说,引入为上客。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5分)10.(3分)D11.(3分)D(肱指胳膊)12.(3分)A(担任河东太守,并不是因为他勇猛善战,事例与概括句有出入;原文是“欲以为御史大夫”,他最终并没有担任。

)13.(10分)(1)况且秦朝因为对匈奴用兵,才引起陈胜等起义。

到现在(国家的)创伤还没有治愈,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以事于胡”,意译;瘳,治愈;面,当面;摇动天下,使动用法。

以上各1分,句意1分)(2)季布于是非常高兴,延请曹丘为最尊贵的客人。

季布的名声远近闻名的原因,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说通假“悦”;引,延请;益,更加;判断句。

以上各1分,句意1分)译文: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

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

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

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

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将他出卖给鲁地的朱家。

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乘机对滕公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

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

”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好。

”季布说:“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再说秦王朝正因为对匈奴用兵,引起陈胜等人起义造反。

直到现在创伤还没有治好,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酗酒任性,难以接近。

季布来到京城,在客馆居留一个月,(召见后)被遣回原籍。

他因此对皇上说:“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过了很久才说道:“河东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郡,好比是我的大腿和臂膀,所以我特地召见你啊!”于是季布就辞别了皇上,回到了河东郡守的原任。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能言善辩,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好交情。

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

”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

”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

曹丘先派人把窦长君的介绍信送给季布,季布接了信果然大怒,等待着曹丘的到来。

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楚人有句谚语说:‘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

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季布于是非常高兴,延请曹丘为最尊贵的客人。

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4、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蓚人。

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

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并称先达,与士廉结忘年之好,由是公卿藉甚。

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

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

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

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

贞观元年,,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

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

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蜀中学校粲然复兴。

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

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

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

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

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士廉刊正姓氏。

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及书成,凡一百卷,诏颁于天下,赐士廉物千段。

十九年,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

皇太子下令曰:“摄太傅士廉,朝望国华,仪刑攸属,寡人忝膺监守,实资训导。

比日听政,常屈同榻,庶因谘白,少祛蒙滞。

但据案奉对,情所未安,所司宜别以一案供太傅。

”士廉固让不敢当。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

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

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高俭传》)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B.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C.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D.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谱谍,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

B.忝,很常见的敬辞,是有愧于做某事的意思;忝膺,用来表示惭愧受任某一职位。

C.薨,古代称诸侯、皇帝的高等妃嫔及皇子公主,封王的贵族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

D.里,指城市之中人口、商铺等相对集中的某一区域,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街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卓著。

他年少时有才学气度,广泛阅读文史书籍,有德行学识的前辈与他结为忘年交,他由此在王公大臣间颇有名声。

B.高俭重视亲情,极具孝心。

他因与斛斯政交往而获罪,被贬南方瘴疠之地,母亲不可同行,他就留下妻子侍奉,还在白天睡觉时梦到母亲。

C.高俭兴利除弊,治理有方。

水边地价昂贵,高俭沿旧渠重新开掘土地,使蜀中获利;他礼待蜀中隐士,常常派人问候隐士朱桃椎,传为美谈。

D.高俭考订姓氏,力矫流弊。

太宗厌恶山东人士倚仗旧有门第嫁女时豪取聘礼的做法,令高俭考订姓氏。

高俭很好地完成任务,受到皇帝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2)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