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6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文言文阅读大一轮复习课件完整版PPT

高考语文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文言文阅读大一轮复习课件完整版PPT
第十三页,共43页。
二、掌握答题的主要方法——比对法 内容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mìng tí)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 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mìng tí)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 断。而比对法正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 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mìng tí)者 的干扰之处。那么,比对、分析什么内容呢?主要是细节、信息有无、因果 关系和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
答案
选项中“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属无中生有(wú zhōng shēng yǒu),原文是 “不听。凑执争”。
第十九页,共43页。
5.(安徽)(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 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 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fén xiāng sǎo dì),晏坐 终日,如退院僧。 第6题选项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 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第十一页,共43页。
2.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qūjiě)等方式作 了细微的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 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 等,都不能忽略。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转述。 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保持一致。判断选 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 词句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有的选项可能牵涉原文的 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如果说 某一分句在文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专题08 文言文翻译(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扫描

专题08 文言文翻译(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扫描

95.甫:①开始,刚刚
86.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 96.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
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87.匪:①非,不是
97.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
88.忿:愤怒,怨恨。
史·王济传》)
89.风、化:教育感化。
98.盖:①大概 ②原来是 ③通“盍”,何不
重点知识——常用实词
61.登:①庄稼成熟 ②当即 62.狄:北部少数民族。 63.邸:①官员在京城的住所 ②旅社,客店 ③ 停留 64.第:①次第,次序 ②科举考试的等级 ③但, 只管 ④官僚贵族的大宅子 65.典:主持。 66.吊:①慰问 67.董:①督查,监督,整顿,治理 68.督:①查看、管理 ②责罚 69.独:①仅,只有 ②难道 70.笃:①忠实,一心一意 ②重 ③深,深厚, 厚重
本句示例
古今异义词,通假字, 换
词类活用,代词等
弦→奏乐 荐→祭祀

省略的主语、宾语及介词“于”等

调整语序,使句子符合规范
为(之)立祠(于)安阳亭西 (于)安阳亭西为(之)立祠
重点知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弦”和“荐”两个词语在第二环节中是难点,没法直接翻译出来,要 结合句子及上下文语境来思考,因此我们把它放到了第三环节,结合前面的“辄”字来看,“弦” 应该是作动词用,它的名词翻译时“弦乐器”,因而将其翻译为“奏乐”,根据前文的建立祠堂, 奏乐和歌咏等可知后文的“荐”应该翻译为“祭祀”。整句翻译为:人民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 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重点知识
(二)识别 对照常用的翻译方法,结合语境,逐字识别其翻译方法。这一环节主要运用以下几类翻译方法。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 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体验高考真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 “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的名字, 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的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 的字区分开来。
(二)阅读方法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 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开头: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
结尾:Βιβλιοθήκη 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 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 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
作者评价公亮,用与 王安石有关的事件, 证明其吝啬。
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
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苏轼与世人对公亮的
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
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

熙宁三年,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
使。第二年,判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城,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实词课件

(一)字形推断法
• 想一想: •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中“籴”“粜”的含义。
• 籴是买入食粮的意思,粜是卖出食粮的意思,推断根据 是:“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 意字,跟“食粮”有关,意思是买进食粮、卖出食粮。
• 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 •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与五行有关。 •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 • 马、牛、羊、犭、鸟、虫、隹:与动物有关。 • 讠(言)、辶、忄(心)、彳(行):与行为有关。 • 纟:与丝麻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 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 •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 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 • 页:与首有关。目:与眼有关。 • 皿:与器具有关。宀、户:与房舍有关。 • 攴:与敲击有关。辛:与刑具有关。 • 歹:与死亡有关。片:与文书、文件有关。
• 2.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形容词带宾语后,具有了动词的性 质,它和宾语的关系是动宾关系。
•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善:与……交好。
• 3.形容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使……变绿。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 • 耻:以……为耻(把……当作耻辱)。
文言文实词
突破文言基础知识 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 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高考对 文言实词不论是采取单独设题直接考查,还是融会到翻译 中间接考查,变化的只是情势,不变的是实词在文言文中 的基础地位。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是翻译题,考查 点多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 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一、5类文言实词分类突破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课件张PPT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课件张PPT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 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古代官署 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 掾。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除以上有关官职常识外,阅读文言文 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实词推断(共120个) 2、部分文言虚词(18个,近年高考已取消, 但翻译中还应该注意) 3、文言句式 4、文言断句 5、文言翻译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被)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从) (6)赵尝五战于秦(同, 跟) (7)长于臣(比 )
•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⑽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⑾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判断句,“也”表示判
五、看代入检验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 课件 (共151张)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B ) “因”“乃”:“于是”
飞骑因番请见
“止”“仅”:“只”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第03讲+文言句式(课件)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第03讲+文言句式(课件)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表被动。
2.无标志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1)戍卒叫,函谷举。 (2)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3)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18
省略句
省略句是指句中省略某词或某成分的现象。
《桃花源记》 (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
1.用“者”、“也” 表判断。
11
2.采用副词“乃“ “即““则““皆
““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1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
(2)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用介词“于”表被动。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用“见(受)……于……”表 示被动。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用“见” 表被动;
16
(1)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为……所”“为所”式。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惟命是从
规律四:介词的宾语前置,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 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 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 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亚父面向南坐。”
注意: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 (惟)······是······” 格式。惟:只,只是。“是”“之” 是提宾的标志,不译。

高考语文大一轮考点考法复习优质课件专题文言文阅读ppt

高考语文大一轮考点考法复习优质课件专题文言文阅读ppt
高考语文大一轮考点考法复习优质课 件专题 文言文 阅读ppt
高考语文大一轮考点考法复习优质课 件专题 文言文 阅读ppt
(5)所+名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的组成部分。 如: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用眼睛看) (7)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 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如平地 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开花) (8)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或修饰关 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杀)
高考语文大一轮考点考法复习优质课 件专题 文言文 阅读ppt
7. 指 (1)相:指代第一、二、三人称,表示动 代 作偏指一方。 性 副 (2)见:用在动词前,有人称代词的作用, 词 相当于前置的“我”。
高考语文大一轮考点考法复习优质课 件专题 文言文 阅读ppt
高考语文大一轮考点考法复习优质课 件专题 文言文 阅读ppt
高考语文大一轮考点考法复习优质课 件专题 文言文 阅读ppt
5.形容词用作名词
当形容词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它已不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 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时,即活用为名词。翻译 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如: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师说》)
令尹南辕反旆。(使……向南行)
高考语文大一轮考点考法复习优质课 件专题 文言文 阅读ppt
高考语文大一轮考点考法复习优质课 件专题 文言文 阅读ppt
7.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认
为……美)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如:侣鱼虾而友麋鹿。(把……当作伴侣/ 把……当作朋友)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第02讲+文言虚词(课件)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第02讲+文言虚词(课件)

巧记十八个虚词:
之乎者也,因为所以,而 乃其且(儿奶妻妾),于与, 何若焉则。
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索引
●1·而 ●2·何 ●3·乎 ●4·乃 ●5·其 ●6·且 ●7·若 ●8·所 ●9·为
●10·焉 ●11·也 ●12·以 ●13·因 ●14·于 ●15·与 ●16·则 ●17·者 ●18·之
索引
1.作代词
十八、之 ★★★★
①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
③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⑴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活 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
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 ②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⑵作指示代词,多表近指。译为:这,此。
【何以】拿什么、凭什么 索引
四、乃 1.作副词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陈涉乃立为王。
★★★★
⑴表承接,译为 “于是、就”。
①②度好我雨至 知军 时中 节, ,公 当春乃入 乃发。生。⑵“才表才”限、、定这“,才仅译、”为然等后。
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⑶表出乎意料或违 背常理,译为“却、 竟然、反而”。
⑶作定语,什么、为什么
2.副词 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⑴程度副词,多么。(何+形)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⑵疑问副词,怎么,哪里,为什么。(句首或+动)
3.固定结构 ①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么样,怎样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无何】不久,没多久。 ③何以战? 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⑺①表于是示从散因约果败,关争割系地。而赂因秦。而、因此。标志:前后多是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