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肤的构造和原理
1皮肤结构与功能

• 三、调节体温作用:皮肤在调节体温 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外界温度 或因病体温发生变化时,皮肤和内脏 的温度感觉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和血液 温度的变化作用于下视丘的温度调节 中枢,然后通过交感神经调控皮肤血 管的收缩和扩张,改变皮肤中的血流 量及热量的散发以调节体温,使正常 人的体温经常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 (2)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里向外, 棘细胞渐趋扁平,电镜下,胞质内出现许 多200~300nm椭圆形被膜颗粒,其内含有 双极性磷酸脂质,可在角质形成细胞外形 成一层薄膜,使之具有屏障作用。
• (3)颗粒层:位于棘细胞层上方,由2~4 层梭形细胞组成。在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形成一个防水屏障,使 体内水分不易渗出,也阻止体外水分向内 渗入。 • (4)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的表皮,位于颗 粒层上方。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 • (5)角质层:位于表皮的最外层。抵抗摩 擦,阻止水分、电解质及微生物的通过, 起到屏障作用
皮肤性病学讲稿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疗系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 【学习要点】 • 掌握表皮各层、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皮肤的超微结构。了解真皮、皮下组 织的结构与功能、皮肤的血管、淋巴管、 肌肉和神经。 • 【内容要点】 •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
• 皮肤(skin)位于体表,由表皮、真皮和皮下 组织组成,并与其下的组织相连。其间有 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和皮肤 附属器。在口、鼻、肛门、尿道口、阴道 口等处与体内管腔黏膜相移行,是人体最 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 4. 顶泌汗腺: 又称大汗腺,属大管状腺体。 其分泌部位于皮脂肪层中,通常导管开口 于毛囊皮脂腺入口和上方,少数直接开口 于皮肤表面,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肛 门及外阴等处。分泌物呈乳状液,无气味, 若排出后被细菌分解,即产生臭味,如腋 臭。顶泌汗腺的分泌主要受性激素影响, 青春期分泌较为旺盛。 • 5. 甲 : 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由甲 板、甲根、甲廓、甲床构成,甲根之下的 上皮细胞称为甲母,是甲的生长区。甲的 近端有甲半月。
皮肤结构1

皮肤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重量约占人体的15%~16%,皮肤厚度:0.02~5毫米;表面积为:1.5~2平方米;表皮厚度:0.1~0.3毫米;最薄是在眼睑、腋窝,0.02毫米,最厚的是手掌及脚掌0.5毫米。
✧皮肤外观由皮丘、皮沟、汗毛三个部分所组成;凸丘部位称皮丘;凹丘部位称皮沟;此外还有小孔,有毛孔与汗孔,合称为皮孔。
油性皮肤:皮丘、皮沟之间的线路不清晰;干性皮肤:皮丘、皮沟的线条折皱在一起;健康皮肤:皮丘、皮沟的线条有序均匀分布;✧皮肤横切面构造皮肤分三个部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一)表皮:外层皮肤、覆盖全身有保护作用,表皮没有血管,却有许多细小的神经末梢(由外至内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其底层;)角质层:它是由无核死细胞重叠而成的,角质细胞是鳞屑状细胞构造,是身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充当保护屏障。
(角质层主要成分为角质蛋白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它的含水量为10%--20%;PH值为4.5—6.5左右);透明层:是由透明细胞组成,它存在于人体手掌与脚掌等没有毛囊的地方;由于透明细胞的生存可加重部位更厚,更结实,它成弱酸性,可以中和外来的碱;颗粒层:由一至三层扁平或菱形的细胞所构成,菱形的细胞它含有透明晶样角质素,它是人体的第一道防卫系统,具有曲光、折射的作用,它容易被盐、碱、热破坏透明层的透明晶样角质素;有棘层:是表皮层中最厚的一层,细胞呈多角形细胞,相互间有微细纤维互相连接,有棘层的细胞间隙,有淋巴液流动来输送皮肤营养。
基底层:由圆柱形基底细胞与黑色素细胞所构成,位于表皮最下方,与真皮成波浪式相连接,由真皮乳头体中毛细管补充营养;A、基底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与繁殖能力,它可不断的向上移行,生长并演变成表皮层各层细胞。
(一个基底细胞产生到变成角质细胞,最后失去生命力成为皮屑脱落被称为细胞的角化周期正常人大约为26天---28天),表皮受损后只要基底层细胞尚存,就能长出正常的表皮,不留痕迹,所以表皮的自我修复能力极强。
皮肤基础知识(1)

一、皮肤的认识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面积:1.5—2.0平方公尺
重量:占体重的15%,约有2.8公斤重
二、皮肤的结构
皮肤 表皮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基底细胞 真皮 黑色素细胞
乳头层
网状层
皮下组织 皮肤内其他 血管 神经 淋巴 肌肉
皮肤附属器 指、趾甲 毛发 汗腺 皮脂腺
颗粒层:
有两层特殊结构: 障蔽层:颗粒层细胞分泌形成的膜样结构,天然障壁, 常温下形成封闭状态,防止水分流失,遇高温时如蒸脸和 热敷会产生裂隙而易吸收营养物质。 晶样角质层:可折射紫外线,但易受到阳光暴晒的损 坏而失去功能。
棘层:
细胞间隙有淋巴液流动,有助于清除衰老细胞和黑色素颗 粒。为细胞提供营养。
湿 度 ( % )
75
70
65
日本气象厅观测到的 全球平均湿度变化
60
1860 1880 1900 1920 1940 1960 1980 2000
时间(年)
17
皮肤的基础知识----影响肌肤健康的主要因素--干燥
干燥环境持续 肌肤呈脱水状态 起白屑・脱皮 锁水能力下降
产生未成熟的细胞
传达不良信息, 新陈代谢混乱
基底层(基底细胞)
(色素形成细胞)
基底膜 真皮 5
皮肤的基础知识----真皮结构
〈真皮断面图〉
表皮
基底膜
表皮突起 乳头层
网状层
真皮
弹力纤维 胶原纤维
纤维芽细胞
基质 6
皮肤的基础知识----整体结构
〈皮肤的断面图〉
感觉神经
毛干 毛根 毛细血管
起毛筋(立毛筋)
表皮
基底膜 表皮突起 乳头层
皮肤基础知必学识点

皮肤基础知必学识点
1. 皮肤结构:皮肤由三层组成,分别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
是最外层,由角质层、颗粒层、透明层和基底层组成,起到保护作用。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包含有血管、毛囊、汗腺和神经末梢等结构。
皮
下组织主要由脂肪组织组成,起到保护和储存能量的作用。
2. 皮肤功能:皮肤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保护作用、感觉作用、体温调节、排泄和吸收作用。
皮肤能够防止外界物质的侵入,通过神经末梢
提供对温度、压力、触觉等的感知,并通过调节汗液分泌和血管收缩
扩张等方式维持体温稳定。
3. 皮肤的颜色:皮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
黑色素
是一种色素细胞产生的色素,它能吸收紫外线,起到保护皮肤不受阳
光伤害的作用。
人的皮肤颜色因遗传、外界环境和个体差异等因素而
不同。
4. 皮肤病:皮肤病是指影响皮肤健康的各种疾病。
常见的皮肤病包括
痤疮、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等。
皮肤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的皮肤病类型和
严重程度来确定。
5. 皮肤保养:保持皮肤健康需要适当的皮肤保养方法。
常见的皮肤保
养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定期使用适合自己的洗面奶和护肤品、补
水和防晒等。
此外,均衡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皮肤健康有益。
以上是皮肤基础知识的几个必学识点,有助于对皮肤的结构、功能、
疾病和保养等方面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皮肤保湿的原理

皮肤保湿的原理
保湿是指为肌肤提供足够的水分,以维持其正常的水油平衡。
皮肤表面的角质层主要由角质细胞和脂质组成,脂质可以防止水分的流失,保持皮肤的湿润度。
当肌肤角质层的含水量不足时,肌肤会变得干燥、粗糙,容易出现细纹和皱纹。
保湿的原理是通过提供水分并锁住水分,以增加角质层的湿润度。
首先,使用保湿产品或将水分补充到肌肤中,为角质细胞提供水分。
然后,利用含有保湿成分的化妆品,在肌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以锁住水分,防止水分的流失。
常见的保湿成分包括透明质酸、甘油、尿素、植物提取物等。
这些成分具有吸湿保水的特性,能够吸附水分并将其锁住,为肌肤提供持久的保湿效果。
除了使用保湿产品外,日常的护肤习惯也对保湿效果有影响。
洗脸时,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使用过热水,以减少肌肤水分的蒸发。
补水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皮肤的油脂膜,避免频繁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化妆品或过度清洁,以免破坏皮肤的保护屏障,进一步加剧肌肤的干燥问题。
综上所述,保湿的原理是通过向肌肤提供水分并锁住水分,增加角质层的湿润度,从而改善肌肤的干燥问题。
使用保湿产品和养成良好的护肤习惯是保持肌肤水润的关键。
第一章 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皮肤的结构(以P67哺乳类皮肤为例)
1、表皮(Epidermis) :由胚胎的外胚层发育而来,为皮肤最
表面的结构,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完整的表皮可分4层:
按细胞幼、成、老年和死亡期由深向浅依次为 (1)基底层(生发层)(内含黑色素细胞) (2)棘细胞层 (3)颗粒层 (4)角质层 皮肤厚处之间有透明层
(一)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一)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1、表皮特点:
无角质层
文昌鱼为单层上皮细胞,其他为多层,可分生
发层和腺层:
生发层(germinal layer):分裂增生
腺层(glandular layer):由多种细胞组成,分
泌黏液、毒液
(一)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2、真皮
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分2层
骨 板
骨板
真皮衍生物——鱼类鳍条
鱼类皮肤衍生物——鳞片 变化的趋势
文昌鱼:无皮肤衍生物
现存圆口类无鳞,但其祖先有硬甲;
软骨鱼类——楯鳞(表皮和真皮衍生物)
软骨硬鳞类和全骨类——硬鳞(真皮衍生物) 真骨鱼类——骨鳞:圆鳞或栉鳞(真皮衍生物)
(二)两栖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1. 皮肤
两栖类真皮衍生物——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 虹色细胞 黄色素细胞
(三)爬行类皮肤及衍生物
1.爬行类表皮: 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外层 细胞逐渐角质化,在表皮最外层形成很厚的角质层 (角质蛋白极难溶解,因此表皮防水、干燥 、耐磨)
2.爬行类表皮衍生物:
蜥蜴的角质鳞片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 龟的盾片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的; 趾端的爪由角质层演化而来; 某些蜥蜴的大腿的基部表皮衍生为股腺
皮肤生理学(1)

皮肤生理学(细胞生理)皮肤概论:皮肤是由许多不同组织所组成的外受器官,在它的构造中含有血管、肌肉、结缔组织、脂肪、腺体和感受神经,是人体中代谢最为活跃的器官,也是身体最大的器官。
因此,造就肌肤的健康、美丽是芳疗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健康美丽的皮肤应该是微含水分、柔软、易弯曲、呈弱酸性,而且没有瑕疵和疾病,无论由外观看或者以手触摸,都应该是柔顺、光滑细致的。
一、皮肤的认识: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1.5—2.0平方公尺重量:占体重的15%厚度:0.5—4.0毫米,手掌、足底处皮肤最厚约0.1—0.3毫米,眼睑处皮肤最薄约0.05毫米。
皮肤会随着年龄、季节、性别、部位不同而异。
二、人体的构造人体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组织:由相同种类细胞组成,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器官: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结构,例如脑、心、胃、肾、肝、肺、皮肤。
系统:几组器官为了人体的利益所组成,如运动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
细胞是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体内所有的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都是在细胞及其产物上进行的,因此,学习美容,首先从细胞生理开始,是很有必要的。
(一)细胞的结构1、细胞膜:细胞膜为包裹在细胞表面的半透膜,又称单位膜、质膜,细胞膜不但是细胞和环境之间的屏障,而且也是细胞接受外界或其它细胞影响的门户。
化学分析表明,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以液态镶嵌模型形式排列,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1、磷酸根区2、脂肪酸区3、磷酸根区2、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核质、和染色质。
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有DNA(脱氧核醣核酸)、RNA(核醣核酸);DNA为遗传信息的储存和携带者,RNA参与遗存信息的表达和复制工作。
3、细胞质:为细胞膜与细胞核之间的物质,含有细胞成长、繁殖以及自我修补所需的营养。
皮肤知识1

皮肤的结构皮肤被覆于人体全身表面,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是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重要边界器官。
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及生理和免疫功能。
从重量与面积的角度来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的重量——皮肤表皮和真皮总重量约占体重的5%~8%,若包括皮下组织重量可达到体重的16%。
●皮肤表面积——成人1.2~2.0m 2,平均1.7m 2;新生儿平均为0.21●皮肤的厚度——皮肤的一般厚度为0.5~4.0毫米(不包括皮下组织),平均为2.0—2.2毫米。
新生儿平均约为1毫米。
●眼睑、外阴及乳房等部位的皮肤最薄,仅为0.6—1.0毫米。
枕后、项、臀、掌、跖等部位皮肤最厚,为2—5毫米。
表皮厚度约0.07—1.4毫米,掌跖可达0.8—1.4毫米,肘窝处0.3毫米,眼睑及颜面表皮厚度则小于或等于0.1毫米。
真皮的厚度为0.4—2.4毫米,其中背部两肩胛间最厚,约为6毫米。
眼睑和鼓膜处最薄,约0.5毫米。
皮肤的PH值:正常皮肤表面偏酸性,约为5.5—7.0,最低可到4.0,最高可到9.6。
皮肤表面呈弱酸性,对碱性物质起缓冲作用,被称为碱中和作用。
皮肤对PH值在4.2—6.0范围内的酸性物质也有相当的缓冲能力,被称为酸中和作用,以防止一些酸性物质对机体的损害。
皮肤的超微结构:在结构上皮肤包括皮肤本身和皮肤的附件。
从胚胎学的观点来看,皮肤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上皮部分,由外胚叶分化而来,称为表皮。
(2)结缔组织部分,由中胚叶分化而来,通常又可分为两层,位于表皮下方者,较为致密,称为真皮;位于真皮下方者,比较疏松,称为皮下组织。
由于皮下组织含有脂肪组织,故又称为皮下脂肪层,或称脂膜。
附件包括汗腺、大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趾)甲。
这些附件,除指(趾)甲位于真皮之上成为特化了的表皮外,其余四种的生发部分(即产生分泌物或毛发的结构)都位于真皮内,而只有引流分泌物的导管或毛发向外生长的通道位于表皮内。
表皮:表皮是由角朊细胞和树枝状细胞两类细胞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