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

合集下载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依赖电能驱动的车辆,不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

其基本结构原理包括电机系统、电池系统、电控系统、能量回收系统以及辅助系统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1. 电机系统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系统是其能够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

电机系统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电动机组成,电动机可以是直流电机(DC电机)或交流电机(AC电机)。

电动机通过接收电池提供的电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传递给车辆的驱动系统。

电机系统中还会包括电机控制器(inverter),其作用是将电池放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供给电动机使用。

2. 电池系统电池系统是纯电动汽车储存电能的重要装置。

电池系统通常由一组高压蓄电池组成,这些蓄电池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

电池系统的容量直接影响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因此高效、高容量的电池系统是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之一。

3. 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是整个纯电动汽车的大脑,负责控制电池和电机的运行状态,以及与其他系统进行协调和互联。

电控系统由主控单元、传感器以及一系列控制模块组成。

主控单元通常采用综合控制算法,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驾驶员的需求以及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智能地控制电机的输出功率,以实现最佳的动力输出性能和能量利用效率。

4. 能量回收系统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是一项重要的特点,通过回收制动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存储到电池中,以延长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能量回收系统通常由制动系统、发电机和电控系统组成。

在制动时,电机可反向工作,将动力转为电能存储到电池中,从而降低能量浪费。

5. 辅助系统辅助系统包括冷却系统、加热系统、空调系统、电力助力转向系统等。

这些辅助系统通常依赖电能供给,以满足车辆的正常运行需要。

冷却系统负责保持电机和电池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以确保其运行性能和寿命。

加热系统用于提供车内供暖,空调系统用于调节车内温度,电力助力转向系统用于降低车辆的转向力度。

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维修

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维修

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维修电动汽车是一种使用电能作为动力的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能源利用率等优势。

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主要包括电池组、电机、电控系统和充电系统。

电池组是电动汽车的能量存储装置,通常由多个电池单体串联组成。

电动汽车主要使用锂电池和镍氢电池。

电池组的电压和容量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

电池组通过充电系统储存电能,然后通过电机提供给电机进行驱动。

电机是电动汽车的动力部件,主要分为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

交流电机主要采用异步电机或永磁同步电机,直流电机主要采用直流电机或永磁直流电机。

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流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力矩,使车辆运动。

电动汽车的电机通常安装在汽车轴上,通过传动系统将动力传输到车轮上。

电控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控制中心,负责监测和控制电池组、电机和其他关键组件。

电控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车辆的各种状态信息,通过电控器对电机和电池组进行控制调节。

例如,根据车速和踏板位置调整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实现加速或减速。

电控系统还负责监测电池组的状态,包括电压、温度等,并根据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控制。

充电系统是电动汽车的能量补充装置,用于将电网电能转化为车辆所需的电能。

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和车辆的充电接口。

充电桩将电能转化为适合电动汽车充电的电能,并通过充电接口连接到电池组。

充电系统可以分为家用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等不同类型,按照不同的充电功率和充电方式进行分类。

电动汽车的维修主要包括电池维护、电机维护和电控系统维护。

电池维护包括电池的充放电控制和温度管理,定期检查电池的状态和维护充电系统。

电机维护主要是定期检查电机的工作状态和润滑油的更换。

电控系统维护主要包括定期检查和调试电控器,保持电控系统的正常工作。

总之,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主要包括电池组、电机、电控系统和充电系统。

电池组负责储存电能,电机负责提供动力,电控系统负责监控和控制,充电系统负责能量补充。

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电动汽车是一种使用电动机驱动的汽车,相比于传统的燃油汽车,其结构原理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介绍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1. 电池组: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是电池组,通常使用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或者固态电池等。

电池组的容量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多个电池单元来提高车辆的电动性能。

2. 电动机:电动汽车采用的电动机通常是交流异步电动机或直流永磁电动机。

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通过与车轮相连,提供驱动力。

3. 控制器:电动汽车的控制器主要负责控制电动机的启停、转向和速度等方面的操作。

控制器可以根据驾驶者的操控信号,控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扭矩,从而实现车辆的加速、减速和刹车等功能。

4. 充电系统: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用于给电池组充电,主要包括充电接口、充电线和充电桩等。

可以通过家庭插座、公共充电桩或者特定的快速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5. 能量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具有能量回收系统,可以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组中,以延长续航里程。

当减速或刹车时,电动汽车会自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降低能量的浪费。

6. 电子控制单元(ECU):电子控制单元是电动汽车中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监测和控制电动汽车的各个系统。

通过传感器和电路等,ECU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和控制。

7. 辅助系统:除了以上主要组成部分外,电动汽车还包括辅助系统,如空调系统、导航系统、音响系统等,以提供舒适和便利的驾乘体验。

总体来说,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主要包括电池组、电动机、控制器、充电系统、能量回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和辅助系统等组成部分。

这些部件通过协同工作,实现了电动汽车的动力输出、能量供应、控制和驾乘功能。

简述纯电动汽车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简述纯电动汽车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它不同于传统汽车所使用的内燃机。

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是现代汽车科技领域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纯电动汽车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以便读者能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一主题。

一、电池系统1. 锂电池组成:锂电池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它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组成。

正极一般是由氧化物制成,负极是由石墨制成,隔膜是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的薄膜,电解液则是锂离子的传导介质。

2. 充放电原理:电池的充放电原理是纯电动汽车实现能量转换的基础。

在充电时,电池会吸收外部电能将电子转移到正极,使正极富集锂离子;在放电时,电池会释放储存的电能,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使正极的锂离子逐渐流失。

二、电动机系统1. 电动机类型: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多采用交流异步电动机或永磁同步电动机,其中永磁同步电动机因其高效、可靠性强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2. 工作原理:电动机通过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前进。

在工作时,电动机会根据车辆行驶需求,通过控制电流大小和方向来调节转矩和转速,从而实现汽车的加速、减速和行驶控制。

三、能量管理系统1. 控制单元: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包含控制单元,它负责监控和控制电池、电动机和其它配套设备的工作状态,以保证整车的安全、高效运行。

2. 能量回收:在行驶中,纯电动汽车通过电动机的反向工作,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实现了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

结语通过上述对纯电动汽车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和原理。

纯电动汽车以其环保、经济等优势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则对我们更好地把握汽车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汽车科技爱好者,我深信纯电动汽车必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而对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深入理解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环保和能源危机的挑战。

纯电动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

纯电动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

纯电动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依靠电能驱动的汽车,不使用传统的内燃机作为动力源。

它是一种环保、高效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将从结构和工作原理两个方面介绍纯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一、结构纯电动汽车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电池组、电机、控制器和传动系统等组成。

1. 电池组:电池组是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存储装置,通常采用锂离子电池。

电池组的容量决定了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较大的容量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2. 电机:电机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前进。

纯电动汽车通常采用交流电机或直流无刷电机。

电机的功率决定了汽车的动力性能,较高的功率可以提供更强的加速性能。

3. 控制器:控制器是纯电动汽车的大脑,它负责控制电池向电机供电,调节电机的转速和扭矩。

控制器还监测电池的电量和温度等信息,保证电池的安全运行。

4. 传动系统:纯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相对简单,通常采用单速或多速变速器。

传动系统将电机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使汽车前进。

二、工作原理纯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电池供电给电机,电机驱动车轮前进。

1. 充电:纯电动汽车通过电源将电能输入到电池组中进行储存。

充电可以通过家庭充电桩、公共充电桩或特殊充电站进行。

电池组的电量决定了汽车的续航里程,因此充电是纯电动汽车使用的重要环节。

2. 驱动:当电池组充满电后,电能供给电机进行驱动。

电机通过控制器调节电流和电压,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机的转速和扭矩会根据驾驶者的操作和车辆的工况进行调节,以实现合适的动力输出。

3. 制动回收:纯电动汽车采用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当驾驶者踩下刹车踏板时,电机会转变为发电机,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组中,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4. 能量管理: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组需要进行合理的能量管理,以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提高续航里程。

能量管理系统会根据车辆的工况和电池的状态进行控制,确保电池组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介绍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介绍

纯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介绍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通过电池供电驱动电动机来实现汽车运行的新型车辆。

相比传统内燃机车辆,纯电动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低维护成本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原理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介绍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电池系统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是电池系统,电池是储存电能的设备。

电池通常分为锂电池、镍氢电池等不同种类。

电池通过充电桩充电,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

在行驶过程中,电池释放电能供给电动机驱动汽车运行。

二、电动机驱动系统电动机是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电池释放的电能经过控制器控制电动机的速度和扭矩,从而驱动汽车行驶。

电动机具有高效率、低噪音、响应快等优点,是纯电动汽车的关键组成部分。

三、动力传动系统动力传动系统将电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汽车的驱动轮,使汽车运行。

在一般纯电动汽车中,常见的传动方式包括单速变速箱、双速变速箱等。

四、车身结构纯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和传统汽车基本相同,包括车身框架、车身乘员舱、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轮胎等部分。

但由于电池的安装需要考虑重量平衡和碰撞安全等问题,纯电动汽车在车身结构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五、能量回收系统纯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通过电动机的反向工作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将其储存到电池中,实现能量的回收再利用。

这不仅可以提高车辆的能效,还能延长电池的寿命。

六、辅助系统在纯电动汽车中,还包括了辅助系统,如空调系统、暖风系统、座椅加热系统等。

这些系统同样通过电能供给,使纯电动汽车具备舒适的驾乘体验。

综上所述,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包括电池系统、电动机驱动系统、动力传动系统、车身结构、能量回收系统以及辅助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电池储能、电动机驱动、能量回收等关键技术的实现。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纯电动汽车将在未来成为主流,推动汽车产业向清洁、智能的方向发展。

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原理

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原理

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原理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原理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电动机驱动的汽车,相比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它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效能等优点。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电动汽车的结构:1. 电动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动机,它负责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汽车行驶。

电动汽车常用的电动机种类有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

2. 电池组:电动汽车的能源存储装置是电池组,它负责储存电能,为电动机供电。

目前常用的电池类型有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和铅酸电池等。

3. 控制系统:电动汽车的控制系统包括电动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充电系统等,它们协调各部件的工作,确保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

4. 传动系统: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将电动机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常用的传动系统包括单速或多速变速器、行星齿轮传动等。

5. 辅助系统:电动汽车的辅助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制动系统、车灯系统等,它们提供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功能。

二、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当电动汽车启动时,电池组的储能通过控制系统供给电动机。

电动机经过电机控制器的调节,实时控制驱动力大小和方向,并将对应的机械能输出到传动系统,带动汽车行驶。

在行驶过程中,采用电动机的电力接收系统会实时检测驱动需求和电池组的状态,确保电机可按需供电。

当电动汽车刹车时,制动系统会将动能转化为电能,通过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反馈给电池组,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这一过程被称为“回馈式制动”或“再生制动”。

当电动汽车需要充电时,可以通过外部电源连接到充电系统,将电能从电源传输到电池组中,完成对电池组的充电。

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和充电控制器,能够控制充电速率和电池状态。

总结起来,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池组输出电能,通过电动机实现驱动,并与传动系统和辅助系统协同工作,最终实现汽车的正常运行。

三、电动汽车的优势与挑战: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内燃机汽车有许多优势,首先是环保性能好,无排放,所以能有效缓解空气污染问题,改善大气环境;其次是对于节能减排具有显著效果,尤其是在能源转化效率上远高于内燃机汽车;另外,电动汽车噪音低,乘坐体验更加静谧;此外,还可以实现能源多样化和智能化应用。

简述纯电动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

简述纯电动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

简述纯电动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依靠电能驱动的汽车,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传统燃油汽车有较大的不同。

本文将以标题“纯电动汽车结构及工作原理”为主题,详细介绍纯电动汽车的构成和运行原理。

一、纯电动汽车的结构1. 电池组:电池组是纯电动汽车的核心组件,它负责储存电能。

多数纯电动汽车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电源,其能量密度高、重量轻、寿命长。

电池组通常由多个电池单体串联而成,以提供足够的电压和容量,满足汽车的动力需求。

2. 电机:电动汽车的驱动力来自电机。

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系统驱动车轮运动。

纯电动汽车一般采用交流电动机,其特点是转速范围广、效率高、响应迅速。

电机通常安装在汽车的前后轴上,通过减速装置与车轮相连接。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大脑,负责监测和控制电池组、电机等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以实现车辆的正常运行。

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等。

其中,电池管理系统用于监测电池的电量、温度等信息,确保电池组的安全和性能;电机控制系统则控制电机的启停、转速等参数,实现车辆的加速、减速等操作。

4. 充电系统:纯电动汽车需要通过充电系统为电池组充电。

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充电线缆和车辆内部的充电控制装置。

用户可以在家中或公共充电站进行充电,充电时间和方式根据电池容量和充电设备的功率而定。

5. 辅助系统:辅助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制动系统、电力转向系统等。

这些系统与传统汽车相似,但在纯电动汽车中,它们都由电能驱动,减少了对燃油的依赖。

二、纯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纯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可简要概括为:电池组储存电能,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电池组和电机的监测和控制,辅助系统提供额外的功能支持。

1. 充电:纯电动汽车需要通过外部电源对电池组进行充电。

充电桩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通过充电线缆连接到车辆中的充电控制装置,再将电能存储到电池组中。

2. 行驶:当电池组充满电后,电机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纯电动汽车:指由蓄电池或其他储能装置作为电源的汽车。

2.再生制动:指将一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储能设备装置内的制动过程。

3.续驶里程:指电动汽车在动力蓄电池完全充电状态下,以一定的行驶工况,能连续行驶的最大距离。

4.逆变器:指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变换器。

5.整流器:指将交流电变化为直流电的变换器。

6.DC/DC变换器:指将直流电源电压转换成任意直流电压的变换器。

7.单体蓄电池:指构成蓄电池的最小单元,一般由正、负极及电解质组成。

8.蓄电池放电深度:指称为“DOD”,表示蓄电池的放电状态的参数,等于实际放电量与额定容量的百分比。

9.蓄电池容量:指完全充电的电池在规定条件下所释放的总的电量,用C表示。

10.荷电状态:称为“SOC”,指蓄电池放电后剩余容量与全荷电容量的百分比。

11.蓄电池完全充电:指蓄电池内所有的活性物质都转换成完全荷电的状态。

12.蓄电池的总能量:指蓄电池在其寿命周期内电能输出的总和。

13.蓄电池能量密度:指从蓄电池的单位质量或体积所获取的电能。

14.蓄电池功率密度:指从蓄电池的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获取的输出功率。

15.蓄电池充电终止电压:指蓄电池标定停止充电时的电压。

16.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指蓄电池标定停止放电时的电压。

17.蓄电池能量效率:指放电能量与充电能量之比值。

18.蓄电池自放电:指蓄电池内部自发的或者不期望的化学反应造成的电量自动减少的现象。

19.车载充电器:指固定安装在车上的充电器。

20.恒流充电:指以一个受控的恒定电流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

21.感应式充电:指利用电磁感应给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方式。

22.放电时率:电流放至规定终止电压所经历的时间。

23.连续放电时间:指蓄电池不间断放电至中止电压时,从开始放电到中止电压的时间。

24.记忆效应:指蓄电池经过长期充放电后显示出明显的容量损失和放电电压下降,经过数次完全充放电循环后可恢复的现象.25.蓄电池的循环寿命:在一定的充放电制度下,电池容量下降到某一规定值时,电池所能经受的循环次数。

26.蓄电池内阻:指蓄电池中电解质、正负极群、隔板等电阻的总和。

27.汽车悬架:指车身(或车架)与车轮(或车桥)之间的一切传动连接装置的总称。

28.充电压差:充电机输出电压与电池电压的压差。

29.轴距:指通过车辆同一侧相邻两车轮的中点,并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两垂线之间的距离.30.最小离地间隙:是汽车除车轮之外的最低点与路面之间的距离。

31.汽车制动性:指汽车在制动时,能在尽可能短的距离内停车且保持方向稳定,下长坡时能维持较低的安全车速并有在一定坡道上长时间驻车的能力。

32.汽车整备质量:指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

33.汽车自重利用系数:指最大载荷与整备质量的比值。

34.车辆的最大总质量:指车辆装备齐全,在满载(载人或载货)状态下,车辆的整体总质量。

35.纯电动传动系的机械效率:经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部分的功率占电动机输出功率的比例,一般以百分比表示。

36.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荷状态时的半径。

37.静力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之间的距离。

38.滚动半径:r=S/2πn,式中n为车轮转动的圈数,S为在转动nw圈时车轮滚动的距离。

填空题·8.锂离子电池由锂原电池改进发展而来。

9.飞轮电池的飞轮一般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10.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主要有蓄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飞轮电池等。

11.电池放电是将电池内储存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

12.蓄电池的放电参数主要有放电深度、放电率和连续放电时间。

13.电池充电是将外部电源输入蓄电池的直流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起来的过程。

14.蓄电池的充电参数主要有充电特性、完全充电和充电率。

15.动力电池按其原理主要可分为生物电池、物理电池和化学电池三大类。

16.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镍氢电池的单体电池电压分别为2V、3.6 V、3.2V和1.2 V。

17.铅酸蓄电池的充电过程大致分为高效、混合和析气三个阶段。

18.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磷酸铁锂。

19.镍氢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是氢氧化镍,负极是储氢合金,一般用氢氧化钾做电解质。

20.空气电池是以氧气作为正极活性物质,以金属为负极活性物质。

21.超级电容是利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的界面双电层来存储能量的一种新型电子元件。

22.飞轮电池系统包括三个核心部分:飞轮、电动机-发电机、电子变换装置。

23.影响电池的关键因素是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

24.电动汽车上,电动机及其控制器是将车载电源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

25.新能源汽车与普通燃油汽车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电动机驱动系统。

26.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机驱动系统主要由电气系统和机械系统组成,其中电气系统由电动机、功率转换器和电子控制器三个子系统构成。

27.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主要由开关磁阻电动机、功率转换器、传感器和控制器四部分组成。

28.直流电动机分为绕组励磁式直流电动机和永磁式直流电动机。

29.绕组励磁式直流电动机根据励磁方式不同,可分为他励式、并励式、串励式和复励式。

30.直流电动机由定子与转子两大部分构成,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隙称为气隙。

31.直流电动机转子部分主要包括电枢铁心、电枢绕组和换向器。

32.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改变电枢电压来调速。

33.直流电动机定子中的主磁极作用是建立主磁场,转子的作用是产生磁场。

34.直流电动机的特点是调速性能好、起动力矩大、控制简单和有易损件。

35.异步电动机按转子结构来分,可分为笼型异步电动机和绕线异步电动机。

36.交流异步电动机又称感应电动机,是由气隙旋转磁场与转子绕组感应电流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

37.按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不同,电动汽车用电动机可分直流电动机、交流异步电动机、永磁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等。

38.轮毂电动机使用时可分为减速驱动和直接驱动两大类。

39.开关磁阻电动机运行遵循磁阻最小原理。

40.永磁电动机可分为永磁直流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和永磁混合式电动机。

41.根据永磁体在转子上的位置的不同,永磁同步电动机可分为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和外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

42.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按永磁体磁化方向可分为径向式、切向式和混合式。

43.外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根据永磁体是否嵌入转子铁心中,可以分为面贴式和插入式两种电动机。

44.轮毂电动机全称是永磁轮毂同步电动机,它把电动机安装在轮辋内。

45.电动汽车主要的热源有电池、控制器和电动机。

46.电动机常见的冷却方式有风冷和液冷。

47.电动机的冷却介质一般选用水、防冻液或油等。

48.为了保证冷却效果,电动机和控制器的安装通常会将电动机安装设计成有一定的倾角的布置方式,位置较低的水口作为进水口,位置较高的水口为出水口。

49.对于电动机和电动机控制器而言,冷却液一般都是先冷却电动机控制器,后冷却电动机。

50.电动机控制器的液冷方式主要是在控制器的底部加装循环散热板,电动机的液冷结构主要由电动机冷却套和电动机冷却内套组成。

51.电动汽车的辅助系统与传统汽车的较大区别主要有电控助力转向系统、线控制动系统、电控悬架系统和电动空调系统。

52.EPS是电子控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53.EPS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器和执行机构三大部分组成。

54.线控制动系统可分为两类,即电子液压式制动系统和电子机械式制动系统。

55.传统的被动悬架主要由弹性原件、减振阻尼器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

56.电动汽车辅助系统中功耗最大的辅助子系统是空调系统。

57.电动汽车的电气系统主要包括低压电气系统、高压电气系统和整车网络化控制系统。

58.电动汽车高压电气系统主要由动力电池/燃料电池、驱动电动机和功率转换器等大功率、高电压电气设备组成。

59.整车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整车控制器、电动机控制器能源管理系统信息显示系统、车神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

60.整车控制器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模块电路共存的复杂系统。

61.整车控制器接收驾驶员的操作信号和汽车的运动传感器信号,其中驾驶员的操作信号包括加速踏板信号、制动踏板信号、换挡位置信号和转向角度信号。

62.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过程可分为续流阶段、电流反向阶段和回馈能量阶段。

63.CAN总线采用双线串行通信方式,总线信号利用差分电压进行传送。

64.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低压电气系统二者主要区别在于,燃油汽车的辅助蓄电池由与发动机相连的发电机来充电,而电动汽车的辅助蓄电池则由动力电池通过DC/DC变换器来充电。

65.抑制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主要有屏蔽、滤波和接地三种方法。

66.目前最常见的充电动机就是将交流转换为直流对电池组进行充电,称之为交流电源充电机。

67.根据充电动机的安装位置可以将充电动机分为车载充电机和地面充电机。

68.充电过程大致可分为恒流阶段、恒压阶段和截止阶段。

69.对于动力电池来说,充电模式一般可分为正常充电模式、快速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

70.充电系统对电池的影响主要分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对电池寿命的影响和对电池安全的影响。

71.充电系统分为家庭用充电设施和公共充电设施两类。

72.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制氢方法是采用天然气重整方法。

73.电解水制氢的方法是利用铁为负极,镍为正极的串联电解槽来电解苛性钾或钠的水溶液来获得氢气和氧气。

74.电动汽车产品的开发概况来说可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试制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

75.汽车的主要参数包括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汽车性能参数。

76.汽车动力性指标主要包括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爬坡能力、汽车的比功率。

77.汽车行驶阻力由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组成。

78.空气阻力分为压力阻力和摩擦阻力,压力阻力分为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和诱导阻力,其中,形状阻力占压力阻力绝大部分。

79.蓄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一定程度上分别决定了电动汽车的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和加速性,爬坡性和最高车速。

简答题1.电动汽车是如何定义的?其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或其他能源)为动力,用电动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优点:1.无污染,噪音低2.削峰填谷3.能源效率高,多样化4.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

2.从构造和动力性两方面,对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进行比较分析?结构特点是灵活,体现在1.能量传递方式不同2.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布置不同3.储能装置不同。

动力性能上,都能用最高车速,加速性能,和最大爬坡度描述,与传统汽车不同的是,电动汽车存在不同的工作制,即存在瞬时功率,连续功率和小时功率。

3.电动汽车用储能设备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基本要求:比功率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安全可靠、成本低、对使用环境温度要求低、能量转换效率高、对环境能够污染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