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2016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第1讲+声现象(含答案)
【精品推荐】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现象 知识讲解及答案

中考总复习:声现象【考纲要求】1、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3、知道噪音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要点诠释:1、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3、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考点二、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响度越小。
3.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要点诠释:1、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超声波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
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波。
次声波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
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波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
次声波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
但是有的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1、噪声:(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第1讲 声现象

.
①课堂上,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如图所示.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的空
气,同学们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法
噪声的控制
(1)在③______处减弱噪声:如“禁止鸣笛”、安装消声器等(2)在④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如安装隔音墙、路边种树等(3)在⑤________减弱噪声:如戴耳塞、捂耳朵、工厂用的防噪声耳处
基础小练
1.判断正误.
(1)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的响度( )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①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传声未停止
声音的传播
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②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真空③______传声
声速
回声测距
振动
介质
不能
340
考点2 声音的特性高频点
1.音调、响度、音色的辨析
类型
音调
响度
音色
定义
声音的①______
声音的②______
素材二 RJ八上P32图2.2-1
②将一根钢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其伸出桌
外的一端,钢尺由于______产生了声音;若想听到的声音音调低沉一点,应该在控制用力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向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钢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理想实验
振动
右
第一部分 按模块复习考点
第1讲 声现象
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
【2022版课标】
2016中考物理核心考点训练第二章声现象

声现象一、中考考点梳理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声音在_____中不能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_____.声音以_____的形式传播.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___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______被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利用_____和_____公式可以计算发声体到障碍物的距离.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为_____、_____和_____.2.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音调由发声体的_____来决定.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___.人们把频率高于_______Hz的声音叫超声波;频率低于___Hz的声音叫次声波.3.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来决定,还与距离_______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___;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___.4.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不同.不同发声体的_____、_____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考点三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声作为一种波,即可以传递_____(如回声定位),又可以传递_____(如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2.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_______振动时会发出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和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人们以_____(符号为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控制噪声可以从“防止噪声_____——阻断噪声_____——防止噪声_________”三个方面入手.二、中考典例精析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命题点:(1)声音的产生、传播;(2)声速.例1(2013·扬州)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面停止了振动,所以鼓声消失了.故选D.答案:D【方法总结】声音是由振动的物体产生,借助于介质传播的.如果没有声源,听不到声音;即使有声源,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也听不到声音.考点二声音的特性命题点:(1)音调、响度、音色;(2)振幅、频率、超声波、次声波.例2(2013·泰安)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方法总结】在解题时除了能区别音调和响度外,还应知道它们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高则音调高;响度的大小与振幅的大小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大则响度大.例3(2013·菏泽)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解析:每个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振动方式.声纹锁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主要依据的是主人的音色.答案:音色考点三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命题点:(1)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2)声音传递信息、能量.例4(2013·株洲)下列现象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D.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解析:本题考查声的利用.A选项中,利用声呐探测鱼群,获得的是信息,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击碎结石,传递的是能量,符合题意;C选项中,医生通过“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获得的是信息,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也是获得信息,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B.答案:B例5(2013·威海)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解析:本题考查噪声的控制途径.A选项中临街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B选项中学校附三、中考基础训练1.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答案:B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温度无关C.音调是由振动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D.超声波不是声波答案:C3.如图所示,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答案:A4.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 )A.轻敲音调高B.轻敲响度大C.重敲音调高D.重敲响度大答案:D5.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答案:A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B.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用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答案:C四、中考考点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1.(安徽)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答案:D2.(广东)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答案:A3.(烟台)如图所示,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敲一下,两次敲击发出的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答案:B4.(梅州)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列声波(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答案:C5.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在校园周围植树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解析:噪声的防止有三种方法: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题中这个图标表示禁止鸣喇叭,这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本题应选A. 答案:A6.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B.次声波无法传入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 000 HzD.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 Hz7.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呐探海深C.利用“B超”做体检D.利用回声定位解析:超声波碎石利用的是超声波具有能量;声呐探海深利用的是超声波传播距离远并且能反射回来;“B 超”利用的是超声波能够成像,回声定位利用的是超声波定向性好.本题选A.答案:A8.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的讲课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解析: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A选项错误;声音传播的介质是空气,B选项正确;音量旋钮调节的是声音的响度,C选项错误;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选项错误.答案:B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传播得越快B.超声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女生发出的声音比男生发出的声音传播得快D.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解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而与响度大小、频率高低等因素无关,A、C项均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项错误;人们可通过谈话进行交流,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清除体内结石等事例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D项正确.答案:D10.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C.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D.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11.下图说法正确的是()解析:宇航员在太空对话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错误;手在小提琴上的不同位置按弦,是通过改变琴弦的长度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以改变音调,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反之越低,B错误;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错误;B超是让超声波射入人体内,通过“声”像,医生可以检查人体内的病情.D正确.答案:D12.(2013·长春)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装有消声器B.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C.工人带防噪声耳罩D.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解析:摩托车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A选项不符合题意;城市路旁设有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B选项符合题意;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选项不符合题意;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13.(资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B.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4.(武汉)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解析: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用扩音器讲课是为了增大听到的声音的响度,A选项不符合题意;安装消音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选项不符合题意;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可以改变音叉的响度,C选项不符合题意;瓶中水的高度不同,敲击时瓶子的振动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选D.答案:D 15.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如图所示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解析:停止施工是机械停止工作,防止噪声产生;双层窗的特点是它的内外两层之间形成一个空气层,主要作用是保温和隔音,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禁止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耳罩的作用是防止声音进入人耳.因此B选项是阻断噪声传播的.答案:B三、实验探究题16.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17.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答案:(1)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或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2)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18.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富含声学知识的口琴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1)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________(填“快”或“慢”).(2)图中A区是_______音区,B区是_______音区,C区是_________音区.(填“高”“中”或“低”)(3)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_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4)当用这种乐器在教室内演奏时,教室外的人也能听出是用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__________. 解析:(1)联想教材中尺子离开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频率越小,可以知道,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慢.(2)A区的铜片最短,振动频率最高,是高音区;B区的铜片较长,振动频率较低,是中音区;C区的铜片最长,振动频率最低,是低音区..(3)气流的力度不同,簧片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不同.(4)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1)慢 (2)高中低(3)响度 (4)音色五、2015中考声现象汇总1.【新疆2015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 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B【考点定位】声现象2.【湖北荆门市2015】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
2016中考物理复习滚动测试(一)声现象+光现象(含答案)

滚动测试(一) 声现象光现象(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2015·邯郸二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2.(2015·唐山路北区一模)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3.(2015·鄂州)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 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4.(2015·河南)如图为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桥的倒影看起来比桥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C.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D.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5.(2015·吉林)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A.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铃声能传递能量 C.铃声属于噪声 D.铃声能传递信息6.(2015·漳州)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C.二维码是光源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7.(2015·娄底)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 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8.(2015·安顺)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7分)9.(2015·南京)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______产生的,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10.(2015·兰州)如图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现象,所成的像是一个________(填“虚”或“实”)像.11.(2015·绥化)小芳面向穿衣镜站立在镜前 1 m处,她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________m;若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 m,则她在镜中的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2015·黔西南)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果将此物体向凸透镜移动5 cm,此时的成像规律是生活中________的成像原理,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三、作图题(共9分)13.(4分)(2014·丹东)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14.(5分)(2015·孝感)如图,请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共32分)15.(8分)(2015·山西)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反射.(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0°(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12分)(2015·株洲)如图,玻璃板P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 放在玻璃板左侧适当位置,这时,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右侧的像B.(1)要确定蜡烛的像的位置,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一支相同的但不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右侧________,直至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并________蜡烛的位置.(2)下列关于蜡烛的像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一项是________.①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不同②用大小不同的玻璃板实验,像的大小不同③沿不同方向观察蜡烛的像,像的位置不同④若在P、B间放一块纸板,仍可以看到像(3)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眼睛通过玻璃板看到烛焰顶端”的光路图.17.(12分)(2015·眉山)如图所示,李宁同学在张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_cm.(2)李宁同学把蜡烛移动到A处,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3)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张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睛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李宁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张老师所戴的眼镜是________透镜,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_______(填“近视眼”“远视眼”或“正常眼”).参考答案1.D 2.C 3.B 4.C 5.D 6.A 7.B 8.D 9.振动空气声源10.反射虚11.1 不变12.投影仪放大13.14.15.(1)垂直漫(2)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3)不合理.应将纸板F 沿ON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16.(1)移动记录(2)④ (3)17.(1)10.0 (2)左缩小(3)凸远视眼。
2016-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1)声现象(含答案)

专题01 声现象一、多选题1.(2017•北京卷)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A. 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好处?B. 声波的波长越大,声波的传播速度越大吗?C. 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跟编钟的钟体大小有关吗?D. 家庭电路中电流的频率跟哪些因素有关?【】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物理(带解析)【答案】BC考点:科学探究2.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司南利用地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指示南北B. 戥子利用杠杆平衡称量质量C. 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压强D. 正在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2018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BD3.随着科技发展,各种现代技术不断得到运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航天器在月球表面利用声呐测绘地貌B. Wi﹣Fi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C. 若用超导材料制作远距离输电导线,可大大节约电能D. 未可能制造出不消耗能量却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南卷)物理(带解析)【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声呐利用的是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Wi﹣Fi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超导材料的特点就是在温度很低时电阻为零,当电阻为零时用超导材料传输电能可以减少电能损耗,用作输电导线,故C正确;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产生,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故不可能制造出不消耗能量却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故D 错误;故应选BC。
【考点定位】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导体的作用;电磁波的传播;永动机二、单选题4.(2017•北京卷)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频率不同【】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物理(带解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故A正确为答案,选项BCD错误。
(安徽专版)2016中考物理复习滚动测试一(第1-3单元)(含答案)

滚动测试(一)(第一~三单元测试)(时间:80分钟分数:90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2015·邵阳)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________也能够传声.2.(2014·阜阳二模)马航客机MH370确认坠毁后,要想查明事故原因,找到黑匣子是关键,美国海军提供的TPL-25能追踪频率从3.5 KHz到50 KHz的任何声波发生器,而客机黑匣子的声波发生器每秒发送的频率为37.5 KHz的声音脉冲,客机黑匣子声波发生器发出的声音属于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3.(2015·济宁改编)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4.(2015·常德)小芳站在穿衣镜前2 m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_m;若小芳向镜面前进1 m,则她成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2015·福州)福州是温泉之都,从温泉口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6.(2015·河南)信阳“毛尖”深受人们喜爱,用高温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越剧烈.7.(2015·长沙改编)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农民通常在傍晚向秧田灌水,早晨再将水放出,以防霜冻,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8.(2015·绥化)如图,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水温升高,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一段时间后瓶塞被水蒸气冲出去,其能量转化与热机工作中的________冲程能量转化相同.9.(2015·衡阳)质量为2 kg的某种物质温度从20 ℃升高到40 ℃,吸收的热量是1.88×104 J,该物质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如果不考虑热量损失,需要完全燃烧________kg干木柴来获取热量.(q木柴=1.2×107 J/kg)10.(2014·达州)请完成下图中的光路.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2015·菏泽)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s12.(2015·阜阳师院附中一模)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则虚线处的透镜应是()A .凸透镜B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C .凹透镜D .不确定13.(2015·泰安)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14.(2015·长沙)2015年2月,视频《穹顶之下》在网络上热传,该片提醒人们关注雾霾,重视环保,下列关于雾霾的说法错误的是()A .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汽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等污染物不易扩散造成的B .PM2.5是形成雾霾的“元凶”C .雾霾会引起空气质量恶化,影响人体健康D .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15.(2015·济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 .景区喷雾B .人造雪景C .撒盐融雪D .人工降雨16.(2015·广州)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下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体是非晶体 B.此过程是液化过程C.t=0时刻物体内能为零 D.0~t1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17.(2015·岳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玻璃管口冒出“白气”是汽化成的水蒸气B.加热使水升温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C.小叶轮的转动说明永动机是可以实现的D.小叶轮转动,水的内能转化为叶轮的机械能三、实验题(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8分,共20分)18.(2015·北京)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 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________的成像特点.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2)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3)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 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________的像.A.倒立、放大 B.倒立、缩小 C.正立、放大19.(2015·沈阳)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实验前,同学们就器材的选取进行了讨论,正方和反方提出了许多观点,小明把他们的观点整理记录如表,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2)小明安装的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温度达到88 ℃时开始记录数据.在看到水沸腾现象后,小明就熄灭了酒精灯,然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得水的沸点为________℃.(3)在评估与交流环节,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仍存在不足,并对水沸腾后小明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正确的是()A .调大酒精灯火焰,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B .撤掉烧杯上的纸板,继续加热直到水温达到100 ℃C .撤去酒精灯,继续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D .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几分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记录数据20.(2015·南京)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1)应选用颗粒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中第3 min 时,物质处于________态.(4)图乙中,物体在A 点时具有的内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 点时的内能.四、计算与推导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8分,23小题9分,共23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1.(2015·广安)保护环境,控制和消除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村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广大乡村居民已逐步用上了管道天然气,减少了大气污染.(1)在能源家族中,天然气属于一次能源,也是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用燃气灶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为4 kg、温度为15 ℃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4.2×103 J/(kg·℃)]22.(2015·安徽大联考)小华家以前是利用燃气热水器,他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自己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的容积为200 L.在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从20 ℃上升到50 ℃.(天然气的热值是7.5×107 J/m3)试求:(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天然气所放出的热量?23.如图所示,树上P处停着一只乌鸦,地上C处有一只小虫,乌鸦从树上的P点飞下来捉地上的小虫,再飞到对面的篱笆墙上的Q点所用的时间为3 s,已知P点的高度AP=6 m,Q点的高度QB=4 m,C点到A、B的路程分别是CA=8 m,CB=3 m,不考虑乌鸦捉虫消耗的时间.(1)求乌鸦完成这次捉虫任务中的飞行速度.(2)将AB看成一个平面镜,则小虫爬到什么位置时,乌鸦飞行的路程最短?请你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设计一条飞行线路,并加以证明.滚动测试(一) (第一~三单元测试)1.固体 2.超声波 3.音调 4.4 不变 5.液化 6.分子的无规则运动7.比热容8.热传递做功9.470 1.57×10-310.11.A 12.C13.D 14.D 15.A 16.D 17.D 18.(1)A (2)D (3)B 19.(1)① ⑥ (2)98 (3)D20.(1)较小 (2)晶体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3)固 (4)小于 21.(1)不可再生(2)Q 吸=c 水m(t -t 0)=4.2×103 J/(kg·℃)×4 kg×(100 ℃-15 ℃)=1.428×106J . 22.(1)水的质量:m =ρV =1.0×103 kg/m 3×200×10-3 m 3=200 kg ,Q =cm Δt =4.2×103J/(kg·℃)×200 kg×(50 ℃-20 ℃)=2.52×107 J ;(2)V =Q q =2.52×107J 7.5×107 J/m 3=0.336 m 3. 23.(1)已知AP =6 m ,CA =8 m ,CB =3 m ,QB =4 m ,连接PC 、QC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PC =10 m ,CQ =5 m ,所以乌鸦通过的s =10 m +5 m =15 m ,所以乌鸦完成这次捉虫任务中的飞行速度 v =s/t =15 m/3 s =5 m/s ;(2)以地面为界面作出P 的对称点P′,连接P′Q,与界面相交于一点E ,虫子爬到该点处时乌鸦再去捉虫所需的路程最短.如下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P 与P′关于平面镜对称,由此可知:PE =P′E,所以P′Q 就是虫子在E 点乌鸦飞行的距离,在E 点的左侧任取一点E′,连接PE′、P′E′、QE′,根据P 与P′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PE ′=P′E′,此时,乌鸦要吃到虫子飞行的距离是P′E′+QE′,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在三角形QE′P′中, P ′E ′+QE′>P′Q,由此可知,只有虫子在E 点的时候,乌鸦飞行的距离最短.。
2016-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1)声现象(含答案)

专题01 声现象一、多选题1.(2017•北京卷)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A. 用“仰仪”这种天文观测仪器观测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好处?B. 声波的波长越大,声波的传播速度越大吗?C. 编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跟编钟的钟体大小有关吗?D. 家庭电路中电流的频率跟哪些因素有关?【】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物理(带解析)【答案】BC考点:科学探究2.如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司南利用地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指示南北B. 戥子利用杠杆平衡称量质量C. 篆刻刀的刀口做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压强D. 正在发声的编钟一定在振动【】2018年北京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ABD3.随着科技发展,各种现代技术不断得到运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航天器在月球表面利用声呐测绘地貌B. Wi﹣Fi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C. 若用超导材料制作远距离输电导线,可大大节约电能D. 未可能制造出不消耗能量却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南卷)物理(带解析)【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声呐利用的是超声波,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Wi﹣Fi 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超导材料的特点就是在温度很低时电阻为零,当电阻为零时用超导材料传输电能可以减少电能损耗,用作输电导线,故C正确;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产生,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故不可能制造出不消耗能量却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故D错误;故应选BC。
【考点定位】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导体的作用;电磁波的传播;永动机二、单选题4.(2017•北京卷)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度不同B. 音调不同C. 音色不同D. 频率不同【】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北京卷)物理(带解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振幅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故A正确为答案,选项BCD错误。
专题01声现象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

专题01声现象章节考点考试题型难易度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选择题、填空题★声音的三特性:音调、音色、响度选择题、填空题★声音的利用选择题、填空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选择题、填空题★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6.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7.声音的反射: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17m ;8.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1)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2)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8.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波→介质传声→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9.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 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停止,发声停止
传播 条件 声音靠 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传声真空 传声 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从而形成 .当回声比原声晚 s以上时,人耳才能区分原声与回声 声速 影响 因素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声速是 m/s.一般
地,声音在 中传播得最快, 中次之, 中最慢.
【提示】回声测距:声音通过的路程是声源与障碍物间距离的两倍:tvss声声2121 声音的特征 1.声音的三特征是 、 和 . 2.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对比 音调 响度 音色 概念 声音的 声音的 声音的
影响因素 振动 .频率越高,音调越 和距离.振幅越 ,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 ,响度越大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描述 尖细或低沉 响亮或微弱 悦耳动听 改变 方法 改变发声体的 、 、粗细等 改变用力的 改变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举例 如尖锐刺耳 如震耳欲聋 如“闻其声知其人”
说明 ①音调和响度两者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音调高响度未必大;②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提示】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唯一. 3.声波图对比 声波图 音调 响度
低 相同 高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定义 物理学角度 指发声体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保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来源 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和生活 等级 通常用(符号)来划分噪声的等级;dB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叫 控制 途径 ①在处减弱,如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②在中减弱,如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 ③在处减弱,如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 【提示】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声音既可能属于乐音,又可能属于噪声.
声的利用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 利用回声测距定位(声呐) 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 用“B超”检查身体 超声波碎石、洁齿 利用超声波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纹等缺陷 超声波化雾器 利用次声波预测地震等 超声波武器 利用次声波监测核爆炸等 次声波武器 【提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用 来表示,单位是 .次声波的频率低于 Hz,超声波的频率高 Hz,人耳可听声的频率在 Hz之间.
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15·哈尔滨)哈夏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____传到台下观众处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般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1.(2015·亳州风华中学一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 2.(2015·内江)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 - 2 -
3.(2015·北京东城一模)小钢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芳在另一端击打铁管,小钢先后听到两个响声,由表可知( )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15 ℃) 340 海水(25 ℃) 1 531 空气(25 ℃) 346 铜(棒) 3 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 810 煤油(25 ℃) 1 324 铝(棒) 5 000 蒸馏水(25 ℃) 1 497 铁(棒) 5 200 A.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 B.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快 D.声音在铁中传播和在空气中一样快 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
(2015·安徽)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________会降低. 【点拨】 我们生活中常用“声音大”“提高声音”描述响度,经常用“声音尖细”和“声音低沉”描述音调.
4.(2015·厦门)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________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________. 5.(2015·济南)小军朗读课文时声音太小.离他较远的同学听不清楚.老师请他声音再大一点.这里的“声音大一点”指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6.(2015·宜昌)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命题点3 声音的利用
(2015·吉林)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 A.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B.铃声能传递能量 C.铃声属于噪声 D.铃声能传递信息 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 7.(2014·东营)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__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________声波获得信息. 8.(2015·北京)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其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____的音效效果.
第8题图 第9题图 9.(2015·常州)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 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 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 ) A.510 m B.1 020 m C.2 040 m D.4 080 m 命题点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015·泉州)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
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0.(2015·沈阳)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____(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改变了. 11.(2015·淮安)中考考场附近设有禁鸣喇叭的标志,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该标志的是( )
12.(2015·威海)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 4 -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整合集训 一、填空题 1.(2015·东营)“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 2.(2015·南充)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和能量. 3.(2015·河南)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________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___减弱噪声.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所示是科比在广告中弹吉他的场景.他按压吉他的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吉他声的________;吉他声的________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5.(2014·抚州)广场舞作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近几年在全国“遍地开花”,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填声音的特性)大,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和学习,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 6.(2015·乌鲁木齐)小明乘坐兰新高铁由兰州途经达坂城到乌鲁木齐.高铁铁轨接口处的间隙很小,这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制作高铁铁轨所用材料的伸缩性受温度影响较________. 二、选择题 7.(2015·成都)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8.(2015·盐城)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9.(2015·鄂州)《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歌唱类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