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课程设计》指导书08版

合集下载

08级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08级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年6月《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根据学号尾数选择题目:学号尾数为1、6作1题;学号尾数为2、7作2题;学号尾数为3、8作3题;学号尾数为4、9作4题;学号尾数为5、0作5题。

1、单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任务:对在校某班学生一门课程的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进行统一管理。

每个学生记录包括学号、姓名、每次习题(按16次计)、测验(按3次计)、考试成绩和总评成绩等信息,以学号为序存放。

要求:(1)一个文件按以班为单位存储学生记录。

(2)将允许的操作分为四种,以A、B、C、D为标志(若设置菜单操作更佳):A:插入一个新的学生记录;B:登记某次成绩(可以是每次习题、测验、考试成绩);C:修改某次成绩(可以是每次习题、测验、考试成绩);D:删除一个学生记录。

(3)计算学生的最终成绩,各项成绩权重为:习题10%、测验20%、考试70%。

(4)按学号排序打印全班成绩表,表格内容包括习题、测验、考试、总评成绩,前三项为百分制,总评成绩为加权计算结果值。

*设置教师和学生两种登录系统身份,每个用户应有自己的口令;*教师身份可以完成上述基本要求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输入学号查询个人成绩。

(注:打*者为选做内容,下同)2、飞机航班订票系统任务:通过此系统可以实现如下功能:(1)录入:录入航班信息(数据可以存储在一个数据文件中)(2)查询:可以查询某个航线的情况(如,输入航班号,查询起降时间,起飞抵达城市,航班票价,票价折扣,确定航班是否满仓);可以输入起飞抵达城市,查询飞机航班情况;(3)订票:(订票情况可以存在一个数据文件中)可以订票,如果该航班已经无票,可以提供相关可选择航班;(4)退票:可退票,退票后修改相关数据文件;订票的客户信息有姓名,证件号,订票数量及航班,订单要有编号。

(5)修改航班信息:当航班信息改变可以修改航班数据文件。

3、宾馆管理信息系统任务:入住或预订客房时,用户要对客户管理模块或预订管理模块进行核对审查,并进行登记;客户换房时,要对换房信息进行查询和更新;客户退房时,要进行结算,并对更新客房信息。

《设计模式》实验指导书08版(2010

《设计模式》实验指导书08版(2010

《设计模式》实验指导书实验学时:16学时2008-10-08Netbeans 6.7.1安装说明由于NetBeans 6.7.1是NetBeans平台中支持UML插件最好的,所以本实现选择该平台作为开发工具。

从“/downloads/6.7.1/index.html”可下载NetBeans 6.7.1,如图1,建议选择第三列232MB 的安装包下载netbeans-6.7.1-ml-java-windows.exe。

图1 下载窗口向下滚动窗口,如图2,点击“ZIP文件格式”超链接,可进入与平台无关的模块下载页面,如图3所示。

图2 下载窗口下部在模块集群部分选择下载“netbeans-6.7.1-200911211148-ml-uml.zip”,得到UML插件的本地安装程序。

图3 平台无关的ZIP文件安装NetBeans过程中,注意选择定制安装,不安装服务器产品。

解压上述ZIP文件到本地,可以得到一个uml6文件夹。

把该文件夹复制到NetBeans的安装目录下,启动NetBeans后,选择“文件-新建项目”,有如图4所示的窗口,可发现UML模块已经可用,选择UML即可建立UML项目。

图4 新建项目窗口在类别窗口选择UML,在项目窗口选择“Java平台模型”,即可建立UML项目。

同样在类别窗口选择“Java”,在项目窗口选择“Java应用程序”,即可建立一个Java控制台应用项目。

右键点击UML项目,选择“生成代码”,选择目标项目,即可在目标项目中产生Java代码,非常方便,如图5所示。

图5 基于UML插件生成Java代码实验一、单例模式(2学时)【实验目的】1、了解单例模式的应用场景、目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掌握单例模式的结构、各角色之间的协作过程和代码实现。

3、了解单例模式的应用。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与步骤】1、试用Java或C#语言,以多种方式实现单例模式,调试运行你的程序,并对各种方式进行评价。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2014210584+蔡勇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2014210584+蔡勇

西南交通大学课程设计报告设计模式题目:绘图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姓名:**学号: ********** 专业:软件工程Email:****************2015年6月目录设计模式 (1)目录 (2)1. 需求分析 (1)2. 系统设计 (1)2.1 设计框架 (1)2.2 部分重要UML图展示 (1)2.3 类的定义 (3)3 系统实现 (4)3.1 主界面展示 (4)3.2 点击绘图 (5)3.3 事件处理 (6)3.4 获取图形 (7)3.5 撤销与恢复操作 (7)4 测试 (8)5 总结 (9)1.需求分析使用JAVA语言开发绘图软件,本绘图软件应具备对直线、矩形、圆形等最基本图形的绘制功能,此外,还可以对绘制的图形进行一些操作,如选中图形、移动已经选中的图形、对已经选中的多个图形进行组合、对选中的已经组合的图形进行拆分、改变选中图形的颜色、删除已经选中的图形等。

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开发本画图软件,为了可重用代码、让代码更容易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可靠性,使用设计模式。

在系统中,涉及三大类模式: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

2.系统设计2.1 设计框架在设计java绘图软件时,主要包含了绘图界面的实现和绘图实现,两大主要任务。

在实现上,对于绘图界面的实现,采用改了javafxRIA开发,将界面用Main.fxml文件定义,然后通过MainController实现界面初始化及按键方法。

对于绘图的实现,采用改了继承在jfxrt包下的各种图形类及javafx.Application类。

Jfxrt 包下有各种图形的实现及扩展。

在最后,将所编写代码,重构为带有设计模式的代码,使所做的软件具有更好的扩展性,职责明确,便于修改。

2.2 部分重要UML图展示图1 适配器对象及其接口图图2 命令者对象继承图图3 画图对象继承图图4 中介者对象继承图图5 事件处理继承图图6 图形类继承图2.3 类的定义CollegueAdapter:这个类是用来适应JavaFX组件原型Cacha类。

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

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

第三章课程设计任务书请从以下各课程设计任务中选作一题,注意每道题的难度有所不同,分值也不同! §3-1 课程设计任务之一一、设计题目: 抢答器控制系统程序设计(本题目满分60分)二、控制要求:用六个抢答按钮对应六个抢答指示灯,一个主持人起动按钮和一个复位按钮, 一个准备抢答信号灯和一个犯规信号灯(蜂鸣器),实现先输入有效,后输入无效的抢答器功能。

当主持人按下起动按钮时,准备抢答信号灯灭,允许抢答;第一位抢答有效,对应信号灯亮,其他无效。

主持人按下复位按钮,回到初始状态,准备抢答信号灯亮。

如在准备抢答信号灯亮时抢答,犯规者对应信号灯亮,同时犯规信号灯(蜂鸣器)发光(发声)。

第 2 页§3-2 课程设计任务之二一、设计题目:配料车控制系统程序设计(本题目满分70分)二、设计要求:配料车从配料罐出发,到A 处取m 车料,再到B 处取n 车料,送回配料罐进行配料混合。

三、控制要求:配料车最初停在配料罐处(光电开关SQ1),按下启动按钮SB1后,配料车到A 处(光电开关SQ2)取料,送回配料罐。

到A 处取料次数由计数器CNT00决定。

然后,到B 处(光电开关SQ2)取料。

在B 处取料次数由计数器CNT001决定。

最后配料车停在配料罐处。

工艺流程图及I/O 分配:┌───┐ 向左 ←─ ─→ 向右 └○─○┘ 输出1 反转 正转 输出0 ──────────────────────SQ1 输入1 SQ2 输入2 SQ2 输入3┻ ┻ ┻ ┻oo oo oo oo输入0 输入4 输入5 输入6启动按钮 停止按钮 A 处取料按钮 B 处取料按钮 SB1 SB2 SB3 SB4SQ1┌→──────┐SQ2│ 循环M 次 ↓└←──────┘┌→────────────────┐SQ3 │ 循环N 次 ↓└←────────────────┘第 3 页§3-3 课程设计任务之三一、设计题目:钻床主轴进给控制系统程序设计(本题目满分70分)二、设计要求:钻头从初始位置开始向右进行钻深孔工作,钻孔过程中,钻头向右钻一段距离后返回初始位置,然后再向右钻一段距离后再返回初始位置,如此反复,完成钻深孔工作过程。

08级01、02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08级01、02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

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单片机课程工程实践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一个涉及MCS-51单片机多种资源应用并具有综合功能的小系统目标板的设计与编程应用,使学生不但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而且能够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进行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着重提高学生在单片机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单片机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安装、调试、整理资料等环节,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组织实践的基本技能,逐步熟悉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方法。

一、设计目的单片机工程实践是单片机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单片机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课程的设计、制作、调试来完成的.单片机的工程实践应主要体现在对实际工程应用系统或产品的研制来说,从课题任务的提出到定型生产或投入使用,都要经过方案的总体认证、系统设计、软件及硬件的开发、联机调试等若干步骤.因此,单片机工程实践是以工程项目和工程应用为课题.着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单片机应用系统课程工程实践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自动化及相关专业集中实践性环节系列之一,是学习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后,并在进行相关课程设计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综合练习。

其目的在于加深对MCS一51单片机的理解,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掌握常用接口芯片的正确使用方法,强化单片机应用电路的设计与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在单片机应用方面的实践技能和科学作风,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至用。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接口设计、程序设计、安装调试、整理资料等环节,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和组织实践的基本技能}熟悉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办法,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学会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并能不断接受新的知识,大胆发明创造的设计理念。

08级课程设计任务和指导书

08级课程设计任务和指导书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编一、课程设计题目城市日处理水量××万m3污水二级处理工艺设计二、原始资料1、设计人口:╳╳万人。

根据自己学号确定2、排水量标准:180~210升/人.天。

3、污水水质:CODcr=280mg/L,BOD5=160mg/L,SS=250mg/L,大肠杆菌数超标4、废水水温:22℃,pH=7.55、出水水质要求:(符合GB54-73一级标准)BOD5≤30mg/L,CODcr<100mg/L,SS≤30 mg/L,大肠杆菌数符合标准(不超过10000个/mL,符合GB3838-83二级标准)6、污水拟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具体流程如下:污水格栅间污水泵房沉沙池配水井曝气池二沉池混合池配水井回流泵接触池出水7、污水厂地势基本平坦,自南向北逐渐升高,地面标高在60.34米(地面高程60.34米)。

8、场地与其它(1)场地坐标(仅作参考,根据自己设计流量确定)X 0.00 350.00 0.00 350.00Y 0.00 0.00 180.00 180.00.(Y正指向北)(2)来水方位:X:350.00, Y:50.00管内底标高:57.21米管径D=1000毫米,充满度h/D=0.6(仅作参考,根据自己设计流量确定)(3)地下水位:54.21米(4)接纳水体:位于场区西边,最高水位:56.08米9、气象资料(1)年平均气温:23℃(2)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台风最高达9—10级,10米以上构筑物应考虑台风影响。

(3)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70.4毫米。

(4)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

10、城市地质资料:厂区土层情况良好,地下2米深以内为粘土层,2—6.5米深为砂粘土,6.5—88米为砾石层。

厂区为地震6级区。

三、课程设计内容设计完成后应提交设计说明书(含计算书)一份,设计图纸二张。

1、设计说明书内容(1)设计任务。

(2)设计资料。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一书是23个经典设计模式的总结和讲解,被誉为软件工程领域的经典之作。

该书由埃里希·伽马、理查德·海尔姆、拉尔夫·约翰逊和约翰·威利斯四位作者合作编写,在出版后迅速获得巨大的影响力,深受广大软件开发者的喜爱和追捧。

该书总结了23个常用的设计模式,涵盖了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三个方面。

其中,创建型模式主要包括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和原型模式;结构型模式主要包括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装饰器模式、外观模式、享元模式和组合模式;行为型模式主要包括模板方法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观察者模式、中介者模式、备忘录模式、解释器模式、状态模式、策略模式和职责链模式。

这些设计模式是在实际的软件开发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熟练掌握这些设计模式可以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成本。

在具体的软件开发工作中,使用设计模式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实现情况来选择。

不同的设计模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在选择设计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实现难度、代码
复杂度、可维护性等多个因素,遵循简单、清晰、易维护的设计原则。

总的来说,《设计模式》一书是一本值得软件开发人员深入研读和学习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可以帮助开发者提高软件开发的水平和能力,还能够使得软件更加规范、高效、可靠。

200880191008 说明书

200880191008  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 目:二级减速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 学生姓名:刘龙 学 院:机械学院 班 级:机制08-5 班 指导教师:贺 向 新2011年 7 月 20日二级减速器的运动仿真摘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有关课程理论知识进行的设计实践,是培养我们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我们理论联想实际的设计思维能力,巩固及加深对机械设计各方面的知识。

我们有必要对二级减速器进行全方面的强度校核以及寿命分析,使得学生对于所设计机械的可靠性研究有更加充分的理解。

利用pro/e对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零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对减速器整体进行虚拟装配并进行运动仿真。

该设计方法可以发现之前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便于产品进行改进和优化,能够大大的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节约成本。

关键词:二级减速器,三维建模,虚拟装配,运动分析目录一:原始参数的计算---------------------------------------41,齿轮传动参数2,轴承参数3,箱体结构参数------------------------------------------5 二:实体建模---------------------------------------------5 1、轴承端盖垫圈3挡油盘4滚球------------------------------------------------------65轴6键7轴承外环-8轴承内环--------------------------------------------------7 9窥视孔10机座-----------------------------------------------------8 11套筒12机盖13通气器---------------------------------------------------914油标-------------------------------------------------15螺塞-------------------------------------------------斜齿轮的创建----------------------------------------------101.输入参数-----------------------------------------------102.添加关系式--------------------------------------------3.创建齿轮基本圆------------------------------------------114.创建渐开线-----------------------------------------------5.镜像渐开线------------------------------------------------126.创建齿根圆7.创建分度圆曲面---------------------------------------------8.创建投影曲线--------------------------------------------139.创建扫描混合截面-----------------------------------------10. 创建第一个轮齿特征11. 阵列轮齿-----------------------------------------------14三:虚拟装配---------------------------------------------14 I轴装配II轴装配III轴装配----------------------------------------------------15 I轴承装配-------------------------------------------------II轴承装配---------------------------------------------------16III轴承装配整体装配-------------------------------------------------四:运动学分析及仿真-------------------------------------17 4.1.1 高速轴(输入)位置分析----------------------17 4.1.2低速轴(输出)位置分析------------------------18 4.2.1高速轴(输入)速度分析------------------------19 4.2.2低速轴(输入)速度分析------------------------20 4.3.1高速轴(输入)加速度分析---------------------21 4.3.2低速轴(输入)加速度分析---------------------22五:爆炸图----------------------------------------------23六:心得体会-----------------------------------------23七:主要参考文献----------------------------------------23一,原始参数的计算:给定数据:运输带工作拉力:F=3000N,运输带工作速度:V=1.0m/s 卷动直径D=400mm 1,齿轮传动参数3,箱体结构参数:二,实体建模:实体建模吊环1旋转-----拉伸-----倒角------倒圆角-----拉伸挡油盘拉伸1------拉伸2-----拉伸3-------拉伸4------拉伸5------倒圆角轴拉伸1-----拉伸2----拉伸3-----拉伸4-----拉伸5-----拉伸6----拉伸7-----拉伸8----拉伸9---倒角----倒圆角-----拉伸10-----倒圆角-----拉伸11-----倒圆角螺塞拉伸1----拉伸2----拉伸3---倒圆角1----倒角1轴承外圈拉伸-----旋转------拉伸轴承内圈拉伸----旋转-----草绘套筒拉伸1----拉伸2----拉伸3----倒角----倒圆角机盖拉伸1—壳1----拉伸2----拉伸3---倒圆角1---镜像1---打孔11---打孔12----镜像4----拉伸9---拉伸10-----拉伸11---拉伸12---拉伸13----拉伸-14---拉伸15-----拉伸16----拉伸17---拉伸18----拉伸19----拉伸20---拉伸21---拉伸22----拉伸23------拉伸24-----拉伸25--拉伸26----拉伸27------拉伸28-----拉伸29----拉伸30----倒圆角1----倒圆角2-----倒圆角3----倒圆角4-------镜像5----------倒圆角-11--------拉伸33-----拉伸34---拉伸35----倒圆角12---倒圆角13-------阵列拉伸1---阵列拉伸2---阵列拉伸3-----镜像7机座拉伸1----拉伸2----拉伸3---拉伸4-----镜像1----倒圆角1-----倒圆角2-----倒圆角3 ----拉伸5---拉伸6---镜像2---拉伸7 ----倒圆角4-- -拉伸8---拉伸9---拉伸10-----拉伸11---拉伸12----镜像3---镜像4---拉伸13-----倒角1----倒角2----倒角3----筋1----筋2----筋3-----镜像5----倒圆角5----倒圆角6----倒圆角7-----倒圆角10---孔5----镜像12---拉伸-14---拉伸15----镜像9----倒圆角12----倒圆角13---拉伸17----镜像13---拉伸18----拉伸19----拉伸20---拉伸21----镜像14---倒圆角16----倒圆角17-----倒圆角18----倒圆角19-------镜像20----------倒圆角-21 ---倒圆角22---倒圆角23---倒圆角24-----倒圆角25----倒圆角26------镜像27-----倒圆角-28 ---倒圆角29---倒圆角30----倒圆角31------阵列1---阵列2---阵列3-----镜像15通气器拉伸1----拉伸2----拉伸3---拉伸4-----拉伸5-----拉伸6---倒圆角1----倒角1---倒角3---倒圆角2轴承端盖拉伸1----拉伸2----拉伸3---拉伸4-----阵列1-----拉伸6----倒角1------阵列2-----拉伸8油标拉伸1----拉伸2----拉伸3---拉伸4-----拉伸5------倒角1----倒圆角1---倒圆角2----拉伸6-—倒角2斜齿轮轴建模1.输入参数2.添加关系式3.创建齿轮基本圆/*齿轮基本圆关系式sd0=dasd1=dbsd2=dfsd3=d4.创建渐开线ang=90*tr=db/2s=pi*r*t/2xc=r*cos(ang)yc=r*sin(ang)x=xc+s*sin(ang) y=yc-s*cos(ang) z=05.镜像渐开线/*镜像平面旋转角度D6=360/(4*z)6.创建齿根圆/*齿根圆宽度关系式D7=b7.创建分度圆曲面/*分度圆曲面宽度关系式D8=b8.创建投影曲线D11=betaD63=b9.创建扫描混合截面/*截面圆角半径关系式if hax>=1D14=0.38*mnendifif hax<1D14=0.46*mnendifD15=bD22=asin(2*b*tan(beta/d)) /*第二个轮齿的旋转角度D41=360/z/*阵列关系式D58=360/zP61=z-110. 创建第一个轮齿特征11. 阵列轮齿三,虚拟装配:虚拟装配I轴装配(1)高速小齿轮:约束-缺省(2)键:约束-匹配、匹配、匹配(3)套筒1:约束-插入、匹配(4)套筒2:约束-插入、匹配II轴装配(1)II轴:约束-缺省(2)键1:约束-匹配、匹配、匹配(3)键2:约束-匹配、匹配、匹配(4)高速大齿轮:约束-插入、匹配、匹配(5)低速小齿轮:约束-插入、匹配、匹配(6)挡油板1:约束-插入、匹配(7)挡油板2:约束-插入、匹配III轴装配(1)III轴:约束-缺省(2)键1:约束-匹配、匹配、匹配(3)键2:约束-匹配、匹配、匹配(4)低速大齿轮:约束-插入、匹配、匹配(5)挡油板1:约束-插入、匹配(6)挡油板2:约束-插入、匹配I轴承装配:(1)轴承外环:约束-缺省(2)轴承内环:约束-销钉、轴对齐、平移(3)球阵列II轴承装配:(1)轴承外环:约束-缺省(2)轴承内环:约束-销钉、轴对齐、平移(3)球阵列III轴承装配:(1)轴承外环:约束-缺省(2)轴承内环:约束-销钉、轴对齐、平移(3)球阵列四,运动学分析及仿真:4.1位置分析输入轴位置分析输出轴位置分析4.2速度分析输入轴速度分析输出轴速度分析4.3加速度分析输入轴加速度分析输出轴加速度分析五:爆炸图五六,心得体会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短短十天的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用三维软件建模,装配时才发现存在的问题非常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加深对设计模式的认识,识别一些经典应用(如构件、框架)对设计模式的应用,运用设计模式改造或设计一个具体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设计通过两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设计模式理论、概念的感知和认识:一种是分析经典应用中的设计模式,一种是基于设计模式开发一个有具体意义的应用。

对分析型的题目,要求做到:(1)分析所选定构件或框架的结构。

(2)以UML为建模工具,分析构件或框架对设计模式的应用。

重点分析模式的应用背景、参与角色、角色职责和代码实现方法。

(3)举例说明该构件或框架的使用方法。

对设计型题目,要求做到:(1)需求分析。

(2)系统设计。

其中模式应用部分以UML 为建模工具进行设计,要求至少应用3个模式。

(3)系统实现与调试。

在课程设计提交的设计报告中,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写出项目的分析、设计文档。

(2)对模式、设计模式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等概念加以介绍。

(3)结合具体项目,对用到的设计模式加以详细介绍,体会其中的好处。

(4)在报告中附上完整的代码。

三、设计参考题目
选题说明:一般1人一组;带☆的题目也可以2-3人一组,自由组合(须明确分工或所做工作,在报告中要加以说明)。

自备题目要在征得老师同意并备案。

程设计期间按要求完成设计任务,每组提交一份完整的设计报告和已调通的应用系统程序。

1、设计模式在Fileupload组件中的应用分析(注:Fileupload是基于J2EE平台的文件上传组件,下载网址为/fileupload,该组件是一个jar压缩包commons-fileupload-1.2.1.jar,运行该包需要/io:commons-io-1.4.jar 的支持)。

2、设计模式在Servlet过滤器实行机制中的应用分析。

3、Struts框架设计模式应用分析。

4、Y azd论坛设计模式应用分析。

5、网站内容管理系统设计模式应用分析。

6、信息订阅系统设计模式应用分析。

7、安全管理系统设计模式应用分析。

(4-7题参考彭晨阳《Java实用系统开发指南》)
8、基于.net平台的文件上传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9、检验码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注:要求生成的检验码可以是数字、英文字符、汉字或者是它们的混合体,还可以加入干扰信息)。

10、基于设计模式设计实现一个简单的聊天系统。

11、基于设计模式设计实现一个用户注册系统。

12、基于设计模式设计实现一个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13、基于设计模式设计实现一个信息订阅系统。

14、基于设计模式设计实现一个安全管理系统。

四、课程设计时间、地点
1、时间:期末或期初。

2、地点:系机房。

五、检查方式
采取逐组检查,截止日期之前上交。

打分依据考勤和检查主要内容:
1、检查文档和程序检查文档的书写是否合乎规范、完整,程序的运行情况。

2、提问就课程设计的内容提问若干个问题。

六、评分标准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制,具体的评分标准如下:
1、课程设计最后得分由设计报告得分和期末验收得分组成,其比例分别60%、40%。

2、报告及时提交,则根据报告的质量给“优、良、中”中相应分级,未及时提交,则在报告质量分级基础上降一级,未提交报告或报告为抄袭,相应的报告得分为“不及格”。

3、协作完成的系统,经验收功能完善且几乎没有错误,则组内各成员验收得分均为优;如某模块功能不完善或有较多错误,则对负责该模块的成员进行扣分。

4、若程序编写工作基本完成,但无法运行或无法进行测试,则根据程序质量给验收得分为“中、及格”。

5、若基本上末编写程序或程序纯属抄袭,验收得分为“不及格”。

制订人:彭彬
审核人:付勇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