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部分成语

合集下载

浅谈古代文学中的成语来源

浅谈古代文学中的成语来源

浅谈古代文学中的成语来源成语是汉语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凝练而生动地传达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典故和历史事件。

在本文中,我将浅谈古代文学中的成语来源。

一、《红楼梦》中的成语《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精彩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其中很多成语都来源于这部作品。

例如,“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源自《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被描述为才情出众,被形容为“才高八斗”。

另一个例子是“情同手足”,这个成语来自于贾宝玉对自己表妹林黛玉的深厚情谊,他们的感情被形容为“情同手足”。

二、《西游记》中的成语《西游记》是另一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讲述了孙悟空等人的取经之旅。

这部作品中也有很多成语的来源。

例如,“猴子捞月”这个成语来自于孙悟空的形象,他曾经试图捞取月亮,但最终失败了。

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地追求不可能的事物。

另一个例子是“如鱼得水”,这个成语源自于《西游记》中的鱼精,它在水中活动自如,被形容为“如鱼得水”。

三、唐诗宋词中的成语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很多成语也来源于这些经典之作。

例如,“花好月圆”这个成语来自于唐代杜牧的《秋夕》诗,他用这个成语形容了秋天的美景。

另一个例子是“千山万水”,这个成语源自于唐代杜甫的《登高》诗,他用这个成语形容了他旅途中的艰辛和困难。

四、古代寓言故事中的成语古代寓言故事也为成语的来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例如,“井底之蛙”这个成语来自于《庄子·外物》中的寓言故事,它形容一个人目光短浅,没有见识和经验。

另一个例子是“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源自于《列子·天瑞》中的寓言故事,它形容一个人过分担心无关紧要的事情。

总结起来,古代文学作品是成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红楼梦》、《西游记》、唐诗宋词以及古代寓言故事中的形象和故事情节都为成语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思考方式。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篇一:标题:拓展:有关文言文中的成语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用于书写经典、文学作品和官方文件,直到现代汉语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文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被广泛地使用。

许多成语都是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成语及其含义:1. 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 洛阳纸贵:比喻非常流行而珍贵的东西。

也比喻某一作品问世后广泛流传,人人争购。

3.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4. 狼狈为奸:形容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联合干坏事。

5. 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6. 提纲挈领: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指导全面。

7. 不遗余力:指把所有的力量都使出来,毫不保留。

8.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9. 入室操戈:进入别人的卧室,拿起了戈来乱打。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 鱼龙百变:比喻变化多端,灵活多变。

以上是一些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成语及其含义,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拓展:除了上述的成语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文言文成语,如“相濡以沫”、“曲高和寡”、“良辰美景”、“流连忘返”等等。

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很高的使用率,并且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同时,文言文成语的学习过程也是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篇二:标题:自强不息正文:自强不息是一种古老的成语,出自《周易·乾卦》。

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不断地自我努力,自我激励,永不放弃。

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非常重要,许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激励,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自强不息”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例如,人们可以用它形容一个人在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

也可以用它形容一个企业或组织,强调其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相关成语

中国古代文学相关成语

《诗经》一、出自《诗经·国风》的成语1、【诗经·国风·周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辗转反侧——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赳赳武夫——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2、【诗经·国风·召南】鹊巢鸠占——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忧心忡忡——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有女怀春——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3、【诗经·国风·邶风】泣涕如雨——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悠悠我思——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新婚燕尔——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我心悠悠——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携手同行——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4、【诗经·国风·庸阝风】胡天胡帝——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5、【诗经·国风·卫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螓首蛾眉——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泣涕涟涟——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二三其德——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言笑晏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6、【诗经·国风·王风】遇人不淑——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7、【诗经·国风·郑风】人言可畏——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孔武有力——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邂逅相遇——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8、【诗经·国风·魏风】夙夜无寐——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9、【诗经·国风·唐风】硕大无朋——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悠悠苍天——父母何食?悠悠苍天!10、【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1、【诗经·国风·曹风】衣冠楚楚——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熟语与成语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熟语与成语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熟语与成语引言: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熟语与成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既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文化的传承。

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熟语与成语,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熟语与成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三部古代文学作品中选取代表性的熟语与成语,探讨其含义和用法,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

一、《红楼梦》中的熟语与成语1. 情同手足含义:形容亲密无间的感情,如同手和足一样紧密。

用法: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

教学案例:通过《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情同手足”的含义,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情同手足的人。

2. 纸上谈兵含义:比喻只在纸面上谈论武艺或军事,没有实际经验。

用法:形容只懂理论而不懂实践。

教学案例:通过《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母的对话,引导学生理解“纸上谈兵”的含义,并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经历,让学生思考纸上谈兵的负面影响。

二、《西游记》中的熟语与成语1. 如鱼得水含义:比喻处境得到了改善,感到舒适和自在。

用法:形容适应了新环境或新工作后的愉悦感。

教学案例:通过《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花果山遇到猴王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如鱼得水”的含义,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经历,让学生分享在某个新环境中如鱼得水的感受。

2. 路遥知马力含义:比喻通过观察表面现象可以推断出实际情况。

用法:形容通过一些现象可以判断出事物的本质。

教学案例:通过《西游记》中唐僧师徒遇到妖怪变化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路遥知马力”的含义,并结合学生的观察经验,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通过一些现象可以推断出实际情况。

三、《水浒传》中的熟语与成语1. 一鸣惊人含义:比喻一个人一次出色的表现引起轰动。

用法:形容某人的表现出乎意料地出色。

教学案例:通过《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一鸣惊人”的含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经历,让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的人一次出色的表现。

《诗经》中的成语及解释100个

《诗经》中的成语及解释100个

《诗经》中的成语及解释100个《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诗歌形式为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其中不乏一些精妙的成语,这些成语既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又流传至今,成为了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列举其中100个成语,并给予解释,以飨读者。

1. 乐也其然:形容因肆意放纵而带来的喜悦,即自得其乐。

2. 忧国忧民: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担忧。

3. 悠悠:形容时间漫长,感叹时光荏苒。

4. 悲歌:形容悲伤哀怨的歌曲。

5. 弦歌不辍:连绵不绝地唱歌,形容歌声悠扬。

6. 抱头鼠窜:形容受惊恐慌而逃窜的样子。

7. 萑苇草木:形容清旷幽静的景色。

8. 汗马之劳:形容骑兵一天的劳动,比喻过度劳累。

9. 志之所归:胸怀志向的所在。

10. 患难与共:在困难中共同经历和承受。

11. 四海之内:指整个天下、世界。

12. 泽被荷花:形容受到深厚恩惠和赏识。

13. 扯旗放炮:形容张扬、炫耀。

14. 洋洋乎:形容自得意满的样子。

15. 杂言聚议:指零碎、琐碎的议论和谈论。

16. 苟安:用来形容人为满足小恩小惠而对大义不求。

17. 肝胆相照:形容彼此真心实意地对待。

18. 饮食男女:形容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

19. 颐养:养育,也指保养养生。

20. 不羁之才:指天性狂放不羁的人。

21. 有的放矢:形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行动。

22. 羞与为伍:因为自己的品行等方面较差而不敢和好人在一起。

23. 才德兼备:形容人才具备德行和才能。

24. 期颐之祸:由于岁月的垂垂而导致的饥荒。

25. 深恶痛绝:非常痛恨。

26. 调和鼎鼐:比喻以和修共处的境地。

27. 谈笑风生:形容说话、笑声灿烂,风趣幽默。

28. 四方和气:指朝周围四方各族宾客的亲善待接。

29. 泉鸣石出:形容自然景观美丽奇特。

30. 复辟:重新恢复旧制度,也指复仇。

31. 可乘之机:可以利用的机会。

32. 黯然失色:形容在众人面前显得黯淡无光,不出众。

古代文学中出现的成语及其出处

古代文学中出现的成语及其出处

81。德音不瑕。<<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82。德音孔昭。<<小雅-鹿鸣>>:“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83。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咏叹。”
84。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
3 我们每天都在引用诗经中的成语
72。涕泗滂沱。<<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31。泣涕涟涟。<<卫风-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32。载笑载言。<<卫风-氓>>:“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3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卫风-氓>>。
34。二三其德。<<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小雅-白华>>:“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85。琴瑟好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86。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87。日升月恒。<<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成语的起源

成语的起源

成语的起源
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的发展。

起初,古人没有书面文字,只能依靠口头传播来保存和传承知识和智慧。

由于古人的观察和思考,一些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被广为流传,并逐渐形成了成语。

成语的起源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来源:
1. 原生成语:一部分成语是从古代的民间谚语、口头传说和民间故事中演化而来的,这些成语反映了古人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例如,《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就有“没
齿难忘”的故事,被后人引申为“铭记在心,永不忘记”的意思。

2. 文学成语:古代文人在创作诗词、文章等文学作品时,通过巧妙运用语言,创造了许多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后来这些词语逐渐被固定为成语。

这些成语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例如,"身世淹淹"就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长至论》。

3. 典故成语:一些成语源于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和典故,这些故事和典故讲述了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并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作为教育材料广泛传播。

这些成语通常有着明确的寓意和教育意义,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语汇。

例如,《左传》中的“杯弓蛇影”,后来被引申为“杞人忧天”,形容人多疑或过分担心。

总之,成语的起源多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文学创作和典籍故事等方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

四字成语形容古代文学

四字成语形容古代文学

四字成语形容古代文学形容文学的四字成语:扬葩振藻:葩: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

(文采好)璧坐玑驰:形容文章的语言精彩奇妙。

(语言绝妙)徜徉恣肆:形容文章挥洒自如,气势豪放。

(有气势)言无所假:写文章时用词有所技术创新,没因循前人。

形容文章自成一家,存有独有的风格。

(用词存有技术创新)蹙金结绣:形容文章精美,结构严密。

(结构严谨)短小精干:形容文章、言论等意味深长有力。

(精短)花团锦簇: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辞藻华丽)浑然一体: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哨口,结构工整。

(结构细致)流水行云: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既可指语言流畅,也可以指内容自然不受约束)神完气足:神气十分杨开第。

常形容文章首尾横跨,一气呵成。

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情文并茂:指文章的思想感情丰富,文辞也很美盛。

笔头生花: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不蔓不枝:比喻骂人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咳唾成珠: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

(言辞准确)点睛之笔:指文章传神精妙之处。

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看见山。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旁征博引:指骂人、写文章提及材料做为依据或例子。

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言之有序:骂人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要言不烦: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

文学:扬葩振藻:葩:形容文章写下得华丽多改采.(文采不好)璧坐玑驰:形容文章的语言精彩奇妙.(语言绝妙)徜徉恣肆:形容文章挥洒自如,气势洒脱.(存有气势)言无所假:写文章时用词有所技术创新,没因循前人.形容文章自成一家,存有独有的风格.(用词存有技术创新)蹙金结绣:形容文章精致,结构严密.(结构细致)短小精干:形容文章、言论等意味深长有力.(精短)花团锦簇:形容文章辞藻华丽.(辞藻华丽)浑然一体: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哨口,结构工整.(结构细致)流水行云:形容文章自然不受限制,就鹿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既可以指语言简洁,也可以指内容自然不受限制)神完气足:神气十分杨开第.常形容文章首尾横跨,一气呵成.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情文并茂:指文章的思想感情丰富,文辞也很美盛.笔头生花:形容文章写下得很出众.不蔓不枝:比喻骂人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咳唾成珠:比喻言辞夸饰,议论高明.(言辞精确)点睛之笔:指文章传神精妙之处.开门见山:打开门就能够看到山.比喻骂人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论本题,不拐弯抹角.旁征博引:指骂人、写文章提及材料做为依据或例子.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言之有序:骂人和写文章很有条理.要言不烦:指骂人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繁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拼音】gè yán qí zhì
【解释】各自表明自己的愿望和志向。
《冯谖客孟尝君》
狡兔三窟高枕无忧
<<邹忌讽齐王纳谏>>
门庭若市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晋公子重耳之亡
志在四方
退避三舍
贪天之功
秦晋之好
《秦晋崤之战》
墓木已拱、秣马厉兵、不以一眚掩大德
《逍遥游》不近人情、大有径庭、尘垢秕糠、大而无当、越俎代庖、扶摇直上、饮河腹
《秋水》不分畛域餐腥啄腐大方之家孤雏腐鼠顾盼多姿
管中窥天邯郸匍匐邯郸学步濠梁之上咳唾成珠
虹销雨霁井底之蛙井蛙之见见笑大方秋水盈盈
寿陵失步视死若生双瞳剪水水天一色太仓稊米
太仓一粟望穿秋水瓮天之见望洋兴叹非愚则诬
学步邯郸夏虫不可以语冰夏虫疑冰夏虫语冰夏虫朝菌
【典故】千乘之国。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
【释义】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中等诸侯国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年轻时开坛讲学,听者纷纭。休息时,他与弟子们谈论各自的理想,子路说:“给我一个千乘之国,即使有内忧外患,只要三年我就能让它全民皆兵,有勇有谋。”孔子笑他使勇好斗,转而问冉求,冉求则提倡礼乐兴邦
胠箧
盗亦有道出自《胠箧》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唇亡齿寒出自《胠箧》故曰: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道起。
老死不相往来出自《胠箧》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部分成语
《离骚》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文心雕龍·物色》:“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草木零落〗〖美人遲暮〗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奔走先後〗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民生多艱?〗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民生原指人生)
〖九死不悔〗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忍尤攘詬〗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舉賢授能〗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朝發夕至〗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朝發軔於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
〖瞻前顧後〗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
〖枝葉峻茂〗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文心雕龍·宗經》:“至根柢槃深,枝葉峻茂,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
【成语举例】说来说去都是千乘之国,不知支那之外,更有五洲万国的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1回
各言其志
查看《汉语词典》中“各言其志”的解释
--------------------------------------------------------------------------------
【薪尽火传】薪:柴。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出处】《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示例】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工匠市廛都有韵。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语法】连动式;作谓语
【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示例】他长期以来~,缺乏锻炼,因而经不起挫折。【近义词】安常处顺【语法】联合式;作谓语
向若而叹以管窥天用管窥天一日千里曳尾涂中
贻笑大方遗笑大方鱼游濠上盈盈秋水以锥刺地
养生论
【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出处】语出《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示例】从前他们又要办厂,又要做公债,也居然稳渡了两次险恶的风波,现在他们全力来做公债,自然觉得~。 ◎茅盾《子夜》十七【近义词】挥洒自如、滚瓜烂熟、炉火纯青【反义词】:捉襟见肘、一筹莫展【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千乘之国
各言其志
千乘之国(千乘之国)
查看《汉语词典》中“千乘之国”的解释
--------------------------------------------------------------------------------
【拼音】qiān shèng zhī guó
【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出处】《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也作“目牛无全”
【踌躇满志】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出处】《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示例】这在胡景伊自然是~,而在尹昌衡则会义愤填膺了。 ◎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近义词】称心如意、心满意足【反义词】垂头丧气、灰心丧气【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
〖上下求索〗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皇天無私唯德是輔〗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按,《尚書·蔡仲之命》:“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為善不同,同歸于治,為惡不同,同歸于亂。”)
〖狐死首丘〗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曹操〈卻東西門行〉:“冉冉老將至(《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何時返故鄉?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