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l溶液体系溶菌酶结晶相图的测定_韩毅

合集下载

一种HO-NaCl-CaCl体系中溶质成分的检测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HO-NaCl-CaCl体系中溶质成分的检测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HO-NaCl-CaCl体系中溶质成分的检测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褚海霞,池国祥,薛春纪
申请号:CN202010982370.5
申请日:20200917
公开号:CN112129738A
公开日:
202012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O‑NaCl‑CaCl体系中溶质成分的检测方法,涉及物质成分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制标准溶液、制备人工流体包裹体、利用显微冷热台使盐水体系生成水合物和冰、利用高精度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对流体包裹体进行面扫描、建立NaCl水合物拉曼谱峰面积比与NaCl所占摩尔浓度的线性方程y=0.9918x+0.065。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将显微冷热台与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联用,在‑185℃下,利用高分辨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扫描冻结后表面分布不均匀的盐水水合物,对包裹体物质成分分析向定量方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申请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址: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杜立军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NaCl_CaCl_2体系水溶液_省略_缩过程中浓度变化与沸点关系的研究_刘美云

NaCl_CaCl_2体系水溶液_省略_缩过程中浓度变化与沸点关系的研究_刘美云

缩过程中, 随着氯化钙浓度的增大, 溶液比密度增 , 大 溶液的沸点与其比密度呈线性关系如图 5 。
图5
氯化钙型卤水常压下的沸点与其比密度关系
3
结论 1 ) NaCl - CaCl2 - H2 O 体系卤水, 若其 NaCl 浓 度处于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 则卤水沸点受 CaCl2
用回归方法求出 101. 325 kPa 压力下, 溶液沸 点与溶质质量分数关系的近似方程式为 : y = 57 . 104 x + 4 . 103 1 x + 108 . 11 , R = 0. 990 2 。 在低浓度区间, 盐的水溶液的沸点升较小。 随 , 着浓度的增大 其沸点升也升高。 研究使用的卤水 CaCl2 40 g / L ~ 50 组成为 NaCl 270 g / L ~ 280 g / L, g / L。即初始阶段的氯化钠浓度较高, 因此混合溶液 的沸点在初始阶段主要受氯化钠的影响, 较为接近 [7 - 8 ] 。在蒸发浓缩过 氯化钠单盐饱和水溶液的沸点
[4 - 5 ]
取原料液于实验装置中进行蒸发实验, 测定原料 液在不同沸腾温度下各组分对应浓度后得出: 氯化钙 型卤水对氯化钠接近饱和, 在蒸发浓缩过程中, 氯化 钠不断结晶析出, 氯化பைடு நூலகம்则不断增浓( 如图 3 ) 。蒸发 过程氯化钠浓度与氯化钙浓度的组成变化如表 2。
1. 2
图3
蒸发过程中氯化钠含量随氯化钙浓度变化关系 表2 不同温度氯化钙卤水组成变化 氯化钙浓度 / ( g·L - 1 ) 52. 10 71. 00 178. 64 267. 40 318. 36 366. 78 389. 00 411. 66 457. 06 528. 20 550. 00
2. 2

离子色谱法测定烧碱液中的NaCl

离子色谱法测定烧碱液中的NaCl

离子色谱法测定烧碱液中的NaCl王金平陈金魁牛玉山(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266101 山东铝业有限公司255065 山东茌平信发华宇氧化铝厂252100)摘要:实验证明由IC法直接测定工业碱液中的NaCl含量,结果与分光光度法[1]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定碱液中NaCl简单快速的可行性,是一种工厂企业迅速定验原料结果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碱液NaCl 离子色谱法工业烧碱(32%左右)是拜尔法氧化铝生产工艺中的主要原料,其中杂质NaCl含量大小,可直接影响氧化铝设备使用周期,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指标。

因此拜尔法氧化铝生产中,所使用的液碱,其杂质NaCl的含量,要求在质量控制范围内(符合工业离子膜液碱国家质量控制标准GB/T-11199-89:优〈0.004%、一级〈0.007%、三级〈0.01%)。

浓碱液中NaCl含量的测定,通常按照GB/11213-89标准执行。

其基本方法、原理是,试样中的氯离子(Cl-)全部取代了硫氰酸汞中的硫氰酸根(SCN-),而被取代的硫氰酸根(SCN-)与硝酸铁反应生成了硫氰酸铁,显红色,在波长450nm处,对有色溶液进行光度测定,经过计算得到NaCl含量的结果。

离子色谱法可以实现在高浓度的液碱中测定杂质NaCl的含量,这种方法与国家标准(GB/11213-89)分光光度法相比,化验已表明,具有测定时间短、操作简单的优点,是值得推广于工业生产检测的办法。

1.实验部分1.1主要仪器与试剂CIC-100型离子色谱仪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SHD-2 电导检测器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4A070 电导抑制器中国冶金核化研究院标准药品NaOH (优级纯GR) 天津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NaCl (试剂级)上海虹光化工厂其它试剂均为化学试剂AR级实验用水二次交换后重蒸馏S≤0.5us/cm1.2样品:碱液鲁P95673 冀J44701 鲁P02331 冀J45449 鲁P02299 工厂液碱1.3色谱分析条件分析柱:NJ-SA-4A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淋洗液:9/6=Na2CO3/NaHCO3(mmol)流量:1.5ml/min进样量:5.0ul1.4 样品及标样溶液1.4.1准确量取50.000±0.002克液碱样品,迅速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容量瓶中,作为样品分析基液。

Nacl的检测

Nacl的检测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硫氰酸盐反滴定测定饲料中可溶性氯化物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

检测范围氯元素含量为0~60mg。

2引用标准GB 1.4标准化工作导则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GB 6682实验室用水规格3方法原理溶液澄清,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使样品溶液中的氯化物形成氯化银沉淀,除去沉淀后,用硫氰酸铵回滴过量的硝酸银,根据消耗的硫氰酸铵的量,计算出其氯化物的含量。

4试剂实验室用水应符合GB 6682中三级水用水的规格。

使用试剂除特殊规定外应为分析纯。

4.1硝酸。

4.2硫酸铁(60g/L):称取硫酸铁〔Fe2(SO4)3·xH2O〕60g加水微热溶解后,调成1000mL。

4.3硫酸铁指示剂:250g/L的硫酸铁水溶液,过滤除去不溶物,与等体积的浓硝酸混合均匀。

4.4氨水:1+19水溶液。

4.5硫氰酸铵〔c(NH4CNS)=0.02moL/L〕:称取硫氰酸铵1.52g溶于1000mL水中。

4.6氯化钠标准贮备溶液:基准级氯化钠于500℃灼烧1h,干燥器中冷却保存,称取5. 8454g溶解于水中,转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氯化钠标准贮备液的浓度为0.1000mol/L。

4.7氯化钠标准工作液:准确吸取(4.7)溶液2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0200mol/L。

4.8硝酸银标准溶液〔c(AgNO3)=0.02mol/L〕:称取3.4g硝酸银溶于1000mL水中,贮于棕色瓶内。

4.8.1体积比:吸取硝酸银溶液20.00mL,加硝酸4mL,指示剂2mL,在剧烈摇动下用硫氰酸铵溶液滴定,滴至终点为持久的淡红色,由此计算两溶液的体积比F,见式(1):F = 20.00 / V2 (1)式中:F──硝酸银与硫氰酸铵溶液的体积比;20.00──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V2──硫氰酸铵溶液体积,mL。

电导法测定酱油中氯化钠的含量

电导法测定酱油中氯化钠的含量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0 4—1 3
所用试剂 均为分析纯 , 水为去离子水 。
作者 简介 : 杨
洁( 1 9 7 6 一) , 博士, 研究方 向: 生物分析 。
第l 2期

洁, 等: 电导法测定酱油 中氯化钠 的含量
・ 9 9・
( 1 ) 0 . 1 0 0 0 m o l / L K C 1 标准溶液 准确称 取经灼烧至恒重 的 K C 1 基准物 0 . 7 4 4 5 g , 用适 量水 溶解并定容至 1 0 0 mL 。( 由于本

9 8・
山 东 化 工 S H A N D 0 N G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2 0 1 7年第 4 6卷
电导 法 测 定 酱 油 中氯 化 钠 的含 量
杨 洁 一, 程 时劲 , 侯 汉 娜
4 3 0 2 1 2 ;
4 3 0 0 7 4 )
证时, 结果一致 。 1 . 2 . 3 实验 材 料
消耗 体积 , 直接 可用 于 N a C 1 含 量 的计 算 。按 本法 对 同一样 品
重复测定 5次 , 相对标准偏差 R S D为 0 . 1 4 %, 说 明该 方法重 现 性好 , 反应灵敏 , 检测的结果 可靠。
酱 油样品均购 自超市 , 瓶装 。
留的色泽仍会严 重 干扰 终点 的准 确判 定 。此 外 , 按 Mo h r 法 作
理论上 推算 使 A g N O 标 准溶液 过量 , 从而 造成滴定 误差 。 当前 , 测定 食品 中氯 化钠 的含量 , 除 了 Mo h r 法, 还 有 以铁铵 矾
指 示 剂 的佛 尔 哈 德 法 , 该 方 法 需 加 入 适 量 的硝 基 苯 , 必 须 在

双光束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

双光束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

双光束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的碘含量赵珍义;韩光喜;徐锐;张蕊;宋溪明【摘要】利用自制的流动比色装置,基于碘酸根离子能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并与淀粉生成蓝色络合物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双光束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加碘食盐中碘含量的方法.分析灵敏度比普通FIA法提高了1.7倍,进样频率为110~120 次/h.本法可直接用于食盐样品中碘含量的分析,实验结果令人满意.【期刊名称】《分析仪器》【年(卷),期】2007(000)003【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双光束光度法;流动注射分析;食盐;碘【作者】赵珍义;韩光喜;徐锐;张蕊;宋溪明【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化学院,沈阳,110036;辽宁大学化学院,沈阳,110036;辽宁大学化学院,沈阳,110036;辽宁大学化学院,沈阳,110036;辽宁大学化学院,沈阳,1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1 引言民用食盐中的碘含量是食盐监控指标之一。

碘含量的常用测定方法有滴定法、分光光度法[1,2],但均为手工操作,分析速度慢,不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文献[3-5]介绍了FIA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本文利用自己组装的流动比色装置,基于碘酸根离子能与碘化钾-淀粉溶液显色的原理,研究了双光束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的适宜条件,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食盐中碘的方法,使灵敏度得到大幅度提高(1.7倍),直接用于食盐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2 实验部分2.1 仪器和试剂U-34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FIA-T1型通用型流动注射分析仪(东北电力学院);旋转式八通道采样阀(沈阳电影反光镜厂);比色装置(自制),光程为10mm。

碘标准储备液,250μg/mL。

显色剂:可溶性淀粉溶液(0.1%)。

临用时,称取KI(G.R.)2.0g和NaCl(G.R.)10.0g 于100mL容量瓶中,用淀粉液稀释至刻度。

载流:H3PO4-NaCl溶液。

称取100g NaCl(G.R.)并移取8mL H3PO4于5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NaCl盐溶液过冷度实验测定与研究

NaCl盐溶液过冷度实验测定与研究

NaCl盐溶液过冷度实验测定与研究作者:孙悦周敏刘文平谭志贵吴霜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6期摘要: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在一定的液浴温度下,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的过冷度大小,并结合等精度测量法及曲线拟合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同时根据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总结了溶液两种结冰方式的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液浴温度下,氯化钠溶液的浓度越高,则氯化钠的过冷度越小;环状结冰方式结冰时间较长且没有过冷度的出现。

关键词:冷冻浓缩;氯化钠;过冷度;结冰方式Abstract:In this experiment,the control variable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degree of undercooling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at a certain liquid bath temperature,and the data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analyzed using equal precision measurement and fitting curves.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and recording of experimental phenomena,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icing methods in solution were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is,the lower the degree of supercooling of sodium chloride is. The circular icing method has a longer icing time,and it doesn’t have the degree of undercooling.Key words:Freezing concentration Sodium chloride Degree of undercooling Icing method1、引言近几年来,地源热泵、热源塔等的发展越来越显著,自2005年实际施工运行取得较好的供热效果,经过不断地研究突破,热源塔技术已经成为一项比较的成熟的技术。

溶菌酶结晶实验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1)

溶菌酶结晶实验的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1)

溶菌酶晶体培养实验获得质量较好的晶体是开展X-射线衍射技术的前提。

溶菌酶结晶实验就是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获得实实在在的晶体。

溶菌酶易于结晶,结晶条件简单,通常被选来作为蛋白晶体入门教学。

原理和方法:溶菌酶(lysozyme)是由129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14307Da的较稳定的无毒的碱性球蛋白。

蛋白质结晶通常是利用气相扩散(Vapor Diffusion)的原理来完成:也就是将含有高浓度的蛋白质(5-50mg/ml)溶液加入合适的溶剂,慢慢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其接近自发性的沉淀状态时,蛋白质分子将整齐的堆积形成晶体,包含纯化蛋白、缓冲液和沉淀剂的小液滴,与大样品池中相似缓冲液和更高浓度的沉淀剂之间形成平衡。

起初,蛋白质溶液中的小液滴包含了低浓度的沉淀剂,随着水分的蒸发并转移到大样品池中,沉淀剂浓度也增大到最合适蛋白结晶的水平。

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最佳条件就继续维持直至晶体产生。

利用气相扩散原理获得晶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有两种,分别是:悬滴法和座滴法。

此次实验采用的是悬滴法。

下面是模式图:这次实验所用的为5mg/ml,10mg/ml,20mg/m,30mg/ml的溶菌酶溶液(已经在实验前准备好了)。

池液:A液0%(M/V)的NaCl溶液,pH=4.8B液30%(M/V)的NaCl溶液,pH=4.8实验步骤:1.将16孔板向下轻磕几下,将孔内可能存在的杂物磕出来,并用洗耳球吹几次。

2.向针管中装填真空脂。

3.用针管在16孔板的边缘涂真空脂,确保均匀。

4.向16孔板中的每个孔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A液和B液,总体积为300微升,接着用移液枪将池液吹打混合均和。

下附参考的池液混合比例表(也可自行安排混合比例,标准的生长溶菌酶的条件:20mg/ml的溶菌酶溶液和10%的NaCl溶液。

过高浓度可能会发生沉降,过低浓度可能会生长的晶体太小,但是作为探究性试验,可以在标准的附近拉一下梯度。

)5.取出一个硅化好的玻璃片,确保光滑面朝上,用洗耳球吹干净其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物理学报第十四卷第三期一九九八年九月ACTA BIOPHYSICA SINIC A Vol.14No.3Se p.1998NaCl溶液体系溶菌酶结晶相图的测定韩毅仓怀兴毕汝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溶液相图测定是研究蛋白质晶体生长的一重要方法。

使用微量配液(Microbatch)自动化结晶技术,对鸡蛋清溶菌酶-NaCl溶液体系的相图进行了较精细的测定,获得该体系的精细相图。

该结果反映了蛋白质结晶相图的一般分布规律,并揭示了一些细节特点。

实验还表明,微量配液法自动化结晶技术便于这类相图测定,而后者又可提供优化蛋白质结晶条件的有用信息。

关键词:溶菌酶结晶相图过饱和度微量配液法蛋白质的溶解性是晶体生长的一个基本问题,而结晶相图测定是研究晶体生长重要手段。

研究相图有助于了解蛋白质晶体生长的物理化学规律,可以使我们较精确的考察蛋白质溶解度和溶液过饱和度以及溶质浓度等各种因素对晶体生长的影响,以确定晶体生长的最佳范围[1]。

鸡蛋清溶菌酶容易生长出单晶体。

1946年Alderton报导生长出四方晶系的晶体后,溶菌酶作为模型蛋白被广泛用于蛋白质结晶机理和方法研究,其中以NaCl为沉淀剂和以HAc-NaAc为缓冲体系的系统最为常用。

Puse y用接种法测量了溶菌酶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2], Ro senbe r g er使用配液法测量了溶菌酶溶解度和p H值的关系[3],在此基础上,How ard测定了不同NaCl浓度下溶菌酶的溶解度。

80年代初,人们已经得到溶菌酶溶解度随温度、pH值变化的三维曲面图。

尽管对溶菌酶结晶的研究开展得较为深入[4],但对结晶机理研究较有用、能提供较多信息的过饱和溶液中晶体生长行为的研究仍停留在溶解度曲线测定水平上。

在以往的蛋白质结晶相图测定实验中主要采用接籽晶法和配液法两种方法,虽然各有优缺点,但都难以用来测定一定温度和pH值条件下溶菌酶的完整结晶相图。

1材料和方法采用的化学试剂和有关材料包括:0.1M NaAc-HAc缓冲液(pH=4.5),(北京化工厂分析纯产品),缓冲液配制的鸡蛋清溶菌酶(Si g ma Co.N o.6876)溶液,浓度为100m g/m l,沉淀剂溶液为溶解于缓冲液的20%NaCl(北京化工厂分析纯产品),石蜡油(Paraffin li q uid, Colorless light BDH Co.N o.29436)。

实验使用英国Doug las Instrum ent公司制造的IM PAX蛋白质晶体生长条件搜索装置,应用微量配液法进行相图测定。

该仪器采用一组高精度步进电机,推动微量加样器分别加注蛋白质溶液、沉淀剂、添加剂等各种溶液[5-8]。

加样量可精确到0.002μl。

用IM PAX系统配备的XST EP软件包进行实验设计。

在液滴总体积不超过2μl的前提下,实现蛋白质和盐浓度分别以0.5m g/m l和0.5%步长的梯度变化,并对相图进行连续测定实验。

将加注好结晶溶液的574生物物理学报1998年结晶皿静置于18℃恒温箱中。

整个相图测定实验加样需8小时左右。

晶体生长三周后,溶液中的晶体形状和数目趋于稳定,能够反映真实的晶体生长情况。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溶液紫外灭菌保存、实验前高速离心蛋白质溶液(10000转,15分钟)以及严格防尘等措施。

采用4次整体实验重复的观测结果绘出相图(亚稳区部分进行6次实验统计结果,同一条件几次实验结果不同时,采用最差的结果作为最后结果)。

2结果和讨论Fig.1给出实验测定的溶菌酶在给定体系中的结晶相图。

图中溶解度曲线系采用How ard B.实验测定的数据加以温度校正而得[9]。

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到,该相图可划分为几个不同特点的区域:只有1~3个较大单晶的区域A(◇);含有较多个小的单晶体(10-30)的区域B(◎);出现大量微晶(无法数清)的区域C(⊙);大量微晶和沉淀(本文中沉淀均系指非晶形沉淀)并存的区域D(●);只有沉淀的区域E以及仍然是澄清溶液的区域F。

蛋白质晶体结晶主要是受溶液过饱和度的控制,同时溶液中蛋白质和沉淀剂的浓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晶状态。

过饱和度是控制蛋白质结晶的决定因素,出现不同结晶状态的区域和不同值过饱和度曲线分布有密切关系:只有在溶液达到过饱和(σ>0)时,溶液中才可能出现晶体。

在过饱和度较低、盐浓度适中的区域内液滴中只有少数较大的单晶体;随着过饱和度的增加,溶液中的晶体数增加,单个晶体的体积减小,同时晶体分布由个别区域向整个液滴分散。

当过饱和度大于10的时候,沉淀剂浓度较低时,基本上出现的是液滴中均匀分布的大量微晶,只有很小的一个区域部分中液滴不是如此,但液滴中也存在多个小晶体;当沉淀剂浓度升高,蛋白质分子快速聚合,导致出现沉淀。

这一相图的基本分布特点是同理论预测的蛋白质结晶相图规律相一致的:位于溶解度曲线(σ=0)下方的低于饱和度区域F的是稳定区;区域A为亚稳区,区域B、C、D和E为可产生晶体或沉淀的非稳定区。

由相图可明显观察到,生长适于衍射实验的高质量晶体的最佳区域是亚稳区:该区域内溶液的过饱和度又不足以生成新的晶核,但已有的晶体可以继续生长。

当溶液的过饱和度刚刚高于亚稳区的上界时,因生成晶核导致溶液中蛋白质浓度下降而直接进入亚稳区,已生成的晶核就可以慢慢地长大为晶体,这应是最佳的蛋白质结晶条件。

蛋白质浓度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该晶体生长体系的最佳生长范围是10-30m g/m l的区域,能够产生较少晶核,又有足够的蛋白使晶体得以长大。

沉淀剂浓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在蛋白质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沉淀剂浓度至关重要。

沉淀剂浓度过高,会使溶液处于成核区,甚至直接进入沉淀区,即使蛋白质刚刚达到过饱和,高沉淀剂浓度依然使其直接生成很少的沉淀。

降低沉淀剂NaCl浓度到0~1.5%的范围时,即使蛋白质初浓度达到100mg/ml,结晶穴中仍是澄清的溶液,表明低离子强度溶液中溶菌酶具有较高溶解度[9]。

传统的相图测定方法中接种法只能测定部分相图,且易于被污染;一般的配液法结晶时间较长,工作量过大;二者还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不易保持同样的实验条件,容易给实验结果带来偏差。

本文所采用的自动化微量配液法结晶技术(M icorbatch M etho d)使用石蜡油隔绝空气以防止蒸发,同时减小振动和避免杂质污染。

该方法蛋白质样品消耗量小、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完整相图的测定,适于准确快速地测定温度和p H值一定的体系中蛋白质结晶相图。

575第3期沉淀沉淀夹杂微小晶体均匀分布微小晶体5-50个小晶体1-5个较大单晶σ=10σ=5σ=0σ=2σ=101234567891011←C Lyso(m g /m l )454035302520151050Csalt (%)※Fig .1The phase diagram for lysozyme /NaCl system at 18℃.NaCl 溶液体系溶菌酶结晶相图的测定576生物物理学报1998年参考文献1McPherson A.:P reparation a nd A na lysis of P rotein Crystals.New York:W iley,1982,93-97.2Pusey L M.et al.:A Method for R ap id Liqu id-So lid Ph as e Solubility Measuremen ts U sin g the P rotein Lyspzym e.J.Cryst Grow th,1988,88:419-424.3Rosen ber g er F.et al.:Control o f N ucleation an d Grow th in Protein cr y sta l g rowth.J.Cr y st Gro wth, 1988,90:74-78.4Du cruix A.&Giege R.:Crysta lliza ti on o f Nucleic Acid s an d Protein s A P ractica l Ap proach.Ox ford: O xford un iversity press,1991,195-218.5Chayen N E.et al.:A n Au tom ated S ystem for Microbatch P rotein Crystallizatio n an d S creen ing.J.A pp l.Cr y st,1990,23:297-302.6Cha y en N E.et al.:M icro ba tch Cr y sta llization Un der Oil-a New Techn i q ue Allow in g Ma n y S ma ll-volu me Crystalliza tion Tria ls.J.Ap p l.Cryst,1992,122:176-180.7Stew art P D.,et al.:Predispen s ed Grad ient Ma trices-a New R apid Method of F ind ing Crystallizatio n con dition s.Acta Cryst.D,1994,50:441-442.8Cha y en N E.,et al.:New Develo p m en ts o f the I MP AX S m all-Volume A utoma ted Cr y sta llization S y stem.Acta Cr y st.D,1994,50:456-458.9How ard B.,et al.:The Solubilit y o f Hen E gg-Wh ite L y soz y me.J.Cr y st Growth,1988,90:94-104.本文于1998年2月16日收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