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二中高一生物教学案13课题:基因突变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1.教材依据:青岛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1 节。

2.设计思想教学活动围绕着对基因突变的实例展开,理解基因突变的内涵,把握基因突变的外延、特点以及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关系;强化核心概念的教学,注重知识与生活、实践应用的联系。

3.目标聚焦1.阐明基因突变的机理、特点和应用2.关爱生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4. 学法指导从实例分析入手,按照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镰刀型贫血症)到微观(镰刀型贫血症的发病机理)来归纳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利用图示、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等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概念、结果以及与性状的关系。

最后将所学内容进行整合。

5教学过程导入:(通过PPT 上的两个实例,引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学生活动:学生观察PPT 并分析讨论。

提问:实例一:在北京培育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叶球可重达7KG 左右。

但再引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KG。

实例二:太空椒(普通青椒种子遨游过太空后培育而成)与普通青椒对比,果实明显增大,将太空椒的种子种植下去,仍然是肥大果实。

实例一、二描述的变异类型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异?若不是,二者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不是,前者不可以遗传,后者可以遗传。

教师总结并展示PPT:变异分为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性状改变)和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学习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

板书:第四章生物的变异第1 节基因突变教师通过PPT 展示教材P69 基因突变的意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提高同学们学习《基因突变》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通过PPT):1.什么是基因?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3.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4.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教师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联系到细胞呼吸探讨贫血的原因,再展示正常红细胞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图片,证实镰刀型红细胞携带氧气的能力不足,联系血红蛋白的作用进一步推测血红蛋白结构可能不同。

基因突变教案高中生物

基因突变教案高中生物

基因突变教案高中生物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3. 能够解释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和影响;
难点:基因突变的具体影响及相关案例分析。

三、教学内容
1. 基因突变的定义
2. 基因突变的分类
3. 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
4. 基因突变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向学生详细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分类、发生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影响;
4. 实验演示:进行相关基因突变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基因突变的效果;
5. 讨论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基因突变的意义和影响,让学生对基因突变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课堂练习
1. 请用自己的话解释基因突变的定义;
2.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分类;
3. 解释基因突变的发生原因及其影响。

六、作业
1. 阅读相关文章,了解一种基因突变的案例,并写下你的观点;
2. 思考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写下你的思考。

七、教学反馈
利用小测验、讨论或问答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反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促进学生对基因突变的理解和应用。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学设计)

( 生物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学设计)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学设计)一、染色体变异的种类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⑴缺失、⑵重复、⑶倒位、⑷易位四种类型。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使性状的改变。

如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两种类型:⑴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人类的21三体综合症,是由于21号染色体有3条造成的。

⑵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如单倍体、多倍体的形成等。

巩固训练1.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其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状况为:ab cde 。

则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a.ab cb.ab cdefc.ab ccded.ab cde二、染色体组的概念及判断1.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染色体。

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条件: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2.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①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新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新版

第四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4)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激发灵感,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师精心设计智能训练和反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基因突变原因及特点的逻辑论证过程,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3)通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时间、发生原因、特点及意义。

(2)基因重组的概念、发生时期及意义。

(3)说明重组DNA技术的一般过程。

难点:(1)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特点。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3)说明重组DNA技术的一般过程。

三.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自主合作学习。

3.采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发展的过程。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重新温习减数分裂的过程,为学习基因重组垫定基础。

(2)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总结基因突变的特点。

(3)填表比较总结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

2.教师的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搜索典型一些图片,课堂展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变异类型。

(2)事先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有关资料制成幻灯片,课堂组织学生讨论其致病原因,归纳基因突变概念。

将由碱基增添、缺失或改变引起的几种突变制成幻灯片,课堂展示加深对基因突变的概念的理解。

(3)在网上收集癌症的相关资料,课堂展示,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分析归纳引起突变的原因。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教学设计教学依据课标分析: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1)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类学习活动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2)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学习有关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

(3)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进化与适应观的生命观念。

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的理解,本部分内容在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是: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本节内容为学生安排的充分的自由讨论时间,让学生探究生命活动规律,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此外,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本节基于证据,论证可遗传的变异来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运用遗传与变异的观点,解释常规遗传学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有关原理在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接触到“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生物变异现象。

高中生物课中,学生已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再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中的变异现象。

遗传物质使生物有遗传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接触很多生命现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能推出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都会导致变异。

在基因的概念基础上,学生利用转录和翻译的知识基础,通过“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模拟活动推理得到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会引起多肽的改变,最终影响生物的性状这一结论。

基因突变教案

基因突变教案

基因突变教案基因突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3. 掌握常见的基因突变的实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机制。

2. 学生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3. 讨论法: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如何解释亲子代的差异?2. 讲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不同的分类,如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例如,讲解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和基因突变引起的进化等。

4. 讨论和思考: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关于基因突变的问题,如基因突变是否有利于生物体的适应性等。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并强调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2. 学生能够分析和阐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思考。

七、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实验室或者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实践学习,深入了解基因突变的机制和研究方法。

2.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科学杂志和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现,拓宽知识广度和深度。

八、板书设计基因突变- 概念:基因DNA序列发生变化- 分类: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影响- 遗传病- 进化九、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分析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然而,教学时间较短,只涉及到基础的概念和实例,对于更深入的机制研究以及实际应用了解较少。

因此,在教学拓展环节可适当增加相关学习资源和活动,以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

高中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高中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高中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引言: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教授基因突变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高中生的基因突变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原因以及对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如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3. 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4. 了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中的重要性。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定义:首先,给学生介绍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通过讲解基因的组成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2. 基因突变的类型和举例:接着,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并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解释。

例如,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引起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插入突变是指在基因序列中新增一个或多个碱基;缺失突变则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个或多个碱基缺失。

3.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在此部分,对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发生机制进行详细阐述。

例如,突变可以由外源性因素如辐射和化学物质引起,也可以是由内源性因素如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的错误导致。

4.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中的作用:通过讲解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基因突变的兴趣。

学生可以了解到基因突变是进化和适应环境的驱动力,同时也是种群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5.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果蝇的突变型并计算突变频率,来了解基因突变在自然种群中的分布情况。

学生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绘图的方式,形成对基因突变的更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基础知识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13: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13: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例简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例分析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侧重于理性思维与交流合作等核心素养培养。

主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联想、独立思考、自主阅读、交流合作、学案导学等形式引导学生逐一分析基因突变对氨基酸序列变化的影响、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利弊、意义、运用等。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2.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能力方面:1.通过运用中心法则、遗传基本规律来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特征,训练发展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同时也进行了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2.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训练,进行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基因突变的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通过基因突变原因的学习,树立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的辨证唯物的思想2.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征2.基因突变的原因[教学难点]基因突变意义[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也和环境有关。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

由于该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虽然学生在本模块前面的教学内容中遇到类似的情况,通过学习提高了能力,但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简述设计意图教学策略落实的核心素养目标一、创设情境,引用资料,导入新课展示以下资料:资料一:"带字苹果"由于创意新颖,寓意吉祥,这些苹果身价比普通苹果高出不少。

记者采访种植户了解到,苹果上的字是通过贴胶带遮挡光照形成的,这种苹果价格主要高在人工费上资料二:1966年,加拿大多伦多的一只家猫产下一只没有毛的小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阳二中高一生物(必修)教学案(13)
春第16周吴华编写
课题:基因突变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及意义
2、能力目标
能由实例归纳提出概念模型及采用图表对比各种生物的变异类型
3、情感目标
(1)探讨基因突变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通过计算体会生物的变异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意义
[学习过程]
1、基因突变
(1)实例:
(2)概念:由于DNA分子中的替换,和而引起的的改变。

(3)发生的过程及时间:基因突变发生的期的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中。

(4)基因突变与生物生殖的对应关系
无性生殖中分裂过程能发生基因突变;有性生殖中分裂过程也能发生基因突变。

因而在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过程中都存在因素突变而发生的变异。

(5)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
体细胞(能、不能)发生基因突变,这种突变(能、不能)导致下一代产生变异,有性生殖细胞(能、不能)发生基因突变,经作用,这种突变可使下一代出现变异。

(6)基因突变(改变、不改变)染色体基因的数量,只改变
(7)基因突变(一定、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由于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密码子,有的基因突变并不改变氨基酸种类,这样的突变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某种突变虽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个别位置,但并不影响该蛋白质的功能,所以不会引起生物性的改变。

(8)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类:(1)物理因素:包括、等;(2)化学因素:包括各种能够与DNA分子发生作用而改变DNA分子结构和性质的物质,如;(3)生物因素:包括和等。

(9)基因突变是的根本来源和的重要因素
基因突变虽然是有害,有利的,但由于它能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前所未来的新性状,为自然选择提供了。

2、基因重组
(1)概念:生物体进行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方式:a随着的自由组合,自由组合。

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3)基因重组仅仅是的改变,并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也有重要意义。

[评价反馈]
1、某种自花授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一次开出一朵白花。

该花的交子代全开白花,其原因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分离C.基因互换D.基因重组
2、某基因的一个片段中的 DNA链在复制时一个碱基由G→C,该基因复制三次后发生基因突变的基因占该基因总数的( )
A.100%B.50%C.25%D.12.5%
3、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则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上搭载的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
4.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的方式是基因内
A.碱基发生改变(替换) B.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
C.增添一小段DNA D.缺失一小段DNA
5、用x射线照射某植物幼苗,诱发了基因突变,X射线最有可能在下列哪项过程中起作用( )
A.有丝分裂间期B.有丝分裂全过程
C.受精作用过程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6、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生活条件改变
7、基因突变大多数都有害的原因是()
A.基因突变形成的大多是隐性基因
B.基因突变破坏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均衡体系
C.基因突变形成的表现效应往往比基因重组更为明显
D.基因突变对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有显著的副作用
射阳二中高一生物(必修)课课练(13)
08年春第16周吴华编写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1.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病的根本原因是()
A.细胞形状异常
B.血红蛋白分子多肽链上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
C.食物中缺铁引起
D.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2.某种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一次偶然开出一朵白花,该花的各自交后代全开白花,其原因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分离
C.基因互换
D.基因突变
3.现今生物种类极其多样的原因是()
①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③染色体变异④细胞核遗传 ⑤伴性遗传⑥细胞质遗传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4.下列各项中产生新基因的变异是()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互换
5、2003年1月100粒洛阳牡丹种子随“神舟”四号飞船遨游了太空,经太空实验的牡丹种子将发生()
A.花朵会更大更艳B.花朵会变小
C.变成另类牡丹D.均有可能
6、下面列举的生物性状是伴性遗传又是突变性状的是()
A.豌豆的圆粒B.人的红绿色盲C.人的糖尿病D.人的白化病
7、长期接触x射线的人群产生的后代中遗传病发病率明显增高,主要原因是该人群生殖细胞易发生()
A.基因重组B.基因分离C.基因交换D.基因突变
8、每10万人中约2~3个血友病患者,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A.随机性B.低频性C.不定向性D.有害性
9、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表现型
C.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
D.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发生重组
10、右图表示基因A与a。

、a:、a。

之间关系,该图不能表明的是()
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可以通过突变而转化
D.这些基因的转化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11、亮氨酸的密码子有如下几种:UUA、UUG、CUU、CUA、CUG,某基因片段中的GAC突变为AAC时,这种突变的结果对该生物的影响是()
A.一定有害的B.一定有利的
C.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D.既无利也无害
12、下列哪种情况产生新的基因()
A.基因自由组合B.基因互换
C.基因突变D.染色体数目变异
13、某一红色链孢霉合成精氨酸的过程:
(1)在一次实验中,经测试只发现鸟氨酸和瓜氨酸,而没有精氨酸。

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致使。

(2)如果酶I和酶Ⅲ活性正常,酶Ⅱ活性丧失.则能否合成鸟氨酸和精氨酸吗?
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14、某种高秆植物经理化因素处理,在其后代中发现个别矮秆植株。

(1)这种变异究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因土壤瘠薄或遭受昆虫危害而生长不良的缘故?为了探明这个问题,请你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进行鉴定,并分析可能的结果。

①鉴定方法:
②②结果分析:
(2)如果上述突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突变体究竟是显性突变(d→D),还是隐性突变(D→d),可利用杂交实验进行鉴定。

①让突变体矮秆植株与原始亲本杂交,如果F1表现高秆,F2既有高秆又有因分离而出现的矮秆植株,这说明矮秆突变是
15、下图所示是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原因,据图回答:
(1)①是过程,②是过程,后者是在中完成的。

(2)③是过程,发生在过程中,这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

(3)④的碱基排列顺序是,这是决定缬氨酸的一个。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