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十种类型

合集下载

10种常见的病句

10种常见的病句

10种常见的病句10种常见的病句10种:一、成份残缺。

指句子不完整,缺少“谁”,“怎么样”“做什么”(也就是缺少主语,谓语或宾语等必要成份)。

如“前几天,送给小玲五本课外书。

”这句话,缺少“谁”(主语),应该在“送给”的前面加上“我”或“老师”等,句子才完整;又如“我最尊敬的人是”,缺少“谁”“什么人”(谓语),可在“是”的后面补充“我的爸爸”或“我的老师等”。

二、重复累赘。

指句子中用的词重复啰嗦,应删去其中的一个或几个。

如“王老师多次反复教育小明要遵守纪律。

”这句话中“多次”和“反复”重复了,要删去其中一个就对了。

三、前后矛盾。

指句子中前面和后面的意思有矛盾,不统一。

如“昨天傍晚刮起了一夜大风。

”这句话中“傍晚”和“一夜”有矛盾,应改为“昨天傍晚刮起了大风。

”四、词序颠倒。

指句子中词语的位置前后颠倒。

如“李老师认真修改阅读了张华同学的作文。

”这句话中“修改”“阅读”的词序混乱,颠倒,应该把“修改”和“阅读”调换一下位置,改为“李教师认真阅读修改了张华同学的作文。

”五、搭配不当。

指句子中相关的成份不符合语言习惯,在意思上不能配合,搭配不当。

如“王丽十分爱护时间。

”这句话中“爱护”与“时间”搭配不当,应改为“爱惜”。

六、用词不当。

指句子中某个词语运用得不恰当。

如“看到这风景如画的田野,我们的心情非常高兴。

”这句话中“高兴”一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愉快”。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如“黄虹和赵燕一起去登仙楼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句子中的“她”有两个,到底是黄虹爬得快,还是赵燕爬得快呢?指代不明。

应改为“……她比赵燕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修改病句十大类型

修改病句十大类型

修改病句十大类型
1. 语病:指文章中使用不当或者违反语法规则的句子或文章构成,例如拼写错误、语序不当、句法结构老套、虚词用词语不当等。

2. 词句不通顺:指文章中使用了大量定语从句、并列句或复杂句,使得句子连成起来不通顺,表达的意思不清楚的句子。

3. 过度拐弯:指文章中强行用定语从句或多个不必要的状语来表
达一个简单的意思,而使文章看起来结构错综复杂的句子。

4. 冗杂表达:指文章中语言表达冗长,重复两次意思相同的内容,导致文章思路游离的句子。

5. 违背情理:指文章中使用了语法上正确但是违反常识和逻辑的
句子,使得文章中的论述逻辑性欠缺。

6. 论据不充分:指文章中只提供了部分的论据,没有得出实质的
结论的句子。

7. 弱词过渡:指文章中使用了大量表示转折意思、连接前后句、
弱化句子关系的词语,以至于弱化文章衔接感。

8. 时态重复:指文章中不正确使用语法上正确但是造成句子无病
句的句子。

9. 数量不当:指文章中使用不当数量词从而产生歧义或不准确记
述实际情况的句子。

10. 修辞不当:指文章中使用繁琐或虚夸的修辞,违背实际表达意义的句子。

病句的十三种类型

病句的十三种类型

病句的十三种类型病句是指在语法、逻辑、修辞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表达不准确、理解困难甚至产生误解的句子。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病句,以保证文章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本文将介绍病句的十三种常见类型,并提供相应的纠正方法。

一、主谓不一致型主谓不一致是指句子中的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或性别上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他喜欢吃苹果。

”应该改为:“他们喜欢吃苹果。

”纠正方法:核对主语与谓语的一致性,确保它们在人称、数或性别上保持一致。

二、动词时态错误型动词时态错误是指句子中的动词形式与上下文语境不符的情况。

例如:“他昨天去超市买了一些食物。

”应该改为:“他昨天去超市买了一些食物。

”纠正方法:根据上下文的时态,正确选用相应的动词时态。

三、句子结构混乱型句子结构混乱是指句子中的主谓宾、并列关系等结构不清晰、不连贯的情况。

例如:“我喜欢画画喜欢唱歌。

”应该改为:“我喜欢画画和唱歌。

”纠正方法:重新组织句子,确保句子结构清晰、连贯。

四、主语或宾语缺失型主语或宾语缺失是指句子中没有明确的主语或宾语,导致表达不完整或含义混淆的情况。

例如:“在公园里散步。

”应该改为:“他在公园里散步。

”纠正方法:明确句子中的主语和宾语,确保句子表达完整。

五、修饰成分缺失型修饰成分缺失是指句子中缺乏修饰词或修饰短语,导致句子含义不明确或表达不准确的情况。

例如:“这个房子很新。

”应该改为:“这个大房子很新。

”纠正方法:对句子中的名词、形容词等进行适当修饰,使句子更加准确明确。

六、标点符号错误型标点符号错误是指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当,导致句子结构混乱或含义不清的情况。

例如:“你好句子的,标点使用不正确!”应该改为:“你好,句子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纠正方法:仔细检查使用的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确保句子结构清晰。

七、代词指代不清型代词指代不清是指句子中的代词与先行词在指代关系上模糊或不明确的情况。

例如:“他爱她,她也爱他。

”应该改为:“他爱她,她也爱他。

病句类型归纳

病句类型归纳

常见的病句类型归纳如下:
1.成分残缺:句子不完整,缺少主语、谓语或宾语。

2.搭配不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成分与中心词不搭配,或前后矛盾。

3.语序不当:词语的顺序不合理,不符合语法或习惯。

4.重复啰嗦:句子中出现了重复的词语或表述,使句子显得啰嗦。

5.矛盾冲突:句子中的信息相互矛盾,或前后表述不一致。

6.用词不当:使用了不恰当或不准确的词语,导致句子意义不明或产生歧义。

7.句式杂糅:将两个或多个句式混合在一起,使句子结构混乱。

8.语义不明:句子表达的意思含糊不清,使人难以理解。

9.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或位置不当。

10.前后文不连贯:句子前后文之间缺乏逻辑联系,使人感到突兀或跳跃。

以上是对病句类型的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在写作时,要认真检查自己的句子,尽量避免出现这些错误。

十种常见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

十种常见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

十种常见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常见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如下:1. 同位语结构病句:即同位语与其所限定的名词之间关系不清晰。

修改方法:可以通过增加逗号、加入适当的主谓结构或者改变句序来修正。

2. 过于冗长病句:句子结构复杂,内容冗长,影响阅读理解。

修改方法:适当减少并简化句子结构,排除不必要的细节和修饰语。

3. 主谓不一致病句:主语和谓语在数、人称、时态等方面不一致。

修改方法:确保主语和谓语保持一致,注意空间和时间的一致性。

4. 杂糅不清病句:句子中包含过多的并列或从属关系,使得句子意义不明确。

修改方法:分解过长的句子,将其拆分为简洁明确的单独句子,或使用适当的连接词来清晰表达。

5. 词不达意病句:使用词汇不准确或不恰当,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准确。

修改方法:仔细选择准确的词汇,确保词语的意思与句子的语境相符。

6. 主题不明病句:句子缺乏明确的主题或重点,导致表达不清楚。

修改方法:在句子中明确指出主题或重点,并确保句子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7. 时态混乱病句:句子中使用的时态不一致,使得句子时间概念混乱。

修改方法:确保句子中的时态一致,根据句子的时间顺序选择合适的时态。

8. 助动词错误病句:在句子中错误使用助动词,导致句子语法不正确。

修改方法:仔细检查句子中使用的助动词,根据句子的语法规则进行修正。

9. 省略不当病句:句子中省略了一些必要的词语或成分,导致句子意义不清楚。

修改方法:添加省略的词语或成分,使句子更加完整和清晰。

10. 并列结构不当病句:句子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没有平衡或对称的关系。

修改方法:重新排列词语或短语的顺序,使句子更加平衡和对称。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十种类型,有习题有答案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十种类型,有习题有答案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十种类型,有习题有答案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病句有很多种类型,以下是其中的十种类型,并附有习题和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主谓不一致错误。

习题:
1. 妈妈昨天做好了饭菜,准备好吃了。

2. 弟弟们都是在上学,哥哥则在家学习。

3. 女孩们开心地唱着歌,男孩们则在打球。

答案:
1. 改为:妈妈昨天做好了饭菜,准备好吃。

2. 改为:弟弟们都在上学,哥哥则在家学习。

3. 改为:女孩们开心地唱着歌,男孩们则在打球。

二、动词时态错误。

习题:
1. 我去图书馆了,读了很多有趣的书。

2. 明天我们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一部新电影。

3. 我们昨天在公园里玩,跑了很久。

答案:
1. 改为:我去图书馆,读了很多有趣的书。

2. 改为:明天我们一起去电影院,看一部新电影。

3. 改为:我们昨天在公园里玩,跑了很久。

三、名词数词错误。

习题:
1. 我有两个英国的朋友。

2. 妹妹买了三条新裙子。

3. 我们班有五个学生。

答案:
1. 改为:我有两位英国的朋友。

2. 改为:妹妹买了。

十种类型病句及答案各10句

十种类型病句及答案各10句

十种类型病句及答案各10句病句是指在语法、词义或用词上存在错误、不通顺或不符合规范的句子。

本文将介绍十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并给出每种类型的答案示例,每种类型列出10个病句及其改正后的正确版本。

一、主谓不一致型主谓不一致型病句指主语和谓语在人称、数或时态上不一致。

下面是十个示例:1. 病句:我和他们喜欢阅读有趣的书。

正确:我和他们喜欢阅读有趣的书籍。

2. 病句:她们昨天买了新车,明天就长途旅行。

正确:她们昨天买了新车,明天就要长途旅行。

3. 病句:公司还没通知我们最新的工作时间。

正确:公司还没有通知我们最新的工作时间。

4. 病句:这些苹果都是从农场直接采摘而来。

正确:这些苹果都是从农场直接采摘得来的。

5. 病句:她经常为我借的书丢失生气。

正确:她经常为我借的书丢失而生气。

6. 病句:我们家今天有来宾,正在忙准备晚餐。

正确:我们家今天有来宾,正在忙着准备晚餐。

7. 病句:这件事的责任完全在他们。

正确:这件事的责任完全在于他们。

8. 病句:他们分别是一位运动员和一位画家。

正确:他们分别是一位运动员与一位画家。

9. 病句:他们正在讨论这个有趣的问题。

正确:他们正在讨论这个有趣的问题。

10. 病句:玛丽和她的朋友是很要好的关系。

正确:玛丽和她的朋友关系很要好。

二、动词形式错误型动词形式错误型病句指动词的形式、时态、语态等出现错误。

下面是十个示例:1. 病句:我意识到我忘带了钱包。

正确:我意识到我忘记带了钱包。

2. 病句:他哭着离开了房间。

正确:他哭着离开了房间。

3. 病句:我一直在思考关于未来的计划。

正确:我一直在思考关于未来计划的问题。

4. 病句:他常去那家咖啡馆写作业。

正确:他经常去那家咖啡馆写作业。

5. 病句:她从未被告诉真相。

正确:她从未被告知真相。

6. 病句:我们应该根据事实来做出判断。

正确:我们应该根据事实来做出判断。

7. 病句:他过去一直关注环境保护。

正确:他过去一直关注着环境保护。

8. 病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工作。

小学10种常见的病句

小学10种常见的病句

十种病句医生看病要号脉诊断,才能对症下药。

修改病句也是同样,先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寻找病因,才能对症修改病句。

这里介绍常见病句有10种:一、成份残缺。

指句子不完整,缺少“谁”,“怎么样”“做什么”(也就是缺少主语,谓语或宾语等必要成份)。

如“前几天,送给小玲五本课外书。

”这句话,缺少“谁”(主语),应该在“送给”的前面加上“我”或“老师”等,句子才完整;又如“我最尊敬的人是”,缺少“谁”“什么人”(谓语),可在“是”的后面补充“我的爸爸”或“我的老师等”。

二、重复累赘。

指句子中用的词重复啰嗦,应删去其中的一个或几个。

如“王老师多次反复教育小明要遵守纪律。

”这句话中“多次”和“反复”重复了,要删去其中一个就对了。

三、前后矛盾。

指句子中前面和后面的意思有矛盾,不统一。

如“昨天傍晚刮起了一夜大风。

”这句话中“傍晚”和“一夜”有矛盾,应改为“昨天傍晚刮起了大风。

”四、词序颠倒。

指句子中词语的位置前后颠倒。

如“李老师认真修改阅读了张华同学的作文。

”这句话中“修改”“阅读”的词序混乱,颠倒,应该把“修改”和“阅读”调换一下位置,改为“李教师认真阅读修改了张华同学的作文。

”五、搭配不当。

指句子中相关的成份不符合语言习惯,在意思上不能配合,搭配不当。

如“王丽十分爱护时间。

”这句话中“爱护”与“时间”搭配不当,应改为“爱惜”。

六、用词不当。

指句子中某个词语运用得不恰当。

如“看到这风景如画的田野,我们的心情非常高兴。

”这句话中“高兴”一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愉快”。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如“黄虹和赵燕一起去登仙楼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山顶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句的十种类型(一)实词使用不当1、单音词和双音词选用不当。

有的地方该用双音词,就不应该用单音词;有的地方该用单音词,就不必硬把单音词加以双音化。

例如:这儿的河流,流程都不太长,但水量很丰,流势很急。

(“丰” 应改为“丰富”或“大”为好。

)大坝拦挡住河水,一个人工湖形成了。

(“拦挡”应改为“挡” )2、选错近义词:有些词的意义相近而又有些细微的差别。

很容易用错,选词时仔细斟酌。

例如:雨滴和汗水混大一起,他们的衣服湿透了。

(“雨滴”改为“雨水” )3、代词用错。

例如:我们明明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认真地帮助它,反面毫无原则地掩盖它,这是不负责作的表现,(句中第一个“它”指“先进单位” ,而第二个“它”却指“先进单位的缺点” 第一个“它”应改为“这些缺点” )(二)虚词使用不当最容易用错的虚词介词连词:1、用错介词(最容易用错的介词是“对” 、“把”)例如: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对我们不太熟悉。

(句中的“对”弄错了对象,应当是“我们对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不太熟悉” 。

)每个介词有自己的范围,“向”表示方向,“对”表示对象,“在"表示时间地点情况等。

2、用错连词。

例如:你知道我也十分爱好吹笛子,而且吹得很槽。

(句中“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但是前两句没有递进内容,应把后句改为“而且知道我吹得很糟。

”)3、助词使用小当。

助词使用不当,主要是结构助词使用不当,例如:他们是我们乡第一个上名牌的大学的学生。

(名中的“的”过多,“名牌”后的“的”可以删去)(三)成分残缺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总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把省去的词语补出来。

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句子结构不完整。

1、缺主语。

例如:通过学习,使找提高了认识。

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小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2、缺谓语。

例如:我们识别足非的能力。

中国人民止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3、缺宾语。

例如:大会提出”情况变了怎么办”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矿人商品。

4、缺定语,这种语病较为少风,但也还是没有,例如:让大学生自谋职业,让大学生们自己去开拓生活,实在是个好办法。

(句中的“开拓” 不能直接支配“生活”,中间应加个定语,如“新的”、“自己的”之类,不仅“开拓……生活”是如此,类比一下,”开拓……世界”开拓……境界”、“开拓……局面”、“开拓……天地”、“开拓……领域”等无不如此。

)四)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中学则代的那些问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我的身体、业务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2、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清明前后,xx部队派了8 0 0多人次,参加郊区植树劳动。

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3、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如: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4、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如: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5、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如:司马文华的立场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

6、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7、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8、一个成分内部的相关成分搭配不当。

例如:同时,那些水平优越,译文精美的译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珍宝。

五)、结构混乱1、语序不当A、成分次序不当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词d、形容词或形容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年多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练。

多项关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d、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E、分句次序不当。

例如: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在勇的革命烈士,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正确次序: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复句中分句之间有先后轻重、缓急、大小、因果等关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分句。

C、词序不当。

例如:王亲切地走到我跟前。

向我说“要当心!”(“亲切地”应移到“说”前。

)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改为“内容和形式” )2、前后脱节。

例如:《水浒传》,景阳岗上武松打虎的事是大家都知道的。

(句中“《水浒传》”同后面脱节,应把逗号改为“中” )3、格式杂糅。

一句话说到半截,又变成另一种说法,造成两种说法的杂糅。

例如:我校同学1991 年的人情消费比1988 年的平均花费相比,增加了近一倍。

(句中“比......相比”是两种格式,一种是“同.....相比”,一种是“比......增加”,可选用一种格式。

)(六)重复多余1、重复。

重复大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

例如:a、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b、玲玲用不干净、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

(a的主语里有“评上”,谓语里也有前后重复,后边的“而评上的”可删掉。

b的定语“不干净”和“没有”消毒在语意上重复,这里只用一个就行了。

)2、成分多余。

例如:他举起右手,用手从头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里,吹了吹帽子上的尘土。

听了小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芳。

(七)词类误用各类词都有各自的语法功能、规范用法。

不按照词类的语法功能和语文习惯乱用词类,叫词类误用。

词类误用有下面几种:1、名词误用。

例如:每次查房、会诊之后,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怎样自理特殊病人。

我们永远记忆周总理谆谆教诲。

2、动词误用。

例如: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情景啊!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使用”改为“用法”或“使用方法” 。

)3、形容词误用。

例如:只有迅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我们才能相称大好形势的要求。

他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

(改“沉重”为“沉重感” 。

)八)、不合逻辑1、更替概念。

例如: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句子前边用了“看法”后边换成了“希望”包含在“看法”当中,那就应当把“看来”改为“不过” 。

)2、前后矛盾。

例如: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响着。

3、判断不成立。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断定,如果断定不了,判断就不成立,这个判断就不起作用。

例如:a青年从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b、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

( a 的“青年人”不是“时期” ,二者不能组成一个判断。

“青年人”可改为“青年” ,最好改为“青年时期” b的“红壤”是一种土壤,不是“产区”、“红壤”要改为“红壤区”。

)4、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例如: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艺工作者”为大概念不能与小概念“画家”并列。

)5、他的书籍里装满了书。

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

(“文艺书”为大概念,不能与下面小概念并列。

)6、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配搭不当。

“好坏”、“高低”、“是否”、“多少”这一类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这类词语只能和含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其它词语搭配,如果只顾一方面,而忽视了加一方面,就会造成判断不当的错误。

例如:能否做好教学工作,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

(前面“能否” 为两个方面,后面“有”只一个方面,不配搭。

)对科技人员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改造世界观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是不是”“要不要” 包含着两个方面,“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方面,前后不配搭。

)7、条件关系用错,条件结果关系颠倒。

在复合判断中,有充分条件判断、必要条件判断、充要必要条件判断、相容的和不相容的判断。

在使用这些判断中,要恰当运用,否则就会产生错误。

例如: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取得好成绩,“刻苦努力学习”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条件关系用错。

)陈小宇同学今天没来上课,一定是病了。

(没来上课的原因较多,不一定是病了判断条件不充足。

)只有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实行责任制。

(条件和结果颠倒)8、强加因果关系一件事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前因后果。

如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那就是强加的。

例如: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

(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并不一定是“重视了产品质量” ,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前一阶段外语学习中,由于我重视了读、写练习,因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

(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九)复句常见的语病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情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应把“平常”改为“就” 。

)缺关联词语。

例如:他虽然是个工人,平常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

(应把“平常”前加“但是” )错用、滥用关联词语。

例如:这本书初版已重印了好几次,因此最近又经过修订再版。

(应把“因此”删去。

)关联词语位置不对,例如:尽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是一片沉静。

渺渺湖水,却清彻如镜。

(应把“却”放在“天池”后。

)十)歧义句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1、多义词引起歧义。

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如: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色情而言。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 ,也可指“打算、希望” 。

)2、多音词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

(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

)例如:这个人好说话。

(“好”可读“ hao4”,指爱好,喜欢;也可读“ hao3”是“易于、便于” 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

)这人头发长得怪。

(“长”可读“ chang2”,指长度大;也可读“ zhang3”是“生长”的意思。

书面也有歧义。

)3、同音词引起歧义。

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书面表达上没歧义)例如:这是致癌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