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课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教学目标1.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学习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3.掌握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知识。

4.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质灾害的定义地质灾害是指地球物理环境中由于地质因素作用而引起的突发性、破坏性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火山喷发等。

2.描述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危害及成因(1)地震危害:地震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最为强烈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造成重要城市的摧毁、伤亡和经济损失。

成因:地震发生时,原产于地球深处宏大的能量以及地上和地下岩石的运动和变形引起了地震的震源释放。

(2)山体滑坡危害:山体滑坡带来的破坏严重农田以及水源地区和敏感生态系统。

成因:山体滑坡有很多原因,包括降雨量、地震、河流侵蚀等。

(3)泥石流危害:泥石流会摧毁建筑物及构筑物、农业生产和道路交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成因:产生泥石流的原因是多样的,常见的原因有地下水、雨量过大、冰雪融化等。

3.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1)地震预防●建筑物避震加固。

●实行严格的建筑规范和地震建筑设计。

●加强地震监测和信息服务。

(2)山体滑坡预防●抑制土地开发、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采用工程控制措施。

●建设滑坡监测预警系统。

(3)泥石流预防●保护水源地、减少生产、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通过水土保持等科学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的条件。

●建设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

三、教学方法1.讲解+互动通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提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灾难来临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1.地质灾害的种类、危害、成因和预防措施。

2.如何在灾难来临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

五、教学效果评价1.检测测验通过测试、问答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于地质灾害的掌握情况。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工程地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的“工程地质”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下降。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

通过真实的案例和实际工程项目,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工程地质的概念和技术。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提供更加生动和形象的教学内容。

我们需要注重实践教学。

工程地质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光靠理论知识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

实践教学在“工程地质”课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

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亲自接触和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模拟实验则可以通过实验室设备和软件,模拟各种地质灾害和地质工程过程,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

还可以引入社会实践项目。

通过与企业、工程项目部门的合作,可以让学生深入到实际项目中,参与工程地质调查和工程设计,亲身感受工程地质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能衡量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工程地质”课程中,我们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讨论、小组报告、实践成果展示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工程地质”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工程地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价方式的改革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多方位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多方位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多方位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一直觉得,教学这事儿吧,不能光靠老师一张嘴在那儿嘚啵嘚啵讲,学生呢,也不能光坐在那儿傻听。

得互动起来,得让学生们动起来,脑子动,手动,全身都得动。

这不,我就琢磨着搞了个多方位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效果还不错,跟大家唠唠。

首先呢,我上课的时候,特别喜欢让学生们分组讨论。

比如上次讲《红楼梦》,我就把全班分成了几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角色,让他们自己琢磨这个角色的性格、心理,然后上台表演。

你别说,这帮孩子还真有才,演贾宝玉的那小子,居然还自己加了一段内心独白,把大家都逗乐了。

我就站在旁边,时不时插两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对课文理解得更深了,还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再来说说课堂提问。

我从来不搞那种“老师问,学生答”的老套路,而是鼓励学生们互相提问。

比如有一次讲历史,我就让一个学生扮演秦始皇,其他学生可以随便问他问题。

结果呢,有个调皮鬼问:“秦始皇,你为啥要焚书坑儒啊?”扮演秦始皇的那孩子愣了一下,然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因为那些书和儒生都太烦人了,影响我统一大业!”全班哄堂大笑,我也忍不住笑了。

这种互动方式,不仅让学生们对历史事件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还有啊,我特别喜欢用多媒体教学。

比如讲地理的时候,我就用投影仪放一些风景图片,让学生们猜这是哪个地方。

有一次放了一张沙漠的图片,有个学生大喊:“这是撒哈拉沙漠!”我点点头,又问:“那你知道撒哈拉沙漠在哪个洲吗?”那孩子挠挠头,说:“非洲吧?”我笑着纠正:“没错,就是非洲。

那你再猜猜,撒哈拉沙漠有多大?”这下可把他难住了,其他学生也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我就趁机给他们讲了一些关于撒哈拉沙漠的知识,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最后呢,我还喜欢让学生们动手实践。

比如讲物理的时候,我就带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实验。

有一次讲浮力,我就让每个学生都带了一个空瓶子,然后让他们往瓶子里装水,看看瓶子能浮多高。

“互动式地理教学模式探索”课题报告

“互动式地理教学模式探索”课题报告

2015年4月中旬刊“互动式地理教学模式探索”课题报告孙庆才(山东省济南兴济中学山东济南250000)【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75-02一、课题的提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普遍采用的基本的教学活动方式。

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教学目标的实现乃至师生关系的真正确立,大多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全息体”,其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和作用早已为人们认同和接受。

1999年底国家教委提出“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的要求,这对课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教学实践和研究,形成了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更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富有指导意义和时代特征的理论资源。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国内外已总结了许多成功经验,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通过发现学习”理论及其模式;德国教育界提出的“范例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机械地模仿他人的某一种模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题的研究将在恪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吸纳现有成果,形成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二、课题涵义:“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

其内涵表现为教在地理教学中要强化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魏志河(沙城实验中学河北怀来075400)【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人口激增和经济发展,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就是人地关系,能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真正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地质灾害评价“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地质灾害评价“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教学Curriculum Teaching地质灾害评价“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刘宇利(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00)摘要我国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在“地质灾害评价”线上教学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关键词地质灾害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20.12.070Teaching Case of"Onlin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Geological Disaster AssessmentLIU Yuli(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Changsha,Hunan410100) Abstract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frequent occurrence of geological disasters.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on l ine teachi n g of"geological hazard assessment",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cultivate students'scientific and rigorous learning attitude,enhance students'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team con­sciousness,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Key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case1案例概要本课程案例选自水利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中的任务三——地质灾害评价,我们国家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唐山时就强调“要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地质灾害评估课程设计

地质灾害评估课程设计

平坝下沟110kV变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一节任务由来第二节评估工作的目的、任务第三节评估工作依据第二章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拟建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第四节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第三章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气象水文第二节地形地貌第三节地层岩性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地震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第六节工程地质条件第七节斜坡类型及其特征第八节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第九节小结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现状评估第一节现状地质灾害及危险性评估第二节小结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第一节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第三节小结第六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第三节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评估第四节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第五节小结第七章结论与建议第一节结论第二节建议第一章前言第一节任务由来为贯切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

也为了让安顺市平坝乡能更方便地用电,安全地用电,经过有关专家的研究,认为在平坝下沟建一个变电站,能更好地规划该地区的用电制度,也更方便、更经济、更实惠。

受安顺市有关政府部门的委托,对该区域进行一次地质灾害评估,已确定该地区具有修建变电站的条件。

第二节评估工作的目的、任务工作的目的:准确地反映该地区的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历史,从而分析该地区的地质环境。

客观地评价在该地修建变电站的可行性或者是该地不具备修建变电站的原因,以及相关解决的方案。

工作任务:评价平坝下沟地区的环境地质条件,以及该地的地层情况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历史,从而得出此地的对修建变电站的又是和劣势。

第三节评估工作依据•《贵州电网公司35-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设计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以下有关资料:•《贵州电网110kV及以下变电工程标准设计(第二卷)》•《“十一五”安顺地区110kV电网规划》•平坝供电局编制的《平坝县电网2009~2013年规划》第二章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拟建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平坝下沟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包含的工程有平坝下沟110kV变电站、配套110kV线路工程及相关的光纤通信工程。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工程地质”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工程学科,其教学内容涉及到地质勘查、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

由于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种改革的思路是增加实践环节。

工程地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地勘察、实验研究等方式进行实践操作。

可以引入实地考察、实验教学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工程地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则被动接受。

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在“工程地质”课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或真实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

传统的“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往往依靠教室讲授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限制了教学的场地和时间。

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如线上教学、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的学习方式和环境。

这样的教学模式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还可以加强与实际工程的联系。

由于工程地质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际的工程项目、工程地质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工程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针对“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应通过增加实践环节、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及加强与实际工程的联系来提高教学效果。

这样的改革与实践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地质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灾害防治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地质灾害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探索新的防治技术模式、方法和思路势在必行。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思路。

一、多学科融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新模式传统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往往是由地质学、工程学等单一领域来研究和实施的。

然而,地质灾害的成因常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多学科融合的新模式来进行综合防治。

通过将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合,可以实现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用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

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GIS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应用,为地质灾害的预测、监测、评估和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材料技术也为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模式和方法。

三、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治理技术传统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往往是以人工工程为主,如围堰、引水渠等。

然而,这些方法常常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长期来看并不可持续。

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治理技术成为了一种新的思路。

通过生态恢复、植被修复、泥石流治理等自然手段,结合人工工程措施,可以实现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社会参与和风险管理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新模式还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风险管理。

在地质灾害的防治过程中,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可以有效地提高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应用。

通过对地质灾害风险的科学评估和管理,可以提前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思路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质灾害评估课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王勇 史文兵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7年第05期

摘要:地质灾害评估课程的小组成员力求探索适合新时期教学的课程模式,在课堂建设和
实践教学上下功夫,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
到有效锻炼,以此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BOPPPS模式;地质灾害评估;教学模式;课程改革
一、引言
地质灾害评估课程是勘查技术与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岩溶塌
陷、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灾害的调查和评估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通过
这门课程掌握各种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掌握地质灾害发展的演化规律,
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是主讲教师的首要工作。

二、BOPPPS模式概述
BOPPPS模型是欧美等高校提出的一种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
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注重教学互动和反思,让教师通过微课程教学单元的演练,审
视并改进教学过程。

受BOPPPS模式的启发,近三年的课程教学按照以下六步进行。一是思考。教学过程中必
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其创新思维,如设定与地
质灾害相关的场景等。二是践行。按照项目式教学的方法,以地质灾害评估和勘察的相关技术
要求为标准,模拟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设置教学情境,从实践能力培养入手,使学生理解和掌
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研究内容、基本方法和相关从业规范。三
是体验。增强感性认识才能深刻体会。纸上谈兵会使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大打折扣,因
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带领学生到在建工地现场开展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后分组完
成报告撰写。四是总结。学生通过现场调查、报告编写、分工合作、分组讨论、项目答辩、教
师评语,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知识短板,总结经验教训。五是学问。学生
自己总结报告撰写、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感悟,深化对各个知识点的认识。六是(再)思
考。通过课堂学习、现场调查、报告编写等,学生巩固了书本的基础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
这是一个重要的认知过程。

三、教学改进
针对当前学生基本概念和理论把握不牢、分析问题不够深入、不擅长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
题、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野外工作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必须对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
结”的步骤展开,注重教学互动和反思。

1.课堂教学方面。(1)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选取和编写适合贵州本省地质环境,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现代化、实用化、人本化的本科生教材。(2)改进教师教学方
法。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逐步实现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
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运用PPT课件、动画、简单模型、流媒体文件、行业软件等进行课
堂教学。(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
互动教学,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对反映热烈的问题可
开展课堂讨论,各抒己见。

2.实践教学方面。(1)强化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按照项目式教
学的方法,以地质灾害评估和勘察的相关技术要求为标准,从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到数据分
析、处理,再到成员分工、小组讨论,直至报告编制、总结汇报,都让学生全程参与和实施,
教师只负责问题解答与重大技术纠错,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2)积极
建设和发掘课程实习基地。选取最典型、最有特色和最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建筑场地,学生实地
调查研究项目建设前、建设中和建成后地质环境变化的全过程。(3)建立实验室物理仿真模
型。增强感性认识才能深刻体会,物理仿真模型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
概念、提高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地质灾害评估课程建设要参考和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教学手
段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以学定导,多元互动”,教师可通过控制教学节奏,针对学生的具体情
况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学生可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自行复习,
从而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杨爱英.中英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72-
174.

[2]曹丹平,印兴耀.加拿大BOPPPS教学模式及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
探索,2016,35(2):196-200.

[3]蒋丹,孙海彬.工程制图CAI远程教学集成系统的实现[J].图学学报,2000,21(2):
105-106.

注:本文系2016年贵州省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SJJG2016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