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课件(付海涛)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作 业
二、判断分析题
在下图中所示的几种电路中,灯泡会不会亮, 并分析亮或不亮的原因。
课外活动
你能同时点亮两个小灯泡吗?
练习
1、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环路叫 ______ 。 2、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 _____ ,像塑料那样不 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 ________ 。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伏,两节电池串联的电压是___伏,两节 电池并联的电压是_____ 伏。 5、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_____ 。
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 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不一样的电荷
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中, 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
原来,物质中同时具有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
所以一物体不显示带电。
不一样的电荷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梳子带负 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当它们靠近时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前节知识回顾
1、由 电池、电线、灯泡 等组成的电流动的 环路叫 电路 。 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 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 别控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 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串联
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 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
以塑料盘提供的材料为原料,前后桌2人合作连 接下面的这个电路。(在盘中完成操作)
电池
开关
导 线
灯座、灯泡
有的小组的小灯泡怎么不亮呢?
灯泡不亮的电路什么地 方出故障了?
串联电路:小灯泡发光
简单的电路图
小灯泡 不亮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仔细观察这个故障电路, 连接方法有没有问题? 找出可能造成小灯泡不发光的各种原因。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19《让灯亮起来》鄂教版(13页PPT)

不要用力挤压灯泡,避免发生危险。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19《让灯亮 起来》 鄂教版 (13页P 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19《让灯亮 起来》 鄂教版 (13页P PT)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要 想使小灯亮起来就必须是 一个完整的回路。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19《让灯亮 起来》 鄂教版 (13页P PT)
•
6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 感的语 句,结 尾部分 描绘的 昏暗而 又不失 温暖的 静谧 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19《让灯亮 起来》 鄂教版 (13页P PT)
再 见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19《让灯亮 起来》 鄂教版 (13页P PT)
•
1、对班组采购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全 面验证 ,包括 对其品 牌、产 地、规 划、技 术参数 的全面 对照, 拒收与 设计或 合同中 规定要 求不符 的材料 、物资 。
•
2、班组完工后,对产品的保护进行系 统管理 ,对班 组已完 成并形 成系统 功能的 产品, 经验收 后,即 组织人 力、物 力和相 应的技 术手段 进行产 品保护 ,直至 形成最 终产品 ,并指 派专人 看护直 至交付 业主使 用为止 。
3 、张岱年在哲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 成就, 跟他学 生时代 对中外 哲学典 籍的深 入研究 、名师 的指导 、好学 深思的 品性有 关。
•
4、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 民族再 兴只是 空谈” ,张岱 年这话 表明唯 有创造 新哲学 我们民 族才有 振兴的 希望
•
5 、开篇引用的两句民歌,颇具地域 风情和 民族特 色,既 暗示了 本文人 物之间 的关系 ,又营 造了浓 郁的抒 情氛围 。
让灯亮起来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19《让灯亮 起来》 鄂教版 (13页P 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19《让灯亮 起来》 鄂教版 (13页P PT)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要 想使小灯亮起来就必须是 一个完整的回路。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19《让灯亮 起来》 鄂教版 (13页P PT)
•
6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 感的语 句,结 尾部分 描绘的 昏暗而 又不失 温暖的 静谧 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19《让灯亮 起来》 鄂教版 (13页P PT)
再 见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5.19《让灯亮 起来》 鄂教版 (13页P PT)
•
1、对班组采购的材料、设备等进行全 面验证 ,包括 对其品 牌、产 地、规 划、技 术参数 的全面 对照, 拒收与 设计或 合同中 规定要 求不符 的材料 、物资 。
•
2、班组完工后,对产品的保护进行系 统管理 ,对班 组已完 成并形 成系统 功能的 产品, 经验收 后,即 组织人 力、物 力和相 应的技 术手段 进行产 品保护 ,直至 形成最 终产品 ,并指 派专人 看护直 至交付 业主使 用为止 。
3 、张岱年在哲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 成就, 跟他学 生时代 对中外 哲学典 籍的深 入研究 、名师 的指导 、好学 深思的 品性有 关。
•
4、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 民族再 兴只是 空谈” ,张岱 年这话 表明唯 有创造 新哲学 我们民 族才有 振兴的 希望
•
5 、开篇引用的两句民歌,颇具地域 风情和 民族特 色,既 暗示了 本文人 物之间 的关系 ,又营 造了浓 郁的抒 情氛围 。
让灯亮起来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二年下册《磁铁和我们的生活》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寻找发现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物品 应用了磁铁的什么性质。
教学难点
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与磁铁性质的关系;磁 记录设备的应用。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 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 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4.出示磁悬浮列车图片,你们认识它吗?它也是悬浮着的。结合悬浮磁铁 塔的原理,你能说出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吗? 5.小结:磁悬浮列车应用了同极相斥的原理。
(三)磁记录信息 1.还有一些物体中有很多“磁铁”微粒,它能记录信息,让我们来认识 它们。(出示磁卡、磁带、磁盘图片) 2.既然这些物体上也有磁,尽管磁很微小,那么它们有没有磁的一些性 质呢?
板块一、聚焦 1.故事引入:晋朝将军马隆率兵讨伐叛军,他下令把大量的磁石堆放在夹 道两侧,身披铁甲的叛军进入夹道时就像中了定身法难以动弹,马隆一 举获胜。 大家知道马隆是怎么获胜的吗?(磁石、磁铁)
2.同学们还知道古人应用磁铁的例子吗?(司南、罗盘等) 3.在现代生活中,磁铁就应用的更广泛了,你们能来说说哪些地方用到了 磁铁吗?(门吸、磁性画板、粉笔擦、磁性飞镖、冰箱门、冰箱贴……) 4.从古至今,磁铁一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磁铁和 我们的生活。
五年级上科学ppt重点课件种子的传播粤教版

2号木棉花的种子, 很轻,外面有棉 絮包裹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 第11课 种子的传播(共23张PPT)粤教版
3号松树种子身上 都有一层薄片,像 翅膀那样
4号蒲公英的种子 很轻,像一把撑 开的雨伞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 第11课 种子的传播(共23张PPT)粤教版
总结
风力传播的种子结构共同特征:种子数量 非常多、种子通常个体小而轻、有翅或毛等附 属物。
任务1:收集黄鹌菜的果实,用放大镜观察黄 鹌菜果实的特点,猜测是什么力量把它们带到 房顶的,并列举猜测的依据。
小鸟会吃吗?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 第11课 种子的传播(共23张PPT)粤教版
能挂在衣物上吗?
风的力量把它送上房顶
人们会刻意种植 这种小野花吗?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 第11课 种子的传播(共23张PPT)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 第11课 种子的传播(共23张PPT)粤教版
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成熟后,通过不同 的方式脱离母体,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就能 萌发生长。通常情况下,种子必须传播到 相对较远的地方,在远离母体的空间里, 生存下来的机会才更大。
五年上册科学课件 - 第11课 种子的传播(共23张PPT)粤教版
测试
• 每个组派2—3名组员代表到讲台测试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 第11课 种子的传播(共23张PPT)粤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 第11课 种子的传播(共23张PPT)粤教版
改进
• 请同学们根据测试结果,说一说模型有哪 些方面需要改进; • 课后,改进种子模型,下一节课做第二次 测试;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 第11课 种子的传播(共23张PPT)粤教版
• 小组讨论与设计植物种子模型方案 • 小组分工,共同制作
湘科版小学科学1.4声音的传播课件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课外延伸
课外延伸
同学们知道听诊器吗
听诊器是1816年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一天,林奈克看到两个小孩蹲在一 条长木梁两端做游戏,一个小孩敲木梁的一端,另一端的小孩则把耳朵贴在木梁 上,静听传来的声音。林奈克思路顿开,立刻返回医院,用纸卷成圆锥筒,将宽 大的锥底置于病人的胸部,倾听了一阵,他惊喜地发现,可以听到病人胸部内的 声音了。
视察探究 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此现象说明了:声音能够在水 中传播,水是液体。
视察探究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将闹钟放在玻璃罩中,我们能否听到声音? 可以听到闹钟的声音
视察探究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空气 x
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听不到闹钟的声音
视察探究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此现象说明了:声音能够在 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空气是气体。
会听到很清楚的抓挠桌面的声音
视察探究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和不贴在桌面上 听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清楚
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固体和空气传播过来的,耳朵 离开桌面一点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因为声音在固体中 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效果好,所以会清楚。
视察探究 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
经过上述实验我们的 得知:声音可以在气体、液
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视察探究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敲击鼓面时,我们就听到了鼓声。而且,只要鼓 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
鼓声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
视察探究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借助了什么物质
小学二年级下册册科学-《1神奇的磁铁》湘科版ppt(12张)

小学二年级下册册科学-《1神奇的磁 铁》湘 科版ppt (12张) 小学二年级下册册科学-《1神奇的磁 铁》湘 科版ppt (12张)
小学二年级下册册科学-《1神奇的磁 铁》湘 科版ppt (12张)
1.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 工具, 原本并 无奇特 之处, 不过分 别是由 兽毛与 熏烧的 烟灰制 作而成 的。但 是,在 中国的 书画艺 术史上 ,它们 始终扮 演着不 可或缺 的角色 。
4.“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 乐成为 一种表 达最高 意境与 情操的 民族艺 术。”其 中或有 溢美之 词,但 也足见 中国人 对笔墨 艺术的 特殊感 情。
5.游解说词,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 解说词 ,多用 文学、 散文手 法,既 抒情又 有解释 说明, 语言绚 丽多彩 ,情感 真挚浓 郁。
2.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 法和绘 画,虽 是静态 地呈现 在纸上 ,却可 以在人 们心中 唤起强 烈的动 感。沈 尹默说 ,在欣 赏书法 时,“不 但可以 接触到 五光十 色的神 采,而 且还会 感到音 乐般轻 重疾徐 的节奏” 。
3.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 五光十 色”;原 本静止 的文字 ,居然 可以使 人感受 到“音 乐的节 奏”!中 国的书 法与绘 画艺术 ,因笔 墨的性 能,具 有了独 特的表 现能力 与艺术 魅力。
小学二年级下册册科学-《1神奇的磁 铁》湘 科版ppt (12张) 小学二年级下册册科学-《1神奇的磁 铁》湘 科版ppt (12张)
小学二年级下册册科学-《1神奇的磁 铁》湘 科版ppt (12张) 小学二年级下册册科学-《1神奇的磁 铁》湘 科版ppt (12张)
小学二年级下册册科学-《1神奇的磁 铁》湘 科版ppt (12张) 小学二年级下册册科学-《1神奇的磁 铁》湘 科版ppt (12张)
胡海霞三(2 )科学十月份教案

这节课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
苏教版第五册年级:三学科:科学
通过饲养蜗牛,发现了很多的秘密,如果我们也将这些蚯蚓饲养一段时间,一定也能发现许多关于蚯蚓的秘密
苏教版第五册年级:三学科:科学
整理材料,交流表述:将蚯蚓放入水中,蚯蚓会拼命向盘子的边沿爬行,试图脱离水中的环境
强调如何正确画蚂蚁,强调“画图”的方式是观察记录动物的方法之一。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苏教版第五册年级:三学科:科学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蚂蚁的秘密,还需要持续地对蚂蚁进行观察研究。
请。
科学公开课课件三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7 土壤的保护丨冀教版 (共15张PPT)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初步学习科学, 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和向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 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科 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在 教学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 的积极性。
第一部分 说教材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 土流失的原因。
•能猜想出造成黄河水变黄 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 实自己的猜想。
学以致用
•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 我们的生活产生的不利
影响。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 行试验
第一部分 说教材
3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比实验探 究自然界水土流 失的原因。
重点
难点
•掌握对比实 验的方法
第二部分 说教学方法
图片分 析
实验演 示
分层教学
教法
1、实验教学法 2、分析归纳法
3、讨论法
4、启发式教学法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1 一环节: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教师教师出示黄河的图片 探索发现 讨论交流 进行猜想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第2 二环节:猜想假设,分析问题
提出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问题。通过图片对比,引出猜 想
任务一
任二
第三部分:说教学过程
第三环节:实验验证,获取信息 实验:比较两盒中的水和土流失的情况。
第二部分 说教学方法
发现 问题
思考 问题
解决 问题
学法
1、观察感知法 2、小组合作法 3、实验探究法4、身体部位感知法
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1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2 第二环节:猜想假设,分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学生修正自己的计划后按计划进行实验。
❖ 1、出示数据收集大表,使学生根据研究计 划开展研究活动。(提醒要做好研究记录)
❖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分别请溶 解的最多和最少的小组说说实验过程。
❖ 鼓励学生课后回去自行研究,让学生 把研究计划和研究成果交来 。
❖ 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 和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一
二
三
四
、
、
、
、
师
制
学
延
生
定
生
伸
交
计
实
拓
流
划
验
展
,
,
,
,
激
交汇增来自发流报
进
兴
修
结
积
趣
正
果
累
❖ 提问:用这些东西今天可以做什么?
继 提问:一
续 杯水到
出 示 材 料
演 底能溶
示 实 验
解多少 食盐?
再 并板书
加 课题。
盐
溶
解
❖ 出示研究计划表,小组讨论完成研究计划表 并汇报小组计划表 。
❖ 精细地指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出来一 些问题。
知识与技能:知道食盐在一定量的水里溶解的
量是有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的溶解下去。
过程与方法: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 作出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 趣,
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 能观察到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 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说课人:付海涛
一
说教材
说
二
说教学目标
课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流 程
四
说教法、学法
五
说教学准备
六
说教学程序
❖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一杯水 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 教材简析:本课与《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怎样加快溶解》《分离盐与水的方法》 《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共同组成《溶解》 这一单元。本课在单元中起应用的作用,主 要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 计划。
教学重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 究实验活动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可研究的 实验方案。
教法
直观教学
情景教学
动口、动手、动眼、动脑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观察分析
学法
❖ 演示实验用:
食盐、塑料小 勺、筷子、烧 杯、水
❖ 分组实验材料:
食盐一小瓶备 用、筷子1双、 盛50ml的烧杯 1个、水槽 1 个、天平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