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妇女的反女权运动——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

美 同是移 民之 同 , 其社 会性 别观 念是从 欧洲 ( 主要英 围 ) 移 植而来 , 而欧 洲男尊 女卑 的性别 关系根 源 于宗教
信仰。 帝说 : “ 我要增加你的劳作之苦, 你必须孕育子女, 臣服 、 依靠你的丈夫 , 冈为他是你的主人。 ” 男女都必须
样 影 响广泛 的反 女权 运动 , 国内相关 研究 者却 几乎 未给 予关 注 , 研 究成 果亦 相 当阙如 。
第 二次 女权运 动 致力 于消 除一切 形式 的性 别歧 视 , 从 而 实现 男女社 会地 位 完全平 等 。持保 守思 想 男性 反 对 女权 运动 的各项 主 张易 于理 解 , 但大 批女 性 同样 积极 参 与反 女权 运动 就 看 似有悖 常理 。纵 观 历史 , 她 们 在
收稿 日期 : 2 o l 4 — 1 0 — 1 0
基金项 目: 本义系 2 0 1 4年上海 『 打科研创新重点项 日“ 美围女 J j 女 j 多 义化主 义—— 卿论 j 实践” ( 1 4 Z S 0 7 2 ) 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 王业 , 上 海 外 因 语 大学 英 沿学 院 2 O I 1 级 博士 研 究 生 , 副教 授 , 主 要 从 事 关 田 义化 研 究
在 特定 社会 文化 中 , 男女都 会形 成属 于 自己 的气质 和角 色 , 以及相 应 的社会 地位 和作用 。 , 虽 然丰 十 会 性 别概
念 涉及 生理 性别 的 双方 , 但 对妇 女却 有 着特殊 意 义 。 妇女 扮 演的性 别角 色并 非 南她 们 的生 理所决 定 , 而是 南丰 十 会 文化 所规 范 , 在社 会制度 和 家庭环 境 中形成 。 ’ 9 1 可见 , 社会性 别 理论指 山妇女 的从属 地位 是特 定社 会 文化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与美国女权运动

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与美国女权运动摘要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先驱贝蒂·弗里丹在《女性的奥秘》中揭露了20世纪60年代笼罩在“幸福家庭主妇”假象下的美国妇女的无名痛苦,号召广大妇女勇敢挑战传统性别角色,积极争取平等的妇女权利。
该书点燃了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被视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籍。
关键词: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美国女权运动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贝蒂·弗里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美国女权运动的领袖人物。
1921年2月4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
她自幼成绩优异,1942年毕业于史密斯女子学院,曾先后在美国的坎普尔大学、昆斯学院和耶鲁大学任客座教授。
1963年出版了她的第一本著作《女性的奥秘》(feminine mystique),提出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妇女“无法命名的问题”,点燃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女权运动,被看作当代继西蒙·波娃的著作《第二性》之后的另一部最重要的女权主义著作,有力地推动了新女权运动,影响并改变了一代妇女的命运。
1981年,她又出版了另一著作《第二阶段》,总结了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得失,提出了这一阶段女权运动的历史任务,继续鼓舞人们为争取妇女权利斗争。
2006年2月4日,这位美国女权主义运动先驱在美国华盛顿辞世,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她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贝蒂·弗里丹是美国最响亮的声音之一,她终身致力于社会活动和写作事业,她为美国人民打开了心灵的大门,打破了对女性限制的枷锁,为妇女征得了更多的权利和机会。
我们所有人都是她设想世界的受益者。
”一《女性的奥秘》的创作背景《女性的奥秘》一经出版就受到广泛关注与其创作背景是分不开的。
它是继第一次妇女运动后女权主义影响逐渐衰落后,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评价妇女地位的产物。
1848年召开于纽约塞内卡福尔斯的大会是美国历史上一次有极大影响力的、有组织的妇女集会,这次集会使妇女投票权问题第一次获得男性统治者的关注。
美国60年代的妇女运动

08历21 08022039 曹忆鸣浅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妇女解放运动摘要:第二次美国妇女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社会运动,其内容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对个人和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60年代;美国;女权;解放运动Abstract: the second American women's movement began in the 1960 s,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has the biggest impact on social movement, which includes history,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many aspects to the individual, and all aspects of public lif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words: 60s; the United States; feminist; liberation movement目录一、工业化对美国妇女运动的促进 (3)二.20世纪60年代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生 (4)三、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 (5)四、20世纪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 (6)五、总结 (7)一、工业化对美国妇女运动的促进美国的工业化开始于19 世纪初,起飞于内战之后,蓬勃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工业化的进行加快了美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带来了社会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美国妇女的经济地位,教育地位和婚姻家庭地位都得到了重大改变。
这些变化都促使她们开始重新确立自己的社会角色。
工业化为美国妇女解放提供了机遇,使得妇女经济地位、教育地位和婚姻家庭地位得以提高,这又大大提高了妇女的自我意识,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妇女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

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变革的历史时期。
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一直持续到80年代,它标志着女性对于平等权利的争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次运动不仅在美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和发展。
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的主要特点包括:对性别歧视的广泛批判,对女性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中的平等权利的强烈呼吁,以及对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挑战。
运动者们通过游行、抗议、写作、讲座等多种形式,表达了她们对于性别平等的追求和决心。
这次运动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和文化变革,如性别研究学科的兴起,女性在职场的地位提升,以及性别平等法律政策的制定等。
本文将对美国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包括其历史背景、主要特点、社会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为争取平等权利所做的努力和付出,以及性别平等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也希望本文能够引发读者对于性别平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注,推动我们共同为创建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而努力。
二、第二次浪潮女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第二次浪潮女权运动,也被称为现代女权运动或新女权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西方国家。
这一运动是对第一次浪潮女权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的新回应。
第二次浪潮女权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变革。
当时,美国正值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和学生运动的高潮,这些社会运动为女权运动提供了新的动力和视角。
同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女性更多地进入职场,承担起与男性平等的经济角色,这也为女权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第二代女权主义者开始反思和批判传统的性别观念和角色定位。
她们强调性别平等的重要性,主张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她们通过组织各种抗议活动、演讲、写作和出版等方式,向社会传递性别平等的信息和理念。
美国妇女社会角色变迁及其原因探析

美国妇女社会角色变迁及其原因探析王阳【摘要】在美国妇女研究中,对美国妇女社会角色变迁方面的研究较少,然而美国妇女社会角色的变迁却反映着整个美国社会的发展变化.研究发现,美国妇女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变化体现了其妇女地位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由男女不平等到男女相对平等的过程,这与女权主义者的斗争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是受深层次社会客观原因的影响.妇女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社会地位,但并不是绝对相关的,美国妇女社会角色的变化还与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息息相关.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使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得到了一定的话语权,加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女对于现代社会的贡献越来越不可忽视,导致美国政府和社会无法忽视妇女这一庞大的政治力量而不得不承认妇女的平等地位.【期刊名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美国妇女;妇女社会角色;社会角色变迁【作者】王阳【作者单位】天津城建大学外国语学院 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68美国从早期殖民地时期到现在,妇女在社会中的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期殖民地阶段,由于现实条件所迫,社会允许并且要求妇女像男子一样从事劳动,创造财富,实质是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将妇女作为苦力和奴隶使用。
在以后相当长的岁月里,虽然随着劳动力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妇女们不再为生计操劳,但是仍然是男性的附庸和玩偶。
甚至在几十年前,美国妇女的标准生活方式还是在结婚后辞职,做全职的家庭主妇。
只有当美国社会遭遇危机,比如战争爆发时,各种对妇女的限制才会有所打破,当危机结束时,美国妇女们短暂的自由似乎也随之结束,整个社会试图回归危机发生前的状况。
但是,每一次危机都会给美国社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变革,也给美国妇女的社会角色带来新的变化。
笔者选取美国历史的四个片段来探讨美国妇女社会角色的变迁及其深层次原因。
美国女权运动

美国女权运动女权运动,即妇女解放运动。
目的是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赋予妇女以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以及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美国历史上的三次女权主义浪潮不仅触动了美国的法律和宪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凡涉及女性权利和权益的问题,女权主义浪潮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争。
学界普遍认为,自美国女性政治觉醒掀起女权主义运动之日起,美国历史上共出现了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其时段与西方其他国家的女权主义浪潮大体一致。
具体而言,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末,终于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浪潮起于20世纪60年代,止于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次浪潮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至今。
一、困难重重历时72年“分离”与“重合”并存按照一般说法,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正式起始于1848年7月19日,那一天约100名美国妇女和部分男性云集于纽约州的塞尼卡·福尔斯村,召开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女权主义为主题的妇女代表大会。
大会经过充分讨论和深入辩论后,通过了一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堪称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史册的文件——《权利和意见宣言》,宣言中阐述了男女平等的权利。
悉美国《独立宣言》的人都知道,《权利和意见宣言》不仅在文体格式和措词风格上与前者相似,而且在思想表述和逻辑推理上也与前者几无相异。
沿着这一思路考察,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女权主义者所追求和争取的权利,实际上是美国政治传统中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成分,即“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事实却难尽如人意。
可以说,这场以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为主体、以塞尼卡·福尔斯村发布的《权利和意见宣言》为起点、以争取美国妇女选举权为目标的女权主义运动,从1848年拉开序幕始,至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赋予女性选举权的《第十九条修正案》终,标志着美国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期间历时整整72年。
其中,运动内部也出现了一会儿“分离”一会儿“重合”的现象,甚至南北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都对运动产生了干扰,但美国女权主义者克服了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
美国女权运动

美国女权运动女权运动,即妇女解放运动。
目的就是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赋予妇女以与男子平等的地位,以及选择自己的职业与生活方式的自由。
美国历史上的三次女权主义浪潮不仅触动了美国的法律与宪法,而且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
凡涉及女性权利与权益的问题,女权主义浪潮可以说就是无所不包、无所不争。
学界普遍认为,自美国女性政治觉醒掀起女权主义运动之日起,美国历史上共出现了三次女权主义浪潮,其时段与西方其她国家的女权主义浪潮大体一致。
具体而言,第一次浪潮始于19世纪40年代末,终于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浪潮起于20世纪60年代,止于20世纪80年代末;第三次浪潮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至今。
一、困难重重历时72年“分离”与“重合”并存按照一般说法,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正式起始于1848年7月19日,那一天约100名美国妇女与部分男性云集于纽约州的塞尼卡·福尔斯村,召开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女权主义为主题的妇女代表大会。
大会经过充分讨论与深入辩论后,通过了一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堪称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史册的文件——《权利与意见宣言》,宣言中阐述了男女平等的权利。
悉美国《独立宣言》的人都知道,《权利与意见宣言》不仅在文体格式与措词风格上与前者相似,而且在思想表述与逻辑推理上也与前者几无相异。
沿着这一思路考察,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女权主义者所追求与争取的权利,实际上就是美国政治传统中最基本也就是最本质的成分,即“生命权、自由权与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事实却难尽如人意。
可以说,这场以美国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为主体、以塞尼卡·福尔斯村发布的《权利与意见宣言》为起点、以争取美国妇女选举权为目标的女权主义运动,从1848年拉开序幕始,至1920年美国国会通过赋予女性选举权的《第十九条修正案》终,标志着美国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期间历时整整72年。
其中,运动内部也出现了一会儿“分离”一会儿“重合”的现象,甚至南北战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都对运动产生了干扰,但美国女权主义者克服了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
最新 美国黑人妇女和第二次女权运动-精品

美国黑人妇女和第二次女权运动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二次女权运动在美国兴起,黑人妇女处在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边缘,其身份具有很强的特殊性。
她们反对性别歧视,争取与男子同等的地位与权力,但又对女权运动者的种族歧视加以批判,争取种族平等。
在双重压迫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斗争理论,即黑人女权主义,对女权运动起到了一定影响。
一、对“黑人妇女”的界定黑人妇女内部有明确的阶级划分,在运动之初,怎样看待黑人群体内的中产阶级黑人妇女是很重要的问题。
按照阶级理论来分析的话,中产阶级黑人妇女和底层黑人妇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一般来说,成为中产阶级就会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同样,中产阶级黑人妇女可能会用白人的标准来压迫黑人妇女。
当代女权主义者在20世纪20年代活跃的中产阶级黑人妇女身上发现了阶级偏见,虽然声称“俱乐部运动”是公平对待所有阶级的妇女的,但在实际过程中,底层黑人妇女还是受到了中产阶级的压迫。
到60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时期,黑人妇女内部的阶级划分依然明确,而大多数迫切希望解放,需要争取权利的是生活在底层的黑人妇女,因此,本文中对黑人妇女的界定就是底层黑人妇女。
二、黑人妇女和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白人妇女主义强调的是所有妇女之间的联系以及共同合作,黑人妇女与白人妇女在很早的时候就有联系。
奴隶制时代北方的白人妇女接应“地下铁路”的黑人妇女并营救她们。
自19世纪以来,南方的黑人妇女和白人妇女就已经联合起来,开始试探性地走向合作。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有少数的白人妇女支持黑人民权运动,黑人英勇的斗争激发了不少白人学生的激情。
黑人妇女对第二次女权主义的兴起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次女权运动,白人妇女的斗争经历都放在与男子同等的权利上,她们在20世纪60年代才认识到“私人的即是政治的”,开始不仅关注公众领域的男女平等问题,也关注到了婚姻和家庭中的性别歧视。
而黑人妇女则较早地看到了这一点,她们对家庭生活中的不平等认识较早。
与黑人男性相比,黑人女性与白人家庭的接触较多一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女权主义者在处理男女差别的问题上存在直观、偏激的倾向。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在组织上更加有力, 但也陷入了组织活动片面追求形式上与男性的绝对平等的误区。比如当时美国一些大学的女权主义者组建的“胡子协会”,还有人在着装上掀起男性化的浪潮,流于形式化的追求平等反映了女权主义者们的非理性倾向。另一方面,运动还存在忽视了男女在生产活动中的差异的问题,为了争取和男性同工同酬,以及平等就业的权利,无视人类分工的差异,主张男性能做的工作女性都可以去做,且应该去做——初衷是没错,但这样处理就不免陷入简单化处理问题的误区。
更多的女性,实际上在当时已经走出家门从事一些低收入的体力活,但这些工作并不能让她们经济独立以及摆脱对男人的依赖。然而运动中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权主义者们,不但忽视对这部分女性的关心,更有甚者还对她们进行诋毁辱骂。这也是本次运动受到黑人女权主义者诟病的一大根源所在。
女性之间存在的“同性相斥”的暴力倾向,以及难以跨越的种族、阶级鸿沟使得内部的分化得不到有效遏制。虽然也提倡“姐妹情谊”,但终究也是杯水车薪。在这种情况下,本次女权主义运动又怎么能达到所有妇女与人类的平等的初衷呢?本身就是打着解放女性的旗子,然而实际操作中却更多地偏向“白人的”“中产阶级的”这个已有两个前提条件。连女性内部也是互相倾轧,怎能希冀真的让当时全美的女性团结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也该是有不少持观望的女性乃至男性感到寒心,甚至走到主流女权主义的对立面吧!
第四,客观上是在为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在美国发展铺路。
本次运动的背景适逢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在经历黄金时期发展期后,进行新一轮的资本主义调整,即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与在70年代以前雇佣男性工人为主的凯恩斯模式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同,该轮调整为了降低劳动成本,着力于调整劳动力结构,其中一个重要策略是在各行各业雇佣女性劳动力,特别是在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不仅是因为妇女的劳动力比男性便宜,而且是因为大多妇女不组织起来,或参加工会,并且愿意接受临时的、没有福利的工作。妇女这个群体无疑成为了新一轮剥削和调整的对象,在资本对利润的追逐的规律推动下,结合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呼吁女性参与工作的潮流,美国劳动力实现女性化。然而新的女性劳动力群体反而受到了更甚于男性劳动力的剥削和压榨,又给女权的保护制造新的问题。
5.刘小平:《略论美国历史上的女权运动的第二次高潮》,《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6.黄旭涛:《简论西方社会中妇女解放运动的两个方面》,《辽宁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7.宋歌:《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带来的几点启示》,《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8.周晓艳:《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4月
反思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
上世纪20年代,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美国第一次女性运动以女性获得选举权而告终,而后归于沉寂,二战后美国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为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以1963年Betty Friedan的《女性的神秘》一书发表为标志,主张在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和个人生活等层面进行“女权主义的干预”的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兴起。本次运动从60年代持续到80年代,把女权主义的思想深入到美国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极大地改善了妇女的生活状况, 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在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各种社会运动盛行的大环境下开展,不免也带有一些当时美国共通的毛病,比如上面所述的难以跨越的阶级、种族鸿沟,以及个人主义过激过火,资本对于本次运动的渗透。但不能否认的是,本次运动也的确为推动美国还是世界妇女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则看史不仅要看到其辉煌,也不能忘记下背后的阴影。学生以为我们应以史为鉴,从历史事件的反思中吸取经验,方能不断地前行。
第三,女权主义者内部群体存在分化,有悖运动的初衷。
和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一样,本次运动的仍由白人中产阶级女性领导, 就难免带有中产阶级的偏见和狭隘性。当时主流女权主义者的观点是女性要经济独立,只有经济上的独立她们才有可能反抗父权制的统治。然而,这样的工作是指高收入的工作,在当时的美国,种族主义依然横行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性才有可能争取得到这样的工作。
本次运动冲击了美国女性传统的婚姻、生育以及观念,主张追求个性和自己的幸福,与此同时却造就了连续几十年高攀的离婚率,和为数众多的单亲家庭。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以前,离婚被视为耻辱,离婚率和结婚率的比例为1:16,然而运动开始后,这个比率在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达到1:3和1:2,而90%的单亲家庭是女性为家长,这些家庭大多经济拮据,美国社会中所谓的”女性贫困化“一方面就是受此影响的结果。这是一场对传统观念进行挑战的社会运动,女性在争取自身的幸福和权利的过程中,无疑也是付出代价的。这代价是否太过沉重?也许当时的女权主义者在做决定前已经做好承受代价的准备,但这样的追求幸福真的就能带来幸福吗?
起初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就业不仅能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她们。然而现实是这种美好的期冀被这种狡黠的资本主义新精神迂回地用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造成了新的贫富分化和社会问题,大多数女性并未真正的从工作中找回尊严,找回自我与独立。实际上在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调整的大背景下,女权主义运动最后服从于总的资本主义环境,也是其难以阻挡的趋势。最初所希冀的妇女独立,平等,最后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缺憾。而这个恐怕是由白人中产阶级妇女主导的主流女权主义思想始料未及,或者说是不关心的。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把争取与男性一样平等的权利地位理解成简单地绝对反对父权制,进而演变成呼吁建立颠倒性的压迫。这种带有报复男权的女权主义色彩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倒退。诚然这种思想和主张有其片面、过激之处所在,但也实在是对女权主义运动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置之于一个不利的、非理性的地位。
第二,带来了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和一个个破碎的家庭。
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是否就意味着要打破原先的家庭结构,学生也是持保留意见的。如果是以牺牲家庭幸福来满足个人对幸福的追求,在爱与理想之间座抉择,也许更好的抉择是能够两者兼容,而不是以“道不同,不相为谋”为由草草收场。婚姻若成儿戏,遇到挫折觉得不平等就想离开,实际上是有悖爱之真谛,也体现后工业社会人们在追求独立个性的氛围下一种浮躁的心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美国的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是纵容了这种浮躁心态。
参考文献:
1.王政:《女性的崛起:当代美国的女权运动》,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
2.李银河:《女性权利的崛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3.周祥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妇女就业的发展极其影响》,《史学月刊》,1992年第4期。
4.季明:《美国新女权主义的起因、发展与现状》,《兰州学刊》,199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