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英语课程目标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Lesson9Whatcolouristhecap科普(三起)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Lesson 9 What colour is the cap 科普(三起)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科普英语课程,主要围绕颜色词汇和基本句型 "What colour is the cap?" 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颜色词汇,如 red, blue, green, yellow 等,并能够使用所学句型询问和回答关于物品颜色的信息。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听懂、会说、会读本节课的颜色词汇,并能用句型 "What colour is the cap?" 进行问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指认、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信心。
教学难点1. 颜色词汇的正确发音和记忆。
2. 句型 "What colour is the cap?" 的构造和使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图片:准备各种颜色帽子的图片。
2. 实物:准备不同颜色的帽子实物。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PPT和音频文件。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不同颜色的帽子,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颜色词汇。
2. 新课内容展示展示新课句型 "What colour is the cap?",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通过图片和实物,教授新的颜色词汇。
3. 互动练习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句型 "What colour is the cap?"。
进行颜色识别游戏,巩固新学的颜色词汇。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所学句型编写一段对话。
板书设计1. 颜色词汇red, blue, green, yellow 等2. 句型What colour is the cap?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编写一段对话,使用所学句型 "What colour is the cap?"。
四年级上册英语科普版第三课课文

四年级上册英语科普版第三课课文详解本课主要讲述了自然界中一些动物的食物链关系,通过小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下面我们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和学具、教学环节、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详解。
一、课程目标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动物的食物链关系,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知道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能够用英语表达出这些关系。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本课涉及的动物单词和短语,如:ants,spiders,bees,butterflies,worms,snails等。
2. 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动物之间的关系,如:ants help spiders by giving them food.3.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增强他们的生态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图片和单词卡片学习动物单词;第二部分是通过故事学习动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第三部分是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动物单词和短语,理解动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2. 教学难点:用英语描述动物之间的关系,理解食物链中的复杂关系。
四、教具和学具本课需要的教具有图片、单词卡片、故事绘本和多媒体设备。
学具包括课本、笔、练习册等。
五、教学环节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和单词卡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学习新知:通过单词学习、图片观察和故事听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3. 练习巩固:通过填空、连线等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食物链关系的理解。
4. 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课的知识点,加深对自然界中生物相互依存关系的认识。
六、教学评价本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单词听写、练习完成情况等方面。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
科普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科普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科普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1教材分析本教案设计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起点的《新标准英语》第三册Module 6 Unit1 Can you run fast?的内容,主要是掌握单词can的利用和学会听、说、读、单词:run、 jump、ride、fast、high、far及能利用句型Can you…?Yes,I can/No,I can’t.询问他人进行日常的交际。
学情分析这个班级活泼好动,课堂教学以听说为主,并且应该重视创设真实情景,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掌握单词can的利用。
(2)学会听、说、读单词: run、 jump、ride、fast、high、far。
(3)语言技能目标:能利用句型Can you…?Yes,I can/No,I can’t.询问他人进行日常的交际。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句型 Can you+动词+副词?使学生能询问他人的情况,并利用句型 Yes,I can/No,I can’t.进行回答。
3.情感目标。
采用多种活动途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基本能听懂、会读、会说、会抄写单词: can 、can’t 、 run、 jump、ride、fast、high、far。
2.基本能听懂、会读、会说句型:“Can you+动词+副词?”及其回答“Yes,I can/No,I can’t.”。
3.You/Sam/ can/can’t.+动词+副词”句型的用法。
科普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案2一.说教材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At the Z》,第二课时包含Let’s learn 和Let’s d Let’s spell三部分。
主要教学四个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rt 。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利用能力。
现代教学网英语科普版

现代教学网英语科普版
专业课程介绍。
英语科普版专业课程是现代教学网推出的一款专业英语课程,主要针
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能力的培养。
英语科普版课程紧密结合当前英
语教育最新趋势,采取实际性原则,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掌
握使用英语的技巧,并从中获取多样化的学习经验。
该课程以深度学习和活动,把听、说、读、写结合在一起,发展学生
的英语技能。
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更深入地掌握使用英语
的技能,做到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课程内容包括:
1.阅读:学习课文,推理思考,绘制图谱,语篇结构,了解文化背景,积极参与讨论,练习翻译等;
2.写作:应用全面的写作技巧,完成不同的作文任务,强化学习过程
中的英语表达能力;
3.口语:开展有效的口语练习,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口语环境,构建积
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口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本课程以实用性、创新性、紧扣社会变革为核心特色,让学生在自主
学习中更加系统地提升英语水平。
英语课程目标

英语课程目标
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英语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能够阅读和理解基本的英语文本。
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英语写作能力,能够写简单的书信、日记和报告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英语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如口语交流、听力训练、阅读理解、写作练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有机会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学习。
此外,英语课程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并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具体来说,学生应该能够:
1.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
2.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3.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4.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
打下基础。
科普版五年级上册英语第十二课课文

《五年级上册英语第十二课课文科普版》第一部分:概述1. 五年级上册英语第十二课是针对五年级学生设计的英语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到动词的用法和句子的构成。
2.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动词的基本用法,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第二部分:课文内容1.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短文,题目是"My Day"。
2. 短文主要描述了作者一天的生活,包括早上起床、上学、下午放学后的活动等。
3. 通过这篇短文,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常用的动词,如get up, 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have lunch等。
第三部分: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一些常用的动词的用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动词。
2. 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复述短文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3.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学生应该能够熟练运用所学动词,写出简单而正确的句子。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师生互动、听说练习、小组讨论以及课堂作业。
2. 老师可以通过板书、图片、多媒体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词的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表达,多参与,创造一个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1. 开篇导入:老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抬手、走路等,引出动词的用法。
2.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本课程涉及的动词,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3.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或是小组讨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如复述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一天生活的短文等。
第六部分: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口头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2. 教学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重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而非死记硬背。
结语通过五年级上册英语第十二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一些常用的动词,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0-6岁英语课程目标

0-6岁英语课程目标有:
1.培养孩子的英语听说能力,使其能自信地使用日常用语进行简
单交流。
2.通过歌曲、故事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
习英语。
3.培养孩子的英语语感,使其对英语发音、语调等有敏锐的感知
能力。
4.激发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
5.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英语语法基础,为其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
基础。
6.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孩子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7.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在家长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
英语自我学习。
8.鼓励孩子使用英语进行表达,培养其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
9.通过英语学习,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和想象力
等多方面能力。
10.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对英语学习的热爱,为其终身学习
打下基础。
科普版四年级英语课程纲要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学校:洪庄学校年级:四年级姓名:安合艳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英语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学习材料:科学普及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四年级上册课时数:48课时设计教师:安合艳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一、课程目标英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一个学年的基础上,在本册学习中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有: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80个单词和进行简单的运用。
3、能唱4首歌曲,能听懂2个幽默小故事,并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4、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二、课程内容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科学普及出版社的《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12课十二个单元,期中第六课和第十二课为复习单元,教学内容分别为会话、词汇、对话、单词、任务型活动、检测综合练习、故事文化歌曲等。
三、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采用“任务型”为主的教学途径,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
(二)学习方式:学生以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为主,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途径,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外拓展练习:(1)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复习巩固已学内容可分口头、书面两种。
作业量保证中等学生用十五分钟左右可以完成,尝试分层设置作业。
书面作业做到全批全改,批改做到及时和规范。
错的地方要求学生及时订正。
批改时应统一使用激励机制,可用星号、小红花、A B C不同等级。
面批做好批改记录和讲评工作。
( 2)结合四年级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开展课外活动,举办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等活动。
鼓励和帮助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普英语课程目标
校本“科普英语”课程是在上海市牛津英语和牛津科常基础知识的整合与拓展。
秉承“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科学素养,综合应用英语”的宗旨。
“科普英语”将英语学习与科学知识融为一体,使英语教学与科普教育互为载体,以有趣的科普知识,丰富的科学信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与英语学习的水平和能力。
一、课程开设背景:
1.寻求共性,进行整合
首先,两门学科都采用牛津教材。
英语采用的是牛津英语上海版教材,通过二期课改常识也采用了牛津教材。
两本教材中有共性的东西,英语教材中有关于动物,植物等科常知识学习内容。
常识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动植物等的英语词、句、段等。
寻找两科的共同点进行整合,有意于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常识知识的掌握。
2.互相渗透,提高兴趣
其次,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科学知识很感兴趣,让常识学科渗透到英语学科中,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科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许多学生十分喜欢英语,让英语渗透到常识中,让英语真正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
3.普及科普,选拔人才
从学校的需要来看,上海市、区每年都要组织举办各类科普英语如:科普英语知识竞赛,科普英语小品比赛。
我们都感到很有意义,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习科普英语知识,在普及的基础上选拔人才。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通过科普英语的学习,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形成对科学的内在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2)通过科普英语的学习,掌握基本科学概念的英语表达。
(3)通过科普英语的学习,能有英语简单的表达、沟通,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科普英语的学习,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尊重生命,热爱祖国,形成初步的包容多元文化的国际意识。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的组织实施
1.开设年级:三年级
2.开设时间:
3.具体实施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要符合科学性的原则,将英语学习与科学知识融为一体。
(2)生活性原则:
英语是一种语言,它来自生活,是丰富的、鲜活的生活的体现。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要让学生学好英语最好的方法是将英语还原于生活,走英语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把课本上规范的死的内容溶于生活,适时营造英语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自觉性,由被动的接受型为主动的要求型。
(3)开放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课堂中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
布置开放型的作业,让学生运用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汲取养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渗透性原则:
将科常知识和英语学习互相渗透。
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科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让英语渗透到常识中,让英语真正回归到学生的实际生活。
科普英语教学计划
一.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二.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五.课程评价: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掌握英语的实际水平,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励学生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以使全体同学都得到发展。
我们要使评价成为学生广泛参与的过程,不仅要注意他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更要关心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观察学生,注意经常与学
生交流,认真填写好学生的“学习的表现”的纪录。
终结性的评价:在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进行,为学生做出成绩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