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层描述

4地层描述

Q4地层描述复习进程

Q4地层描述

评估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冲洪积层(Q4al+p1)、崩坡积层(Q4col+del)、残坡积层(Q4dl+el)、滑坡堆积层(Q4del)和泥石流堆积层(Q4sef),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以及二叠系大关山组(P1dg)和石炭系岷河组(C2mh)岩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灰、灰黄、深灰、灰黑色,表层约0.20~0.50m为耕土,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粘粒和大量植物根茎,结构疏松,局部含少量角砾、碎石(粒径一般为2.00~4.00mm),上部灰黄,稍湿~湿,松散;下部深灰、灰黑色,湿,松散~稍密为主,含有机质和生物碎块。该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地表和砂卵石层上,层厚0.40~2.00m。 2、冲洪积层(Q4al+p1) (1)粉质粘土 灰、灰黄、深灰~灰黑色,可塑,稍湿。含铁锰氧化物、少量的云母,含较多粘粒,沉积韵律明显,质地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或粉砂,呈透镜状,松散~稍密,厚约为0.1~3.5m。 (2)含角砾粉质粘土 褐灰色,可塑,稍湿。含角砾碎屑,粒径一般为2.00~ 4.00mm,含量约15~20%。主要呈透镜体分布于角砾层中,层厚0.30~3.00m。 (3)角砾

褐灰~褐黑色,松散,稍湿。含约15~25%的细粒土。砾石母岩为变质岩,呈强风化状(用手折易断或易捏成粉末状),磨圆度差,呈棱角状,层厚0.40~4.70m。 (4)碎石土 浅灰~褐灰色,稍湿,碎石母岩主要成分为变质岩,棱角~次棱角状,中等~微风化,碎石粒径多为2~4cm,含少量块石,个别块石达10cm以上,碎石含量50~70%,充填15~25%的粉质粘土。 (5)细砂 灰、灰黄色,松散,稍湿,含粘粒较多,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铁锰质氧化物及云母片,呈透镜体状,层厚为1.4~1.5m 。 (6)含卵石粉土 灰黄、深灰色,稍湿-湿,卵石一般粒径0.5~2.0cm,个别大于3cm,多呈次棱角-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卵石含量约为15~40%,粉土”含量约占40~60%。该层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之上或夹于卵石、粉土层中,层厚为1.3~5.8m。 (7)卵石 灰、灰黄色,稍湿~湿,一般粒径2~4cm,部分卵石粒径达8cm以上,分选性较差,级配不良,卵石多呈次棱-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卵石含量约占50~60%,砾石含量约占20~30%,充填物主要为砂和粘性土。该层分布于粉土层之下或夹于粉

风化岩地层描述

花岗岩 全风化花岗岩(丫严): 灰白、灰黄色,矿物结构已破坏,花岗结构较清晰,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长石、云母等易风化矿物已完全风化成土,岩芯呈坚硬土状。该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V级。该岩石遇水易软化崩解。 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石⑶): 灰黃、褐黃色,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花岗结构清晰,原岩矿物已强烈风化,部分长石、云母已粘土化,残留少量长石硬核,矿物颗粒间联结力已基本丧失,网状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砂砾状,手捏可散碎。该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岩层浸水扰动易软化 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VT2<3)): 灰口、褐黄色,花岗结构清晰,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原岩矿物强烈风化,矿物颗粒间具有一定得结构联结力,网状裂隙发育, 岩芯呈碎块状、碎块夹砂砾状,手折或轻击可碎。该岩石为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中风化花岗岩: 灰口、灰黃色,中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 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裂隙较不发育,沿裂隙面长石已风化变色,见铁镭质浸染。岩芯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块状,锤击声较脆。该岩石为较硬岩、岩体较完整?较破碎,岩体质量等级为山、IV级。其岩石质量指标RQD为5 0~7 &平均为65,其等级属“较差得”。 微风化花岗岩: 灰口、灰黄色,中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 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裂隙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少量短柱状,锤击声脆。 该岩石为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II级。其岩石质量指标RQD为 7 8~9 0,平均为85,其等级属“较好得”。

地层描述

钻孔土层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一些地层描述

Qhal 第四系全更新统洪积层 该点为Qhal,有灰白色未固结砾石层出露,砾石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颜色较杂,主要呈灰白色、紫红色。该层为河流沉积形成。 Qp3pal 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 该点为Qp3pal,有土黄色含砾粉砂质轻粘土层出露。总体呈土黄色略泛灰白色,块状层理,主要成分为粘土,用地质锤刻划,刻划面较光滑。露头可见厚约0.5-1m砾石层,砾石颜色较杂,主要呈紫红色、灰白色,砾石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大小一般为2-10cm,大者20cm,砾石磨圆度中等,分选性差。粘土层中可见大量蜗牛化石,大小为0.5-1.0cm不等。该层形成平原地貌,发育较多深沟、陡坎,坎高十余米。该层为河流沉积形成。 Qp2pl 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 该点为Qp2pl,有棕红色含钙质结核重粘土出露。重粘土呈棕红色,块状层理,主要成分为粘土,用地质锤刻划,刻划面较光滑。露头可见呈一灰白色钙质结核层分布于棕红色重粘土中,结核层厚度较稳定,一般为1-1.5m。结核呈姜状,大小3-10cm不等,滴稀HCl 剧烈起泡。粘土中见少量蜗牛化石碎片,化石呈白色,大小一般为0.5-1cm,大者1.5cm。该层形成丘陵地貌,发育较多深沟、陡坎,沟深十余米。该层为河流沉积形成。 N1l 新近系洛阳组 该点为N1l,有灰白色钙质砂砾岩出露。基岩风化面总体呈灰白色,新鲜面呈灰白色。单层厚一般为1-3m,最厚约5m,为巨厚层状,块状层理。砾石含量50-70%,砾石大小一般为0.2-0.5cm,大者0.5-1.0cm,偶见15cm。砾石主要为白色石英砂岩、石英岩、脉石英,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磨圆度较差。砂质成分主要为粗砂石英颗粒。胶结物为钙质,滴稀HCl剧烈起泡。胶结物易于风化流失,使砾石间形成较多孔洞。岩石为半固结,易破碎,易风化,地貌上形成丘陵地貌,多在陡坎下出露;岩石为河流、滨湖相沉积。 E3s 古近系石台街组 该点为E3s,有红色中厚层状含砾粉砂质粘土岩出露,基岩风化面总体呈红色,新鲜面呈浅红色,单层厚约为30-50cm,为中厚层状。砾石主要为浅黄色粉砂岩,灰白色钙质泥岩,砾石呈棱角状,磨圆度差,分选性差,砾石大小2-10cm不等,最大可达25cm。水平层理较发育,岩石为固结程度不好,易风化,易破碎。地貌上多形成丘陵地貌,岩石形成于干燥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地质编录 一般地质描述要点

一、地质编录一般地质描述要点 (一)岩性或岩层描述 1、岩石名称:结构+成分命名。(前置,单列一行) 如板岩:绢云母板岩、凝灰质板岩、硅质板岩、碳质板岩、钙质板岩、粉砂质板岩; 砂岩:浅变质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浅变质粉砂岩、中粒杂砂岩……;花岗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2、描述内容: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其他(岩石的完整致密程度,板岩的条带,砂岩及粉砂岩中的泥砾、包体、结核,砾石,黄铁矿,硅化,蚀变,古生物,节理与裂隙发育情况、接触关系)等,层次要分明。 (1)颜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如灰绿色:表示以绿色为主,灰色为辅。 (2)结构:板岩的结构为变余结构(变余泥状结构、变余粉砂结构);砂岩的结构有:粉砂质结构、细粒结构、中粒结构……; 花岗岩的结构:花岗粗粒结构、花岗中粒结构、花岗细粒结构、似斑状结构。 (3)构造 板岩:板状构造。劈理(板理)发育程度(平整光滑程度,沿板理方向剥成薄片的程度,板理的厚度与密度),同时测量劈理(板理)产状; 砂岩、粉砂岩: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中型交错层理、

大型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逆行沙波、粒序层理、块状、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等)、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冲刷痕、生物遗迹等); (4)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矿物)及矿物特征(包括粒径大小、结晶程度、含量及分布特征。如中粒半自形钠长石占50%,鳞片状黑云母呈团块状集合体分布等)。如果矿物呈规律性条带状分布,描述条带宽度或密集度,尽可能说明不同条带主要矿物(如暗色条带集中分布角闪石或黑云母,浅色条带长石或石英集中分布等)。 (5)其他 a.如果岩石中含有砾石,应该描述砾石含量(当砾石含量较少时,不能参加命名,可用少量或偶见等加以说明)、砾石成分(石英岩、硅质岩、石英砂岩、花岗岩、基性岩、板岩、石英质、泥砾)、砾径(短轴cm×长轴cm)、砾径两极值、主导砾径、磨圆度(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及分选性(即分布规律,如均匀分布、自上至下逐渐增多或呈韵律层、局部集中或无规律分布等)。 b.板岩的条带结构:描述条带的宽度、密度、条带显示的现象(是暗色矿物显示还是泥质物显示,或其他原因显示的条带) c.节理较明显时,测量节理产状,一般最少测量不同方向的2组。 d.岩石完整致密程度:岩石是否致密坚硬、破碎(非人工破碎),裂隙是否发育,裂隙的形态、是否有规律,如裂隙明显或有矿化蚀变则要测量其产状并加以简单描述,并说明对两侧岩石的影响。

地质地层描述

和尚沟组总厚248.99m 1紫红色巨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楔状交错层理,节理极度发育 9.78m 2紫红色层状泥岩与紫红色层状砂岩互层 10.21m 3紫红色中细粒砂岩与灰黄色厚层状中细粒砂岩,夹薄层灰黄色中粒砂岩, 4楔状交错层理 43.99m 5紫红色泥质页岩,细粒砂岩,灰白色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夹砾岩层, 6钙质结核层,节理发育,板状交错层理 60.97m 7紫红色细粒砂岩与浅红色薄层状中细粒砂岩互层,夹块状砾岩,板状交 错层理发育 64.12m 8紫红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板状交错层理发育 24.64m 9底部为紫红色薄层状细粒长石砂岩,灰白色薄层状细粒砂岩,具楔状 10交错层理顶部为浅红色中厚层砂岩与紫红色薄片层砂岩互层,富集钙质 结核,具平行层理 43.45m 11紫红色巨厚层泥质砂岩,板状交错层理,底部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 27.82m 整合 下伏地层刘家沟组(T1l)中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含砾 (二)刘家沟组 刘家沟组(T1l)为紫红色细粒砂岩,红色薄层长石石英砂岩,红色、灰绿色薄层状中粒石英砂岩互层。层理发育,有大量波痕。含较多核形石且颗粒较大,夹有少量泥粒。 上覆地层和尚沟组(T1h)紫红色砂岩与紫红色页岩互层 整合 刘家沟组总厚114.015m 12灰色中粒石英砂岩,楔状交错层理。 5.75m 13具有泥砾孔洞的灰色中粒石英砂岩,楔状交错层理。 1.28m 14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楔状交错层理.Miss发育。 2.56m 15紫红色巨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楔状交错层理,有波痕,柱状节理发育。 22.62m 16紫红色巨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楔状、板状交错层理,有波痕,Miss发育。 5.91m 17浅红色薄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平行层理,Miss发育。 6.05m 18浅红色中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有波痕,平行层理。 7.49m 19红色、灰绿色薄层状中粒石英砂岩互层,有波痕,Miss发育。 3.55m 20红色中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平行层理,无波痕,含有少量泥砾。 2.52m 21红色薄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颜色较上层更深。具平行层理,有波痕和Miss。 1.89m 22浅红色中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自下而上颜色变浅。具平行层理,有波痕和Miss,节理发育。 2.80m 23灰红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楔状交错层理,发育剪节理,有泥粒,夹有少量泥岩。表面有被风化的波痕。 5.38m 24浅紫红色薄-中厚层细粒砂岩楔状交错层理,有波痕(波长2.5cm,波高5mm,脊宽9mm),Miss发育。 7.34m 25红色薄-中厚层细粒砂岩,平行层理,发育Miss且与波痕伴生。 5.81m 26红色薄层长石石英砂岩,含较多沙球且颗粒较大(粒径在10-50mm之间),夹有泥砾。平行层理。 2.18m 27紫红色中厚层状细粒砂岩,顶部核形石。 11.61m 28紫红色砂质页岩,白云母含量15%,平行层理,有波痕(波长2.5cm,波高2mm,脊宽1.2cm),Miss发育。 6.00m 29紫红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平行层理,部分含有泥砾,Miss发育。 2.15m 30紫红色细粒石英砂岩,平行层理,层面有大量波痕且流向不同,小波痕(产状338∠27°,波长7cm,波高2mm,南西-北东)和大波痕(产状347∠22°,波长16cm,波高16mm,北东-南西),Miss发育。 1.29m 31紫红色含云母细粒石英砂岩,片状构造,云母含量大于35%,硬度较低,易碎。 0.86m

常见第四系地层、地貌描述概论

常见第四系地层、地貌描述概论 一、地层 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一、下更新统(Q1) 1、冰渍冰水沉积层(Q11gl-fgl) 灰白色砂砾卵石,泥沙质半胶结,砾石成分为安山岩、玄武岩、片麻岩、花岗岩等。砾径一般4-15cm,少数大者达50-60cm,呈半棱角状。泥沙混杂,有的砾石直立,并有马鞍石。砾石有明显的压裂现象,个别压裂宽达3-5cm。砾石风化剧烈,有的手搓即碎,砾卵石含量约占60%。 2、坡洪积层(Q12dl-pl) 棕红色,底部为浅灰绿色含砾(碎)石粘土亚粘土。粘土塑性较强,具垂直节理和大空隙(0.5-1.0mm),含有直径3-5mm铁锰质结核,并有铁锰染现象。 二、中更新统(Q2) 1、洪积层(Q21pl) 砂砾卵石层,杂色,成分比较单一,与母岩有关。砂砾石含量占40-60%,其余为中粗砂,砾径一般为3-8cm,大者10-15cm,大于40cm 的极少。分选磨圆不好,呈棱角-次棱角状,并混有少量粘土。厚度一般3-10m,最厚达50m。本层之上为Q22棕黄色亚粘土,之下为Q12棕红色粘土。

2、坡洪积层(Q22dl-pl) 棕黄色、棕红色亚粘土含砾卵(碎)石,干时致密坚硬,下部含卵碎石较多,卵碎石成分为安山岩、花岗岩、闪长岩,砾径一般5-10cm,大者达15-20cm呈半棱角状,间夹有砂碎石混土薄层,砂碎石砾径一般7-12cm,呈棱角-半棱角状,无分选性,厚度薄者为 0.3-0.4m,厚者达4-5m。 三、上更新统(Q3) 1、冲湖积层(Q31ql-l) 粉细砂夹薄层亚砂土、亚粘土,含砾中粗砂透镜体及薄层灰黑色淤泥质亚粘土,交错层理明显,尤以下部发育有铁锰染现象。 2、坡洪积层(Q31dl-pl) 深灰黄色含砾(碎)石亚砂土、亚粘土,夹砂砾(碎)石透镜体。砾碎石砾径一般0.5-2cm,大者5-8cm,呈棱角-半棱角状。有发育较差的垂直节理和大孔隙,有钙质网纹和斑点。 3、洪冲积层(Q31pl-al) 上部为褐黄色、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颗粒均匀,粉土含量较高,局部含有中细沙颗粒。结构疏松,具有水平的薄层理,具有白色钙质斑点和钙质网纹,厚4-8m;下部为杂色的砾卵石层,成分为安山岩、花岗岩。分选磨圆不好,呈次棱角状、扁平状。砾径一般为2-5cm,间混有少量黄褐色亚砂土;底部亚砂土含量较多,砾径增大,达10-20cm。 4、风积层(Q32eol)

岩土工程勘察土层岩层描述

1、填土(Q4del):黄褐色,松散,山体表层残坡积物,主要由碎石和粉土组成,碎石含量不均,一般40%左右,棱角状,石英质,粒径一般2-8cm,混有植被根系 2、含碎石粉质粘土(Q3al+pl):红褐色,可塑,韧性干强度中等,其中混有石英岩碎石,含量20%~30%,粒径20~140mm,呈次棱角状,局部含量较高 2、粉砂(Q4al):黄褐色,主要成分为长石和石英,粒度均等,粘粒含量较高,饱和,松散,局部夹有粉土透镜体。 3、淤泥(Q4m):灰黑色,流塑状,局部软塑,干强度低,摇震反应迅速,微有腥臭味,砂含量较高,混有少量贝壳碎屑,钻进时有掉钻现象。 4、碎石(Q4al+pl):灰黑色,饱和,稍密,碎石含量50%左右,次棱角状,主要成份为石英质,粒径一般2~10cm,空隙由中粗砂及砾石充填 5、粉质粘土(Q3al+pl):褐红色,可塑,局部硬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局部混有20%左右的圆砾,亚圆状,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粒径一般2-10mm。 6、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m):灰黑色~黄褐色,软塑~可塑,稍具腥臭味,湿~饱和,砂砾含量30%左右,亚圆状为主,粒径0.5~2mm,个别达到碎石级别,母岩成份主要为强风化石英岩,混有贝壳碎片,局部可见黄褐色砂砾透镜体。 7、强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灰白-黄褐色,变晶结构,层状构造,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节理裂隙发育强烈,结构面普遍染红,板岩夹层厚度0.5-2cm,岩芯呈碎块状,锤击声哑,无回弹,较易击碎,为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8、中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灰白色,变晶结构,层状构造,结构部分破坏,板岩夹层厚度0.5-2cm,岩芯呈短柱状,锤击较清脆,不易击碎,属于较硬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9、强风化板岩夹石英岩(Q bq):黄褐色、灰褐色,岩体呈散体~碎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片状,给水钻进较快,为软岩,岩体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10、中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bq):石英岩,灰白色,灰褐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板岩,灰褐色,灰黄色,变余结构,板理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面光滑平直,呈锈黄色,裂隙多为闭合,裂隙无充填,岩石为较软岩,岩体较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给水钻进困难。 11、全风化辉绿岩:黄褐色,稍湿,结构构造不清晰,岩芯呈砂土状,干钻可以钻进。 12、强风化辉绿岩(β):黄褐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岩芯呈碎块状,锤击声哑,有凹痕,无回弹,易击碎,为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13、中风化辉绿岩:暗绿色,辉绿结构,块状构造,岩芯呈柱状,柱长一般5~15cm,属较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全风化板岩(Q nq):黄褐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岩芯呈土柱状,稍具可塑性,

地质描述

工程地质钻孔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

Q4地层描述

评估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冲洪积层(Q4al+p1)、崩坡积层(Q4col+del)、残坡积层(Q4dl+el)、滑坡堆积层(Q4del)和泥石流堆积层(Q4sef),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以及二叠系大关山组(P1dg)和石炭系岷河组(C2mh)岩层,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灰、灰黄、深灰、灰黑色,表层约0.20~0.50m为耕土,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粘粒和大量植物根茎,结构疏松,局部含少量角砾、碎石(粒径一般为2.00~4.00mm),上部灰黄,稍湿~湿,松散;下部深灰、灰黑色,湿,松散~稍密为主,含有机质和生物碎块。该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地表和砂卵石层上,层厚0.40~2.00m。 2、冲洪积层(Q4al+p1) (1)粉质粘土 灰、灰黄、深灰~灰黑色,可塑,稍湿。含铁锰氧化物、少量的云母,含较多粘粒,沉积韵律明显,质地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或粉砂,呈透镜状,松散~稍密,厚约为0.1~3.5m。 (2)含角砾粉质粘土 褐灰色,可塑,稍湿。含角砾碎屑,粒径一般为2.00~4.00mm,含量约15~20%。主要呈透镜体分布于角砾层中,层厚0.30~3.00m。 (3)角砾 褐灰~褐黑色,松散,稍湿。含约15~25%的细粒土。砾石母岩为变质岩,呈强风化状(用手折易断或易捏成粉末状),磨圆度差,呈棱角状,层厚0.40~4.70m。

(4)碎石土 浅灰~褐灰色,稍湿,碎石母岩主要成分为变质岩,棱角~次棱角状,中等~微风化,碎石粒径多为2~4cm,含少量块石,个别块石达10cm以上,碎石含量50~70%,充填15~25%的粉质粘土。 (5)细砂 灰、灰黄色,松散,稍湿,含粘粒较多,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铁锰质氧化物及云母片,呈透镜体状,层厚为1.4~1.5m 。 (6)含卵石粉土 灰黄、深灰色,稍湿-湿,卵石一般粒径0.5~2.0cm,个别大于3cm,多呈次棱角-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卵石含量约为15~40%,粉土”含量约占40~60%。该层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之上或夹于卵石、粉土层中,层厚为1.3~5.8m。 (7)卵石 灰、灰黄色,稍湿~湿,一般粒径2~4cm,部分卵石粒径达8cm 以上,分选性较差,级配不良,卵石多呈次棱-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卵石含量约占50~60%,砾石含量约占20~30%,充填物主要为砂和粘性土。该层分布于粉土层之下或夹于粉土层中,厚度不均匀。根据其密实度划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四个亚类。 3、崩坡积层(Q4col+del)

楼地层构造单选题模版

[题型]:单选题(纸质) [分数]:2 1.{ ()施工方便,但易结露、易起尘、导热系数大。 A.现浇水磨石地面 B.水泥地面 C.木地面 D.预制水磨石地面 } 答案:B 难度:2 2.{ 商店、仓库及书库等荷载较大的建筑,一般宜布置成()楼板。 A. 板式 B. 梁板式 C. 井式 D. 无梁 } 答案:D 难度:3 3.{ 在下列隔墙中,适用于卫生间隔墙的有( )。(1)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隔墙(2)砖砌隔墙 (3)木龙骨灰板条隔墙(4)轻钢龙骨钢板网抹灰隔墙 A.(1)(2) B.(2)(4) C.(1)(4) D.(3)(4) } 答案:B 难度:3 4.{ 以下哪组为整体地面?( )(1)细石混凝土地面(2)花岗岩地面(3)水泥砂浆地面 (4)地毯地面 A.(1)(3) B.(2)(3) C.(1)(4) D.(2)(4) } 答案:A

难度:2 5.{ 楼板层的隔声构造措施不正确的是() A.楼面上铺设地毯 B.设置矿棉毡垫层 C.做楼板吊顶处理 D.设置混凝土垫层 } 答案:D 难度:3 6.{ 楼板层的构造说法正确的是() A.楼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可不考虑变形问题 B.槽形板上不可打洞 C.空心板保温隔热效果好,且可打洞,故常采用 D.采用花篮梁可适当提高室内净空高度。 } 答案:D 难度:2 7.{ 阳台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mm。 A.110 B.120 C.130 D.150 } 答案:A 难度:4 8.{ 阳台外排水是在阳台外侧设置泄水管将水排出,其外挑长度不少于( ) A.70mm B.80mm C.90mm D.100mm } 答案:B 难度:2 9.{ 有水房间为防止房间四周墙脚受水,应将防水层沿周边向上泛起( )

各种常见岩石岩性描述

灰白色厚层细粒石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95%左右;长石、绢云母约占5%。 灰褐色含绢云石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8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15%左右;长石矿物约占5%。 灰色薄层绢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5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35%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 灰绿色绢云绿泥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绿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绿泥石,细小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5%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 灰白色薄层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 灰色十字石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5%左右。见有特征矿物十字石,多呈半自形短柱状,大小不等,多在5mm左右,含量约5%。 褐灰色白云母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褐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

各类地质特征描述重点

地质观测描述1 岩石、构造 (一)岩石观察描述 (一)岩性描述 岩性的观察描述是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的基础,只有在详细观察岩性特征、正确确定岩石名称后,才能进一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地质体的关系。岩性描述内容: 1、岩石颜色 为岩石的新鲜面整体颜色(风化面颜色加括号写于新鲜面颜色之后)。 2、结构、构造 侵入岩结构如粗粒、中粒、细粒、微粒、斑状、似斑状等,构造如块状、斑杂、流动、条带状等; 火山岩结构如辉绿、粗玄、球粒、斑状、集块、火山角砾、凝灰等,构造如熔渣状、枕状、石泡、流纹、流线、流面、饼状、豆状等;碎屑岩结构如粗、中、细粒砂状、粉砂状、泥质结构等,并描述胶结类型、胶结成分、层理等特征; 变质岩如变余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变余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条带状构造等。 3、矿物成分及结晶状态、粒度形态、含量及变化 一般按主要成分在前、次要成分在后的顺序描述。注意目估矿物含量总和不能大于100%。 对于斑(玢)岩,先描述斑晶成分、含量、形态、大小及变化情况,后描述基质;

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按碎屑物、胶结物的顺序描述。 4、蚀变、矿化 蚀变:岩石的蚀变情况,包括蚀变部位、蚀变矿物、残留矿物; 矿化:金属矿物种类、目估含量、集合体形式等。 基本要求:正确定名,切忌印象描述。 (二)岩层(岩体)观察描述 在岩性观察的基础上,向周围扩大观察范围,描述岩层、岩体在空间上的总体特征。描述内容: 1、岩相划分情况; 2、岩性变化及互层情况; 3、层理、片理产状及变化; 4、包体特征; 5、化石产出情况。 基本要求:正确分层。 (三)接触关系观察描述 描述不同岩层、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内容: 1、接触带类型: 按接触界线的明显程度分为:急变、渐变; 按成因分为:沉积(超覆)、断层、侵入(脉动、涌动)、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等。 2、接触带特征; 3、接触带侵入岩岩相变化;

常见地质构造图片及描述

一、板劈理: 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 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 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

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

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

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 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 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 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 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W型对称褶皱:

工程地质地层描述

1、杂填土(Q4 ml)①: 该层主要分布于富屯溪两岸护坡处,整个场地表层,揭露厚度0.50~9.60m。褐黄、灰黄色为主,湿~饱和,中密为主局部稍密,填料主要为卵石,粗砂、建筑垃圾及少量粘性土,硬杂质含量约70%,卵石的一般粒径为2~6cm,个别最大粒径为18cm,母岩为花岗岩及砂岩,中等风化。河中部分未经系统分层压实处理,回填时间较短(大于5年),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土质成分与结构疏密不均。该层89孔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杆长校正后锤击数最小值N63.5=10.2击,最大值N63.5=47.7击。但该层护岸部分地段经过处理,处理过的杂填土密实度较好。护岸部分相对于河中部分较好,但总体偏差。 2、卵石(Q4al-pl)②: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较广,仅AZK1~AZK4-1、AZK9~AZK19、DZK1~DZK6、QK1~QK26、QK84~QK99、ZK1~ZK19钻孔有揭露。钻探深度内揭露厚度一般为1.70~9.20m,顶板埋深0.00~9.60m,层顶高程109.66~11.796m。灰黄、灰色等色,中密为主,局部为稍密,卵石原岩主要为片岩,中等风化程度,直径2~5cm,亚圆形,级配一般,可选性较好,磨圆度一般,填充物主要为中粗砂,局部含泥,胶结度一般。其中>20mm颗粒>50%,<20约占45%。该层在89孔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杆长校正后锤击数平均值N63.5=13.87击,修正值N63.5=13.69击。土质结构较均匀,工程性能较好。 3、全风化石英片岩(Pt2-3x)③: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较广,仅AZK9~AZK19、DZK1~DZK6、QK1~QK5、QK20~QK27、QK86~QK99、SZK1~SZK6、ZK1~ZK12、ZK17~ZK19钻孔有揭露,钻探深度内揭露厚度一般为0.50~13.10m,顶板埋深1.10~13.40m,层顶高程102.31~124.66m。灰黄

Q4地层描述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灰、灰黄、深灰、灰黑色,表层约~为耕土,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粘粒和大量植物根茎,结构疏松,局部含少量角砾、碎石(粒径一般为~),上部灰黄,稍湿~湿,松散;下部深灰、灰黑色,湿,松散~稍密为主,含有机质和生物碎块。该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地表和砂卵石层上,层厚~。 2、冲洪积层(Q4al+p1) (1)粉质粘土 灰、灰黄、深灰~灰黑色,可塑,稍湿。含铁锰氧化物、少量的云母,含较多粘粒,沉积韵律明显,质地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或粉砂,呈透镜状,松散~稍密,厚约为~。 (2)含角砾粉质粘土 褐灰色,可塑,稍湿。含角砾碎屑,粒径一般为~,含量约15~20%。主要呈透镜体分布于角砾层中,层厚~。 (3)角砾 褐灰~褐黑色,松散,稍湿。含约15~25%的细粒土。砾石母岩为变质岩,呈强风化状(用手折易断或易捏成粉末状),磨圆度差,呈棱角状,层厚~。 (4)碎石土 浅灰~褐灰色,稍湿,碎石母岩主要成分为变质岩,棱角~次棱角状,中等~微风化,碎石粒径多为2~4cm,含少量块石,个别块石达10cm以上,碎石含量50~70%,充填15~25%的粉质粘土。

(5)细砂 灰、灰黄色,松散,稍湿,含粘粒较多,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铁锰质氧化物及云母片,呈透镜体状,层厚为~。 (6)含卵石粉土 灰黄、深灰色,稍湿-湿,卵石一般粒径~,个别大于3cm,多呈次棱角-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卵石含量约为15~40%,粉土”含量约占40~60%。该层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之上或夹于卵石、粉土层中,层厚为~。 (7)卵石 灰、灰黄色,稍湿~湿,一般粒径2~4cm,部分卵石粒径达8cm 以上,分选性较差,级配不良,卵石多呈次棱-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卵石含量约占50~60%,砾石含量约占20~30%,充填物主要为砂和粘性土。该层分布于粉土层之下或夹于粉土层中,厚度不均匀。根据其密实度划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四个亚类。 3、崩坡积层(Q4col+del) 崩坡积物(Q4col+del):为陡崖崩积堆积产物,物质组成主要为粘性土混杂碎石或碎块石土,结构稍密~中密,土石比约1:3,层厚一般为~。 4、残坡积层(Q4dl+el) 残坡积物(Q4dl+el):棕红、松散,为砂岩和泥岩风化堆积产物,由上往下颗粒逐渐变粗,分选性差,物质组成主要为粘性土混杂碎石或碎块石土,结构稍密~中密,土石比约2:1,厚度变化大,层厚一

地层描述

沿途地层描述: 1. 火烘组(D2h):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局部见灰黄色薄层页岩夹深灰色中厚层泥灰岩。页岩单层厚约10--20cm。风化强烈,岩石风化后呈褐黄色沙土,具球形风化。与上覆地层榴江组(D2I)呈整合接触关系。 2. 榴江组(D3I):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硅质泥岩,灰(钙)质泥岩,粉砂岩,厚约2-5cm。局部见中厚层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大小约50×5cm。与上覆地层五指山组(DCwz)呈平行整合接触关系 3. 五指山组(DCwz)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层间夹薄层灰褐色,灰黑色泥岩及泥灰岩。单层厚约5-25cm。局部见方解石脉充填于泥质条带状灰岩中,脉宽2-5cm。与上覆地层睦化组(C1m)呈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4. 睦化组(C1m)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泥晶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页)岩,单层厚约5-20cm。灰岩中节理裂隙发育,被大量方解石充填其中,见方解石呈细脉状(团块状)斜交层面产出,脉宽2-10cm。与上覆地层打屋坝组(C1dw)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5. 打屋坝组(C1dw)灰褐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局部泥质粉砂岩夹灰黑色薄层硅质岩。与下伏地层睦化组(C1m)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6. 威宁组(C1w):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细晶白云质灰岩。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8cm。局部为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见燧石呈条带状产出。局部为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夹薄层灰褐色灰岩、泥灰岩,见燧石呈条带状产出。 中段;为灰色中-厚层块状泥晶生物(屑)灰岩夹灰-灰白色薄层-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灰岩中见燧石呈条带状(团块状)产出,具逢合线构造。 上段;为灰色厚层泥晶生物灰岩夹薄层灰黑色泥灰岩。泥灰岩单层厚约10-30cm。局部为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夹薄层泥岩,泥岩单厚约5-30cm。灰岩中见方解石呈脉状杂乱产出,脉宽大小不一多为2-5cm。 7. 南丹组(CPn):灰色-深灰色中厚层-厚层块状泥晶(泥质)灰岩。夹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泥灰岩,灰岩层间,局部见灰岩、泥灰岩夹灰褐色、灰黑色薄层泥岩,厚约2-5cm。灰岩中见大量方解石呈网脉状斜交层面产出,充填于节理裂隙中。岩体中见大量方解石呈网脉状杂乱出露,粗细不等,脉宽0.5-10cm。具铁质侵染现象。与威宁组(C1w)为相变接触关系。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8. 龙吟组(P1y):下段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泥灰岩夹灰褐色薄层泥岩。灰岩

风化岩地层描述

花岗岩 2(3)): 全风化花岗岩(γ T 灰白、灰黄色,矿物结构已破坏,花岗结构较清晰,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长石、云母等易风化矿物已完全风化成土,岩芯呈坚硬土状。该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Ⅴ级。该岩石遇水易软化崩解。 2(3)): 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γ t 灰黄、褐黄色,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花岗结构清晰,原岩矿物已强烈风化,部分长石、云母已粘土化,残留少量长石硬核,矿物颗粒间联结力已基本丧失,网状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砂砾状,手捏可散碎。该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岩层浸水扰动易软化 2(3)): 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γ T 灰白、褐黄色,花岗结构清晰,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原岩矿物强烈风化,矿物颗粒间具有一定的结构联结力,网状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碎块夹砂砾状,手折或轻击可碎。该岩石为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中风化花岗岩: 灰白、灰黄色,中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裂隙较不发育,沿裂隙面长石已风化变色,见铁锰质浸染。岩芯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块状,锤击声较脆。该岩石为较硬岩、岩体较完整~较破碎,岩体质量等级为Ⅲ~Ⅳ级。其岩石质量指标RQD为50~78,平均为65,其等级属“较差的”。 微风化花岗岩: 灰白、灰黄色,中粒~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裂隙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少量短柱状,锤击

声脆。该岩石为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Ⅱ级。其岩石质量指标RQD为78~90,平均为85,其等级属“较好的”。 风化岩夹层、特性综合描述(选择一种方式即可) 1、场地基岩主要为花岗岩,属于硅酸盐类火成岩,不存在岩溶现象,勘察时孤石或硬夹层揭露情况见下表2-1,此外在全~强风化花岗岩岩体内钻探未发空洞、临空面,以及相对软(硬)夹层。 2、场地基岩主要为花岗岩,属于硅酸盐类火成岩,不存在岩溶现象,勘察时部分孔段揭露孤石或硬夹层,不排除在钻孔间的残积土~砂砾状强风化岩层中,存在中微风化花岗岩孤石的可能性。此外在全~强风化花岗岩岩体内钻探未发空洞、临空面,以及相对软(硬)夹层。钻探中仅在个别钻孔(yk5)有揭露辉绿岩岩脉,未揭穿,揭露风化带厚度 2.3m。其力学性质接近花岗岩,且不存在岩溶现象。 凝灰熔岩 全风化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 该风化岩呈灰白、褐黄、青灰色,晶屑凝灰结构较清晰,已完全风化,主要成分为晶屑、熔岩物质,晶屑含量约30~35%,主要成分为石英、碱性长石、斜长石及黑云母,长石等矿物已粘土化,岩芯呈坚硬土状,该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岩具浸水软化,力学强度降低的工程特性。 土状强风化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 该岩石呈浅灰、灰黄色,晶屑凝灰结构清晰,但岩石矿物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主要成分为晶屑、熔岩物质,晶屑含量约30~35%,主要成分为石英、碱性长石、斜长石及黑云母,长石晶屑等易风化矿物已大部分粘土化,仅残留少量长石小硬核及石英晶屑。岩芯呈坚硬土状,偶见小碎块,碎块手折可断,该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该岩具浸水软化、强度降低的工程特性。 碎块状强风化流纹质晶屑凝灰熔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