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描述
(完整)常用地层描述

1,素填土:褐色,棕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中细砂,局部含少量生活垃圾2,中砂:灰白色,稍湿,硬塑,含中细砂,局部含大量粘粒3,粉质粘土:棕褐色,硬塑,含中细砂,局部含大量粉砂4,淤泥质粉质粘土:深灰色,流塑,含少量贝壳,含有机质,具腥臭味5,粉砂:深灰色,饱和,松散,含少量贝壳,常夹薄层淤泥,具腥臭味6,中砂:浅灰色,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混少量角砾和粘粒,局部粘粒含量高,岩芯呈粉质粘土状7,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含少量中粗砂8,粉砂:上部灰白色,下部褐黄色,饱和,中密,均粒,含少量粘粒9,粉质粘土:深灰色,灰褐色,软塑,局部夹薄层灰色粉砂10,中粗砂:灰白色,饱和,密实,混角砾或圆砾10-25%,含少量粘粒,底部0.4m为卵石11,强风化砂质泥岩:浅灰色,紫红色,原岩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手掰易碎,干钻困难遇水易软化,该层夹较多中风化岩块12,强风化泥质砂岩:灰色,灰绿色,原岩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手掰易碎,水钻岩芯呈中细砂状,干钻困难遇水易软化,该层夹夹中风化岩块13,中风化砂质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石状,少数呈扁柱状,岩芯锤击易碎14,中风化砂岩:褐黄色,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石状,少量呈短柱状,岩芯锤击易碎15,微风化砂质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粉砂,裂隙不发育,岩芯呈柱状,节长10-40cm,岩芯锤击易碎,裂隙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节长10—40cm1,层杂填土:棕色、灰黑色、灰色,稍湿—饱和,松散,由粉质粘土和大量砼、砖块、塑料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组成。
2,层粉质粘土:褐黄色、浅灰色,硬塑—坚硬,含少量中粗砂及角砾。
5,全风化花岗岩: 灰黄色,原岩组织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
岩芯呈坚硬粘性土状,具可塑性.该层遇水易软化。
6,⑤—2层强风化花岗岩:黄灰色,灰黄色,原岩织结结构大部分破坏,但尚可辨认(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由长石、石英和少量云母组成,长石具高岭土化现象.裂隙发育,块状岩芯手捏易碎。
常见第四系地层、地貌描述概论

常见第四系地层、地貌描述概论一、地层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一、下更新统(Q1)1、冰渍冰水沉积层(Q11gl-fgl)灰白色砂砾卵石,泥沙质半胶结,砾石成分为安山岩、玄武岩、片麻岩、花岗岩等。
砾径一般4-15cm,少数大者达50-60cm,呈半棱角状。
泥沙混杂,有的砾石直立,并有马鞍石。
砾石有明显的压裂现象,个别压裂宽达3-5cm。
砾石风化剧烈,有的手搓即碎,砾卵石含量约占60%。
2、坡洪积层(Q12dl-pl)棕红色,底部为浅灰绿色含砾(碎)石粘土亚粘土。
粘土塑性较强,具垂直节理和大空隙(0.5-1.0mm),含有直径3-5mm铁锰质结核,并有铁锰染现象。
二、中更新统(Q2)1、洪积层(Q21pl)砂砾卵石层,杂色,成分比较单一,与母岩有关。
砂砾石含量占40-60%,其余为中粗砂,砾径一般为3-8cm,大者10-15cm,大于40cm 的极少。
分选磨圆不好,呈棱角-次棱角状,并混有少量粘土。
厚度一般3-10m,最厚达50m。
本层之上为Q22棕黄色亚粘土,之下为Q12棕红色粘土。
2、坡洪积层(Q22dl-pl)棕黄色、棕红色亚粘土含砾卵(碎)石,干时致密坚硬,下部含卵碎石较多,卵碎石成分为安山岩、花岗岩、闪长岩,砾径一般5-10cm,大者达15-20cm呈半棱角状,间夹有砂碎石混土薄层,砂碎石砾径一般7-12cm,呈棱角-半棱角状,无分选性,厚度薄者为0.3-0.4m,厚者达4-5m。
三、上更新统(Q3)1、冲湖积层(Q31ql-l)粉细砂夹薄层亚砂土、亚粘土,含砾中粗砂透镜体及薄层灰黑色淤泥质亚粘土,交错层理明显,尤以下部发育有铁锰染现象。
2、坡洪积层(Q31dl-pl)深灰黄色含砾(碎)石亚砂土、亚粘土,夹砂砾(碎)石透镜体。
砾碎石砾径一般0.5-2cm,大者5-8cm,呈棱角-半棱角状。
有发育较差的垂直节理和大孔隙,有钙质网纹和斑点。
3、洪冲积层(Q31pl-al)上部为褐黄色、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
工程地质地层描述

1、杂填土(Q4 ml)①:该层主要分布于富屯溪两岸护坡处,整个场地表层,揭露厚度0.50~9.60m。
褐黄、灰黄色为主,湿~饱和,中密为主局部稍密,填料主要为卵石,粗砂、建筑垃圾及少量粘性土,硬杂质含量约70%,卵石的一般粒径为2~6cm,个别最大粒径为18cm,母岩为花岗岩及砂岩,中等风化。
河中部分未经系统分层压实处理,回填时间较短(大于5年),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土质成分与结构疏密不均。
该层89孔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杆长校正后锤击数最小值N63.5=10.2击,最大值N63.5=47.7击。
但该层护岸部分地段经过处理,处理过的杂填土密实度较好。
护岸部分相对于河中部分较好,但总体偏差。
2、卵石(Q4al-pl)②: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较广,仅AZK1~AZK4-1、AZK9~AZK19、DZK1~DZK6、QK1~QK26、QK84~QK99、ZK1~ZK19钻孔有揭露。
钻探深度内揭露厚度一般为1.70~9.20m,顶板埋深0.00~9.60m,层顶高程109.66~11.796m。
灰黄、灰色等色,中密为主,局部为稍密,卵石原岩主要为片岩,中等风化程度,直径2~5cm,亚圆形,级配一般,可选性较好,磨圆度一般,填充物主要为中粗砂,局部含泥,胶结度一般。
其中>20mm颗粒>50%,<20约占45%。
该层在89孔做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杆长校正后锤击数平均值N63.5=13.87击,修正值N63.5=13.69击。
土质结构较均匀,工程性能较好。
3、全风化石英片岩(Pt2-3x)③: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较广,仅AZK9~AZK19、DZK1~DZK6、QK1~QK5、QK20~QK27、QK86~QK99、SZK1~SZK6、ZK1~ZK12、ZK17~ZK19钻孔有揭露,钻探深度内揭露厚度一般为0.50~13.10m,顶板埋深1.10~13.40m,层顶高程102.31~124.66m。
灰黄色,主要由剧烈风化的石英片岩,岩芯呈土状,RQD=0,手捏即散,属极软岩,岩石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岩石质量指标(RQD)为0,属极差的。
地层描述

沿途地层描述:1. 火烘组(D2h):灰黑色、灰褐色薄层至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局部见灰黄色薄层页岩夹深灰色中厚层泥灰岩。
页岩单层厚约10--20cm。
风化强烈,岩石风化后呈褐黄色沙土,具球形风化。
与上覆地层榴江组(D2I)呈整合接触关系。
2. 榴江组(D3I):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色,灰黄色薄层硅质泥岩,灰(钙)质泥岩,粉砂岩,厚约2-5cm。
局部见中厚层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
大小约50×5cm。
与上覆地层五指山组(DCwz)呈平行整合接触关系3. 五指山组(DCwz)灰色至深灰色薄层至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
层间夹薄层灰褐色,灰黑色泥岩及泥灰岩。
单层厚约5-25cm。
局部见方解石脉充填于泥质条带状灰岩中,脉宽2-5cm。
与上覆地层睦化组(C1m)呈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4. 睦化组(C1m)灰色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
泥晶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页)岩,单层厚约5-20cm。
灰岩中节理裂隙发育,被大量方解石充填其中,见方解石呈细脉状(团块状)斜交层面产出,脉宽2-10cm。
与上覆地层打屋坝组(C1dw)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 5. 打屋坝组(C1dw)灰褐色、灰黄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
局部泥质粉砂岩夹灰黑色薄层硅质岩。
与下伏地层睦化组(C1m)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因浮土,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石,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米处见--6. 威宁组(C1w):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细晶白云质灰岩。
灰岩层间夹灰黑色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8cm。
局部为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见燧石呈条带状产出。
局部为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夹薄层灰褐色灰岩、泥灰岩,见燧石呈条带状产出。
中段;为灰色中-厚层块状泥晶生物(屑)灰岩夹灰-灰白色薄层-中厚层白云质灰岩。
地层描述一般要求

地层描述一般要求
1、按规定格式填写,内容完整不漏项,字迹工整,表述清楚,保
持页面整洁,不乱涂乱画。
2、地层描述要在现场及时编录填写,应使用专业术语,详尽准确,
要反映岩土体的主要性状和特点,对夹层也应有描述。
3、地层描述,颜色反映出地层的主色调及其附属色调。
4、不同岩土的描述内容:
1)一般粘性土应描述其颜色,稠度,夹杂物等情况。
2)粉土应描述其颜色,潮湿程度,密实度和夹杂物等情况。
3)新黄土、老黄土等特殊土应重点描述其主要特征如:砂类土应
描述其颜色,潮湿程度,密实度,矿物成分。
粘性土含量,夹
杂物等情况。
碎石类土应描述颜色,密实度,颗粒成分,粒径
大小含量,填充物,夹层等情况。
4)基岩地层应描述其颜色,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岩石完整性
等情况,确定岩石名称,主要含矿物成分。
钻机管理要求
1、要求钻机管理人员认真,如实填写原始记录班报和钻进回次的岩
芯标签卡片,采取岩芯应按深度顺序摆放整齐,首尾相接,对变层取样,标贯处要加放标签说明,对岩芯的保留未经技术人员同意不得乱丢乱弃。
2、钻孔终孔时,技术人员会同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验收,现场丈量
钻具长度,确定终孔深度,填写钻探质量评定表。
3、对采取的岩芯要与记录板进行实地拍照相片,和原始记录资料及
工作日志一同交项目部技术组,开展室内工作。
地层描述

钻孔土层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与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与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与,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地层描述

描述
素填土:土质不均匀,以粉土为主,含少量碎木屑、砾卵石颗粒等。
碎石土:一般粒径20-40mm,最大粒径约50mm,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含量约占全重的65%左右,颗粒成分主要为灰岩、砾岩、板岩等,颗粒分选性差,级配不良,磨圆度好,呈圆状,颗粒间以中粗砂充填。
粉土:土质较均匀,虫孔、孔隙较发育,局部夹细砂薄层及条带,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切面粗糙,干强度低,韧性低。
粉质黏土:土质不均匀,含黑色粉土、粉细砂及腐殖质,略具腥味,切面较光滑,孔隙不发育,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灰岩: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碳酸钙,节理裂隙较发育,呈不规则状,少量泥质充填,裂隙面呈黄褐色,见蜂窝状溶蚀痕迹,新鲜断面呈青灰色,岩芯呈碎块状或短柱状。
马兰黄土:土质不均匀,虫孔、孔隙较发育,局部夹细砂薄层或条带,偶见砾石颗粒,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低,韧性低。
卵石:一般粒径2-6cm,最大粒径8cm,粒径大于2cm的颗粒含量占总质量的60%左右,母岩成分主要为石英岩、砂砾岩、花岗岩等,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分选性较好,级配不良,粒间以砂土充填。
泥岩:泥质结构,细粒构造,泥钙质胶结,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为极软岩,上部1.5m为强风化,其下为中风化,干时强度较高,遇水或暴露地表极易软化或风化崩解。
离石黄土:离石黄土属于中更新世晚期,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黄河中游等地区,典型剖面在山西离石县,故名。
呈浅红黄色,较午城黄土为浅,较马兰黄土为深,以粉砂为主,不具层理,含多层棕红色古土壤,其下多有钙质结核,有时成层。
离石黄土厚90—100米,构成黄土高原的基础。
离石黄土与午城黄土又统称为“老黄土”。
常用地层描述

1,素填土:褐色,棕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中细砂,局部含少量生活垃圾2,中砂:灰白色,稍湿,硬塑,含中细砂,局部含大量粘粒3,粉质粘土:棕褐色,硬塑,含中细砂,局部含大量粉砂4,淤泥质粉质粘土:深灰色,流塑,含少量贝壳,含有机质,具腥臭味5,粉砂:深灰色,饱和,松散,含少量贝壳,常夹薄层淤泥,具腥臭味6,中砂:浅灰色,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混少量角砾和粘粒,局部粘粒含量高,岩芯呈粉质粘土状7,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含少量中粗砂8,粉砂:上部灰白色,下部褐黄色,饱和,中密,均粒,含少量粘粒9,粉质粘土:深灰色,灰褐色,软塑,局部夹薄层灰色粉砂10,中粗砂:灰白色,饱和,密实,混角砾或圆砾10-25%,含少量粘粒,底部0.4m为卵石11,强风化砂质泥岩:浅灰色,紫红色,原岩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手掰易碎,干钻困难遇水易软化,该层夹较多中风化岩块12,强风化泥质砂岩:灰色,灰绿色,原岩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手掰易碎,水钻岩芯呈中细砂状,干钻困难遇水易软化,该层夹夹中风化岩块13,中风化砂质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石状,少数呈扁柱状,岩芯锤击易碎14,中风化砂岩:褐黄色,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石状,少量呈短柱状,岩芯锤击易碎15,微风化砂质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粉砂,裂隙不发育,岩芯呈柱状,节长10-40cm,岩芯锤击易碎,裂隙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节长10-40cm1,层杂填土:棕色、灰黑色、灰色,稍湿-饱和,松散,由粉质粘土和大量砼、砖块、塑料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组成。
2,层粉质粘土:褐黄色、浅灰色,硬塑-坚硬,含少量中粗砂及角砾。
5,全风化花岗岩: 灰黄色,原岩组织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
岩芯呈坚硬粘性土状,具可塑性。
该层遇水易软化。
6,⑤-2层强风化花岗岩: 黄灰色,灰黄色,原岩织结结构大部分破坏,但尚可辨认(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由长石、石英和少量云母组成,长石具高岭土化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土层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
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
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二十六、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
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二十七、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二、野外记录要点:
1) 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湿度,夹含物。
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
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
湿度:稍湿、很湿、饱和、干燥。
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
2) 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
切面光泽,韧性。
摇振反应。
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
夹含物:腐蚀物。
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3) 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
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4) 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
密度——N63.5<5松散、N63.5在5~10为稍密、N63.5在10~20为中密、N63.5>20为密实。
5) 粉砂:颜色,密度,湿度,夹含物。
密度0<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
湿度: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
夹含物质: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
6) 岩石: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层理特征、(节理),裂隙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力学表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
颜色: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杂色。
岩石成分:长石、石英、云母碎屑等。
风化程度:强、中、微、无风化阶段。
RQD:所有采取岩芯大于10cm岩芯之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
现场可进行填写有效长度LO,然后再计算:100%-90%好,90%-75%¥较好,75%-50%较差,50%-25%差,小于25%很差。
岩石采取率:所有采取岩芯长度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
岩层的采取率一般不低于80%、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65%。
7) 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长柱状L>40cm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L<40、短柱状10<L<20较破碎
饼状\扁柱状3<L<10cm破碎、碎裂状\砂状L<3cm 很破碎。
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锤击,手捏,手折)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较难击碎。
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岩,泥灰岩)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
锤击声哑,有凹痕(泥岩,页岩)易击碎手可折断。
锤击声哑: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
8)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质和填充程度.密实度等。
9)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度
等。
10)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地质柱状图的画法:
地质柱状图分两种:
一、钻孔地质柱状图;
1.野外工作:
根据钻探岩芯编录,记录各地层、构造特征,矿化特征。
测量各岩性段的岩芯长度,分层。
2.室内工作:
根据各回次按比例尺做图,钻孔柱状图一般为1:200,
标明各地层代号,分层,矿段,根据各种图例画图,编写岩性、构造、含水等描述,填写责任表等。
写图名。
二、实测地质柱状图,要先测地质剖面图:
1.室外工作:
选定工作地区地层出露较完整地段,进行实测。
详细记录收集:地层、构造产状、分层依据,寻找化石和各地层(含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着重含矿地层的描述,记录剖面线的方位、各测段的坡角、地质构造、地层特征描述。
2.室内工作:
换算地层、构造的假(视)倾角,计算测线水平距离,计算各地层的真厚度。
a.做地质剖面:
按照所需的比例尺换算,根据坡角,水平距离做出测线的地形,根据视倾角做出地层分界线,画图例,标上地层代号。
b.做地质柱状图:
取一张厘米纸,按照所需要的比例尺(实测地质柱状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地层从新到老往下做(新地层在上,老地层在下),岩浆岩从最底下往边上画,根据各地质队规定的图例,标上图例,标明地质年代代号,各地层厚度,地质特征描述等,写图名。
填写责任表:写上图名、做图日期、比例尺、负责人、做图人签名。
图做完成了后,编写一份地质报告。
这是简单的做图过程,要地质专业的人士才能做和看,其中牵涉到很多地质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