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地层岩性
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

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岩性是岩石地层中的一种物理特征,对于理解地质过程、研究地层演化以及进行矿产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可以揭示地球的历史变迁,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一、岩性识别的方法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包括地质野外观察、显微镜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等。
在地质野外观察中,可以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等特征来进行岩性的初步判断。
例如,一种灰色细粒砂岩具有细薄层理、均匀的颜色以及较好的耐磨性,可以初步判断该岩石属于砂岩。
显微镜分析是进一步确认岩石岩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矿物成分、晶粒结构以及孔隙特征,可以确定岩石的岩性类型。
例如,如果岩石薄片中富含方解石的晶粒,可以判断该岩石属于石灰岩。
物理性质测试可以通过测量岩石的硬度、密度、磁性等参数来了解岩石的性质。
例如,测量岩石的密度可以通过剖面测量仪来进行,根据不同的密度数值可以初步判断出岩石的种类。
二、岩性解释的方法岩性解释是对岩石地层中存在的岩性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岩石地层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岩性解释可以基于岩石的物理特征、化学成分以及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
首先,可以根据岩石的物理特征来解释岩性。
例如,如果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和节理裂缝,可以推断这是受到古代沉积作用的影响,通过沉积过程的解释可以进一步了解岩石地层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条件。
其次,岩石的化学成分也可以提供岩性解释的线索。
例如,含有大量二氧化硅(SiO2)的岩石往往是火山喷发的产物,通过分析岩石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可以推测出火山的类型和活动性质。
最后,地质构造也对岩性解释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断裂带中出现的破碎岩石和变形构造可以告诉我们这个地区曾经发生过构造变动,通过对断裂带的研究可以了解岩石地层的构造演化历史。
三、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案例以下以中国的某一典型地质断层带为例,进行岩性识别与解释。
地质勘察中的地下岩层地质特征描述

地质勘察中的地下岩层地质特征描述地质勘察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地壳内部构造及其上部岩石、地层、矿产资源、地下水等进行的系统观察、测定、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
在地质勘察中,对地下岩层的地质特征进行准确描述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中的地下岩层地质特征描述的方法和技巧。
一、岩石的物理特征描述1. 颜色:岩石的颜色可以反映其成分和形成环境。
应采用客观、准确的词语来描述颜色,如红色、灰色、黑色等。
2. 质地:岩石的质地有粗糙、平滑、致密、松散等不同的特征,可以用手感和肉眼观察进行描述。
3. 结构:岩石的结构包括层理、节理、褶皱、断层等,可以通过观察岩石表面或裸露的岩石剖面进行描述。
4. 矿物含量:岩石中的矿物含量对岩石的性质有着重要影响,可以通过观察岩石中各矿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等进行描述。
二、地层的地质特征描述1. 岩性:地层的岩性是指地层所包含的主要岩石类型。
应准确描述地层岩性,如泥岩、砂岩、灰岩等。
2. 厚度:地层的厚度是指地层的垂直厚度,可以通过钻孔、沉积剖面等方式进行测定和描述。
3. 层序:地层的层序是指地层的垂向变化规律。
可以通过观察岩石中的层面倾角、倾向、层序重复等进行描述。
4. 化石:地层中的化石可以揭示岩层的年代和古地理环境。
应准确描述化石的种类、分布情况等。
三、断层的地质特征描述1. 位移:断层的位移是指断层两侧岩块的相对移动距离。
应描述断层的位移方向和大小。
2. 走向和倾角:断层的走向是指断层线在水平面上的方向,倾角是指断层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应准确描述断层的走向和倾角。
3. 结构:断层的结构包括断层面、断层岩性、断层带等。
可以通过观察岩层的变形和破裂情况进行描述。
四、地下水的地质特征描述1. 含水层特征:地下水的含水层是指能够存储和输送地下水的岩石层。
应描述含水层的深度、厚度、渗透性等特征。
2.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指含水层中水位的高度。
可以通过观察井中的水位或地下水渗出地表形成的湿地进行描述。
煤系地层

代号
岩性特征
厚度(m)
界
系
统
组
新生界
第四系
全新统
Q42eol
Q42al+p1
主要为冲积沙砾石层及风成沙
0~30
上更
新统
马兰组
Q32m
岩性为浅黄色粉砂质亚粘土,疏松。
0~40
萨拉乌苏组
Q31s
岩性为浅灰黄色、土黄色粉砂质亚砂土、亚粘土。
0~90
中更
新统
离石组
Q2l
岩性为浅褐-土黄色砂质粘土夹棕色薄层状亚粘土,含钙质结核。
0~220
中生界
上
白垩系
下统
洛河组
K1l
岩性为砖红色,棕红色粗粒砂岩,砂砾岩。
150~210
侏罗系
中统
安定组
J2a
岩性为紫红色泥岩与细砂岩的韵律层为主,夹杂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钙质泥岩,局部有粗砾岩及炭质泥岩。
105~185
直罗组
J2z
岩性以灰、灰绿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夹浅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细砾岩,底部有灰色粗粒砂岩。
90-400
二叠系
下统
山西组
P1sh
石炭系
上统
太原组
C3t
中统
本溪组
C2b
175~250
延安组
J2y
岩性为灰白色粗粒长石砂岩、细砂岩,深灰色、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夹有炭质泥岩、煤层。
103~395
下统
富县组
f
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砂岩,杂色砂质泥岩,顶部为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
0~144
三
三叠系
上统
瓦窑
四川盆地地层层序及岩性表

川中油层
川东 广安产层 广安产层 川南、川西、川北九龙山等
上统
须家河组
6.000
中生界 Mz 中统 雷口坡组
6.959
川西、川中
嘉五 三叠系 嘉四
嘉陵江组 下统
6.456
嘉三
嘉二
川中、川东
飞仙关组
嘉一 飞四 飞三 飞二 飞一
6.080
川东 川东
上统
长兴组 龙潭组 茅四 茅三 茅二
6.014
茅口组 二叠系 下统
上统 下统 上统 中统 下统 上统
6.098
川东
志留系
泥岩、粉砂岩、深灰色页岩夹生物灰岩
5.34
黑灰、灰黑色泥灰岩及云质页岩
中统 奥陶系
兰灰、浅紫、深灰色灰岩,石灰岩夹页岩及少许粉砂岩 6.924
下统
砂质页岩、粉砂岩夹生物灰岩,砂岩、砂质云岩夹泥岩
上统
白云岩,局部含砂质、燧石
寒武系
中统
白云岩,局部含砂质、燧石
2
代码 Q00 N00 E10 E20 010 020 030 110 120 131 132 141 142 151 152 153 154 155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31 232 241 242 243 244 251 252 253 261 262 263 271 281 282 283 284 310 32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41 342 343 350 410 420 500 610 620 630 640 710 720 730 740 750 760 770 780 790 810 820 830 840 850 860 810 880 911 912 913 914 920 930 940 A10 花岗岩、云岩 白云岩、粉砂岩、页岩 泥岩
地质环境条件

地质环境条件一、地层岩性境内出露地层简单,为一套中生界上侏罗统陆源碎屑岩,总厚735m。
蓬莱镇组(J3p)出露厚度627m,分布面积达1204km2,占全县面积的85%;遂宁组(J3s)仅分布东南隅,出露厚度108m,分布面积220km2。
第四系残坡积、坡洪积分布于斜坡、平台和沟谷之中,一般厚0-14m。
照片1-4 遂宁组地层照片1-5 蓬莱镇组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侏罗系遂宁组(J3s):该组地层分布于石湍、通旅、回澜、蟠龙等地。
岩性为紫红色、绛红色泥岩、钙质泥岩为主,间夹透镜状粉砂岩,(见照片2-4)。
泥岩主要成分为水云母粘土矿物,微细层理发育,可溶盐含量较多,普遍夹有石膏细脉,风化后形成众多蜂窝状孔洞,一般出露厚度23-94m。
岩相较稳定。
该岩层组分布区多为农户聚居区,人类工程活动较为强烈,岩体受破坏较严重。
同时风化带网状裂隙发育,岩体切割细碎,易于发生小规模的崩塌及溜坡等。
调查中可知,该类地层出露区地质灾害发生密度较大,但由于岩性以泥岩为主,且岩层倾角平缓,因此规模一般很小。
2、侏罗系蓬莱镇组(J3p)遍布县内大部分地区,岩性以紫红色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薄层泥质细粉砂岩或细粒砂岩不等厚互层,中下部泥岩夹石膏脉较多,水云母含量略高于遂宁组,可溶盐含量则较遂宁组略少(见照片2-5)。
砂岩交错层理发育,地面裂隙率为1-5.6%,以垂直裂隙为主,风化后多张开1-5cm。
该类地层为砂泥岩互层,浅层卸核裂隙、成岩裂隙等发育,岩体多被切割呈数米见方的块体。
在农户聚居区,同时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在暴雨季节,易产生规模相对较大的崩塌等地质灾害。
)3、第四系全新统(Q4广泛分布于各地。
分布于斜坡、平台上的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一般厚0-2m,为紫红色砂质粘土或粘质砂土,与下伏泥岩或砂岩呈渐变关系。
因风化作用和人工耕植,土层疏松,干裂纹纵横,透水性好,有利于土体溜坡及小规模滑动的形成。
分布于沟谷的第四系坡洪积层(Q4dl+pl),一般厚2-14m。
镇江地层岩性

镇江市志概述镇江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的西南部。
北滨长江,与扬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
镇江市南起北纬31°37′(句容县袁巷乡南界),北抵北纬32°20′( 扬中县新坝镇北侧的长江中),南北跨纬度42′;西界为东经118°58′(句容县郭庄乡西端),东界为东经119°58′(扬中县西来桥镇东面江面上),东西跨经度1°整。
镇江全市面积3843平方公里,占江苏省面积的3。
74%。
在全市面积中,丘陵山地占51。
1%,圩区占19。
7%,平原占15.5%,水面占13.7%。
市属各县的面积是:丹阳1048平方公里,丹徒868平方公里,句容1380平方公里,扬中332平方公里。
镇江市区面积为215平方公里,平原占59.0%,丘陵山地占7。
4%,岗坡占33。
6%。
市区北临长江,东、南、西三面均与丹徒县接壤,市区东到谏壁镇粮山村东界,西至蒋桥乡的六摆渡村西界,南至官塘桥乡缪家甸村南界,北至共青团农场北界,此外在丹徒县与句容县交界处,有属于润州区的”飞地"——韦岗镇。
宁镇山脉雏形形成于中生代末期的燕山运动,镇江市地貌轮廓也大致形成。
以后经过长期的剥蚀、侵蚀以及断裂的改造,逐渐形成了破碎低矮的山体.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镇江接受了下蜀黄土的堆积,并在江河沟谷和山区坡麓地带形成清晰的阶地。
大约6000年前,由于气候处在间冰期,气候转暖,海面上升,海水直逼宁镇山脉坡麓,这里曾经是长江入海的口门.由于海潮的顶托,长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段沉积,使河口不断东移延伸,镇江便成为长江三角洲的西部顶端。
处于宁镇低山丘陵与长江三角洲平原两大地貌单元接界处的镇江市,地形西高东低.最高峰为句容的大华山,高437。
2米;市区最高峰为十里长山,高349米。
境内除长江和大运河外,其余河流均较短小,被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分隔,分别流入长江、太湖、秦淮河.镇江市地质现象丰富,地层齐全,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都有出露,有的地方同时出现。
勘察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分析

勘察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分析[摘要]勘察现场编录是地质工作中基础性工作,在进行勘察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时,应对各种地层岩性构造、成分、发育状况及其他特征进行描述。
以灰岩、白云岩、砂岩、页岩、硅质岩为重点,对勘察现场编录工作中地层岩性描述工作进行分析,并对土及溶洞等描述进行简单探讨。
保证勘察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质量,是实现地质工作质量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勘察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1勘察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分析1.1勘察现场编录灰岩岩性描述1.1.1强风化灰岩强风化灰岩,主要包括泥灰岩,粉砂质灰岩及燧石灰岩,其年代可以划分为三叠纪、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系、奥陶纪,在强风化灰岩勘察现场编录中,其灰岩岩性描述重点在于:表现为什么颜色,具体晶质结构,强风化灰岩度多表现为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包括粉砂质、燧石、方解石,呈现节理裂隙发育,裂隙是否存在充填,方解石脉是否发育,灰岩是否存在溶蚀现象等均应在描述中体现,此外,灰岩岩芯多表现为什么形状,锤击声如何,灰岩岩心采取率是多少,回次RQD在哪个范围内,均应一一说明。
1.1.2弱风化灰岩弱风化灰岩主要包括泥灰岩,粉砂质灰岩及燧石灰岩,其年代可以划分为三叠纪、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系、奥陶纪,在勘察现场编录地层岩性描述中,应说明呈现颜色,显晶质结构或隐晶质结构,表现是薄-中厚层状构造,分析矿物成分,如灰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燧石、粉砂质等,弱风化灰岩是否存在节理裂隙,查看其是否存在方解石脉发育,是否存在溶蚀现象,溶蚀表现形式,弱风化灰岩多表现为长柱状,测量其节长度,记录岩芯采取率是多少及回次范围等。
1.1.3微风化灰岩进行勘察现场编录微风化灰岩地层岩性描述,其编录内容与弱风化灰岩描述内容一致。
1.2勘察现场编录白云岩岩性描述1.2.1强风化白云岩白云岩主要包括粉砂质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其年代划分为三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奥陶纪,在勘察现场编录白云岩岩性描述中,应说明强风化白云岩为什么颜色,为隐性或显性晶质结构,其构造表现如何,如薄-中厚构造,研究白云岩矿物成分,一般白云岩矿物成分主要以白云石及方解石为主,查看其是否存在节理裂隙发育,裂隙是否存在充填,方解石有没有发育等,强风化白云岩呈现为什么形状,其岩芯采取率是多少,回次范围等。
地层简表

表2-2 邻井LX-101井地层简表界注:上表地层分层及岩性简要概述来源于LX-101井录井数据,钻台面(高7.5m)为零点深度。
1)临兴先导试验区沉积环境及主要地层岩性如下: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平均厚度64m,为开阔台地亚相。
马家沟组沉积期水体浅,盐度基本属正常盐度到略为偏高,循环作用中等,岩性以灰色白云岩为主。
上石炭统本溪组:平均厚度52m,为潮坪、沼泽等沉积体系。
底部发育潮坪沉积,岩性为一套灰色灰岩,泥晶结构,致密,之后局部沼泽化,顶部为一套煤层,其下为灰色泥岩、碳质泥岩和灰白色中砂岩,灰白色中砂岩主要含石英,以粗粒为主,次棱角-次圆,分选中等。
煤层显示低伽马、高电阻,碳质泥岩含大量科达木植物碎屑。
下二叠统太原组:平均厚度约93m,为三角洲-潮坪沉积体系。
底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细砂岩、中砂岩。
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颗粒呈次圆状,分选中等。
随着海平面的下降,上部发育沼泽沉积,岩性为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夹煤层。
下二叠统山西组:平均厚度155m,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亚相,前缘和前三角洲不发育。
上段由灰色或浅灰色岩屑砂岩和灰黑色泥岩组成;下段砂岩夹煤线和暗色泥岩。
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颗粒呈次圆状,分选中等,富含高岭石、白云母及岩屑。
自然伽马下段为箱型,上段为漏斗形,电阻率明显增高,煤层对应峰值。
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平均厚度120m,为半氧化环境下的陆相辫状河沉积。
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浅灰色含砾砂岩和砂岩,砂岩发育大型交错层理,夹有灰色、深灰色、杂色泥岩,砂岩厚度19.2m~77.4m,平均55m。
砂岩厚度明显比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要厚。
南北向地层对比剖面该段地层整体上分布稳定差别不大。
中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平均厚度192m,为陆相辫状河沉积体系。
岩性为灰色、褐红色泥岩和灰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
砂岩以石英为主,次为长石,含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呈次棱角状,分选好,泥质胶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地质特征
奥陶系
马家沟组
八陡段
指马家沟第三个灰岩岩石地层单位。以深灰色中厚层灰岩为主,偶夹薄层白云岩
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泥晶—细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该段顶部发育的地区常见有砖红色泥岩和白云岩夹层。
阁庄段
指马家沟组第三个白云岩岩石地层单位
主要为灰黄色中—薄层泥晶白云岩,局部有角砾状白云岩夹钙质页岩。微细水平层理发育
朱砂洞组
指长清群李官组与馒头组之间,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局部夹岩楔的岩石低层单位。常含燧石结核或条带
主要为浅灰色、灰黑色厚微晶灰岩、泥晶灰岩和白云岩,次为白云质灰岩、云斑泥晶灰岩和灰质白云岩,含燧石条带和结核,局部夹肝紫色砂质页岩和钙质粉砂岩楔形体。
李官组
指寒武系底部以砂岩为主,底部偶有砾岩,上部具砂质页岩与云泥岩的岩石组合
以灰色中厚层石英砂岩为主,次为砖红色夹夹黄绿色泥岩、页岩、砂质页岩,偶见砂质泥灰岩和灰紫色厚层复成分角砾岩。普遍含海绿石
注:巨厚层>10m,厚层:10m~5m,中厚层5m~1m,薄层<1m
张夏组
指晋冀鲁豫地层区馒头组之上、崮山组之下、以厚层鲕粒灰岩为主夹钙质页岩的岩石地层单位
以鲕粒灰岩为主,次为藻丘灰岩,藻屑凝块灰岩,以及云斑—云质条带细晶灰岩,厚层微晶灰岩,局部夹藻白云岩。
长清群
馒头组
指晋冀鲁豫地层区寒武系下部以紫(砖)红色页岩为主,夹泥云岩、白云岩、灰岩和砂岩的岩石地层单位
紫红色和砖红色页岩
五阳山段
指马家沟组第二个灰岩偶夹白云岩岩石地层,富含头足类化石。
主要为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云斑灰岩和含石地层
以土黄、紫灰色中薄层微晶白云岩为主,夹黄绿色薄层泥晶白云岩
北庵庄段
马家沟组下部第一个灰岩岩石地层单位
以深灰色厚层微晶灰岩、灰色厚层云斑微晶灰岩为主,上部夹数层黄灰色薄层微晶白云岩。
东黄山段
指华北地层大区怀远间断面之上第一个白云岩岩石地层单位
以黄灰色薄层微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为主,上部夹灰岩,底部常具约几厘米底砾岩。
九龙群
三山子组
指怀远运动造成的区域性不整合面之下一套白云岩组合。
主要为浅紫灰色中厚层结晶白云岩、黄绿色薄层泥质微晶白云岩、灰色厚层含燧石结核和条带细晶白云岩、褐灰色中厚层—中层细晶白云岩,次为深灰色薄板状微晶白云岩、浅褐色中层—薄层残余竹叶状细晶白云岩、浅黄灰色中层薄纹层状微晶白云岩。
崮山组
指晋冀鲁豫地层区整合在张夏组和炒米店组之间,以黄绿(夹紫红)色页岩、灰色薄层疙瘩状—链条状灰岩、竹叶状灰岩互层为主,夹蓝灰色薄板状灰岩和砂屑灰岩为特征的岩石地层单位
以疙瘩状—链条状泥纹泥晶灰岩与黄绿(夹紫红)色页岩、竹叶状灰岩互层为主,夹灰色薄板状灰岩、砂屑灰岩、偶夹薄层鲕粒灰岩、海绿石生物碎屑灰岩。
寒武系
炒米店组
指晋冀鲁豫地层区以灰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为主,夹云斑叠层石藻礁灰岩等以灰岩为特征的岩石地层单位
以深灰色中厚层藻球粒灰岩、藻球粒微晶灰岩、黄灰色薄层泥纹泥晶灰岩、粉色中厚层云质—云斑状泥晶灰岩、紫灰色厚层竹叶状灰岩和灰白色厚层云斑叠层石藻礁灰岩为主,次为青灰色、薄板状灰岩、薄层生物碎屑灰岩、含生物碎屑砂状藻凝块灰岩、浅灰色藻凝块灰岩等,上部偶夹薄层白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