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基因棉花的浅析

合集下载

转基因抗虫棉

转基因抗虫棉

转基因抗虫棉存在的问题1抗虫性的时空变化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的时空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棉株不同的发育时期对棉铃虫的抗性不同,二是指棉株的不同部位、不同器官的抗虫能力也不同。

研究表明,抗虫棉的抗虫性随着棉株生育期进展而降低,即抗虫棉的杀虫活性主要在棉铃虫的一代和二代,而在第三、第四代时明显降低;在同一时期内,棉株营养器官的抗虫性较生殖器官要强,即叶(蕾(铃(花,其中以花蕾的抗性最弱,棉田中的幼虫多在花蕊中找到。

所以,转Bt基因棉在受二、三代棉铃虫危害较重的黄淮海棉区抗虫性比较好,而在受三、四代棉铃虫危害较重的长江流域棉区抗性较弱。

2抗虫范围狭窄,抗虫强度差现有抗虫棉的抗性比较单一,只对棉铃虫、红铃虫等少数鳞翅目害虫有杀虫效果。

而危害棉田的害虫极多,抗虫棉对他们没有抗性。

此外,转基因抗虫棉仅对低龄幼虫抗性较强,而对高龄棉幼虫效果不明显。

因而抗虫棉在棉花生长后期仍要一定的农药防治。

3害虫抗性的问题用抗虫棉在室内逐代汰选棉铃虫初孵幼虫,抗虫棉对汰选种群的抗性等级由“高抗”级分别降低为“抗”和“中抗”级。

大量实验表明,棉铃虫对抗虫棉会产生抗性。

这就存在着不仅Bt抗虫棉失效,而且Bt生物农药失效的巨大隐患。

4安全性问题转基因抗虫棉的安全性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抗虫棉对环境或生态的影响;二是棉铃虫产生抗性的隐患;三是抗虫棉的棉子及其加工品对人、动物的影响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发展对策对于转基因抗虫棉,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坚持“积极、稳妥、科学、合法”的原则,积极扶持发展转基因抗虫棉。

按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竞争力”的要求,通过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减少农药投入及施药用工,提高棉花单产,进一步增强国产棉花的竞争力。

1关于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对策1.1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

研究表明,单价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个体的机率为10-6,而双价基因抗虫棉则为10-12。

目前已发现的抗虫基因有Bt基因、CpTI基因外,还有淀粉酶抑制剂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蝎毒素基因、脂肪氧化酶基因等,并将会不断发现新的抗虫基因。

棉花转基因研究进展

棉花转基因研究进展

棉花转基因研究进展Ξ刘冬青(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摘 要:就棉花转Bt 基因、Bt +CPTI 双价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及品质改良基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棉花;转基因;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Q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03)02-0039-04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烟草问世以来[1],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逆及品质改良等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

据统计,至今全球转基因成功的植物已有35科120种植物[2],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hm 2猛增至2001年的5260万hm 2[3]。

在转基因棉花方面,国内外已先后育成抗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等转基因棉花,2000年世界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高达530万hm 2[4]。

我国转基因棉花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取得了显著进展。

国内有关转基因棉花的报道多侧重于转Bt 基因抗虫棉,而转其他基因的报道相对较少。

现就棉花转基因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转Bt 基因抗虫棉1.1 转Bt 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机理1901年日本从病丝蚕幼虫中首次分离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giensis )(简称Bt )基因。

利用生物技术将Bt 基因导入棉花植株后,外源Bt 基因可在棉花的每个细胞中合成一种叫做σ—内毒素的伴孢晶体,该晶体是一种蛋白晶体,完整的伴孢晶体并无毒性,但当被鳞翅目等敏感昆虫的幼虫吞食后,在其肠道碱性条件下,伴孢晶体能水解成毒性肽,并很快发生毒性。

当棉铃虫幼虫取食含有此蛋白的棉花组织后,会引起棉铃虫口腔和肠道麻痹,体液酸度失调,取食停止或减少,进而中肠系统迅速溃烂,肠壁细胞渐渐萎缩而导致中毒死亡或发育不良[5,6]。

1.2 转Bt 基因抗虫棉的研究与应用1987年,美国Agracetus 公司首次成功获得转Bt 基因的棉花植株,当时转Bt 基因棉的毒蛋白毒性较低,没有实际生产价值。

转基因棉花种植

转基因棉花种植

转基因棉花种植转基因棉花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棉花的遗传基因,使其具有抗虫、抗草甘膦等特性的一种棉花品种。

转基因棉花种植是近年来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进步,对提高棉花产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转基因棉花种植的意义、争议和发展前景做详细的介绍。

首先,对于转基因棉花种植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转基因棉花具有抗虫、抗草甘膦等特性,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转基因棉花可以提高棉花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对于解决粮食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转基因棉花的种植还可以减少种植者的劳动投入和经济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因此,转基因棉花种植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转基因棉花种植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担心转基因棉花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其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

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对于转基因棉花的合成种子价格较高、依赖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等问题表示担忧。

此外,转基因棉花的种植还存在技术标准、监管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亟须加强相关政策的引导和监管。

最后,展望未来,转基因棉花种植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其认识的加深,转基因技术将逐渐成熟,转基因棉花将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流品种。

另一方面,转基因棉花在抗虫、抗草甘膦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加凸显,有望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应该加强技术研发、产业推广和监管体系建设,为转基因棉花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总的来说,转基因棉花种植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生产技术,对于提高棉花产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其存在一些争议,但展望未来,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有望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相关方面的政策引导和监管体系建设下,转基因棉花种植能够稳步发展,并为人类造福。

《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生存竞争能力检测技术评价指标》

《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生存竞争能力检测技术评价指标》

《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棉花生存竞争能力检测技术评价指标》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植物基因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抗虫抗除草能力。

随着转基因棉花的广泛种植和应用,对其竞争能力的检测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讨论转基因棉花的竞争能力评价指标,并介绍其技术评价方法。

首先,转基因棉花的竞争能力是指其在与其他植物共生生长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抢占资源、生长更旺盛以及获得更高的产量。

因此,评价转基因棉花的竞争能力,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1.抗虫能力:转基因棉花通过外源基因的插入,使其具有抗虫能力,能够有效抵御常见的害虫。

抗虫能力的评估可以通过对棉花种植地的害虫密度、受虫害程度、药剂使用量等进行监测和统计。

与传统棉花相比,抗虫基因插入的转基因棉花不需要频繁地喷洒农药,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棉花的竞争能力。

2.抗除草能力:转基因棉花不仅具有抗虫能力,还可通过植入抗除草基因,使棉花对一些常见的除草剂具有耐受性。

抗除草基因的插入使得转基因棉花不仅能够抵御虫害,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提高棉花的竞争力。

抗除草能力的评估可以通过对棉田中杂草发生率、杂草的生长程度等进行监测和统计。

3.生长速度和产量:转基因棉花还可通过植入生长促进基因,使其生长速度更快,从而增加产量。

生长速度和产量是衡量棉花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对棉花生长周期、高度、株高等进行监测和统计,来评估转基因棉花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技术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研究目的进行确定。

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评价转基因棉花的竞争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野外田间试验,将转基因棉花与传统棉花进行对比,观察其抗虫抗除草效果、生长速度和产量等指标。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指标,如相对竞争力指数(RCI)、生长指数等来评估转基因棉花的竞争能力。

总之,转基因棉花的竞争能力是通过对其抗虫抗除草能力、生长速度和产量等指标进行评估来确定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评价指标和方法,可以对转基因棉花的竞争能力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

棉花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棉花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goatim m d t ee t nf ) 花 粉 管 通 道 A rbc r . ei e gn r s r 、 eu ad a e
棉花 的基 因组 中并 得 以表 达 , 且外 源 D A表 达 通 常 N 表现 出典 型 的 孟 德 尔 遗 传 规 律 。 由 于 T 质 粒 本 身 i
能插入 大 到 5 b的外 源 D A, 0k N 因此 利 用 此 转 化 载
在棉 花 遗 传 转 化 体 系 中 , 要 有 农 杆 菌 介 导 主
a g o a tr s a r b cei um- d ae e e ta se , p ril o a d e tg n rn f ra d p le u e p twa e e ta se . I me itd g n r n fr atce b mb rm n e e ta se n o ln tb ah y g n rn fr n t i p p r h i a i rn ils tc n c lc aa tr , d v lp n n p l ain we e rv e d. hs a e ,te rb sc p cp e , e h ia h r ces e eo me ta d a p i t r e iwe i c o K e r s: C to y wo d otn;Ge ei rn f r t n; De eo m e ta d a p iain n tc t so mai a o v lp n n p l to c
关键词 : 棉花 ; 遗传 转化 ; 究与应用 研
中 图 分 类 号 :520 ¥6 .1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0— 0 120 ) 刊 一 0 1 0 10 7 9 (06 增 04 — 5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需求的增加,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农药防治手段面临着限制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研究出了转基因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从而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取抗虫基因:选择具有抗虫特性的基因作为转基因抗虫棉的材料。

这些基因可以通过自然产生的抗虫物质,在转基因抗虫棉中发挥相同的功能。

常用的抗虫基因包括Bt基因、Cry基因等。

2.构建转基因质粒:将选取的抗虫基因与转基因质粒载体进行连接。

转基因质粒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DNA分子,可以将选取的基因导入到棉花细胞中。

常用的转基因质粒载体有pBI121、pCAMBIA1300等。

3.转化棉花胚性培养:将转基因质粒导入到棉花胚性组织中。

首先,通过切割幼嫩的棉花胚珠,得到碎片组织。

然后,将转基因质粒通过基因枪等手段导入到棉花胚性组织内。

转基因质粒会与棉花细胞的染色体融合,形成转基因组织。

4.再生植株培养:将转基因组织培养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转基因组织经过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为幼苗。

经过再生培养,可以得到许多转基因植株。

5.筛选抗虫转基因植株:通过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出带有抗虫基因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这些植株具有抗虫特性,可以抵抗常见的棉铃虫等害虫的攻击。

6.比较试验:将抗虫转基因植株与常规棉花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比较试验包括生长特性、产量、纤维品质等方面的比较。

通过比较试验,可以评估抗虫转基因棉花的效果和优势。

7.田间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进行转基因抗虫棉的试验种植。

通过观察和分析抗虫转基因棉花在实际生长环境下的表现,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其抗虫效果和农艺特性。

8.安全评估:进行对抗虫转基因棉花的安全评估,包括食品安全、环境影响等方面。

确保转基因抗虫棉花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符合安全标准。

9.市场推广:在安全评估通过后,将转基因抗虫棉花推广到市场。

转基因抗虫组合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增产原因剖析

转基因抗虫组合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增产原因剖析

杂 种优 势 利用 不 仅 能 提 高 棉 花纤 维 产 量 . 而且 河南 省 审定 、 9 7年 通 过 国 家 审 定 ; 棉 9号 : 19 辽 早 还 能 改进其 品质 和增 强抗 逆 性 等 。利用 途径 主要 有 熟 、 短季 棉丰 产 品种 ,9 9 辽 宁省 审定 。 17 年 人 工去 雄杂 交 制 种 、 应用 指 示性状 辅 助选 择 、 化学 杀 分 别 于 19 9 7年 、 9 8年 按半 双 列 杂 交方 案 配 19 1 连 8 雄、 核雄 性 不 育系 利 用 、 核质 互作 雄性 不 育 系利用 和 制 2 个 正 交 组 合 , 同 7个 亲本 的 自交 种 子 共 2 直 接利 用 杂种 二代 等 。但 世 界 上只有 印度大 面积 种 份试 材 , 采用 完全 随机 区组 排 列 、 行 区 三重 复 , 两 分 植 杂交 棉 , 国在 部 分棉 产 区也 有一定 规 模 种植 , 我 其 别 于 1 9 9 8年 、 9 9年 种 植 在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同 一 试 19 中主 要 限制 因素 是 因为 杂 种 的 制 种 产 量 过 低 、 本 验地 。2 a均 采 用 营 养 钵 育 苗 移 栽 ; 区 大 小 为 成 小 过高 . 经济 效 益 不 十 分 明显 。我 国 目前 已基 本 形 成 5 4 mX 1 7i , 距 8 m、 距 3 m 每小 区种 . . n 行 5c 株 0c 人工 去雄 制种 和 利用 核 不育 两用 系制种 并存 的棉 花 3  ̄4 5 0株 。 杂种 优 势 利 用 技 术 体 系 , 以 利 用 F 代 优 势 为 1 性 状考 查 方法 且 。 . 2 主一 卜引。近 年来 , 随着转 基 因抗 虫 、 除 草 剂等 品种 抗

bt转基因棉花抗虫原理

bt转基因棉花抗虫原理

bt转基因棉花抗虫原理BT转基因棉花是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转基因棉花品种之一,这种棉花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具有抗虫功能,可以防治棉铃虫和蓟马等害虫,从而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但是,很多人对BT转基因棉花的作用原理却不是很了解,本文将深入讲解BT转基因棉花抗虫原理。

一、BT转基因棉花的简介BT转基因棉花是在一种名为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的细菌中,抽取了其一种自然的杀虫毒素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植入到棉花的基因组中,从而使棉花本身具有抗虫功能。

这种转基因棉花品种在全球已经成功商业化,我国也引进了BT转基因棉花,成为了我国目前面积最大、抗虫效果最好的转基因棉花品种之一。

二、BT杀虫毒素作用原理BT杀虫毒素是细菌毒素的一种,其不同毒素对不同昆虫有不同的杀虫作用谱。

BT杀虫毒素的作用机制是,杀虫毒素中有一段富含降解成分的蛋白质,被吞噬后到达昆虫肠道,这些蛋白质会被肠道中的酸性环境分解成毒素刺激肠道上皮细胞,出现孔道,让肠道内细菌和毒素进入体腔,对昆虫造成中毒致死。

三、BT转基因棉花的抗虫机制BT转基因棉花具有抗虫功能的原理与BT杀虫毒素的作用机制有关。

转基因棉花植株含有BT杀虫毒素基因,能够在棉花生长中不断表达BT毒素;当害虫食用棉花,BT毒素会被肠道吸收并作用在其肠道细胞中,从而导致害虫死亡。

BT转基因棉花的抗虫机制与传统农药不同,传统农药主要是通过亲触或进食中毒方式杀虫,而BT转基因棉花是通过害虫食用棉花植株,再被BT毒素杀死,因此其对害虫的杀伤作用更直接、更高效。

同时,BT杀虫毒素作用机制是非常特异的,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棉铃虫和蓟马等害虫进行杀伤,而对其他昆虫和人类则无任何影响,因此在使用BT转基因棉花时,无需担心对环境和人体安全产生危害。

四、BT转基因棉花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防治方法,BT转基因棉花能够降低农民使用农药的成本,避免对人体、环境以及耕地、农畜产品的污染;同时,其抗虫效果也更加持久,可以避免害虫的反复孳生和进化,保证棉花产量和质量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转基因棉花的浅析摘要:1990年,美国利用生物技术,合成B.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获得抗虫转基因棉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

我国“抗虫棉研究”在“七五”期间开始进行。

“八五”期间,在“863”计划资助下,也人工合成了CryIA(b)和CryIA(c)杀虫基因导入我国棉花主栽品种获得成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研制抗虫棉的国家。

关键词:转基因;棉花;抗虫;种植正文:转基因棉花是指把其他物种中的有用基因导入棉花的基因组后,获得了该基因功能的棉花。

1990年,美国利用生物技术,合成B.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获得抗虫转基因棉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

我国“抗虫棉研究”在“七五”期间开始进行。

“八五”期间,在“863”计划资助下,也人工合成了CryIA(b)和CryIA(c)杀虫基因导入我国棉花主栽品种获得成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研制抗虫棉的国家。

“九五”开始,“抗虫棉”的研究又被国家“863”计划立为重大项目,进一步开展单价基因、双价基因及多价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分离新的抗虫基因及抗刺吸式口器害虫(蚜虫)新基因的分离,改造及合成融合蛋白基因,对获得的新基因进行重组,构建高效植物表达载体。

同时“九五”期间,“863”计划还将根据目前单价抗虫棉可能存在的棉铃虫产生抗性的问题,在生产中使用的持久性问题,环境释放安全性问题,遗传分离及稳定性问题,以及田间加代选择农艺性状以及蚜虫危害等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中国转基因棉花产业化背景)1、转基因棉花的现状1.1我国的转基因棉花情况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全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达4000多万亩,占棉花总面积一半以上。

今年全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达4656万亩,而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达到70%左右。

目前全国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省份有11个。

其中河北、山东、河南、安徽4省实现了100%的种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目前已经建成高效、工厂化的棉花转基因技术体系,培育成功的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已达8个,年产转基因棉花6000株以上。

此外,转基因抗虫棉亩产比普通棉花高出15%以上,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全国的转基因棉花为农民带来的效益加起来接近100个亿。

目前,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累计达到7000多万亩,平均每亩增收140元至160元。

(刘斌,2004)1.2其它国家转基因棉花情况1.2.1印度据亚太地区农业生物技术联盟(APCoAB)的新报告,2008-2009年,印度的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达到760万公顷,占印度棉花总面积近81%。

APCoAB是亚太地区农业研究协会(APAARI)的一个项目。

报告说,目前35个以上的种子公司和公共部门从事发展转基因棉花,转基因棉花杂交种用于商业品种数已超过600个。

此外,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个公共研究机构——已发布第一个真正的新品种。

During the past three years, Indian cotton scenario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 largely due to the adoption of Bt cotton. The number of Bt hybrids released for commercial cultivation till date has crossed 600 with more than 35 seed companies and public sector institutions currently engaged in their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e first true breeding variety has also been released by the Indian Counci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CAR), a public sector institution.(Bt Cotton in India: A Status Report (2nd edition) )1.2.2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国内已开展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工作,另外,巴方正在和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洽谈10亿美元转基因棉花种子的购销合同。

据悉,巴基斯坦棉花种植总面积为800万英亩,现有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约270万英亩,目标是使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要达到棉花种植总面积的60%,预计棉花产量将因此提高40%。

(转基因棉花,百度百科)2、转基因棉花类型2.1转基因抗虫棉花2.1.1 防治鳞翅目害虫的Bt棉花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Bt)在芽胞形成阶段会产生伴胞晶体,该晶体被鳞翅目昆虫取食后,在其中肠蛋白酶的水解作用下被激活,活化的毒素能与中肠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中肠孔洞形成而使昆虫死亡。

目前发现并登记的cry1~cry67基因大约有190多种,其中cry1Ab基因、cry1Ac基因、cry1F基因、cry2Ab基因、cry2Ae基因等被用于转基因抗虫棉工程。

2.1.2防治棉盲蝽的Bt棉花Bt棉表达的Cry杀虫基因对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半翅目的防效甚微。

研究表明,长期种植Bt棉花引起的害虫地位演化导致棉田的次要害虫棉盲蝽发生数量增多,成为了Bt棉的主要害虫。

国外公司已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抗棉盲蝽转基因棉花研究,但尚未注册。

如:Baum等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对棉盲蝽有较好防治效果的Bt杀虫蛋白基因,在转基因抗虫棉上表达的这种35kD的Bt杀虫蛋白能够有效控制棉盲蝽的生长发育2.1.3营养杀虫蛋白棉花在Bt毒素研究过程中发现,一种在芽胞形成前的营养阶段分泌和产生另一种非δ-内毒素的杀虫营养蛋白,即Vip蛋白(vegetativeinsecticidalprotein,Vip),被称为第2代杀虫蛋白。

Vip蛋白与BtCry毒素的结构和功能完全不同,对鳞翅目和鞘翅目有很好的效果。

Syngenta公司(Greensboro,NC,USA)对表达Vip蛋白的转基因抗虫棉进行了多年的田间杀虫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该转基因抗虫棉能较好控制棉铃虫的种群。

2.1.4 RNAi转基因棉花植物介导的昆虫RNAi技术,可以有效、特异地抑制昆虫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害虫的生长,为农业害虫的防治提供了特异性更强且环境安全的新思路。

目前虽然国内外尚没有RNAi转基因抗虫棉花注册,但已成为十分活跃的研发领域。

以RNAi技术为基础的转基因抗虫棉有望在将来的害虫防治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2.2耐除草剂棉花2.2.1耐草甘膦棉花耐草甘膦基因是属于表达靶标酶类耐除草剂基因棉花。

此类型的耐除草剂基因棉花产生靶标酶或靶标蛋白质,使棉花吸收除草剂后,仍然能进行正常代谢作用。

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是棉花氨基酸循环莽草酸代谢途径中一个很重要的酶。

草甘膦通过抑制EPSPS,造成植物体内氨基酸代谢莽草酸途径的中断。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等方法,导入epsps基因的棉花植株对草甘膦有较好的耐性。

2.2.2耐草铵膦、双丙氨膦棉花耐草铵膦、双丙氨膦棉花是属于表达修饰酶类的转基因耐除草剂棉花。

此类型的耐除草剂棉花产生能修饰除草剂的酶或酶系统,在除草剂发生作用前对其进行修饰从而失去除草能力。

bar基因编码乙酰转移酶基因(PAT),对草铵膦、双丙氨膦进行修饰,反应产物能被顺利代谢使其失去除草能力。

通过转入bar基因使棉花对草铵膦、双丙氨膦都有较好的耐性。

2.2.3耐磺酰脲类(绿磺隆等)棉花这类是属于表达异构酶类耐除草剂棉花,可以产生对除草剂不敏感的靶标酶或蛋白的异构体。

surb-Hra基因通过编码改变空间构型的乙酰乳酸合酶(ALS)使磺酰脲类除草剂失去作用,从而保护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

同样psbA基因通过表达突变的光系统IIQB蛋白使植物体具有三氮苯类除草剂的耐性。

2.3纤维品质改良转基因棉花棉花纤维是由胚珠外珠被表皮层的单细胞分化而来,其长度、强度、细度等品质性状是评价棉花质量的重要标准。

提高棉纤维品质尤其是纤维强度,是当前棉花育种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传统育种在棉纤维品质改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育种周期长、外源种质利用困难、产量较低等因素的限制,用常规育种技术进行纤维品质改良进展缓慢。

利用基因工程来取得这方面的突破值得探索。

近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相继开展了用外源纤维改良基因改良棉纤维品质的探索性研究并取得较快的进展。

Zhang等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外源启动子提高吲哚乙酸合成基因iaaM表达,从而促进了生长素在棉花胚珠上皮中的合成,棉纤维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刘晨曦,吴孔明,2011)3、我国转基因棉花存在问题一方面,抗虫棉自身存在以下问题:种子活力相对比较弱;前期生长势弱,后期易早衰;中期易发生茎枯病死苗;前期抗性强,后期抗性弱;抗性范围窄等。

(王孝纲,夏松波,张教海,2003)另一方面,转基因棉花市场也缺少相应的监管。

近年来,市场上转基因品种种类繁多,品种质量良莠不齐,标签标注混乱,存在不法商贩将非转抗虫基因棉当转基因抗虫棉销售,或者将转基因抗虫棉当非转基因抗虫棉销售等现象,转基因棉花市场监管混乱。

棉农自身对转基因棉认识不足,又缺乏鉴别能力,这导致棉农对产品质量缺乏信任。

说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高飞,2009)4、转基因棉花的前景到目前为止,棉花转基因技术革命已经进行了23年,美国棉花公司CEO 杰·伯利·沃沙玛(J. Berrye Worsham)对这项技术充满了信心。

他表示,生物技术将使棉花产量大幅增加,且种植过程需要的水和土壤更少,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转基因棉花发展前景分析预测)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张永山认为,以改良纤维品质、提高产量,增加抗旱性和提高抗病性为代表的新型转基因棉花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转基因技术,结合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手段,加快这些新型基因的生产应用将会促进我国转基因棉花的全面快速发展,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新转基因棉花前景广阔)具体到抗虫棉,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增强抗虫棉的前景: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抗虫棉相结合;双价或多价抗虫棉取代单价基因抗虫棉;加快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发展。

(国内转基因棉花现状报告)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转基因棉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1、《中国转基因棉花产业化背景》,网络文献,/p-180********.html;2、刘斌,《中国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首次占棉花总面积一半以上》;央视国际,2004-09-24;3、Bt Cotton in India: A Status Report (2nd edition),/publications/bt-cotton-in-india-a-status-report -2nd-edition.html;4,、转基因棉花,百度百科,/link?url=tI1ecNu-Si7MyvqtWTsg_oDUsTsvQPTfsZnkJ 514_432fmygtB9aieLVPuFm9Zbh;5、刘晨曦,吴孔明;《转基因棉花的研发现状与发展策略》;植物保护,2011,37(6):11-17;6、王孝纲,夏松波,张教海;《我国转基因棉花育种概况与展望》;湖北农业科学,No.3,2003,第32页;7、高飞,《我国的转基因棉花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中国测试,2009.11,第35卷第6期;8、《转基因棉花发展前景分析预测》,网络文献,/news/20130828/112301898.html;9、《新转基因棉花前景广阔》,网络文献,/newscenter/shownewsinfo.php?Class_ID=OA0000&Info _ID=2013111400264;10、《国内转基因棉花现状报告》,网络文献,/p-781441360410.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