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转基因

合集下载

转基因棉花种植

转基因棉花种植

转基因棉花种植转基因棉花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棉花的遗传基因,使其具有抗虫、抗草甘膦等特性的一种棉花品种。

转基因棉花种植是近年来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进步,对提高棉花产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转基因棉花种植的意义、争议和发展前景做详细的介绍。

首先,对于转基因棉花种植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转基因棉花具有抗虫、抗草甘膦等特性,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转基因棉花可以提高棉花产量,满足市场需求,对于解决粮食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再次,转基因棉花的种植还可以减少种植者的劳动投入和经济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因此,转基因棉花种植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转基因棉花种植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方面,一些人担心转基因棉花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其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

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对于转基因棉花的合成种子价格较高、依赖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潜在风险等问题表示担忧。

此外,转基因棉花的种植还存在技术标准、监管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亟须加强相关政策的引导和监管。

最后,展望未来,转基因棉花种植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其认识的加深,转基因技术将逐渐成熟,转基因棉花将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流品种。

另一方面,转基因棉花在抗虫、抗草甘膦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加凸显,有望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应该加强技术研发、产业推广和监管体系建设,为转基因棉花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总的来说,转基因棉花种植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生产技术,对于提高棉花产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其存在一些争议,但展望未来,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有望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在相关方面的政策引导和监管体系建设下,转基因棉花种植能够稳步发展,并为人类造福。

《2024年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及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范文

《2024年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及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范文

《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及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篇一一、引言棉花作为全球重要的天然纤维来源,其纤维发育的遗传机制一直是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挖掘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并应用于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已成为棉花育种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就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及优质转基因棉花培育的进展进行综述。

二、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1. 基因组学研究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棉花基因组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对棉花基因组进行深度测序和注释,研究者们发现了大量与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涉及到纤维起始、伸长、成熟等各个阶段,为进一步研究棉纤维发育的遗传机制提供了基础。

2. 转录组学研究转录组学研究是挖掘与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重要手段。

通过比较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品质棉花品种的转录组数据,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系列与纤维品质、产量等性状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的发掘为培育优质转基因棉花提供了重要的候选基因。

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具有优良性状个体的育种方法。

通过挖掘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加快优质转基因棉花的选育进程。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成功选育出具有优良纤维品质的转基因棉花品种。

三、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1.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培育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关键技术。

通过将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导入棉花中,可以改良棉花的纤维品质、抗病性、抗虫性等性状。

目前,已有多个转基因棉花品种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来,并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2. 遗传转化体系遗传转化体系是转基因棉花培育的基础。

通过建立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可以提高转基因棉花的转化效率和品质。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建立了多种遗传转化体系,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电激法等。

3. 品质鉴定与选育品质鉴定与选育是培育优质转基因棉花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转基因棉花的纤维品质、抗病性、抗虫性等性状进行鉴定和选育,可以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转基因棉花品种。

《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及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范文

《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及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范文

《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及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篇一一、引言棉花作为全球重要的天然纤维来源,其纤维发育过程涉及到众多基因的调控。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挖掘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并应用于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已成为棉花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方法及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技术。

二、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的挖掘1. 基因组学研究通过对棉花基因组进行深度测序和注释,可以鉴定出大量与纤维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

这些基因在纤维发育的不同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纤维细胞的起始、伸长和次生壁形成等过程。

2. 转录组学研究转录组学研究可以揭示棉纤维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模式。

通过比较不同发育阶段或不同品种棉花的转录组数据,可以鉴定出与纤维品质、产量和抗逆性等性状相关的基因。

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可以快速鉴定出与纤维品质性状紧密相关的基因。

这些标记可以用于棉花育种过程中的早期选择,提高育种效率。

三、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1. 转基因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与纤维发育、抗虫、抗病、抗逆等性状相关的基因导入棉花中,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转基因技术包括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等。

2. 表达调控元件的发掘与应用表达调控元件对于基因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挖掘与棉花纤维发育相关的表达调控元件,并应用于转基因棉花的培育中,可以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提高棉花的品质和产量。

3. 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建立高效、稳定的棉花再生体系是转基因棉花培育的关键步骤。

通过优化培养基成分、调整激素比例等方法,可以提高棉花的再生频率和同步性,为转基因棉花的培育提供有力保障。

四、实践应用与展望通过挖掘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并应用于优质转基因棉花的培育,可以有效提高棉花的品质和产量,同时增强其抗虫、抗病、抗逆等性状。

这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还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转基因双价抗虫棉的原理

转基因双价抗虫棉的原理

转基因双价抗虫棉的原理今天来聊聊转基因双价抗虫棉的原理。

你看啊,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想各种办法来防止害虫侵害我们心爱的东西一样,比如说我们为了防止米生虫会在米缸里放些花椒之类的东西。

那棉花也是这样啊,棉花可是非常容易被害虫盯上的,要是被害虫大规模地祸害,那棉农可就损失惨重了。

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这里面的“双价”就是说它有两种武器来对抗害虫呢。

这就要说到植物昆虫之间斗争的故事了。

棉花最常见的害虫呢,就是棉铃虫等了。

而基因工程就像一个聪明的魔法师,通过转基因技术把能抗虫的基因转到棉花里面去。

打个比方啊,这个转基因双价抗虫棉就像是一个有超级保镖的城堡。

里面的这两种抗虫基因就好比两个特别厉害的保镖。

一个保镖呢是来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这里啊,Bt就是一个比较专业的术语啦,它是一种很神奇的细菌,能产生一种对害虫特别厉害的毒素)中的Bt毒蛋白基因,这个毒蛋白对棉铃虫之类的害虫来说就像是致命的毒药。

害虫只要吃了含有这种Bt毒蛋白的棉花叶子啊,那肚子可就受不了,最后就一命呜呼了。

另一个基因武器也不简单,它就像另一种暗器。

不过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是那么明白这个基因具体的作用机制。

但经过学习发现它也是一种可以增强棉花对害虫防御能力的基因。

有意思的是,这就像我们预料的那样,有了这两个基因的棉花啊,害虫就不敢轻易来犯了。

在棉农那里这可是非常实用的好东西。

以前农民伯伯要用好多农药去打虫子,不仅成本高,对环境也不好,就像我们生病一直吃抗生素,体内细菌慢慢就有抗药性了一样,害虫对农药也会慢慢有抗性。

但是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这种天然的抗虫能力就避免了这些问题。

不过啊,这也不是就完全没有注意事项了。

有人就担心这个转基因作物会不会影响其他生物之类的。

这就要进一步好好研究啦。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种转基因技术还能用在哪些作物上呢?其实在其他很多作物改良上都可能可以用到类似的技术思路哦。

我自己感觉这个转基因技术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窗户,未来在农业生物安全等等方面都值得大家多思考多探讨呢。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业需求的增加,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农药防治手段面临着限制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研究出了转基因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从而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取抗虫基因:选择具有抗虫特性的基因作为转基因抗虫棉的材料。

这些基因可以通过自然产生的抗虫物质,在转基因抗虫棉中发挥相同的功能。

常用的抗虫基因包括Bt基因、Cry基因等。

2.构建转基因质粒:将选取的抗虫基因与转基因质粒载体进行连接。

转基因质粒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DNA分子,可以将选取的基因导入到棉花细胞中。

常用的转基因质粒载体有pBI121、pCAMBIA1300等。

3.转化棉花胚性培养:将转基因质粒导入到棉花胚性组织中。

首先,通过切割幼嫩的棉花胚珠,得到碎片组织。

然后,将转基因质粒通过基因枪等手段导入到棉花胚性组织内。

转基因质粒会与棉花细胞的染色体融合,形成转基因组织。

4.再生植株培养:将转基因组织培养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转基因组织经过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为幼苗。

经过再生培养,可以得到许多转基因植株。

5.筛选抗虫转基因植株:通过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出带有抗虫基因的转基因棉花植株。

这些植株具有抗虫特性,可以抵抗常见的棉铃虫等害虫的攻击。

6.比较试验:将抗虫转基因植株与常规棉花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比较试验包括生长特性、产量、纤维品质等方面的比较。

通过比较试验,可以评估抗虫转基因棉花的效果和优势。

7.田间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进行转基因抗虫棉的试验种植。

通过观察和分析抗虫转基因棉花在实际生长环境下的表现,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其抗虫效果和农艺特性。

8.安全评估:进行对抗虫转基因棉花的安全评估,包括食品安全、环境影响等方面。

确保转基因抗虫棉花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符合安全标准。

9.市场推广:在安全评估通过后,将转基因抗虫棉花推广到市场。

转基因抗虫棉的制备过程

转基因抗虫棉的制备过程

转基因抗虫棉的制备过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转基因抗虫棉的制备过程。

你想想啊,棉花在地里长着,那虫子多喜欢去祸祸它们呀!这时候转基因抗虫棉就横空出世啦!
先来说说科学家们是咋找到那些有用的基因的吧。

这就好比在一个超级大的基因宝库里面淘宝,得精挑细选,找到那个能让棉花不怕虫子的宝贝基因。

这可不是随便找找就行的,得花费好多心思和精力呢!
找到了基因,接下来就得想办法把它弄到棉花里面去呀。

这就好像给棉花做个小手术,把这个抗虫的基因给它安进去。

这可不是简单地放进去就行,得用一些特别的技术和工具,小心翼翼地操作。

然后呢,经过一番折腾,棉花就有了抗虫的能力啦!你说神奇不神奇?就好像棉花突然有了一身铠甲,那些虫子再也不能轻易欺负它了。

这转基因抗虫棉种下去以后啊,农民伯伯可就省了不少心呢!不用老是担心虫子把棉花都吃光了。

而且这棉花长得还特别好,产量也高,这不是皆大欢喜嘛!
咱再想想,如果没有转基因抗虫棉,那得有多少棉花被虫子毁掉呀?那得损失多少啊!现在有了它,就像是给棉花界带来了一场革命。

你们说,这转基因技术是不是很厉害?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呀!虽然可能有些人对它还有些疑虑,但是咱得相信科学呀!科学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它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好处。

反正我是觉得转基因抗虫棉挺好的,你们呢?。

bt转基因棉花抗虫原理

bt转基因棉花抗虫原理

bt转基因棉花抗虫原理BT转基因棉花是目前世界上主流的转基因棉花品种之一,这种棉花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具有抗虫功能,可以防治棉铃虫和蓟马等害虫,从而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

但是,很多人对BT转基因棉花的作用原理却不是很了解,本文将深入讲解BT转基因棉花抗虫原理。

一、BT转基因棉花的简介BT转基因棉花是在一种名为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的细菌中,抽取了其一种自然的杀虫毒素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植入到棉花的基因组中,从而使棉花本身具有抗虫功能。

这种转基因棉花品种在全球已经成功商业化,我国也引进了BT转基因棉花,成为了我国目前面积最大、抗虫效果最好的转基因棉花品种之一。

二、BT杀虫毒素作用原理BT杀虫毒素是细菌毒素的一种,其不同毒素对不同昆虫有不同的杀虫作用谱。

BT杀虫毒素的作用机制是,杀虫毒素中有一段富含降解成分的蛋白质,被吞噬后到达昆虫肠道,这些蛋白质会被肠道中的酸性环境分解成毒素刺激肠道上皮细胞,出现孔道,让肠道内细菌和毒素进入体腔,对昆虫造成中毒致死。

三、BT转基因棉花的抗虫机制BT转基因棉花具有抗虫功能的原理与BT杀虫毒素的作用机制有关。

转基因棉花植株含有BT杀虫毒素基因,能够在棉花生长中不断表达BT毒素;当害虫食用棉花,BT毒素会被肠道吸收并作用在其肠道细胞中,从而导致害虫死亡。

BT转基因棉花的抗虫机制与传统农药不同,传统农药主要是通过亲触或进食中毒方式杀虫,而BT转基因棉花是通过害虫食用棉花植株,再被BT毒素杀死,因此其对害虫的杀伤作用更直接、更高效。

同时,BT杀虫毒素作用机制是非常特异的,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棉铃虫和蓟马等害虫进行杀伤,而对其他昆虫和人类则无任何影响,因此在使用BT转基因棉花时,无需担心对环境和人体安全产生危害。

四、BT转基因棉花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防治方法,BT转基因棉花能够降低农民使用农药的成本,避免对人体、环境以及耕地、农畜产品的污染;同时,其抗虫效果也更加持久,可以避免害虫的反复孳生和进化,保证棉花产量和质量稳定。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及其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杨金惠 812031001 作物领域 2012级摘要: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

培育转基因棉花被看作是解决产量和生态环境问题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式。

本文介绍了转基因棉花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转化方法以及转入的基因等,并对转基因棉花的发展趋势作了相关探索。

此外,本文总结了转基因技术在棉花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包括棉花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逆以及品质改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棉花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棉花;育种1973 年美国科学家科恩等人第一次将两种不同的DNA 分子进行体外重组, 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以来, 基因工程技术发展飞速, 该技术正在极大地改变着地球生物固有的进化进程。

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球已有60 多种转基因园艺植物和大田作物相继问世, 其中转基因工程技术在棉花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成效卓著。

自从1983年人类首次获得转基因烟草、马铃薯以来,植物重组DNA技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中获得了显著进展,培育成功一批具有抗虫、抗病、耐除草剂和高产优质等外源优异性状的农作物新品种,对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效益产生了深刻影响。

棉花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遗传改良最为成功的作物之一,仅我国自主研制的,CryA+CPTI双价抗虫等基因就已被转育到41个棉花品种中。

美国转基因抗虫棉大田种植已超过其棉田总面积的70%,澳大利亚和中国超过30%,全球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达到680万公顷,占世界棉花种植面积的20%。

1.转基因技术棉花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DNA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导入棉花细胞并得到整合和表达的过程。

在棉花遗传转化体系中,主要有农杆菌介导、花粉管通道和基因枪3种转化方法。

本研究拟对. 种方法的主要技术特点及研究和应用动态进行综述,旨为棉花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1.1.农杆菌介导法1.1.1农杆菌转化技术的理论基础与棉花遗传转化有关的根癌农杆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在自然状态下能感染棉花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营养器官的伤口,导致冠瘿瘤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863子项目“特殊生境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No :2007AA021401)转基因专项“转新型基因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创造”(No :2008ZX08005-004)。

第一作者简介:张煜星,男,1967年出生,副教授,博士生,从事植物基因工程研究。

通信地址:571101海口市城西学院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周鹏转张煜星,Tel :015109875070,E-mail :zyx2027193@ 。

通讯作者:男,1963年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植物基因工程研究。

E-mail :Zhp6301@ 。

收稿日期:2009-04-16,修回日期:2009-05-07。

棉花accD 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遗传转化的研究张煜星1,2,3,崔燕3,祝建波3,周鹏2(1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口571101;3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ase)催化脂肪酸合成的第一步,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

采用PCR 方法分别从陆地棉和拟南芥基因组中扩增出ACCase 羧基转移酶β-CT 亚基编码基因accD ,ACCase 羧基转移酶α-CT 亚基编码基因CAC3的定位于叶绿体的转运肽序列。

将CAC3基因转运肽序列与accD 基因进行体外重组,构建融合植物表达载体pBI-CAC3tp-accD 。

重组质粒通过冻融法转化根癌农杆菌GV3101。

渗透法转化拟南芥,收种子,在含卡那霉素的MS 培养基中发芽筛选。

用叶盘法转化烟草,经不定芽诱导、生根培养,获转基因烟草植株。

T1代转基因拟南芥和转基因烟草植株经卡那霉素检测、PCR 、RT-PCR 检测后,初步表明目的基因已在植株中转化成功,并可以正常转录。

关键词:陆地棉;拟南芥;accD 基因中图分类号:S336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2009-0791Construction of Plant Expression Vector on accD Gene fom Gossypuum hirsutumand Its Genetic Transformation Zhang Yuxing 1,2,3,Cui Yan 3,Zhu Jianbo 3,Zhou Peng 2(1College of Agronomy,Hainan University ,Danzhou Hainan 571737;2National Key Biotechnology Laboratory for Tropical Crops,Institut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CATAS,Haikou,571101;3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hihezi Universit ,Shihezi Xinjiang 832003)Abstract:The acetyl-CoA carboxylase (ACCase)is the rate-limiting enzyme of fatty acids synthesis.The accD Gene and transit peptide of CAC3Gene was amplified from Gossypuum hirsutum Genome and Arabidopsis thaliana Geneome.Plant Expression Vector of Fusion Transit Peptide of CAC3Gene and accD Gene was constructed.The Vector of pBI-CAC3tp -accD were transferred into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ng infiltration and leaf discs method,the gene were transferred into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tobacco cell.The seed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were selected on solid medium containing Kanamycin.Transferred leafs of tobacco were selected on solid medium containing Kanamycin.Transgenic Arabidopsis thaliana (T1)and tobacco plants were found containing purpose gene by PCR.After RT-PCR,it shows that the CAC3tp -accD gene could transcript normally.Key words:Gossypuum hirsutum,rabidopsis thaliana,accD Gene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36-40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Bulletin0引言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ACCase)是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是碳流进入脂肪酸生物合成的重要调控位点[1-4]。

生物体中ACCase 有2种类型,一种是异质型(heterom-eric),另一类为同质型(homomeric)。

在构成异质型ACCase 的4个亚基中β-CT 较为特殊,它由叶绿体基因组中的accD 基因编码。

脂肪酸合成的前体是乙酰辅酶A ,它首先在ACCase 的作用下羧化形成丙二酰CoA 。

然后脂肪酸合成酶以丙二酰辅酶A 为底物进行连续的聚合反应,以每次循环增加两个碳的频率合成酰基碳链,进一步合成16~18碳的饱和脂肪酸。

高等植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5]。

鉴于ACCase 在脂肪酸生物合成中的关键作用,人们期望能通过超量表达ACCase 基因提高油菜、大豆、芝麻和向日葵等油料作物的种子含油量。

如Roesler 等[6]将油菜种子贮藏蛋白napin 特异表达启动予与拟南芥同质型ACCase 基因ACC1融合,在大豆Rubisco SSU 转移肽的转运下,成功实现了定向将胞质溶胶ACCase 导入于油菜叶绿体,获得的转基因油菜T1代。

Davis 等[7]将噬菌体T7强启动子与大肠杆菌ACCase 酶4个亚基编码基因连接(accB 、accC 、accD 和accA 依次排列),构建成一个细菌多顺反子,用其转化了大肠杆菌。

笔者根据NCBI 公布的陆地棉ACCase 羧基转移酶β亚基基因序列采用PCR 方法克隆了accD 基因,使该基因与拟南芥羧基转移酶α亚基编码基因CAC3中定位于叶绿体的转运肽相连,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CAC3tp-accD ,用CAC3基因转运肽介导的叶绿体间接转化方法转化拟南芥和烟草。

为将来实现转基因植物的脂肪酸含量的调控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植物材料陆地棉(新陆早17号)由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惠增;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由北京大学蛋白质及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林忠平教授惠赠;烟草(Nicotiana tabacum var.Winsconsin38)由石河子大学植物病毒研究室刘升学博士提供,无菌苗由石河子大学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培养;烟草NC89由石河子大学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提供;1.1.2植物表达载体pBI121-CAC3tp-accD ,构建方法参见张煜星等[8],由石河子大学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保存。

1.2方法1.2.1引物的设计根据NCBI 公布的陆地棉ACCase 羧基转移酶β亚基基因(accD )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P1:5-ATCGATATGGAA ATAGAGGCAAGAAAGC-3,P2:5-GAGCTCACAAAGTCA AAGCCCATT ACG C-3,在其上游引物5’引入ClaI 位点,在其下游引物5’引入SacI 位点。

根据NCBI 公布的拟南芥ACCase 羧基转移酶α亚基基因(CAC3)的序列,设计一对扩增转运肽(CAC3tp )引物P3:5-TCTAGAGAACTCAACGCAA AAAATGGC-3,P4:5-ATCGATTACATCAACAATCTT CTTCTCCAA T-3,在其上游引物5’引入XbaI 位点,在其下游引物5’引入ClaI 位点。

1.2.2渗透法转化拟南芥将拟南芥的种子(T0)放于4℃春化3天,播种于花盆中,放于温室中,高湿度,强光照8h ,约经过2月,可进行转化试验,转化前浇水,使气孔打开,提高转化效率。

活化农杆菌pBI121-CAC3tp-accD 至OD 1.0左右,离心沉淀菌,去上清,用500ml 含5%蔗糖加表面活性剂Silwet-77100μl 溶解菌体,即可进行转化试验。

将开花的拟南芥倒置于烧杯中,浸没10min ,平放3min ,等水干后,用保鲜膜包裹,放于黑暗中16~24h ,撕去保鲜膜。

调整光照16h ,1个月后收集种子(T1代)。

将所收集的种子消毒后在无糖MS(含Kan 50mg/L)培养基中发芽,进行筛选。

培养基中加入Kan 200mg/L 继续进行筛选,将生长良好的幼芽由培养基转移到蛭石中,调整光照,1个月后可再次收集种子(T2代)。

1.2.3叶盘法转化烟草将农杆菌接种至含抗生素LB 固体平板上,28℃恒温培养24~48h ;挑取一单菌落接种至含抗生素的LB 液体培养基中,28℃恒温培养;取200μl 上述培养物,加入到20ml 含抗生素的LB 液体培养基中,28℃,250r/min 振荡培养4~5h ,至OD 600=0.3~0.4;将此培养物离心,收集菌体,用MS 液体培养基重悬菌体,即为转化用的侵染液。

取无菌烟草小苗的叶片,剪成1cm 2左右的小块(切掉叶边),将剪好的叶片放入农杆菌悬液中,放在28℃摇床上轻摇10~15min ,取出叶片,用滤纸吸干菌液,铺在共培养培养基(MS+6-BA 2mg/L +IAA 0.3mg/L )暗共培养2~3天后转移到筛选培养基上(MS+6-BA 2mg/L +IAA 0.3mg/L +Kan 50mg/L+Carb500mg/L )20天换一次培养基,大约2~3周可诱导出不定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