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生物圈综合测试题

合集下载

山东省济南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然界里,生物与环境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脱离了环境的生物无法生存,而离开了生物的环境也失去了意义。

下列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雪莲——低海拔平原B.亚洲象——高山雪原C.鼠妇——阴暗潮湿的地方2.腾飞生物课外学习小组开展“稻田养虾”综合实践活动,让稻田为小龙虾提供害虫和杂草等食物;小龙虾活动时能松土通气,其排泄物还可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有时青蛙会以虾苗为食;这样维持生态平衡,从而获得水稻和小龙虾的“双丰收”。

请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青蛙B.害虫C.稻田D.虾苗2.稻田为小龙虾提供害虫和杂草等食物,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为水稻提供有机肥,这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能生长B.需要营养C.能进行呼吸D.能繁殖3.该学习小组的成员到稻田捕捉小龙虾时,小龙虾会四散逃避,下列与此现象体现了同一种生物特征的是()A.雨后春笋B.朵朵葵花向太阳C.蘑菇长大D.母鸡孵卵4.生物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都能够运动B.生物都能说话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生物都能生长繁殖3.枯叶蝶的外形和体色与枯叶相似,沙漠中骆驼刺的根扎得很深。

下列现象与此相似的是( )A.缺乏肥力,番石榴结的果很小B.奶奶的白头发被染成了黑色C.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D.福建茶被园林工人修剪得整整齐齐4.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这句谚语说明()A.环境适应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5.日本政府不顾全球人民反对启动了福岛核污水排海,已知物质X在生物体内不易被分解排出,且会随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传递。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作业习题(含答案解析)(138)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作业习题(含答案解析)(138)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作业习题(含答案解析)34一、单选题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草→食草昆虫→老虎→山羊B.食虫鸟→草→老鹰C.草→蚱蜢→食虫鸟→蛇→老鹰D.狐→老鹰→食虫鸟→蚱蜢→草【答案】C【分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特点是:一般3至5个环节;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一般位于第二环节的是植食性动物;位于其它环节的是肉食性动物。

【详解】A.起点是草,属于生产者,终点是山羊,属于消费者,但此选项中各生物间不存在食物关系,如:老虎不吃昆虫;山羊不吃老虎,错误。

B.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但此链条不是,错误。

C.该选项符合食物链的定义,起点是草,为生产者,终点是老鹰为消费者,正确。

D.食物链的起点是狐,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终点是草为植物,属于生产者,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食物链的特点和书写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在生态系统中,正确的食物链是()A.阳光→草→牛→虎B.玉米→鼠→细菌C.蛇→蛙→昆虫D.草→兔→鹰【答案】D【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错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B错误;蛇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C错误;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3.如图是我县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B.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C.农作物是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D.有害物质积累最多的动物是鸟和蛇【答案】B【解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作业习题(含答案解析)(51)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作业习题(含答案解析)(51)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作业习题(含答案解析)26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B.一条河流C.一片农田里所有的植物D.一块草地【答案】C【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A.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不符合题意。

B.一条河流既包括了河流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不符合题意。

C.一片农田里所有的植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

D.一块草地,既包括了草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不符合题意。

【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2.关于生物圈的相关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会影响生物圈其他生物的生存D.生物圈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最初来自于绿色植物【答案】A【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详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是最大的生物圈,故A正确。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作用,故B错误。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七年级生物学上册人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空2分,共60分)1.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

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壤B.空气C.温度D.阳光2.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3.下图是两棵植物,你认为A植物分布在什么环境里()A.干旱地B.湿润地区C.寒冷地区D.温暖地区4.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A.农民B.农作物C.耕地D.耕牛5.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

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阳光B.水分C.温度D.海拔高度6.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然调节能力最大的是()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8.下列属于生物的是()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A.①⑤⑦⑧B.①③④⑧C.②③④⑥D.②⑤⑥⑦9.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在池塘中有一个食物链:浮游植物一水蚤一鱼一鱼鹰,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A.浮游生物B.水蚤C.鱼D.鱼鹰10.在下列各项中,与动物捕食有相同生理功能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排除体内的废物C.给汽车加油D.树苗长大11.不借助任何工具,可以生活在生物圈的任何圈层的生物是()A.哺乳类动物B.人类C.鱼类D.细菌类12.下列现象中,不是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A.酸雨B.竹子开花C.温室效应D.水土流失13.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B.鱼的体型为梭型C.牦牛的绒很保暖D.孔雀开屏14.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B.海洋生态系统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D.一块草地15.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生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

2022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综合测评试题(含详细解析)

2022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综合测评试题(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综合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4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下列可以体现竞争关系的是()A.螳螂捕禅,黄雀在后B.草盛豆苗稀C.狼狈为奸 D.肚中蛔虫2、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其中不.包括()A.需要营养B.能够运动C.进行繁殖D.遗传和变异3、下表是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以下修改意见正确的是()A.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设置为5℃B.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C.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设置为25℃D.左右两侧鼠妇数量不能再增加或者减少4、我们课本第一章中教会我们开启生物科学之门,学会观察。

某校老师带学生调查公园中的生物,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甲发现一只老鼠,既害怕又觉得很恶心,就没有记录B.乙发现几株从未见过的小花,便将它们拔起,准备带回学校去问老师C.丁拨开草丛,一只蝗虫跳出来蹦到了公园栅栏外,于是将它也记录下来D.丙的调查记录中有蟋蟀,看到其他同学的记录中都没有,于是将它删掉了5、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图显示的食物链条数是A.一条B.两条C.三条D.四条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物圈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表面C.大气圈底层、水圈全部、岩石圈上层D.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7、下列叙述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雨露滋润禾苗壮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8、沼泽地属于下列哪一类生态系统()A.淡水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9、含羞草受到碰触展开的叶片合拢属于生物特征中的()A.生长和繁殖B.遗传和变异C.应激性D.新陈代谢10、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第Ⅱ卷(非选择题 6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叫做__________,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生物圈习题精选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与生物圈习题精选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近几年,由于河北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周围的鸟类越来越多了,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2、朝蝇暮蚊表明动物的习性会受到()的影响。

A.光照 B.温度 C.水分 D.空气3、下列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是()A.森林净化空气B.蚯蚓改良土壤C.蚊蝇传播疾病D.土壤条件的差异可使牵牛花呈现出不同的颜色4、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 B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C喜欢雨后晒太阳 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5、北极的极地狐耳朵小,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B.水分C.光照D.空气6、森林茂密的地方,大气湿度大,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大气影响植物的生存D.植物生长需要水分7、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B、山清水秀,穷山恶水C、橘生淮南为橘,逾淮则为枳D、随手捡拾垃圾,使环境整洁8、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如果去西藏旅游就会出现“高原反应”,与此相关的环境因素是()A、温度B、氧气C、水D、阳光9、一种捕食小虫的动物,白天一般不活动,傍晚出来觅食,其体色黑暗,白天很可能是在()的地方休息.A.干燥的地方 B.潮湿的地方 C.黑暗的地方 D.明亮的地方10、蚯蚓的生存环境是()A.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B.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C.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D.干燥、疏松的土壤11、对一只生活在山上的野兔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A.阳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B.山上的植物和动物C.除野兔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D.除这只野兔处的其他野兔、其他生物和非生物12、与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羚羊有关的生态因素中,不属于生物因素的是()A.阳光 B.合作 C.竞争 D.捕食13、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需要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 .缺少生产者B .没有消费者C .分解者很少D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14、下列不能完整表示食物链的是()A .花生→鼠→蛇B .树→虫→啄木鸟C .水稻→蝗虫→青蛙D .小虾→小鱼→大鱼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B .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同,一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可以反复利用1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A .食肉动物B .生产者C .消费者D .分解者17、某地大量捕捉青蛙,导致稻田里的害虫大量繁殖,使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其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中的()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食物链18、如图依次表示 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

安徽省安庆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安徽省安庆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现象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生老病死B.智能机寿命长C.潮起潮落D.山谷回声2.下列有关食物链“草→鼠→蛇→鹰”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链中鹰获得有毒物质最少B.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C.该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D.该食物链中,蛇和鼠之间是捕食关系3.小明想验证“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一只健康的鼠妇做实验材料B.除温度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鼠妇生活C.为鼠妇提供明亮和黑暗两种生活环境D.认真操作,统计一次实验结果即可4.“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紧密不分5.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反映生物能够A.进行呼吸B.生长和繁殖C.新陈代谢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6.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和蚌是捕食关系B.“南橘北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影响环境D.“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7.“不经一番彻骨寒,怎的梅花扑鼻来”,引起梅花开花的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B.降水C.光照D.食物8.牵牛花又称“勤娘子”,通常清晨开放,傍晚关闭。

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生长B.具有应激性C.能繁殖D.能进行新陈代谢9.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圈与栖息地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B.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D.绿孔雀与野大豆、丹顶鹤的栖息地类型相同10.下列自然现象与生物的基本特征不符的是()A.大雁南飞——生物能适应环境B.青霉菌产生孢子——生物能繁殖后代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满园桃花皆相似,朵朵桃花不相同——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11.把一条死掉的小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小鱼不见了。

山西省忻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山西省忻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山西省忻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综合诊断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水库B.水库的所有植物C.水库的所有动物D.水库的所有生物2.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植被丰富的树林中空气清新B.人类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造成大气污染C.深山阴湿的岩石上长有苔藓D.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3.一名学生在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后,绘制了食物网简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不仅有捕食关系B.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环境C.该食物网中鹰体内有机物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D.若杂食性的鸟全部被猎杀,则昆虫和绿色植物的数量都会持续增长4.下列哪条食物链符合生物学原理( )A.蘑菇→松鼠→狐狸B.草←野兔←狼C.植物→昆虫→鸟D.小虾→小鱼→大鱼5.下列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C.一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一些D.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岩石圈的表面、水圈大部、大气圈底部6.避役俗称“变色龙”,它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体现了(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D.生物与环境无关7.最近,新冠病毒又以新的面目——奥密克绒变异株继续在全球肆虐,这反映出其所具有的生物特征是()A.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能生长和繁殖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由细胞构成8.大熊猫爱吃竹子,但有时也“开荤”,竹鼠就是其“开荤”的对象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one thing 2
ing and S C、猫头鹰→老虎→种子 D、青蛙→蛇→鼠→猫头鹰
(2)在(1)中,若房间的光线很暗,5min 后观察,_____________出现(1)中
th 42、生物圈具有自我维持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种能力是( )
的结果(填“能”或“不能”)
e A、无限的 B、不受影响 C、有限的 D、永不改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ng 7、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 于( )
th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
ll 8、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合拢下垂这个生命现象属于(

A、新陈代谢
B、应激性
A C、变异
D、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nd 9、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三大类的依据是( )
,图中动物可统称为

ll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此食物网中,总共有
20、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
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
A、没有二氧化碳
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
D、水温太低
y one thing 1
ing and S 21、果农在移栽植物幼苗的初期,幼苗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是下列哪种条件缺乏
th 引起的( )
e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
th 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in C、树木的大量砍伐
D、海洋石油开采
48、下列那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
s A、呼伦贝尔大草原
B、青海湖
ing C、人工蔬菜大棚
D、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th 二、填空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in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be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ir 5、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e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th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in 6、下列说法不是所有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
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
s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a A、用途 B、生活环境 C、形态结构 D、个人喜好
e 10、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
tim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a 11、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 )
t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
a 12、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35、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
36、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后增
37、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
o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go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re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a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g 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38、下列是一些池塘中常见的生物①鱼类②藻类③水生甲虫④池边杂食动物⑤水蚤
将上述各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次序为( )
A、④→①→②→③→⑤
B、②→⑤→③→①→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⑤→④→③→①
39、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______________外都保持相同,
D、考察队把 DDT 带到南极
形成了________两种环境的对照。
re 45、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
(6)实验中用了 10 只鼠妇而不用 1 只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A、人 B、绿色植物 C、高楼大厦 D、动物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一条食物链为
nd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 (4)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良好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

a 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设置对照实验,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 。
e 所研究的变量引起的。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研究的变量是 ( 5)如果鼠的数量减少,短期内蛇的数量怎样变化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问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 A、A→B→C→D→E B、E→D→C→B→A C、D→A→B→C→E D、C→E→B→A→D
40、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 ( ) A、少量增加 B、富集 C、减少 D、不变
41、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草→兔子→狐狸→狼 B、植物遗体→真菌→动物
d for so 三、拓展创新 o 1、洗洁精是家庭常用的洗涤用品,人们常常使用它清洗餐具、瓜果蔬菜等。在使 go 用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洗洁精对人体有害吗?
(1)、王微同学的探究过程如下,请你回答有关问题:实验材料:金鱼若干条、
re 洗洁精以及其它必要的实验材料。 a ①王微同学提出的问题是:洗洁精对金鱼有伤害吗? g ②王微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③王微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水缸,分别标记为 A、B,在每个水缸 be 中倒入 2000 毫升的清水,在 A 缸中加入 100 毫升洗洁精,B 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 ir 然后取 2 条大小、活动状况一样的金鱼,一条放入 A 缸中,一条放入 B 缸中,置于 e 温度相同的同一环境下,并定期饲喂相同的食物。定期观察金鱼的活动状况和进食 th 情况。该实验设计有两处明显的不妥,它们是: 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6、对于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
()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 与 B 的总和
D、A 与 B 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它蝗虫
17、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

A、阳光 B、水分 C、空气 D、有机物
e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营养物质
m 22、地球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
so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以上三项
r 23、下列做法中,不属于正确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
fo A、查阅书刊报纸
B、拜访有关人士
d C、臆造拼凑数据
D、上网搜索
o 24、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 ( )
fo 物体内也发现了 DDT,这种现象说明( )
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 )
d A、DDT 挥发性极强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o 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提出结论
go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ing and S 生物与生物圈测试题
th 一、选择题:
e 1、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m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so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r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fo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d 2、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3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个池塘
34、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
ll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A D、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nd 30、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 )
a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e 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
tim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a 31、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t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
a 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32、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