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课件生物圈中的人-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精品教学课件

3. (2020广东广州中考)如图中,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
A.阳光 C.图中所有生物
B.池塘中的水草和鱼 D.图整1个-2-池2-1塘
答案 D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 态系统,因此题图中整个池塘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4.(2019黑龙江绥化中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答案 D 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宜细菌、
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圾留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
分解有机物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
9.下列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非生物部分的是
()
A.阳光
B.小麦
C.蚜虫
D.细菌
答案 A 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A阳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答案 C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会分解动植物遗体,它们是生态系
统中的分解者。
8.(2020河南开封中考)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
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
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课堂小 结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
习了哪些内容?大胆
地说说自己的体会、
感受或想法。与同学
?
相互交流讨论。
教师寄 语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
奥秘,希望同学们能遇事独立,
积极探索钻研,解决更多的难
题。 谢谢!
A.①②
B.⑥⑦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PPT课件

②小麦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
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③你在一些音像资料上看到的猎豹发现角马后迅速
追击,角马发现猎豹后快速逃跑。
上述三段文字分别说明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1)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2)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3)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
18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9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20
如果想知道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 。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21
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3、关注周边生物的生存状况,逐步养成保护生
物及其生存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
A.需要营养
B.能生长
C.能呼吸
D.能排泄
15
3.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是( D)
A.都具有细胞结构 B.都能快速运动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生长和繁殖 4.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D) A.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4
探究主题三:调查注意事项
1、调查要如实记录 2、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动
物的生活环境 3、注意安全
25
探究主题四: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归类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课件《生物圈中的人

03
人体具有一系列生理机制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如体温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等。
人体对环境的适应
人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人体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如对冷、热、高 海拔等环境的适应。
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
人体可以通过生理和行为上的变化来适应环境,如长期生活在高海 拔地区的人会逐渐适应低氧环境。
肌肉系统
肌肉是人体运动和维持姿势的重要组织,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人体肌肉 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类型,各类型肌肉在人体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神经系统
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 感受、传递和整合信息的功能。神经 元通过突触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 络,实现神经系统对身体的控制。
脑与脊髓
生物圈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生物,从微生物到人类,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人类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与其它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
02
人的身体系统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负பைடு நூலகம்摄取、消 化、吸收和排泄食物的器官总称 。它由口腔、食管、胃、小肠、
大肠等部分组成。
消化过程
食物在消化系统的过程中,通过 物理和化学方式被分解为小分子 物质,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 ,这些物质可以被身体细胞所吸
循环过程
循环过程中,血液通过心脏的收缩和 舒张作用,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 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回收废物和二氧 化碳。
03
人体结构与功能
骨骼与肌肉
骨骼系统
骨骼是人体的重要支撑结构,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维持身体姿势等功能。人体 骨骼分为头骨、脊椎骨、肋骨等部分,各部分骨骼协同工作,保证人体正常生 理功能。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在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到:“课程内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本单元集中体现了这一设计思路。其内容结构严谨,观点清晰,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
7、知道青春期的卫常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资料,观看录像、图片等方式,培养观察、探究、分析和概述总结的能力
2、结合讨论、交流、情境表演等,培养敢说、敢问、大胆发言、积极展示,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我。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4、通过观察图片、看录象提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5、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表演的能力
3、你有没有出现月经?月经期间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吗?
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
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男生?你为什么会喜欢他呢?
7、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
问卷调查
1、你是()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
2、你出现喉结了吗?
再一类是“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即可在教学中应用也可鼓励学生阅读,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与人类个体发生和发育的大致过程;
2、了解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
3、知道一些基本的卫生保健措施的科学依据;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PPT课件

植物
动物
真菌
细菌
按生活环境分类:
陆 生 生 物
水 生 生 物
按
用
途
分
类
:
作物
家禽
家畜 宠物
小结: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
按 形态结构特点 分为 按照 生活环境 分为 按照 用途 分为
植物 动物 其他生物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作物 家畜 家禽 宠物
D 1.下列哪项不属于调查?
A 人口普查 B 森林资源调查 C 水资源抽样调查 D 仔细观察牛并拍照 2.以下是小明在校园调查时记录的生物名称:狗尾草、火炬
阴暗(纸板) 明亮(玻璃板)
④实施探究方案:(制作记录表格:)
平均值 环境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 暗 明
⑤得到结果、分析结果:(取平均值)
⑥得出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做完实验后,要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 的自然环境!)
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C )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5、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 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
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B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海拔高度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C )
A、合作
3.调节气候,提供丰 富的海产品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下去。枯叶蝶竹节
虫
变色龙
2.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 退耕还林(草) 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沙地种植植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全套ppt课件

地 球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岩石圈的表面
水
圈
大气圈的底部
的 大
部
生物圈的范围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1、动植物种类较为 繁多,生态系统结 构较为复杂,自动 调节能力较强。
2、调节气候。森林 在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方面起着重要 作用,有“绿色水 库”、“地球之肺” 之称。
B、食物网
C、捕食
D、
竞争
7、在培养蘑菇的C 培养基上发现长出了霉菌,蘑菇和霉
菌的关系是 ( ) A.互利共生 B.种内斗争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8、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 B )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一群麻雀一起去觅食 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争斗 D. 小鸟为占巢区而在周围鸣叫
9. 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
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C )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5、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 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
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B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海拔高度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C )
A、合作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身边有各种各样 的事物,大家能不能说出什么是生物?
大家可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举出一 些事物,并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 物?
一、什么是生物
初中生物_专题复习:生物圈中的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_专题复习:⽣物圈中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专题复习:⽣物圈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能熟练记忆⼈体四⼤系统的知识结构内容。
2.准确把握,全⾯理解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重难点。
过程与⽅法:能完成知识记忆理解基础上的迁移和综合应⽤,解决中考重要考点问题,并学会分析、研究做题思路、规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体是⼀个统⼀整体的⽣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把握,全⾯理解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重难点。
教学难点:知识的的迁移和综合应⽤,学会分析、研究做题思路、规律、⽅法。
三.教学⽅式与⼿段在复习重难点知识及中考命题点的基础上,通过知识框架的构建、典例训练及中考真题演练进⼀步巩固和深化这部分的知识,解决中考重要考点问题,总结做题思路、规律、⽅法等。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导⼊1.⼈体有⼏⼤系统组成?导语:⼈体各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协调配合,使之成为⼀个统⼀的整体,本节课我们从消化、呼吸、循环及泌尿系统之间的联系⼊⼿复习⽣物圈中的⼈。
2.明确复习⽬标⽣答:⼋⼤系统使学⽣明确⼈体是⼀个统⼀的整体,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为知识构建做准备。
任务⼀、知识梳理,师⽣共同突破重难点和命题点⼀消化系统(知1、这份早餐能为⼈体提供哪些营养物质?⽣答:⽔、⽆机盐、维⽣素、糖类、脂肪、蛋⽩质等进⼀步提问:其中哪些物质可以被1.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复习⾷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考命题点内容识回忆、内容突破)命题点⼆呼吸系统(知识回忆、内容突破)命题点三循环系统(知识回忆、内容突破)直接吸收?哪些还需要经过消化之后才被吸收?⽣答:⽔、⽆机盐、维⽣素可以被直接吸收;糖类、蛋⽩质、脂肪需要经消化道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2、淀粉、蛋⽩质、脂肪在整个消化道中消化的过程分别是怎样的?提⽰:⽣从这⼏个⽅⾯思考作答淀粉、蛋⽩质、脂肪的消化过程:最初消化的部位→参与的消化液→初产物;最终消化的部位→参与的消化液→最终产物。
初中生物《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适用年七年级级所需时共用2课时,每周3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章内容是《标准》中二级主题“人事生物圈中的一员”的主要部分。
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空间、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人才得以生存、生产和生活。
与此同时,人类的这些活动也对环境产生影响,有些影响已经涉及整个生物圈。
人在生物圈中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许多负面影响已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迫使人们不得不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
本章作为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收尾之章,就是要明确的向学生传递这些信息,增强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认识。
本章先后安排了“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和“保护我们的家园”两个专题。
专题一通过“森林的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对比,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等事实,让学生认同人类活动可以减少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讨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而造成的生态破坏、资源枯竭,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充分理解人与生物圈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意识的保护家园的重要性。
专题二通过常见生物用品的制作原料与最终来源调查,明确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制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形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并认同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有的家园。
单元重点:通过分析讨论砍伐森林的方式,说明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认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单元难点:认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分析讨论砍伐森林的方式,说明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2.通过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资料的分析,举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3.通过对常见生活用品的最终来源来调查和生物圈价值的讨论等活动,说明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生物圈。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定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形成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沫若
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圈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插入人教社视频资源)
辩论
地球上的生物是进 化来的,还是神创 造的?
?
?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达尔文认为:人类起源于“某些原始 细胞”,后来逐渐进化,变成了鱼、 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其中一些哺 乳动物再经过进化变成古代的类人猿, 然后才进化成今天的人类。达尔文伟 大的著作《物种起源》,于1859年出 版。提出了人是由低等动物逐渐演变 后,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3)古人类化石及石器反应出古人类运动 方式和使用工具上有哪些特点?
运动方式主要是臂行,使用 工具主要是使用自然工具。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 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 益减少,为什么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样呢?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 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2)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森林古猿 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影响?
一部分森林古猿就从树上生活转移 到地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