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

七上生物总结(知识点)第一章:生物的五大特征1.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细胞内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进行细胞分裂。

1.2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多样性表现在大小、形状、结构和功能上。

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决定了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

1.3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比如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器官。

1.4 细胞的生物膜和物质运输生物膜是细胞的外膜,通过不同的渗透方式实现物质的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方式。

1.5 细胞的代谢和物质内在调节细胞通过代谢过程吸收能量和物质,同时排出废物。

细胞内部有一套复杂的内在调节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来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第二章:生物的发展和生殖2.1 生物的发育过程生物的发育过程包括生长、分裂、分化和再生。

2.2 生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生物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进行繁殖;无性生殖是生物通过无性生殖细胞的分裂进行繁殖。

2.3 生物的生殖方式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卵生、胚胎发育和母体发育等。

2.4 生物的基因和遗传基因是生物种群内传递遗传信息的单位,生物的基因由DNA分子构成。

遗传是生物通过基因传递信息的方式,表现在性状的传递和变异上。

第三章:生物的分类和进化3.1 生物的分类方法生物的分类方法包括根据特征、形态、生理和遗传等方面进行分类。

3.2 生物的分类系统生物的分类系统包括物种、属、科、目、纲、门和界等不同级别。

3.3 生物的进化理论生物的进化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现代综合进化论。

生物的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通过自然选择、性选择和变异等方式实现。

3.4 生物的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和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

种群的数量和结构受到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影响。

3.5 生物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生物群落、生境等环境要素。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一、我们周围的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2.生物的生命现象:①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②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③都能新陈代谢;④生殖、遗传、变异;⑤都有应激性;⑥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

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

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2第二章探索生命一、探索生命的器具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 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必考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的主要特征:生长. 繁殖. 应激性. 新陈代谢(最基本特征)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人,猫,草等5、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6、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重要事件:林奈(分类学之父),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7、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8、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除病毒以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单细胞生物如:衣藻、变形虫、细菌和多细胞生物如狗、人等。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9、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质:含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由外到内)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是细胞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并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

10、植物细胞: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包含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结构。

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核:是细胞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并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⑴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⑵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注意叶绿体和液泡的写法)细胞呼吸作用进行能量转换的场所线粒体;植物光合作用进行能量转换的场所叶绿体⑶液泡内的液体叫细胞液,含有营养成分(如糖和色素,果汁就是一种细胞液)11、细胞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膜内陷,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植物细胞:细胞核一分为二→中间出现新细胞膜、新细胞壁,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 生物的特征。

-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 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 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环境影响生物: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对生物都有影响。

-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等都与环境相适应。

-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的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如蚯蚓松土、植物防风固沙等。

4. 生态系统。

- 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 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显微镜的使用。

- 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压片夹、反光镜等。

- 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1.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b.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d.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4.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交流注意: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a.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

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

b.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条件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C.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准确。

5.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显微镜的组成目镜(放大物像)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粗准焦螺旋(调焦距)细准焦螺旋(调焦距)转换器(调换物镜)物镜(放大物像)镜臂(提握镜身)压片夹(固定玻片)载物台(放玻片)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通光孔(光线通过)反光镜(使光线射入物镜)镜柱(支持镜身)镜座(稳定镜身)6.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②对光: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聚光作用)。

用低倍镜对光,选择合适的光圈并调节反光镜来调节光线),直到看到一个白亮圆形的视野。

③观察: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调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简下降,找到细胞。

(第一单元)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大猫生小猫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1、直接用肉眼,有时还需要测量。

2、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3、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1、调查的方法(1)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2)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3)调查范围很大时,要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4)调查过程要如实记录;(5)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统计。

2、方法步骤(1)选择调查范围(2)分组(3)设计调查路线(4)调查(5)归类(6)整理二、生物归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归类:植物、动物、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归类: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biosphere)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ecological factor) 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3、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4、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①实验思路②设置相同点③设置对照(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内容概括细胞生物学: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分类,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

此外还探讨了细胞的分裂与增殖方式,如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

生物体的组成与结构层次:阐述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统以及生物体的整体结构层次。

通过了解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遗传与变异: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等。

同时还探讨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变异现象。

生物与环境:阐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保护等。

同时也探讨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适应策略。

生物的生理过程:介绍生物的新陈代谢、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理过程,以及生物体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

此外还探讨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1. 介绍七年级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基础知识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程是整个生物学教育的重要基石,作为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在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刚进入中学时代的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首先从重要性的角度来看,学习生物学有助于揭示生命的奥秘和多样性,有助于学生理解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随着环境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能力也将通过生物学的学习而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自然科学和人类文明的进程,并培养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基础知识涵盖了生命的本质、细胞结构、生物分类、生物体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等核心内容。

学生将初步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如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此外本课程还将介绍基本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和推理等,这些都是理解生物学概念和现象的基础工具。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将能够建立起对生物学的整体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上册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初一上册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

初一上册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初一上册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七年级上册生物学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复习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生态系统组成细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4、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
5、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结构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植物生活所需。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2.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

植株高大。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古代的蕨类植物成为煤炭。

种子植物
4、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5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6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7、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

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
子)和双子叶植物(梅)。

8、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9、.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有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

(自下而上)
10、花的结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里有胚珠)、雄蕊(花药,花丝)最重要的是雌蕊和雄蕊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
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开花→结果→衰老→死亡
11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昆虫传粉(虫媒花)、风传粉(风媒花)、人工授粉
12、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

花粉管中
形的细胞——保卫细胞组成
17、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叶绿体利用光能)
18、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19、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
20、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