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张问达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优等生百日冲刺系列之专题6: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

优等生百日冲刺系列之专题6: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

优等生百日冲刺系列之专题6: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的呼喊。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3.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3.杜甫的《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望岳》中,“,”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5.《望岳》中“,”,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6.《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

【答案】1.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易错成语勤温习1.以文为是诗,自昌黎始,至东坡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大放厥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

现用来指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即使从原义角度,东坡也不以议论见长。

)2.有些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文不加点,形容文章写得极快且毫无修改痕迹。

这里误解为不加标点。

)3.湖南湘潭市有人利用封建迷信行骗坑人,有关方面守株待兔,一举将行骗的人抓获。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与语境完全不符。

)4.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

(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表示东西下落不明,用“不翼而飞”。

)5.上了高中,英语课上老师只说英语,这让英语基础差的同学简直不知所云。

《宋史—张问传》“张问,字昌言,襄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宋史—张问传》“张问,字昌言,襄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宋史—张问传》“张问,字昌言,襄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问,字.昌言,襄阳人也。

进士起家,通判大名府。

群牧地在魏,岁久冒入于民。

有司..按旧籍括之,地数易主,券不明,吏苟趣办,持诏书夺人田,至毁室卢、发丘墓。

问至,则曰:“是岂朝廷意耶?”其上以闻。

仁宗谕大臣曰:“吏用心悉如问,何患赤子之不安也。

”立罢之。

擢提点河北刑狱。

大河决,议筑小吴,问言:“曹村、小吴南北相直,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

”诏付水官议,久不决,小吴卒溃。

徙江东..、淮南转运使,加直集贤院、户部判官,复为河北转运使。

所部地震,河再决,议者欲调京东民三十万,自澶筑堤抵乾宁。

问言:“堤未能为益,灾伤之余,力役劳民,非计也。

”神宗从之。

问十年不奏考课,诏特迁其官,入为度支副使,拜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

坐误军须,贬知光化军,未几,复使河北。

诸葛公权之乱,郡县株蔓,连逮至数百千人,问上疏申理,止诛首恶。

熙宁..末,知沧州。

自新法行,问独不阿时好。

岁饥,为帝言民苟免常平、助役之苦,反以得流亡为幸,语切直惊人。

元丰定官制,王安礼荐问可任六曹侍郎,帝以其好异论,不用。

历知河阳、潞州。

元祐初,为秘书监、给事中,累官正议大夫,卒,年七十五。

问处己廉洁、尝仕鄜延幕府,与种世衡善,父丧,世衡遗汝州田十顷,辞弗受。

使归,未至而世衡卒。

其子古,用父治命,亦不纳田,芜秽者三十年。

后汝守请以给学,朝廷命反诸种氏。

(选自《宋史·张问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B.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C.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D.而曹村当水/冲赖小吴堤薄/水溢北出/故南堤无患/若筑小吴/则左强而右伤/南岸且决/水并京畿为害/独可于孙/陈两埽/间起堤以备之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明史徐达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达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xx》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

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

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

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

号令明肃,城中宴然。

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

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

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xx.。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

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

达固辞。

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

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帝觇之,大悦。

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

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

后果败,帝益重达。

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译文:徐达,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务农。

徐达年少有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

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奔朱元璋,双方一见如故,言谈十分投机。

到朱元璋南征定远时,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就已位列第一。

不久随朱元璋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攻取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镇抚。

当郭子兴捉住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捉住了太祖朱元璋时,徐达挺身而出,到孙德崖军中请求代替朱元璋,朱元璋得以获还,徐达也获免逃脱。

优等生·高考语文专题6: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

优等生·高考语文专题6: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

优等生�高考语文专题6: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

康熙九年进士。

十八年,授江南吴江知县。

材力强幹,善断疑狱。

征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

居官七年,治行为江南最。

二十五年,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可增岁收百馀万。

巡抚于成龙议不合,上令尚书佛伦往勘,主辅议。

二十七年,琇疏劾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客陈潢阻濬下河。

上御乾清门,召诸大臣,下琇疏,令会同察议。

寻辅入觐,复召诸大臣与议。

琇申言屯田害民,辅坐罢,而擢琇佥都御史。

大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

琇疏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行私,详列诸罪状,并及佛伦、傅拉塔与辅等交通状,于是明珠等降黜有差。

琇直声震天下。

二十八年御史张星法劾山东巡抚钱钰贪黩钰奏辨因及琇尝致书嘱荐即墨知县高上达等却之遂挟嫌使星法诬劾下法司讯。

狱未具,琇疏言:“左都御史马齐於会讯时多方锻炼,必欲实以指使诬劾罪。

”诏责琇疑揣。

寻法司奏琇请讬事实,当夺官。

上以琇平日鲠直敢言,改降五级调用。

三十八年,上南巡,琇迎驾德州。

既还京师,谕大学士阿兰泰等曰:“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

其人有胆量,可授湖广总督,令驰驿赴任。

”琇上官,疏言:“黄州、武昌二府兵米二万七千有奇,运给荆州、郧阳汛地①,悬隔千里,輓输②费不赀,请改折色③。

江夏等十三州县有故明藩产,田瘠赋重,数倍民粮,请一律减徵。

江夏、嘉鱼、汉阳三县濒江地,水齧土陊④,有赋无田者三百馀顷,请豁免。

”皆允行。

四十年,以病乞休,上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未几,琇以病剧再疏求罢,仍慰留。

五十四年,卒。

(节选自《清史稿·郭琇传》)(注)①汛地:军队驻防之地。

在清代兵制中,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均称“汛”,其驻防巡逻的地区称“汛地”。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1(1)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1(1)

B.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 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 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 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 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马上杀了。
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 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 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 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 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 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 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
文言断句与翻译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 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 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 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徐达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徐达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达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

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

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

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

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

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

号令明肃,城中宴然。

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

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

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

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

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

达固辞。

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

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

帝觇之,大悦。

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

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

后果败,帝益重达。

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

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

在军,令出不二。

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

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

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

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译文:徐达,字天德,濠州人,祖先世代务农。

《明史》原文及翻译

《明史》原文及翻译

《明史》原文及翻译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明史》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薛祥,字彦祥,无为人。

从俞通海来归。

俞通海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瓶,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何所窘,遣通海问道归太祖,太祖方驻师和阳,谋渡江,无舟样,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渡江,祥为水寨管军镇抚。

数从征有功。

洪武元年转滑河南,夜半抵蔡河。

贼骤至,祥不为动,好语谕散之。

帝阁大喜。

以方用兵,供亿艰,投京钱都滑运使,分司淮安。

泼河筑堤,自扬达济数百里,丢役均平,民无怨言。

有劳者立奏,授以官。

元都下,官民南迁,道经淮安,祥多方存恤。

山阳、海州民乱,骑马都尉黄琛捕治,诠①误甚众。

祥会鞠②,元验者悉原之。

治淮八年,民相劝为善。

及考满还京,皆焚香,祝其再来,或肖像祀之。

八年投工部尚书。

时造凤阳宫殿。

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

太师李善长奏诸工匠用厌镇法,帝将尽杀之。

祥为分别交替不在工者,并铁石匠皆不预,活者千数。

营谨身殿,有司列中匠为上匠,帝怒其罔,命齐市。

祥在侧,争曰“奏对不实竞杀人,恐非法。

”得旨用腐刑。

祥复徐奏曰“腐,废人矣,莫若杖而使工。

”帝可之。

明年改天下行省为承宣布政司。

以北平重池,特授祥,三年治行称第一。

为胡惟庸所恶,坐营建扰民,滴知嘉兴府。

惟庸诛,复召为工部尚书。

帝曰“详臣害汝,何不言?”对曰“臣不知也。

”明年,坐累杖死,天下哀之。

子四人,询琼州,遂为琼山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二一、二六)〔注]①i圭:guii,连累。

②鞠:ju,审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喜曰“天赞我也!” 赞:帮助B.授京最都糟是使,分司淮安司:掌管C.民相劝为善善:好的D.坐营建扰良,滴知嘉兴府坐:因……获罪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方用兵,供亿艰夫夷可近,则游者众B.苛怒其罔,命弃市以乱易整,不武,吾莘还也C.帝可之且罪侯单于初立,恐汉袭芋D.为胡位庸所恶身死人手,丰天下笑者,何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干正确的一项是()T分)A.薛祥原先可能参加水军,后来跟俞通海归顺明太祖朱元璋,渡江后担任水军小头目。

明史姚夔传文言文

明史姚夔传文言文

明史姚夔传文言文姚夔字声伯,慈溪人。

万历己丑进士,授永州教授。

会试对策斥魏忠贤罪,由是削籍。

后以母老乞养归。

天启元年,起南京吏科给事中。

帝既欲开言路,夔请告罢。

帝谕辅臣及都御史刘台以祸福威利以动之,皆不省。

夔曰:“陛下不以夔为可欺耶?”夔疏言:“十五年以来,无大小封疆官非理赐死者。

以夔论,是有十五年矣,独先开出言路者何人哉?且宗藩、交游、所亲不绝于朝者数十人,更有在海外夷岛如宁靖王者,岂臣下畏言路者反畏宗藩、交游、所亲乎?”帝深不怿。

初夔治《春秋》,欲置左丘明为佐,而《公羊》、《榖梁》、《昭明》诸传杂出。

夔益怨望。

会大学士叶向高被劾罢,章下吏部,侍郎黄立极力争得罪,刑部尚书张问达亦以议礼贬。

夔乃与左给事中吴道南、徐作、工科都给事中李长祥以险结上封者言:“向高奏疏,已指斥陛下。

今复引去,即首辅向高、次辅叶向高,二部各一人而已。

群邪并进,大势危急。

”给事中舒化等复连章诋之。

乃以为不可,引疾去。

给事中毛一鹭又言夔:“若再召,则未尝入门矣。

”帝怒,杖一鹭四十。

夔知必致死,谢病去。

寻卒。

夔著《周官新义》,自序其事,谓汉时并封之说非,将建二周之制,以尊天子。

又称:“世宗尝读宋儒文字,谓其释经不合道。

”夔因是作《书解》二卷。

又《考工记图》,盖尝取之齐乘舆器而观之,采其尤奇者,以考工之法画之,若定景钟。

然言三代不能知车服,故作书讥讽,皆无实据,非笃论也。

夔退而私念此举未必非义也。

然使先生以身徇天下而不得,而卒至败亡,虽欲见先生而吾辈且弗与闻矣。

癸亥,帝御奉天殿受朝。

臣僚具本以请,言加恩于廷臣,帝默然久之,曰:“吾前以李长祥狱事见诘,其时当日进谏者为谁?今日谁肯为朕言之?”夔对:“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其时亦有其人。

”帝曰:“已非往日意。

”问诸谏官,皆顿首曰:“然。

”诏不许。

是日,詹事府少詹事周嘉谟等数十人亦以为言,帝益不怿。

夔见诸生谈及经义,辄喟然曰:“此渠所能讲学耶?自命为我治之。

”曰:“敢不惟命是听!”未几,改庶子,充日讲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
原文: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

万历十一年进士。

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

征授刑科给事中。

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

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

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

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

已,巡视厂库。

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

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

进礼科都给事中。

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

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

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

所部水灾,数请蠲贷。

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

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

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

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

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

问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

获恤者七十五人。

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

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诏加少保,乘传归。

五年,魏忠贤擅国。

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

顷之,问达卒。

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

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官。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译文:
张问达,字德允,陕西泾阳人。

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高平县、潍县知县,有德政。

征召授官刑科给事中。

宁夏打仗时,请求全部免去整个陕西省拖欠的赋税,皇帝答应了。

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

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侵吞公款从中获益,又兴建其他项目。

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采纳。

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说:“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官的过失,甚而至于督抚、按察使等重臣。

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毁坏房屋,挖掘坟墓的地步。

皇帝如果不详细追查,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不满情绪啊!”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上疏陈述沿途饥饿的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请求赶快废除全国的矿税,都没有上报给皇帝。

不久,巡视厂库。

过去的惯例,让商人承办内府的器物,都要签名然后送进去,叫作佥商。

可是各有钱的富商大多贿赂皇帝身旁的人请求将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总是予以同意。

张问达两次上疏争执,又极力论证程守训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没有消息。

提升礼科都给事中。

万历三十年(1602)十月,星象发生变化,张问达又请求全部废除矿税。

当时连年日食都集中在四月,张问达认为纯阳之月出现这一情况预示灾变尤其大,先后请求皇帝修身反省,语词极为不安而中肯,皇帝最终没有接受。

不久调任太常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湖广。

湖广境内发水灾,多次请求免除借债。

皇帝正在营造三座宫殿,在湖广采集木材,共
耗资四百二十多万两银子。

张问达多方辛劳,使百姓免于多重困苦。

一段时间后,征召授官刑部右侍郎,除在本部办公外,还兼理都察院的事情。

天启元年(1621)冬天,代替周嘉谟成为吏部尚书。

掌管朝内朝外的大事,处理公众的议论都很融洽。

这时,万历年间上书提意见而受牵连遭到谴责的各大臣蒙冤已经很久了,大多都已死去。

张问达等人规定:受廷杖刑、关进监狱、流放充边的人定为一等,追赠官职,封荫他们的后代;贬职流放、削官职为平民的人定为一等,只追赠他们的官职。

(因此)受到保护的有七十五人。

张问达屡担重任,持论公正,不偏激,也不随波逐流。

起先因任期届满,加封太子太保,到此乞求退休,上十三道疏。

皇帝下诏加封少保,乘着驿车回了家。

天启五年(1625),魏忠贤当政。

御史周维持弹劾张问达极力引荐王之寀树立派系,搞乱朝政,于是剥夺张问达的官职。

皇帝命令张问达捐钱十万两银子资助军事建设。

不久,张问达去世。

因巡抚张维枢的请求,减免捐款的一半。

张问达家由此破产。

崇祯初年,赠太保,荫封他的一个儿子做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