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 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PPT

⑦收集氧气的方法:
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是否已 充满氧气的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立即复燃,则 证明集气瓶已充满氧气。
⑨检验氧气的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里,木条立即复燃,则证明瓶里的气体是氧气。
集时,导管要伸进瓶口,用向上排空气法(见P112图)收 集时,导管要伸到接近瓶底。
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
⑤加热时要先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对着药品所 在的部位加热。
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开始时冒出的气泡不宜立即收集,待到连续不断地冒出气泡时 才收集。结束时,要先撤导管,后停止加热。
CO2 CO2 N2
杂质
除杂方法
HCl或CO2
通过足量NaOH[Ca(OH)2]溶液后,再通 过浓硫酸(2016年考查)
HCl
通过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后,再通 过浓硫酸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2016年考查)
(2)常用气体的净化装置
液体除杂(或
装置类型 干燥)剂
固态干燥(或除杂)剂(不加热)
(2013~2015年考查)
易错易混点1 不会根据实验要求选取合适的气体发生 装置或对装置进行评价
例1 在实验室开放日,请用提供的药品完成氧气、二氧化碳、氢 气三种气体的制取。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实验药品:氯酸钾、高锰酸钾、大理石、锌粒、二氧化锰、稀盐 酸、稀硫酸、10%的过氧化氢溶液。
防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招
二、仪器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加热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实验题(一):气体的制备、收集以及性质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实验题(一):气体的制备、收集以及性质实验

第三章、实验题(一):气体的制备、收集以及性质实验要点:1、①主要是初中教材中常见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制备的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气密性检查、收集装置以及杂质或尾气的处理装置),性质验证、实验现象、结论、操作规则的掌握。

②针对要点1进行制备和收集其他气体的迁移运用。

2、装置的设计流程(从左到右):发生---净化---干燥---收集---尾气处理3、注意的几个问题:气体纯度检验;加热顺序的先后;安全装置;装置改进问题考点梳理:1、制备的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氧气(O2) 二氧化碳(CO 2) 氢气(H 2) 药品 ①装置A ②装置B 反应原理 ① ② ③实 验 装 置A 、固固加热型B 、固液不需加热型固液不需加热型 固液不需加热型 装置特点 固固加热型装置的特点是:①试管口略向 倾斜。

②铁夹夹在离试管口 处③导气管伸入试管不宜④导气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固液不需加热型装置的特点是: ①长颈漏斗下端口要插入 ,防 止 ②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

③不需酒精灯 ④导气管应伸入到集气瓶 何时收集收集原理和方法 ①向 排空气法(O 2的密度 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此法收集到的气体比排水法收集到的干燥。

②排 法(O 2 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此法收集到的气体比排空气法收集到的纯净。

只能用 法收集(CO 2密度 空气, 于水) ①向 排空气法(H 2的密度 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②排 法(H 2 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检验方法验满 方法 ① 排空气法收集的: ②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的收集还可以采用如下装置:(请思考:收集原理分别是什么?气体如何进出?)2、装置气密性检查: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后装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①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固固加热型制气的发生装置)②将导管连接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往长颈漏斗注入水,使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数分钟后,水柱不会下降,则装置不漏气。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课题3制取氧气【基础主干落实】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1)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分解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水+氧气2.发生装置(1)固固加热型: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固液不加热型: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3.收集方法(1)排水法(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4.验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二、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探究实验实验现象:实验(1)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实验(2)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重复实验(2),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减少,将二氧化锰分离出来,再加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

实验结论:二氧化锰能 加快 (填“加快”或“减慢”)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其 质量 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 (1)催化剂:化学反应里能 改变 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特点三、分解反应定义:由 一种 反应物生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 其他物质的反应。

(特点:“一变多”)四、氧气的工业制法1.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 沸点 不同。

2.过程【生活应用】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有强氧化性,在生活中可作为消毒剂,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妙法指引】1.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也不能使原来不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2.同一个反应,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催化剂。

3.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但其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易错提醒】工业制氧气时,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重点案例探析】考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典题】(2023·葫芦岛中考改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说课稿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遵循由浅入深的顺序,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气体制取和收集的基本原理,然后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在演示过程中,我会逐步解释实验的每一步骤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随后,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并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在讨论和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理解排水法、排空气法等气体的收集方法。
-学会检验和验证气体性质的方法。
-熟练掌握气体制取装置的搭建、气体的收集和检测等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复习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问答教学:通过提问和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在于,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情境教学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增强学生的认知;问答教学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小组合作学习则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结合生活实际,展示气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5.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反馈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过程,增强感性认识。
2.情境教学: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气体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现实意义。

实验室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归纳和气体检验及除杂

实验室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归纳和气体检验及除杂
④检验O2:用带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看到木条,证明是氧气。
⑤检验:H2O(水蒸气)通入硫酸铜晶体,看到,CuSO4+5H2O=CuSO4.5H2O
⑥检验NH3:把气体通过的红色试纸,试纸变,则说明有NH3存在。原理为:氨气溶于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中的水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试纸变蓝,设计实验检验下列物质
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如果反应过程剧烈,应该采取措施是。实验结束后,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不会复燃,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如何检测A、D套装置的气密性、。
(4)实验室制取CO2选用的药品是或和,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不选用碳酸钠粉末的原因是,如果选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控制反应速率,应把发生装置B或CDG换为装置。要获得干燥的CO2,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L装置,并在L装置中盛放试剂。如果用M装置收集CO2气体,则气体应从端进入。N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2)制取干燥的氧气时,装置的导管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若只改变装置甲中的药品时,此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3)若将丙装置充满水,就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并量取收集气体的体积,此时装置最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填
字母)。
(4)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回收再利用。采用方法从混合物中分离出MnO2。
4、气体除杂,在集气瓶中放能除杂液体,从端进气端出。
检验
1、氧气检验:将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内,看到木条,则为氧气(原理为氧气有助燃性)。
2、CO2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则为CO2(方程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专题复习(共29张PPT)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专题复习(共29张PPT)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反 2KClO3M=n=O=2 2KCl+3O2↑

原 2KMnO4 === K2MnO4+MnO2+O2
理 方
2 H2O2 =M=nO=2 2H2O + O2 ↑
程 式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
把手拿开,过一会儿,可 看到水沿导管上升,形成水柱, 说明装置不漏气。
先往锥形中加水浸没长颈 漏斗下端,然后夹上止水夹, 再往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的水, 静止一会,如果漏斗液面没下 降,证明气密性良好。
趁热打铁
? 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
A
B
C
D
装置内液面下降, 导管内水柱上升
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
1.发生装置பைடு நூலகம்
B
C
A
D
E
反应物状态:固体+固体、固体 固体+液体、液体+液体
反应条件: 加热
不加热
可随时添加液体
止水夹
有孔塑料 板或橡胶 片
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 .收集装置
A
B
A装置适宜收集 密度比空气大
C
的气体;
B装置适宜收集 密度比空气小 的气体;
C装置适宜收集 不易或难溶于水 的气体;
(4)违反实验室操作规程,会导致实验失败,请分析下列实 验出现异常的可能原因。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广口瓶内出现白雾,导气管导 出的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气味。
使用浓盐酸制二氧化碳 ;

6.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6.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大 ,所以只能用 向上排气法 收集。
4.检验、验满、存放。 (1)检验:将该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
中,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则该气体为二
氧化碳。 (2)验满:将 燃着的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若 木条熄灭 ,则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收集满。 (3)存放:将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 正放 在桌面上(因为二氧化碳的密 度比空气的密度 大 )。
1.下列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是( D ) A.O2 B.N2 C.CO2 D.H2 2.下列不属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是( D ) A.确定所制气体的反应原理 B.选择适合制取该气体的实验装置 C.明确验证所制得气体的方法 D.研究如何使用制得的气体
3.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为了完成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 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D )
3.长颈漏斗的末端应插入液体中,以形成“液封”,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
管口逸出,不利于收集。
4.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的位置,以保证将集气瓶中的空气从底部
全部排出,使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尽可能纯净。
5.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
知识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023北京)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CO2的试剂
B.发生装置 C.收集方法
D.检验CO2
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C错误。
答案:C
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装置①和④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B.装置②和⑤组合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C.装置②和③组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D.装置②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试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3 制取氧气(共3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3  制取氧气(共33张PPT)

(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观察下列实验并填空:
反应式: 过氧化氢
水+ 氧气
编号 现象
分析
(1)
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很慢,放
带火星的木条不 出的氧气少,不足以使带火星
复燃
的木条复燃。
(2) 加入二氧化锰后, 二氧化锰加速了过氧化氢溶液
带火星的木条复 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星

的木条复燃。
(3) 重新加入过氧化 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二氧 氢溶液,带火星 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用。 的木条又复燃
结论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制氧气的速率, 二氧化锰本身未见变化。
【思考】
二氧化锰好象永远也用不完,二氧 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到底扮演了一个什 么角色呢?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 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 叫触媒)。
2、反应原理:
氯酸钾 KClO3
二氧化锰 加热
二氧化锰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KCl + O2
3、实验装置: (固固加热型)
4、实验步骤
1查、 查装置的气密性 茶
2装、 装入药品

3定、 固定在铁架台上 定
4点、 点燃酒精灯

5收、 收集气体

6离、 7熄、
将导管撤离水槽 利
熄灭酒精灯

三个反应有何共同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检查有无灯 芯和酒精
试管口要略 向下倾斜
必需使用 胶皮管
实验注意事项
(1)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答:为了防止加热时 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 管,使导管堵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较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药品 氯酸钾或高锰酸钾 锌和稀硫酸 大理石和稀盐酸

反应
原理

223322OKClMnOKClO

42422
2KMnOKMnOMnOO
Zn +H2SO4=ZnSO4 +H
2

22232COOH

CaClHClCaCO

实验
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药品装入试管 ③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⑤收集气体 ⑥将导气管移出水面 ⑦熄灭酒精灯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收集气体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大理石装入锥形瓶,
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
③收集气体

收集
方法

①向上排空气法 (原因:P O2﹥P空气) ②排水取气法 (原因:氧气不易溶于水) ①向下排空气法 (原因:P H2﹤P空气) ②排水取气法(原因:氢气难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
(原因:P CO2﹥P空气)

放置
方法
瓶口向上 (原因:P O2﹥P空气) 瓶口向下 (原因:P H2﹤P空气) 瓶口向上

(原因:P CO2﹥P空气)

检验
方法

验证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看木条是否复燃 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
验证方法:注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看澄清石灰水是否浑浊
验满方法:用燃烧的木条放在
集气瓶口,看木条的火焰是否
熄灭

实验
装置

注意
事项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要在
试管口塞一小团棉花,目的是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
2、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
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
裂试管。
3、导管口刚有气泡时不能立即
收集,因为这时是空气,要等
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
4、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
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目的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氢气在点燃之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 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
入液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