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工艺调试规程

合集下载

厌氧的调试方案

厌氧的调试方案

厌氧的调试方案调试具体方案整个调试过成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接种阶段接种污泥取自那里的污泥,为了缩短接种时间,你也可以外运部分污泥接种。

对于A/O池、接触氧化池等好氧处理池,通过调节进水负荷以及曝气量,保持池内的溶解氧在适当的范围之内,污泥浓度则通过污泥回流和污泥自身的生长,务必保持污泥浓度在3~6g/L之间,正常运行的好氧反应器中,活性污泥应为褐色的絮状污泥。

2、反应器的启动阶段反应器的启动阶段是让污泥开始适应水质的阶段,因此该阶段COD容积负荷不宜过高,通常保持在1~3kgCOD/m3﹒d,如果有硫酸盐的存在,其PH应控制在6.8~7.2左右的样子,在这样的PH下,产酸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均有很大的活性,而产甲烷菌的活性则不会受到抑制.因此,一段时间后产甲烷菌就会成为厌氧池(如:UASB)中的优势菌种。

这样就削弱了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竞争作用。

对于脱硫效果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保持这样的负荷,当厌氧池(UASB)出水浓度和COD去除率均达到70%~80%时,或是VFA<200~300mg/L 时,反应器出水COD去除率均达到70%~80%时,或是VFA<200~300mg/L时,标志着启动阶段结束(一般来说达到50%是比较容易,要达到80%,本人估计那是不太可能的).反应器的启动阶段是污泥开始适应污水的阶段,因此在此阶段,污泥相对比较的脆弱,所以要注意维持各个条件的稳定,尤其要注意防止污水发生酸化现象.每提高一个负荷都要严格按照COD去除率达到70%~80%,或是VFA<200~300mg/L的条件才可进行.此阶段持续时间1个月左右,采用间歇进水的方式。

3、负荷提高阶段当启动阶段结束后,调试即进入负荷提高阶段.当进入负荷提高阶段以后,理论上可以发现厌氧反应器内开始会有少量颗粒污泥的形成。

这时为了进一步促进颗粒污泥的形成,淘汰掉反应器内细小的絮状污泥,提高负荷是非常有必要的。

负荷提高的梯度以每次4kgCOD/m3﹒d(也就是每次多进两个小时的水)左右为好,每提高一次负荷,都必须是达到COD去除率达到70%~80%,或是VFA<200~300mg/L的条件才可进行,否则,废水可能发生酸化。

厌氧前置氧化沟工艺调试方法

厌氧前置氧化沟工艺调试方法

厌氧前置氧化沟工艺全线调试指导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采用间歇换水、连续进水,接种培养结合法:a、培菌第1天,开启氧化沟的进水闸门,开启进水泵房提升泵,污水被提升进入沉砂池沉淀处理后,污水引入氧化沟,直至达到设计水位的三分之一位置,倾入接种污泥5吨-10吨左右,同时开启水下搅拌机,经过2-3小时搅拌后,再次开启污水提升泵,经沉砂处理后引入氧化沟,直至到达设计水位,关闭污水泵,,开启罗茨鼓风机进行曝气,(曝气量为正常曝气量的二分之一)并开启回流门处于全开状态。

闷曝两天左右。

b、培菌第3-7天,曝气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沉淀后排除,然后向氧化沟补充新鲜污水,污水进入氧化沟至出水溢流口高度后,关闭污水提升泵,继续闷曝。

(分三阶段进行)c、培菌第8-15天,进入间歇换水阶段,每隔6-8h换一次水,每天大概3 次,如此循环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并且每次进水量比上次有所增加,每次闷曝时间应比上次缩短。

d、培菌第16天,开始进入连续进水阶段,进水泵房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持续不断的提升进入氧化沟,开启刮泥机和污泥回流泵,直到氧化沟活性污泥培养成熟。

e,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微生物活性降低,培菌时间相对春秋季节较长,在经过一星期的闷暴后,可适当添加营养物质以加快培养进程,补充C可加入面粉或白糖50-100公斤,城市生活污水一般不必补充N,P,但如有必要可适当加少量尿素,氮肥(N),磷肥(P)二调试期间的分析测量和观察记录1、感官指标,活性污泥系统应该经常进行观察的感官指标包括颜色,气味,泡态,流态,透明度等项目。

A,正常的活性污泥颜色为黄褐色,正常气味为土腥味,如出现颜色变黑或闻到腐败性气味,则说明供氧不足或污泥已经发生腐败。

B,如果局部气泡变少,则说明曝气不均匀,如果气泡变大或结群,则说明曝气头堵塞。

C,二沉池表面正常情况下不应有气泡产生,如果产生气泡就说明污泥发生厌氧或反硝化。

正常二级出水是清澈透明的,透明度应该在0.5米以上。

厌氧好氧调试

厌氧好氧调试

厌氧—好氧生化法处理制药废水工程调试2.1.3厌氧池调试操作⑴将接种污泥投入厌氧池,用稀释的废水浸泡2d,调节厌氧池内pH值约在7.0~7.5之间。

⑵向厌氧池注入生产废水约1/3池容,再补充生活废水至设计容量,调试初始应采用较低负荷,一般约为正常运行负荷的1/6~1/4,或取0.1~0.3kgCOD/(m3·d。

⑶按约1/4设计处理量连续进水。

废水处理设计方案中厌氧池无回流泵,在调试阶段,应安装临时回流泵,将厌氧池出水回流,以增加池内生物菌数量,以免污泥大量流失,回流比约1:4。

生物接触氧化池同期进行调试,为防止调试阶段厌氧池高浓度废水对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冲击,应控制从厌氧池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废水量。

⑷应注意池内的温度变化,升温不能过快。

当厌氧池出水pH<6.5时应增加进水中的碱量,要及时对pH进行检测。

⑸在上述情况下稳定运行2~3周,可逐步提高厌氧池容积负荷。

每次提高0.3kgCOD/(m3.d左右,稳定运行时间2周左右。

在此期间,应注意观察厌氧池出水情况,若pH降低,应加大投碱量,若调整负荷后发生异常应采取降低负荷或暂时停止进水等措施,待稳定后再提高负荷。

⑹若出水水质效果好且稳定时,可逐步加大从厌氧池到生物铁微电解池的水量,最终实现厌氧池出水全部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

⑺当厌氧池进水浓度提高至原水浓度,直接进水,应经10d稳定观察,正常运行,可逐步取消回流泵。

⑻正常的成熟污泥呈深灰到黑色,带焦油气,无硫化氢臭,pH值在7.0~7.5之间,污泥易脱水和干化。

当进水量达到设计要求,并取得较高的处理效率,产气量大,含甲烷成分高时,可认为厌氧调试基本结束。

2.2好氧生化处理调试好氧生化处理调试包括生物铁微电解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池调试。

2.2.1主要控制条件⑴pH 氧化池pH值应维持在6.0~8.5之间,若进水pH值急剧变化,在pH<5或pH值>10.5时,将引起生物膜脱落,这时应投加化学药剂予以中和,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

厌氧池调试步骤及影响因素!

厌氧池调试步骤及影响因素!

厌氧池调试步骤及影响因素!厌氧系统启动步骤:起始阶段--反应池负荷从0.5-1.0kgCOD/m³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开头。

进入厌氧池消化降解废水的混合液浓度COD不大于5000mg/L,并按要求掌握进水,最低的COD为1000mg/L。

进液浓度不符合应进行稀释。

进液时不要刻意严格掌握全部工艺参数,但应特殊留意乙酸浓度,应保持在1000mg/L以下。

进液采纳间断冲击形式,即每3~4小时一次,每次5到10分钟,之后逐步减断间隔时间至1小时,每次进液时间逐步增长20~30min。

起始阶段,进水间隔时间过长时,则应每隔1小时开动泵对污泥搅拌一次,每次3~5min。

启动其次阶段--当反应器容积负荷上升到2-5kgCOD/m3d时,这一阶段洗出污泥量增大,颗粒污泥开头产生。

一般讲,从第一段到其次段要40d时间,此时容积负荷大约为设计负荷的50%。

启动的第三阶段--从容积负荷50%上升到100%,采纳逐步增加进料数量和缩短进料间断时间来实现。

衡量能否获进料量和缩短进料时间的化验指标定掌握发挥性脂肪酸VFA不大于500mg/L,当VFA超过500-1000mg/L,厌氧反应器呈现酸化状态,超过1000mg/L则表明已经酸化,需马上实行措施停止进料,进行菌种驯化。

一般来讲其次段到第三段也需30-40d时间。

影响因素:温度:按三种不同嗜温厌氧菌(嗜温5-20℃嗜温20-42℃嗜温42-75℃)工程上分为低温厌氧(15-20℃)、中温厌氧(30-40℃)、高温厌氧(50-60℃)三种。

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

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

pH: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应掌握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掌握pH,即产甲烷反应掌握范围6.5-8.0,最佳范围为6.8-7.2,pH低于6.3或高于7.8,甲烷化速率降低。

厌氧调试方案

厌氧调试方案

厌氧调试方案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厌氧调试方案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厌氧调试是一种通过无氧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作用,实现有机物的降解的过程。

在许多工业过程中,如污水处理、有机废弃物处理等,都需要借助厌氧调试方案来解决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问题。

厌氧调试方案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调节适宜的厌氧条件。

在厌氧调试中,温度、pH值、压力、溶解氧等因素都会对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调试方案时,需要根据废物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调试参数。

首先,调节温度是厌氧调试的重要环节之一。

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常见的厌氧微生物适宜的温度范围为35-45摄氏度。

通过调整反应器的加热装置,可以控制反应器内的温度。

在调试开始的初期,可以逐渐升高温度,以适应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其次,调节pH值也是厌氧调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厌氧微生物对pH值的敏感度较高,一般适宜的pH范围为6.5-7.5。

在调试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酸、碱等物质,来控制反应器内的pH值。

同时,还可以添加缓冲液来维持pH的稳定性,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活动。

此外,调节压力和溶解氧也是厌氧调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厌氧微生物对压力和溶解氧的要求较低,通常在10-20千帕的低压环境下能够正常生长。

而溶解氧的存在会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因此在调试过程中需要控制溶解氧的浓度。

除了调节环境条件外,厌氧调试方案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厌氧菌的添加、废物的投放和产物的回收等。

在调试开始时,可以添加一定量的厌氧菌种,以起到快速启动调试过程的作用。

而废物的投放需要根据废物性质和调试目标来确定,可分批次连续投放或一次性投放。

在废物降解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产物的回收和利用,以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厌氧调试方案是一种通过无氧环境下的微生物代谢作用,实现有机物的降解的过程。

在设计调试方案时,需要考虑温度、pH值、压力、溶解氧等因素,并合理调节。

厌氧生物处理工程调试方案

厌氧生物处理工程调试方案

厌氧生物处理工程调试方案一、工程概况厌氧生物处理工程是利用厌氧菌群对有机废水进行处理的一种生物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好氧处理工艺,厌氧生物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降解有机废水,产生少量污泥,并且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因此,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以一座厌氧生物处理工程的调试方案为例,介绍其调试步骤和调试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为类似项目的调试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试步骤1. 设备安装和连接调试在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工程的调试之前,首先需要保证设备的安装和连接正常。

包括厌氧反应器、气体分离器、气体收集系统、加热系统等设备的安装和连接。

检查管道连接是否严密,设备是否安装牢固,以及各个传感器、控制阀门等设备的连接是否正确。

2. 厌氧反应器启动首先需要进行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工作。

首先,将适量的厌氧菌群接种进入反应器中,并进行适量的调理,使其适应废水的性质。

然后,控制进水量和通气量,使反应器内的环境逐渐达到适宜厌氧菌群生长的条件。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在启动阶段过多的废水排放,以免影响菌群的生长和繁殖。

3. 调试废水处理系统在确认厌氧反应器运行正常之后,需要对整个废水处理系统进行调试。

包括废水的进水管道、混合池、沉淀池等设备、管道以及控制系统。

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稀释、调节和搅拌等调控方法,使废水的进水、混合、沉淀等过程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需要进行废水处理的监测与分析,确保废水处理达到预期的标准。

4. 调试废水处理过程的监控及控制系统在废水处理系统调试完成之后,需要对整体的控制系统进行调试。

包括监控系统、控制系统、自动化系统等设备的调试。

确保各个传感器、控制阀门、执行机构等设备的正常工作。

同时,需要设计合理的控制策略,确保废水处理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自动及时地调整处理过程。

5. 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稳定经过以上步骤的调试之后,厌氧生物处理工程即可正式投入运行。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进行废水的监控与分析,确保废水处理过程的稳定和效果。

厌氧工艺调试规程

厌氧工艺调试规程

厌氧工艺调试规程厌氧工艺单元调试规程1.目的为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厌氧工艺调试工作的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合理性,并避免调试过程中误操作的产生使调试工作如期顺利完成,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2.1本规程适用于厌氧生化工艺处理单元,工艺均为工程应用化较多的。

2.2厌氧工艺的工艺控制较严格,普通工艺控制参数各工艺均可执行,其它工艺控制参数可参照本规程所编制的执标并结合该工艺的自身特点,确定最终所执行的工艺控制参数3.工作程序3.1工艺调试技术要求调试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时巡回检查设备运转状况,检测工艺控制点参数,通过化验分析、工艺条件控制、感观指标等及时掌握水处理的变化情况。

调试中应当做到如下的技术要求:1)调试前根据设计方案、图纸、可研报告和相关说明书,认真阅读并了解整个工程项目概况。

熟悉工艺单元的工艺参数、设备情况和仪器仪表、自控系统和作用原理,在调试过程中严格执行仪器仪表、设备、自控系统操作规范,保证操作的合理规范与安全性。

在调试过程中对影响工艺生产正常运行的问题进行汇总,尤其对关键的设计参数、核心工艺设备进行及时沟通解决,以对后续调试起到指导作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参照类似项目的工艺调试经验,指导并快速完成工艺调试。

2)试运行期间除工艺参数调整外,对于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应有详细的记录,应把全部的设备状况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设备档案表格的设计与其它专业部门共同研究制定。

3)在调试阶段,工艺运行的控制、调整应以培养、驯化污泥为主,搜检各工艺设备运行状况。

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切实做好控制、观察、记录和分析检验工作。

对处理污水量、污泥产量、污泥处理量、药剂耗用量、生产电耗量、自来水耗量等应有记录,对进出水水质及工艺控制参数记录等均应有充足的分析数据。

4)调试阶段的出水水质和净化物的去除率可低于正常运行时的出水水质请求,出格对磷和氮的去除,在调试初期不做请求。

3.2工艺调试的基本内容与准备工作3.2.1工艺与运行调试的主要工作内容1)做好调试前的筹办工作,调试人员要尽快把握原设想请求,构造好参试人员,做好调试计划和设想,筹办好检测仪器,协助业主完成工程项目验收。

厌氧池设备调试流程

厌氧池设备调试流程

厌氧池设备调试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厌氧池设备调试流程:①接种污泥:向厌氧池投放经过筛选的活性污泥或颗粒污泥,作为微生物种源。

②初期浸泡:将接种污泥在稀释后的废水中浸泡约2天,帮助微生物适应新环境。

③pH调节:调整池内液体的pH值至适宜范围(通常是7.0-7.5),以促进微生物活动。

④低负荷启动:初期反应池负荷设定在0.5-1.0kgCOD/md或污泥负荷0.05-0.1kgCOD/kgVSS·d,缓慢提升至设计值。

⑤分阶段进水:先注入约1/3生产废水,补充生活废水至设计容量,维持低负荷运行,逐渐增加至全负荷。

⑥沼气排放:确保沼气系统畅通,适时调节沼气排放,避免气堵影响反应效率。

⑦监测与调整:定期检测COD、pH、挥发酸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进水量、营养物质配比及运行参数。

⑧污泥管理:监控污泥沉降性能和微生物活性,适时排泥,维持污泥龄和MLSS在最优范围内。

⑨稳定运行:当各项指标稳定,出水水质达标后,视为调试成功,转入正常运行管理。

⑩记录与优化:详细记录调试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分析并持续优化运行策略,以提升系统效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氧工艺单元调试规程1.目的为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厌氧工艺调试工作的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合理性,并避免调试过程中误操作的产生使调试工作如期顺利完成,制订本规程。

2.适用范围2.1本规程适用于厌氧生化工艺处理单元,工艺均为工程应用化较多的。

2.2厌氧工艺的工艺控制较严格,普通工艺控制参数各工艺均可执行,其它工艺控制参数可参照本规程所编制的执标并结合该工艺的自身特点,确定最终所执行的工艺控制参数3.工作程序3.1 工艺调试技术要求调试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时巡回检查设备运转状况,检测工艺控制点参数,通过化验分析、工艺条件控制、感观指标等及时掌握水处理的变化情况。

调试中应当做到如下的技术要求:1)调试前根据设计方案、图纸、可研报告和相关说明书,认真阅读并了解整个工程项目概况。

熟悉工艺单元的工艺参数、设备情况和仪器仪表、自控系统和作用原理,在调试过程中严格执行仪器仪表、设备、自控系统操作规范,保证操作的合理规范与安全性。

在调试过程中对影响工艺生产正常运行的问题进行汇总,尤其对关键的设计参数、核心工艺设备进行及时沟通解决,以对后续调试起到指导作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参照类似项目的工艺调试经验,指导并快速完成工艺调试。

2)试运行期间除工艺参数调整外,对于设备的运行情况也应有详细的记录,应把全部的设备状况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设备档案表格的设计与其它专业部门共同研究制定。

3)在调试阶段,工艺运行的控制、调整应以培养、驯化污泥为主,检查各工艺设备运行状况。

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切实做好控制、观察、记录和分析检验工作。

对处理污水量、污泥产量、污泥处理量、药剂耗用量、生产电耗量、自来水耗量等应有记录,对进出水水质及工艺控制参数记录等均应有足够的分析数据。

4)调试阶段的出水水质和污染物的去除率可低于正常运行时的出水水质要求,特别对磷和氮的去除,在调试初期不做要求。

3.2 工艺调试的基本内容与准备工作3.2.1工艺与运行调试的主要工作内容1)做好调试前的准备工作,调试人员要尽快掌握原设计要求,组织好参试人员,做好调试计划和设计,准备好检测仪器,协助业主完成工程项目验收。

2)带负荷试车,解决影响连续运行的各种问题,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3)厌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驯化,主要是培养出具有良好沉降性能的颗粒污泥,保持系统所需微生物当量,通过严格控制工艺条件,满足生化生产需求,为后续处理工艺提供保障。

4)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能耗。

5)确定电气设备运行参数,使设备运行接近最佳状态。

3.2.2开展调试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调试记录在调试过程中,需要对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艺状况做相应的记录,也就是工作日志。

一方面可以和理论预测值比较,及时调整相应的工艺控制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避免造成工期延误。

需要记录的数据是由工艺特点决定的,一般可以分为监测数据和计算数据两部分,记录尽量做到简单明了。

监测数据是指由仪器直接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和化验结果数据,如由仪器直接测量显示出来的流量、温度、产气量、pH值等,由化验结果所得的污泥浓度(MLSS)、CODcr、SS、VFA、ALK等。

还有的工艺需要记录氮、磷、药剂耗用量、碱度、污泥沉降比、镜检生物相等。

以上数据应该每天测定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定期整理成册,与各方面需要协调的单位和个人交流。

计算数据是根据监测数据而计算出来的结果,通常需要计算的有污泥负荷、上升流速、各项指标的去除率、沼气产率、污水停留时间HRT及污泥停留时间SRT等。

其他还需要记录的内容包括机械的运转情况、生产耗电量、沼气产率等。

通过计算结果和出水指标确定目前的工艺状况,再根据理论和经验,通过调节相应的可控制参数如进水流量、碱投加量、pH值、内循环流量、运行方式、添加营养成分等,使微生物保持最佳的生长条件。

2)联系接种污泥根据工程的特点,联系项目附近的污水处理厂,购买接种污泥。

尽量采用选择同类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接种培养,这样可以降低调试难度,缩短调试周期。

3)做好人员配备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的需要配备相应数量的调试操作人员;调试工程师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管理或操作人员进行初步的理论培训。

4.厌氧工艺概述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的过程,称为废水的生物处理。

根据代谢过程对氧的需求,微生物又分为好氧、厌氧和介于两者间的兼性微生物。

厌氧生物处理就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的情况下,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这些无机物包括大量的生物气(即沼气)和水。

厌氧是一种低成本废水处理技术,把废水治理和能源相结合,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使用。

4.1 反应机理厌氧反应过程是对复杂物质(指高分子有机物以悬浮物和胶体形式存在于水中)生物降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其反应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水解阶段——被细菌胞外酶分解成小分子。

例如:纤维素被纤维酶水解为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牙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短肽和氨基酸等,这些小分子的水解产物能被溶解于水,并透过细胞为细胞所利用。

2)发酵阶段——小分子的化合物在发酵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

这一阶段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醇类、乳酸、CO2、氢、氨、硫化氢等。

3)产酸阶段——上一阶段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碳酸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细胞物质。

4.2 常用的几种厌氧反应器1) 升流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2)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3)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4)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5.厌氧反应器的启运运行废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的改变总会影响反应器系统的运行效果,因此有必要了解废水的特征改变的情况,如此你才可以采取预防措施若进水不处于反应器的适宜范围,则会损害或抑制厌氧污泥并降低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5.1 启动厌氧反应器的准备工作由于厌氧污泥必须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厌氧反应器的启动的完成必须格外的小心。

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最关键的部分是厌氧反应器本身。

所有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执行。

厌氧反应器的运行效率主要受进反应器之前废水预处理情况的影响。

为反应器启动必须做好下列几项1)检查安装完毕的连接管路2)用清水灌满反应器3)检查溢流堰,获得均匀的溢流4)反应器水压试验5)沼气系统的测试(泄漏和功能)6)测试其它连接部分7)测试控制系统保证功能正常8)向反应器装入接种污泥9)关闭所有反应器盖板10)选择启动的负荷率为能顺利的完成启动,在启动之前需准备好所需的营养和中和药剂,同样化验室须准备好分析所需的所有化学品和材料。

5.2 接种污泥量的确定理想的反应器颗粒污泥接种量为大约反应器容积的50%,但泥位距三相分离器的底部距离需大于1米。

如果接种的源污泥采自与新环境相接近的反应器中,则启动的时间就可能相对较短。

接种足够数量的污泥可提供一缓冲来保护系统抵御诸如PH的变化,负荷的冲击与抑制性物质存在等小的事故。

由于污泥常需购买与运输,所以经常用少量污泥用于接种。

在购买污泥前需测定TSS/VSS的浓度,产甲烷活性和测定其总固体中颗粒污泥所占的百分比。

新污泥必须由上面的污泥入口加入反应器。

我们建议采用螺杆泵向反应器投加污泥而不采用离心泵,因为离心泵会破坏颗粒污泥的颗粒度。

5.3 厌氧反应器的启动检查进水水质的下列各项:1)PH值:按反应器的规定2)温度:按反应器规定3)营养物:需足够5.3.1 负荷率的确定当污泥一旦被装入反应器,就应该准备随时进水。

污泥负荷不能超过在相应温度下其本身最大活性的50%。

决定是否提高负荷还是降低负荷的关键参数是:反应器出水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污泥和出水的PH值及较少污泥的洗出,COD去除效率和产气量。

5.3.2 温度在启动期间可能存在废水和水池都比较冷的情况,这就需使负荷率降到很低值直到反应器内部温度恢复正常。

如果温度低于35℃,负荷率做适当调整。

在启动期间,进水的PH必须保持比正常运行条件下稍高,这是因为常时间的适应期,低温等原因较多的脂肪酸积累,尤其当碱度偏低时会引起反应器PH的下降。

由于起初负荷率低及相应的产气量低,可能在反应器内混合效果不佳,由于反应器内仅仅局部的超负荷,为确定由于反应器局部的超负荷并未引起PH的下降,应该定期测试污泥的PH值。

污泥的PH值应与进水相当或略高于进水的PH 值。

5.3.4 启动期间污泥的流失在启动期间损失部分污泥并不奇怪,这是因为微生物的适应性差异。

对于大环境中活性污泥混合物的优化,这种“自然选择”是必要途径。

在启动的前两周,损失的接种污泥体积的10%可以认为是正常的。

5.3.5 沼气的产率在启动期间COD去除率低于设计值的10%~20%并没有关系,这是因为:1)由于污泥活性较低使起初出水中VFA的含量较高2)污泥被洗出(污泥和VFA都是COD)3)污泥的适应期5.4 厌氧反应器的工艺控制5.4.1 负荷率1)负荷率的增加在下列情况下负荷率可经增加10%或更多:出水VFA浓度小于5mmol/L出水PH值达到或大于6.5没有发生过量的污泥被洗出沼气产量与计算值相当2)负荷率的降低在下列情况下负荷率必须降低:出水VFA浓度大于10mmol/L出水的PH值低于6.5发生过量的污泥被洗出检查出沼气的产量过低若出水中VFA含量在5~10mmol/L之间,数小时后需再取样测定,如果VFA在降低则没有问题,但如果VFA还在升高就必须降低负荷。

在大多数厌氧装置中出水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为5mmol/L则表示反应器的工作状态良好。

在一反应器内出水最低的VFA含量高于5mmol/L是可能的,如果水中含有比如长链脂肪酸或其它酸。

3)负荷变化为保持良好的反应器工作状态就有必要使负荷的变化尽可能的小。

尽可能使水力负荷处于稳定的水平,且小于反应器设定的最大水力负荷。

5.4.2 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建议定期测定污泥层之上(大于0.5m)的挥发性脂肪酸含量。

这么做可以提早发现工艺失常,指导工艺控制。

5.4.3 出水碱度出水的碱度必须保持至少在10~15mmol/L,这样可防止当挥发性脂肪酸积累的情况下反应器PH突然骤降。

增加再循环的量或向进水中加碱都可维持反应器中碱度。

5.4.4 脂肪、油和油脂有时候废水中会有脂肪、油和油脂。

在大多数情况下允许浓度为50mg/L,具体须视物质的种类而定。

水中含有脂肪、油和油脂会对反应器的工作性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高浓度的脂肪、油和油脂会占据污泥颗粒从而阻碍COD的转化。

当脂肪、油和油脂的水平非常高时颗粒污泥会冲出反应器或脂肪、油和油脂还会阻塞部分反应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