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活动二编历史小故事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活动2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活动2教案
还要讲这则故事变为成语,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全班讨论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
让所有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参考书:
史记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典故
春秋史话
中国古代史常识
上下五千年
作业设计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容
活动2编写历史小故事
共几课时
1


第几课时
1




1、收集、选择历史故事素材,培养归纳、整理及写作能力。
2、鼓励对所讲故事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评价食物的能力。





编写历史小故事








看书第52-53页
施教日期年月日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准备
1、收集有关素材,整理成历史小故事。
2、学生分组,后在小组里讲,然后上班上讲,
3、评分细则
故事主题明确,与题材内容联系密切。
时间最好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讲完后,要对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谈看法。
要求评委坚持原则,评分公正。
二、步骤
1、主持开始,介绍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评委宣读评分标准。
3、宣布参赛选手出场次序。
4、选手讲完后,主持人要简单的、鼓励性的评价。
5、完后评委宣布活动成绩。
6、最后,由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本次活动的成绩,指出比赛中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也可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列出目录。
尽量想办法准备一些辅助性的道具如生活习性、服装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1【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

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阅读课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小结。

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

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记述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 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资料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例如:“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历史时期吗?还有哪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口头总结一下,确保学生们有一个清晰的回顾。

步骤2:新课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材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讲解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夏商周的兴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三国鼎立等。

教师可以结合地图等教具,让学生对古代历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步骤3:讨论与分析(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上节课所学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和探讨,了解他们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引导性问题,例如:“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这些历史人物在古代中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步骤4:小组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讲述他们小组的讨论情况以及他们的看法和总结,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给予补充意见。

教师在此环节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有机会发言,并且讨论内容能够有一定的连贯性和深度。

步骤5:概念讲解与记忆(15分钟)教师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出的一些概念进行集中讲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记忆。

例如,教师可以对于“兴衰”、“统一”、“拓土”、“鼎立”等概念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第⼀单元中华⽂明的起源(1—4课)[知识与能⼒]以教材中课⽂出现的基本⼈物、事件、时间和提⽰为对学⽣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般了解。

[过程与⽅法]1、以多种⾓度来训练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法的初步运⽤能⼒;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头表达能⼒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类历史的起源;2、了解国家兴衰、个⼈成就、个⼈成败的原因。

[重点]我国的原始⼈类[难点]历史⼈物的作⽤与⼈民是创造历史的动⼒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式与⽅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标]知识与能⼒⽬标:(1)了解⼈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北京⼈和⼭顶洞⼈的⽣产、⽣活情况、距今年代,⽒族⽣活的特点。

(3)培养学⽣的读图和识图能⼒、⽐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

过程与⽅法⽬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明起源地之⼀,增强民族⾃豪感。

(2)正确认识⼈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类、北京⼈和⼭顶洞⼈的⽣活和⽣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存⽅式[教法、学法]应⽤多媒体课件,运⽤启发式和问题⽬标教学法。

[教学⼿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猿⼈:最早、170万年⼆、北京⼈:时间:70---20万年⽣活⽅式:群居⽣活发展⽔平:⽤天然⽕三、⼭顶洞⼈:时间:1.8万年⽣活⽅式:⽒族⽣活、⼯具进步发展⽔平:⼈⼯取⽕[授课过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导⼊新课:我国最早的⼈类元谋⼈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类多媒体展⽰⼥娲造⼈的民间故事,询问学⽣:谁能讲⼀讲民间故事⼥娲造⼈的传说,以此导⼊。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3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优秀3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以及秦王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培养史料实证的能力。

2、通过数字故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理解历史事件。

3、通过合作探究重难点问题,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秦朝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大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光辉。

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

难点:1、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

2、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一秦的暴政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2徭役兵役繁重3刑法严苛4二世更残暴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

吴广起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课堂练习】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教案篇二4、远古的传说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

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耜,教民耕种被称为神农,还发明了陶器。

尝百草发现治病的药物。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创制历法,发明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

发明了铜器和车船。

③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④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一制度称为禅让。

教学设计2:活动课二 编历史小故事

教学设计2:活动课二  编历史小故事

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历史故事擂台赛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史籍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使原本平面的、干瘪的、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充盈、具体起来。

能力目标1.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搜集整理,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2.通过讲述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3.通过擂台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畏对手、顽强拼搏的优秀品质。

4.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以及整体协作能力。

5.要求学生对所讲故事提出、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德育目标通过对历史故事地搜集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先民,以及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胆识和思想,所创造出来的辉煌与不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史鉴今,从古人优秀的品质中吸取营养,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组织指导学生课下准备。

●教学难点课堂秩序的维护,课堂气氛的营造。

●活动准备一、寻寻觅觅从课文、参考书、课外资料中找出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加工成剧本。

二、比比评评与自己小组成员先展开竞争,看谁的剧本编得好,看谁的演技好,选出自己组的最强档的组合,参与全班擂台赛。

●开始挑战各小组代表在全班擂台赛上表演自己组的参赛作品。

●评委发言根据剧本编写质量、演员表演水平、各小组的秩序情况,依次选出最佳编剧组、最佳演员等。

大家参与、群众发言。

把机会留给观众,让台下的同学发言,对整个表演过程作一个全面的评价,并作出建议主持人可适时的插入一些问题。

如:1.你觉得我们的比赛怎样?为什么?2.你喜欢哪个组的节目,为什么?3.你觉得谁的演技好?你能对他(她)提些建议吗?4.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你觉得你最适合干什么?5.如果从艺,你是做导演还是做演员?为什么?6.这则故事变为成语,流传至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7.有些成语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已有些不太适合了,那么,对我们祖先的文化遗产,我们后来者该如何去继承发扬?●教师总结1.肯定学生的表演,赞赏学生的参与和协作,让每一个参与者都品味成功的喜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教案一、教材分析《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是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属于历史学科中的活动课。

本课旨在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感受历史、理解历史。

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分组活动,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领袖,同时分析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本课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进一步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领袖2)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3)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活动前准备1)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组不少于四人。

2)设计有关历史时期、文化、思想、领袖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素材,发放给各组。

2.活动进行1)选择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分配的素材进行发言。

2)小组交流各个小组内部自由交流,准备好下一项活动。

3)小组互动各个小组之间开始互动。

4)小组汇报各组发言人对学习、交流、互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向全班汇报。

3.活动后反思1)回答问题教师提出历史知识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检验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2)学习感受学生展示自己思考、表达、合作和互动的感受。

并结合历史知识,自由发言。

3)活动评价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步骤:1.引言通过简短的讲解,呼吁学生们要对历史保持好奇心,要学会感受历史。

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每组不少于四人。

每个小组由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并进行自由交流和互动。

最后,向全班总结本次活动。

3.回答问题通过提出历史知识问题的形式,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4.学习感受学生们展示自己思考、表达、合作和互动的感受。

部编_河北石家庄复兴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_课外延伸历史故事

部编_河北石家庄复兴中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案_课外延伸历史故事

课外延伸:历史故事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一、唇亡齿寒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

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

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

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二、卧薪尝胆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

夫差牢记父亲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

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国大臣伯嚭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

”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珍宝贿赂伯嚭,伯嚭答应和文种去见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珍宝,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请您能饶恕他。

”伯嚭也在一旁帮文种说话。

伍子胥站出来大声反对道:“人常说‘治病要除根’,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就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投降,把军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

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

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资料
活动课:编历史小故事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历史故事擂台赛的形式,调动学生阅读史籍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使原本平面的、干瘪的、
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立体、充盈、具体起来。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历史故事的搜集整理,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2.通过讲述表演,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3.通过擂台赛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形式,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畏对手、顽强拼搏的优秀
品质。

4.以小组的形式参赛,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以及整体协作能力。

5.要求学生对所讲故事提出、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
新意识。

德育目标
通过对历史故事地搜集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我们的先民,以及他们在那动荡的时代所体现出来的智慧、胆识和思想,所创造出来的辉煌与不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史鉴今,从古人优秀的品质中吸取营养,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
组织指导学生课下准备。

●教学难点
课堂秩序的维护,课堂气氛的营造。

方案一
●活动准备
一、学生搜集故事。

1.列出本册所学的历史名人和重大事件,然后从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到二则,查阅相关
图书资料进行整理、充实、润色加工成短篇故事。

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从课文或参考书、成语辞典中寻找出相关的故事,多多
益善,选择一二则自己欣赏、喜欢的进行改编。

3.阅读其他课外书,如《上下五千年》,寻找我们课本上没有但认为精彩的故事。

二、布置教室,营造气氛。

1.在黑板上画一些这一时期的特征性的图案,写上本期话题:“故事会”或“故事擂台赛”或“故事龙虎榜”等字眼。

2.准备一两盘古筝、古琴类的经典磁带,让古典音乐行云流水般的在教室里静静流淌。

三、参赛规则
1.六人一小组,自由组合,通力合作。

2.先在小组讲,然后由小组擂主参加班级擂台赛,得主既代表个人又代表本组。

四、评分标准
1.选材符合要求,只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和事。

内容故事性强,可以充实故事内容,发挥想像力,但不能不符合事理与历史。

2.讲述时语言活泼、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观点鲜明,有自己独立看法和见解。

4.各小组选出一个人当评委,评比时要客观公正。

评委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