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三态变化复习

合集下载

物质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物质可以通过各种条件和影响发生变化,其中最基本的变化形式是三态变化。

本文将分别探讨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一、固态变化固态是物质的一种稳定态,具有密度较高、形状固定、分子间距离近等特点。

在固态下,分子的振动和旋转受到限制,将呈现出相对有序的排列方式。

固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固态转换到另一种固态的过程。

1. 熔化熔化是固态变化的一种形式,它指的是物质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升高时分子振动加剧,使得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从而导致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熔化过程发生在物质达到其熔点时,熔点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临界温度。

2. 凝固与熔化相反,凝固是指物质在降温的过程中,分子振动减弱,分子间吸引力增加,从而使得液态的物质逐渐转变为固态。

凝固的温度被称为凝固点,它是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临界温度。

二、液态变化液态是物质的另一种常见形态,它具有较高的密度、不固定的形状和自由流动的特点。

液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液态转变为另一种液态的过程。

1. 蒸发蒸发是液态变化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指的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从自由液面逸出并转变为气体的过程。

蒸发的发生与液体表面上的分子热运动有关,当有足够的能量使得分子克服液体表面的吸引力时,就会发生蒸发。

蒸发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环境温度或加热。

2. 凝结凝结是液态变化的反向过程,它指的是气体或蒸气在温度降低时,分子间的距离减小,从而由气体状态转变为液体状态。

凝结是气体与液体之间相变的关键过程,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分子热运动速度减慢,使得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占据上风。

三、气态变化气态是物质的第三种基本状态,它具有低密度、无固定形状和高度可压缩性等特点。

气态变化指的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气态转变为另一种气态的过程。

1. 汽化汽化是气态变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固态或液态物质在充足能量的作用下,分子克服吸引力而变成气体的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全章(共4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全章(共43张PPT)
实验证明:通过吸热,冰雪熔化成水;通过吸热,水汽化为水蒸气 反之,水蒸气液化成水要放热;水凝固成冰要放热。
冰雪
吸热 放热
吸热
流水
吸热 放热
水蒸气
放热
知识点二:物态变化
(1)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2)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6种形式
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
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3、晶体吸热,其温度(

A.一定上升
B.一定不变
C.有可能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如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以下,菜 窖里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冻坏,这 是为什么?
5、如图所示,是某学生从室外取回来的一块冰在加热过程中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中可知: (1)这块冰的初温是_____℃,熔点是___℃; (2)加热_____min后,冰开始熔化; (3)加热3 min时,物质的状态是____; (4)熔化过程需要_____min; (5)经过_____min,温度升高到20 ℃.
出现,这是 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 热量(选填
“吸热”或“放热”);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
温度;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丁烷。通常情况下,丁烷是气
体,人们是用
的方法将其变为液态的.
6.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 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5)请在方格纸上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象.
(6)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 (7)水沸腾后如果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选填“能”、“不 能”)继续沸腾,结合上面的实验现象可知水沸腾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

第2讲 物质的三态变化

第2讲  物质的三态变化

二、复习重点难点 1.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能够区别晶体与非晶 体。 2.汽化的两种方式,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3.能准确辨析各种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种 类。
物 知识梳理 质 三 态 相 互 转 化 固态
两种情况
气态
两种方式 蒸发 沸腾
液态
晶体有熔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
2.熔化和凝固
固体有两大类分别是 晶体 非晶体 晶体和 它们主要区别是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 吸收 热量,温度 不变 不变。 这个不变的温度被称为晶体的 熔点 熔点。 熔化与凝固的区别表现在: 熔化时固态变为液态, 熔化时固态变为液态, (1)物态转化方向:凝固是液态变成固态 凝固是液态变成固态。 熔化吸收热量,凝固放出热量。 熔化吸收热量,凝固放出热量。 (2)热量转移: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3.汽化和液化:汽化是指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液化是指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需吸收热量的是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汽化。 汽化 (1)汽化的两种形式是 蒸发 和 沸腾 沸腾, 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不 温度条件 同 发生位置 点 剧烈程度 相 过程 同 点 需求
蒸发 沸腾 任何温度下 达到沸点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缓慢 剧烈 现象, 都是 汽化 现象,物质都 是由 液 态变为 气 态。 在汽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
雾、云——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
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 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 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
霜、雪——空气中的水蒸气急剧 空气中的水蒸气 空气中的
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云中的小水珠 冰雹——云中的小水珠被上升气流 云中的小水珠被上升气流 带到气温低于0ْ 的高空后, 带到气温低于 C的高空后, 凝固而成的小冰晶 而成的小冰晶。 凝固而成的小冰晶。

物质的三态及相变规律

物质的三态及相变规律

物质的三态及相变规律一、物质的三态物质的三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不同状态下,物质的分子排列、运动方式和相互作用力有所不同。

1.固态: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有序,间距小,相互作用力强。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如冰、金属等。

2.液态:液态物质的分子排列相对有序,间距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弱。

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如水、酒精等。

3.气态:气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无序,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非常弱。

气态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二、相变规律相变规律是指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从一种态转变为另一种态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相变规律:1.熔化: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固体逐渐转变为液体,这个过程叫做熔化。

如冰加热到0℃时熔化为水。

2.凝固:液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液体逐渐转变为固体,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如水冷却到0℃时凝固为冰。

3.汽化:液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液体逐渐转变为气体,这个过程叫做汽化。

如水加热到100℃时汽化为水蒸气。

4.液化: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气体逐渐转变为液体,这个过程叫做液化。

如氧气冷却到-183℃时液化为人造空气。

5.升华: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这个过程叫做升华。

如冰加热到-78.5℃时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6.凝华:气体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气体直接转变为固体,这个过程叫做凝华。

如水蒸气冷却到-50℃时直接凝华为冰晶。

三、相变条件相变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强。

不同物质相变的条件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的相变条件:1.水的相变条件:熔点0℃,沸点100℃,凝固点0℃,汽化点100℃。

2.冰的相变条件:熔点0℃,沸点100℃,凝固点0℃,汽化点100℃。

3.氧气的相变条件:熔点-218.4℃,沸点-183℃,凝固点-218.4℃,汽化点-183℃。

专题十一:物质的三态变化—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十一:物质的三态变化—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讲义

七年级上册科学专题复习专题十一:物质的三态变化熔化与凝固1、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

2、熔化与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晶体和非晶体融化和凝固的特点(1)晶体与非晶体(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3)晶体与非晶体的比较(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晶体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的达到熔点;二是能够继续吸热。

晶体的凝固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降到凝固点;二是能够继续放热。

汽化与液化1、汽化(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3、沸腾4、蒸发与沸腾的比较5、液化(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3)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开水烫伤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室,使池中的水温升高。

升华与凝华1、升华与凝华(1)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特点:升华过程吸收热量,有制冷作用。

常见的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会变干;衣箱中放旧的樟脑丸会变小;人们能嗅到一些固体物质的味道。

(2)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特点:凝华过程放出热量。

常见的凝华现象:霜的形成、冬天“窗花”的行成、雪的形成、用久的灯泡壁变黑。

2、云、雨、雪、雾、露、霜、冰雹的形成成因物态变化名称云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的高空后,水蒸气一部分液化成小水滴,一部分凝华成小冰晶,天空中大量的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就形成了云液化和凝华雨当云越聚越多,越聚越厚时,就要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云中的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熔化雪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凝华成六角形的冰晶,冰晶聚结在一起形成雪花或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凝华雾在没有风时,暖气流在地面附近,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这就是雾液化露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植物或其他物体,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这就是露液化霜寒冷的季节,夜间地面附近的水蒸汽遇到地面上零摄氏度以下的低温物体,直接凝结为冰晶而附着在物体表面,这就是霜凝华冰雹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冰珠就会再次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行成冰雹熔化、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例题:1、下列各组物质是晶体的一组是( )A. 铁、食盐、松香B. 萘、食盐、水晶C. 铝、石蜡、玻璃D. 冰、沥青、松香解答:A.松香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那么它不是晶体,故A错误;B.萘、食盐、水晶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有熔点,它们都是晶体,故B正确;C.石蜡和玻璃熔化时没有熔点,那么它们不是晶体,故C错误;D.沥青和松香熔化时没有熔点,那么它们不是晶体,故D错误。

苏科版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提高练习

苏科版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提高练习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一、物质的三态1.固态特点:_____(有/无)固定形状,____(有/无)固定体积;2.液态特点:_____(有/无)固定形状,____(有/无)固定体积;3.气态特点:_____(有/无)固定形状,____(有/无)固定体积。

二、温度的测量1.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温度来表示,单位:______,符号: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为1℃。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________与_____________充分接触;(3)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_____接触;(4)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的正常体温是_____,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体温计测量结果更精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物态变化1.汽化(1)蒸发:①在______温度下,_______发生的_____的汽化反应;②蒸发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2)沸腾:①在____温度下,___________发生的______的汽化反应;②液体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液体沸腾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沸点;⑤水沸腾前气泡_________,水沸腾时气泡_________。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一.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

三态的性质如下图:状态形状(固定或不固定) 体积(固定或不固定) 固态(冰)固定固定液态(水)不固定固定气态(水蒸气)不固定不固定二.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

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 -30℃~50℃、1℃)、体温计(35℃~42℃、0.1℃)、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K)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 汽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汽化方式:(1)蒸发●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沸腾●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图象:沸点●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实验:观察阶段水在沸腾前水在沸腾时气泡由大变小由小变大温度逐渐升高保持不变声音大小●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温度条件任何温度达到液体沸点剧烈程度缓慢剧烈影响因素气体流速、表面积、温度表面气压温度变化自身及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等于沸点)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五. 液化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七 上物理 第2章第10节 物态变化全章复习

七 上物理 第2章第10节 物态变化全章复习

第10节物态变化全章复习【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物质的三种状态:(1)固态:像铁钉、冰块这类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2)液态:像水和牛奶这类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3)气态:像空气这类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的物质。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3.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1)通常说的水是液态的;冰是固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

(2状态形状体积固态有一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液态没有固定形状有一定体积气态没有固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3(4)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吸热;2.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放热。

3.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大小(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5.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6.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要点诠释:(1)液体沸腾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不同物质蒸发快慢不同,如:酒精蒸发比水蒸发快。

要点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要吸热。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要放热。

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晶体。

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2)非晶体: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称为非晶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四、到底在哪边
在北方的冬天能在玻璃上看到美丽的冰花,
这种是
(物态变化)现象
冰花出现在玻璃的 一面。
(室内还是室外)
总结:先弄清楚哪边温度高,遇冷就会放 热,液化凝华就在哪边进行。
同类型训练
冬天和夏天人们开车时都爱开空调来调节
温度,但是开空调后就会在挡风玻璃上出
现水雾影响视线。这是
“白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所以看到
“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珠,一般来 说都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
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
器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可能出现的现象
有如下几种说法:①甲容器中的水沸腾,乙试
管中的水不会沸腾;②乙试管中的水先沸腾;
③甲容器中水的沸点比乙容器中水的沸点高;
④乙中水达到沸点后甲容器中水不再向乙传递
热量。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态变化)
现象,夏天水雾出现在
一侧(填
“车内”或“车外”) ,所以要开雨刮
器,通过
来加速蒸发,冬天
水雾出现在
一侧(填“车内”或
“车外”)要对车前挡风玻璃吹气通过
来加速蒸发
五、令人烦躁的白气
? 电热水壶烧开水时会发现在离壶口上方
一段出现“白气”,这个现象是壶中的
水先

形成的。为什么在
壶口处没有“白气”?
例3、用酒精灯对装在烧杯中冰水混合物 加热、搅拌,在冰未完全融化前其结果 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升高 B、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C、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D、冰水混合物中冰熔化,温度不变
变形1:一个烧杯和一个试管分别装了0摄 氏度的碎冰,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如图 所示,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有一 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部分熔化
? 若在上题中将试管中的水改成酒精(在 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摄氏度) 则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酒精和水同时沸腾 B、酒精先沸腾 C、水先沸腾 D、水沸腾而酒精不沸腾
总结:试管中的液体能沸腾的前提 条件是烧杯中的液体沸点高于试管 中液体的沸点从而可以形成温度差。
? 如图所示,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
物态变化复习 (易错题以及拓展)
遂昌育才中学 廖飞
理解物态变化
1、物质有哪三态? 2、什么是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的本质是什么? 4、物态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你能画出物质三态间的转化关系图吗?
气态
有没更好 记的图?

固态




液态

气态
汽液 化化
升 华
液态
凝 华
熔凝 化固
固态
吸放热一目了然
例1
(摄氏度)
0
(分)
从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物质名称)
属于
(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
的理由是

1、从上图可以看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
况是

2、从该图可看出此地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

(大或小)。
三、都是热量传递惹的祸
? 热传递产生的条件 温度差 ? 热传递的方向 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高温物体 放热
热量
低温物体 吸热
说出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
1、雾的形成—— 液化
2、冰雪消融—— 熔化
3、霜的形成—— 凝华
4、用久日光灯管变黑—— 先升华后凝华
5、冰镇啤酒瓶“冒汗”— 液化
— 6、用久的电灯的灯丝变细—— 升华
7、利用铁块熔铸雕像—— 先熔化后凝固
8、湿衣服晒干—— 蒸发汽化?汽化二、减少描述性的失分
B、全部熔化
C、熔化一半
D、不会熔化
若是试管中的冰熔化一半,那 么烧杯中的冰( )
例4、有一装了部分水的试管将其放入一装 了部分水的烧杯中加热,如图所示,则能 观察到的现象是( )
A、试管中的水先沸腾,烧杯中的水后沸腾 B、烧杯中的水先沸腾,试管中的水后沸腾 C、两者同时沸腾 D、试管中的水不沸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