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三态变化图-初中物理
苏科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授课课件及随堂

17.(2010广东)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 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 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 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 物态变化有( B ) A、汽化 凝固 B、汽化 液化 C、液化 凝华 D、升华 凝华
注意啦!
降温:制取液态氧
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气”。这 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而形成的。
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小结:平常所看到的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液化凝结成的小水滴。
(2010衢州)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 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两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室温下 放置几天后,两者的质量都明显减少,且酒精 减少得更多,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由此得出 “酒精比水蒸发得更快”的结论。但是另一位 同学认为不能得出该结论,其理由是实验中没 液体的表面积 (或容器口大小) 有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因此无 法比较蒸发快慢。
30.(2010南通)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D )
16.(2010济宁)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 华现象的是( )
c
(09成都) 去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 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 甚至出现了图3所示的“雾凇”。“雾凇”和 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 B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凝华 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华 形成的
④ 分类及比较:
分类
用途 量程 分度值 所 用液 体 特殊构造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2. 汽化的两种方式:
表面 缓慢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 空气流速
汽化
内部 表面 剧烈
不变 吸
【点拨】
(1)蒸发能使它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所以它具 有 制冷 作用.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 温度达到沸点 ;② .
继续吸热 两者缺一不可.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 与 气压 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48 ℃;海 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4所示 BC 段表示熔化 过程,海波熔化共用了 3 分钟; 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内能增大;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40℃时海波处 固 态,50℃时海 波处于 液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 并存”).
3.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和压缩体积. (1)家里的煤气罐中的石油气是通过 压缩体积 的
方式液化的. (2)雾和露的形成是通过 降温 的方式液化的. (3)气体液化,使其体积变 小 ,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 升华和凝华(10年1考,2010年考)
固体 气体
气体
吸
固体
放
【点拨】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如用于干冰人 工降雨.
变式拓展2:(2019·衡阳)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 要吸热的是( D )
三、 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条件
例3 如图10所示,一个烧杯中盛有碎冰,把装有 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中(试管底部不接 触烧杯底),对烧杯缓缓加热,当烧杯中有一半 冰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A ) A. 不会熔化 B. 熔化一半 C. 全部熔化 D. 有可能熔化一小半或更少一些
续吸热,但她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
初中物理熔化实验ppt

蜡
稀,最后变为
液体
凝固图象
DE段:液态 EF段:固液共存 FG段:固态 E点: 液态 F点: 固态 先变硬,后变 稠,最后变为 固体
固 体 相同点 不同点 熔化条件 凝固条件
晶体 非晶体
熔化过程 都是由固
有熔点和凝固
点,熔化过程 吸热,温度不
温度达到熔点,温度达到凝固点
态变为液 态,都要
变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Q:800049878
路漫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阅读页去广告
阅读页去广告
VIP有效期内享有搜索结果页以及文档阅读页免广告特权,清爽阅读没有阻碍。
多端互通
抽奖特权 福利特权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权
VIP专属身份标识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制将选中的文档内容一键发送到手机,轻松实现多端同步。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开通VIP后可在VIP福利专区定期领取多种福利礼券。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优惠活动,活动多多,优惠多多。
初中物理总复习2(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总复习——物态变化部分※知识互联网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物态蒸发变化物态变化汽化吸热沸腾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与防护※复习导航1.重要概念和公式(1)物质三态的基本特征(2)常用温度计的原理(3)汽化、蒸发、沸腾、液化(4)熔化、凝固(5)升华、凝华2.基本物理方法(1)转换法:温度的变化难以观察,可转化为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与下降.(2)对比法:通过对比感知蒸发和沸腾的共同点和区别.(3)归纳法:通过以水循环为载体,能归纳出物质三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3.易错易混淆的问题(1)熔化和沸腾的条件.(2)蒸发与沸腾的区别.(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4)各种物态变化的区别以及吸热、放热条件.※考点聚焦物态变化是初中热学基础知识,物质三态变化过程及特点是中考试卷中常出现的内容.此外,沸点和熔点变化的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对水的沸腾过程的研究,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也是考试的重点.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及实验题为主,考查内容为“了解”“知道”等级,难度以中、低档为主,在今后中考中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探究实验会逐渐增多.※例题评析【例1】(05佛山)如图3-1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图3-1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 .停止加热时,a 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a 温度计的示数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与读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与杯壁、杯底接触,故原因是b 温度计碰到烧杯底,烧杯底部温度偏高.【解答】b 温度计碰到烧杯底,烧杯底部温度偏高;44【点评】对各种测量工具的原理、正确使用方法要熟练掌握.【例2】 (05镇江)仔细观察“水循环状态变化图”,如图3-2所示请在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分析】“冰”是固态,“水”是液态,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水蒸气”是气态,“水”是液态,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解答】熔化;液化【点评】通过“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让学生体验大自然中水的状态变化,注意对物态变化概念考查的同时避免了机械记忆,加深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例3】 (05温州)两只相同的杯子放置在窗前,分别盛放等高的水和汽油.一段时间后,两杯中液面如图3-3所示.这个事例说明液体的蒸发跟液体的…………( )A.表面积大小有关B.温度高低有关C.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D.种类有关 【分析】两只相同的杯子表明跟表面积无关,两只杯子放置在窗前,在同一环境下,表明跟温度高低、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无关,因而说明蒸发跟物质的种类有关.【解答】D【点评】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时,应注意哪些量不发生变化,哪些量发生变化.【例4】 (05南宁)雪糕是大家都喜欢吃的冷饮.请根据图3-4中的情景回答:(1)图中的“白气”是怎样形成的?(2)关于“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哪幅图?请用有关物理知识说明理由.【分析】“白气”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冰块周围的冷空气发生液化而形成大量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在空气中形成“白气”.一般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冷的气体密度较大,可知密度小的气体上升,密度大的气体下沉.【解答】(1)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空气液化形成大量小水珠;(2)乙图符合实际,因为“白气”温度低,密度大于周围热空气的密度,可知“白气”应该向下流动.【点评】本题时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要求我们平时多注意观察一些现象,并试着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分析解决新问题时,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例5】 (05江西)如图3-5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经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房间壶嘴的上方 较多,判断出 房间的气温较高.【分析】“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白气”的多少与周围空气温度高低有关系,周围空气温度越高,水蒸气越不容易液图3-2图3-3图3-4图3-5化,“白气”越少,故乙房间气温较高.【解答】甲;“白气”;乙【点评】根据“白气”的多少判断周围气温的高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所认识.要求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了解产生的原因.【例6】(05河南)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1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选择作为测温物质制造的温度计,能测量的温度最低;选择【分析】(1)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特性显示温度,如果物态发生变化则不能示温.因此液体温度计测温范围(即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受到显示液的凝固点和沸点的限制.在水、水银和酒精三种液体中,酒精的凝固点最低.(2)“温度计的灵敏度“是指质量相同的测温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条件下,温度变化越大就越灵敏.根据Q=cmΔt可知,m、Q相同时,c越小,Δt就越大.可见水、水银和酒精中,水银的比热容最小,水银温度变化最大.所以用水银为测温物质制造温度计灵敏度最高.【解答】酒精;水银【点评】在不同的温度环境,选择什么测温物质,需结合两个方面因素考虑:一是被测量的温度变化范围多大(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多大);二是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的高低.温度计的灵敏度实际上不仅与测温物质的比热容大小有关,还与温度计结构(管的粗细)有关,与测温液体的受热胀冷缩能力有关,需要综合考虑.【例1】(04安徽)如图3-6所示是运动员滑冰的情景.滑冰时,冰刀下面会出现一层水,这层水跟润滑油的作用一样.冰刀离开后,水又很快结成冰.关于水的出现,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图3-6.【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提出猜想.而猜想不是无依据,可以如下分析得出启示.→吸热→热量从何而来?→提出猜想冰→水外界气温不变→低于冰的熔点,→冰熔点降低了→与压强而冰熔化了冰在冰刀下方熔化有关【解答】猜想一,冰刀与冰摩擦生热可能使冰熔化;猜想二,冰的熔点降低可能是与压强有关.【点评】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环节.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我们在探究过程中要善于从现象中提出问题,做出科学的猜想.【例2】(04大连)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国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入飞船.(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时怎么形成的?(2)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距离地面1.2m高处,反冲发动机向地面喷火,飞船进一步减速,最后落地.请写出这一过程中所包含的两条力学知识.第一条: .第二条: .【分析】“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悬浮在空气中的细小水滴.题目中指出“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大水池中涌出“白气”,可根据水汽化的条件来分析.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要向地面喷火达到减速的目的,最后落地.喷火施加力的作用,减速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1)水池中的遇高温火焰汽化成水蒸气,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点评】学习物理,要联系生活,关注科技前沿.※ 单元达标验收训练一、填空题1.山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 (填“大”或“小”),且普通锅的气密性不好,锅内气压受外界气压影响,从而使水的 低于100℃.2.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 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 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 热.3.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水在结冰时温度为 ℃;水在沸腾时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水汽化时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4. 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3-7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 ℃,我正在 (选填“熔化”或“凝固”) 5.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其中②、③、⑤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6. 如图3-8的温度计的示数为 ℃7.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干湿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 吸热.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湿度越 .8.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里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烷 时,需要 的原理.二、选择题9.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的冰棒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图3-7 图3-810.下列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 )A.雾B.露C.霜D.雨11.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12.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13. 寒冬,汽车司机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冷却液,是因为它……………………( )A.较低凝固点B.较高沸点C.吸热性好D.燃烧性好14. 下面哪个措施是不能加快液体蒸发的?……………………………………( )A.提高液体的温度B.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C.增大液体的表面积D.减少液体的质量15. 被100ºC 的水蒸气烫伤比同质量同温度的开水烫伤……………………………( )A.要严重些 B 、要轻微些C.程度相差不大D.程度无法确定16.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液化三、应用与设计题17. 陈鹃同学到市科技馆参观纳米材料展.当她走进“怪镜”展室时,看到室内充满了“水蒸气”,墙上挂着一面看似普通的平面镜,她走近平面镜中央,惊讶地发现镜子的左半部布满小水珠,而右半部却几乎没有水珠,如图3-9所示,经讲解员介绍,原来“怪镜”的右半边是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材料好神奇呀!”图中涉及到了许多的物理知识,请你写出其中的两条:(1) ;(2) .18. 淮安是一个农业大市.某科技活动小组对市场进行调研时发现:西瓜在不同季节上市价格差别很大,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知道:我市早春土壤的平均温度较低,不适宜西瓜的生长,瓜农们采用覆盖透明塑料薄膜的方法来提高土壤的温度.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这种做法的有效性.(1)你选用的器材,除了足够的泥土外,还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实验步骤:图3-9(3)请你用物理知识说明透明塑料薄膜能提高土壤温度的道理(两点即可).①②19.某同学在做“研究海波熔化”的实验.(1)他用温度计测量海波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时,主要步骤有: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海波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B.了解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C.读取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仍和海波接触.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2)如图3-10中甲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当t 时=10min 时海波处于 状态,如图3-10中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海波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中考预测一、填空题1. 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这样做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份的______________;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是因为融雪是_______程,需吸收_________.2.福州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凋,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你猜想的依据.我的猜想:呈在______________侧(选填“室内”或“室外”).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种气体打火机,内装燃料是液态丁烷。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四章_物态变化(学生版)-新人教

第四章 物态变化第一节 温度计1. 温度:我们把物体的 叫做温度。
2. 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见下图)。
常见量程 分度值 原理 所用液体 特殊构造 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室用温度计 -21℃~110℃1℃水银或煤油 使用时不能甩(其他见下) 寒暑表 -30℃~50℃ 1℃ 酒精体温计35℃~42℃0.1℃ 水银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① 使用之前用力甩② 可离开人体读数● 温度计内液体:酒精、水银或煤油。
● 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 ,然后看清它的 。
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 玻璃泡胀破;② 测不出温度。
●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准确的方法如下:(1) 温度计的玻璃泡 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 或 。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 ,待 后再读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 。
● 读数时视线不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的后果(见右上图)。
● 摄氏度:“℃”表示摄氏温度。
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 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1.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 物质的三态: 、 、 。
3.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熔化,从 变成 的过程叫做凝固。
4. 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即使 ,但是温度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形成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海波、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
● 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 ,温度就 ,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松香、玻璃、沥青、蜡等物质是非晶体。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2章 物态变化)

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第2章物态变化一、物质的三态1.水的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水蒸气看不见)。
①其他物质一般也有三态。
②物质的三态的形成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2.酒精灯的使用:①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温度高)②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④出现意外时,不要惊慌,用湿抹布铺盖。
3.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①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和物体的温度有关。
重点: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华成霜。
(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气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相遇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二、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意:①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
②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则它们的温度相同。
③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三、常用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中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1)“看”: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2)“测”: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八年级物理固态,液态,汽化,液化转化表

八年级物理固态,液态,汽化,液化转化表一、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概念1. 固态:指物质的分子之间距离较近,能量较小,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运动,形成固定的结构。
在固态下,物质的形状和体积保持不变。
2. 液态:指物质的分子之间距离较近,能量适中,分子间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自由运动,但受到一定的约束,形成无规则的排列。
在液态下,物质的形状可变,但体积保持不变。
3. 气态:指物质的分子之间距离较远,能量较大,分子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互作用,能够自由运动并充满整个容器。
在气态下,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可变。
二、固态与液态的相变1. 固态到液态的相变称为熔化,当物质受热后,固体的分子能量逐渐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弱,固体结构变得不稳定,物质即开始融化。
2. 具体来说,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熔化。
水的熔点为0°C,当水的温度升到0°C时,冰块即开始融化成液态水。
3. 固态到液态的相变需要吸收热量,在相变时温度保持不变。
三、液态与气态的相变1. 液态到气态的相变称为汽化,当液体受热后,分子能量逐渐增大,达到一定程度时,液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减弱,液体蒸发成气体。
2. 具体来说,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汽化。
水的沸点为100°C,当水的温度升到100°C时,液态水即开始汽化成水蒸气。
3. 液态到气态的相变同样需要吸收热量,在相变时温度保持不变。
四、气态与液态的相变1. 气态到液态的相变称为液化,当气体受冷后,分子能量逐渐减小,达到一定程度时,气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强,气体凝结成液体。
2. 具体来说,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液化。
水的凝固点为0°C,当水的温度降到0°C时,水蒸气即开始液化成液态水。
3. 气态到液态的相变需要释放热量,在相变时温度同样保持不变。
五、总结1. 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种状态,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吸热或释热完成相互转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本章复习和总结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课前自学准备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 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 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 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 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 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 液化过程放热.
A.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脚下事先抹上了一种高级绝热防护剂 B.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跳跃式地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时间短,炭 火来不及灼伤脚 C.这个表演者一定是用汗脚踩在炭火上一步步轻松地走过去的 D.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轻轻地踮着脚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面积小, 即使灼伤也不厉害
解析:本题综合汽化和热学有关知识(如热的不良导体等)来进 行发散思维.当赤着的脚踩上炭火时,灼热的炭火使脚底的汗水迅速 汽化,立即在脚底下形成一个很薄的蒸气层.由于气体是热的不良导 体,在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对脚板将起到绝热防护作用,行走中脚上 流出的汗水部分地补偿了汽化所需的水分.如果脚底下还沾上了一 层炭灰(未汽化完的汗水成为调和剂),将使表演者能多走上几步. 这里关键是表演者要有足够的汗水和不让保护层失效,所以只能是 轻轻地一步一步走.因为跳跃、踮着脚走均不能提供足够的汗水,且 容易使脚陷进炭火,从而使保护层失效.
(1)图乙是__冰____(选填 “冰”或“蜡”)的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 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 度,它的示数是___5_2_℃.
解析:图乙的熔化图象中有一段吸收热量而温度保 持不变的过程,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所以是冰,蜡是非 晶体;温度计的示数为52℃;固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 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