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程序
中药处方调配程序 -回复

中药处方调配程序-回复中药处方调配程序的步骤。
同时,文章也会介绍中药处方调配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处方调配程序的过程以及其中的关键环节。
第一步:患者病情评估和辨证施治中药处方调配程序的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和辨证施治。
这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环节,也是中药处方调配的基础。
在这一步骤中,医生会通过问诊、望闻问切、脉诊等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明确患者的病因、病机和症状特点,进而确定合适的中药治疗方案。
第二步:处方设计在患者病情评估和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中医医生会设计中药处方。
中药处方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中药组方,并确定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处方设计需要综合考虑中药的疗效、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用药的适宜性。
第三步:药材选择和采购中药处方调配的下一步是药材的选择和采购。
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在药材选择和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把关。
首先,药材必须符合国家药典的标准,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其次,应尽量选择新鲜的药材,以保证中药处方的疗效。
最后,在采购过程中应注意药材的保存和储存,避免受潮、霉变等问题。
第四步:配方计量和调剂药材选择和采购完成后,就需要进行配方计量和调剂。
在这一步骤中,中医药师根据处方设计的要求,将不同的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以便制成中药剂型。
配方计量和调剂需要严格按照处方的要求,确保不同药材的比例准确无误,以充分发挥中药处方的疗效。
第五步:煎煮和提取配方计量和调剂完成后,就需要进行煎煮和提取。
中药煎煮是指将中药材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后继续煎煮一段时间,以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
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煎煮方法和时间,因此,在煎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处方的要求和中药煎煮的标准操作。
第六步:包装和标签贴附煎煮和提取完成后,中药剂型就需要进行包装和标签贴附。
中药的包装和标签贴附是为了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溯源”,即避免药品被串换或乱用。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程序模版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程序模版一、目的:为确保中药饮片处方的安全、准确、有效使用,制定本操作程序模版,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的审核、调配和核对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医院中药房、药店等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和核对操作流程的规范。
三、术语定义:1. 中药饮片:指中药煎剂经研磨、蒸干制成的成品。
2. 中药饮片处方: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指导中药饮片的使用。
3. 处方审核:指中药处方的合理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的检查。
4. 处方调配:指根据中药饮片处方,准确计量、配制中药饮片。
5. 处方核对:指对已调配的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审查,确保符合处方要求。
四、程序:1. 处方审核:(1)接受处方:中药房工作人员接收中药饮片处方,并进行登记,记录处方基本信息。
(2)核查处方:中药房药师核查处方上的患者信息及中药饮片组成、用量等,并与患者就诊记录核对,确保准确性。
(3)判断处方合理性:根据临床处理规范和中医药理论,判断中药饮片处方的合理性。
(4)审核处方:审核中药饮片处方的合理性,如发现问题,及时与开方医生沟通并提出建议。
(5)记录审核结果:对审核后的处方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处方合理性、审核人员、审核时间等。
2. 处方调配:(1)准备工作:中药房药师按照处方要求,准备好所需的中药饮片、研磨设备等。
(2)计量配制:按照处方要求,准确计量所需中药饮片,并进行配制。
(3)记录调配过程:对调配过程中的计量、配制等进行记录,包括调配人员、调配时间、调配量等。
(4)检查调配结果:对调配后的中药饮片进行检查,确保符合处方要求。
(5)标签贴附:将所调配的中药饮片进行标签贴附,标明处方信息、用法用量等,并加盖调配章。
3. 处方核对:(1)核对处方信息:核对所调配的中药饮片处方信息是否正确,包括处方号、患者信息、用法用量等。
(2)核对调配结果:核对所调配的中药饮片与处方要求是否一致,检查是否有漏配、错配等情况。
(3)记录核对结果:对核对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核对人员、核对时间、核对结果等。
中药处方调配程序

中药处方调配程序
一、接收处方
1. 药师从患者手中接收处方。
2. 药师应对处方进行完整性、清晰度检查,检查是否存在修改痕迹、涂改不清等状况。
如有问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澄清问题,确保处方无误。
二、审阅处方
1. 药师应仔细审阅处方,核对处方的药味、剂量、用法等是否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及临
床用药规范。
2. 药师应特别注意是否有超剂量、超范围用药、配伍禁忌等潜在用药安全问题。
3. 如有疑问或发现错误,药师应及时与医师进行沟通,请医师进行修改或更正。
三、准备药物
1. 根据审阅无误的处方,药师开始准备药物。
2. 药师应按照处方上的药物顺序,将所需药物逐一取出。
3. 对于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包煎等,药师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四、称量药物
1. 药师使用标准的天平或称量器具,对每种药物进行准确称量。
2. 称量时应注意保持准确性,确保每一种药物的剂量与处方要求一致。
五、调配药物
1. 药师将称量好的药物按照处方要求进行混合、搅拌等操作。
2. 在调配过程中,药师应注意防止药物污染,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
3. 对于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研磨、混合等,药师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
六、检查核对
1. 调配完毕后,药师应对已调配的药物进行最终检查核对。
核对的内容包括药物种类、数量、剂型等是否与处方要求一致。
2. 药师应特别注意检查是否存在遗漏或错误,确保调配的药物完全符合处方要求。
七、包装药物
1. 药师根据处方要求将调配好的药物包装在适当的容器中。
包装材料应符合药品包装管理规定。
中药配方操作规程

中药配方操作规程中药配方操作规程一、配方制定1. 根据临床需要和中医诊断,确定配方药物组成和剂量。
2. 根据药材的性味归经,进行配伍,遵循“四气相配,五味相生”的原则,确保有效成分的药物相互协同作用。
3.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酌情增减药物种类和剂量。
二、药材准备1. 检查所用药材的质量,确保无霉变、虫蛀以及杂质。
2. 执行药材的清洗工作,使用清水将药材表面的污物冲洗干净。
3. 对于有毒药材,应按照要求进行蒸制、浸泡或其他处理方法,确保安全性。
4. 对于大块状的药材,应进行切割或研磨,以利于提取有效成分。
三、煎煮1. 根据药材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煎煮方法,如煎煮、蒸煮、浸泡等。
2. 遵循煎煮药材的时间要求,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提取。
3. 控制煎煮的火力和煎煮时间,以免药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药效。
4. 煎煮过程中,需不断观察颜色、味道和气味的变化,确保药液质量。
5. 煎煮结束后,对药渣进行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四、药液调配1. 根据配方要求,将不同的药液按照比例进行混合。
2. 对于容易沉淀的药液,应进行充分搅拌,确保混合均匀。
3. 药液的调配过程中,需注意卫生和无菌操作,以防污染。
五、质量控制1. 对于制备的药液,应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颜色、味道和气味等。
2. 对于含有有效成分的药物,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药液质量符合标准。
3. 对于非标准配方,应进行临床观察和疗效评估,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六、记录和存储1. 对于每一次配方制备,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配方药物种类和剂量,煎煮时间和火力,药材的来源和质量评估。
2. 药液制备后,应放置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防止受潮、霉变。
3. 对于需要长时间保存的药液,应进行适当的防腐处理,以延长保存期限。
七、安全操作1. 在配方制备过程中,注意个人卫生和手部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2. 根据药材的毒性和危险性,选择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等。
3. 遵循药材储存和药液处理的规定,防止火灾、爆炸和其他事故的发生。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程序范文(三篇)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程序范文(以下程序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操作应根据各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一、患者信息核对1. 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提供处方,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
确保处方准确无误。
2. 核对患者的病历存档情况,查看既往病史、过敏史等相关信息,确保中药处方的安全合理性。
3. 若患者是初次就诊,需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过敏史、过敏源等情况,确保中药处方的安全性。
二、审核处方1. 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等情况,初步判断中药处方的合理性。
2. 按照医学常识和中药配伍禁忌进行审核,检查是否存在重复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等问题。
3. 根据患者的症状、证候和中医诊断,对处方进行整体评估,判断中药组方的合理性。
4. 若有疑问或不确定的地方,可与开方医生进行讨论和沟通,以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三、调配中药饮片1. 根据审核通过的处方,准备中药饮片的配方,按照比例准确称取各种中药饮片。
2. 对于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的中药饮片,如生地黄、天花粉等,应进行单独处理,避免污染其他中药。
3. 调配过程中应注意卫生,避免手部直接接触中药饮片,使用无菌操作工具进行操作。
4. 按照处方所规定的剂数和次数,进行中药饮片的包装,避免混淆和交叉感染。
四、复核核对1. 由复核人员对已调配好的中药饮片进行核对。
核对时应注意核对饮片的剂数和次数是否正确,核对中药的种类和用量是否准确。
2. 复核人员应与调配人员进行配合,保持良好的沟通。
对于复核中发现的不符合处方的问题,应予以及时修改和调整。
五、配送和存储1. 根据要求,将已经核对过的中药饮片配送到指定的科室或药房。
2. 配送过程中要保证中药饮片的安全和完整,避免破损和污染。
3. 将中药饮片妥善存放,并按要求进行记录和归档。
六、质量监控和评估1. 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饮片质量监控和评估的制度,定期对中药饮片的质量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估。
2. 对于发现的中药饮片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查,对涉及的中药供应商进行整改和处罚。
2024年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程序

2024年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程序一、目的和范围本操作程序的目的是确保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本操作程序适用于2024年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的操作。
二、术语和定义1. 中药饮片处方:由医生开具的中药饮片配方的处方。
2. 处方审核:对中药饮片处方进行审核、确认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3. 中药饮片调配:根据处方,调配出符合处方要求的中药饮片。
4. 处方核对:对已调配好的中药饮片进行核对,确保无误。
三、操作程序1. 处方审核操作程序(1)审核人员应对中药饮片处方进行逐一核对,确认处方的准确性。
(2)审核人员应对处方所配药品的姓名、用量、用法、用量进行核对。
(3)审核人员应检查处方是否存在药物重复、用药禁忌、用量错误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4)审核人员应对处方进行评估,确保配方的合理性,避免药物搭配不当。
(5)若审核人员发现处方存在问题或有疑问,应及时与开方医生进行沟通,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6)审核人员在确认处方无误后,应在处方上签字,表示已经审核完成。
2. 中药饮片调配操作程序(1)调配人员应根据审核通过的处方,准备所需的中药饮片。
(2)调配人员应依次取出所需药材,按照处方所规定的用量配制。
(3)调配人员应仔细核对所取的药材的名称和用量,确保无误。
(4)调配人员应将配制好的中药饮片进行称量,确保符合处方要求的用量。
(5)调配人员应将配制好的中药饮片进行包装,标明患者姓名、用药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
(6)调配人员在完成调配后,应将调配记录填写完整,并签字确认。
3. 处方核对操作程序(1)核对人员应核对调配好的中药饮片和原始处方的名称、用量是否一致。
(2)核对人员应核对已包装好的中药饮片的标签信息是否正确完整。
(3)核对人员应检查中药饮片的外观质量,确保无变质、霉变等情况。
(4)核对人员应将核对结果记录在记录表格上,并进行签字确认。
(5)若核对人员发现中药饮片有误或问题,应及时与调配人员或审核人员进行沟通并解决问题。
中药处方调配程序 -回复

中药处方调配程序-回复中药处方调配程序是指根据医生的处方要求,将中药配方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煎煮,以制取中药汤剂,为患者提供治疗或保健作用的中医药服务。
中药处方调配程序通常由以下步骤组成:处方受理、检查核对、药物准备、煎煮调理和验收封装。
首先,处方受理是中药处方调配程序的第一步。
当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医生会根据病情与病史为患者开具中药处方。
患者将处方交给医院或药房负责中药调配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会核对处方内容,确保处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检查核对是中药处方调配程序的关键步骤。
工作人员会认真检查处方中的药物名称、用量和用法等要素,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并与医生进行沟通确认。
这一步的目的是避免因处方错误而导致患者用药出现问题。
第三步,药物准备是中药处方调配程序的核心环节。
根据医生处方中的药物配伍关系和用量要求,工作人员会从中药库中取出相应的药材,并进行配比、称量和分装等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药材的质量和准确性。
接着,煎煮调理是中药处方调配程序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草药的有效成分大多包含于草药的细胞中,需要通过煎煮的方式释放出来。
工作人员会根据药方要求和煎药设备的特性,将药材进行适当的煎煮处理,以提取药物有效成分。
在煎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煎药时间的控制和煎药设备的卫生维护。
最后,验收封装是中药处方调配程序的最后一步。
工作人员会对制得的中药汤剂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达到药物标准和出席化验的质量要求。
之后,将中药汤剂进行包装封装,标注药名、用法和用量等信息,为患者提供方便、安全的药物使用。
以上所述便是中药处方调配程序的具体步骤。
中药处方调配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调配过程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中药疗效的有效性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因此,中药调配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药材的质量、煎煮的效果和药物的安全性。
同时,在实践中还应积极探索中药处方调配的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中药调配的水平和服务质量。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程序(2篇)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程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 处方审核:首先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对中医处方进行审核。
审核工作可以由中医师或药剂师进行,确保处方药物的使用合理、安全。
2. 药材准备:根据处方所需的中药材种类和用量,药剂师需要准备相应的中药材。
此步骤需要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干燥程度和保存条件。
3. 压缩、浸泡、煮汁:根据处方要求,对中药材进行一系列制备过程,如压缩、浸泡、煮汁等。
这些过程需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时间进行。
4. 调配:根据处方的组方要求,将已准备好的中药材按比例混合,并根据需要进行加工或研磨。
此步骤需要确保混合和加工的准确性和卫生条件。
5. 包装:将调配好的中药材按照规定的数量和包装要求进行包装,以便于患者使用和储存。
6. 核对:在调配完成后,进行核对工作,以确保调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核对过程中需要仔细核对处方数量、药材种类和用量等信息。
7. 处方标签贴附:在中药饮片包装好后,标注相应的处方信息,如患者姓名、医生姓名、用药方法等,以便于患者使用时的参考和辨识。
8. 记录:对每一步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处方审核结果、药材准备过程、调配过程、核对结果等,以便于追溯和审查。
以上步骤是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程序的一般流程,具体操作过程可能还会根据医院或药房的要求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补充。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核对操作程序(二)一、目的本程序旨在确保中药饮片处方的审核、调配和核对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中药饮片处方审核、调配和核对操作的各个环节。
三、程序内容1. 处方审核操作程序:(1) 查看患者处方是否准确、完整,并与医生进行沟通,确保理解和确认处方内容。
(2) 判断处方是否存在病情不符、药物禁忌等问题,并向医生反馈,以便进行修正。
(3) 对于需要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或药物使用情况的处方,可以与医生进行沟通并记录相关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计价注意事项 : 并开药;自费药;原方复配;不同
规格或贵细药;每味药的价钱尾数;每 剂药价的尾数;记录用笔;计价完后计 价人签字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三节 配方
配方是中药房工作中的主要环节,配方 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医疗和身心 健康。
为确保配方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节 收方
中药调剂的依据是处方,收方人员接到 处方后,应着重审查以下项目:
1.按顺序审核处方的日期、姓名、性别、 年龄、药名、剂量、剂帖数及医师签字 (章)等。住院处方还要核对科别、住 院号及病床号;
2.审查处方中的药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审查处方中有无“相反”药味、“相畏” 药味及“妊娠禁忌”药味;
3.称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复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5.包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6.发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主要工作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典》一部(2005版) 《处方管理办法》(试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发现处方中有毒性药味时,必须严格执 行有关毒性中药的管理规定。
5.对委托加工丸、散等剂型的处方,应审 阅方中所有药物的性质及药物的总量是 否可以配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6.问清患者配药帖(付)数,是自煎还是 代煎;
7.非正式医师的处方,一般不予调剂配方; 8.对于处方中的缺味药,在审方时应先告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收方 第二节 计价 第三节 配方 第四节 复核 第五节 发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饮片调剂工作流程
审方 计价 调配 复核 发药
⒈审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调配抓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川 军 =大黄,二 花 =金银花 2. 甘草反醋芫花 3.大黄重复应用 4.甘草9g量过大 5.清半夏,醋芫花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练习处方2 川 乌 6g 草 乌 6g 花 粉 9g 细 辛 3g 蜈 蚣 10g 延胡索 6g
天仙子 3g 地 龙 6g 犀牛角 3g
知患者,并征得医生调换药味后配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内容:
1.处方前记各项内容及医师签字是否齐全 2.饮片名称、剂量、剂数、用法等是否准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药饮片处方审核注意事项
–有无配伍禁忌药对、 超剂量用药、超时间 用药、妊娠妇女禁忌药等
–有无临时缺药 –有无药名、剂量字迹模糊不清或重开药名
等 –处方字迹有无涂改 –药物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是否注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练习处方1 黄 芩 9g 连 翘 9g 白 芍 9g 桔 梗 6g 大 黄 6g 二 花 6g 丹 参 6g 甘 草 9g
清半夏 6g 川 军 6g 醋芫花 3g
1.调配时先行洁净工具; 2.调配开始时,要随时参看处方,不能凭
记忆操作,以防记错出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对鲜药类,配药帖(付)数较多时应另 行处理或另包;
4.需要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 包煎、吞服、冲服、烊化、另煎等,必 须按处方要求或配付常规予以另包并注 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计价练习处方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两剂
麻黄 0.10/10g 桂枝 0.15/10g 杏仁 0.20/10g 甘草 0.37/10g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计价方法 1.药价/味=用药计量×单价 2.药价/剂=∑药价/味(即各味药价相加 求和) 3.处方药价=药价/剂量×剂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计算的金额要求书写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 麻烦;
4.对分等级的药材,应注明等级或单价,以免调 配时混淆。
处方中有自费药品应单列,药品 如有不同规格或细料贵重药应在药 品顶部注明单价 ,以免调配时错付 规格。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计价注意事项 1.计价时,每味药的价钱尾数不得进位或舍去,
练习: 甘 草6g 大 黄3g 郁 金9g
0.37/10g 0.25 /10g 0.31 /10g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练习实例: 甘 草 6g 0.37×0.6= 0.222 大 黄 3g 0.25×0.3= 0.075 郁 金 9g 0.31×0.9= 0.279
0.222 +0.075+ 0.279=0.576 实收: 0.58元
三、价格计算方法 1.汤剂 每味药价积数之和×帖(付)数=总价 2.散剂 在汤剂的基数上增收加工费 (1)算出汤剂价;(2)单位加工费×全方总
重量=加工费价;(3)汤剂价+加工费=散 剂价。 3.丸、膏等剂型的价格计算 在汤剂的技术上分 别增收加工费、辅助材料费或燃料费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有否重名
临时缺药
配伍禁忌 自费药 剂量
妊娠忌
审方
剂数 用法
字 迹 是否清晰
医师签字
超时间用药
审方主要内容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计价
药物计价是指按处方中的药味逐一计算 得出每剂的总金额并填写在处方药价处, 一般由收方者完成。 一、计价的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药品价格,随时注 意更新调整过的药价,不得任意估价或改 价; 2.计价一定要准确,应注意帖(付)数, 以免造成补费和退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