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用配方
中药美容外用配方

中药美容外用配方
引言
中药美容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方法,能够改善皮肤质量、减轻皮肤问题和促进整体美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美容外用配方,旨在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改善您的皮肤。
配方一:柴胡桂枝汤
材料
- 柴胡 10克
- 桂枝 10克
- 甘草 5克
- 羊肚菌 5克
- 红花 5克
- 玫瑰精油 3滴
制作方法
1. 将柴胡、桂枝、甘草、羊肚菌和红花放入煮沸的水中煮10分钟。
2. 将煮好的药水过滤,留下液体部分。
3. 加入玫瑰精油,搅拌均匀。
4. 使用面膜刷将药水涂抹在清洁的脸部皮肤上,保持15-20分钟。
5. 用温水洗净,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
配方二:黄连羊角汤
材料
- 黄连粉 10克
- 羊角枪 10克
- 白术 5克
- 银花 5克
- 熊胆粉 5克
- 薄荷精油 3滴
制作方法
1. 将黄连粉、羊角枪、白术、银花和熊胆粉混合在一起。
2. 加入足够的水,搅拌成糊状。
3. 加入薄荷精油,搅拌均匀。
4. 将糊状物均匀涂抹在清洁的脸部皮肤上,保持15-20分钟。
5. 用温水洗净,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
结论
中药美容外用配方是一种简单且具有潜在效果的方法来改善皮
肤质量。
但请注意,中药的使用应谨慎,并遵循合适的用量和方法。
在使用之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以确保适合您的
个人情况。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ﻫ特效外敷方药ﻫ特效止痛外敷散(腰椎盘突出)药物组成:川芎、郁金、乳香、红花、松节、川乌、白芥子、艾叶、独活、苍术、薄荷、樟脑、细辛、姜黄各50克。
ﻫ?使用:把以上各药研成细沬,然后用75%得酒精调匀,均匀摊敷盖住痛点,再用保鲜膜盖上,再用热水袋上面加热,1个小时左右揭掉,此药可重复用3次。
每天1次。
7天为1疗程。
主治: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习惯性腰扭伤、肩周炎等引起腰、四肢、背部得疼痛。
外用贴剂配方ﻫ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
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孢她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与。
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
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5ﻫ: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
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
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得时候,患者谢谢我、真得,好了。
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与肌腱炎得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就是两贴痊愈。
6ﻫ:痈得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围、各5克或芒硝+大黄+消炎痛+消肿湿贴.7ﻫ: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
中药外用配方范文

中药外用配方范文1.五味子外敷方材料:五味子(20克),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五味子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水调成糊状。
使用方法:将五味子糊涂抹在患处,稍加按摩,静置2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
适用症状:皮肤湿疹、瘙痒、烧伤、溃疡等。
2.苦参外敷方材料:苦参(10克),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苦参洗净,切成碎末,加入适量水煎煮10分钟。
使用方法:将苦参煎液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每日2-3次。
适用症状:湿疹、玫瑰糠疹、痈疽等。
3.马齿苋外敷方材料:马齿苋(30克),蜂蜜(适量)。
制作方法:将马齿苋捣烂,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状。
使用方法:将马齿苋糊涂抹在患处,每天2-3次,连续使用一周。
适用症状:痈疽、湿疹、疥疮等。
4.穿心莲外敷方材料:穿心莲(20克),纱布(适量)。
制作方法:将穿心莲煎煮15分钟,倒入纱布中包扎成药囊。
使用方法:将穿心莲药囊贴在患处上,每日更换2次。
适用症状:湿疣、黄水疮等。
5.姜黄外敷方材料:姜黄(10克),黄精酊(5毫升)。
制作方法:将姜黄研成细末,加入黄精酊调成糊状。
使用方法:将姜黄糊涂抹在患处,每日2-3次,连续使用一周。
适用症状:皮肤湿疹、癣疾等。
6.金银花外敷方材料:金银花(50克),清水(适量)。
制作方法:将金银花洗净,加入适量水煎煮15分钟后滤出煎液。
使用方法:将金银花煎液涂抹在患处,每日2次。
适用症状:水痘、麻疹、痱子等。
7.乳香膏外敷方材料:乳香(10克),桃仁油(适量)。
制作方法:将乳香研磨成末,加入适量桃仁油调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乳香膏涂抹在患处,每日2-3次。
适用症状:瘢痕、褥疮等。
8.鸡蛋壳外敷方材料:鸡蛋壳(适量),海石榴(适量)。
制作方法:将鸡蛋壳研磨成细粉,加入适量海石榴磨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鸡蛋壳海石榴膏涂抹在患处,每日2次,坚持使用一周。
适用症状:湿疹、干燥皮肤等。
这些中药外用配方使用方便、疗效显著,但仍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使用。
同时,应注意个人对中药的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各种膏药的配方

各种膏药的配方膏药,是一种外用药物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关节疼痛、肌肉拉伤等症状。
膏药有许多种类,各种膏药的配方也各不相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膏药配方,其中包括中药膏药和化学膏药。
中药膏药配方:1. 温经散寒型膏药配方:- 熟附子粉:10克- 细辛粉:10克- 川芎粉:10克- 红花粉:10克- 辣椒粉:5克- 蜂蜜:适量将以上中药材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蜂蜜调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寒邪入侵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2. 活血化瘀型膏药配方:- 当归粉:20克- 三七粉:10克- 桃仁粉:10克- 红花粉:10克- 白芷粉:10克- 乳香粉:5克- 蜂蜜:适量将以上中药材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蜂蜜调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皮肤疾病、瘀血等问题。
化学膏药配方:1. 抗菌消炎型膏药配方:- 聚合物基质:100克- 抗菌药物:适量- 消炎药物:适量将聚合物基质与抗菌药物、消炎药物混合均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皮肤创伤、感染等情况。
2. 缓解肌肉疼痛型膏药配方:- 聚合物基质:100克- 镇痛药物:适量- 消肿药物:适量将聚合物基质与镇痛药物、消肿药物混合均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肌肉拉伤、炎症等症状。
以上仅为部分常见膏药配方,具体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还需遵循医师的指导。
在使用膏药前,请确保清洁患处,并避免过敏成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膏药只适用于外用,切勿内服。
结语:膏药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有各种各样的配方和用途。
中药膏药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料,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特点,适用于中医理论所述的病理类型。
化学膏药则以化学合成物为主要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消肿等作用,常用于现代医学所治疗的症状。
无论是中药膏药还是化学膏药,正确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至关重要。
在使用膏药前,务必阅读说明,并严格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
如果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中医民间秘方)

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中医民间秘方)中药外敷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
在中医民间,积累了大量的中药外敷配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健康保养。
本文将介绍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供读者参考。
配方一:麻黄杏仁越婢停汤【用药】麻黄15克,杏仁15克,越婢停15克,生姜6片,红枣5枚。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两次外敷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风寒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症外治。
配方二:白藓皮浸腐皮散【用药】白藓皮30克,浸腐皮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适量清水搅拌成糊状,涂抹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皮肤疥癣等病症的外治。
配方三:连翘败酱散【用药】连翘30克,败酱草3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适量开水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痈肿疮疡等病症外治。
配方四:苦参汤【用药】苦参30克。
【制作方法】将苦参煎煮,去渣取汁,用于外敷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湿疹、疥癣等病症外治。
...配方七十五:桃仁花椒橘皮洗头水【用药】桃仁10克,花椒10克,橘皮10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于洗头。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油性头皮、头屑过多等问题。
配方七十六:防风乌头外搽【用药】防风15克,乌头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植物油搅拌均匀,外敷于患处。
【适应症】本方适用于风湿痹痛、筋骨创伤等病症外治。
以上七十六种中药外敷配方,是中医民间秘方的一部分,适用于不同的疾病症状和健康问题的外治。
中药外敷的疗效已经被广泛证实,但仍需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
如果您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中药外用涂剂制作方法

中药外用涂剂制作方法
制作中药外用涂剂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为您提供两种常用的配方及制作方法:
配方一:溃疡油膏
1. 准备材料:川军10g、田三七40g、黄柏10g、熟石膏10g、甘草10g、冰片10g、麝香4g、珍珠7g、紫草100g、芝麻油1000ml。
2. 将八味中药共研细末,混匀成溃疡散。
3. 将紫草放入麻油内,文火加热近沸,滤过后滤油中加入小许白蜡,搅匀而成紫草油。
4. 将溃疡散与紫草油按1:200比例混合,调匀面成溃疡油膏。
5. 高压消毒,备用。
6. 主治:皮肤放射性溃疡等。
7. 用法:将药膏涂于患处,外包,每日1—2次,至愈。
一次性配制量不宜超过10天用量为宜。
配方二:黑油软膏
1. 准备材料:龙骨30g、枯矾30g、五倍子60g、轻粉30g、冰片6g、蛤粉60g、寒水石60g、生石膏60g、薄荷脑30g、凡士林适量。
2. 上药分别研成细粉,过120目筛,混匀待配。
3. 取药粉100,凡士林900,调拌成10软膏。
4. 主治:慢性湿疹等。
5.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3次。
注意事项:制作中药外用涂剂的过程需严格遵循卫生标准,操作前请洗手并确保所有材料清洁无菌。
如您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医师或药师的帮助。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

+各种中西药特效外敷方药特效外敷方药特效止痛外敷散(腰椎盘突出)药物组成:川芎、郁金、乳香、红花、松节、川乌、白芥子、艾叶、独活、苍术、薄荷、樟脑、细辛、姜黄各50克。
使用:把以上各药研成细沬,然后用75%的酒精调匀,均匀摊敷盖住痛点,再用保鲜膜盖上,再用热水袋上面加热,1个小时左右揭掉,此药可重复用3次。
每天1次。
7天为1疗程。
主治: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习惯性腰扭伤、肩周炎等引起腰、四肢、背部的疼痛。
外用贴剂配方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孢他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
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
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5: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
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的时候,患者谢谢我.真的,好了.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
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是两贴痊愈.6:痈的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围。
各5克或芒硝+大黄+消炎痛+消肿湿贴.7: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
外用中药配方范文

外用中药配方范文外用中药是指将中药草药应用于外部治疗,以发挥中药药材的药理作用。
中药在临床应用中,不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外用来治疗一些皮肤病、损伤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外用中药配方。
1.猪苓骨碎散用草猪骨英干燥研细末,与熟制地黄粉、白花蛇舌草粉、芦根粉、赤芍粉、秦艽粉、乳香粉、没药粉、郁金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备用。
用时,取适量敷于患处,用湿纱布或膜固定。
主要用于骨折、骨裂、软组织损伤等的外伤初期。
2.黄柏粉膏取黄柏粉、白薇粉、黄连粉、地榆粉、苦参粉、白头翁粉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植物油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或胶布固定。
主要用于湿疹、痤疮、疥癣等皮肤病的外用治疗。
3.膏状乌梅散将乌梅干燥研成粗末,与冰片、冰片粉、没药粉、乳香粉、猪油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用时,取适量涂抹于伤口表面。
主要用于烧烫伤、溃疡、瘀血等伤口的外用治疗。
4.黄连麸芦苇酒将黄连、麸芦苇、高梁酒按比例混合,密封放置3天后过滤取液。
用时,将液体温热地浸泡患处,每天多次。
主要用于湿疹、瘙痒等皮肤病的外用治疗。
5.破血丹搽剂将破血丹、黄连粉、没药粉按比例混合,加适量的植物油搅拌,研磨成膏剂。
用时,取适量涂抹于伤口表面。
主要用于热毒伤、疮疡溃烂等伤口的外用治疗。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外用中药配方,每种配方对应不同的皮肤病或损伤。
在使用外用中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外用中药要选择药材质量好、无杂质的药材,避免使用带有农药残留或重金属超标的药材。
其次,使用外用中药时要注意卫生,保持伤口清洁,避免二次感染。
最后,外用中药对于急性症状的缓解效果较好,但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有限,需结合内服中药或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总之,外用中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但在使用时应谨慎选择合适的配方,并遵循医师的指导和建议,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日期:
ﻩ
中药外用配方。
1,由于长期以来的医药分工,外用药配制不被医者掌握,不利于中医外用药的发展。2,传统中医外用药23:39 2010-12-4配制方法较原始;色泽,气味,性状等不适应杜会的进步,有些已不能为人们所接受3,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利用传统经验方提取有效成分,改良剂型,制成成品,投入市场;现代化的医学实脸室内,对药理进行分析动物实验,再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制成成药)4,如果不重视对传统中医外用药研究和发展,时间推移后中医皮肤外用药将逐渐退出医药市场5,达到治疗目的,不油污弄脏衣物,渗透性好,不影响美观,无副作用;这些的确是当前外用药研制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是我编写本书的目的张作舟2001年10月皮科外用药经历“豚脂”外涂,到炼丹,膏药,油剂,软膏等剂型一般指将药物(包括植,动,矿物药物,外用药还包括一些中药的化学药品)配制成丸,散,膏,丹,汤,酒,露,锭等剂型;皮肤科外用药更要视病情需要制成散,膏,酊,乳剂等剂型称量配制性猛剧烈,有毒及贵药(羚羊角,人参,水银,轻粉,丹剂等)必须严格按照处方要求准确称量(一)粉剂及膏体原料的量取(手秤及不同规格的天平)大剂量量取用盘秤,小剂量用天平天平操作的注意事项(称量范围须在感量与最大称量间)1.把天平放在平稳的台上,天平调到零点。2.砝码左盘,药放右盘3.称完,砝码放回砝码盒,天平静止时,两托盘放于一边支架上4保持天平和砝码的清洁,不可用砂纸磨光或加入润滑剂(二)选大小适宜的量器(玻璃制量杯,量桶及拥瓷量器;滴定管,移液管及标准滴管等)量取液体1.操作时量器垂直,使液面与眼睛平行3.读数液体凹面为准,不透明或暗褐液以弯月面表面为准粉碎(截切,挤压,撞击,研磨等方式进行,往往是几种粉碎作用同时并用,据药硬度,脆性,有无植物纤维,所含水分,及药量,粉碎度,并据设备条件,采用不同工具和器械)小规模粉碎(碾子,乳钵等)(一)粉碎原则1,配制散剂,震荡剂,软膏,要求极细粉末(充分发挥药物作用,避免局部用药粗糙刺激皮损);制备浸剂或煎熬汤剂,粉末或饮片(省力,避免熬成糊物,不易达到浸出目的)2,粉碎有毒性或刺激性较强药时,应注意自我保护(最好用适宜工具减少粉尘飞扬)(二)粉碎方法1.干法粉碎,过分粗长药先切适当大小,水分较多或洗过的药先晒成松脆,难粉碎药(如熟地,桂圆肉,元参等)混在其它药中粉碎(1)分研法(逐个研碎,减少损耗),芳香气味浓厚,细料,软硬差异较大的药(麝香,珍珠,冰片等)(2)共研法(全部或部分混合粉碎,最常用),适合于一般性药物,无特殊胶质,粘性挥发性者,及软硬度相似而粉碎度要求一致的药物。(3)分别配研法:能共研的先研粉,不适宜共研的分别研细粉,按药特性分别陆续混合,混合次序与药特性,质量,色泽均有关系,处理不当会导致成分不均或色泽不一致(4)掺研法:其它药先研细粉,取一部分与(油脂多,颗粒小或粘性较强药)掺合研碎,粘性较强者要在摄氏60度下充分干燥,然后再掺研细粉2.湿法粉碎:(1)加液研磨法:不易粉碎(樟脑,薄荷,冰片等)加入少量有机溶媒如:液体石蜡,甘油等共研粉碎。(2)水飞法:(传统方法,粉碎度高,避免粉尘飞扬,适用于朱砂等矿物药)大量液体中的药颗粒大小,沉浮时间不同;细的悬浮于液体中,粗的下沉,易与乳钵棒接触,可加速粉碎过程;水飞法需反复加大水量使粉好的浮于水面,与未粉好的分离出来,再不断倾出上浮部分,蒸发液体;(三)粉碎的筒易设备和操作方法药粉是外用药主要原料,对药物的粗细程度亦有不同要求,1.乳钵(乳钵研磨较易粉碎的药,配合药筛可制成不同粗细程度的粉末,研钵,瓷制和玻璃制)常用,规格为大小使用方法: 左手按住乳钵使其固定,右手用乳钵棒向同一方向碾动,2.捣钵(粉碎小计量药,捣成碎块及颗粒较大的药粉,捣钵体,又称摘罐),使用方法:左手轻捂住罐口,以防捣棒碾破左手皮肤,还可防止药物窜出,右手上下捣药3.药碾子(铁研船,适用于剂量较大药物的粉碎,双脚蹬踹转轮,利用转轮与船体来回摩擦将药粉碎;药碾子比乳钵有更强研磨力,现在也用电操作)4.手摇式粉碎器(粉碎器卡在木板或桌边,药从入料口送入,转动手柄,利用螺旋推进器将药推入磨轮,由出科口送出粉末;比研钵力量大,调节磨轮可研成不同粗细粉末)5.小型电动研磨机6.过筛(把粗细不同的药粉分开,保证药粉均匀性)样筛(据每平方厘米上的筛孔数目分为20目,40目,60目,80目,100目,120目等,目数越大,筛出的粉末越细)方法:研磨后的药放入筛内,加盖置于储药盒上,双手摇晃,药粉即落入储药盒内,未经过筛网的药粉可继续研磨,再重新过筛;混合(混合均匀与否直接影响到制剂质量,疗效和外观;含有珍贵药及剧毒的制剂混合尤其重要):搅拌,研磨,过筛等浸提制剂(溶媒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有效成分保存在制剂中,去粗取精,使制剂质量提高):皮肤科常用的浸渍,泡洗剂,酊剂,药酒等,即通过浸提的方法制得。溶媒:(浸泡中草药的液体),浸出液(溶媒浸出药材得的液体),药渣(浸出后的残留物)溶媒的选择:尽量选择对相应药物溶解度大的溶媒,避免溶媒与药发生不良反应,经济性,是否易于获得药物有效成分;1.水,优点,经济,易于获得,不与药物发生不良药理反应,易浸入植物细胞内,能溶解和浸出较多有效成分;缺点:易使药物腐败变质,没有高度选择性,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在水中易分解失效;不易溶解游离生物碱,挥发油,树脂等;2.酒精(乙醇,常用溶媒):优点,可以溶解中草药的大多有效成分,如生物碱(不认识的一个字),挥发油,苦味质等,酒精有较好的防腐作用;缺点易燃,有挥发性,与药物有一定药理作用,成本较高;(二)浸提(出)原理(其中一部分药物转移到溶媒中,温度升高,可促使植物组织软化,从而增加成分的溶解和扩散速度,促进浸出;升温对热不稳定性成分造成破坏,损失有效成分,影响浸液质量)中草药粉碎时,部分植物细胞被破坏,大部分草药细胞仍保持原有状态;溶媒与其接触时,药物先被溶煤浸润,溶媒通过细胞壁进入药物细胞内部后使各种药物成分溶解,溶媒继续溶解大量可溶性物质,细胞内液浓度显著增高,细胞内外产生渗透压和浓度差,使细胞内浓度不断向外扩散,经扩散阶段作用达到较好浸出效果;浸出效果:(粉碎越细,与溶媒接触面越大,扩散速度越快,浸出效果越好;粉碎过细,易产生糊状沉淀物,造成过滤困难)水溶媒浸泡易使药材膨胀,故选择粗粉;乙醇膨胀作用小,易适当选用细粉较粘,坚硬的根及皮类药材宜用细粉:疏松的叶,花,草类宜用粗粉;(三) 常用浸提方法1.粉碎的药材放入有盖容器中(广口玻瑞瓶,搪瓷或陶瓷带盖容器,避免易被溶媒腐蚀起化学作用的容器),加入规定量的溶媒(水或酒精),浸渍3一5天,天冷时,延长至10天左右,浸渍过程中,经常搅拌能加快浸出速度,然后过滤;2.煎煮法:药(不宜粉碎过细,采用饮片即可,煮前冷水浸泡药物至软化)置于砂锅或不锈钢锅内(避免使用铝制品),加适量水,煎煮(武火加热至药液沸腾后文火加温,以加强渗出效果;不要用沸水煮,以避免药材表面蛋白质凝固影响有效成分浸出;煮前加水不宜过少,否则药材有效成分不能完全浸出,且易将药物烧焦;制备水剂,溻渍剂,还可适当多加些水)一定时间,使药有效成分渗出(据药材坚硬,疏松程度,煎煮时间可从30分至60分;一般煎2次为宜);适用于热稳定性好的药物;浸出液经脱水精制,可制成多种剂型。3.渗滤法:(药放入渗滤器中不断更换溶媒浸出,能形成较大浓度差,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具体操作:将药粉碎成粗粉,溶媒将药浸湿,药膨胀后装入渗滤筒内加入溶媒(溶媒液面要超过药材),放出渗滤筒下部空气后关住活塞,浸渍若干时间,按一定速度渗滤收集药液,直到有效成分完全浸出五,软膏和乳剂的调配(制成的软膏或乳剂常据临床需要添药粉,少量液体药或其他膏剂改变其百分比)工具有:软膏板(木制的中心镶嵌玻璃,也有塑料制成的),软膏刀(金属或非金属的刀棒);方法:软膏或乳剂置于软膏板中心,添加物放在药膏上面,软膏刀搅拌均匀后装入盒内备用;六,外用药使用原则皮肤病形于体外,但究其病因往往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很多皮肤病都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皮肤病临床洽疗时多采用内外结合方法;古人十分重视外治法,很多医籍都有关于外治法论述;陈自明氏说“夫疮肿之生于外者,内热毒气蕴结于内也。盖肿于外,有生头者有漫肿者;有皮厚者,有皮薄者,有毒气深者,有毒气浅者,有宜温药贴熁者;有可以干换其药者,有可以湿换其药者;深浅不同,用药有忌,是以不可不辨也”;徐大椿《医学源流论》说:“外科之症最重外治”,足以说明前贤对于外治法重要性的认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中医皮肤病学也逐渐在解放后从中医外科范畴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对于外用药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化;目前有些皮肤病外用药在临床上还处于发展初期,尚需不断完善,深入研究;据我多年临床经验体会,我感到有些皮肤病如:荨麻疹等病,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