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精品PPT课件
《受戒》课件

乡土小说
受
戒
汪 曾 祺
走近作者
汪曾祺(qí )(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 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 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 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 《蒲桥集》。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 夫” 。他的以苏北高邮地区生活为背景的系 列小说,以其冲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 情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我 是写 健的 康是 的美 人 性
.
品味语言
阅读课文,挑选一处你认为能体现汪曾祺先生 作品语言特色的文字,和小组的同学讨论并欣 赏。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 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溜溜 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挣挣的。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 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 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 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违背戒律的爱情会有怎样的结局?
悲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汪曾祺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小说呢?
文革刚刚结束的1980年,无论 是思想界、文学界,都还有一些陈 旧的教条束缚着人们的灵魂。汪曾 祺先生曾经痛感于此,写下了这篇 《受戒》。他正是以一种欣赏的眼 光写这个僧俗之情爱故事,以超凡 的勇气呼吁清除一切清规戒律!小 说里叙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存环境 中奇异的人情风俗及其人群的生活 方式。这个世界中人的生活方式是 世俗的,然而又是率性自然的,它 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同时又有一 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
七、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者异同点.
大学语文-- 汪曾祺_《受戒》PPT

小说 散文集 小说集
《受戒》、《大淖记事》 《蒲桥集》 《邂逅集》
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 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 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 《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
拾,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
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许多卷本
《受戒》
汪曾祺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1997年5月16), 江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 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 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 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 成就。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 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 大夫。”
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 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结构, 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 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 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 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 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 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以小见大, 而不是以小媚大。
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 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 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 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他的间或也 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给的悠然任化 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淡和颓废,在 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 “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式会好起来的”。汪曾祺 是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 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 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

受戒汪曾祺语文课件《受戒》,是作家汪曾祺十七岁那年,抗战爆发时,避难到了一个小寺庙里住了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分享了《受戒》的语文课件给大家学习![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读本(五):《泥土芬芳》之《受戒》[设计理念]1.本文是在学生学习了沈从文《边城》后进行的小说再阅读,沈从文通过对湘西风光的描绘,开创了散文化小说的风格,《受戒》是汪曾祺对沈从文这种风格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氛围即人物”是这类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从沈从文的湘西风光到本文作者笔下的高邮水乡,都是一种诗化的美丽风景,加之文本中都重视风土人情的描写,为人物的活动和性格形成做了最贴切的铺垫。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此类散文化小说的写作风格和欣赏要点。
2.这篇小说的主题的是“歌颂美,歌颂健康的人性”,而题目又与之矛盾,主题的理解是小说的难点,也是读懂小说的要点。
对主题的理解从主要的情节和人物入手,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要对主人公及其之间的感情倾注那么多美好的描写(情节、环境)。
3.联系的学习,从《边城》到《受戒》,从沈从文到汪曾祺,学习此类小说的写作;以及从文本意识到作者意识,再到读者意识来理解主题。
[教材分析]1.文本特点:(1)体裁:散文化的小说(2)小说的内容结构特点:从对当地(应为作者故乡高邮)的生活情景和社会习俗描写开始,构造了主人公明子和英子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出了特点鲜明的明子和英子。
以两人懵懂的情愫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对抗小说中的明子“受戒”,从而来表现主题。
2.小说学习的意义:学习此类小说的表现形式“氛围即人物”,理解环境风俗对人物性格形象的作用;理解本文主题的深刻意义(从文本、作者、读者三方面进行分析)。
3.教学建议和学法指导说明:提出问题——层层设疑——讨论分析——再质疑分析——归纳——明晰问题——联系实际拓展探究[学情分析]1.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小说阅读方法。
2.对散文化的小说阅读还不是很熟练,尤其对“氛围即人物”这一艺术表现形式需要再点拨。
受戒PPT精选课件

3、文化意义: A: 在恬淡和谐的的民间生活中表现生命
的快乐。---陈思和 B:画出了传统市民与知识分子的文化心
态,貌似浅淡而意境高远。---朱寨 C:开“寻根文学”风气之先
17
5、语言简洁干净、节制而富有 弹 性。
“荸荠庵的地势很高,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属 这一片地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 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 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奉着弥勒佛。过 穿堂,是一个不小的天井,种着两棵白果树。大殿 东侧,有一个小小的六角门,白门绿字,刻着一副 对联:
9
线索和人物
明线——小和尚明海从出家到受戒的经过 暗线——明海和小英子的爱情故事
10
《受戒》表面上的主人公是明海和小英 子,实际上的主人公却应该是这种“桃花 源”式的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这个桃花 源中诸多的人物不受清规戒律的约束,其 情感表露非常直接而且质朴,作者以一种 通达的甚至理想化的态度看待这种生活, 他塑造的这个空间是诗意的,而又充满了 梦幻色彩。明海和小英子那种纯洁、朴素、 自然而又有一点苦涩的爱情,给这种理想 赋予一个灵魂。
1
1、结合文本,分析小英子和明海的形象。 2、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3、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4、小说篇名为《受戒》,为什么不把受戒事件作为主要的描写对 象? 5、分析《受戒》的语言风格和抒情特点。
2、P151芦苇长的密密的,当中一条水路……划到这里,明子总是 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为什么会“无端的觉得心里很紧张”? 文本最后为什么又写起芦花荡? 4、从具体词句分析文章是怎样刻画次要人物的形象?
过的。”“不受戒不行吗?” “不受戒的是野和尚。” “受了戒有啥好处?” “受了戒就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 “什么叫‘挂褡’?” “就是在庙里住。有斋就吃。”
《受戒》课件

四、关于《受戒》的启示
汪曾祺借自己的理想为人们未经压抑自由 生长的天性作了一个绝美的比喻。《受戒》 中芦苇的清香轻衬的那块忘俗的天地,幽 静寺庙中小和尚明子青涩拘谨少年的影子, 农家女小英子水乡里养出来的率性天真, 以及一段纯美得惊世骇俗的初恋故事,让 人心甘情愿地深入深陷于那个"出世"的幻境, 多捱一刻也好。
乡土小说
受
戒
汪 曾 祺
★教学目标 • 1.了解寻根文学 • 2.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品味小说的乡土特 色和小说所书写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 品味小说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对纯朴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的认识
一、走进课文 受戒:佛教徒从师接受戒律的 宗教仪式. (用枣泥子先点在头皮上 然后用香头子点着)
七、比较沈从文小说<<边城>>,谈谈两者异 同点.
相同点: (一)思想内容上:歌颂优美健康的人性,歌颂爱,情纯 意朴.都描写了大量的风土人情(湘西---苏北).远离 政治. (二)艺术上:淡化故事情节,散文色彩浓.语言优美和 谐,意境高远,诗情画意.
不同点: (一)思想内容上:<<受戒>>是”柔情的人道主义”,而 <<边城>>则显得”悲情”. (二)塑造人物:<<受戒>>完全采用白描手法,而<<边 城>>心理刻画就较丰富. (三)情节语言:<<受戒>>几乎没有情节,笔致轻淡又 有幽默.而<<边城>>故事性较前者强,笔致浓郁又凄 美.
受戒汪曾祺PPT课件

.
16
泛读课文
故事梗概 小说三要素 明暗两线 字音 典故
.
17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简明扼要的概括小说的内容:
• 提示:十七岁的明海在荸荠庵出家已经4 年了。这里的和尚公然吃肉、杀生、打牌、 养女人、放债、收租,这个庵里无所谓清 规。十七岁的明海到这里出家已经四年了, 与相邻而居的小英子彼此产生了好感,就 在明海正式出家受戒回来的路上,两个年 轻人袒露了心扉,接受了彼此的爱情。概 括来说就是明海出家做和尚和小英子相爱 的故事。
.
28
《受戒》与佛教的关系:
• 《受戒》的故事与佛教无关 • 当和尚只是一种生存方式,一个正当的 职业 • 世俗生活与当和尚没有对立,没有压抑 人性,不需要斗争
.
29
明海出家做和尚是当地的一种风俗,而他的和尚生活并 非我们所常见的那样每日参禅诵经,和尚本应遵守不杀 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食肉的戒律,而 《受戒》中的相关描写却与此有种种“错位”。找出有哪 些“错位”,对此,你们怎么看?
.
35
世俗环境描写的作用
• 一、烘托作用 • 本文中环境描写提高到了与人物相等的地位,让
人们在欣赏人物形象的同时,欣赏到一种令人赏 心悦目的风俗形象。风物、习俗和民情,既是小 说人物活动的背景,展示其性格的空间,更是小 说与众不同的展示对象。
.
36
• 二、深化小说主题
• 作者努力去营造一个美丽而温馨的艺术世界,这样的生活 场景,对于经历了十年浩劫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令人耳目 一新的,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如果没有这样独特的 风物、民情的展示,小说中明海与小英子的爱情就不会那 样动人,也不会收到那样独特的审美效果。
庙里果然是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咳
受戒ppt

(二)人与环境的和谐
“出和尚”是这个地方的一大特色 就 像有的地方出劁猪的,有的地方出织席子 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弹棉 花的 他的家乡出和尚 。明子家弟兄多,而 且这里的和尚有很多的好处:一是可以吃 现成饭,二是可以攒钱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 下,明子顺理成章地做了和尚。 小英子的生存环境是桃源式的 。小英子 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 他们一家 人男耕女织,温饱无忧,门前的春联表达 了一家人积极向上乐善好施的思想观念 一 切看起来井井有条,欣欣向荣。
六、作者的话
我因为是长子,常在法事的开头和当中被 叫去磕头;法事完了,在他们脱下袈裟, 互道辛苦之后(头一次听见他们互相道“辛 苦”,我颇为感动,原来和尚之间也很讲人 情,不是那样冷淡),陪他们一起喝粥或 者吃挂面。这样我就有机会看怎样布置道 场,翻看他们的经卷,听他们敲击法器, 对着经本一句一句地听正座唱“叹骷髅”(的。我们有过各 种创伤,但是我们今天应该快乐。一个作家,有 责任给予人们一分快乐,尤其是今天(请不要误 会,我并不反对写悲惨的故事)。……我相信我 的作品是健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 对于生活的信心的,这至少是我的希望,也许会 适得其反。我们当然需要有战斗性的,描写具有 丰富的人性的现代英雄的,深刻而尖锐地揭示社 会的病痛并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悲壮、宏伟的作品 。悲剧总是比喜剧更高一些。我的作品不是,也 不可能成为主流。
我写《受戒》,主要想说明人是不能受压抑的, 反而应当发掘人身上美的、诗意的东西,肯定人 的价值。我写了人性的解放。 像小英子这种乡村女孩,她们感情的发育是非常 健康的,没有经过扭曲,跟城市里受教育的女孩 不同。她们比较纯,在性的观念上比较解放。这 是思无邪,《诗经》里的境界。我写这些,跟三 中全会思想解放很有关系。多年来,我们深受思 想束缚之苦。
汪曾祺《受戒》ppt课件1

汪曾祺
走近作者
汪曾祺(qí)(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 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 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 《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 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作品以苏 北高邮地区历史生活为背景的系列小说,以其冲 淡优雅的语言,情淳意朴的风情开“寻根文学” 风气之先,成了当代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
散文化的文体
庵赵庄
明 海 出 家
荸荠庵
风俗(当和尚) 小英子
一家人的生活方式 朦胧恋情
受戒
环境 生活方式
私奔风俗
民歌小调
几个和尚 的情态
三师父的飞铙绝技
明海出家做和尚是当地的一种风俗,而他的和尚 生活并非我们所常见的那样每日参禅诵经,和尚 本应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饮酒食肉的戒律,而《受戒》中的相关描写却与 此有种种“错位”。找出有哪些“错位”,他为 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 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 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 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 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1985年韩少功率 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中声 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 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 同时又对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 定民族发展和人类生存的迷。"在这样的理论 之下作家开始进行创作,理论界便将他们称 之为"寻根派"。
汪曾祺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曾对别人说过: “我要写!我一的人性。美,人性,是 任何时候都需要的。我相信我的作品是健 康的,是引人向上的,是可以增加人对于 生活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情逐渐高涨。
汪曾祺的创作风格
• 作品结构具有散文化特点。
• 作品不表现重大的社会主题,时代色 彩弱。不注重作品的社会、政治功能, 而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受戒》写于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二日,写的是四 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据汪曾祺传记资料,一九三七 年暑假,高中毕业的汪曾祺因躲避战乱,与家人寄居 高邮城外的一个寺庙里约半年之久,这期间,曾与一 个姑娘发生恋情。虽然这段恋情未果,但他深埋在汪 曾祺的心中。此后,汪曾祺经历了时代变革,人生沉 浮。直到一九八〇年代初,年近六十的汪曾祺才想到 把这个在心中埋藏已久的青春之梦写出来。
人物分析2
• “是你要到荸荠庵当和尚吗?” • 明子点点头。 • “当和尚要烧戒疤呕!你不怕?” • 明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含含糊糊地摇了摇头。 • “你叫什么?” • “明海。” • “在家的时候?” • “叫明子”。 • “明子!我叫小英子!我们是邻居。我家挨着荸
荠庵。”
返回
16
人物分析3
•
内容简介
• 时间:二十世纪30----40年代 • 地点:庵赵庄 • 主人公:明子(明海和尚) , 小英子 • 简单情节
1:十三岁的明子去荸荠庵做和尚。 2:明子在船上认识了小英子。 3:明子在荸荠庵的生活。 4:明子跟小英子一家的交往。 5:明子去善因寺受戒。 6:明子受戒后回来。
什么是受戒?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 《大淖记事》等,散文集《蒲桥集》等等。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 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 1954年,汪曾祺创作出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 1958年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 • 1961年,他在半年时间绘成厚厚的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但是书
稿在文革中被毁。 • 1964年,参与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同名京剧剧本。 • 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参与京剧《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贡献,
而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 •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即因“右派”问题被关进“牛
棚”,但1968年迅速获得“解放”。 • 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参与京剧《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贡献,
黄又胖、懒散。 • 仁海:爱干净、有家室。
2021/2/3
人物分析1
• 小英子把明海请到家里来,给他磨墨铺纸,小和尚画了几张, 大英子喜欢得了不得:“就是这样!就是这样!这就可以乱 孱!”——所谓“乱孱”是绣花的一种针法:绣了第一层, 第二层的针脚插进第一层的针缝,这样颜色就可由深到淡, 不露痕迹,不像娘那一代绣的花是平针,深浅之间,界限分 明,一道一道的。小英子就像个书童,又像个参谋:“画一 朵石榴花!”“画一朵栀子花!”
小英子忽然把桨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
的耳朵旁边,小声地说:
• “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
明子眼睛鼓得大大的。
• “你说话呀!”
•
明子说:“嗯。”
• “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
•பைடு நூலகம்
明子大声地说:“要!”
• “你喊什么!”
•
明子小小声说:“要——!”
• “快点划!”
小说主题
《受戒》通过平淡的方式描写了包括农 家孩子明子当和尚及他和英子朦胧的爱情 故事以及菩提庵其他和尚的日常生活的一 个世俗化的佛门故事,故事中到处充满着 人间烟火气息,叙述了和尚们作为普通人 的人生欢乐,含蓄地表达了对原始淳朴的 民间日常生活的肯定和人性彻底解放的赞 美,含蓄地表现出对清规戒律的否定和批 判,为人们展现了健康的人性美。
《受戒》
—
项玲燕
教学目标:
1.了解汪曾祺的生平和《受戒》的创作背景。 2.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其性格特征。 3.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体会其与寻根文学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受戒》的主题。 1.分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2.认识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汪曾祺
《受戒》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 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 家的代表人物。
寻根小说
• 《受戒》出现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潮 涌之际,却没有政治话语的痕迹,没有浓
滥烈觞的:悲剧用意来识比,喻为文事学物主的流起吹来源了、清发新端之。
风。对80年代初的小说主流来说,《受戒》 的发表是一次挑战,是80年代中期小说文 体创新、语言革命的先声。《受戒》以它 “田园牧歌”式的风格和对传统文化的态 度,成为寻根小说的滥觞。
式 老, 师要叔这给念个即 ,庵将 神升 情里天 很无的庄猪重所念:谓一“道…清“…规往一,生切咒胎连”生这,、并卵两且生个总、是息字 也生没,来人从提虚起空来。,还归虚空去往生再世,皆当欢喜。
南无阿弥陀佛!”
三师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鲜红的猪血就带着很多 沫子喷出来。
庵赵庄
明 海 出 家
荸荠庵
2021/2/3
关系图
风俗(当和尚)
一家人的生活方式
小英子
朦胧恋情
受戒
环境
生活方式
私奔风俗 民歌小调
几个和尚的情态
三师父的 飞铙绝技
《受戒》剧照
人物形象
• 明子:天真可爱,自然纯朴,聪明善良,富 有魅力和活力。
• 英子:开朗活泼,直率坦诚,勤快能干,敢 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 老和尚:恪守清规,孤寂,传统。 • 仁山:是“荸荠庵”的“当家的”,长得又
为表示笃信佛法、虔守佛规,需受戒,即用 戒香炙烧头额或手腕,炙成3个、6个、9个或12 个黑疤,越多表示越虔诚,戒期完毕,由传戒者 发给“戒牒”及“同戒录”。
沙弥和沙弥尼必须受持十戒,即不杀生、不
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
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
财宝 。
例子
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杀猪就在大殿上。 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开水、木桶、尖刀。捆猪的时 候,猪也是没命地叫。跟在家人不同的,是多一道仪
• 她把花掐来,明海就照着画。
• 到后来,凤仙花、石竹子、水蓼、淡竹叶,天竺果子、腊梅 花,他都能画。
• 大娘看着也喜欢,搂住明海的和尚头:“你真聪明!你给我 当一个干儿子吧!”
返回 •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说:“快叫!快叫!”
• 小明子跪在地下磕了一个头,从此就叫小英子的娘做干娘。 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