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2学会宽容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学会宽容(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课题: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2.学会宽容(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清楚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德。
同时意识到生活中需要宽容,人与人之间须要学会宽容。
教学重点:学会以宽容之心待人,与同学和气相处,彼此学习,共同提高。
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和健康的心态。
教学难点:懂得学会宽容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个人素质的体现。
(重点)学会宽容、善待他人,愿意做心胸宽广的人。
(难点)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故事导入: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生:做人一定要宽容,宽容别人是一种美德。
师:是啊,宽容在生活的点滴中。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2课《学会宽容》。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清楚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德。
同时意识到生活中需要宽容,人与人之间须要学会宽容。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宽容让生活更美好(一)宽容在生活中。
1.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别人的宽容或去宽容别人,请同学们读12页“活动园”的内容。
结合上述事例,谈谈你如何看待事例中人物的宽容做法。
2.学生畅所欲言,选派代表发言。
仿照文中格式:谢谢这位妈妈的宽容,如果这位妈妈不宽容……谢谢邻居的宽容,如果邻居不宽容……谢谢车主的宽容,他的宽容让……3.你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请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谈谈宽容对生活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下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第2课《学会宽容》第2课时优秀教案.pdf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学会宽容第二课时拥有一颗宽容心【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学会宽容》中的第二个话题。
学会宽容这一课共有三个话题,第一个话题“宽容让生活更美好”。
从宽容对生活的价值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宽容的意义,第二个话题“拥有一颗宽容心”首先从正面呈现对他人无心之失的宽容心理,进而反面呈现对他人伤害无法宽容的心理原因,最后回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区分宽容与纵容,理解宽容不是无限度、无原则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宽容的心理过程。
树立有原则、有限度地宽容意识。
学生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不会因为他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愿望而不高兴。
【学情分析】宽容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价值观,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进入第二个生长发育期,学生身心发展都有巨大变化,他们在对待他人,与人相处时,有时情绪过于激动,遇事不够冷静,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
这些冲突、矛盾产生之后,学生不懂得如何应对,容易陷入生气,愤怒状态,并产生不原谅对方,想要报复对方的想法。
【教学目标】1.体会宽容对美好、和谐生活的重要意义。
2.借助案例、图片等资源,学会宽待原谅他人的无心之失和伤害。
3.树立有原则、有限度的宽容意识。
【教学重点】宽容原谅他人【教学难点】宽容的原则【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同学们,生活中在许多事情面前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这就是宽容的结果,宽容是我们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怎样才能做到宽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拥有一颗宽容心(板书课题)二、回望生活,交流感知(一)宽容以待1、出示生活中的一种情景图片,思考:在公交车上或其它场合,如果你的脚被别人踩了,你是如何对待他人的无心之失?生1:别人也不是故意的踩我脚的。
生2:我有时也会踩别人的脚。
生3:车上人多,被踩脚也是难免的......2、师:刚才同学们的这些想法都是宽容对待他人的体现。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课学会宽容(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学会宽容【教学理念】按照“引导感悟式和选择冲突式”相结合设置情境问题,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2.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法宽容他人的过错。
3.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宽容的必要性及原则;2.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换位思考,学会宽容,体验宽以待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热身游戏“我吹你爆”:师:同学们,吹过气球吗?吹气球难吗?真的吗?现在我就来考考你们! 1.出示游戏规则: 要求: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气球吹大,另一位同学拿牙签在鼓起的气球上扎洞。
操作:每组派两位同学上讲台来比赛,一分钟内,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气球一旦爆破就失败! 2.送锦囊妙计。
思考:气球扎在哪个部位容易爆?哪个部位不容易爆?3.分享游戏感受:成功:你为什么能够成功?失败: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再来一次,你会选择扎在哪个部位?总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像气球与牙签之间的接触!看!(出示PPT)气球最薄的地方张力大,人最不足的地方,也是最敏感、最脆弱的地方。
如果我们用自己最尖锐的部分与别人最脆弱的地方接触,往往就容易产生矛盾,就像气球一样——一碰就“爆”!二、导入课题那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课——学会宽容。
三、感悟宽容内涵1. 自然之道什么是宽容呢?我们先来听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播放视频)孩子们,通过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总结:是的,这些小小的溪流,最后却能汇聚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海,大海之所以广阔,她的力量源于对无数个细小涓流的包容。
这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 拆字之说孩子们,刚刚我们谈的是自然之道。
其实,我们古人造字组词也很有讲究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宽容”这个词、这两个字,到底有什么奥妙呢?“宽容”都是宝盖头,可见都是宝贝。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单元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学会宽容》第一课时说课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单元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学会宽容》第一课时说课部编版《2学会宽容》第一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学会宽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由“宽容让生活更美好”“拥有一颗宽容心”和“和而不同”三个框题组成,计划每个框题1个课时,共3个课时。
《宽容让生活更美好》是《学会宽容》一课的第一课时,其核心主题是让学生体会宽容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意义,为第二和第三课时的学习做铺垫。
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的健康成长”第5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而编写的。
《宽容让生活更美好》课时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活动园”呈现了日常生活中的三种宽容行为,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宽容,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从反面思考缺乏宽容带来的问题,从而认识到宽容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第二部分通过“宽容城”中的静心泉、包容镜、礼让亭三处景观,引导学生感受宽容具有让人平和、包容、礼让的作用,体会宽容对社会生活的价值。
同时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认识宽容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调查分析发现,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什么是宽容有了初步的认知和体会,但对宽容的社会意义以及宽容对个人身心健康的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提升。
在校园集体生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相处中,六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宽容他人无心之失的品德,但面对个体差异引发的矛盾,则缺乏正确处理的经验,往往容易引发冲突,至于宽容对个人身心健康成长意味着什么更是认识不足。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1.在探究过程中,形成宽容的概念,感受宽容具有让人平和、包容、礼让的作用。
(教学重点)2.在漫游“宽容城”中,体会宽容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活动一:观看视频演一演,感受宽容的美好首先,播放激情洋溢的《宽容是什么》诗朗诵视频短片,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诗一般的语言说出自己对宽容的理解和感受,初步感知什么是宽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宽容的概念。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020年春季2.学会宽容(第二课时)部编版

课题: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2.学会宽容(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宽容不是无限度得纵容和姑息迁就,而是有限度、有原则的。
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是宽容的必修课。
认识到生活中需要宽容,人与人之间须要学会宽容。
教学重点:学会以宽容之心待人,懂得宽容不是纵容,还要明白和而不同。
教学难点:懂得学会宽容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个人素质的体现。
学会宽容、善待他人,愿意做心胸宽广的人。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故事导入:一个小孩子,在学校里面偷偷摸摸的,总是偷同学的东西,看上什么了就去偷,然后也不承认。
有一次他回家,他妈妈发现了他偷东西,询问后得知,他喜欢就拿了,也许因为他妈妈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他妈妈没有打他,而是说喜欢的话就去拿吧,最后可想而知,这个男孩长大了因偷窃被抓了起来,一次他妈妈来看望他,他对他妈妈说:“妈妈,我要跟你说点事情,你把耳朵凑过来。
”然后这个男孩隔着铁栏删把他妈妈的耳朵咬了下来,说:“都怪你,小时候不知道教育我,偷窃是不对的,还鼓励我。
导致了我今天的下场,这都怪你。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生:做人一定不能纵容。
师:宽容别人是一种美德,但是宽容不等于纵容啊!师: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一下第2课《学会宽容》。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知道宽容不是无限度得纵容和姑息迁就,而是有限度、有原则的。
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是宽容的必修课。
认识到生活中需要宽容,人与人之间须要学会宽容。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宽容不是纵容。
(一)活动园(17页)1.自由朗读案例1。
思考:班主任的做法是否过于严厉?你认为冒犯他人人格和尊严的行为可以宽容吗?你身边有没有特别宽容但不纵容的事例?学生畅所欲言,选派代表发言。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2学会宽容(教案)

2 学会宽容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课题学会宽容---让宽容之树常青
学习目标
1.回顾生活经历,联系与别人的相处经验,说说自己对宽容的理解,梳理 2-3条宽容对我们的重要性。
2.阅读文本,结合生活实际,探究难以宽容他人的原因,总结出拥有宽容之心的 3条做法。
3.参于“烦恼集装箱”活动,站在“宽容”的角度用自己的方式给他人提出合理的建议。
重难点
重点:体会宽容对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宽待、原谅他人;能够包容他人的不同
教学过程。
人教六下道德与法治 2《学会宽容》教学设计

1.老师讲述历史人物故事《王安石和司马光》
2.组织讨论,两位历史名人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品德?
3.结合教材《六年二班的战火》继续深刻探讨“和而不同”的含义和意义。
活动五:小小演说家
老师将学生分组以《不一样的你我他》为题展开演说
【板块三】延伸活动
欣赏故事《司马光砸缸》
【板块四】课堂小结
世界因有不同的你我他而变得精彩,宽容他人,提升自我!
板书设计
宽容:大度不计较原谅和谐平静客观
生活美好:美好……美好……
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拓展与练习
寻找身边宽容待人的事例
教学反思
学习难点
学会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核心内容
1.能够懂得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理解宽容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3.掌握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导入新课
讲故事《诸葛亮七擒孟获》:
思考:
故事中诸葛亮为什们会七擒孟获?孟获的态度有没有发生转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明确宽容的限度和原则不等同于纵容和姑息迁就。
3.把握宽容的尺寸,做个独立有见解的人。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养成宽而待人优良品德
学习难点
深刻理解并掌握“和而不同”的内涵,客观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核心内容
1.懂得和谐相处,尊重他人对宽容的意义,理解“和而不同”的境界。
2.明确宽容的限度和原则不等同于纵容和姑息迁就。
《道德与法治》(六下)教学设计
课题
2《学会宽容》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三个话题组成,分别是“宽容让生活更美好”“拥有一颗宽容心”和“和而不同”。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下第一单元第2课《学会宽容》第一课时《宽容让生活更美好》优质教案

《学会宽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版别:人教社统编版;册次: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学会宽容》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长”中的第二课,本节课是第一个框题“宽容让生活更美好”的教学内容。
教材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宽容对生活的意义,感受到宽容是和谐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体会宽容的心理要素,从静心、包容和礼让来理解宽容的内涵,进而反思和成长自我、愿意成为宽容的人。
本节课从自身的美好生活、友善的社会环境以及内心的平和安定这几个层面,强化学生对“宽容让生活更美好”的认同,为学生进一步掌握宽容的方法、具备宽容的能力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由于习惯于家人众星捧月的呵护和关爱,事事容易从自我需求的角度来出发,当自我利益受损时学生间会有冲突现象发生。
在同学交往中,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适当地宽容他人,也常有斤斤计较、互不谦让的情况出现;多数学生知道应当宽容他人,但是实际生活中不知道如何适当地处理矛盾和问题,同时也缺乏宽容他人的合理思路和科学方法。
以上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思考并进行有效地引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说出宽容的含义和具体做法。
2、分析比较同一件事宽容与计较的不同结果,理解宽容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体会宽容能带来和谐健康的美好生活,愿意做一个宽容的人。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重难点:体会宽容能带来和谐健康的美好生活,愿意做一个宽容的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图片“六尺巷”这是安徽桐城著名的景点“六尺巷”,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讲述“六尺巷”的故事如果没有张家的宽容礼让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六尺巷”了,是呀,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宽容礼让能让大家彼此的生活都更加美好。
出示课题:“宽容让生活更美好”二、活动一:1、同学们,你是一个宽容的人吗?让我们先对自己在宽容方面有个判断吧。
这是一份关于宽容度的心里测试题,请大家真实地完成,测试的结果只有你自己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宽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对他人宽容的重要性。
(2)感受宽容的力量,培养宽以待人的态度。
2.能力:
(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了解宽容对他人和自己产生的作用。
(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学会宽容他人的行为。
(3)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3.知识:
(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和同学相处的行为过程理解宽容的重要性。
(2)了解宽容对他人和自己产生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本课所带给自己的思考。
(2)学习宽以待人的基本要求及了解宽容对他人和自己产生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宽容的力量
猜一猜: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一颗宽容的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宽容拥有着怎样的力量呢?
学生回答。
在人与人之间,宽容十分重要。
宽容是一种与人为善的胸怀,一次不经意的宽容可以化解一场尖锐的矛盾,有时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懂得宽容的力量,懂得在为人处世中要宽容待人。
师小结:宽容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智慧。
宽容别人,心地坦荡;被人宽容,能得到心灵的启迪、友爱的滋润。
活动二:关于“仁义胡同”的故事。
1.带领学生共同阅读课本“仁义胡同”的故事。
(教师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解释重要的词汇。
)
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
(1)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①为什么董笃行会愿意在建房时主动退让出几尺给邻居呢?②董笃行的做法以及邻居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把自己讨论出的重点,记在自己的本子上。
(3)教师请班上几位同学,进行发言。
师生总结:宽容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智慧。
宽容别人,心地坦荡;被人宽容,能得到心灵的启迪、友爱的滋润。
活动二:宽以待人。
与人相处时,要以谦逊的态度真诚相待;对同学、朋友以及其他人的缺点、错误和困难,我们要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们,以善意和坦诚的态度帮助他们。
教师让学生判断下列同学做法是否践行了“宽以待人”?
①同学之间有矛盾,主动消除误会。
②乐于谅解他人。
③学生勇于接受老师的批评。
④虚心的接受别人的建议。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行为是宽容待人的行为呢?
学生回答:(同学取外号不责怪同学、同学不小心踩到鞋子不去责怪、吵架后主动道歉等行为)师读课本小琴和小娟的故事,问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琴,你会怎么做?假如小娟发现自己误会了小琴,她又会怎样做呢?
生:如果我是小琴,我会告诉小娟,虽然我很喜欢那枚邮票,但是我是不会偷小娟东西的,因为我们是好朋友。
生:假如我是小娟,我会觉得很抱歉误会了小琴,我会主动向小琴道歉,并且把那枚邮票赠送给小琴。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宽容待人,懂得宽容的方式。
师生总结:一个人是否值得佩服,不只看他的能力、学识,还包括他的胸怀和气度。
【作业布置】
1.阅读本课内容。
2.把自己今天所学的知识和父母,朋友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智慧。
我们要学会宽以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