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描写手法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通感手法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通感手法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通感手法总结归纳通感是一种能够唤起读者情感共鸣的写作手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通过运用丰富的描写语言、生动的形象比喻以及恰当的词语安排,通感手法能够有效地传递情感,增强阅读体验。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通感手法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此类技巧。

一、描写语言描写语言是通感手法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对事物形象的生动描绘,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描写春天花开的场景时,作者可以运用如下的描写语言:春日的微风轻轻拂过,鲜花竞相绽放,芳香弥漫在空气中,仿佛走进了花的世界。

这样的描写语言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二、形象比喻形象比喻是通感手法的另一种常用方式。

通过将抽象的情感以具象的形象比喻出来,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内涵。

比如,在描写一个人内心悲伤的时候,可以使用形象比喻来表达:他的心情像一片乌云笼罩着整个世界,暴雨随时可能降临,让人感到沉重和悲伤。

这样的比喻能够让读者立刻明白此人内心所承受的情感压力。

三、词语安排词语安排是通感手法中的关键环节。

不同的词语选择和安排方式能够对读者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

例如,在描写一个人的乐观心态时,可以使用积极向上、明朗开朗的词语来表达,如阳光般的笑容、温暖的心情等。

而在描写一个人的忧郁时,应使用一些阴暗、压抑的词语,如低沉的目光、沉重的心情等。

通过巧妙地选择词语,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四、情节设置情节设置是通感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可以让读者沉浸其中,与故事中的人物一同经历种种情感的起伏。

例如,在叙述一个人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时,可以先塑造一个充满挫折和困难的背景,然后通过努力和坚持,使人物最终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这样的情节设置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使之在阅读中获得愉悦和成长。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通感手法通过描写语言、形象比喻、词语安排以及情节设置等方式,能够有效地传递情感,增强阅读体验。

初中语文教案:写景描写的手法与技巧

初中语文教案:写景描写的手法与技巧

初中语文教案:写景描写的手法与技巧一、引言写景描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写景描写的手法与技巧,以帮助初中生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有效利用细节描写1. 具体而生动的描写在写景时,我们需要用具体的词语和形象丰满的句子来描绘所看到的事物。

比如可以使用五感来描述:这花香扑鼻、花瓣柔软如丝;小草嫩绿欲滴、摇曳着舞蹈。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提升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2. 突出主题与意境写景描写需要突出表现文章主题以及情感色彩,例如,在春天里描述美丽花园时,可以通过颜色和春暖花开的场景来强调春天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喜悦;在秋天里描述金黄稻田时,则可以通过描述风吹着微微凉意,稻谷沙沙作响来体现秋天丰收的喜悦。

三、合理运用比喻与象征1. 比喻的功效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景物特点。

比如用“犹如白玉般”的描述可以使描写的东西具有光洁感;用“如鸟儿在空中飞翔”来描述树叶的飘动则呈现了一种自由和轻盈的感觉。

2. 象征的意义在进行写景描写时,还可以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或情感,例如用太阳代表光明、勇气和希望;用雨水代表忧愁或洗涤心灵等等。

这样能够给文章增添深度和内涵。

四、巧妙运用修辞手法1. 借助排比句排比句是将同一类型事物或相似性质的词语并列起来,起到强调和加强亮点的作用。

例如:“树枝婆娑、花朵烂漫、小鸟欢快”,通过这种方式,描写的东西更加丰满鲜明。

2. 运用拟人手法拟人是使非人类事物具有人的特点和行为,增添了描写物象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如:“太阳微笑着升起”、“风儿轻轻地吹拂小草”,使描写更富有情感。

五、注重修辞语言1. 多使用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与副词可以有效地表达景物的特征和状态。

例如,“翠绿欲滴的湖水”中的“翠绿欲滴”突出了湖水清澈透彻之美;“典雅而宽敞”的描述给人一种古典之美。

初中语文中考表现手法常见种类整理汇总(共两大类17种)

初中语文中考表现手法常见种类整理汇总(共两大类17种)

中考语文表现手法常见种类一、从结构上分(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切入点独特,视角新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交代要素,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表明了作者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

(2)承上启下用词语,句子或段落衔接过渡。

表达效果: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前后呼应,转移话题,连接事件,转换场景,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3)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卒”为完毕。

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卒章显志是立意手法之一。

(4)伏笔、照应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

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b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

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5)线索时间,空间,人物,事物。

事物内在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体的脉络,使文章结构紧凑,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初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附例子

初中语文常见表现手法附例子

一.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1、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与比喻不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2、以小见大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

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办法,这样在你的笔下,就会有五彩的生命了.再比方写爱国,你可以写一个小学生对红旗的爱护,看到别人对红旗不尊重就要加以指正等等.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呢?一般是些很抽象的概念的话题时就可以采用(就是当你感觉到你要写的观点和你政治书上的观点相同),如"人生观""价值"等等啊.采用这种办法应注意的是:一是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有相似性,能统一起来.二是要注意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动不动就跑出来发议论.三是要注意运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

3、联想和想象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

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

初中语文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整理一、描写手法:1.动宾结构:通过主动句或者被动句强调动作,并加上形容词描写动作或者宾语的特点。

2.比喻手法:用本具体的形象来说明和描述不具体的事物,增加表达的感染力和生动性。

3.拟人手法:将无生命的事物描述成有生命的形象,增强作品的形象特色和亲近感。

4.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特点和差异,突出主题和要表达的内容,引起读者思考。

5.夸张手法:对事情或者人物的描述进行恰当的夸张,增强表达的效果和感染力。

6.细节描写:通过加入形象细节的描写,增添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魅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二、叙事手法:7.时间顺序: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或者事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变化。

8.倒叙手法:逆转事件的发展顺序,先述后时,增加悬念和吸引力。

9.记叙手法:采用回忆或者思考的方式,通过回忆或者者思考的手段叙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10.插叙手法:在故事进行过程中,穿插叙述一些与主要情节直接相关的次要情节,增加故事的层次感和曲折感。

11.对话描写:通过对话的方式叙述故事,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发展。

三、议论手法:12.因果分析: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合理的结论。

13.比较分析:通过对两个或者多个事物的比较,突出它们的优势和互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14.引用例证:通过引用实际的事例或者是名言警句,加强论述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15.归纳总结:通过归纳和总结的方式,从众多的事物中提取共同的特点和规律,给读者以启迪和思考。

四、抒情手法:16.比喻状语:通过含有比喻意义的状语来对事物进行描写和抒发感情,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17.排比句:通过同类成分或者同类句型的重复运用,加强表达的力度和韵律感。

18.象征手法:通过事物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绪,增加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共鸣。

19.感叹句:通过句子的结构和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和思想,突出作品的主题和要表达的内容。

初中语文常用写作表现手法课件

初中语文常用写作表现手法课件
常用写作手法总结
1
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 伏笔、 铺垫 、照应(呼应)、 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托物寓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2
象征
象征: 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 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 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 共性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写作方 法的理解。照应的句子是:四十年岁月如 梦一般消逝,浮现在泪光中的,是母亲憔 悴的容颜与坚忍的眼神。
作用 :承上启下
14
正面描写 (直 接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人物或景 物的状态 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 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直接对景物描写为正面描写。 如朱自清的《春 》直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进行 描写也是。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对菲利普夫 妇的描写。 正面描写又称之为直接描写, 也叫实写 。 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 渲染描写, 观察角度变化(俯视、仰视、平视) 描写,点面结合描写五种15 描写方法。
与“欲扬先抑”相反,有时根据需要,也可以运用截然相 反的一种写法--欲抑先扬 。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物) 的不良之处,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用假托的方 式,先说其 “好处”,在读者心存狐疑之时,作者再由 所谓“好处”转而揭示其害处, 由“赞美”转为指责。
18
Hale Waihona Puke 托物寓意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 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
12
照应
照应 :指作品下文与上文相呼应 ,即 “回 应上文”。作品如前面有伏笔或提示,后 面则必有照应。前后映衬,有呼有应,使 作品脉络相连,结构严谨。

初中语文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整理考前必看

初中语文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整理考前必看

初中语文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整理考前必看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初中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

初中语文15种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0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0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

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0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0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0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叙,插叙,倒叙都是记叙顺序。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

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

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