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涂料(汽车油漆)或涂料色浆细度检验方法(完整版)

合集下载

汽车涂装技术第十一讲 涂层质量检测

汽车涂装技术第十一讲  涂层质量检测
• H系列硬度最高,有H、2H、3H、4H、5H、 6H,硬度硬度依其序号变化,数字越大硬 度越大;HB硬度居于B系列和H系列之间。
五、涂膜附着力的测定法
• 所谓涂膜附着力即漆膜对基材粘合的牢固 度。
• 目前,检测涂膜的附着力常采用两种方法, 即综合测定法和剥落测定法。
• 综合测定法包括栅格法,交叉划痕法和画 圆法;剥落测定法包括扭开法和拉开法。
三、涂料粘度的测定
涂料粘度的测定按照《涂料粘度测定法》 (GB/T1723-1993)检测标准中规定的乙法 用台式涂-4粘度计进行测定。测定步骤:
• 首先将台式涂-4粘度计,将其置于化验台上 校正平稳,使粘度计处于水平位置,在粘 度计嘴下面放置250ml的玻璃烧杯来做测试 时接漆用。
• 待这些工作做好后,将试样倒满粘度计后, 用玻璃棒将气泡和多余的试样刮入凹槽中, 而后松开左手手指,使试样流出,同时立 即开动秒表,待试样流失中断时停止秒表, 试样从粘度计流出的全部时间(秒)即为 试样的条件粘度。
• 将仪器放入光泽度保护盒内,进行仪器校 正;
• 将涂装样品擦净;
• 确定漆面光泽度,若用60º挡测试光泽高于 70%,则采用20º挡进行光泽测试;
• 若用60º挡测试光泽低于30%,则用85º挡测 试漆面光泽。
• 根据漆面光泽要求的测试角度进行光泽测 试。
用不同角度进行测定的方法
二、鲜映性测定法
2. BYK橘皮测试仪测试原理
• 该仪器是使光线聚焦在漆膜表面上,模拟视觉来 评估漆膜橘皮的,即使用激光点照射原来样品。
• 使用时仪器在试样表面上移动10cm扫描表面,光 源以60º照在试样上,在对面用同样角度测量在波 峰或波谷及在斜坡上反射光的强弱信号,根据信 号的频率与试样上的波纹频率的关系来测定橘皮 的大小。

汽车油漆测试试验方法

汽车油漆测试试验方法

汽车油漆测试试验方法
1. 色差测定,通过使用色差计或光谱仪测量不同涂层样品之间的色差,以确保一致的颜色和外观。

2. 耐腐蚀性测试,使用盐雾试验室或其他腐蚀试验设备,模拟汽车表面在恶劣环境中的暴露情况,以评估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3. 耐磨损测试,通过使用磨损测试仪器,如Falling Sand Abrasion Tester(落砂磨损试验仪)或Taber Abraser(塔伯磨损试验仪),评估涂层的耐磨损性能。

4. 粘附力测试,使用交叉切割试验或拉伸试验来评估涂层与基材的粘附力,以确保涂层不易剥落或脱落。

5. 光泽度测试,使用光泽度计测量涂层的光泽度,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光泽度要求。

6. 耐热性测试,通过暴露涂层样品于高温环境中,评估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耐受能力。

7. 耐候性测试,使用氙灯老化试验或其他人工气候老化设备,模拟汽车表面在阳光、雨水和其他自然环境中暴露的情况,以评估涂层的耐候性能。

总的来说,汽车油漆测试试验方法涵盖了涂层的颜色稳定性、耐腐蚀性、耐磨损性、粘附力、光泽度、耐热性和耐候性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汽车表面涂层的质量和耐久性符合标准和要求。

这些测试方法对于确保汽车外观质量和保护车身涂层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喷漆检验规程

(完整版)喷漆检验规程

三阶文件喷漆件检验规范版本/修改状态 B/0 页 码共5页 第3页部位取点;允许一个检测点最小厚度不低于25µm。

面积大于100 mm ×100mm ,测试点不少于5点,且按上中下/左中右(如①~⑤或⑥~⑨、①)五个不同部位取点;允许二个检测点最小厚度不低于25µm。

面积大于300 mm ×300mm ,测试点不少于9点,且按①~⑨九个不同部位取点;允许三个检测点最小厚度不低于25µm。

内表面距边缘15mm 以内涂层厚度测试,取三点平均值,要求每一点厚度不低于25µm ;面积太小无法测量时可以根据同厚度样板的外观进行判定。

3.性能:性能检测几项属于破坏性检验,所以必须在色板上进行。

㈠ 涂层附着力:按GB/T9286规定试验,牵涉到公司实际情况,时间更改为在室温放置2小时以后即可进行,但室温放置16小时候后需再进行重检,涂层厚度≤60µm 时裁纸刀间隔为1mm ,涂层厚度>60µm ~≤120µm 时裁纸刀间隔为2mm ,>120µm ~250µm 时裁纸刀间隔为3mm ,划格过程中刀刃始终垂直于样品表面,用力始终均匀,以划破涂膜见底材为准。

客户有具体要求的按客户要求执行。

级别判定:(标准:0~1级或按客户要求)撕起粘胶带后,用目视放大镜仔细观察切区(按上表给予判定级别) ㈢ 涂层抗冲击强度:按GB/T1732规定试验,取厚度为1.0±0.05mm 的色板,涂膜厚度60~80µm ,将测试样板漆膜朝上平放在冲击器上,试板受冲部位距边缘不得少于15mm ,每个冲击点之间边缘相距不得少于15mm 。

将冲击锤高度升到滑筒刻度50cm 处;然后按压控制钮,重锤自由落于冲头上,提起重锤取出样板,同一样板进行3次冲击试验,按2次结果一致为准。

判定:用目视观察冲击点凹面有无裂纹、脱落(标准:无裂纹、无脱落),凸面有无裂纹(标准:裂纹在凸面的20%以内,且裂纹不能呈爆炸状)判定合格。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作为汽车表面的保护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外观和耐久性。

因此,对汽车油漆涂层进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汽车油漆涂层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首先,对于汽车油漆涂层的颜色和光泽度,检验人员可以使用色差仪和光泽度
计进行检测。

色差仪可以准确地测量颜色的差异,而光泽度计可以测量油漆涂层的光泽度。

通过这两种仪器的检测,可以确定汽车油漆涂层的颜色和光泽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对于汽车油漆涂层的附着力和硬度,可以使用划痕测试仪和铅笔硬度测
试仪进行检测。

划痕测试仪可以模拟汽车表面的划痕情况,通过检测划痕后的情况来评估油漆涂层的附着力。

而铅笔硬度测试仪可以测试油漆涂层的硬度,通过在油漆涂层上进行不同硬度的铅笔划痕来评估其硬度等级。

此外,对于汽车油漆涂层的耐腐蚀性能,可以使用盐雾试验箱进行检测。

在盐
雾试验箱中,可以模拟汽车在恶劣环境下的腐蚀情况,通过检测油漆涂层在盐雾环境下的表现来评估其耐腐蚀性能。

最后,对于汽车油漆涂层的厚度,可以使用油漆膜厚度计进行检测。

油漆膜厚
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油漆涂层的厚度,通过检测油漆涂层的厚度来评估其质量。

总之,汽车油漆涂层的检验标准涉及到颜色、光泽度、附着力、硬度、耐腐蚀
性能和厚度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确保汽车油漆涂层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从而保障汽车的外观和使用寿命。

希望本文介绍的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和方法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高
对汽车油漆涂层质量的认识和检验水平。

涂料细度检测方法

涂料细度检测方法

涂料细度测定法QB 8002-2000本标准规定了涂料细度的测定方法,使用刻度为微米的适当的细度计。

本标准适用于涂料细度的测定。

本标准引用GB/T 1724《涂料细度测定法》neqГOCT8420:1974及GB/T6753.1《涂料研磨细度的测定》epvISO1524:1983。

1.定义:涂料细度: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标准细度计上所获得的读数,此读数表示细度计槽的深度,在此处能清楚地看到被测产品中突出的固体颗粒。

2.设备及用品:小调漆刀或玻璃棒;刮板细度计:0~100μm 最小分度值10μm ;测试范围40~90μm;0~50μm 最小分度值5μm ;测试范围15~40μm;0~25μm 最小分度值2.5μm ;测试范围5~15μm;0~15μm 最小分度值1.5μm ;测试范围1.5~12μm;烧杯:50ml;稀释剂(71、80系列电泳漆:乙二醇丁醚;乳液、色浆:直接刮或用水稀释;水性漆、面漆:专用稀释剂)。

3.测定:3.1 15和25μm细度计,只有熟练的操作人员才能得出可靠的结果;在判断小于10μm的读数时,应格外谨慎。

3.2刮板细度计在使用前必须用溶剂仔细洗净擦干,在擦洗时应用细软揩布。

3.3进行预测以确定最适宜的细度计规格和试样的近似研磨细度。

试样用适当的......稀释剂调整粘度至提起样品液体刚好成滴状,用小调漆刀充分搅匀.............................,然后在刮板细度计的沟槽最深部分,滴入试样数滴,以能充满沟槽而略有多余为宜。

3.4以双手持刮刀,使刮刀与磨光平板表面垂直接触。

在1~2秒钟内,将刮刀由沟槽深的部位向浅的部位拉过,使漆样充满沟槽而平板上不留有余漆。

刮刀拉过后,在3秒钟内使视线与沟槽平面成20~30°角,对光观察试样首先出现密集颗粒之处,特别是在横跨沟槽3mm宽的条带内包含有5~10个颗粒的位置,密集颗粒点出现之处的前面可能出现的分散的点可不予理会,确定此条带上限的位置,读数精确程度分别为:对量程100μm细度计为5μm;对量程50μm细度计为2μm;对量程25μm细度计为1μm;对量程15μm细度计为0.5μm;4.试验次数:对同一样品,平行测定三次。

如何检测分析汽车油漆成分及相关标准参考

如何检测分析汽车油漆成分及相关标准参考

如何检测分析汽车油漆成分及相关标准参考现如今家家有车,每当上下班高峰期,不免会有擦擦蹭蹭的事故发生,对于爱车们来说,稍微蹭点漆就会感觉不舒服。

那么在选择油漆上就要额外小心了,我们要关注的不仅是其外边颜色,其内部成分安全问题也是我们所要重点关注的要点之一。

对于汽车油漆成分,一般有四种基本成分:成膜物质,颜料,溶剂和添加剂。

青岛森博检测对于汽车涂料分析一般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质谱(MS)、X衍射分析(XRD)、ICP-MS、X荧光光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等手段。

通过这些测试手段可以很好的解析汽车涂料的配方,对汽车涂料中的成分作用有详细的了解,更方便各个企业进行研发,把握市场动态。

对于油漆类,我们可以测试的种类有:调和漆,清漆,磁漆,底漆,绝缘漆,防污漆,船舶漆,耐酸漆,防腐漆,锅炉漆,黑板漆,汽车漆,木器漆,美术漆,铅笔漆,机床漆,家电漆,塑料漆,乳胶漆,罐头漆,导电漆,透明漆,金属漆,环氧漆,橡胶漆,沥青漆,硝基漆,聚氨酯漆等。

以下为相关检测标准: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1865-2009色漆和清漆耐湿性的测定连续冷凝法GB/T13893-2008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GB/T1771-2007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GB/T1766-2008漆膜耐湿热测定法GB/T1740-2007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10125-1997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003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1720-1979(1989)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GB/T1721-2008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GB/T1722-1992涂料粘度测定法GB/T1723-1993涂料细度测定法GB/T1724-1979(1989)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1725-2007涂料遮盖力测定法GB/T1726-1979(1989)成分分析配方分析质量控制工业诊断多一份沟通,便是多一份信任,欢迎大家前来咨询!。

(完整版)喷漆检验标准

(完整版)喷漆检验标准

喷塑、喷漆检验标准1、目的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不良品转入下道工序,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适用于外协制品进厂、本公司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术语和定义3.1 A级表面:正常使用时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一般指产品的外露表面。

3.2 B级表面:正常使用时观察不到但在特殊条件下可以直接看到的表面,一般指虽然是产品的外露表面,但使用过程中被其他物体遮盖或者高度超出正常可视范围的表面。

3.3C级表面:正常使用时观察不到且不可轻易观察到的表面,一般指设备的底面、框架的内表面等。

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3.4 浅划痕:塑或漆层表面划伤,但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3.5 深划痕:塑或漆层表面划伤,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3.6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3.7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3.8 颗粒:因材料夹杂物或外来物(如焊渣)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3.9挂具印:指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3.10针孔:表面处理上可看见类似针剌成的微小孔。

3.11孔隙率:单位面积上针孔的个数。

3.12 流痕: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干燥导致的流痕。

3.13桔皮:喷涂表面因涂料附着力差而导致起皱,象桔子皮样的外观。

3.14露底: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4、职责4.1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采购部负责外协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外观(目测)5.1 喷涂种类(如:喷塑或喷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

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汽车油漆涂层检验标准1、检验方法:1.1油漆试板的制备1.1.1试板底材的规格玻璃板 100x80x2-3(mm)马口铁板 120x50x0.3(mm)08AL钢板 120x50x0.8-1.2(mm) (一般性能试板) 150x70x0.8-1.2(mm) (其他性能试板) 250x150x0.8-1.2(mm) (耐候性能试板)1.1.2试板底材表面要求平整、光滑、无卷边、无锈迹,其他要求按GB9271进行。

1.1.3性能测试的温度、湿度条件除有特殊规定,性能测试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按GB9278进行。

1.1.4漆膜的制备所有待测试的油漆样板,漆膜制备按下述要求之一进行:⑴ GB/T1717 漆膜一般设备;⑵ GB/T9271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⑶实际生产的工艺流程;⑷材料试验大纲的要求。

1.2鲜映度的测定鲜映度(DOI)值的测定评价方法按“漆膜鲜映性测定仪”的产品说明书进行。

1.3耐温变性试验将试验样板从室温放入80℃烘箱内6h,取出冷却至室温,再放入-40℃低温箱内1h,取出样板,冷却至室温一周期,试验样板经过技术指标要求的试验周期以后,检测涂层的下列性能不得降低:附着力、弹性、杯突试验。

1.4耐酸性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蓄电池用硫酸中(硫酸不得重复使用)在室温下达到规定的时间后,涂层不得起泡,也不得有明显可见的色泽变化,充许涂层有轻微软化,但在室温下放置24h后必须重新硬化,并符合下列要求:弹性3mm;附着力1级;杯突5mm。

1.5耐碱性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80±2℃、浓度为5%的碳酸钠溶液中,在达到规定的时间后,用自来水冲洗样板并在室温下干燥24h 后,涂层应符合下列要求:弹性3mm;附着力1级;杯突5mm。

1.6耐机油性将试验样板(1/2-2/3)浸入80±2℃的L—E10#内燃机润滑油中,在达到规定的时间后,用干抹布擦净样板,并在室温下干燥24h,涂层下列性能不得降低:附着力、弹性、杯突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S-AD-P-0011/1V1.02008-11-24油漆(油墨或色浆)细度检验方法1.0适用范围及说明细度主要是测定色漆、油墨和色浆内的颜料颗粒大小和分散程度,以微米(um)表示。

本方法是采用刮板细度计来对涂料、油墨细度进行测定。

2.0仪器和材料2.1小调漆刀或玻璃搅棒。

2.2刮板细度计量程0-25um,0-50um,0-75um,0-100um双槽刮板细度计。

3.0测定方法3.1首先根据涂料品种的不同,选择不同量程的刮板细度计。

细度在15um及15以下时,应采用量程为0-25um 的刮板细度计;细度在15um-30um时,应采用量程为0-50um的刮板细度计。

细度在30um以上时,应选择量程在0-100um的刮板细度计。

3.2刮板细度计在使用前必须用溶剂仔细洗净擦干,在擦洗时应用细软揩布。

3.3用小调漆刀将试样充分搅匀,然后在刮板细度计的沟槽最深部分滴入2-3滴试样,以能充满沟槽而略有多余为宜。

3.4以双手持刮刀,横置在磨光平板上端(在试样边缘处),使刮刀与磨光平板表面垂直接触。

在3s内从上到下匀速刮过,使试样充满沟槽而平板上不留有余漆。

3.5刮刀拉过后,立即(不超过5s)使视角与沟槽平面成15度-30度,对光观察沟槽中颗粒均匀显露处,记下读数(精确到最小分度值)。

如有个别颗粒显露于其他分度线时,则读数与相邻分度线范围内不得超过三个颗粒。

4.0结果表示方式:4.1以颗粒均匀显露处刮板细度计凹槽深度(um)表示涂料细度,细度读数与相邻分度线范围内颗粒不得超过三个,平行测定三次,结果取两次相近读数的算术平均值。

4.2两次读数的误差不应大于仪器的最小分度值。

5.0参照国家标准GB/T1724《涂料细度的测定》。

核准审核制订隆发云XS-AD-P-0021/1V1.02008-11-24遮盖力检测方法1.0使用范围及说明本方法适用于涂料遮盖力的测定,其测试原理为采用一块黑白格板,将涂料均匀地覆盖上,至看不见黑白格为止,将所用涂料量称重,即可得出遮盖力,以g/m2表示。

2.0仪器和材料2.1漆刷:宽25-35mm;2.2天平:感量为0.01g、0.001g2.3黑白格玻璃板(刷涂法)2.4玻璃板(JG40-62):100mmx100mmx(1.2-2)mm2.5木制暗箱:600mmx500mmx400mm,箱内用3mm厚的磨砂玻璃将箱体分为上下两部分,磨砂玻璃的磨面向下,使光线均匀,暗箱上部平行装置15W日光灯2支,前面安一挡光板,下部正面敞开用于检验,内壁涂上无光黑漆。

3.0测定方法3.1刷涂法3.1.1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黏度,在感量为0.01g的天平上称出盛有油漆的杯子和漆刷的总重量。

3.1.2用漆刷将油漆均匀地涂刷在黑白格玻璃板上,放入暗箱内,距离磨砂玻璃片15-20cm,有黑白格和一端与平面倾斜成30度-45度交角,在一支或两支日光灯下观察,以都刚看不见黑白格为终点。

3.1.3然后将盛有余漆的杯子和漆刷一起称重,求出黑白格上的油漆重量。

4.0结果表示4.1刷涂法遮盖力(g/m2)按下式计算(以湿膜计):遮盖力=50(W1-W2)式中w1------末涂刷前盛有油漆的杯子和漆刷的质量,gW2-------涂刷后盛有余漆的总质量,g5.0参照标准GB/T1726《涂料遮盖力测定法》核准审核制订隆发云XS-AD-P-0031/1V1.02008-11-24T-4杯粘度的检验方法1.0涂-4杯法测粘度的使用范围及说明涂-4黏度计适用于测定流出时间在150s以下的涂料,它所测定的黏度是条件黏度,即为一定的试样在一定的温度下从规定直径的孔所流出的时间,以秒(s)表示。

2.0仪器和材料2.1涂-4杯粘度计2.2温度计温度范围0-50℃,分度为0.1℃、0.5℃2.3秒表分度为0.2s3.0测定方法3.1测定前后均需用纱布蘸溶剂将黏度计檫试干净,并干燥或用冷风吹干。

对光检查,黏度计漏嘴等应保持洁净。

3.2将试样搅拌均匀,调整试样温度至25℃3.3调节黏度计置于水平状态,在黏度计漏嘴下放置150ml搪瓷杯。

3.4用手指堵住漏嘴,将温度为25℃的试样倒满黏度计,用玻璃棒或玻璃板将气泡和多余的试样刮入涂-4杯的凹槽中。

迅速移开手指,同时启动秒表,待试样流速刚中断时立即停止秒表。

秒表读数即为试样的流出时间。

4.0结果表示取两次测定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3%。

5.0参照国家标准GB/T1723《涂料黏度测定法》。

核准审核制订隆发云XS-AD-P-0041/1V1.02008-11-24固含量的检验方法1.0范围及说明不挥发分含量也称固体含量,本方法的测试原理将少量试样置于预先干燥和准确称量的器皿内,使试样均匀地流布于器皿的底部,在规定的温度经烘干后,恒重、称量。

2.0仪器和材料2.1玻璃培养皿、马口铁或铝制的平底圆盘,直径约75mm.2.2玻璃表面皿直径80-100mm.2.3玻璃干燥器内放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

2.4天平感量为0.001g2.5鼓风恒温烘箱。

2.6细玻璃棒长约100mm3.0测定方法3.1培养皿法适用于一般性涂料。

3.2先将干燥洁净的玻璃培养皿、马口铁或铝制的平底盘和玻璃棒在105℃烘箱内烘焙30min.取出放入干燥中,冷却至室温。

3.3称量带有玻璃棒的圆盘,准确到1mg,然后以同样的精确度在盘内称受试产品2g。

确保样品均匀地分散在盘面上。

如产品含高挥发性的溶剂,则用减量法从一带塞称量瓶样至盘内,然后于热水浴上缓缓加热到大部分溶剂挥发完为止。

3.4把盛玻璃棒和试样的盘一起放入预热到105℃的烘箱内,保持3h。

经短时间的加热后烘箱内取出盘,用玻璃棒搅拌试样,把表面结皮加以破碎,再将棒、盘放回烘箱。

3.5到规定的加热时间后(或直至式样恒重),将盘、棒移入干燥器内,冷却到室温再称重,精确到1mg。

试验平行测定两个试样。

4.0计算方法V=(M1-M2)/M1X100%5.0参照标准国家标准GB/T1725《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国家标准GB/T6740《涂料挥发性和不挥发物的测定》国家标准GB/T6745《色漆和清漆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XS-AD-P-0031/1V1.02008-11-24T-4杯粘度的检验方法1.0涂-4杯法测粘度的使用范围及说明涂-4黏度计适用于测定流出时间在150s以下的涂料,它所测定的黏度是条件黏度,即为一定的试样在一定的温度下从规定直径的孔所流出的时间,以秒(s)表示。

2.0仪器和材料2.1涂-4杯粘度计2.2温度计温度范围0-50℃,分度为0.1℃、0.5℃2.3秒表分度为0.2s3.0测定方法3.1测定前后均需用纱布蘸溶剂将黏度计檫试干净,并干燥或用冷风吹干。

对光检查,黏度计漏嘴等应保持洁净。

3.2将试样搅拌均匀,调整试样温度至25℃3.3调节黏度计置于水平状态,在黏度计漏嘴下放置150ml搪瓷杯。

3.4用手指堵住漏嘴,将温度为25℃的试样倒满黏度计,用玻璃棒或玻璃板将气泡和多余的试样刮入涂-4杯的凹槽中。

迅速移开手指,同时启动秒表,待试样流速刚中断时立即停止秒表。

秒表读数即为试样的流出时间。

4.0结果表示取两次测定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

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3%。

5.0参照国家标准GB/T1723《涂料黏度测定法》。

XS-AD-P-0051/1V1.02008-11-24光泽度的检验方法1.0范围及说明本方法适用于对色漆的测定,不适用于测定含金属颜料色漆的光泽。

采用光泽计,利用光反射原理,相对镜向光泽度标准板,对试样光泽进行测量。

2.0仪器和材料2.1单角度光泽计(60°)2.2标准板3.0测定方法测试前,先用黑色标准板对仪器进行校准,校正并调整好光泽计后,在平行于样板涂布方向的不同位置测得三个读数。

记录平均值作为镜面光泽值。

4.0结果表示以60°角度下的光泽单位值表示5.0参照国家标准GB/T9745《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60°镜面光泽XS-AD-P-0061/2V1.02008-11-24附着力的检验方法1.0范围及说明本方法适用于在以直角网格图形切割涂层穿至底材时,评定涂层从底材上抗脱离的能力。

本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u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2.0仪器和材料2.1切割刀具(QFH划格器1mm,10格)2.2软毛刷2.3透明胶带3M胶带或商定.2.4放大镜3.0测定方法3.1根据底材及漆膜厚度选择适宜的刀具,并检查刀刃是否锋利,否则,应予更换3.2将试样涂漆面朝上放置在坚硬、平直的物面上。

握住切割刀具,使刀垂直于样本表面,均匀施力,以平稳的手法划出平行的11条切割线。

再与原先的切割线成90度角垂直交叉出平行的11条切割线,形成网格图形。

所有的切口均需穿透到底材的表面。

3.3用软毛刷沿着网格图形的每一条对角线,轻轻地向后扫几次,再向前扫几次3.4在硬底材的样板上施加胶带,除去胶带最前面一段,然后剪下长约75mm的胶带,将其中心点放在网格上方压平,胶带长度至少超过网格20mm,并确保其与漆膜完全接触。

3.5在贴上胶带5分钟内,拿住胶带悬空的一端,并以与样板表面尽可能成60°角度,在0.5-1.0s内平稳地将胶带撕离。

然后目视或用双方商定的放大镜观察漆膜脱落的现象。

3.6在试样表面三个不同部位进行试验,记录划格试验等级。

4.0结果表示按6级分类,对样板划格区域的涂层脱落面积情况进行评定。

0级:切割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1级:在切口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但交叉切割面积受影响不能明显大于5%。

XS-AD-P-0062/2V1.02008-11-24附着力的检验方法2级:在切口交叉处或沿切口边缘有涂层脱落,受影响交叉切割面积明显大于5%,但不能明显大于15%。

3级:涂层沿切割边缘部分或全部以大碎片脱落,和/或在格子不同部位上部分或全部剥落,受影响交叉切割面积明显大于15%,但不能明显大于35%。

4级:涂层沿切割边缘大碎片剥落,和/或一些方格部分或全部出现脱落,受影响的交叉切割面积明显大于35%,但不能明显大于65%。

5级:剥落的程度超过4级。

以三组切割评定一致的结果报出。

5.0参照国家标准GB/T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XS-AD-P-0071/1V1.02008-11-24硬度检验的方法1.0铅笔硬度的使用范围及说明通过采用铅笔硬度计,用一组已知硬度的铅笔测定涂膜表面的相对硬度.2.0仪器和材料2.1铅笔硬度计2.2中华牌高级绘图铅笔其标号为9H、8H、7H、6H、5H、4H、3H、2H、H、F、HB、B、2B、3B、4B、5B、6B。

2.3400#水砂纸2.4削笔刀2.5长城牌高级绘图橡皮.3.0测定方法3..1先用削笔心将铅笔削去木杆部分,使铅芯呈圆柱形露出约3mm(不可削伤笔芯),然后使铅芯垂直在400#水砂纸上画圆圈,慢慢地研磨,直至铅笔尖端成平整,边缘锐利为止.3.2将样板涂膜面向上水平放在试验机的放置台上,固定样板,固定铅笔,使铅芯与试验机重物通过重心的垂直线成45°夹角.3.3调节平衡重锤,使样板上加载的铅笔荷重处于不正不负的状态.在重物放置架上加(1.00±0.05)KG的重物,放松固定螺丝,慢慢使铅笔芯的尖端接触到涂漆面上.3.4恒速地摇动手轮,使样板以0.5mm/s的移动速度向着铅笔芯反方向水平划出约3mm的划痕.变动位置,刮划五道,每道刮划前应将铅笔芯旋转180°再用或重新磨平后使用.3.5使用便携式铅笔硬度计时,则将小推车放置于样板上,将处理好的铅笔放入小推车中固定,使铅笔笔尖与试样表面接触.恒速地推动小推车,使其在样板上推进的行程为6.5mm.4.0结果表示判断时以五道划痕中出现两道以上(含两道)有破坏,则换下一级硬度标号的铅笔,直至出现五道中未满两道破坏的铅笔为止,以该铅笔的硬度标号作为漆膜的硬度5.0参照国家标准GB/T6739<漆膜硬度铅笔测定法>.XS-AD-P-0081/1V1.02008-11-24旋转法粘度检验方法1.0范围及说明本方法主要用于对涂料、油墨、树脂等绝对黏度的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