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刮风下雨早知道——数字气象站》新课导入
六下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课程名称: 信息技术课程类型:国家课程教材来源: 青岛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适用年级:五年级课时:18 课时设计教师:学校:制定时间:2022年1月目录一、课程背景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六、所需条件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第二学期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一)教材分析1. 本册编排的内容本册教材是青岛版第六册信息技术教材,适用于六年级下学期,共包括四个单元。
分别为第一单元走进物联网;第二单元虚拟机器人;第三单元3D 打印的世界;第四单元我的毕业纪念——数字动漫制作。
学习内容为:学生了解生活中互联的设备及给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便利,能够制作简单的机器人,能够利用3D 技术打造物品,利用小学阶段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制作毕业纪念作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软件的能力。
2.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1、12岁,正处于青春期的开始,个人自主意识萌芽,以自我为中心,脾气难以捉摸,但是普遍的是对于电子方面比较好奇,也乐于接触,求知欲强,已经学习了3年的信息技术课程,对信息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计算机和常用软件的初步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多数学生对这门功课都非常感兴趣。
他们在上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物联网,有了初始的了解,在五年级时学过积木化的编程语言Scratch,初步掌握简单编程能力和算法的知识,为学习虚拟机器人和3Done打下基础,应该能很快上手,根据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去自由地创造。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生活条件限制,学生平时能实际接触到的物联网设备很少,虚拟机器人、3Done设计与以前所接触的“所见即所得”的应用软件有很大区别。
所以在教学中还需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学生还缺乏足够的自觉性和自理能力,没有养成好的爱护与整理习惯,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爱护设备,每节课完成后,要指导学生整理存放好教学器材。
最新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第二学期年级备课人目录第一课世界各地去旅行 (1)第二课相册DIY (4)第三课我是报社小编辑(一) (7)第四课我是报社小编辑(二) (10)第五课巧妙的动画设计(一) (12)第六课巧妙的动画设计(二) (15)第七课我的个性网站(一) (18)第八课我的个性网站(二) (21)第九课电子贺卡送给你 (25)第十课闪客加油站 (27)第十一课网络安全 (30)课题第二课相册DIY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 :1.了解使用photoshop处理图片的简单方法。
2.能在photoshop中对图片进行选取、缩放、复制等简单操作。
3.了解图层的概念和作用。
4.能使用photoshopshop对图片进行简单的处理。
(二) 能力与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在photoshop中对图片进行选取、缩放、复制等简单操作。
难点:1.对图层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由于photoshop软件学生初次接触,对保存的格式,图层命令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师,课件设计思路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技术道德素养作业设置拓展阅读:photoshop究竟有多强大板书设计第二课相册DIY一.魔棒工具选择---反选复制(ctrl+c)+粘贴(ctrl+v)二.移动工具调整大小(ctrl+t)教学反思课题第三课我是报社小编辑(一)教学目标1.知识:学会欣赏电子板报作品,了解电子板报的形式,使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2.能力:训练学生学会设计电子板报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发散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学会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3.情感: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及其他思想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版面的美化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制作自己满意的作品。
2019年六年级第12课《气象分析——数字气象站》word教学设计

2019年六年级第12课《气象分析——数字气象站》word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掌握在传感器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各类传感器在数字气象站中的应用,并进一步了解数字气象站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流程。
通过熟悉“无锡校园气象站”网站的各项功能,学习查询网站气象数据的方法,掌握分析气象数据的途径,探究气象数据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够进行一定的自主阅读,除了可以自行了解气象站的基本组成,以及数据采集、传输和发布的过程外,还可以尝试和教师一起总结出气象数据的变化和规律。
预设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气象站。
2.了解数字气象站的基本组成。
3.学习采集、传输和分析气象数据。
4.能够登录校园气象站查询、分析气象数据。
5.能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
教学重点了解数字气象站及其组成。
教学难点能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
课时安排:1课时预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感觉今天温度如何呢? 你是怎么知道变冷的呢?你是通过什么感知的?师:是的,我们人类通过神经系统和生物电,就能够感知到温度的变化,我们的感知精确吗?有没有精确地仪器能测试出来呢?二、讲授新知1.数字气象站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数字气象站,想一想,仪器没有我们人类的神经系统,他们是怎么感知温度的呢?提问:有哪些传感器呢?能不能说一下呢小结:同学们说了很多很多,基本上都概括到了,你们说的这些仪器,就能构成数字气象站了。
数字气象站工作示意图2.数字气象站的基本组成教师展示气象站里的仪器风力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大气压传感器数据传输数据传输中心3.校园气象站①提供网站http://61.132.87.163.:808/ 登录网站,查询、分析气象数据数字比一比:哪个气象站当前温度最高想一想:各气象站为什么当前温度会不同?②观察温度数据实时气象分析,你发现了什么?当日气象分析图提问:从综合气象数据里你还了解到了哪些气象数据?三、课后延伸:尝试对这些数据进行气象分析与研究。
六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第3课刮风下雨早知道(教案)青岛版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课堂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过于活跃,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课堂纪律,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我还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调整,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学习天气查询网站的使用,如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等。
2.掌握天气查询的基本操作,如输入查询城市、选择查询时间等。
3.学会解读天气预报信息,如温度、湿度、风力等级等。
4.能够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利用天气信息的能力,增强其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4.家长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对天气信息查询的应用情况,以及家长对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关注和支持程度。
5.综合评价:
-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反馈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授“刮风下雨早知道”这一课时,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首先,通过讲授法,我为学生详细讲解了天气查询网站的使用和天气预报解读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我注意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输入法选择、网页导航等,于是我及时进行了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K12教育文档)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四、板书设计10、无处不在的能量能量:机械能、声能、热能、光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等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五、教学反思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表现形式的归类和能量转化的实例与小实验,让学生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亲自体验能量的转化过程,认识到能量无处不在,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从而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看待世界。
评价:王君老师的备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精心设计,过程完整,特别是注重了实验教学,实验步骤、结果、反思都很贴近学生实际,二次修改很给力。
教导处2011年3月21日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学年第二学期教师误课登记表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制作GIF动画第一课文字闪烁动画一、教学目标1、学会启动与退出GIF软件2、学会制作闪烁文字的方法、制作与保存。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勤于动手的惯。
二、重难点国际互联网的认识三、教学过程1、点击打开软件,在启动向导里点击打开一个现有的图像文件作文字动画的背景。
2、点击帧菜单里的添加条幅文本,出来对话框后先把??号去掉,选好字体,字的大小,字的颜色。
3、在文字框内打上要添加的文字,在上面的预览中把文字拖到你需要放置的位置。
4、点击效果,选择动画进入和退出的效果,画面帧控制和霓虹效果根据自己的喜欢进行添加和改动。
5、完成后点开始预览,满意后点停止预览并确定,在确定对话框中点推荐项。
6、点击软件界面最左下角的黑三角可观看你所完成的动画效果,点黑方块停止。
7、点击文件菜单里的另存为,点存为GIF文件保存到你所选定的位置即可。
8.交流总结第二课图像渐变动画一、教学要求1、认识画布和图像的添加方法2、在探究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图像添加和调整的方法三、教学工具计算机四、教育过程(一、)导入复习回顾上节课知识,检查几位同学。
(二)新课学习1、点击打开软件,关闭启动向导,在文件菜单里点击新建文件,设定好你要做的图形的尺寸大小,在画布外观栏里点完全透明,然后确定。
2、点击帧菜单里的添加条幅文本,添加文字及效,做法同上。
3、最终效果是无背景的单一文字动画4、保存,同上。
5.交流总结(三)课堂总结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第三课奔跑动画一、教学要求1、熟练使用动画向导制作逐帧动画2、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审美能力,增加热爱宣扬情感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动画向导的作用四、教学工具计算机五、教育过程(一、)导入1复习回顾上节课知识,检查几位同学。
(二)教学新课1、准备好若干张尺寸大小一致的图片。
考虑到TOM相册上传对文件大小的限定,图片数量别太多了,尺寸也别太大。
2024年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下雨早知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下雨早知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天气现象中的降雨过程,认识各种气象工具,掌握预测天气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降雨的成因,知道如何观察天气变化,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各种气象工具,学会使用简单的气象工具预测天气。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降雨成因的理解,气象工具的使用。
教学重点:观察天气变化,学会预测天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气象工具模型、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简单的气象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描述自己在下雨天的经历,分享观察到的天气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下雨天?如何提前知道要下雨?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讲解降雨的成因。
(2)介绍气象工具及其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预测天气。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一道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分析降雨的可能性。
(2)学生分组讨论,给出预测结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给出几个天气场景,让学生判断是否会有降雨。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预测方法。
5. 动手操作(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象工具的变化,记录数据。
(2)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预测结果。
六、板书设计1. 《下雨早知道》2. 主要内容:(1)降雨成因(2)气象工具及使用方法(3)预测天气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今天的天气,预测明天是否会下雨。
(2)画一幅降雨过程的示意图。
2. 答案:(1)根据观察到的天气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预测。
(2)示意图中包括:云层、水滴、地面、气象工具等元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下雨早知道》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下雨早知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气象小达人》,详细内容为“下雨早知道”,通过观察天气现象,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判断天气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气现象,认识各种天气符号,学会观察天气变化。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天气情况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天气变化,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天气符号,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天气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天气符号卡片、雨量计、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遇到的雨天经历,讨论下雨前后的天气现象。
2. 天气符号学习(5分钟)教师展示天气符号卡片,让幼儿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识别天气符号,并说出对应的天气情况。
3. 观察天气变化(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天空、气温、湿度等,记录天气变化。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雨量计、温度计等工具,讲解其使用方法。
结合实例,让幼儿学会通过工具测量天气数据,判断天气情况。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几个天气场景,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天气情况。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判断过程,共同讨论正确答案。
引导幼儿关注气候变化,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珍惜资源。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符号卡片2. 天气变化记录表3. 雨量计、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并注明天气符号。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观察今晚的天气,记录明天的天气情况,并与实际天气对比。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天气变化,让幼儿学会判断天气情况,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