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开头法“引-析-提”(议论文)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选 角度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
参照的评分标准
1. 切合题意(一类文) 2. 符合题意(二类文) 3. 基本符合题意(三类文) 4. 脱离材料立意(说明:若不从材料切入,观
点不能从材料中合理得出,判为五类及以下)
“析”
——分析材料,突出感点
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 容的寓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议论。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 事理,语言精要。如对人物关 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 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提出 观点作铺垫作过渡作桥梁。这 部分也不能长。
“提”
——提出观点,纲举目张
在前面议论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 提出论点。注意,论点一定要明 确,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提 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 文字要简炼,一两句话即可。
这让我想起了在人的帮助下,轻松出蛹的蝶,只 会无力的爬行而不是翩翩起舞。由此可见,唯有 经历破茧成蝶的奋发努力,才能收获真正的蝶舞 之美。
在开头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
1、不引述材料,或者引述材料过 长,不简洁,不概括;
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
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 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 皮”,不贴肉。
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引述材料—— 分析材料——提出观点”的
议论文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 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于是祈求佛祖降 低龙门高度。佛祖被感动,降低了高度, 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 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材料的引述不是照抄而是对准自己中心论点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怎样引述鲜活素材作论据

怎样引述鲜活素材作论据技法概说正确引述论据是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环节。
议论文要进行说理不可能不用论据,而用论据尤其要学会引述作为论据的鲜活素材。
在议论文写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虽占有相当可观的鲜活素材,但却在引述时或拖沓冗长,或不得要领。
那么,写议论文时到底应该怎样引述论据,用好素材论据呢?先来谈谈事实论据的引述。
事实论据,常常指的是那些用来证明论点的典型事例,即生活素材,作文时作者凭借它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驳斥对方的观点。
引述事实的原则是简明扼要,注意取舍而又概括准确。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呢?一是引述事实论据的文字一定要做到简明扼要。
由于议论文不同于记叙类文章,它需要的只是把事情说清楚,不需要对事实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文艺性杂文除外),否则就会人为地拉长文字。
这不仅达不到很好地证明论点的效果,有时还会因此削弱文章的论证力量。
所以,引述的事实讲清楚,讲明白了便可。
二是对事实论据的概括不仅注意取舍且应准确无误。
事实论据是用来证明作者自己的观点的,因此用它做论据时首先要想清楚,你到底需要这个材料的哪方面的内蕴。
如此彻底弄清楚之后,才能准确无误地把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分捡出来,把不能用的剔除出去。
一般来说,引述的材料应该是很熟悉的,从自己熟悉的材料中抓住要点,并用简洁的语言将要用的精华部分准确地概括出来,让它成为论据的使述部分。
再来说说理论论据的引述。
理论论据,常常指的是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或理论权威的经典论述。
在此,我们将其分为两点来谈谈。
一是直接引述。
直接引述实际上就是直接引用。
这种引用要求引用者一定要尊重原文,引用时须在引文上下加上引号,连标点也不能引用出错。
之所以要这样原引,是因为所引句、段完全符合当前论据的要求,内容能恰当地论证笔下文章的论点,没有任何赘余。
二是间接引述。
这种引述的特点是自己组织语言去概括他人话语的意思。
一般来说,引述的文字比原文要简短些,精练些。
间接引述要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把别人的话语进行加工或浓缩,经过一番重组再造,力求使别人的话语更切合证明文章的论点,让别人的话也来证明自己所主张的观点。
材料作文开头怎么写

材料作文开头怎么写篇一:材料作文如何开头材料作文如何开头古人写文章追求“凤头、猪肚、豹尾”的境界,其中“凤头”的意思是,文章的开头要短小、亮丽——犹如凤凰的头角。
短小,便于让读者明白论点或论题,从而把握全文主旨;亮丽,才能吸引读者。
一如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所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作为应试的材料作文,更应如此!那么,究竟怎样给文章开一个好头呢?下面以近两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介绍7种开头方法。
1.顺——直截了当地摆出观点。
如2006 年高考全国卷I优秀作文《别让雨下进灵魂里》的开头:我们必须时时保持心的洁净,就像一颗透视世界的水晶;我们必须时时保持灵魂的清醒,就像头顶上湛蓝的苍穹;我们必须时时坚持自我的追求,就像大漠里展翅飞翔的沙鸥。
屋外雨滴飘飞,但别让雨下进灵魂里。
做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追求!此文开头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我们必须??”,三个排比句使小作者的观点气势如虹,不容置疑。
中心论点“做自己,才是更好的人生追求”的提出,如爆竹,如春雷,干脆利落!2.逆——先论他端,陡然一转,亮出正论。
如2006 年高考全国卷Ⅱ优秀作文《快乐的读书脚印》的开头: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也记得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
我从来就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此文开头先论他人对书以及读书的看法,接着陡然一转,亮出“我”的读书态度——快乐读书,起到了引人深思的效果。
3.引——引名言名句打头。
如2006 年高考全国卷I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

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和技法材料作文的写作一般要有这样六个步骤:一、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即用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总述所给的材料。
引材料,要抓取材料中为文所用、凸现主旨的关键词句,开篇入题,而不是照抄照搬原材料,或滥引瞎引。
正确的做法是为“文”而引,并且要引得自然,要恰到好处。
下面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一位同学读书时偶然发现了前人这样一句名言“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
”他很欣赏这句话,便把它讲给他的好朋友。
而他的朋友却不以为然,随口说道:“涉浅水者尚有鱼虾可食,涉深水者喂蛟龙也。
”两个人于是争论起来。
请你针对以上两个人的争论,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下面以我所教班级学生的作文为例,谈谈看法。
这位同学的作文题目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开头是这样写的:材料中前一位同学所欣赏的“涉深水者得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这句名言,似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宗同义。
对此,我也深表同感。
凡是畏首畏尾、畏惧不前,不敢越雷池半步,怎么能够成功?凡是没有“涉深水”的勇气、“入虎穴”的精神,怎么会有“得蛟龙”、“得虎子”的喜悦呢?这里开篇引入的文字,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开宗明义。
这是为文而引,引得恰到好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评议材料评议材料就是紧扣所引的材料进行分析评价,推敲材料的深层含义,挖掘材料的底蕴,为观点的提出作准备。
上面同学的作文开头,从“对此”到“怎么会有‘得蛟龙’、‘得虎子’的喜悦呢?”都是“议”的文字,“评”的范例。
击中肯綮,入木三分。
三、亮出观点亮出观点就是在对材料引述、议论、评析的基础上亮出自己的观点。
这个观点,是作者对材料中揭示出的事理或哲理总的看法。
作者或赞成,或反对;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下面再看一看这位同学是如何亮出观点的:由此看来,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非得具备“涉深水”和“入虎穴”的素质不可。
这位同学的观点是在开篇三言两语地对材料进行分析评价之后得出的,既紧扣了材料,又点了题目,亮出了观点,更为全文张了本,起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
作文开头训练之材料作文如何引述材料2020.10 课件(27张PPT)

对材料使用不当的几点表现
一、不知道要引述材料 二、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
处才出现 三、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开头不引述
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引子当成了论据, 使用。
你来评价——哪个开头好。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苍茫的 大海上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可周围暗礁遍布, 岛上住着长着鹰的翅膀的塞壬女妖日日夜夜唱 着动人的魔歌引诱过往的船只。它们的歌声非 常优美动听。每看到有船只经过,它们就在岛 上放声歌唱。而那些船只经受不住歌声的诱 惑,前往小岛,结局只能是触礁,船毁人亡, 成为妖怪们的猎物。
例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 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 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 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 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你来评价——这样的开头可以吗? 说出你的理由。
“读了这则材料……” “看了这幅漫画……”
材料作文开头要引述材料,并分析材 料,得出论点
你来评价——这样处理材料可以吗? 说出你的理由。
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引述材料
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开头 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 材料当成论据使用。
“评”,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 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 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议”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 造理论的条件。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 顺势提出中心论点。根据内容的需要, 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 的观点“合二为一”。中心论点是全 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 起统帅作用。因此,论点的提炼,必 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 简洁。
高考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作文失分,主要是立意不太准确。
如有些考生立意太大,把孝敬父母转化成一般性的“感恩、回报”;或立意太小,把孝敬父母转化为“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该怎么做”之类;或立意太偏,把孝敬父母要么引申到对“老龄化社会”的议论,要么引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作文失分的另一大因素是因为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不知道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出现;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
⑴引论的写作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
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
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
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
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
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
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
试题是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
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
作文范文之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

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篇一:材料作文中引述材料的技巧】新材料作文中引述材料的技巧2012年高考新材料作文一统江湖,预示着2013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将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剖析、归纳、延伸与运用。
新材料作文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是提示,二是限制。
在材料中命题者往往提示考生命题的意图,立意的方向,同时又限制了范围。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要求,就是讲明了“提示”与“限制”的关系。
命题者设置这些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的阅读水平以及转述材料的能力。
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的结构是引——议——联——结,开头要引述材料是最常规的写法。
很多同学在引述材料时,采用的是略写甚至照抄原文的方式,这样做平淡而无特色,不能打动阅卷老师。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巧妙运用材料呢?这里介绍几种引述材料的方法,希望能给广大考生实质性的帮助。
一、主旨提炼法对所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挖掘、提炼,概括出主旨,成为自己所写文章的中心。
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围绕主旨,对原材料中心进一步阐发和论述。
这一方法并不是对所供材料的照搬照抄,而是从“意”的层面加以具体运用。
【试题回放】[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示例】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才获得鸣叫蓝天的自由,壁虎挣脱掉受伤的尾巴,才得以在危急时刻保全自己的性命。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引述材料是材料作文开头的常用方法。
那么怎么引述材料才能自然无缝又具有说服力呢?下面精心整理了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
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
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
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
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
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
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材料作文的种引述材料的方法照搬法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不易地抄录。
如: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是1997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非常简洁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或一次照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作文失分,主要是立意不太准确。
如有些考生立意太大,把孝敬父母转化成一般性的“感恩、回报”;或立意太小,把孝敬父母转化为“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该怎么做”之类;或立意太偏,把孝敬父母要么引申到对“老龄化社会”的议论,要么引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作文失分的另一大因素是因为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不知道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出现;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
⑴引论的写作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
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
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
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
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
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
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
试题是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
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
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写作要求则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
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作文写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
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
首先看材料在写作过程的作用,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作文的材料则是特定的观点的载体。
也就是说:前者的材料只是为了引出一个话题,本身并不规定文章的中心,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后者的材料却是写作内容和立意的依据,本身规定了文章的中心,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
其次看写作的角度,话题作文围绕的是话题,所写的文字只须与话题有关就可以,材料作文围饶的是材,所写文字与材料密切相关。
(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2)句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
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
“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
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我给学生总结了给材料议论文五步曲:“一标二转三证四联五结”。
一标,标题,二转,是指正文开头就要转述材料提出论点。
三证,是指从原材料中提出论点后,摆事实,讲道理,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正确,使之有说服力。
四联,是指应该由点到面生发升华。
五结,紧扣主题,写好结尾。
二转,给材料议论文写作,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
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更甚者,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所给材料和写作要求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给材料议论文一定要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转述时,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使材料的转述和提出的论点保持一致,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注意,不可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转述,把作文与一般的回答问题等同起来,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物。
引述材料的要求是简洁、有度、融合。
简洁和有度是引述材料的基本要求,而融合则是引述材料的较高要求。
引述材料要简洁,因为评卷老师太熟悉材料了,行文拖泥带水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从而影响得分。
有度地引述材料,是一般考生都能够做到的,它使文章紧扣题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不至于在内容项、结构项大量失分。
如能灵活地引述材料,使之如盐入水,便达到融合的标准,很能体现较高的写作水平,极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因而获得高分。
引用材料要简洁简洁引述材料,是以阅读理解试题的供料为前提。
只有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把握住中心,才能实现简洁引述材料的目标。
其次,心中要有阅卷老师。
你的作文是写给他们看的,他们对于供料熟悉的程度远远超过自己,大可不必担心他们看不懂自己扼要的引述。
第三,引述材料要善于捕捉与自己议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增强引述的向心力。
开头引用材料,主体联系材料,结尾点及材料,算是引述材料有度。
引述材料较高的境界是“融合”所谓“融合”是把引述材料与议论紧密地结合起来,表面上不曾直接搬用材料,实际上却把材料的引述融化在分析说理之中。
这是高标准引述材料,具备较高写作水平的同学可以一用。
现在介绍几种引述材料的方法。
照搬法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不易地抄录。
如: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是1997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非常简洁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或一次照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概述法供料的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丰富,引述时可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加以概括。
如:1987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1、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2.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3.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4.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一些家长的反映。
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5.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
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6.1986年5月,在取得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办。
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字数在400~600之间。
这道作文题目的材料篇幅长、内容多,宜用概述法:育民小学在A县游泳赛中一举夺得团体冠军,为什么呢?经过了解,原来该校办了一个游泳训练班。
在一位教练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严格的科学训练,这才夺冠的。
运用概述法,一是扼要的概括要覆盖材料的内容,二是行文要跟中心论点同向。
裁缝法供料的篇幅较长,但内容比较单一,可以先删去不太重要的句子,再把主干句连缀起来,这种处理供料的方法叫裁缝法。
如:阅读下面材料,以《更心爱的》为题,写一篇思想评论。
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这是我干的。
”父亲问道:“砍掉我的樱桃树,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用裁缝法引述,请看: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但他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承认了,结果父亲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赞扬说:“承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这样引述材料,其篇幅不及原来的一半,但把华盛顿砍樱桃树,向父亲承认,以及受到赞扬的主要内容保留下来了,而且几乎是引用原句,很有裁缝法的特色。
切割法在引述材料时截取供料的部分内容用以开头或用以议论的方法。
如: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一次,吉鸿昌将军与国民党驻美大使馆的一位参赞去华盛顿邮局。
邮局的工作人员看不起中国人,态度傲慢,吉鸿昌正要发作,那参赞悄悄地说:“你为什么说你是中国人呢?你可以说是日本人,这样就会受到礼遇。
”吉鸿昌听了勃然大怒,大声训斥:“你觉得做一个中国人丢脸吗?”说完怒冲冲地回到住听,找了一块木牌,在上面写了“我是中国人”五个大字,佩在胸前,出入于美国大庭广众之中。
对这道题目的供料就可以用切割法处理,先截取供料的前半部分开头,而后对参赞进行批评,再引述供料的后半部分,对吉鸿昌的爱国行为予以赞颂,这样开头和议论都会与众不同,很有特色。
议论法不是直接去引述材料,而是在议论中引述材料,把叙与议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融合”的境界。
如: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理论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有指导作用。
育民小学的孩子们也许水性很好,至于如何才能减少水对身体的阻力,如何才能游得快,他们就不知道了。
而这些正是力学理论要告诉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