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
初中音乐《龙船调》说课稿

初中音乐《龙船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龙船调》,此次说课我将根据新课改的理念,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我认为,教材是评判教学的依据,也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所以首先,我先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
《龙船调》是花城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唱歌课。
这首歌特色浓郁,意境明丽,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音域宽广,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其中的土家娃娃和艄公两个艺术形象更是栩栩如生,词句质朴通俗,朗朗上口,衬词很多,有着诙谐幽默的特点,曾在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40首民歌大连唱》优秀民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拓宽音乐视野、提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从而增强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一定的掌握,那么,接下来我就来说一说我的学生。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通过介绍歌唱相关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并演唱《龙船调》这首歌曲,学生能够体验到湖北民歌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唱、以及创编歌曲,能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
湖北 《龙船调》-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湖北《龙船调》- 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是湖北《龙船调》这首传统曲目。
本教案适用于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课程。
二、音乐背景据传,《龙船调》是在唐朝时期由巫山一位祭祀人士所创作,主要是为了祭祀祖先而编排的舞蹈曲目。
直到现在,《龙船调》依旧是一首非常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曲,通过这首曲子可以更好的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
三、教学目标•了解《龙船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学会演唱《龙船调》;•能够根据乐曲特点、表情和气氛正确演唱出合适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国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四、教学方法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听觉倾听、基础唱练、“集体实演+个人演唱”等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龙船调》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五、教学流程1.熟悉歌曲•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龙船调》视频,让学生熟悉歌曲内容和情节,能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2.吟唱主题部分•教师带领学生重复吟唱《龙船调》的主题部分,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节奏、速度、音调和情感表达。
3.认识节奏部分•教师播放为学生精选的《龙船调》乐曲,让学生通过倾听歌曲,了解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4.集体实演•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集体实演《龙船调》的A段和B段,使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5.个人演唱•鼓励学生小组轮流表演,让学生尝试个人演唱,帮助学生培养自信,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6.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意义和文化背景,让学生能够体会歌曲的美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已经了解了《龙船调》这首传统曲目的特点、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
同时,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演唱,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正确演唱这首曲,同时还学会了对于国家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希望今后,学生们能够更加喜爱传统曲目,更加爱国爱民。
湖北 《龙船调》-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湖北《龙船调》-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湖北的文化和音乐特色;
2.学习《龙船调》这首经典的湖北民歌;
3.学会欣赏和演唱这首歌曲。
二、教学重点
1.学习《龙船调》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掌握正确的唱歌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
1.备课笔记本和PPT;
2.音响设备;
3.课本《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四、教学过程
1.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意义
1.老师介绍歌曲《龙船调》的歌词和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来源和意义;
2.分段教授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
3.组织学生合唱歌曲,让他们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2. 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1.听老师演唱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2.组织学生跟唱歌曲,练习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3.加强练习,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学习歌曲的表达技巧
1.授课老师演示歌曲的表达方式,比如情感表达、发声技巧等;
2.帮助学生模仿老师的表演,加强理解和掌握技巧;
3.分组练习表演歌曲,展示自己的演唱才华。
五、课堂作业
1.课后听录音,熟练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2.准备小组表演歌曲,把自己的表现方式呈现给全班同学;
3.听录音并跟唱几遍,清晰准确唱出歌曲。
六、教学反思
这次授课中,学生能够听从指导,认真学习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积极性,能够独立思考和体验歌曲的情感。
授课过程中,老师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技巧。
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较好,但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授课的效率和质量。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赏析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哟喂 洋雀叫哇捎着鹦哥 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语 言 美
方 言 美
龙 船 调
情趣美 艺术特点 语言美
龙船调
布置作业
1、思考切合时代背景的湖北土家族民 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之路。 2、学习专著《中国土家族民歌调查和 研究》、《湖北土家族民歌》。
谢谢
湖北土家族民歌
《龙船调》赏析
龙 船
作品简介
调
世界二十五首优秀民歌之一 《中国民歌四十首大联唱》优秀民歌
龙 船
作品来历
调
民间艺术家创造智慧的结晶
对古代巴歌《竹枝歌》和 《五句子》的继承和发展
来源于民间爱情传说
亲
逼格逼情P oP wo P e wo P r e wo
格调格趣p r e w opr e i opr ni op t ni o t ni 美 tn t
定 亲
逼格逼情P oP wo P e wo P r e wo
格调格趣p r e w opr e i opr ni op t ni o t ni 美 tn t
猪 腿 提 亲
猪腿若光光荡荡,表明他们的婚期男方尚未择定; 若靠蹄处有一吹气的窟窿,则暗示男方来催亲来了, 女方需做好出嫁的准备; 若猪腿上带有猪尾巴,则表明今年的农事丰收后, 这门婚事就要了结收尾了; 若女方家来不及办理出嫁的事或一时舍不得女儿离开, 就把那条生猪腿上的尾巴砍下来,放在回送的礼物中, 男方看到后便会明白。
情 趣 美
成
亲
情 趣 美
情
情
趣
趣
美
表
第一遍
演
问: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答:我来推你嘛!
第二遍 问:妹娃儿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 答:还是我来推你嘛!
《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龙船调》和课外三首不同的劳动号子,感受和了解劳动号子“一领众和”、节奏统一、齐心协力富有地方特色的风格特点。
2、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来欣赏《龙船调》,让学生初步学会围绕音乐要素(节奏、情绪、音色、力度等)赏析音乐。
3、欣赏《龙船调》感受歌曲朴素、粗狂豪迈的湖北民歌风味,感受歌曲表现的激烈的热闹的端午划龙船场景。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来欣赏《龙船调》,让学生初步学会围绕音乐要素(节奏、情绪、音色、力度等)赏析音乐。
教学难点用鼓声或歌声表现引子与结尾的节奏,唱出歌曲中两处齐唱的曲调。
教学准备大鼓、多媒体课件、歌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说说端午的风俗,让学生了解端午习俗,从而切入课题“龙船”。
2、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短片《龙船调》,说说怎样才能把龙船划得好?3、让学生说说划龙船应该讲究什么?(动作统一、有力,大鼓起到统一节奏鼓舞士气的作用等)4、节奏练习。
(1)听音乐中的节奏,说说有什么特点?(有力、渐强表现由远及近的变化)(2)让学生结合动作学习节奏。
(3)用大鼓学习节奏类型。
(4)大鼓和学生动作结合,表现划龙船的情景。
(5)跟上音乐表演,自然过渡到欣赏全曲《龙船调》。
二、欣赏《龙船调》(一)整体欣赏1、初听全曲。
2、让学生说说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从情绪、力度、音色、风格特点上去说)(二)学习“一领众和”1、从学生谈感受,引出“一领众和”演唱形式,讲解“一领众和”的定义。
2、再次聆听音乐,感受“一领众和”中领唱和齐唱的特点和作用。
3、听音乐加上身体的律动,再次感受歌曲。
(三)学习A、B不同两种节奏类型1、听辨A、B两种节奏类型,说说各自的特点。
2、练习A、B两种节奏类型。
3、跟音乐听辨A、B两种节奏类型并表演。
(全班分成A、B两组,听到各自代表的节奏类型就站起来表演)(四)学习尾声1、聆听尾声,说说尾声有什么特点?2、学习尾声的吆喝声。
(从正确的发声练习导入,追求声音的美感)3、学习减弱的划船声。
《龙船调》教学设计

特征:1、音乐坚实有力粗狂豪迈。
2、节奏极为短促,歌词比较单一,劳动者随节奏调整身体的协调。
4.欣赏《龙船调》感受体验歌曲的特点。
(1)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
(2)歌曲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表现了哪些情景?
(3)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4)找出歌曲中印象最深刻的那几句。此句将土家族女儿火辣直率的性格展露无遗,不矜持,不扭捏,土家族男儿热情,憨厚。
(5)概括《龙船调》的风格特点:
①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带大家唱第一句)
②使用较多的衬词。(金那银儿锁----)
③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妹娃探亲要过河,艄公热情帮过河的场景)
④采用方言演唱。(正、妹娃、过河、艄公)
5表演创编
如果让你表演唱,你会怎样给这首歌创编?我们尝试为歌曲加上简易伴奏,衬词时加动作,对白时学生、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唱什么歌呀?
二、导入新课
师:嗯,这些流行歌曲都很好听,动感十足,时代性强,旋律优美,歌词有意境,好学好唱。那你们了解民歌吗?听过歌手阿宝的歌吗?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一首原汁原味,又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民歌。感觉怎么样?谈谈感受!知道这首歌是哪里的民歌吗?
大家有没有兴趣听老师唱几首?同学们分组来猜一猜这是哪里的民歌?《北京的金山上》、《编花篮》、《茉莉花》。同学们太棒了!为自己鼓掌吧!这些民歌都很好听吧!
这节课老师引领大家走进多彩的民歌世界,一起聆听畅游美丽的中国民歌!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民歌《龙船调》(多媒体课件)
师:这首歌同学们知道是哪里的民歌吗?
2、歌曲简介。(多媒体课件)
师:对,是一首湖北民歌,《龙船调》的故乡是湖北省利川市,利川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这里被世人誉为“歌舞之乡”,土家族的生活离不开歌,吊脚楼前,水塘池边,竹林深处,田间地角处处都能听到他们的歌声。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5.2.5欣赏龙船调教案

重点:
1.歌曲《龙船调》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歌曲《龙船调》所蕴含的端午节文化背景。
难点:
1.学生对《龙船调》的旋律和节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对端午节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和感悟。
解决办法:
1.通过播放《龙船调》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并进行模仿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通过播放《龙船调》的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思考歌曲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2.歌曲欣赏:让学生跟随音频或视频,欣赏《龙船调》的旋律和节奏,感受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和氛围。
3.歌曲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龙船调》的乐谱和歌词,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演唱练习。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资源,进一步了解《龙船调》的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拓展学习。
-鼓励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尝试运用《龙船调》的音乐元素,创作一首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歌曲,通过创作实践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6.音乐在民俗活动中的作用:这首歌曲以端午节赛龙舟为背景,展示了音乐在民俗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如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等。
7.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欣赏《龙船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8.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龙船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

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说教学内容:本次说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幼师《音乐欣赏》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中国民歌”,我选材的是: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
2.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视、听、学唱、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走近多彩的湖北民歌,喜听喜唱,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说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龙船调》的音乐特点与人文风情,能够有感情地演唱。
难点:①从音乐要素去感受其音乐特点;②进行表演创编。
4.说课时安排:一课时二、学情分析在前几次课中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及特点,并欣赏了高亢的陕北民歌、婉转优美的江苏民歌,本课将引导学生走近多彩的湖北民歌。
三、说教法1.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演示法:视听导入,通过演示让学生沉浸在湖北民歌优美的艺术氛围之中。
3. 设疑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5. 举例法: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四、说学法1.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质疑问难。
3. 悬念法:带着问题,思考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一、导入(创设情境,视听、设疑导入)1. 播放音频:《洪湖水浪打浪》2. 启发式提问:这是什么歌曲?哪里的民歌?湖北还有那些民歌?二、新课教学(自主探究,深入感知)(一)播放视频:宋祖英,维也纳演唱会视频:《龙船调》。
(二)看完后,教师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听辨、赏析1. 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宋祖英是第一位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民族歌唱家,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而且她唱了一曲《龙船调》,作为湖北人,我们更感到自豪!2. 引导学生从情绪、节奏、旋律、人物形象、演唱形式…感受分析歌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说教学内容:
本次说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幼师《音乐欣赏》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中国民歌”,我选材的是: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视、听、学唱、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走近多彩的湖北民歌,喜听喜唱,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龙船调》的音乐特点与人文风情,能够有感情地演唱。
难点:①从音乐要素去感受其音乐特点;
②进行表演创编。
4.说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前几次课中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及特点,并欣赏了高亢的陕北民歌、婉转优美的江苏民歌,本课将引导学生走近多彩的湖北民歌。
三、说教法
1.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演示法:视听导入,通过演示让学生沉浸在湖北民歌优美的艺术氛围之中。
3. 设疑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5. 举例法: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四、说学法
1.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质疑问难。
3. 悬念法:带着问题,思考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创设情境,视听、设疑导入)
1. 播放音频:《洪湖水浪打浪》
2. 启发式提问:这是什么歌曲?哪里的民歌?湖北还有那些民歌?
二、新课教学(自主探究,深入感知)
(一)播放视频:宋祖英,维也纳演唱会视频:《龙船调》。
(二)看完后,教师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听辨、赏析
1. 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宋祖英是第一位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民族歌唱家,作为中国人,
我们感到骄傲!而且她唱了一曲《龙船调》,作为湖北人,我们更感到自豪!
2. 引导学生从情绪、节奏、旋律、人物形象、演唱形式…感受分析歌曲。
情绪: 欢快、活泼
节奏: 富有变化,有节奏感(教师弹一句旋律,学生打出节奏)
旋律: 色彩明亮,清丽婉转(请学生划出旋律线)
人物形象: 娇羞可爱的土家女子妹娃、热情奔放的艄公
演唱形式: 独唱、说白、一唱众和
3.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出示歌词)请把歌曲中的衬词找出来,有何特点?
印象最深的是:妹娃儿要过河来,哪个来推我嘛!
衬词:金呀金儿锁,银呀银儿锁……
特点:衬词是民歌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起到加强语气、渲染气氛的作用,表达一定的情感和意境,大多无实质意义……
4. 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境,发挥想象
听着妹娃子和艄公的对唱,你头脑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大家展开想象用语言描述一下。
妹娃子甜美清脆、艄公高亢奔放的歌声,仿佛把人们带到清江河畔,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展现在人们面前,再现了利川土家族清江河畔的儿女纯洁浪漫的爱情生活。
(三)教师小结《龙船调》的一些特点(并播放背景音乐)
1. 《龙船调》原名《种瓜调》,是利川一带民间划彩龙船的唱腔之一。
利川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世人誉为“歌舞之乡”,利川土家族人的生活离不了歌,吊脚楼前、水塘池边、竹林深处、田边地角处处都能听到他们的歌声,有人打趣这样唱道:不怕无粮肚皮饿,不怕冻得打哆嗦,不怕无房洞中坐,只怕生活没有歌,一天不唱不快活。
正因为《龙船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利川,看着清江两岸郁郁葱葱的景色,听着那甜美醉人的歌声,让人感到一身轻松,尤如置身世外桃源。
2. 此曲音域较宽;旋律清丽婉转、色彩明亮;节奏感较强,变化较多,形成了一种活泼的动感;衬词、方言对白穿插其间,增加了幽默感与特有的美感;全曲在欢腾喜悦的气氛中结束。
成功地描绘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土家族儿女的生活画面,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再次聆听
1. 这首歌国内许多歌唱家如:张也、李谷一、汤灿……都唱过,2003年,汤灿、宋祖英分别在湖北利川、湖南湘西拍摄了音乐电视《龙船调》。
让音乐再次响起,让我们再次聆听那甜美的歌声,去感受土家族美丽的风土人情吧!
2. 播放宋祖英在湘西拍摄的音乐电视《龙船调》一段。
(五)学唱《龙船调》
既然这首歌这么受欢迎,又这么好听,我们也来学唱吧!
1. 跟琴唱谱。
2. 歌曲运用了哪些装饰音?(前倚音、上波音、下滑音)并带学生唱好装饰音。
3. 找出个别字的方言发音(正zen,是si,雀qiuo,哥guo,河huo,个guo)
4. 加词分角色男女对唱,教师点评、指导。
(六)表演创编
如果让你表演唱,你会给这首歌创编什么样的动作?大家准备一下,一会儿请几组同学上台表演唱。
(学生分组创编,抽查两组上台表演,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
三、拓展延伸(分析比较,评价交流)
1. 湖北人非常喜爱《龙船调》,作曲家王原平根据《龙船调》创作了一首新民歌《峡江情歌》,一起感受一下吧!(教师范唱)
《峡江情歌》
太阳在屋顶顶慢慢的落喂
月亮在树梢梢儿悄悄的梭啊
幺妹儿那个好像霞一朵哎
阿哥那个好像山一座罗哎——妹娃儿要过河来哎依来,哎——哪个来推我嘛,啊——红腾腾一堆呀疙蔸子火哎
美滋儿滋儿一个小圆桌啊
静悠悠一栋啊吊角楼哎
暖烘烘一床热被窝啊
今生那跟哥啊一起过
来生跟哥一起活啊
哥爱呀妹呀妹爱哥咧
生生死死不挪窝
情郎哥抬轿啊幺妹来坐哎
小幺妹坐轿啊哥哥你莫簸罗
前面有道坎啊慢慢往前趱罗
前面有条河啊小心打湿脚哎——妹娃儿要过河来哎依来
哎——哪个来推我嘛,啊——
火辣辣一壶啊包谷酒哎
香喷喷一钵小砂锅啊
齐刷刷一场啊摆手舞哎
乐呵呵一夜呀撒眼合啊
生是啊熊熊啊一团火哎
死是朗朗一串歌啊
山里人自有啊山里人的乐哎
世世代代啊都快活啊
哎——妹娃儿要过河来
是哪个来推我嘛哎——
2.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歌曲的异同点:
相同点:湖北土家风味、欢快活泼、阿哥阿妹、衬词(金……银……)、经典对白。
异同点:前者对白是用方言念出来的;后者对白则是女声加入旋律唱,男声念白,这一材料重复了4次。
后者音乐语言丰富,歌词更加生动、生活化,例:吊脚楼、包谷酒、糯糍粑、摆手舞、哭嫁…还有撒也嗬(引导学生想象,教师并做讲解),体现了土家人开朗乐观的个性,正如歌词所唱:“生是熊熊一团火,死是朗朗一串歌,山里人自有山里人的乐呀,世世代代都快活!”
3. 根据民歌素材创作的新民歌还有很多,例如:根据湖南民歌《浏阳河》创编的《又唱浏阳河》、哈萨克民歌《玛依拉》创编的《玛依拉变奏曲》……,可见:民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四、课堂总结
德国音乐家舒曼说过:“留神细听所有的民歌,因为它们是最优美的旋律宝库。
它们会打开你的眼界,使你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民族性格”。
中国的民歌及其丰富,湖北民歌更是独具特色,这节课我们通过视、听、学、唱、表演《龙船调》,了解了湖北利川民歌并感受了那里美丽的风土人情。
让我们一起走近多彩的民歌,多听、多唱、多看、多想,相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五、课后作业
课后每位学生再找找还有哪些湖北民歌,并从中挑选一首学唱,在下节课中,请你将准备的歌曲教给大家。
六、说板书设计:
节奏:×××××|××××|××××××××|×
旋律线: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视、听、唱、表演、分析、讨论、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
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走近多彩的湖北民歌,喜听喜唱,树立民族自豪感。
让她们感受到:民歌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全员全程参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无论是视频赏析、教师讲解、学生创编,音乐应贯穿始终,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语言应准确、简洁,并富有感情,用诗般的美的语句在音乐的旋律中带领学生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