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五单元小调集萃——《龙船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五单元小调集萃——《龙船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内容逻辑关系
1. ①《龙船调》的旋律特点:五声音阶、起伏较大、节奏紧凑
②《龙船调》的背景和意义:端午节、划龙舟、传统文化传承
③《龙船调》的节奏特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连音
2. ①《龙船调》的歌词内容:端午节划龙舟的场景、团结协作、奋勇拼搏
②《龙船调》的音乐结构:引子、A段、B段、尾声
-气息控制
-声音共鸣
-音色变化
7.《龙船调》伴奏形式
-钢琴伴奏
-和声
-节奏
8.《龙船调》舞蹈表演形式
-民族舞蹈
-旋律
-节奏
9.《龙船调》传承方式
-口头传承
-书面传承
-现代传媒传承
10.《龙船调》在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地位
-代表西南地区民歌风格
-研究民族音乐的重要素材
4.题目:《龙船调》的歌词内容是什么?
答案:《龙船调》的歌词内容描述了端午节划龙舟的场景,展现了当地人民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风貌。
5.题目:《龙船调》的音乐结构是什么?
答案:《龙船调》的音乐结构为:由引子、A段、B段和尾声组成。引子部分为歌曲的引入,A段和B段为歌曲的主题部分,尾声为歌曲的结束。
-举办《龙船调》的音乐比赛:鼓励学生参加《龙船调》的音乐比赛,提高学生的音乐竞技水平;
-开展《龙船调》的音乐交流活动:组织学生与外校的音乐爱好者进行《龙船调》的交流和表演,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反思
《龙船调》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歌,在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这次教学,我有一些反思和总结。
-音乐学习APP:提供《龙船调》的音频、视频和乐谱资源,方便学生课外学习和练习。
3.信息化资源: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龙船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龙船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龙船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龙船调》歌曲,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民族风情,感受鄂西地区的文化特色。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龙船调》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民族风情,感受鄂西地区的文化特色。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音乐器械,如音响、钢琴等。

2. 准备歌曲的歌词和音乐素材。

3. 制作PPT,用于展示歌曲的背景和相关文化信息。

4. 安排教室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2. 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二)导入新课1. 播放《龙船调》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2. 讲解歌曲的背景和含义,激发学生的兴趣3. 引导学生跟着音乐哼唱,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三)新课教学1. 讲解歌曲的背景和含义,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2. 传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3. 传授歌曲的歌词,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朗读4.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5.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演唱效果,互相评判和欣赏6. 教师给予评判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和演唱技巧7.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四)拓展延伸1. 介绍歌曲的起源和故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文化知识2. 推荐一些与歌曲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文化3.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文艺活动,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4.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教育的发展,为音乐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安置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龙船调》,并尝试在同砚或家人面前演唱,锻炼自己的舞台表现力。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有关音乐教育的信息,了解更多有关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欣赏《龙船调》的旋律和歌词,感受歌曲中的民族风情。

《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湖北民歌《龙船调》,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和增强对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学会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湖北民歌特点以及倚音的演唱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歌曲《龙船调》能够哼唱主旋律,了解湖北民歌特点和对唱的形式。

难点
体会歌曲情感,学习倚音记号。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用湖北方言向学生问好,请学生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地方的方言?
(二)初步感知
完整聆听《龙船调》,思考: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三)分段欣赏
1.聆听教师范唱《龙船调》
思考:歌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2.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发现湖北民歌的音乐特点。

4.教师完整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发现倚音记号并讲解演唱方式。

5.跟伴奏以对唱的形式分角色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播放湖北民歌《绣荷包》,学生对比两首歌曲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
民歌是歌曲中的一种重要体裁,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希望大家能走进民歌,有兴趣欣赏各地区、各民族留存的更多的经典作品,你会发现其中有许多非常动听,有机会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龙船调》和课外三首不同的劳动号子,感受和了解劳动号子“一领众和”、节奏统一、齐心协力富有地方特色的风格特点。

2、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来欣赏《龙船调》,让学生初步学会围绕音乐要素(节奏、情绪、音色、力度等)赏析音乐。

3、欣赏《龙船调》感受歌曲朴素、粗狂豪迈的湖北民歌风味,感受歌曲表现的激烈的热闹的端午划龙船场景。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来欣赏《龙船调》,让学生初步学会围绕音乐要素(节奏、情绪、音色、力度等)赏析音乐。

教学难点用鼓声或歌声表现引子与结尾的节奏,唱出歌曲中两处齐唱的曲调。

教学准备大鼓、多媒体课件、歌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说说端午的风俗,让学生了解端午习俗,从而切入课题“龙船”。

2、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短片《龙船调》,说说怎样才能把龙船划得好?3、让学生说说划龙船应该讲究什么?(动作统一、有力,大鼓起到统一节奏鼓舞士气的作用等)4、节奏练习。

(1)听音乐中的节奏,说说有什么特点?(有力、渐强表现由远及近的变化)(2)让学生结合动作学习节奏。

(3)用大鼓学习节奏类型。

(4)大鼓和学生动作结合,表现划龙船的情景。

(5)跟上音乐表演,自然过渡到欣赏全曲《龙船调》。

二、欣赏《龙船调》(一)整体欣赏1、初听全曲。

2、让学生说说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从情绪、力度、音色、风格特点上去说)(二)学习“一领众和”1、从学生谈感受,引出“一领众和”演唱形式,讲解“一领众和”的定义。

2、再次聆听音乐,感受“一领众和”中领唱和齐唱的特点和作用。

3、听音乐加上身体的律动,再次感受歌曲。

(三)学习A、B不同两种节奏类型1、听辨A、B两种节奏类型,说说各自的特点。

2、练习A、B两种节奏类型。

3、跟音乐听辨A、B两种节奏类型并表演。

(全班分成A、B两组,听到各自代表的节奏类型就站起来表演)(四)学习尾声1、聆听尾声,说说尾声有什么特点?2、学习尾声的吆喝声。

(从正确的发声练习导入,追求声音的美感)3、学习减弱的划船声。

《龙船调》教学设计

《龙船调》教学设计

《龙船调》教学设计第一篇:《龙船调》教学设计《龙船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龙船调》是湖北利川地区花灯典型曲目,原名《种瓜》曲调《瓜子仁调》,由一男一女表演,女的扮演要过河去亲戚家拜年的小姑娘,男的扮演热心推船摆渡的艄公,演唱有半说半唱,有互相对答,加上富有情趣的衬词,既有划船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更增添了歌曲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格调。

《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

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

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

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

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

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创作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体验创编过程中的快乐。

3、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感受、体验湖南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在节奏、旋律、结构、音色等方面的分析。

教学难点: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教师的讲述与图片的只直观出示,引导学生进入到歌曲的情节当中去。

2、小组合作法:通过分组与任务的分配,集体完成作品的展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1、播放潘长江《过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师:同学们,大家对这首歌的旋律都很熟悉,有谁知道歌曲的名字?(过河)描述了什么情景?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也和过河有关,同学们想听吗?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龙船调》。

2024年《龙船调》教案

2024年《龙船调》教案

2024年《龙船调》教案2024年《龙船调》教案1(约808字)一、教学目标:1、通过民歌《龙船调》音乐欣赏,不仅陶冶了性情,了解中国民歌地方特色,也让同学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快乐的学习中加强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认识民歌是民族音乐的精髓,民歌是其它音乐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同时培养同学热爱民族音乐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1、龙船调的历史发展。

《龙船调》原名《种瓜调》。

后经谭代伟、周立品、肖九畴等人重新谱曲填词,由王七斤装花旦,周立品饰小生,吴庆业扮丑角及瞿廷生、王竹清等伴唱才将这璀璨明珠呈送世人面前。

为柏杨花灯调的主旋律。

20世纪80年代《龙船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民歌40首大联唱》优秀民歌。

2、学唱及表演《龙船调》。

正月里是新年哪咿呦喂,妹娃我年哪呵喂,金哪银儿索银哪银儿,索那羊鹊叫啊捎着莺鸽啊捎着莺鸽。

白:妹娃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吗?答:我来推你吗?捎公你把舵搬哪,妹娃子我上了船,啊喂噎唑啊喂噎唑,将阿妹推过河呦呵喂。

三月里是春风哪咿呦喂,妹娃子去探亲哪呵喂,金哪银儿索银哪银儿索,那羊鹊叫啊捎着莺鸽啊捎着莺鸽。

白:妹娃要过河是那个来推我吗?答:还不是我来推你吗。

捎公你把舵搬哪,妹娃子我上了船,啊喂噎唑啊喂噎唑,将阿妹推过河呦呵喂3、分析《龙船调》的音乐特点和内容。

从歌词方面看,衬词中的“哪衣哟喂”。

2024年《龙船调》教案2(约1893字)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龙船调》、《十送红军》的内容及地方风格。

2、运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

教学内容:《龙船调》、《十送红军》教材简析:1、《十送红军》是红军长征之前,流传于江西革命根据地的众多革命民歌之一,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

歌曲的旋律中有一个主体(a)和两个变体(b和c),从而构成ababca的结构形态。

在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的形态出现,并且在短句的后面予以停顿。

《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学目标: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是在欣赏《龙船调》这首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学习传统的民歌,激发其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增强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②过程与方法:是将实际演唱与音频资料相结合,将视频资料与理论讲授相结合。

③知识与技能方面:不仅让学生能够的欣赏作品,还能更多的了解作品的背景、内涵和音乐特征。

教学重点:歌曲的音乐特征。

教学难点:谈音乐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

利用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四川民歌中杰出的代表,其故乡为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如今流行于四川重庆一带,形式简单,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情感。

我国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民情,因此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民歌、民舞。

在我国民歌宝库里还有一首世界优秀民歌,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音乐之都”维也纳金色音乐厅将这首歌展示给了全世界的人民,这首歌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

二、作品欣赏。

1、作品背景:歌中描绘到:正月时节,一个活泼俏皮的姑娘到河对面亲戚家拜年经过渡口,遇到热心推船摆渡的艄公。

他们以对唱、说唱、合唱的形式进行交流,例如:女:“妹娃子要过河了,哪个来推我嘛!”男:“我就来推你嘛”。

《龙船调》原本是群众逢年过节,划彩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所以,开始人们叫它灯调。

后来在历代土家人民的流唱中,出现了多种多样表现人们生活情感的歌词,2、作品的演唱形式:通过听赏歌曲和观看歌词,我们发现这首歌里面有一个特殊的音乐形式,就是运用了说唱。

3、作品语言:歌曲演唱时,大量的运用到地方语言,将翘舌音“正”“是”发成平舌音“曾”“似”等,还大量的运用到衬词“依、哟、喂、诺”等。

合理的使用衬词,有渲染歌曲气氛、活跃节奏、突出音色变化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这些衬词充分的体现了土家民歌鲜明的民族特色,可以说从“龙船调”的衬词中,能充分品味到土家族民歌衬词的独特魅力。

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案教学目标:1.喜欢我国江南地区(de)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de)音乐文化.2.感受龙船调(de)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de)形式来表现歌曲.3.了解山歌(de)特点.教学重点:体验龙船调(de)地方风格.教学难点:用哑剧(de)形式表现歌曲.教学过程:一、导入: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唱歌.你们喜欢唱什么样(de)歌呢你们喜欢民歌吗你知道(de)民歌有哪些(提问学生回答)流行歌曲固然好听,它时代性强,旋律朗朗上口,很适宜我们学唱,但是民歌也很好听,只是我们听(de)少罢了,阿宝唱(de)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声音高亢、嘹亮,就是一首具有陕北地方特色(de)民歌,宋祖英唱(de)茉莉花,曲调优美、委婉流畅,是一首具有江南风格特点(de)民歌.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民歌:龙船调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de)学习,一定会喜欢上民歌(de).二、下面请同学们欣赏民歌龙船调(多媒体课件)这么好听(de)民歌同学们知道它(de)故乡是哪儿吗(提问学生回答)它(de)故乡是湖北省利川市,湖北利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民歌甜美动听.三、再次欣赏龙船调,感受歌曲(de)风格特点.(多媒体课件)问题: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de)哪一种体裁(山歌、小调、劳动号子)复习民歌(de)定义、分类、特点.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de)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de)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民歌(de)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四、欣赏龙船调感受体验歌曲(de)山歌特点.(学生分析讨论)歌曲开头带有明显(de)远距离打招呼(de)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畅达,随后(de)短句既有划船时(de)节奏感,也有演唱时(de)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de)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de)生活情调,歌曲最好(de)一段音乐既有划船做劳动号子(de)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de)形象.总之,这首短短(de)民歌蕴含着丰富(de)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de)美感享受.五、欣赏龙船调回答以下问题(多媒体课件)1.找出歌曲中具有山歌特点(de)乐句.2.找出歌曲中印象最深刻(de)那几句.3.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六、学生学唱歌曲.七、观看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de)演出实况.看完这段录像同学们有什么感受(提问学生回答)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了中国民歌象茉莉花、龙船调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宋祖英把我国优秀(de)民族音乐文化推向了世界,让全世界都来了解中国民歌,演唱中国民歌,因为只有民族(de),才是世界(de).外国人说中国方言都说(de)那么好,你们能说吗你能模仿妹娃和艄公(de)样子吗你扮演(de)形象是什么样子(de)呢八、拓展:1.学生讨论、交流,尝试用表演(de)方式表演龙船调.2.表演结束,老师点评学生(de)表演.延伸:湖北人民非常喜欢龙船调,他们在龙船调(de)基础上又改编了一首新龙船调.听一听,它有什么特点聆听新龙船调(学生讨论).老师小结:既有流行音乐(de)元素,又不失去民歌(de)风味.课堂小结通过欣赏龙船调,我们了解了山歌(de)特点,也了解了湖北民歌,以后我们还要去了解全国各地(de)民歌.我希望你们将来也像宋祖英一样,把我国(de)民歌唱到国外去,让更多(de)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de)音乐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音乐欣赏《龙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感受湖北对白方言,了解山歌特点,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

3、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国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

3、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龙船调》很荣幸地入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列,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飞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

今天让我们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表演盛况。

二、欣赏歌曲《龙船调》
聆听宋祖英演唱《龙船调》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具有湖北地方风味)
三、歌曲简介: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
直畅。

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

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

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四、再次聆听:
思考:
1、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
2、你能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吗?
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
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五、学唱歌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

六、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通过《龙船调》歌曲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歌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产生了了解我国民歌的浓厚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