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旗下》、《我这一辈子》、《月牙儿》、《微神》故事梗概
老舍的代表作

老舍代表作
《老舍代表作(套装上下册)》共分《骆驼祥子》和《我这一辈子》两部。
《骆驼祥子》叙述了一名年轻好强、充满理想的人力车夫希望通过个人的奋斗改变自民政局卑微的地位,几经挫折,几番挣扎,终于沧为都市混混儿的故事。
《我这一辈子》讲述了北平城里一个旧警察的一生。
作品以清末至解放前近五十年的历史为线索,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旧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变迁,呈现了一幅幅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社会广阔度的、饱含世态炎凉的风情画。
《骆驼祥子》
老舍小传
长篇小说
二马
猫城记
骆驼祥子
《我这一辈子》
长篇小说
离婚
中篇小说
月牙儿
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
马裤先生
微神
有声电影
也是三角
柳屯的
上任
老字号
末一块钱
丁
断魂枪
散文
一些印象(节选)
抬头见喜
小麻雀
哭白涤洲
想北平
我的几个房东
南来以前
小型的复活(自传之一章)著者略历
一封信
生日
宗月大师
诗人
自述
敬悼许地山先生家书一封
文艺与木匠
我的母亲
双十
文牛
痴人
致王冶秋
老舍主要著作书目。
《浅析老舍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

论《老舍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内容摘要:在老舍先生的小说所构筑的艺术世界里,活跃着大量的女性形象,形成一个庞大的女性家族。
他笔下呈现出了几类不同的女性形象。
(一)人们心中理想的妻子、母亲的女性形象。
她们安分守己,恪守妇道,善良贤惠,有些软弱,有些愚昧,有些奴性。
(二)自我人格、尊严完全丧失的女性形象。
这是老舍用力较多,写得很有风采的一类形象,老舍并没有给这些人安排好的结局,都送她们走向了死亡。
(三)虚荣、追求浪漫和物质享受的女性形象。
这类女性具有现代意识和个性追求,不顺从命运摆布,不甘心生活现状,不愿过平庸生活,试图过带有浪漫色彩,带有刺激性的生活。
(四)被传统伦理意识扭曲的女性形象。
她们所表现出来的是泼辣放肆,刚强蛮横,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她们没有妻性,甚至没有母性和女性。
关键词:老舍形形色色女性形象目录一、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老舍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 (1)(一)受虐型——人们心中理想的妻子、母亲的女性形象 (1)1、《正红旗下》的大姐,温柔贤惠,勤劳善良,求得家庭安宁 (1)2、《离婚》中的张大嫂,操持家务,辛勤劳作,一心为家为子女 (2)(二)自虐型——自我人格、尊严完全丧失的女性形象 (2)《月牙儿》中的母女,为生活的重压而被迫走上卖淫不归路 (3)(三)虚荣、追求浪漫和物质享受的女性形象 (3)1、《老张的哲学》中的李静,有知识,明事理 (4)2、《文博士》中的杨家六姑娘,受过教育,虚荣心强 (4)(四)被传统伦理意识扭曲的女性形象 (5)1、《柳屯的》中夏廉的小老婆,泼辣、霸道,爱打扮 (5)2、《正红旗下》大姐婆婆爱挑剔,刁钻、蛮横、极其苛刻 (5)结束语 (6)注释 (7)参考文献 (8)在老舍先生笔下诞生了许多不朽的艺术形象。
在他的小说所构筑的艺术世界里,活跃着大量的女性形象。
2024年《月牙儿》读后感(2篇)

2024年《月牙儿》读后感《月牙儿》是由陈忠实创作的一部现代小说,于2024年出版。
本书以主人公月牙儿的成长故事为主线,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当代青少年面对困境与成长的心理变化。
整本小说以写实的手法讲述了月牙儿从小学到中学的成长过程。
月牙儿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的父亲是一个破产农民,母亲去世后,她成了家中的长女,负担了很多家务。
然而,月牙儿并没有因为家庭的困境而放弃追求梦想。
她热爱读书,每天都会利用零散的时间找出一本书阅读。
通过不断阅读,她拓宽了自己的眼界,激发了自己的求知欲。
小说以月牙儿在学校的成绩波动为切入点,揭示了现实教育对学生的束缚和压力。
月牙儿的班主任把她评为优秀生,对她寄予厚望,然而月牙儿并没有达到班主任的期望,她的成绩一直在中等水平徘徊。
这给了她很大的挫败感,她觉得自己的努力白费了。
作者通过描写月牙儿对成绩的焦虑和自我怀疑,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现代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月牙儿的成长并不只是在学习上,她还面临着家庭的经济困难和社会的偏见。
她的父亲需要借债才能支付她的学费,这使她倍感压力。
而在学校,她也遭受到了同学的嘲笑和排挤。
然而,月牙儿不因为困境而放弃,她坚持努力学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她在夜自习班上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讨论问题,互相鼓励。
他们共同的经历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通过月牙儿的成长历程,作者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勇敢面对,不放弃追求梦想的机会。
我们不能被外界的压力所束缚,而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小说的结尾,月牙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所名校。
这不仅是她的个人成就,也是对那些刻苦努力的人们的鼓励和赞扬。
通过月牙儿的故事,作者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只要我们坚持努力,不怕困难,就会取得成功。
阅读《月牙儿》让我对现实教育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现实教育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解读《月牙儿》命运轮回的生命隐痛

解读《月牙儿》命运轮回的生命隐痛作者:纪娜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12期内容摘要:千百年来,在以男权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中,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女性的命运尤为悲惨,社会丝毫不给她们自立的机会,而贫穷与困顿一步步扭曲了正常的人性,荡涤了廉耻之心,女性被作为商品出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是轮回的,在家族中一代代传递,任何个人的挣扎都是徒劳的。
老舍先生的名篇《月牙儿》向读者展示了母女两代人在生活重压下被迫沦为暗娼,走向人生毁灭的悲剧过程。
归根结底,是那个特殊的时代制造了悲剧的女性,女性的悲剧亦是时代的悲剧。
关键词:月牙儿悲剧女性一、命运的轮回,宿命的沉沦《月牙儿》是老舍先生于1935年由散失的长篇小说《大明湖》中的一段加工而成的。
先生家境贫寒,父亲早丧,历经磨难与漂泊,从小就明白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
先生的初恋温柔端庄却在家业骤散后沦为暗娼。
因此,先生作品中的年轻妓女,一般都读过书,从妓亦是被迫,《月牙儿》就是其中一部。
作品以悲哀凄惨的笔触讲述了母女两代人被迫沦为暗娼的命运轮回的人生惨剧。
小说中,“我”七岁丧父,家中一贫如洗。
“爸爸”去世以后,“妈妈”为了“我们”的生计不得已再婚。
谁知紧接而来的是“新爸”的抛弃,“妈妈”被迫沦为暗娼。
“我”为逃离“妈妈”的老路,保护自己的纯洁,毅然决然与“妈妈”分手,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却最终被骗失身。
原来“妈妈所走的路是唯一的”,“我”醒悟了,也堕落了,为了不饿死,走上了和“妈妈”一样的路。
“她养着我的时候,她得那样;现在轮到我养她了,我得那样。
女人的职业是世袭的,是专门的”。
先生笔下,母女两代人沦为暗娼是那般无奈却又那般必然。
“妈妈”曾像所有普通劳动妇女一样温柔善良、吃苦耐劳,既是贤惠的妻子又是慈爱的母亲,但是生活的重压却让她变得麻木、冷漠,不顾廉耻,靠暗娼为生。
先生笔下的“我”原本受过教育,有知识,有个性,有尊严,有追求。
然而,暗夜无边,偌大的世界却没有“我”的安身之处,无论“我”如何努力挣扎,终是无法逃脱宿命的沉沦。
老舍《月牙儿》

老舍《月牙儿》《月牙儿》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物的生活遭遇。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
《月牙儿》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叫月牙儿的艺妓展开,她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月牙儿从小就生活在贫苦的家庭中,为了生计不得不出卖自己,成为了青楼的艺妓。
在这个时代,女性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和社会的环境所决定的,月牙儿的命运也和她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在这个世界上,她所能够做的只是顺从命运的安排,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故事中的月牙儿勇敢,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向往的女性形象。
她对生活永远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即使生活对她多么残酷,她也会咬紧牙关,坚强地活下去。
她对爱情更是充满了美好的幻想,然而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使得她所坚守的幻想最终化为泡影。
月牙儿的人生历程充满了痛苦和悲剧,然而她的坚韧和对美好的向往也让人为之感到敬佩和心痛。
在《月牙儿》中,老舍通过塑造月牙儿这一形象向我们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中普通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活遭遇。
月牙儿虽然是一个艺妓,但却具有了更多的意义。
她不仅是一个艺妓,更是一个象征,一个代表。
她代表了当时社会下层女性的命运,并且她自身的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月牙儿是一个弱者,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人,她展现的不仅是自己的悲惨遭遇,更是整个社会下层人群的命运。
老舍通过月牙儿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社会,让我们对生存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老舍在《月牙儿》中还通过对其他角色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城乡差别、官民矛盾等问题。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异,以及官员和民众之间的矛盾。
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活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让人们对当时的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月牙儿》,我们可以看到老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观察。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老舍《月牙儿》

2、我(女儿)
《月牙儿》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老舍
以母亲的形象作为衬托,在相相互比较、互映衬 之下着意描绘了女儿的命运。她美丽、纯洁、自 尊、倔强。为了洁洁净净的做人,他离开母亲, 希望靠自己双手养活自己,尽管做了种种的努力 和挣扎,但还是被旧社会吞噬。作品还展示了女 儿鲜明的反抗。“我”并不是简单地重复母亲昨 天的故事,我的遭遇更能引起读者的同情和对旧 社会的痛恨。
五、月牙儿在〈月牙儿〉中的作用
(1)线索作用。 (2)象征作用。 (3)衬托作用。 (4)增强了抒情效果。 (5)增强了作品的美学意蕴。
六、艺术特点
1.浓郁的抒情性 2、严格的现实主义 3、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 4、诗体的语言
二、妓女题材
古代:《桃花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外国:《茶花女》《羊脂球》
现代:《湖畔儿语》《寒宵》《街灯》 《我在霞村的时候》《微神》《骆驼祥子》
三、背景和主题
《月牙儿》是老舍1935年写了一个短篇幅 小说。据作者后来回忆说《月牙儿》本来是他于 “五卅”惨案后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大明湖》 中的一个片断。《大明湖》在“一二八”战火中 被焚。“其他情节都毫不可惜的忘弃,可是忘不 了这一段。……由现在看来,我楞愿要《月牙儿》 而不要《大(1899—1966),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从小就熟悉城市贫民的 生活。自己的切身经历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 见的各种不合理现象,激起他对于社会恶势力的愤 懑和对于生活在底层者的同情。这些给他创作的选 材和命意以深刻的影响。1926年写成长篇小说《老 张的哲学》(注:《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 接着又写了《赵子曰》和《二马》。30年代中期, 其创造进入鼎盛时期。有长篇巨著《骆驼祥子》、 《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中篇《月牙 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断魂枪》等。 40年代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五六十年代有 话剧《茶馆》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
解读《月牙儿》命运轮回的生命隐痛

养 她 了 ,我 得 那样 。女人 的职 业是 世 袭 的,是专 门的” 。
品 以悲哀 凄 惨 的笔 触 讲述 了母 女两 代人 被 迫沦 为 暗娼 的命 运 轮 回的人
生惨剧 。 小说 中 , “ 我 ”七 岁 丧 父 ,家 中 一 贫 如洗 。 “ 爸 爸 ”去 世 以后 , “ 妈妈 ”为 了 “ 我们 ” 的生计 不得 已 再 婚 。 谁 知 紧接 而来 的是 “ 新 爸” 的抛弃 , “ 妈 妈 ”被 迫沦 为 暗娼 。
一
、
命 运 的轮 回 , 宿 命 的 沉
柔 善 良、吃苦 耐 劳 ,既是 贤 惠 的妻 子 又 是慈 爱 的母 亲 ,但 是 生 活 的重 压 却 让她 变 得麻 木 、冷漠 ,不顾 廉 耻 ,靠 暗娼为生 。先生 笔下 的 “ 我” 原 本 受 过 教 育 ,有 知 识 ,有 个 性 , 有 尊严 ,有追求 。然 而 ,暗夜无 边 ,
我 的时候 ,她得 那 样 ;现 在 轮 到我
不再度委身于一个卖馒头的老头 , 却 依然 逃 不开 被 抛弃 的命运 ,无 奈 中只能 依靠业 已作了暗娼 的女儿 。 “ 我 ” 也 经历 了几乎 与 母 亲 一 样 的遭遇 和痛苦 。 “ 我 ”原本 美丽 、 聪 慧 、善解 人 意 又 洁身 自好 ,是 一 个 那般 美好 的女 子 。 “ 我 ” 曾憎恨
“ 我 ”为逃离 “ 妈妈 ” 的老路 ,保 护 自 己的 纯 洁 ,毅 然 决 然 与 “ 妈 妈” 分 手 ,本想 通 过 自己的 劳 动养 活 自 己 ,却最 终 被 骗失 身 。原 来 “ 妈妈 所 走 的路 是 唯一 的 ” , “ 我 ”醒 悟 了 ,也 堕落 了 ,为 了不饿 死 ,走上 了和 “ 妈 妈 ” 一样 的路 。 “ 她 养着
月芽儿梗概400字六年级

月芽儿梗概400字六年级
《月牙儿》描写的是民国初年,女主月牙儿从小丧父。
随着母亲的再婚,她过着起起落落的生活。
新月的第二个父亲也死于一场意外。
为了生计,她的母亲不得不努力从男人那里赚钱,然后再婚。
从学校毕业后,月牙儿没有找到工作。
她被小说中的高先生骗了,答应了自己,于是月牙儿进了春园楼当服务员月牙儿渐渐接受了现实,开始走上和妈妈一样的路,靠男人挣钱养活自己和妈妈,很快就病倒了,被关进了感化院。
小说通过女主月牙儿的一生,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和底层人民的艰辛。
作家老舍打破了传统格局,以新颖手法开掘深远的主题,发挥并创造了新的艺术旋律,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乐章。
小说感人心魄的特有的意蕴美表现在悲凉哀婉的意绪,隽永、深邃的意境和“因宜适变”的散文化语言等三个方面。
老舍的《月牙儿》的主题指向还是文本中明显流露出的作者有意而为之的情节安排,都体现了作家复初恋情结对文本创作的影响,同时也是作家一贯坚持的关注底层市民生活的创作原则的体现,作家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构成了这篇小说的创作内因。
刘小姐走的路是社会的黑暗逼迫所致而绝非是她自制己的选择。
《月牙儿》是老舍比较有特色的一篇小说,作品用线型的结构和抒情性的话语营造出凄美的意境;而其以女性第一人称的独特视角所体现出来的妇女的生存困境以及人生的冷漠态与人性的残忍,更令人产生强烈的心理震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红旗下》
《正红旗下》全书写完的部分共十一章:
第一章写“我”出生的事儿(其间重点介绍了几个人物:大姐婆婆、大姐公公、大姐夫和“我”的姑母——文字主教材所选的片断之一就节选自这一章);
第二章介绍“我”的家庭情况、出身及清末皇城的一些民俗(妈妈、爸爸、大姐、二姐、姑妈,并且介绍了清末的皇城的民俗——妈妈为老儿子的出生“贺喜”而发愁);
第三章写大舅家二哥福海与大舅妈前来贺喜,福海精明地为“我”的“洗三”之礼进行筹划,解去“我”妈的一块心病(福海、大舅妈、大舅等人物出场——文字主教材所选片断之二的出处);
第四章写清末皇城民俗——“我”的“洗三”典礼在福海二哥的张罗下圆满成功、经济“合规”(引得“小六儿”白姥姥、尤其是老王掌柜地出场);
第五章写“我”们一家如何过了年;
第六章写“我”满月的喜气:意外得到了定禄定大爷的贺喜与贺礼;还有少数民族朋友的庆贺(很有人气与福气;也介绍了王掌柜和定大爷的交情,为后文定大爷出面摆平洋鬼子作铺垫);
第七章写王掌柜的儿子十成在山东打洋鬼子造反来京逃难,得到福海的暗地支持(引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清王朝的懦弱无能);
第八章写王掌柜与多老二交好却受崇洋媚外的多老大的欺负,引出洋鬼子牛牧师;
第九章写王掌柜求救于二哥福海来解决多老大的欺凌与讹诈,二哥又求助于有官职身份地位的旗人——自己的父亲和“我”大姐的公公,他们确是摆设无能无力也无意参与解决;
第十章写福海二哥找定大爷出面摆平洋鬼子牛牧师,并与其商议对策;
第十一章写牛牧师应定大爷之邀前来赴宴,宴前却遭遇狼狈而有气无言。
据老舍妻子言称:《正红旗下》未完成的下几章很可能将结合老舍的悲惨家史(自己两岁那年,父亲被八国联军的烧夷弹打燃身上火药而烧死,墓冢中没有遗骨、只有父亲的一双布袜子)和其要写有关义和团内容的小说的心。
《我这一辈子》
《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先生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是老舍第一个创作黄金时期的压轴作品,格外具有挺拔于时代的进步气息。
《我这一辈子》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他很普通也很要强,可生活却和他不断开玩笑:心爱的妻子,被最知心的朋友拐走;学了裱纸手艺,可时代变迁,却没了用武之地;无奈之下做了巡警,可是困苦的生活还在继续。
以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反映了一部时代的大悲剧。
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我这一辈子》的创作,正值老舍文学道路上“第一高峰”,他的艺术风格也就显得十分突出。
他特别善于用平凡场景中的小镜头来反映社会生活里的大冲撞,他的笔触不是直接介入而是自然延伸到民族的命运中,让读者从他诙谐与幽默的文笔中品味生活的沉重。
《月牙儿》
民国初年,感化院女工宿舍的地铺上,孤零零坐着暗娼韩月容,望着窗外的月牙儿,她思绪万千。
小时候,去世的父亲被人放在一口破棺材里抬走了。
送葬时母亲那一声声惨绝的哭喊,她至今记忆犹新。
以后,母亲给人洗衣服,一闲下来就坐在院子里发呆。
八岁的月容懂事了,母亲当掉家中所有的东西来维持生计。
有一天,一顶大红轿子来接母亲,此后的那段好日子使她终生难忘。
新爸爸供月容母女衣食,还送她去小学校读书,可是,好景不长,新爸爸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了,母女俩一下又陷入衣食无着落的困境。
母亲找不到工作,唐婶来找母亲说事。
一天放学回家,她看见从母亲屋里走出一个猥琐的男人,那狗男人还上前调戏她,月容一气之下搬到学校去住。
过了几个月,母亲来学校找月容,含泪告诉她自己又要嫁人了,月容没有原谅母亲。
月容小学毕业了,当她在社会上经历了一次次的磨难后,才慢慢理解了母亲。
月容没有找到工作,一个叫高俊生的男人主动为她安排住处,陪她散步,还答应一定帮她找个好工作,月容以身相许。
当她发现高俊生是骗子时,只能忍气吞声一走了之。
月容来到春园楼当女招待,一个叫康先生的人用花言巧语想占有她,月容反抗挣脱,但为此而丢掉饭碗。
月容遇到高俊生的妻子,从高妻的话中她悟出了一个道理:体面和道德是有钱人说给别人听的,对穷人,填饱肚子才是最大的真理。
月容终于走上了与母亲相同的道路,她从各种各样的男人身上拼命地挣钱,然后悄悄地给已经沦为乞丐的母亲送去,后来月容染上花柳病,凄凉地躺在床上等死,母亲闻讯来到她的床前,母女俩抱头痛哭。
新区长上任,要扫清暗门子,然而新区长不是别人,正是调戏过她的康先生。
月容被巡警抓进感化院,她宁愿在阴暗的牢房里永远住下去,因为外面并不比这里好多少。
《微神》
1933年,老舍发表短篇小说《微神》,写的是主人公“我”和“她”的初恋,一段让人落泪的初恋。
俩人家住不远,一并成长,相互爱慕却未表达。
之后,她家中落,我下南洋,虽是内心牵挂,终将姻缘错过。
待我回国,已是物非人非,她迫于生计,先是嫁人后沦为暗娼。
我平添悔恨,又忘却不下,愿意和她将爱重新拾起。
而此时的她,虽珍重心底爱恋,却知无法找回自己,病中无奈选择自杀,将最美的青春留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