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机械通气指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机械通气指南
问题10:体外CO2清除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ARDS患者?·问题背景:虽然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临床转归,但有研究显示33%重症ARDS患者在小潮气量通气时肺组织亦会出现过度充气和肺部炎性反应水平显著增高的现象。
·为减少此类患者VALI的发生,有必要采用“超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联用体外CO2清除技术(ECCO2R)应对严重的CO2潴留。
·ECCO2R通过体外循环方式清除体内CO2,降低呼吸机支持水平,降低VALI的发生,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它主要包括无泵的动静脉ECLA系统(pECLA)和有泵的静脉-静脉方式二氧化碳清除技术(VV-ECCO2R)。
·早期临床研究未能证实ECCO2R的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相关ECLA设备和技术的发展,该技术逐渐被尝试应用于临床,在部分中重度ARDS患者中已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临床实施:由上述研究可知,目前证据暂不能支持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常规应用。
对于中重度ARDS患者,体外CO2清除技术可能会增加28 d/60 d内的无通气辅助时间,但仍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治指南

– 消化道大出血、血流动力 学难以维持
推荐意见
• 推荐意见3
估计病情能够短期缓 解旳早期ALI/ARDS 患者可考虑应用无创 机械通气。
推荐级别:C级)
• 推荐意见4
合并免疫功能低下旳 ALI/ARDS患者早期 可首先试用无创机械 通气。
推荐级别:C级)
中华医学会.AIL/ARDS诊疗和治疗指南(2023)
AECC诊疗原则旳局限•AECຫໍສະໝຸດ 原则 •病程急性起病
•
AECC不足 无详细时间
ALI 氧合指数
PaO2/FiO2≤300mmHg
误解201-300 mmHg为ALI
• 不同旳PEEP及
PaO2/FiO2≤200 mmHg,未考虑 PEEP水平
FiO2,
• PaO2/FiO2也不同
胸片
双肺弥漫性浸润
解读
• 全身性感染、创伤、休克、烧伤、急性重症胰腺炎等是 造成ALI/ARDS旳常见病因。
• 严重感染患者有25%-50%发ALI/ARDS。 • 感染、创伤等造成旳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中,肺
往往也是最早发生衰竭旳器官。 • 感染、创伤后旳全身炎症反应是造成ARDS旳根本病因
。 控制原发病,遏制其诱导旳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是预防
低潮气量通气
损伤程度逐渐增长
轻度 ARDS
中度 ARDS
重度 ARDS
300
250
200
150
100
50
PaO2/FiO2 氧合指数
2023年 中华医学会推荐意见
指南旳解读
1条推荐意见
14条推荐意见
5条推荐意见
36
原发病治疗
2016 机械通气撤机指南

标准氧疗组与无创通气组 间7天内患者死亡率无显著 差异。
与标准氧疗相比,无创 通气组开始治疗1h后呼 吸困难、心率、代谢性 酸中毒、高碳酸血症可 得到有效改善。
结论: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无创通气可有效迅速改善呼吸困难及代谢紊乱,但对短期死亡率 无明显影响。
➢ 专家委员会建议的短时间应用药物可以提高拔管成功率,且不会导致不 良事件发生。
2016 机械通气撤机指南
美国ATS/ACCP机械通气撤机临床实践指 南
英国BTS/ICS成人急性呼吸衰竭的通气管 理指南
无创通气研究(2)
共纳入8个国家37个中心存在拔管高危因素的221名患者;随机分配至无创通气组 (114名)和标准治疗组(107名)
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并不能改善非选择性拔管后呼吸衰竭患者再插管率及死亡率。
无创通气研究(3)
选取12篇研究共纳入530名患者(大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比有创通气后 撤机与无创通气后撤机对患者死亡率、通气相关性肺炎、ICU住院时长、总通气 时间、有创通气时长的影响
201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械通气撤机指南
2016 机械通气撤机指南
2016 机械通气撤机指南
对机械通气超过24小时的急性住院患者建议 初始SBT 增加吸气压(5-8 cm H2O) ,而不 是应用T管或CPAP。
(Conditional recommendation, Moderate quality evidence)
2016 机械通气撤机指南
1.ATS和ACCP各选定3位领导人担任联合主 席,共确定6个相关议题
2.每条推荐意见必须得到专家组至少80%成 员赞成
2016欧洲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指南介绍

㊀㊀二、 产前管理 1 妊娠不足 2 8 3 0周有早产风险的孕妇应转运到有 处理 R D S 经验的围产中心( C 1 ) 。 2 妊娠 3 4周前有早产风险的孕妇, 产前应给予一个疗 程的类固醇激素治疗( A 1 ) 。 3 如果第 1个疗程的类固醇激素已使用超过 1 2周, 且妊娠 < 3 2 3 4周的孕妇又出现新的产科指征, 产前需要 再给一个疗程的类固醇激素( A 2 ) 。 4 产前类固醇激素也可用于妊娠不足 3 9周且未发动 宫缩的足月早期剖宫产孕妇( B 2 ) 。除非有严格的医学指 征, 否则对妊娠不 足 3 9周 的 足 月 早 期 孕 妇 不 应 选 择 性 剖
·7 6 ·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 0 1 7年 1月第 3 2卷第 1期㊀C h i nJ N e o n a t o l ,J a n u a r y 2 0 1 7 ,V o l 3 2 ,N o 1
· 学术动态 ·
2 0 1 6欧毅
㊀㊀一、 简介 虽然早产儿的管理水平近年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r e s p i r a t o r yd i s t r e s ss y n d r o m e , R D S ) 仍然是 早产儿重要的呼吸系统问题。随着小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 B P D ) 的发生率也在增加, 其部分原因与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出生后类固醇激素使用减少有关。自 2 0 0 7年欧洲 R D S 管理指南首次制定发表以来, 经2 0 1 0年和 2 0 1 3年两度 更新, 本指南得到欧洲围产协会的认可, 并已被翻译为包括 中文在内的多种文字。 R D S 管理的目标是使新生儿生存率提高的同时将并发 症降低到最小, 包括 B P D的风险。2 0 1 6年欧洲的新生儿和 产科专家团队在对截止到 2 0 1 6年初的有关文献和证据进行 严格审查的基础上, 对原有 R D S 管理指南进行了更新, 提出 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建议。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见 表1 。 表1 ㊀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要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要点一、前言和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急性、弥漫性的炎症性肺损伤,为常见的危及人类健康的呼吸危重症之一,重症ARDS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在40%~50%。
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医疗措施,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反之则会进一步加剧病情的恶化。
近年来,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认识的加深和临床呼吸支持技术的不断发展,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学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问题1: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与压力控制通气(PCV)模式如何选择?推荐意见:临床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个人经验选择PCV或VCV模式(UG,中级证据质量)。
证据概要:临床实施:问题2:肌松药是否可以常规应用于机械通气的成人ARDS患者?推荐意见:我们建议对早期中重度ARDS患者(PaO2/FiO2<150mmHg)进行机械通气时刻短时间使用肌松药(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证据概要:临床实施:问题3:成人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是否应该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限制潮气量和平台压)?推荐意见:我们推荐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限制目标潮气量(VT)≦7ml/kg和平台压≦30cmH2O)(强推荐,中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证据概要:临床实施:问题4:高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和低水平PEEP如何选择?推荐意见:我们建议对于中重度ARDS患者早期可采用较高PEEP (>12cmH2O)治疗(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证据概要:临床实施:问题5:吸氧浓度(FiO2)如何设置?推荐意见:调节FiO2水平维持ARDS患者SpO288%~95%和动脉氧分压(PaO2)55~80mmHg(UG,极低级证据质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机械通气策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策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急性、弥漫性的炎症性肺损伤。
ARDS柏林定义:时间:有明确诱因,新发或原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后1周内发病胸部影像学改变:X线或CT显示双肺浸润影,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肺叶/全肺不张和结节影解释肺水肿原因:无法用心力衰竭或液体超负荷完全解释的呼吸衰竭。
如果不存在危险因素,则需要进行客观检查(例如超声心动图)以排除静水压增高型肺水肿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确立ARDS诊断、并将其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种:轻度:200 mmHg<PaO2/FiO2<300 mmHg中度:100 mmHg<PaO2/FiO2≤200 mmHg重度:PaO2/FiO2≤100 mmHgARDS病理改变ARDS胸片早期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正常生理状态时的潮气量为6.3ml/Kg 体重。
因此对于ARDS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建议初始潮气量设置为6.0ml/Kg理想体重,理想体重可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男性理想体重(kg)=50+0.91×[身高(cm)-152.4],女性理想体重(kg)=45.5+0.91×[身高(cm)-152.4]。
潮气量设定后,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时需监测压力指标,将吸气平台压控制在30cmH2O。
(1cmH2O=0.098kPa)以下,若吸气平台压超过30cmH2O,则需进一步按照1.0ml/Kg体重速率逐步降低潮气量,直至吸气平台压小于30cmH2O或潮气量降低至4.0ml/Kg体重。
为保证患者安全,建议初始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O2,FiO2)设置为100%,待患者呼吸衰竭严重程度明确后,可根据其氧合状态进行调整FiO2,最简便、实用的调整方法为根据ARDSNetwork推荐使用的FiO2与PEEP关系,选择合适的FiO2及PEEP,使血氧饱和度维持为88%~95%。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紧急处理与机械通气

呼吸肌无力
呼吸肌无力,导致肺部通气不 足。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会抑制呼吸中枢,导 致呼吸频率和深度降低。
应对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
呼吸性酸中毒通常是由肺部通气不足导致的,例如肺部疾病、呼 吸肌无力或气道阻塞等。
呼吸性酸中毒的潜在后果
呼吸性酸中毒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心血 管功能障碍和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面罩通气
面罩通气通过面罩提供持续气道正压,适用于鼻罩CPAP不能满足 需求的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呼吸支持。
使用呼吸机的指征
呼吸衰竭
1
无法维持足够氧气供应,血氧饱和度下降。
呼吸肌疲劳 2
过度用力呼吸导致呼吸肌无力。
气道阻塞 3
气道梗阻导致呼吸困难。
通气不足 4
肺部气体交换效率低下。
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
呼吸道阻塞
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阻塞会阻碍气 体进入肺部,导致低氧血症。
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不足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导致氧气携带 能力下降,造成低氧血症。
高海拔
海拔较高的地方空气稀薄,导致氧气浓度降低,容易引起低 氧血症。
应对高碳酸血症
肺部通气不足
肺部气体交换功能障碍,导致 二氧化碳排放减少。
呼吸道阻塞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因
肺部感染
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导致肺部 炎症,进而影响气体交换。
吸入性损伤
吸入有害气体、烟雾或液体,造 成肺部损伤,影响氧气吸收。
创伤
胸部外伤导致肺部挫伤,或者肺 脏撕裂。
循环系统问题
心力衰竭导致肺部积液,影响气 体交换。
识别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
成人急性呼吸衰竭通气管理指南2016

成人急性呼吸衰竭通气管理指南20162016年3月,英国胸科协会(BTS)和英国重症监护协会(ICS)联合发布了成人急性呼吸衰竭的通气管理指南,指南针对机械通气原则,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的管理,有创机械通气的撤机等内容共提出了82条推荐意见:机械通气的原则机械通气的模式1、急诊无创通气应选择定压型呼吸机(B级)。
无创通气的接口选择2、全面罩通常作为无创通气首选接头(D级)。
急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使用无创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当某些危险因素存在时,会增加无创通气失败的风险,此时应考虑住入HDU或ICU(C 级)。
无创通气的监测4、所有类型的急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接受无创通气治疗时,氧浓度应调节到使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2%(A级)。
5、氧源到面罩的距离应尽可能的短(C级)。
无创通气的湿化6、无创通气时,并非常规要求湿化(D级)。
无创通气的镇静7、无创通气时,镇静药只能在密切监护下使用(D级)。
8、无创通气时,静脉输注的镇静或抗焦虑药物只能在HDU或ICU中应用(D级)。
9、对于疼痛或者躁动的病人,若不打算插管,但无创通气又难以实施,可使用镇静/抗焦虑药物控制症状(D级)。
痰液潴留10、对于无法咳嗽导致痰液潴留的神经肌肉疾病的病人,除了标准的物理治疗外,还须机械辅助咳嗽(B级)。
11、对于咳痰困难(神经肌肉疾病、胸廓疾病)或痰液大量分泌(COPD、囊性肺纤维化)病人,气管切开可能有助于痰液清除(D级)。
有创机械通气的模式12、对于所有类型的急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病人,都应尽快使病人建立自主呼吸(C级)。
13、对于一些严重气道梗阻病人,由于肌力弱导致无法触发,慢性高碳酸血症难以纠正,此时有创控制通气仍须继续进行(C级)。
有创通气策略14、控制通气时为了防止动态性肺过度通气,可通过延长呼气时间(吸呼比 1:3或更高)并设置较低通气频率(10-15次/分)(C级)。
15、当气道阻塞严重时,为避免较高气道压力,可能须要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目标PH 7.2-7.25)通气策略(C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更新国内临床医务人员对 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认识并规范其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 症医学学组依据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归纳和构建了12个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重 要问题,并采用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循证医学方法——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即推荐分级的评估、制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
临床实施:
由上述数据可知,对于中重度ARDS患者(PaO2/FiO2<150 mmHg),早期短时(48 h)应用肌 松药可以改善患者的生理学指标和病死率,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需注意的是,该结论主 要来自同一研究团队,仅对阿曲库铵药物进行了研究,不能充分说明其他肌松药亦有相似效 果;此外,临床中不适当地应用肌松药还会导致痰液引流障碍、肺不张、通气血流比失衡、
问题背景:
通气模式的选择是机械通气实践时首先考虑的问题。VCV和PCV是临床中最 常用的两类通气模式,何种类型的通气模式更适合ARDS患者仍不清楚。
证据概要:
目前有3项RCT研究比较了VCV和PCV对ARDS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24 25 26 ,共1089例患者。 整合该3项RCT研究结果显示,与VCV相比,PCV患者住院病死率、住ICU病死率和气压伤 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0.83[95%CI(0.67~1.02)]、0.84[95%CI(0.71~0.99)]和 1.24[95%CI(0.87~1.77)]。整体证据质量评为中级。
[ ]
无统计学意义 32 33 34 。因此,ARDS机械通气时,没有哪种通气模式明显优于其他模式,临床医
[ , , ]
务人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 VCV或PCV,但更为重要的是应仔细地评估患者病情并进行个
体化的参数设置,如VT、PEEP、平台压、吸气流量、吸气时间和FiO2等参数。
定和评价)方法 5 制定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
[ ]
病因和临床表现
病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包括肺内原因和肺外原因两大类。肺内原因包括:肺炎、误吸 、肺挫伤、淹溺和有毒物质吸入;肺外因素包括:全身严重感染、严重多发伤(多发骨折 、连枷胸、严重脑外伤和烧伤)、休克、高危手术(心脏手术、大动脉手术等)、大量输 血、药物中毒、胰腺炎和心肺转流术后等。此外,按照致病原不同,ARDS的病因也可以 分为生物致病原和非生物致病原两大类:生物致病原主要包括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真菌、非典型病原体和部分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恶性肿瘤等;非生物致病 原主要包括酸性物质、药物、有毒气体吸入、机械通气相关损伤等。 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起病较急,可为24~48小时发病,也可长至5~7天。主要临床表现 包括:呼吸急促、口唇及指(趾)端发绀、以及不能用常规氧疗方式缓解的呼吸窘迫(极 度缺氧的表现),可伴有胸闷、咳嗽、血痰等症状。病情危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死 亡等。体格检查: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听诊双肺早期可无啰音,偶闻及哮鸣音 ,后期可闻及细湿啰音,卧位时背部明显。叩诊可及浊音;合并肺不张叩诊可及实音,合 并气胸则出现皮下气肿、叩诊鼓音等。
[ , ] [ ] [ ] [ , , ]
证据概要:
目前关于此方面的证据主要来自法国同1个研究团队发表的3项RCT研究。整合3项研究数据后发 现,与安慰剂组相比,早期短时(48 h)应用肌松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RR=0.73, 95%CI:0.58~0.92,P=0.007)、ICU病死率(RR=0.71,95%CI:0.55~0.90,P=0.005)和28 d病 死率(RR=0.66,95%CI:0.50~0.87,P=0.004),气压伤发生的风险(RR=0.43,95%CI:0.20~ 0.90,P=0.02)亦明显降低,且不会增加ICU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风险(RR=1.08,95%CI:0.83 ~1.41,P=0.57)。证据质量级别为中级。
ARDS诊断
1.起病时间
已知临床病因后1周之内或新发/原有呼吸症状加重;
2.胸部影像 即胸片或CT扫描,可见双侧阴影且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解释、肺叶/肺萎陷、结节; 3.肺水肿 其原因不能通过心衰或水负荷增多来解释的呼吸衰竭,如果没有危险因素,就需要客观评 估排除静水压水肿; 4.缺氧程度 ①轻度:200mmHg<PaO2/FiO2≤300mmHg,PEEP或CPAP≥5cmH2O,轻度ARDS组中 可能采用无创通气;②中度:100mmHg<PaO2/FiO2≤200mmHg,PEEP≥5cmH2O;③重 度:PaO2/FiO2≤100mmHg,PEEP≥5cmH2O,说明:如果所在地区纬度高于1000米,应 引入校正因子计算:[PaO2/FiO2(气压/760)]。
注:FiO2:吸入氧浓度;PaO2:动脉氧分压;PEEP:呼吸末正压;CPAP:持续气道正压。
ARDS患者机械通气指南(2016)
1 2 3
前言和背景
指南制定的方法学 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
4
未来的研究方向
Company Logo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学
临床问题的构建:“PICO”方法,人群(Patient)、干预措施(Intervention)、对 照措施(Comparison)和临床结局(Outcome)。对所有临床结局指标进行打分 (1~9分),7~9分表示该指标为关键指标(Critical),对临床决策起至关重 要的作用,4~6分表示该指标为重要指标(Important),1~3分表示该指标 为不重要指标(Not important)。 GRADE方法:GRADE方法将证据质量分级为“高” 、 “中” 、 “低”和“极低 ” 4个级别。GRADE方法将推荐强度分为两类,即"强推荐"和"弱推荐" 。 推荐强度不仅取决于证据质量,其影响因素还包括利弊间权衡、患者的价 值观和意愿以及资源成本。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指南(试行)
201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医学学组
ARDS患者机械通气指南(2016)
1 2 3
前言和背景
指南制定的方法学 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
4
未来的研究方向
Company Logo
一、前言和背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急性、弥漫性
[ ] [ , ]
下几点原因:PCV能持续限制肺泡压低于设置的气道压力水平,降低VALI的发生风险;PCV 时吸气流量是可变的,随自主呼吸用力程度的改变而变化,因而能改善人机协调性,降低呼 吸功 31 ;PCV流量波形为递减波,能延长吸气时间,增加平均气道压和促进气体分布;当肺部
[ ]
损伤加重(或顺应性降低)时,VT会随之下降,避免了此时肺组织应变 (VT/功能残气量)增加的 风险 28 。最近3个比较VCV和PCV的系统综述均发现两者在生理学指标和临床转归方面差异均
三、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管理
问题2:肌松药是否可以常规应用于机械通气的成人ARDS患者? 推荐意见:
我们建议对早期中重度ARDS患者(PaO2/FiO2< 150 mmHg)进行机械通气时可短时间使用肌松 药(弱推荐,中级证据质量)。
问题背景:
肌松药是否能改善机械通气 ARDS患者的临床转归仍不确切,亦是目前临床中争论的焦点问 题 35 36 。恰当的肌松药应用能增加胸壁顺应性,促进人机同步,减少机体氧耗和呼吸功 37 ,甚至 可能会降低VALI的发生 38 ;但肌松药的不合理应用亦会导致痰液引流障碍、肺不张、通气血流 比失衡、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不全(VIDD)和ICU获得性衰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9 40 41 。
VIDD和ICU获得性衰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9,40,41],因此,目前仍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
临床问题的构建
构建的临床问题
人群
干预措施
PICO 方法 对照措施
临床结局
9. 体外膜氧合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 ARDS 患者? 10. 体外 CO2 清除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 ARDS 患者? 11. 高频振荡通气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 ARDS 患者? 12. 吸入 NO 治疗是否可以应用于重症成人 ARDS 患者?
的炎症性肺损伤,为常见的危及人类健康的呼吸危重症之一,重症ARDS患者的重 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在40%~50% 1 2 3 。机械通气是救治ARDS患者的关键医疗措
[ , , ]
施,合理的机械通气治疗策略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反之则会进一步加剧病情的恶 化 4 。近年来,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学认识的加深和临床呼吸支持技术的不断发
临床问题的构建
构建的临床问题 1. 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与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如何选 择? 2. 肌松药是否可以常规应用于机械通气的成人 ARDS 患者? 3. 成人 ARDS 患者机械通气时是否应该实施肺保护 性通气策略(限制潮气量和平台压)? 机械通气成人 4. 高水平 PEEP 和低水平 PEEP 如何选择? 5. 吸氧浓度如何设置? 6. 成人 ARDS 患者机械通气时是否应该常规实施肺 复张手法? 7. 与仰卧位通气相比,俯卧位通气是否可以常规应 用于重症成人 ARDS 患者? 8. 与传统氧疗方式相比,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成人 无创正压通气 常规氧疗 俯卧位通气 仰卧位通气 ARDS 患者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潮气量≤7 ml/kg •平台压≤30 cmH2O 高 PEEP:>12 cmH2O 高吸氧浓度 肺复张手法 传统通气策略: •潮气量 10~12 ml/kg •平台压>30 cmH2O 低 PEEP:≤ 12 cmH2O 低吸氧浓度 不使用肺复张手法 •病死率 21~28 d 60~ 180 d 住 ICU 住院 •住 ICU/住院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 •无通气辅助时间 •气压伤发生率 •补救措施的应用等 PICO 方法 人群 干预措施 压力控制通气模式(或容量 控制通气模式) 早期应用肌松药 对照措施 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或压力 控制通气模式) 安慰剂 临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