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完整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含教学进
度表)
教学目标
1. 了解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建立学生对自然界规律的初步认识,培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 单元一:观察世界
- 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和基本观察方法。
- 认识不同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 研究如何使用科学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
2. 单元二:天地万物
- 探索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规律。
-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地球的运动。
- 研究不同天气现象,并了解其产生原因。
3. 单元三:动植物世界
- 研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 探究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式。
- 了解动物的生活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4. 单元四:人的健康
- 了解身体的结构和器官功能。
- 研究生活中的健康惯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 探究疾病的成因和预防方法。
教学进度表
注意:教学进度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8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8篇)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8篇)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以下是“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篇1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
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
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
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
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
《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
《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
《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8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8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全册教学内容:科学五年级上册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二、全册教学目标及教材简析:1、学生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2、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3、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4、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能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5、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内容;能用地球仪、手电筒模拟昼夜的形成;6、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通用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7、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认识各种各样的光源;让学生联系各种光现象认识光是直线传播的。
并且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8、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知道有凸透镜放大物体、会聚光线和使物体成像的作用,了解凸透镜的多种用途。
作为拓展部分,可以让学生知道还有一种中间薄、四周厚的,知道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及作用;能够连接基本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9、运用“解暗箱”的方法,研究盒子里安装了什么样的电路。
利用一个检测工具检测盒盖上的触点,根据外面的小灯泡亮、灭来判断盒子里电路是怎样连接的。
这里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很多科学之谜就是“打不开的黑盒子”。
10、知道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会正确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次数。
1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释。
1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1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
14、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1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建立模型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现的方法。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5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5篇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5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情况分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七个单元组成。
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主要目标《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能力训练的准备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模型与解释”的意义、基本方法和过程,体验用不同方法建立模型、做出解释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地球在“变脸”》、《开心游乐场》等“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是本册的主体,通过多个完整的“做中学”活动,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尽可能地提供机会,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科学探究。
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研究身边的、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来学习科学。
如:《时间的脚步》、《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等课题,均取材于儿童的生活和社会的热点问题。
综合活动单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的主体部分,通过一系列学生爱参与、能参与的“做中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些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探究课题,独立设计验证并得出结论,亲历探究的过程,学习总结经验,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开心游乐场》中,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力,了解各种各样力的存在后,揭示出力的简单特征,并能将力的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024学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24学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学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 掌握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基本知识点和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学科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科学单元一:植物的生活和繁殖单元二:动物的生命和环境单元三:人体的结构和功能2. 物质科学单元一:物质的存在和变化单元二:物质的分离和纯净3. 地球科学单元一:地球的变化和环境单元二:水的重要性和使用4. 技术科学单元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单元二:电和电路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情境化教学法: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和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四、教学组织:1. 教学时段: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安排适当的教学时段。
建议每周进行2-3节科学课程,每节课50分钟。
2. 教学方式: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解、实验、讨论、小组合作等。
3.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实验器材、教具和课件等教学资源,以便开展实验和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单元一:植物的生活和繁殖- 课时安排:4节课,包括植物的种类和特点、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等内容。
-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活方式,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掌握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 教学方法:情境化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讲解等。
- 教学活动:观察实验植物的生长情况、参观植物园、小组合作探究植物的繁殖方式等。
2. 单元二:动物的生命和环境- 课时安排:4节课,包括动物的分类、动物的生命过程、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2024年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4年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目标: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单元一:植物的生长- 花的种类和部分: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花,让学生了解花的不同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 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种植植物的过程,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如土壤、太阳光和水等。
- 植物的传播方式: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传播方式,包括种子传播、花的传播和根茎的传播。
2. 单元二:动物的生长-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通过观察不同阶段的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 动物的饮食和生存环境: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饮食和生存环境的适应性。
- 动物的保护:通过学习有关动物保护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单元三:物质和能量- 物质的不同状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体的重量和体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的重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
- 能量的转化: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如光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等。
4. 单元四:地球与太阳-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模拟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其带来的地理现象和季节变化。
- 地球的内部结构:通过地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如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如日食和气候变化等。
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现象和实验现象,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科学规律。
2. 实验法: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和总结结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024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篇)

2024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4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2. 加深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现象的理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动机。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Unit 1:观察力训练1. 观察与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感受科学的乐趣和方法。
2. 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准确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记录和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Unit 2: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存在形态,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 能量的转换: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能量的转化与传递。
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能量转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Unit 3:地球与月球1. 地球的运动:通过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了解地球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时间和气候。
通过实地观察,让学生感受地球的运动。
2. 月球的运动: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运动,引导学生认识月球的形态和表面特征。
帮助学生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Unit 4:生活中的科学问题1. 生态环境: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并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分类与鉴别:通过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学会分类和鉴别物体和生物,并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科学分类的用途和意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探究性学习: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 情景教学:通过情景模拟、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现象和问题。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2024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4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生命和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观察与实验:a. 观察动物:观察动物的外貌、行为和生活习性。
b. 观察植物:观察植物的不同部位和生长过程。
c. 观察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月亮的变化等。
d. 发现水的性质:水的沸腾、凝固、蒸发等。
2. 探索与发现:a. 探索环境中的生活现象:生活中的声、光、热等现象。
b. 探索与分析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c. 探索食物的产生:观察和了解食物的来源和种类。
d. 探索材料的性质:对常见材料的质地、形状、颜色等进行观察和实验。
3. 科学实践:a. 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简单的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b. 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的能力。
c. 统计与运算:学习通过统计和运算来处理实验数据。
4. 科学知识:a. 动物的科学知识:了解不同的动物及其特点。
b. 植物的科学知识:了解不同的植物及其用途。
c. 物质的科学知识: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d. 天文的科学知识:了解天文现象和星座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 教师讲解法:结合图表、模型等教具,进行科学知识的讲解。
五、教学活动:1.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
2. 实验活动: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3. 讨论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
学计划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
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始业教育;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
3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4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1、热起来了
5 .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
6 .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
7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单元复习;期中考试
8 .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
9 .4、我的水钟;5、机械摆钟
10 .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
11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单元复习概念梳理
12 .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3 .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
14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
15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16 .单元复习概念梳理;机动
17 .总复习
18 .总复习
19 .复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