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概述1.1.1 工程概况拟建南京新城科技园B地块深基坑位于河西香山路和嘉陵江东街交会处东南隅,北侧为规四路(隔马路为A地块基坑),东侧为青石路。
B地块±0.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7.40m。
基坑挖深为~8.0m。
拟建场地属Ⅱ级复杂场地。
该基坑用地面积约20000 m2,包括3幢地上建筑和一层地下室。
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最大单柱荷载标准值为23000KN,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方案。
有关拟建物层数、结构型式、柱网和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具体见表。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根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节,划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四面均为马路,下设通讯电缆、煤气管线等设施。
北侧隔马路为基坑(A地块)1.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8.78m(吴淞高程系)之间。
对照场地地形图看,场内原有沟塘已被填埋整平。
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漫滩。
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粉质粘土混碎砖、碎石和砼块等建筑垃圾填积,其中~4.5m填料为粉细砂,填龄不足2年。
层厚~4.9m;①~2素填土:黄灰~灰色,可~软塑,由粉质粘土、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含少量腐植物,填龄在10年以上。
埋深~5.3m,层厚~2.6m;①~2a淤泥、淤泥质填土:黑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分布于暗塘底部,填龄不足10年。
埋深~2.9m,层厚~4.0m;\②~1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切面有光泽,韧性、干强度较高。
埋深~4.7m,层厚~2.1m;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夹薄层粉土,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
埋深~6.2m,层厚~12.4m;②~2a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灰色,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呈稍密,局部为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
基坑工程支护设计PPT128页

+7.6
3.0
-
+15.2 -4.6
2.3
- +140.1
+11.1 - +1.0
最后杆端弯矩 (近似)
171.8
-171.8 232.6
-232.6 ++14.835
-485
-33.4
通过以上计算,得到各支点的弯矩为:
固端D 与固端C类似,可求得:
3. 分配弯矩
µ
C D
=
0.58,
µ
F D
=
0.42
由于D点的不平衡力矩MDg = MDC + MDF = 303.4 – 637 = -333.6 kN⋅m,C点的不平衡力矩MCg = MCB + MCD = 269.4 - 280.4 = -11 kN⋅m 。显然应当:
3.6 多道支撑(锚杆)挡土桩墙计算
多道(层)支撑(锚杆)挡土桩的计算方法很多,有 等值梁法;二分之一分担法;逐层开挖支撑支承力不 变法;弹性地基梁法(m法);有限元计算法等。
3.6.1 等值梁法
一、计算步骤
多道支撑等值梁法计算原理与单道相同,但须计算固 端弯矩,求出弯矩后尚须进行分配,最后计算各支点 反力。
二、工程实例计算
北京京城大厦为超高层建筑,地上52层,地下4层,建筑面 积110270m2,地面以上高183.53m,基础深23.76m (设计 按23.5m计算),采用进口488mm×30mmH型钢桩挡土, 桩中间距1.1m,三层锚杆拉结。地质资料如下图所示。
对各土层进行加权平均后得:重度 = 19kN/m3,内摩擦角 = 300,
C kI
C
I
k
M
基坑支护细则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基坑支护细则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要求基坑支护是指对土方开挖后所暴露的边坡进行保护和稳定的工程措施。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一、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求1. 土方开挖前的调查研究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土质调查研究和地下水位的测定。
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岩石和土壤的力学性质、内部摩擦角、内摩擦角以及其它必要的物理性质,以便合理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2. 支护结构类型选择基坑支护结构类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土质及其变形特性、地下水位、周边环境状况、基坑形状及尺寸、计划开挖深度等。
选择的支护结构类型可以是内支撑式、外支撑式或者组合式的支护结构。
3. 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确定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确定包括:支护结构的高度、宽度、材料的强度等,以及锚杆或者支撑墙的间距、角度等。
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以及预计施工期间的力学作用,合理确定这些设计参数。
4. 安全系数的计算与评估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对各种力学作用情况下的支护结构进行安全系数的计算与评估。
设计的基坑支护结构应能满足工程力学要求,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要求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方案编制,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步骤、材料选用等。
同时,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必要的整理和清理,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整洁。
2. 支护结构材料的选用和质量控制支护结构材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
施工过程中,应对支护结构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
3. 施工工艺的控制施工中应根据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确保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
包括支护结构的灌浆、混凝土浇筑、锚杆固结等工序的操作与控制。
4.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8篇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8篇第1篇示例:深基坑支护是指在进行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地基塌方、保护周边建筑物和道路安全而采取的支护措施。
深基坑开挖和支护工程是城市建设中常见的施工项目,而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成为了工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包括多个方面,例如支护结构的选择、设计参数的优化、施工工艺的优化等。
在选择支护结构时,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质情况、周边建筑物、施工工艺等因素,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支护结构类型。
设计参数的优化包括墙体厚度、支撑间距、钢筋配筋等参数的优化,以提高支撑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而施工工艺的优化可以通过优化施工顺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等手段来提高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中,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以便选择最适合的支护结构类型。
还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和施工技术,以实现对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的优化。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改进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
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和地表荷载等因素。
土质情况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变形有着直接影响,需要通过地质勘察和试验数据来评价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地下水位对基坑开挖和支护工程的施工和稳定性都有很大影响,需要根据地下水位情况选择适当的支护结构类型和设计参数。
地表荷载主要包括来自道路、建筑物、地铁等周边结构的荷载,需要通过结构分析和计算来评价其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在选择支护结构类型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因素。
深基坑支护结构种类繁多,包括钢支撑、混凝土墙、挡墙、桩墙等各种类型,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来选择最适合的支护结构类型。
钢支撑结构适用于较宽的基坑和较小的变形要求,能够快速安装和拆除,适合于快速施工的项目;混凝土墙结构适用于较深的基坑和较大的变形要求,能够提供较大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适合于长期固定的项目;桩墙结构适应于较软的土层和需要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控制的项目,能够提供较好的抗浪涌能力,适合于复杂环境下的项目。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基坑土层力学参数层号土层名称层厚(m)重度(kN/m3)浮重度(kN/m3)粘聚力(kPa)内摩擦角(°)!m值1杂填土——) 2粉质黏土———3粉质黏土——* 4粉质黏土——( 5粉质黏土——:6粉质黏土(7粉质黏土$ 8中砂——(9粗砂——^ 10砾砂——@ 11粗砂——?基坑存在的超载表超载位置类型超载值(kPa)作用深度(m)作用宽度(m)!距坑边距(m)形式长度(m)A-A’局部荷载>条形——此深基坑工程需要基坑支护结构来保证基坑的安全稳定,各种支护结构设计均遵循《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7)。
因此,本文将设计3种支护结构,分别为锚杆支护体系+护坡桩、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锚杆支护体系。
由规程知,设计支护形式需考虑作用在结构上的水平荷载,影响基坑支护的水平荷载有土体、基坑周围的建筑、车辆、施工材料及设备、温度及水等因素。
确定荷载需要确定基坑内外土压力,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会对支护结构产生侧压力,基坑外侧土体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力为主动土压力,主动土压力使支护结构变形挤压基坑内侧土体,此时基坑内侧土体土体对支护结构作用的力为被动土压力。
土压力计算方法为朗金土压力计算方法,即分别按下式计算:2,tan 452ia i K ϕ⎛⎫=︒- ⎪⎝⎭(3-1),2ak ak a i p K c σ=- (3-2)2,tan 452ip i K ϕ⎛⎫=︒+ ⎪⎝⎭(3-3) 、,2pk pk p i p K c σ=+ (3-4)式中:,a i K 、,p i K ——分别表示第i 层土的主动土压力系数与被动土压力系数;i ϕ、i c ——分别表示第i 层土的内摩擦角(°)与黏聚力(kPa );ak σ、pk σ——分别表示支护结构外侧、内侧计算点的土中竖向应力标准值;ak p ——表示在第i 层土中计算点位于支护结构外侧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kPa ),若该值小于0,应取0;pk p ——表示在第i 层土中计算点位于支护结构内侧的被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kPa )。
第三章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

第三章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3.1土压力计算为计算简便,土压力计算采用简化的兰肯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即采用加权平均之后的内摩擦角、粘聚力值进行计算。
3.1.1加权平均值计算各层土的物理指标如下表所示:基坑开挖的深度为16.3m ,即到粉土夹粉砂层为止。
(1)土层加权平均重度为:)/(68.1797.052.111.95.115.105.21997.09.1752.11711.98.175.15.1815.14.1905.230m KN hh iii =+++++⨯+⨯+⨯+⨯+⨯+⨯==∑∑γγ土层物理参数表土层序号及名称 土层厚度L (m ) 天然含水量W(%)液限指数IL 塑性指数Ip 天然重度粘聚力C(kpa) 内摩擦角φ(°) ①1填土 2.05 0.75 11.8 19.4 16.5 19.6 ①2黏土 1.15 36 0.68 19.5 18.5 20.5 13.1 ②1黏土 1.5 39.9 0.98 18.7 17.8 15.3 11 ②2淤泥质黏土 9.11 52.3 1.55 19.4 17 11.5 8.4 ②3淤泥质粉质黏土1.52 41.6 0.45 14.6 17.913.5 10.2 ③1粉土夹粉砂 3.28 28.9 1.16 9.3 19 11.6 20 ③2粉质黏土夹粉砂10.04 31.8 1.16 11.4 18.812.2 15.2 ④1淤泥质粉质黏土 5.3 38.2 1.28 13.4 18.213.2 12.1 ④2黏土 7.18 36.8 0.99 17.6 18.2 17.2 12.7 ⑥2粉质黏土 6.25 34.2 0.84 14.4 18.6 20.7 14.5 ⑥4粉土 2.04 25.4 0.98 9.6 19.4 12.3 26.6 ⑦1粉质黏土 2.93 27 0.56 13.6 19.6 31.218.3注:表中仅列出本车站有分布布的底层。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8篇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8篇第1篇示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深基坑工程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深基坑工程是指地下结构物深度超过一定范围,需要对周边土体进行支护和加固的工程。
在深基坑工程中,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是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和确保工程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
在深基坑工程中,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支护结构类型: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首先要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确定地下结构的地质条件,包括土层性质、地下水位等信息,以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类型。
2. 合理确定基坑支护结构的深度:基坑支护结构的深度应根据周边土体的承载能力和基坑深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避免过度挖掘导致地基沉降或支护结构失稳。
3. 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施工工艺: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施工工艺,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位是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过高的地下水位容易导致基坑支护结构失稳。
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地下水位控制措施,如井点降水、深井抽水等。
3. 优化支护结构类型: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基坑深度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类型,如横向支撑结构、嵌岩支护结构等,避免因支护结构类型选择不当导致工程事故。
4. 采用新型支护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支护材料的不断推出,如钢筋混凝土、高分子材料等,这些新型支护材料具有更好的抗压强度和耐用性,可以提高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结构优化设计: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分析等方法,对支护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少施工成本和工程周期。
三、总结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是保障工程安全和提高施工效率的关键。
深基坑支护结构优化设计

深基坑支护结构优化设计
支护结构经济性评价
支护结构经济性评价
▪ 支护结构经济性评价的重要性
1. 支护结构经济性评价是深基坑支护设计的重要环节,能够有 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通过经济性评价,可以对支护结构的材料、工艺、施工方法 等进行优化,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3. 支护结构经济性评价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 们做出最优的决策。
模糊逻辑优化设计
1. 模糊逻辑是一种处理不确定性信息的方法,它通过定义模糊集和模糊规则,使得系统能够处理不 精确的数据和知识。 2.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优化设计中,可以利用模糊逻辑来处理设计参数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从而得 到更优的设计方案。 3. 模糊逻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优化工具,在土木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感谢聆听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原则
▪ 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原则
1. 安全性: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坍塌、滑坡等事故 的发生。 2. 稳定性: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保证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包括地下水位变 化、地震等。 3. 经济性: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 效益。 4. 环保性: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环保因素,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 可施工性: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施工条件,尽可能简化施工流程,提高施 工效率。 6. 可维护性: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后期维护,尽可能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维 护效率。
深基坑支护结构优化设计
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 支撑结构类型
1. 土钉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支撑与土体共同作用,具有施 工速度快、经济性好等优点。 2. 钢支撑:采用钢制支撑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等 优点。 3. 混凝土支撑:采用混凝土支撑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稳定 性好等优点。 4. 混凝土防渗墙: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具有防渗效果好、稳定 性好等优点。 5. 地下连续墙:采用地下连续墙,具有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 等优点。 6. 钢筋混凝土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具有承载能力 强、稳定性好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设计原则
3.1.1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3.1.2基坑支护结构极限状态可分为下列两类: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土体失稳、过大变形导致支护结构或基坑周边环境破坏;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的变形已妨碍地下结构施工或影响基坑周边环境的正常使用功能。
3.1.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根据表3.1.3选用相应的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表3.1.3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Υ0
一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 1.10
结构施工影响很严重
二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 1.00
结构施工影响一般
三级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
下 0.90
结构施工影响不严重
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3.1.4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对周边环境变形有限定要求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应根据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
3.1.5 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型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
当场地周围有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3.1.6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基坑支护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计算和验算。
1 基坑支护结构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计算内容应包括:
1) 根据基坑支护形式及其受力特点进行土体稳定性计算;
2) 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压、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
3) 当有锚杆或支撑时,应对其进行承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2 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及对支护结构变形有限定的二级建筑基坑侧壁,尚应对基坑周边环境及支护结构变形进行验算。
3 地下水控制验算:
1) 抗渗透稳定性验算;
2) 基坑底突涌稳定性验算;
3) 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要求进行地下水位控制计算。
3.1.7基坑支护设计内容应包括对支护结构质量检测及施工监控的要求。
3.1.8当有条件时,基坑应采用局部或全部放坡开挖,放坡坡度应满足坡稳定性要求。
3.2 勘察要求
3.2.1在主体建筑地基的初步勘察阶段,应根据岩土工程条件,搜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并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必要时可进行少量的补充勘察和室内试验,提出基坑支护的建议方案。
3.2.2在建筑地基详细勘察阶段,对需要支护的工程宜按下列要求进行勘察工作:
1 勘察范围应根据开挖深度及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并宜在开挖边界外按开挖深度的1~2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当开挖边界外无法布置勘探点时,应通过调查取得相应资料。
对于软土,勘察范围尚宜扩大;
2 基坑周边勘探点的深度应根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求确定,不宜小于1倍开挖深度,软土地区应穿越软土层;
3 勘探点间距应视地层条件而定,可在15~30m内选择,地层变化较大时,应增加勘探点,查明分布规律。
3.2.3场地水文地质勘察应达到以下要求:
1 查明开挖范围及邻近场地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层位、埋深和分布情况,查明各含水层(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补给条件和水力联系;
2 测量场地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渗透影响半径;
3 分析施工过程中水位变化对支护结构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3.2.4岩土工程测试参数宜包含下列内容:
1 土的常规物理试验指标;
2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3 室内或原位试验测试土的渗透系数;
4 特殊条件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适宜的试验方法测试的参数。
3.2.5基坑周边环境勘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查明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层数、基础类型、埋深、基础荷载大小及上部结构现状;
2 查明基坑周边的各类地下设施,包括上、下水、电缆、煤气、污水、雨水、热力等管线或管道的分布和性状;
3 查明场地周围和邻近地区地表水汇流、排泻情况,地下水管渗漏情况以及对基坑开挖的影响程度;
4 查明基坑四周道路的距离及车辆载重情况。
3.2.6在取得勘察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基坑特点,应提出解决下列问
题的建议:
1 分析场地的地层结构和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及计算参数;
3 施工中应进行的现场监测项目;
4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