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

合集下载

一套基坑支护环撑案例(软弱土层)CAD

一套基坑支护环撑案例(软弱土层)CAD
校 对工程编号工程负责人图 号审 核日 期 %%u桩间喷锚构造大样图N影荫路南侧,影荫三街北侧,澜石大涌西侧地块施工图施工图基坑支护工程影荫路南侧,影荫三街北侧,澜石大涌西侧地块基坑支护工程基坑支护工况图JK-28基坑支护监测布置平面图JK-30间距约 30m1.0mm建筑物角点水准仪基坑周边建筑物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点4轴力较大处布置轴力计、应变计支撑端部或中部支撑轴力≤1/100(F.s)3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和精度要求表间距约 30m间距约 20m道路沉降观测点水准仪基坑周边道路路面1.0mm支护桩测斜基坑顶水平位移基坑顶竖向沉降21量 测 项 目序号1.0mm支护桩、连续墙内置测斜孔测斜管,测斜仪支护桩、连续墙顶经纬仪支护桩、连续墙顶水准仪1.0mm1.0mm测 试 元 件位置或监测对象监测精度测 点 布 置图例5\C4 (二)警告值/警戒值的确定\P 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该工程监测项目提出了以下警告/警戒值:\P (1)基坑支护桩区段水平位移量不得超过 30mm,报警值为 25mm;竖向位移不得超过 30mm,报警值为 25mm。基坑开挖施工期间连续每天变形速率大于 5mm/d,地下室施工期间连续每天变形速率大于 3mm/d。 \P (2)支撑轴力:轴力设计值的 80%。\P (3)基坑外水位:基坑开挖引起坑外水位下降不得超过 200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 500mm。\P (4)基坑周边道路竖向位移不得超过 30mm,报警值为 24mm。\P (5)基坑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及周边管线沉降量不得超过 20mm,报警值为 15mm。变形速率报警值为:基坑开挖施工期间连续每天变形速率大于 5mm/d,地下室施工期间连续每天变形速率大于 3mm/d。\P (三)应急措施\P 1、当监测项目超过其警戒值时,必须迅速停止开挖,查明原因,对支护方案进行修改,待加固处理后方能进行下一步

某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全套结构施工图

某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全套结构施工图
-0.500-21.000-5.500-9.000-12.500-16.000-19.900"满堂红"桩筏基础地下室上部25层1000厚地下连续墙技238.180.002.306.4015.0020.7025.0026.80粉质粘土可塑粉质粘土硬塑强风化粉砂岩中风化粉砂岩微风化砾岩~~~~~~~~~~~~~~~~~~~~~~淤泥质土杂填土1--1剖面ZK117.680.001.3021.80粉质粘土可塑粉质粘土硬塑全风化泥质粉砂岩杂填土4--4剖面26.50ZK157.550.002.5016.3023.00粉质粘土可塑粉质粘土硬塑强风化粉砂岩微风化砾岩杂填土2--2剖面27.0026.20ZK37.600.001.2022.00粉质粘土可塑粉质粘土硬塑强风化粉砂岩微风化砾岩杂填土3--3剖面24.12微风化粉砂岩1-1支护剖面4-4支护剖面2-2支护剖面3-3支护剖面-2.100钢管柱压顶梁1000x1000嵌固深度300厚内壁墙ZK1ZK2ZK3ZK4ZK5ZK6ZK7ZK8ZK9ZK10ZK11ZK12ZK13ZK14ZK15ZK16ZK17ZK18ZK19ZK20ZK21ZK24(原粤电广场钻孔)ZK248.450.004.1015.5019.8022.70粉质粘土可塑粉质粘土硬塑中风化粉砂岩杂填土微风化粉砂岩微风化砾岩23.30-0.500-21.000-0.000-5.500-9.000-12.500-16.000-19.9001000厚地下连续墙-2.100钢管柱压顶梁1000x1000嵌固深度300厚内壁墙-0.500-21.000-0.000-5.500-9.000-12.500-16.000-19.9001000厚地下连续墙-2.100钢管柱压顶梁1000x1000嵌固深度300厚内壁墙-0.500-21.000-0.000-5.500-9.000-12.5

(整理)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土方分层开挖支护结构施工设计图纸

(整理)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土方分层开挖支护结构施工设计图纸

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土方分层开挖支护结构施工设计图纸
包含CAD图:
施工平面布置图
三轴搅拌桩施工流程图
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图
单幅墙体成槽顺序图
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基坑降水井点平面布置图
降压井结构示意图
挖土分区示意图
首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二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三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四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工况1:围护桩、立柱桩、坑内加固的施工
工况2:深井的打设及降水运行
工况3:首层土挖至-2.350m
工况4:施工第一道支撑并养护
工况5:土方开挖至-6.850m
工况6:抽槽施工第二道支撑施工及养护
工况7:土方开挖至-11.850m
工况8:抽槽施工第三道支撑施工及养护
工况9:开挖至基坑底-15.550并浇筑垫层
工况10:大底板施工与养护
工况11:拆除第三道支撑
工况12:地下三层结构及传力带施工与养护
工况13:拆除第二道支撑
工况14:地下二层结构及传力带施工与养护工况15:拆除第一道支撑
工况16:地下一层结构及顶板施工至±0.000
三轴搅拌桩施工流程图
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图
基坑降水井点平面布置图
二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四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深井的打设及降水运行
土方开挖
抽槽施工第三道支撑施工及养护
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全套图纸CAD)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1.1 概述1.1.1 工程概况拟建南京新城科技园B地块深基坑位于河西香山路和嘉陵江东街交会处东南隅,北侧为规四路(隔马路为A地块基坑),东侧为青石路。

B地块±0.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7.40m。

基坑挖深为6.1~8.0m。

拟建场地属Ⅱ级复杂场地。

该基坑用地面积约20000 m2,包括3幢地上建筑和一层地下室。

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最大单柱荷载标准值为23000KN,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方案。

有关拟建物层数、结构型式、柱网和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具体见表1.1。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根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1节,划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四面均为马路,下设通讯电缆、煤气管线等设施。

北侧隔马路为基坑(A地块)1.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4.87~8.78m(吴淞高程系)之间。

对照场地地形图看,场内原有沟塘已被填埋整平。

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漫滩。

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粉质粘土混碎砖、碎石和砼块等建筑垃圾填积,其中2.7~4.5m填料为粉细砂,填龄不足2年。

层厚0.3~4.9m;①~2素填土:黄灰~灰色,可~软塑,由粉质粘土、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含少量腐植物,填龄在10年以上。

埋深0.8~5.3m,层厚0.2~2.6m;①~2a淤泥、淤泥质填土:黑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分布于暗塘底部,填龄不足10年。

埋深0.2~2.9m,层厚0.6~4.0m;②~1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切面有光泽,韧性、干强度较高。

埋深0.3~4.7m,层厚0.3~2.1m;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夹薄层粉土,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图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图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图(土钉墙桩撑体系)
本工程基坑位于粉砂土层中,临近现有城市道路,地下室一层采用土钉墙围护形式,二层采用排桩加内支撑,采用新规范编制,图面整洁,设计到位,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资料目录
设计说明基坑周边环境总图围护结构平面布置图基坑监测点布置图降水井平面布置图支撑平面布置图基坑支护剖面图坑中坑支护剖面图土钉及排水沟节点详图支撑节点详图立柱桩节点详图内容简介
本工程基坑位于粉砂土层中,临近现有城市道路,地下室一层为住宅部分,二层为商业与酒店部分,一层地下室范围基坑安全等级为Ⅱ级,
二层地下室范围基坑安全等级为Ⅰ级。

一层部分采用土钉墙围护形式,二层部分采用排桩加内支撑。

坑外采用三轴搅拌桩止水,坑内采用自流深井降水。

土钉:搅拌式锚管土钉,普通钢管土钉
止水帷幕:650@900和‚850@1200三轴水泥搅拌桩,套打一孔法施工
高压旋喷桩:桩径600,桩间距400,采用双重管法施工
钻孔灌注桩:桩径800mm/900mm
支撑体系:现浇C30钢筋混凝土
立柱桩:“口”字形钢格构柱
22张,编制于2013年。

桩撑支护剖面
坑中坑支护
土钉及排水沟节点详图
钢立柱详图支撑节点大样图
土钉墙支护。

(整理)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土方分层开挖支护结构施工设计图纸

(整理)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土方分层开挖支护结构施工设计图纸

深基坑围护结构及土方分层开挖支护结构施工设计图纸
包含CAD图:
施工平面布置图
三轴搅拌桩施工流程图
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图
单幅墙体成槽顺序图
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基坑降水井点平面布置图
降压井结构示意图
挖土分区示意图
首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二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三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四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工况1:围护桩、立柱桩、坑内加固的施工
工况2:深井的打设及降水运行
工况3:首层土挖至-2.350m
工况4:施工第一道支撑并养护
工况5:土方开挖至-6.850m
工况6:抽槽施工第二道支撑施工及养护
工况7:土方开挖至-11.850m
工况8:抽槽施工第三道支撑施工及养护
工况9:开挖至基坑底-15.550并浇筑垫层
工况10:大底板施工与养护
工况11:拆除第三道支撑
工况12:地下三层结构及传力带施工与养护工况13:拆除第二道支撑
工况14:地下二层结构及传力带施工与养护工况15:拆除第一道支撑
工况16:地下一层结构及顶板施工至±0.000
三轴搅拌桩施工流程图
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图
基坑降水井点平面布置图
二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四层土方开挖示意图
深井的打设及降水运行
土方开挖
抽槽施工第三道支撑施工及养护
钻孔灌注桩施工流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概述1.1.1 工程概况拟建南京新城科技园B地块深基坑位于河西香山路和嘉陵江东街交会处东南隅,北侧为规四路(隔马路为A地块基坑),东侧为青石路。

B地块±0.00m 相当于绝对标高+7.40m。

基坑挖深为~8.0m。

拟建场地属Ⅱ级复杂场地。

该基坑用地面积约20000 m2,包括3幢地上建筑和一层地下室。

建筑物采用框架结构,最大单柱荷载标准值为23000KN,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方案。

有关拟建物层数、结构型式、柱网和室内外地坪设计标高具体见表。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根据该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节,划分该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四面均为马路,下设通讯电缆、煤气管线等设施。

北侧隔马路为基坑(A地块)1.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总体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8.78m(吴淞高程系)之间。

对照场地地形图看,场内原有沟塘已被填埋整平。

场地地貌单元属长江漫滩。

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由粉质粘土混碎砖、碎石和砼块等建筑垃圾填积,其中~4.5m填料为粉细砂,填龄不足2年。

层厚~4.9m;①~2素填土:黄灰~灰色,可~软塑,由粉质粘土、粘土混少量碎砖石填积,含少量腐植物,填龄在10年以上。

埋深~5.3m,层厚~2.6m;①~2a淤泥、淤泥质填土:黑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分布于暗塘底部,填龄不足10年。

埋深~2.9m,层厚~4.0m;\②~1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色~灰色,软~可塑,切面有光泽,韧性、干强度较高。

埋深~4.7m,层厚~2.1m;②~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腐植物,夹薄层粉土,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

埋深~6.2m,层厚~12.4m;②~2a粉质粘土与粉土互层:灰色,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呈稍密,局部为流塑淤泥质粉质粘土,具水平层理。

切面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低。

埋深~5.7m,层厚~3.3m;②~3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夹薄层(局部为层状)粉土、粉砂,具水平层理。

切面稍有光泽,有轻微摇震出水反应,韧性、干强度中等偏低。

埋深~15.6m,层厚~7.7m;②~4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灰色,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为流塑,粉土、粉砂为稍~中密,局部为互层状,具水平层理。

光泽反应弱,摇震反应中等,韧性、干强度较低。

埋深~21.5m,层厚~8.8m;②~5粉细砂:青灰~灰色,中密,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少量腐植物及云母碎片。

埋深~25.6m,层厚~12.3m;②~5a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

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5层中。

埋深~25.0m,层厚~0.5m;②~6细砂:青灰色,密实,局部为粉砂,砂颗粒成分以石英质为主,含云母碎片。

层底部局部地段含少量卵砾石。

埋深~33.5m,层厚~22.1m;·②~6a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灰色,流~ 软塑,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干强度中等。

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②~6层中。

埋深~45.5m,层厚~1.4m。

⑤~1强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棕红~棕褐色,风化强烈,呈土状,遇水极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质本量等级分类属Ⅴ级。

埋深~52.3m,层厚~5.8m。

⑤~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紫红~棕褐色,泥质胶结,夹层状泥岩,属极软岩~软岩,岩体较为完整,有少量裂隙发育,充填有石膏,遇水易软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属Ⅴ级。

埋深~57.9m,未钻穿。

⑤~2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紫红~棕褐色,泥质胶结,属软岩~较软岩,岩体较为完整,有少量裂隙发育,基本质量等级分类属Ⅳ级。

该层呈透镜体状分布于⑤~2层中。

埋深~59.5m,层厚~0.4m。

根据钻探揭示的地层结构,场地地下水可分为浅层潜水及弱承压水。

(1)浅层潜水含水层组由覆盖层上部的①层人工填土层、②~1、②~2、②~3层粘性土,以及②~2a粘性土与粉性土的交互层和②~4层粘性土夹砂层构成。

,(2)弱承压含水层组由覆盖层下部的②~5层粉细砂和②~6层细砂构成,隔水底板为下伏基岩,其含水丰富,给水性和透水性好,属透水地层。

地下水位随季节不同有升降变化,其年变幅较潜水小,约为0.5m左右。

根据该孔水位恢复试验计算结果,该含水层组综合渗透系数k=×10-3(cm/s)。

1.1.4 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 。

南京新城科技园B地块深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重要性系数γ设计总说明1.2.1 设计依据(1)南京新城科技园B地块场地地形图、管网图、建筑基础图、地下室平面布置图、桩位图;(2)《南京新城科技园B地块岩土工程勘察报告》(K2005-59);【(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6)《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0)其他相关规范及规程。

@1.2.2 支护结构方案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设计计算,严格按照《建筑基坑支护设计规程》(JGJ120—9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同时采用了理正软件进行了辅助计算和验算;经过详细的计算分析后,我们认为:采用本设计的基坑支护方案,能满足基坑土方开挖、地下室结构施工及周围环境保护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要求,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则。

图基坑平面图根据周围环境和土层情况将基坑分为AB,BC,CD,DA四个个计算区段,如图所示,均采用钻孔灌注桩与钢筋混凝土支撑,并采用单排双轴深搅桩止水结构。

本基坑工程的特点是基坑开挖面积较大,地基土层以粉质粘土为主。

周围环境较复杂,必须确保周围建筑物、道路、管线的正常安全使用,要求围护结构的稳定性好、沉降位移小,并能有效地止水。

因此,围护结构的设计应满足上述要求。

综合考察现场的周边环境、道路及岩土组合等条件,为尽可能避免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道路的影响,经过细致分析、计算和方案比较,本工程支护方案选用下列形式:①`②整个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一层钢筋混凝土支撑作为支护结构。

③基坑周边采用单排双轴深搅桩作止水结构。

④基坑内采用集水坑排除地下水。

基坑监测基坑监测是指导正确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本设计制定了详细的沉降、位移监测方案,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监测、监控工作。

第二章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2.1.1地质计算参数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各土层的设计计算参数如表:重度(KN/m3)2.1.2计算区段划分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地下结构及土层分布厚度,将该基坑划分为四个计算区段,其附加荷载及计算开挖深度如表:表计算区段的划分2.1.3计算方法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的要求,土压力计算采用朗肯土压力理论,矩形分布模式,所有土层采用水土合算。

求支撑轴力是用等值梁法,对净土压力零点求力矩平衡而得。

桩长是根据桩端力矩求出,并应满足抗隆起及整体稳定性要求,各段的抗隆起、整体稳定性验算、位移计算详见点电算结果。

为了对比分析,除用解析法计算外,还用理正软件电算。

由于支护结构内力是随工况变化的,设计时按最不利情况考虑。

2.1.4土压力系数计算按照朗肯土压力计算理论作为土侧向压力设计的计算依据,即:主动土压力系数:K=tg2(45°-ϕi/2)ai=tg2(45°+ϕi/2)被动土压力系数:Kpi计算时,不考虑支护桩体与土体的摩擦作用,且不对主、被动土压力系数进行调整,仅作为安全储备处理。

计算所得土压力系数表如表所示:表土压力系数表AB段支护结构设计计算该段为基坑西侧,建筑±相当于绝对标高+7.40m,该断面标高为+7.00m,实际挖深7.0m。

支撑设在+5.00m处。

实际桩顶标高为4.65m,嵌入圈梁5cm。

圈梁顶上部至地面砌砖。

结构外侧地面附加荷载q取20kPa,计算时以J58孔为例。

2.2.1土层分布(如表所示)2.2.2土层侧向土压力计算2.2.2.1主动土压力计算p(1 1)=20× 2)=(20+18×× 1)=(20+18×× 2)= (20+18×+×× 1)= (20+18×+×× (kPa)p(3 2)= (20+18×+×+×× (kPa)p(4 1)= p (4 2)= p (3 2)= (kPa)p(5 1)= p (5 2) =()× 1)= p (6 2) =()×2.2.2被动土压力计算p p(4 1)=0×+= (kPa)p p(4 2)=(0+××+=(kPa)p p(5 1)=(0+××+=(kPa)p p(5 2)=(0+×+18××+=(kPa)p p(6 1)=( 0+×+18××+=(kPa)p p(6 2)=( 0+×+18×+18××+=(kPa)2.2.2.3净土压力计算(基坑地面以下)p o(4 1)= 2)= 1)= (kPa)p o(5 2)= (kPa)p o(6 1)= (kPa)p o(6 2)= (kPa)2.2.3 土压力强度零点位置计算假设近似零弯点距基坑地面距离为hcl,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得×hcl×+=解之得hcl=0.59m2.2.4 土压力对弯矩零点的总力矩基坑开挖深度为7.0m时,基坑侧壁受到的土压力如示意图所示:图 AB段土压力分布图参照图土压力计算示意图,求得土压力对弯矩零点的总力矩为:Ma=2×++++2/3)+×2×+++3)+××++2)+ ++++ = kN m/m2.2.5支撑轴力计算:主动土压力对零点弯矩经计算为:∑M=(kN m/m)a=0 得:由∑MDR=(7+=(kN/m)2.2.6桩长计算:设桩端进入②-3层顶面以下x米处,由∑M=0 得:×[2×+x+6+2/3)+×2×+x++3)+××+x++2)+ ×2×+x++3)+××+x+2)+ ×2×+x+3) ] =×(5++x)+×2×3+x)+×x×(x/2)+ (x/2)× (x/3) ×2××2/3++x)整理得:++盛金公式A=b^2-3ac=;B=bc-9ad=;C=c^2-3bd=,总判别式:Δ=B^2-4AC<0, X1=(-b-2A^(1/2)cos(θ/3))/(3a), 其中θ=arccosT,T= (2Ab-3aB)/(2A^(3/2))=,(A>0,-1<T<1)解之得: x=1.852m取桩长H=++=15.5m,施工后实际桩长14.45m(因施工需要上部截去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