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合集下载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_郑明进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_郑明进







课件显示巴马科、上海、雅库茨克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的位置。学生讨论:2月份到以上三地旅游,你将会选择什么样的衣服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单衣单裤、毛衣毛裤、皮衣皮裤)讨论后,请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作出选择,计算机给予评叛。接着显示三地气候直方图,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印证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探究得出,纬度位置是形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2、小组讨论式: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竟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图形等多种媒体综合在一起,实现人机交互,有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
3、密切联系生活。把抽象的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问题解决式”教学。实施“问题解决式”教学,是新一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作用。
新课程体系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倡导教材的多元化,使得教学内容极具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拘泥于教材的编写,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利用教材。
1、充分利用图像。充分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候直方图和景观图,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2、精心设计活动。以学生“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理念。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作业设计方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作业设计方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是地球表面大气层中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气象因素在较长时间标准上的平均值和统计规律。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地貌、海洋等。

了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对于我们认识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对气候形成机制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认识和气候珍爱认识。

三、设计内容1. 气候的定义和基本观点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地貌、海洋等3. 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4.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四、设计步骤1. 学生自主进修:老师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进修气候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2.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探究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深入钻研。

3. 制作展板:每个小组根据钻研结果,制作展板展示所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4. 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展板,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加深理解。

5. 撰写总结:学生撰写总结报告,总结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作业要求1. 撰写总结报告,包括气候的定义和基本观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制作展板,清晰展示所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3. 小组讨论时积极参与,能够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作业提交时间:XX月XX日。

六、评分标准1. 报告内容全面,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语言通顺,无语法错误。

2. 展板制作精美,内容准确,结构清晰,布局合理。

3. 小组讨论表现积极,能够理性交流,展示团队合作精神。

4. 作业提交及时,符合要求,无抄袭行为。

七、作业反馈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并给予详细的评判和反馈,鼓励学生在气候进修方面继续深入探究,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②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海陆因素。

2.过程与方法:①结合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风气候成因示意图进行初步分析,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②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学生的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季风分布示意图和相关图表数据的分析。

【教学难点】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教学资源】教科书、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内容,重温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设问:我国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又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呢?通过设问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一)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幻灯片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什么?总结:我国有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大气候特征。

那么,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2.提示学生结合书本第39页的《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以及《山地的垂直变化示意图》,并分组讨论导致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有哪些,给予学生的自主讨论的时间,激发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总结: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

且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地形也是影响我国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我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了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

这也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与夏季风1.幻灯片展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季风的形成》示意图,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季风?总结:季风是指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

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它的形成是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气候的类型、特征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提高对我国气候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类型、特征,掌握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气候的类型、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气候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类型的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制作课件,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如青藏高原的雪山、海南岛的沙滩等,引发学生对我国气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类型及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气候现象。

2. 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气候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培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气候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难点:1. 各种气候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程度。

2. 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候资料、图片、地图等。

2. 设计好教学活动方案。

学生:1. 预习相关气候知识。

2. 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实例引入气候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气候?为什么气候对我们生活重要?Step 2: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气候分布规律。

Step 3:课堂讨论1. 提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因素,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Step 4: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世界各地气候差异、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2. 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气候因素的作用及其影响。

Step 5: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2. 提问: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Step 6:布置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

2. 调查身边的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整理成报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对气候学科的热爱。

初中地理气候的成因教案

初中地理气候的成因教案

初中地理气候的成因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气候现象的成因,掌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气候现象的成因。

教学难点:1. 气候现象的成因。

2.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图。

2. 气候现象成因的图片或视频。

3. 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调和窗户,提问:“为什么在夏天我们开空调,而在冬天我们开窗户?这是因为气温的高低不同,那么气温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气候的成因,看看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不同地区,提问:“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三、气候现象的成因(15分钟)1. 教师展示气候现象成因的图片或视频,如热带雨林、沙漠、冰川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气候现象的特点。

2. 教师提问:“这些气候现象的成因是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候现象的成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

”四、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10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的资料,如亚洲季风气候、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气候特点。

2.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是因为它们所处的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因素不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洋流等,而气候现象的成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导学案
一、导入
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的长期平均状态,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而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我们今天就来进修一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探究
1. 太阳辐射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源泉,地球表面的气候主要是通过太阳辐射来维持的。

太阳辐射的强弱会影响地球的温度,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2. 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是指大气中的气体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

大气运动会带来风和降水,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等大气环流系统会影响气候的分布。

3. 地形地貌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不同,比如山脉、平原、河流等。

这些地形地貌会影响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例如,山脉会阻挡气流,形成雨影区;而平原地带则容易形成暖湿气候。

4. 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也是气候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海洋的温度、盐度和海洋流都会影响气候的变化。

例如,海洋表面的温度会影响气候的湿度和降水量。

5. 人类活动
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比如,工业排放会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加剧举世气候变暖;大面积的森林砍伐会影响地表的反射和蒸发,改变气候模式等。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进修,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运动、地形地貌、海洋和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决定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希望同砚们能认真进修,加深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为未来的进修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综合影响,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图表等方式进行讲解和说明。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沙漠、温带草原等,引发学生对气候差异的思考。

2. 提问:你认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讲解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形状,解释赤道附近气候较热,极地地区气候较冷的原因。

-举例说明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如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气温极低。

2. 讲解海洋和陆地分布对气候的影响:-通过世界地图,展示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解释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如海洋的温度相对稳定,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热量,使沿海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

-对比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解释陆地与海洋的温度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3. 讲解地形和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山脉、高原和平原等地形特点。

-解释不同地形的高低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阻挡了气流的流动,导致山脉背风面气候干燥,而山脉风ward面气候湿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知识与能力:
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知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统一。


点: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前自主预习案:
、同纬度地区,夏季海洋上气温较
,陆地上气温较
,冬季相反。

2、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
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是全球气温变暖。

3、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

和人类活动都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4、一般来说,
坡降水多,
坡降水少。

、我国x疆地区气候干旱,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点拨:x疆身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

活动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是: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海洋升温慢,降温慢
读本83页黑体字,并完成活动。

读图4-24,填写相关内容。

活动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小组探究:
、读图4-27,看安第斯山东西联测景观有什么不同?
东侧:
西侧:
2、为什么景观会有如此的的差异?
提示:分析原因时,可以画图表示哦!
活动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小组组织分析:全球性的人类活动对气候的负面影响:2、学生自主学习“地球在变暖”。

后练兵:
、海南岛比黑龙江省温暖的主要原因(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因素
2、防止全球变暖的的最好措施是(

A、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矿产资源
B、大力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通过科技手段大量投放制冷物质调节气温
D、开发新能源或者减少能源使用量
3、“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A、地形因素的影响
B、纬度因素的影响、海陆因素的影响D、洋流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