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

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有《论演说家的教育》
昆体良退休后,专门从事著述。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写成了《雄辩术原理》(12卷,约合中文六十五万字)。
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
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演说术原理》约成于公元96年,后失落。
文艺复兴时期,久已失传的昆体良的著作从积尘中被重新发现(1416年重新发现《演说术原理》),立即光彩夺目,使人文主义者为之倾倒。
《演说术原理》一书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不仅反映了公元前后二百年间罗马学校教育的实际,而且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培养演说家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昆体良看到并提出了过去一直被忽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大作用问题。
他对儿童心理特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教师必须以父母般的态度对待儿童,并彻底了解儿童能力的差异和倾向;惩罚、鞭打,乃至嘲讽,只能使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
昆体良坚决反对体罚,认为这是对儿童的凌辱。
他认为,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雄辩术原理》
二、论雄辩家的培养
第二阶段:初级学校
学习内容——阅读、书写 道德教育——培养儿童无私和自制的品质
第三阶段:文法学校
学科——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希腊语、拉丁语、哲学(物理学、伦 理学、辩证法)
一个优秀的雄辩家为了在法庭上为“正义”辩护并指导人们趋善避恶,他首 先应具有崇高的品德。当然,他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雄辩才能。但作 为一个雄辩家,具有崇高的德行比具有最出色的雄辩才能更为重要。因为一个有 能力而无道德的人较之没有能力的人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因此应将一天的时间加以安排使不同的课业相互交替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开始时都感到新鲜重振精神进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一个善于雄辩术的人去教授雄辩术一个善于教授雄辩术的优秀教师去撰写培养雄辩人才的教育理论著昆体良都是当之无愧的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雄辩术原理》
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时期著名的雄辩术教师和教育家。西赛罗《论雄辩家》 的绝大部分内容都用来说明优秀的雄辩家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他主要向人们描述 了雄辩家教育的目标或这种教育的结果,而没有阐述雄辩家培养的过程。这个任 务是由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中完成的。
5、教师要俯就学生的能力
昆体良指出,教师要节制自己的力量,俯就学生的能力。如同一个走路很 快的人,如果他恰好和一个小孩子走在一起,他就会用手牵着小孩,放慢自己 的步伐,不能走得太快,免得他的小同伴跟不上。他反复告诫要防止学生负担 过重,因为越出他的智力之上的东西是不能进入他的头脑的。他举例说:“正 如紧口瓶子不能容受一下子大量流进的液体,却能为慢慢地甚至一滴一滴地灌 进的液体所填满,所以我们也必须仔细考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他们远远不能理 解的东西是不能进入他们的头脑的,因为头脑还没有成熟到能容受它们。”这 个紧口瓶子的比喻后来被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引用。
昆体良学前教育思想

昆体良学前教育思想昆体良,这位古罗马时期的教育大家,他的学前教育思想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的前行道路。
说起学前教育,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件小事。
在小区的花园里,一群小朋友正在玩耍。
有个小男孩特别调皮,总是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还推搡别人。
这时候,其中一个小女孩的妈妈走过去,没有直接训斥小男孩,而是耐心地跟他讲道理,引导他要学会分享和友好相处。
这一幕让我感触颇深,这不就是学前教育在生活中的小小体现嘛!昆体良认为,学前教育应当尽早开始。
他强调,儿童的学习能力在早期就已经展现出来,就像一颗种子,只要给予合适的土壤和阳光,就能迅速发芽成长。
比如,当孩子刚刚学会说话,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会不停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时候就是进行知识启蒙的好时机。
昆体良特别重视儿童的道德培养。
他觉得一个人的品德在学前阶段就应该打下基础。
这让我想起我朋友家的孩子,有一次去他家做客,小朋友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第一反应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主动跟家长承认错误。
朋友并没有生气,而是表扬了孩子的诚实,这其实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在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中,游戏也占有重要地位。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天性的表达,通过游戏,儿童不仅能获得快乐,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成长。
就像幼儿园里的角色扮演游戏,孩子们扮演医生、老师、警察等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合作、交流,也了解了不同职业的特点。
同时,昆体良主张要根据儿童的个性和能力进行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孩子擅长语言表达,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
就像在一个绘画班中,有的孩子喜欢用鲜艳的色彩描绘出奇幻的世界,有的孩子则更擅长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真实的场景。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孩子,而是要因材施教,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昆体良还强调了榜样的力量。
在学前阶段,孩子更多地是通过模仿来学习。
家长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一个小朋友看到旁边的叔叔主动给老人让座,他也跟着站起来说:“奶奶,您坐我这儿。
昆体良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Quintinlianus,35~100或40~114),古罗马帝国时期的雄辩家、著名教育家,出生于西班牙(当时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埃布罗河上游加拉古里斯的一个小镇,少年时期赴罗马学习雄辩术。
公元70年,受命主持罗马第一所国立拉丁语雄辩术学校,成为罗马历史上第一位公职教师。
公元90年退休后,主要从事著书立说,主要著作为《雄辩术原理》。
(一)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的论述与西塞罗一样,昆体良也主张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
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对于雄辩家来说,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
在一定意义上,德行比才能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雄辩术是一门高尚的学问,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正义和德行,指导人们趋善避恶。
雄辩术应当是为真理为正义而战的战士手中的武器,而不应成为强盗手中的工具。
昆体良明确指出:“我所要培养的人是具有天赋才能、在全部自由学科上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天神派遣下凡来为世界争光的人,是前无古人的人,是各方面都超群出众、完善无缺的人,是思想和言论都崇高圣洁的人。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昆体良也把雄辩家的培养当做教育的基本目的,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变化,他所说的雄辩家与西塞罗所说的雄辩家是有明显不同的。
在西塞罗的思想中,雄辩家实际上就是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
而在昆体良所处的时代,由于实行帝制,通过雄辩成为政治家的可能性已不存在。
昆体良所说的雄辩家一方面是指训练有素的律师,但更主要的是指受过良好教育的、有道德的和善良的人。
昆体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天赋,都能敏捷地思考、灵敏地学习。
真正天生愚鲁而不可教的人,是极为罕见的。
另一方面,人生而具有的天赋才能,仅仅是个人发展的一种可能性。
天赋才能的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实践,更有赖于良好的教育。
浅析昆体良的幼儿教育思想

浅析昆体良的幼儿教育思想作者:盛莹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0年第01期摘要:昆体良是罗马帝国初期的著名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尤其对儿童早教、道德的重视,以及个体差异性的培养、幼教师资的要求、劳逸结合的教育方法,蕴含着许多精辟深邃的见解,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字:昆体良;幼儿;教育思想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公元35-100年)是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
他出生于西班牙,一生专心著述,完成了巨著《雄辩术原理》,这是西方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代表了当时欧洲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
19世纪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弥儿曾说过:“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我终身服膺的许多有价值的见解都可以溯源于少年时代阅读昆体良的著作。
”今天,虽然过去了1000多年,《雄辩术原理》中的许多思想仍闪烁着不灭的光华。
在《雄辩术原理》中,昆体良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学前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昆体良认为对人的培养和教育是伴随着婴儿的出生而开始的。
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对他寄以最大的希望,这样,才会一开始就精心地关怀他的成长,因为大多数人既能敏捷地思考,又能灵敏地学习,而此种灵敏心智的“根源也是来自天赋”,但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得到培养、完善和发展。
在他看来,“只有那些天生的畸形和生来有缺陷的人才是天生愚鲁而不可教的人,这样的人肯定会有,然而很少”,所以“缺少的不是天赋能力,而是培养”。
并且要从小开始,不能轻视。
他说:“七岁以前的收获无论怎样微小,为什么就要轻视它呢?诚然,七岁以前学习的东西无论怎么少,但有了这个基础,到了七岁就可以学些程度更深的东西,否则到了七岁还只能从最简单的东西学起。
”看护者和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实现者昆体良十分重视周围的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为此,他提出必须十分慎重地选择儿童的看护者和教师。
看护者和教师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德行与才学的结合体,因为“儿童首先听到的是他们的声音,首先模仿的是他们的言语”。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其次,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可避免养成孤傲和离群索居 的现象。
再次,学校教育有助于儿童间友情的成长,发展儿童 的社交能力,使学生有竞争对比、彼此观摩的机会,在集 体中,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 分班教学 :把学生分成班级,在同一时间,由
付薪金的雄辩术讲座时,他成了该讲座的第一位 教师。他的代表作主要是《雄辩术原理》,这是 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系统著作,是教 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体良的教学思想
昆体良继承了西塞罗关于雄辩家教育的主 张,并对其作了新的补充和发展,形成了 他独具特色的E一va套lu教ati育on思o想nly体. 系,主要包 ted wi括th雄As辩po家se教.S育lid的e目s f的or、.N教ET学3形.5式C等lie方nt面Pr的ofile 5.2 内C容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教学形式
• 学校教育:昆体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
他的老师帕利门的教学形式,主张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学校的E环v境a可lu避at免io使n儿o童nl受y.到奴隶主家庭中浮 ted wi华th奢A侈s的po影s响e,.S为lid儿e童s提fo供r一.N个E净T化3的.5环C境l。ient Profile 5.2
教师对全班级而不是分别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
昆体良认为班级授课制有许多优点:
首先,教师可Ev以a一lua次ti同on时o教n许ly.多学生,集中精 ted wi力th,A节sp省os时e间.S,lid提e高s f效or率.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交C往其o中p次,y,ri从g学h教生t 师2也0对0可别4以-人2在0的1与1批其A评他s和p同o表s学e扬的P中共ty得同L到t学d警.习惕和
雄辩术原理昆体良

大纲
三、《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目的 (二)论教育作用 (三)论教育过程 (四)教学理论 (五)论教师 四、《雄辩术原理》评析 (一)优点 (二)不足
-3-
一、古代罗马教育
古罗马原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奴隶制小城邦。从公元 前 6世纪开始,经过几百年的征战扩张,成为地跨欧、 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至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 两部。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从此,西欧奴隶制终结, 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古罗马在物质生产和文化方面都曾取 得许多成就,对后世的文化、教育有较大影响。古罗马的 历史一般可分为王政、共和、帝国三个时期,其教育在每 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征。因为王政时期(约公元前8~前6 世纪)是古罗马处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流传 下来的可靠史料很少,这一时期的教育情况难以稽考。所 以,叙述古罗马的教育史一般以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为主。
-16-
(四)关于教师的论述
昆体良重视教师的作用。他认为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他对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教师应该是“公认的有学问的人”。作为一个教师, 决不能“以本身的愚蠢去教人”。教师应该是德才具优, 即言即行的人。他既不能允许学生失德,更不能允许自己 失德。 第二,教师既应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也能熟练运用教学 方法。他认为,具有学问的人教学,往往使学生更容易懂 也更加明白。反之,越是无能的人,越是教得晦涩难懂。 第三,“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教师对待学 生的态度,应该既是和蔼的,又是严峻的。但和蔼而不放 纵,严峻而不冷酷。教师应多用告诫,少用惩罚,工作要 有耐心,不对学生发脾气,也不纵容他们。
-7-
(2)中等教育
贵族及富人的儿童受完家庭教育后,便进入文法学校。教师被称为文 法学家或文学家。教师收入丰厚也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学校以学习文 法为主(包括文学和语言)。文法学校,起初完全由希腊人主持,教 授希腊语和希腊文学,因此也叫做希腊文法学校。公元前100年才出 现第一所拉丁文法学校。从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文学家西塞罗起, 拉丁文学开始蓬勃发展,拉丁文法学校也随之迅速建立起来。儿童同 时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或兼上两种学校。在文学方面,希腊文法学 校学习荷马史诗和其他希腊作家的作品;拉丁文法学校则学习西塞罗 等拉丁文学。这两种学校的学习科目还包括地理、历史、数学和自然 科学。但这些学科的内容,大多较为肤浅。教学方法是讲解和听写, 学习方法主要是背诵,目的是掌握读、写、说的能力,也为儿童入修 辞学校作准备。罗马学校纪律严格,实行体罚,上课时间从清晨到黄 昏。小学和中学都有暑假,还有神农节、智慧女神节等假日。
昆体良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昆体良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作者:李睿胡颖蔚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22期摘要古罗马教育家﹑著名的演说家昆体良注重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
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德育为儿童教育之首,应及早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尤其注重其德行的培养;认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树立德才兼备的榜样模范,同时采用积极的道德教育方法及途径有效地促进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
昆体良的这些道德教育思想无疑对我们当前的家庭道德教育以及学校德育工作具有有益的启示和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昆体良道德教育启示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Quintilian's Moral Education and EnlightenmentLI Rui, HU Yingwei(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 571158)AbstractThe famous Roman educator and orator Quintilian focus on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His thinking the moral educa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Moral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first of children's education, should do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early,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virtue; Teachers must lead as an example, play an exemplary model role, establish a model for both ability and integrity, while use a positive moral education and ways to promote children's moral development effectivel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Quintilian's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ha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inspiration of our current family and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Key wordsQuintilian; moral education; enlightment马库斯·法比尤斯·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是公元一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理论家,也是著名的演说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
论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初期(公元1世纪)杰出的雄辩家、教育实践活动家和理论家,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它在着重阐述雄辩家培养的实践与理论问题的同时,对教育与教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其一套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体系。
以下具体论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的教学理论对西方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西方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教育目的。
与西塞罗一样,昆体良也主张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
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昆体良明确指出:“我所要培养的人是具有天赋才能、在全部自由学科上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天神派遣下凡来为世界争光的人,是前无古人的人,是各方面都超群出众、完善无缺的人,是思想和言论都崇高圣洁的人。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昆体良也把雄辩家的培养当做教育的基本目的,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变化,他所说的雄辩家与西塞罗所说的雄辩家是有明显不同的。
在西塞罗的思想中,雄辩家实际上就是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
而在昆体良所处的时代,由于实行帝制,通过雄辩成为政治家的可能性已不存在。
昆体良所说的雄辩家一方面是指训练有素的律师,但更主要的是指受过良好教育的、有道德的和善良的人。
(二)教育作用。
昆体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天赋,都能敏捷地思考、灵敏地学习。
真正天生愚鲁而不可教的人,是极为罕见的。
另一方面,人生而具有的天赋才能,仅仅是个人发展的一种可能性。
天赋才能的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实践,更有赖于良好的教育。
一个天资聪慧的儿童,如果在成年后无所作为,那说明他缺少的并不是禀赋,而是教育。
昆体良虽然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他也认为教育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
他指出,教育的作用应当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教育者应当尊重受教育者个性差异和年龄差异。
昆体良非常注意儿童的语言的发展,他认为人的教育应当从摇篮期开始,在婴儿期就要注意语言的纯洁性。
与其相处的人都应有正确的发音;同时还要重视
音乐学习,认为它可以培养正确的发音、语言技巧和改进谈吐风格。
昆体良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
他希望家长和家庭教师最好是知识渊博、品行端正的人。
他还论证了学校教育的优越性。
他认为学习的最好场所是学校。
学校的优点在于它不让儿童们互相孤立隔绝,不让他们发展自命不凡的心理,在学校里教给一个儿童的东西,其他儿童也能学到,而且大家在一起学习,可以相互激励,促进学习,发展他们的友谊关系,他还强调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要求发展儿童的兴趣,注意因材施教。
关于教学理论在世界古代教育史上,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与此不同,昆体良提出了分班教学的设想。
他主张把学生分成班组,在同一时间,由教师对全班组而不是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
他认为实行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不但教师一次可以教许多学生、节省时间与精力,而且学生也可以在与其他同学的共同学习和交往中,接受良好榜样的影响,从教师对别人的批评和表扬中,得到警示和鼓励。
这些优越性是个别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在强调集体教学的同时,昆体良注意到因材施教的问题,认为教师在面向班级进行教学的时候,同样要了解学生的能力、个性特点和倾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扬长补短,长善救失。
昆体良认为教学必须有弛有张,劳逸结合。
昆体良说:“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桩事物,能够继续不停地紧张”,只有给予间歇和休息,才能“维持其紧张的强力于永久”。
学习也是这样,学习是需要轻松的,强制性的长时间学习,必然使精力丧失,学习起来毫无劲头,如果经过休息恢复精力,则必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
为防止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而造成疲劳,昆体良主张学习与休息相间,使学生的精力得以恢复,更愉快地进行学习。
为此,他主张在学习间隙,可让学生进行有节制的游戏活动。
昆作良主张教学应当明白易懂。
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绝不能故弄玄虚,绝不能装腔作势以抬高自己,而应当简洁、明了地讲授知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并牢记不忘。
昆体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诱导。
教师应当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另一方面,他主张在必要的时候,应当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以防止事事依赖别人的坏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思想的创造性。
因此,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各种知识,而且还在于养成独立的判断力、创造性以及其他各种能力。
昆体良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培养完美的雄辩家,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正因为如此,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
首先,教师应当是才德俱优、即言即行的人。
昆体良认为,教师的道德面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自身所具有的高尚品德能防止学生的行为流于放荡;相反,教师的行为失检,就会对学生产生有害的影响。
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是道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
其次,教师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应当是公认有学识的人。
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履行教师的职责,培养出完美的雄辩家。
第三,教师应当热爱学生,能够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
昆体良认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应当是和蔼的,又是严峻。
但和蔼不等于放纵,严峻并不意味着冷酷。
教师应耐心工作,既不对学生发脾气,也不纵容学生。
第四,教师既应熟悉所教学科的内容,又要能熟练地运用教学方法。
只有深刻理解所教学科的内容,教师才可能有效地教学。
也只有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才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
第五,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
为此,教师应当经常、深入地观察学生的言语、行为和活动。
昆体良是古罗马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在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思想来源。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教育思想和17世纪夸美纽斯的教育学说,同样受到来自昆体良的有益启示。
直到19世纪,昆体良的思想仍受到广泛的赞誉。
英国著名思想家穆勒认为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一书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因此,昆体良的教育理论不仅对西方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为西方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甚至,他的一些优秀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仍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