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意外事件防 噎食
精神科临床常见突发意外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缺乏有关
自杀行为病人的护理目标
(1)短期目标:①患者无伤害行为;②
患者能够确认及表达自己痛苦的内心体 验。
(2)长期目标:①患者不再有自杀意念;
②患者对自己有积极的认识,对将来抱 有希望;③能够掌握良好的应对技巧。
自杀的预防(1)
1、保证环境安全(把好“入门关”、 “探视关”)
结束生命的目的。
自杀行为按程度不同分为: 自杀意念:指有自杀的想法或意向,但无具体自杀行动。 自杀威胁:指口头上表达自杀的愿望,但无具体自杀行动。 自杀姿势:以不至于死亡的自杀行动来表达其真正的目的。 自杀未遂:指有自杀的念头或想法,并有相应的行为,但
由于各种原因未造成死亡。 自杀死亡:指有自杀的念头或想法,并付诸行为,最终造
精神科常见突发 意外事件的预防与处置
内容
意外事件定义 意外事件的防范与处理 事件的预防与处理事件的预防与意外事件 的预防与处理意外事件的预防与处理处理
意 外 ??
非正常情况 患者出问题了
意外事件定义:
病人在精神症状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下,突然发生、难以防范,危害个人及他人
安全的行为。如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置,后果
自杀风险评估与识别
对相关患者进行风险评估,是预防自杀的重要一环。 1、大多数自杀是可以预防的(自杀是不可能预防的) 2、自杀者在自杀前曾流露出很多的征象(自杀的发生时没有预
兆的) 3、大多数自杀者是矛盾的(自杀的人是真的想去死) 4、与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可能及时发现他们的自杀企图,
既可以对自杀风险进行评估,也可以使他们体会到关爱、支持 和理解,降低自杀风险。(不能与自杀念头的人谈自杀) 5、自杀过的人总是还会再自杀的?大部分人不会 6、危机过去意味着自杀风险解除? 危机干预后可缓解,但绝望的意愿可再次采取自杀行动。
精神科患者发生噎食的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护理经验176精神科患者发生噎食的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武文先重庆建设医院 重庆市 400050【摘 要】目的:探讨引发精神科患者发生噎食的因素以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于我院精神科的16例发生噎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噎食的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的主要原因是精神病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其次为进食过程抢食、自身疾病的影响及外界的影响;引起噎食的食物主要是馒头,发生的时间一般在午餐时。
结论:引发精神科患者噎食的因素较多,但是通过有效的护理和预防、可实现噎食的早发现、早抢救可有效降低精神科患者噎食发生率和因噎食而引发的窒息、死亡等现象。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噎食;因素分析;护理措施噎食是指进食的过程中由于咀嚼不完全或者吞咽困难等原因,导致大量的食物没有完全咽下,堆积在消化道或者误入呼吸道,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窒息、等现象的发生[1]。
精神病患者如果出现噎食需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抢救额措施,如果抢救不及时则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是死亡,严重威胁精神病患者的生命[2]。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于我院精神科的16例发生噎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噎食的因素以及相应护理措施。
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于我院精神科的16例发生噎食的患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在17~71岁之间,平均年龄(41.29±17.47)岁,病程在3个月~29年,平均病程(14.38±6.71)年,所有患者均经CCMD-3诊断标准诊断,其中阿尔茨海默症患者3例,精神分裂患者9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2例,癫痫性精神障碍2例。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噎食的16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调查对发生噎食患者进行护理的护理人员,总结引起精神病患者噎食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结果2.1 急救结果16例患者在发生噎食后,进行及时的抢救,其中14例抢救成功,2例因抢救过晚患者窒息死亡。
精神科患者噎食的预防与护理

精神科患者噎食的预防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患者预防噎食的方法及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精神科患者,共60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对患者护理中,为避免患者出现噎食,将预防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其中39例患者护理中,并归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其余患者则只需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在两组患者的饮食安全知晓率、抢救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另一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结论:强化预防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力度,针对可能引起精神科患者噎食情况发生的一些方面,提前向患者进行科学性的指导,包括饮食、体位、应急处理等,实施全面干预,可降低患者噎食的发生概率,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精神科;噎食;预防;护理干预;知晓率;效果前言:精神科医院一大科室,内部存在多种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认知、精神等方面出现的各种障碍性问题,自理能力下降,需要身边有人照顾。
目前,精神类疾病尚无彻底根治的方案,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
不过,药物的长时间使用并非绝对的安全。
据了解,有些精神科患者在吞咽食物时出现噎食的情况,分析原因发现与长期服用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副反应的出现有关,该症状的出现会影响到吞咽肌肉的运动协调性,继而增加患者噎食事件的发生概率。
基于此,医院精神科需加大对患者噎食的重视,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方案,将其贯穿至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降低患者噎食事件的发生风险,从而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科噎食患者,在患者护理中,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应用,将其分组展开实验。
其中,观察组患者共40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大70岁,最小18岁,对应年龄平均值为(42.65±4.87)岁;对照组平均值为(43.65±3.69)岁。
住院精神病患者噎食窒息诱发因素识别与对策研究

住院精神病患者噎食窒息诱发因素识别与对策研究洪小美林秋英(厦门市仙岳医院,福建厦门361012)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儿家属参与护理可通过对患儿居住和接触环境的管控,降低接触过敏源的机会,改善患儿饮食方式及生活习惯,提高用药依从性及治疗安全性。
注重进行身体锻炼以及做好疾病的预防,使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全方位的护理,尽快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用药依从性更高,用药遗忘次数及急性发作次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5.56%(P <0.05)。
证明延伸护理方式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患者儿家属更为满意。
综上所述,出院后对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应用延伸护理,可显著提升其用药依从性,改善肺功能,促进患儿快速康复,且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1]张建华.儿童过敏性鼻炎和哮喘规范化诊断与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8):796-800.[2]孙丽红,陈爱欢,秦旭,等.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共患变应性鼻炎严重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9):672-674.[3]刘晓颖,向莉.儿童变应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协同治疗及管理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43(3):161-169.[4]刘传合,洪建国,尚云晓,等.中国16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20年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30(8):596-600.[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167-181.[6]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小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年,重庆)[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7-8.[7]郭丽兴,赵桂红,郭桂明.自护缺陷合理补偿延续护理在学龄期哮喘患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1):90-92.[8]魏可英.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培训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4):67-68.[9]陈云兰.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4):5760-5762.[10]王燕楠,僧东杰,韩富根.儿童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相关性及发展趋势[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5):92.[11]韩彬,朱秀萍,盛怀明,等.益生菌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12):26-29.[12]万弦,崔玉霞,黄玉瑛,等.SLIT 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6,45(8):1086-1088.(收稿日期:2020-12-21)【摘要】目的正确识别住院精神病患者噎食窒息的诱发因素,制定护理对策。
预防噎食的健康宣教

预防噎食的健康宣教
预防噎食的健康宣教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饮食指导:避免进食容易噎呛的食物和黏性较强的食物,如鱼刺、骨头、年糕等。
避免食物过冷或过热、过量饮酒。
对脑卒中等有吞咽困难的患者,给予半流质饮食,对偶有呛咳的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种类以细、碎、软为原则,且温度适宜。
2. 进食指导:尽量取坐位,上身前倾15°。
卧床患者进餐后,不要过早放低床头。
对于进食慢的患者,可将餐盘留下,不要催促。
避免一次进食过多,鼓励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对于发生呛咳的患者,间隙时可用汤匙将少量食物送至舌根处,让患者吞咽,待患者完全咽下,张口确认无误后再送入第二口食物。
发生呛咳时宜暂停进餐,等到呼吸完全平稳时再喂食物。
频繁呛咳且严重者应停止进食。
3. 心理调适:当噎呛发生后,应及时稳定患者情绪,安慰患者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4. 噎食现场急救指导:当患者出现呛咳时,立即协助低头弯腰,身体前倾,下颏朝向前胸。
5. 吞咽功能锻炼指导:通过面部肌肉锻炼,包括皱眉、鼓腮、露齿、吹哨、龇牙、张口、咂唇等。
舌肌运动锻炼,如伸舌,使舌尖在口腔内左右用力顶两颊部,并沿口腔前庭沟做环转运动。
通过上述方法,促进吞咽功能的康复或延缓吞咽功能障碍的恶化,预防噎呛的再发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精神科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处理

暴力的症状特点
1、出现攻击、辱骂性行为,语调高、语量多或有语言暗示。 2、出现坐立不安、动作多、动作快。 3、出现激动、不满、气愤、高声喊叫、表情怀疑,控制能
力下降。 4、病人挑剔、抗议、质问、要求多,得不到满足。 5、病人拒绝治疗护理和住院,不同程度违反院内规章。 6、病人幻觉、妄想等症状加重时。
精神科常见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处理
1
一 意外事件的定义 二 意外事件的种类 三 意外事件的原因 四 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处理
一、定义
精神科意外事件是指患者在精神症状或药物不良反应 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难以防范的、个体无法自控的可 能危及自身、他人或物体安全的行为。
二、意外事件的种类
暴力攻击 自杀自伤 外走(逃跑)
• (2)危险物品管理: 危险物品管理及使用 不当也是潜在的不安 全因素,如刀、剪、 长绳、带子等。
四、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处理
(一) 暴力行为
(二)
自杀行为
(三) 外走行为
(四)
噎食
(一)暴力行为患者的防范和处理
1、定义 2、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 3、暴力的症状特点 4、防范和处理
定义
暴力行为指个体直接伤害自己或他人的 躯体或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 给病人及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性影响。
(1)将病人安置在重病室,进行一对一的守护,活动 范围应在护士视线范围内。清查各种危险物品,并经 常检查病人身上及床单位有无危险物品或遗书和字条 等。
(2)连续评估自杀的危险性:对有计划的患者,要详 细询问地点、方法、时间,如何获得自杀工具和发生 自杀行为可能性的大小。
对严重自杀行为病人的处理
(4)提高交流技巧。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尊重病人,态度和蔼认真, 不要用刺激性言语或挑逗病人,避免激惹病人的情绪,鼓励病人以言语表达 感受及发泄敌意,在无法控制时立即寻求帮助。
噎食意外事件处置预案

一、预案背景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管的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导致呼吸抑制,严重时危及生命。
噎食事件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及吞咽功能障碍者。
为保障人员生命安全,提高噎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噎食意外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保障人员生命安全,降低噎食事件造成的伤害。
3. 减少噎食事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养老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可能发生噎食意外事件的场所。
四、组织机构与职责1. 建立噎食意外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 噎食意外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救援、伤员转运、医疗救治等工作。
(2)信息报告组:负责事件报告、信息收集、发布等工作。
(3)应急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现场警戒、交通疏导等工作。
(4)善后处理组:负责事件调查、责任追究、家属安抚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事发单位接到噎食意外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2. 现场处置组:(1)迅速赶到现场,评估伤员情况,采取急救措施,如清除口咽部食物、疏通呼吸道等。
(2)如伤员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3)根据伤员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紧急转运至医院进行救治。
3. 信息报告组:(1)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等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2)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事件进展。
4. 应急保障组:(1)组织物资保障,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
(3)进行交通疏导,确保救援车辆通行。
5. 善后处理组:(1)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安抚家属,做好善后工作。
六、应急演练1. 各单位应定期组织噎食意外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现场救援、伤员转运、医疗救治、信息报告、应急保障、善后处理等。
噎食的急救护理

噎(yē)食的急救护理一、噎食的定义与抢救措施。
1.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的呼吸窒息。
2.临床表现:噎食是精神科临床急症之一。
往往是进食时突然发生不能说话或严重呛咳,出现痛苦的表现,并用手指口腔或咽部,患者口唇颜面紫绀,呼吸极度困难,往往呈吸气性(梗塞性)呼吸困难,如遇到这样的患者,首先考虑到噎食的可能,应当机立断的采取强有力的急救措施。
3.抢救措施:发现患者噎食即应就地抢救,争分夺秒立即用手或汤匙抠出口腔和咽部内积存的食物,对意识清楚的患者,可鼓励咳嗽或吐出食物。
意识不清者用汤匙或筷子刺激咽喉部催吐或置患者侧卧位,头低45°拍击胸背部,协助患者吐出食物。
二、噎食急救。
1.急救术:当患者窒息状态时就地将患者置于侧卧,用手或双手在患者腹部向胸部上方推压,冲击6~10次,反复进行,此法突然增大了腹内压力,也是利用膈肌向上的冲击力,使阻塞气道的食物上移或排出气管;也可让患者俯伏在抢救者膝盖上,头朝下,让其胸廓横过膝而下垂,这样可使患者的胸部和头部低悬。
一只手扶住其外侧,用另一只手有节律地拍击其两肩胛间的背部,使气道内阻塞物脱离原位。
2.严重窒息状态:应立即将患者体位改为平卧,垫高双肩,使头部后仰,急取粗穿刺针(16~20号针头)在喉结下(环状软骨下缘1~2cm的部位)稳、准地刺入气管,可暂缓呼吸困难和缺氧状态。
以便争取抢救时间。
应迅速与五官科联系,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准备。
使呼吸道阻塞物得到彻底清除。
三、护理及防范。
1.观察病情:患者的气道阻塞物清除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口唇、呼吸等变化。
患者缺氧状态渐渐缓解,呼吸平稳,面色、口唇转红润,意识恢复清晰,说明气道中无残留物,同时应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在护理单上。
噎食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则应观察患者1~2天内有无高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血白细胞数等。
2.做好心理护理:患者进食时突然发生噎食,无心理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及时处理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锥体外系反应 4.口中含有食物时,应避免大笑、讲话、行走或快跑 5.MECT患者应2个小时以后再进流食
精神科意外事件防范与处置
噎食
1.噎食的定义 2.原因及危险因素 3.临床表现 4.噎食的急救 5.海姆立克急救法及原理 6.噎食的预防
噎食
• 病人在进食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吞 咽反射迟钝,食物堵塞在咽喉部或卡在食 管的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导致通气障 碍、窒息。
噎食
• 噎食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有哪些?
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
• 婴儿
5次压胸法 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 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 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 带柔,多次重复,直至异物排 出。
噎食
• 怎样预防噎食?
噎食
• 噎食的预防
1.重点患者重点看护,集体用餐,严禁将食物带回病房。如 躁狂症患者、极度兴奋、食欲亢进、抢食或未经充分咀嚼, 强行眼下的患者
*美国的海姆立克教授发明的这种手法,曾挽救了数
以万计喉气管异物病人的生命。 *抢救者的手法
右手握拳,顶在窒息者的上腹部,左手掌扣住 右拳,反复冲击窒息者的上腹部,直到异物被 “吐”出为止。
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
• 海式腹部冲击法的物理学原理
急救者环抱患者,突然向其上腹部施压, 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 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胸腔压力骤然增加, 由于胸腔是密闭的,只有气管一个开口, 故胸腔(气管和肺)内的气体就会在压 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涌向气管每次冲击将 产生450—500ml的气体,从而就有可能 将异物排出,恢复气道的通畅。
噎食
• 处置:迅速恢复气道通畅
1、病人意识尚清楚—用手迅速掏出病人口中的食物 2、窒息早期食物卡在咽喉部,病人出现胸闷窒息,吐不
出—海姆立克手法冲击食物 3、病人出现大汗、青紫处于窒息—立即给予环甲膜穿刺
(环状软骨下方1-2厘米刺入粗针头) 4、CPR(心肺复苏) 5、气管插管
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
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
• 《青年医生》欧阳急救噎食老人,办公室 电影泡汤....flv
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
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
• 自救法: 独自一人发生窒息时, 迅速起立,施行自救
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
1、可采用成人4个步骤的第2、3、4三点 2、或者是稍微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
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
• 如果是3岁以下的孩子
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紧贴着孩子的前 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 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 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
• 婴儿
5次拍背法 患者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 前臂上,头部朝下,救护员 用手支撑小婴儿头部及颈部, 用另一只手掌掌跟在小婴儿 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噎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噎食原因及危险因素
1.因病抢食、暴食所致 2.抗精神病药物发生椎体外系副反应 3.癫痫病人在进食时抽搐发作 4.酒精依赖患者及老年患者 5.脑器质性疾病导致吞咽困难 6.牙齿缺如:情绪不稳时进食 7.MECT治疗后未完全清醒,在意识模糊情况下进食
噎食
• 临床表现
进食时突然发生,轻者呼吸困难,不能发音,呼 吸急促,严重者喘鸣,重者口唇、黏膜及皮肤发 绀,意识丧失,抽搐全身瘫痪,四肢发凉,二便 失禁,呼吸停止,心率快弱。
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
• 应用于成人(意识清楚)手法 1.抢救者站在窒息者背后,用双臂环绕患者的腰部,
让患者弯腰,头向前倾。 2.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窒息者腹部正
中线脐上两横指处。 3.用另一手紧握此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五次,
压迫窒息者的腹部,挤压动作要迅速,压后随即 放松。 4.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 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做,直至异 物排出。
海姆立克(HeimLich)急救法
• 如果窒息者已经倒地并意识丧失
1.将患者置于仰卧位,施救者立即 骑跨在窒息者的髋部两侧。 2.一手的掌跟置于患者腹部 正中线、脐上两横指,不要 触及剑突,另一手直接放在 第一只手的手背上,两手掌 跟重叠。 3.两手合力快速向内、向上 有节奏冲击患者腹部,连续 五次,重复若干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