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病害微生态控制研究

合集下载

桃,李,杏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关键技术研究

桃,李,杏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关键技术研究

桃,李,杏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关键技术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类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侵害现象日益突出。

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的侵害不仅损失巨大,而且给人类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威胁。

对于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已经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本论文以桃、李、杏为例,对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进行了研究探讨。

一、研究背景桃、李、杏是我国重要的果树作物之一。

由于我国大力推广果树种植和加强国际交流,很多外来的有害生物也跟随着入侵我国,成为了这些果树的一大威胁。

桃实蝇、桃小实蝇、李实蝇、杏实蝇等。

有害生物的入侵对果园的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果农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为了减少有害生物对果树的侵害,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生态措施,以达到安全高效的生态控制目标。

二、生态调控技术1.物理调控物理调控方法是指利用外部因素对有害生物造成危害,以达到降低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目的。

物理调控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对于农业生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物理调控方法包括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光陷阱等方法。

2.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方法是指利用天敌对有害生物进行生物控制。

天敌是指食腐性昆虫、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等对其他有害昆虫具有捕食、寄生、干扰等作用的昆虫。

生物控制方法通过引进和培育天敌,消灭草地有害昆虫,降低有害生物种群密度。

3.化学控制化学控制方法是利用农药消灭或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

它实施周期短,速度快,作用方便,但这种方法对环境污染小,有害残留等缺点。

1.生物灭蝇法生物灭蝇法是以寄生虫为控制对象,主要筛选、饲养、大规模释放寄生虫,最终实现对有害生物的控制。

本方法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降低化学农药对生态的影响。

2.引入捕食昆虫通过引入天敌的方法,以减少果园中有害生物的种群数。

利用天敌寄生蜂控制果蝇。

这种方法既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够减少对人体的有害影响。

3.防御隔离法本方法是采用防御树园来控制有害生物。

与传统的农药控制方法相比,防御隔离法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果树保持生态平衡。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一直是园林农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果树种植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果树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制约果实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往往依赖化学农药,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急需探究更加环保、健康的防治措施。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例如生物防治技术、综合防治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的出现,为果树栽培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深入研究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和果树病虫害防治措施两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果树种植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该文旨在探究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果树种植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种植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系统总结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的各项内容,包括选址、整地、施肥、修剪等方面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期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二、归纳常见果树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防治方法、防治药剂选择和使用、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时机等方面的经验,以期帮助果树种植者科学防治果树病虫害,减少产量损失;三、通过对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探究,为果树种植者提供实用的栽培管理指导和防治建议,为果树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做出贡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提高果树种植的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是果树种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果树生长和产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果树栽培管理技术:1. 土壤管理:果树需要合适的土壤来生长,因此土壤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要确保土壤通风透气良好,保持适当的湿度。

对于果树来说,土壤的肥力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施肥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果树的生长。

果树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研究

果树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研究

果树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研究由于果树栽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发生病虫害。

所以,在果树生长过程中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

但是就目前来说,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并不到位,存在一些问题。

鉴于此,本文对果树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标签:果树;病虫害;防治现状;对策引言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十分重要,针对不同的果树以及果树生长的不同阶段,要采取多种防治措施,这样既能够保障果树的健康,还能够免受病虫害的危害。

对果树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的保护环境,保障果树的健康茁壮成长。

1 果树栽培技术发展对经济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空间下,农业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一产业所耗用劳动力过多,技术缺乏,产量不高这些都限制了我国经济发展。

要想使得资金链流动力强,最终要看科学技术对产业的应用,农业种植户提高栽培技术水平相当于提高经济收入来源,好的果树质量才能结出优质果实,在市场中才会占有一席之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增高了,资金流入市场注入了活力,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常规经济体制是足够适应果树发展的,提高果树栽培技术相当于在初加工时就投入先进技术,这样才能培育出优质的产品。

想要果树发展处于先进地位,不变的就是引入高新技术,从而提高经济收入。

现代种植业是乡村产业的基础,加快发展经济作物带给农户的资金来源,立足本乡本土资源优势,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正是栽培技术发展对果树以及经济的有利之处。

2 果树病虫害防治现状果树病虫害不仅会影响果树生长、果实品质,而且还会影响到区域内其他果树的生长。

就目前来说,大部分果农都已经认识到了病虫害的危害,且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

但是病虫害防治效果仍不够理想,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防治理念落后。

部分果农只有在果树发生病虫害以后才能进行防治,并不重视病虫害的提前预防。

另外,果农的专业性不足,采取的防治时机不合理、措施不到位,影响到了最终的防治效果。

果树病虫害防治研究

果树病虫害防治研究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随着我国各大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也不能落下。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因为对于我国来说农业一直都是要关注的,它是我国的生命之本。

但是本文主要讨论的不是大米这样的农作物而是果树农业的发展。

果树作为直接产出入口食品的来源,其病虫害防治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相比较于传统的药物杀虫的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不仅杀虫治病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对于生态系统也极其的友好,能够保证水果的食用安全。

鉴于此,本文主要讨论关于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研究。

果树病虫害是导致果树果实质量不好、影响其栽培的主要因素。

由于我国的果树管理方法和技术达不到要求,因此部分地区对果树防治的工作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但根据调查研究,在果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农药防病虫对于果实的危害以及对食用者身体健康的危害,符合当代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自然规律和生物法则来对果树进行处理,对果树没有任何的伤害,在现在的果树防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果树病虫害果树病虫害形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环境因素造成的体内内分泌失调,另一方面是因为害虫在果实生长过程中侵害了果树的枝叶或果实等生长部分,这使得果树的发展不好。

如果果树病虫害的防治迟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那么不仅会影响到果树的健康成长,还会对果实的品质、乃至整个果树种植园区带来严重的破坏,除了果树自身受到侵害以外,还会危及到更多的生物生长。

此外,由于现在病虫害的种类在不断的增多,即使我们使用了很多的化肥农药,这些害虫也早就对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因此这种单靠药物来进行防治的措施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还浪费了采购农药的钱,给大自然也带来了不少的破坏和污染。

对此,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成为提高质量的关键点,那么什么是造成果树病虫害管理不当的原因呢?一是管理方法和技术水平的落后。

在一些偏僻的地区,没有人才的引进和当地人员的专门学习,自然就缺乏果树防治的相关知识,在设备上也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

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农业发展的进步,苹果树病虫害成为困扰果农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证苹果树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科研人员们积极探索和研究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针对苹果树常见病虫害的防控方法进行探讨,并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期对果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病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1.炭疽病的防治炭疽病是苹果树上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给果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使用化学药剂喷洒,但这种方法存在药残问题,不符合环保要求。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微生物防治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

例如,利用拮抗微生物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或者使用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提取物来预防病害发生。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出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2.根际病害的防治根际病害是苹果树生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中包括根腐病、束腰病等。

研究者们发现,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可以增强苹果树的抗病能力,降低根际病害的发生率。

此外,采用轮作和作物尽量分离的措施也有助于减少根际病害的危害。

研究人员还注意到一些植物激素的调控对根际病害的防治也具有潜在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深入研究。

3.病毒病害的防治病毒病害对苹果树的影响严重,不仅对果实品质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果树整体弱势。

目前,为了防治病毒病害,研究人员主要集中在病毒检测和抗病苹果品种选育两个方面。

通过病毒检测,果农能够及时了解苹果树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而抗病苹果品种的选育则可以通过遗传改良手段,培育出抗病性强的苹果树品种,减少病害的危害程度。

二、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1.瓜蝇的防治瓜蝇是苹果树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对果实造成严重咬害。

为了有效控制瓜蝇的危害,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防治方法。

一种方法是利用诱捕器来吸引和捕杀瓜蝇,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保持果实的质量。

另外,一些天敌昆虫也可以用来控制瓜蝇的数量,例如寄生蜂等。

果树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

果树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

果树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随着果树种植业的不断发展,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果树病虫害给果树生长发育带来很大的危害,严重影响果实质量和产量。

因此,正确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是保证果树高产高效的关键。

一、病虫害防治的前期准备1、选优选强以繁殖优质的果树品种,是预防果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地域常见异地优质品种可紧急推广。

2、建立果园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偏育、修剪、施肥、病虫害预警等,确保果园内果树生长良好。

3、引进优质的农业防治设备,提高防控效果,保障果园安全生产。

二、选择安全环保的病虫害防治药剂病虫害防治药剂应选择较安全的环保型药剂,不使用含高毒、高残留的化学药品。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天然植物杀虫剂和有机肥料,例如甲壳土、蚕豆壳等,都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没有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应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不同的防治药剂,避免药剂重复使用致使虫害产生抗药性。

三、加强果园卫生管理加强果树病虫害的卫生管理,是预防果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果树树冠枝叶生长密集处,常常会堆积许多果叶残体和果实残体,成为细菌、真菌的滋生繁殖地。

因此,在果园里经常清理垃圾、杂草,及时剪除枯死枝叶,加强果树病虫害的防治。

四、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生态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寄生昆虫等天然的生物机制进行防治,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不会对土壤和果树产生影响。

当前市场上,有很多种生物防治的产品,如茉莉花、蚜蝇扑杀剂等,其对果树病虫害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具有环保性、安全性、无污染性的特点。

五、灭螨剂的使用灭螨剂是香蕉树、芒果等果树的常用药剂之一。

在使用灭螨剂时,必须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

一些助剂也可以增加灭螨剂的效果。

在使用灭螨剂时,需要加倍注意剂量和时间,避免过量使用,造成药剂残留等问题。

总之,果树病虫害防治策略是确保果树健康生长、保证果实质量的关键。

以上提到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和方法,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用,使果园生产达到最佳效益。

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精准防控技术研究

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精准防控技术研究

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精准防控技术研究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果树的种植和种类越来越多,在果树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是一件比较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果树,保证果实的质量和产量,越来越多的农业科学家和果农开始研究果树病虫害的精准防控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常见的精准防控技术并加以分析。

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一些具有杀虫、杀菌功能的生物制剂或生物制品来防治果树病虫害。

这些生物制剂可以对果树病虫害起到很好的防控作用,并且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小。

例如,利用昆虫寄生线虫来控制果树害虫,它们能寄生在果树害虫体内,对害虫进行繁殖和杀死幼虫,从而减轻果树病虫害的危害。

二、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农药等化学物质来对果树病虫害进行防治。

这种技术操作简单,效果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易产生抗药性等。

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需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的规定进行操作,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三、智能监测技术智能监测技术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监测果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精准的防治策略。

现代的传感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使得果树病虫害的监测更加精准和便捷,通过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可以实时监控果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准确判断防治时机和防治措施。

例如,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果树的温湿度和病虫害的传播情况,可以精确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四、遗传改良技术遗传改良技术是通过选择具有较高抗病虫害性状的果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推广,以提高果树的抗病虫害能力。

通过遗传改良技术,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和种植环境的抗病虫害果树新品种,降低果树病虫害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果树病虫害的精准防控技术包括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智能监测技术和遗传改良技术等。

这些技术在保护果树健康、提高果实质量和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未来,还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果树病虫害防控技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病虫害压力,确保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果树种植中的生物防治方法研究与应用

果树种植中的生物防治方法研究与应用

果树种植中的生物防治方法研究与应用果树种植中的生物防治方法研究与应用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物制剂、昆虫等来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一种方法。

相比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具有环境友好、无毒无害、持久效果好等优势,因此在果树种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果树种植中,常见的害虫包括苹果蚜虫、柑橘黄龙病虫蝽、桃腐烂病等。

这些害虫给果树的生长和果实产量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杀虫效果,但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

因此,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来控制害虫的发生成为一种重要的选择。

一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昆虫来控制害虫。

在果树种植中,常常利用捕食性昆虫如瓢虫和寄生性昆虫如蜂类来控制害虫。

例如,瓢虫常以蚜虫为食,可有效减少蚜虫对苹果树的侵害。

而寄生性蜂类常寄生在某些害虫体内,通过寄生和寄生繁殖的方式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这些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在种植环境中放养后可以自行繁殖,并形成一种稳定的食物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除了昆虫控制害虫外,微生物也可以用于果树种植中的生物防治。

常见的例子包括使用枯草杆菌来防治桃腐烂病。

枯草杆菌是一种寄生性细菌,能够分泌抗真菌物质,对某些真菌病原体具有致病作用。

通过将枯草杆菌制剂喷施在果树上,可以有效地防治桃腐烂病的发生。

此外,果树种植中的生物防治还包括利用植物抗虫性来抑制害虫的繁殖。

一些果树如柑橘、苹果等具有一定的自身抗虫能力。

通过选育和培育出抗虫性强、产量高的品种,可以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并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尽管生物防治方法在果树种植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生物防治方法的效果和稳定性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湿度和土壤条件等。

其次,生物防治的效果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无法立即达到理想的效果。

此外,生物防治方法的成本相对较高,可能需要更多的投入和管理。

综上所述,果树种植中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树病害微生态控制研究摘要:将微生态学与植物病理学、生理学相结合,应用微生态理论防治果树病害是一个新的方向。

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能起到防病、治病、促进植物生长且无环境污染的良好功效。

本文概括了果树病害微生态防治的研究进展、微生态制剂防治植物病害的理论基础和作用机理,以及我国果树病害微生态防治的研究状况,为应用微生态理论防治果树病害及开发新型的植物微生态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果树病害;微生态控制;研究进展Control of microbial diseases of fruit treesAbstract: The micro ecology and plant pathology, physiology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theory of disease control of fruit trees is a new direction. Will be applied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n play against the disease, and promote plant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ly sound effects.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icrobial diseases of fruit trees progress of probiotics theoretical basis of plant disease control and mechanism, and our fruit trees, microbial control of the situ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theory of disease control of fruit tree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plant Micr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cological agents.Key words: fruit trees; microbial control; Research前言:微生态控制是利用或调控微生物环境、寄主和微生物种群这三者与病原物的生态平衡,将病原物种群数量及危害程度控制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允许的阈值之内。

植物病害微生态控制同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有相同之处也有重要区别,植物防治只限于用生物措施,而微生态控制除用生物措施外还可辅以化学或物理措施,以调控植物微生态的环境趋于平衡。

因此,微生态防治是植物病害防治的一个新途径。

[ 11 ]1.微生态学概念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 1977年由德国学者沃尔克·鲁斯(Volker Rush)博士首先明确提出,并在德国的赫尔本建立起第一个微生态学研究所。

1985 年下定义为:微生态学是一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

1988 年,我国康白教授将“微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正常微生物群落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学科”,我国沈佐锐教授分析了以上定义,结合自己的研究认为“微生态学的定义似乎可以从微生物这一概念的限制下再拓宽一些”,指出微生态学“是研究在有机体内和体表的微环境中,以个体种群或群落的形式,自然存在的更小的生物体与其宿主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目前,对微生态学较为科学的定义为: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研究微生物之间及其与环境和宿主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衡关系的科学,它作为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是一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 [1]。

我国陈延熙教授1980年提出“植物微生态学”概念。

在长期深入研究中发现植物体存在一个自然生态系:植物与其体内、体表微生物群落组成一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个微生物群落中,微生物的种数大约是植物细胞数量的10倍。

生物体内、体表微生物“有益”与“有害”的概念是按人类自身利益和认识所决定。

“有益”和“有害”之间并无一个绝对的界限。

只要是自然生态系成员,它总是或曾经是对自然生态系作过积极贡献。

据初步研究植物体内真菌类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约占 15 % ,有害的也约占 15 % ,表现中性的为 70 % 。

因此,植物微生态学的定义应是:“任何植物个体都是其组织细胞与其体内微生态组成的复合体,植物微生态学即是研究这些微生物的组成、功能、演替及它们相互间及其与寄主间相互关系的生命分支”。

微生物学研究的范畴是:正常微生物群落包括生物宿主(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体表与体内的一切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的“菌际关系”,微生物与宿主的关系,以及这些微生物与宿主构成的微生态系对外环境的关系[2]。

研究微生态生态区系及利用其中的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植物病害的微生态控制是当前竞相研究的热点。

有益微生物作为植物微生态系统内的组成部分可表现出增加营养的可利用性、产生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或分泌具有杀菌活性代谢物等特点,最终体现出植物综合抗逆能力的提高。

2.果树病害微生态控制的研究进展20世纪初,以单一有害生物为研究对象进行防治,提倡“防治结合”的方针,实际上以消灭有害生物为目标。

尤其二战结束,DDT、六六六和有机磷农药出现,成为“农药的黄金时代”;1945年以后的 20 年,由于长期依赖和不合理施用农药所造成的病原物抗药性,天敌被杀,使一些有害生物再度猖獗,环境污染等。

1967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专家会议上,提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方针;我国在 1975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1987 年在全国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会议上,进一步对综合防治的概念作了阐述。

20 世纪 80 年代,陈延熙教授及其同事的研究工作,为应用微生态防治植物病害奠定了基础。

1986 年 5 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植物生态病理学”,其核心理论概念是“植物体自然生态系”。

以微生态学为依据,微生态防治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兴起。

20 世纪 90 年代,植物病害微生态防治研究得到迅速发展,1992 年克洛珀第一次提出了“植物内生细菌”( Endophyt2icbacteria)的概念,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植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植物内生细菌概念的提出是植物微生物学学科发展的一次革命[9 ]。

从“已病治病,未病防病”的发展时期,发展到“无病保健”的发展时期,并开发出一类调节植物微生态平衡的制剂,并收到良好效益。

应用微生态学防治果树病害是微生态学的重要分支。

无论是在自然生态系或农业生态系中,果树生长是不可能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

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称为微生态平衡。

这种平衡状态包括微生物群相对固定的位置、种类和数量。

正常的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平衡状态在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遭到了破坏表现为病害的发生。

果树叶、花、果实、枝干、根的微生态系研究陆续都有些报道,其中菌根、共生固氮菌的研究更多些。

3.微生态制剂防治果树病害理论基础根据微生态学原理,为了控制微生态平衡,防治病害的发生,近十几年,人们研制出微生态制剂。

事实上,微生态制剂历史悠久,医学上可追溯至本世纪初欧洲提倡饮用酸牛奶,进对人体保健作用。

开发和应用植物微生态制剂的主要理论依据有 5 种。

3.1生物屏障理论正常微生物群构成了机体的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其它活性物质等共同组成化学屏障;微生物群有秩序地定植于植物体表面等或细胞之间形成生物屏障。

补充微生态制剂可以重新构建机体的生物学屏障 ,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定植 ,发挥生物拮抗作用。

3.2微生物群与营养关系理论正常微生物不仅可以帮助植物营养的吸收利用,还可合成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其他有益物质。

使用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植物肥料的利用率,并有利于维护植物机体微量元素的平衡。

3.3优势种群理论宿主体内、体表的正常微生物群均存在一种或数种优势种群,优势种群的丧失就意味着微生态失调。

很多微生态制剂的主要成分就是优势种群菌株 ,其作用就在于恢复或补充优势种群 ,使失调的微生态达到新的平衡[4 ]。

3.4“三流运转”理论部分微生态制剂可以作为免疫调节因子,作为激发子激发植物体内抗病基因,诱导寄主抗病;还可以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从而保证了微生态系统中基因流、能量流和物质流的正常运转。

3.5酸碱平衡理论借鉴于医学上酸碱平衡理论 ,机体组织和细胞必须处于适宜酸碱度的微环境中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3 ]。

当微环境酸碱度发生变化时 ,就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根据植物体内、体表微生物对酸碱微环境的喜好 ,采取在寄主植物可承受的酸碱度范围内 ,调节微环境酸碱度使其有利于无害或有利菌群生长和繁殖而不利于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恢复失调的微生态平衡 ,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病害的目的。

4.微生态制剂防治果树病害的作用机理植物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微生态制剂的效用是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微生物菌群定植于植物体内、体表后,与其中的正常菌群会合,显现出共生、栖生、竞争或吞噬等复杂关系[5 ]。

根据当前的认识,可以将其作用机理归纳为以下几点。

4.1保持正常的微生态平衡植物体内、体表菌群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植物保持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抵抗病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菌群的失衡是植物病害的直接诱因之一。

将有益菌群作为微生态制剂进行补充 ,可以建立新的微生态平衡 ,从而达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的目的[4 ]。

4.2促进植物体生长 ,间接达到防病许多微生态制剂含有直接为生物体提供的营养元素 ,增加微环境营养含量或共生微生物促使植物产生如激素、维生素、酚类等物质改善微环境提高微循环,或者活化促进生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生物体生长。

Barea 和Brow、Hussain 等研究都表明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共生微生物促使产生的植物激素起一定作用。

植物激素类物质主要有生长素(auxin ,主要是 IAA)、赤霉素(gibberelin,主要是 GA3、 GA1)、细胞分裂素( cytokinin , CTK)、脱落酸( abscisic acid , ABA)、乙烯(ethylence)和酚类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等[5]。

它们的作用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

R. Coopor 等报道了微生物可产生多种维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